Workflow
促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核心CPI同比创近14个月以来新高,怎么看?
第一财经· 2025-07-09 11:13
CPI同比由降转涨 - 6月CPI同比上涨0.1%,结束此前四个月负增长 [1][3] - 核心CPI同比上涨0.7%,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创近14个月新高 [1] - 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降幅收窄至0.5%,对CPI下拉影响减少0.18个百分点 [3] - 金饰品和铂金饰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9.2%和15.9%,合计影响CPI上涨0.21个百分点 [3] - 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3%,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牛肉价格结束28个月下降转为上涨2.7% [3] PPI同比降幅扩大 - 6月PPI同比下降3.6%,降幅扩大0.3个百分点 [1][5] - PPI环比下降0.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1.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下降1.4% [5]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下降0.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价格下降0.2% [5] - 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系列价格同比上涨3.1%,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价格上涨1.4% [6] - 微波通信设备价格上涨1.3%,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价格上涨1.1% [6] 行业价格变化 - 汽柴油车整车制造价格环比上涨0.5%,同比降幅收窄1.9个百分点 [1] - 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价格环比上涨0.3%,同比降幅收窄0.4个百分点 [1] - 光伏设备及电子元器件制造价格同比下降10.9%,降幅收窄1.2个百分点 [1] - 锂离子电池制造价格同比下降4.8%,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 [1] - 服务器价格上涨0.9%,微特电机及组件制造价格上涨0.6% [6] 政策与市场影响 - 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显效,核心CPI持续回升 [1][3]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部分行业价格同比降幅收窄 [5] - 新动能积聚带动高技术行业价格上涨,如高端制造和数字经济 [6] - 出口交货值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约45%,国际经贸环境对工业品价格影响显著 [6] - 宏观政策组合效应将推动价格合理回升,重点关注房地产支持政策和关税谈判进展 [6][8]
“中行惠出游”点燃2025暑期消费热潮,优惠大礼包让大家省心花、畅快花
第一财经· 2025-07-09 10:23
"中行惠出游"也并非一次性的短期促销。2025年,中国银行将以"中行惠出游·暑期季"为起点,按照"暑期季"(7月~8月)、"国庆季"(9月~10月)、"新年 季"(12月~次年1月)三期推进,通过场景深耕、模式创新和资源整合,形成稳定的年度消费促进节奏。 政策暖风频吹,消费活力涌动。为更好助力扩内需、促消费,中国银行作为国有大行深刻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于今年推出"万千百亿"惠民行 动,计划于年内投放超万亿贷款、创造千亿财产性收入、投入百亿消费补贴和减费让利、覆盖上亿境内外消费者,致力于让老百姓有钱消费、省钱消费、便 捷消费、安全消费。 随着2025年最"火"暑假来临,中国银行基于"万千百亿"行动方案,以服务民生消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着力点,围绕旅游出行、跨境消费、青春校 园、夜市经济等多维场景消费生态,推出覆盖吃、住、行、游的"中行惠出游·暑期季"快捷支付品牌活动,以多重优惠福利切实助力百姓有钱花、省心花、 畅快花。 区别于行业传统的、分散的优惠活动,"中行惠出游"活动具有鲜明的场景导向和品牌化特点,一方面通过聚焦旅游出行核心场景、下沉本地生活烟火气、拓 展跨境消费新空间进行场景化深耕,精准滴 ...
固定收益深度报告:关税缓和,经济动能增强,转债稳中求进
联储证券· 2025-07-04 19: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转债价格整体稳步修复,指数表现优于权益指数,估值分化且转股溢价率下降;发行节奏放缓,净融资额低位,不同行业预发行规模和未转余额差异大;关税扰动渐消,对转债市场不利冲击将退;扩内需促消费政策频出,相关转债涨势有望延续;正股行业盈利能力改善,个债净利润提高,转债内在价值提升;建议关注扩内需、银行等红利、正股成长性高的转债 [3][10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可转债:价格稳步修复,个债估值波动分化 - 转债与权益指数先降后升,债券收益率震荡下行:受特朗普关税影响,二季度权益市场下跌后回升,上证综指和沪深300指数4月7日降幅达7.6%,6月5日基本收复;债券收益率一季度高位,4月7日降至1.63%,后多在1.65%-1.70%震荡;转债市场指数跌幅小于权益市场,中证转债指数4月7日降幅4.4%,5月中旬修复 [10][11][13] - 转债与权益指数相关性较高,涨势优于权益指数:2025年中证转债与上证综合指数走势一致且收益率更高,相关性达0.93和0.92;与债券收益率也有一定相关性,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中证转债和上证转债指数相关性为0.4654和0.3926 [15][16] - 多个转债行业上涨,涨跌方向与正股较为一致:多数转债行业上涨,24个行业涨、5个行业跌,涨幅大的有国防军工等,跌幅大的有社会服务等;正股行业涨跌幅度分化更大,20个行业涨、9个行业跌 [22] - 多数个债价格上涨,多行业上涨比例超一半:多数转债个债价格较上季度上涨,不同行业上涨个数多,国防军工等行业所有个债均涨;个别转债涨跌幅度大,中旗转债涨幅112%,东时转债等降幅15% [25] - 转债估值分化,整体转股溢价率在下降:多数个债转股溢价率下降,占比56%;与债券余额无显著相关性;不同分位数转股溢价率均下降,如第90分位数从109元降至95.6元 [29] 转债净融资处于低位,供给节奏趋缓 - 转债发行放缓,净融资处于同期低位:2025年可转债发行规模低,3月110亿元,二季度4-6月分别为34亿、88亿、43亿元;到期规模平稳;净融资额处于近五年同期低位,二季度累计约128亿元 [35] - 不同行业预发行分化,高端制造业规模较大:可转债预发行规模储备足,不同行业差别大,房地产业涉及规模最高85亿元,高端制造业相关领域预发行规模较高 [37] - 转债未转余额比例较高,行业差异较大:大部分可转债余额占初始发行额比例高,80%以上规模远高于80%以下;不同行业比例分化,邮政业等为100%,教育行业最低为23% [38] 关税扰动渐近尾声,转债外部不利冲击消退 - 特朗普乱施关税,涉及多国多领域贸易商品:2025年特朗普对多国商品加征关税,如2月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25%关税,4月推出“对等关税”,对我国商品关税多次提高;中美进行经贸磋商,5月12日美国对我国商品关税降至30%,我国降至10% [43][46] - 关税冲击权益与转债指数下行,后逐渐稳步回升:特朗普加征关税使美国股指2-4月下降,纳斯达克指数4月8日降幅13.2%,美债收益率下降;关税缓和后,美股和收益率逐步修复;国内权益和转债市场指数受冲击下降,后基本修复,债券收益率维持低位 [48][52][53] - 出口逆势而增,投资消费受关税影响暂未显现:贸易端出口增速提升,2-5月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2.2%、5.7%、6.4%、6%,进口增速负增但改善;生产端工业增加值增速受影响不明显,PMI受影响显著;投资端固定资产投资及分项增速受影响未显现;消费增速边际提高,物价指数边际下降 [56][60][62] - 关税不可持续,转债市场外部冲击趋于消退:特朗普反复加征和暂停关税,真实意图是以关税谈判;美国面临通胀压力,加关税不利通胀目标;美国与多国磋商,预计关税冲击后续消退 [76][77] 消费利好政策持续推进,相关转债涨势有望延续 - 促消费利好政策频出,必选消费修复进度加快: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提振消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安排3000亿元国债支持以旧换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等明确促消费举措;必选消费类增速修复,5月粮油等消费累计同比10.4%,日用品类7.2%;以旧换新政策推动家电和通讯器材类消费增速提升,5月分别为30.2%和27.1% [78][81][86] - 转债消费板块整体上涨,个债涨跌幅分化:消费相关转债价格整体上行,食品饮料行业8只转债均涨,新乳转债涨幅11%;通信类转债涨跌差异大,奥飞转债涨幅63%;家电类转债普遍上行,亿田转债涨幅超72% [90] - 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推进,新型消费须防范过热风险:2025年安排3000亿元国债支持以旧换新,前两批累计下达1620亿元,下半年近半资金将下达,利好相关转债;关注新型消费业态,但注意短期过热风险,如奥飞转债正股涉及动漫等业务 [94][95] 正股业绩改善,转债内在价值或进一步提升 - 正股行业净利润实现正增,个债正股净利润整体改善:大部分正股行业净利润环比增速中位数正向增长,28个行业正增;过半行业同比增速中位数正增,20个行业正增;大部分正股净利润分位数值为正,较上季度全面改善 [96][99] - 多数正股净利润正增,与同行业上市公司比表现适中:与同行业未发行转债公司比,转债正股净利润增速表现适中;部分行业正股净利润同比和环比增速多数正增,从分位数看表现适中 [101] 转债策略:建议关注扩内需高红利高成长性转债 - 关注扩内需方向,尤其是提振消费相关领域:关税扰动消退,内部促消费政策效果显现,相关领域或有进一步表现 [6] - 关注银行等红利方向:货币政策适度宽松,银行间资金充裕,银行业转债正股净利润表现优,提升转债内在价值 [6] - 关注正股成长性高的个债:同一行业转债表现分化,正股盈利能力差异大,建议关注成长性高的正股与转债 [6]
促消费政策“组合拳”:下半年或拉动7000 - 9000亿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7-04 12:40
促消费政策组合拳 - 央地联合推出促消费政策组合拳 从提升消费能力、优化环境、创新场景等方面激发消费潜力 下半年消费需求有望延续增长态势 服务消费将成为新动力源 [1] - 央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推出19项新政 包括创新金融产品、规范业务、提高财产性收入等内容 [1] - 商务部组织开展2025年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 时间为7月至12月 涵盖汽车换"能"、打造多元场景等内容 [1] 地方促消费举措 - 二季度以来 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推出特色活动 [1] - 2025年全国暑期文旅消费季启动 各地围绕热点发放超5.7亿元消费补贴 [1] - 国家发改委7月将下达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并制定"国补"使用计划 [1] 消费数据与预期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26亿元 同比增长6.4% 消费增速创2024年以来新高 [1] - 下半年尚有1380亿元资金落地 预计可拉动消费7000亿-9000亿元 [1] - 预计2025年社零总额同比增长约6% 下半年增速扩大1个百分点 [1] 消费趋势展望 - 短期来看 以旧换新政策将带动销售 节假日服务消费将迎来旺季 [1] - 消费将向绿色、智能、个性化方向发展 数字技术可打造多元消费场景 [1] - 房地产市场限制性政策有望放松 各地在购房补贴等方面有政策空间 [1]
胖东来半年狂揽117亿!对各地促消费有何启示
搜狐财经· 2025-07-03 16:33
行业表现与公司业绩 - 胖东来上半年销售额突破11707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总额的70% [1] - 在消费信心不足的背景下,公司业绩逆势增长,成为商超行业标杆 [1] 商业模式与竞争优势 - 价格策略:商品价签标注进货价,不依赖显眼打折标牌 [4] - 服务政策:提供无理由退换货,覆盖范围包括商品质量问题和观影体验 [4] - 员工待遇:8000多名员工税后平均月收入达9000元,年休假不低于40天,每周工时不超过36小时 [4] - 核心经营理念为"分享",包括利润分配、商品服务升级和行业经验输出 [6] 行业调改经验 - 公司协助其他商超调改的关键点为商品质量改进和员工收入提升 [7] 促消费启示 - 构建可持续消费生态比短期刺激更重要,需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如茶叶销售额达50862万元,因品质信任引发跨城购买) [8] - 提升服务业从业者收入是激活消费内生动力的关键,河南省政策已明确促进居民收入增长 [10] - 打造一流消费环境需综合法治、营商、信用、社会和网络环境,河南"五个环境"建设案例具有参考性 [10] 消费市场底层逻辑 - 消费需求客观存在,核心在于通过诚信经营(如胖东来"实诚"策略)建立消费者主动意愿 [12]
央地促消费政策密集出台 下半年消费需求有望延续增长态势
上海证券报· 2025-07-03 02:29
促消费政策组合拳 - 央地近期密集出台促消费政策组合拳 包括新能源汽车下乡、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下达、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等 旨在激发消费潜力[1] - 政策底层逻辑聚焦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提振市场信心 通过补贴措施增加总需求 推动产业升级 增强经济向好预期[3]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326亿元 同比增长6.4% 创2024年以来新高 显示政策效果显著[4] 政策具体举措 - 央行等六部门推出19项金融新政 包括创新家庭财富管理产品 规范居民理财业务 提高财产性收入[2] - 商务部启动2025年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 活动涵盖汽车换能、消费场景创新、系列活动举办等[2] - 地方层面 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推出特色消费活动 全国暑期文旅消费季发放超5.7亿元消费补贴[2] - 发改委7月将下达第三批以旧换新资金 制定按月/周的"国补"使用计划 保障政策有序实施[4] 资金规模与产业影响 - 下半年预计1380亿元"两新"政策资金落地 可拉动居民消费7000-9000亿元[4] - 服务消费成为新动力源 重点提振电信、医疗、养老等领域 稳步扩大服务开放[4] - 房地产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 包括购房补贴、税费减免、公积金贷款优化等[4] - 汽车、家电、通信器材、家居等领域或获更大补贴力度 专项债收储可能成为政策储备方向[5] 消费增长预测 - 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同比增长6% 下半年增速较上半年扩大1个百分点 全年较2024年提升2.5个百分点[6] - 暑期及国庆假期将带动旅游、餐饮、娱乐等服务消费旺季[7] - 消费结构向绿色、智能、个性化发展 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健康消费等领域成未来热点[7] - 数字技术推动消费升级 智慧商圈、智能消费、定制消费等沉浸式场景将提升消费体验[7]
广州楼市大消息!拟实施“商转公贷款”政策
券商中国· 2025-07-02 22:51
广州拟实施"商转公贷款"政策 - 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征求意见稿,拟实施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转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当公积金个贷率低于75%时可启动商转公贷款 [1][4] - 政策出台目的是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支持保障作用,减轻缴存人住房贷款利息负担,促进社会消费 [4] - 当个贷率达到85%及以上时可采取防控措施,包括实行商转公贷款额度管控、预约申请等;当个贷率达到90%及以上时暂停 [4] 申请对象和条件 - 借款人需在广州市缴存住房公积金,且在全国范围内未使用过住房公积金贷款 [4] - 原商业贷款的住房需为广州市行政区域内自住住房,且贷款银行为广州市公积金贷款承办银行,贷款尚未结清 [5] - 原商业贷款已放款5年以上且已获得原商业贷款银行同意转为纯公积金贷款 [6] - 贷款房屋需为产权人家庭在本市的唯一住房,且已取得房地产权属证书 [6][7][8] - 原商业贷款在申请前24个月内没有逾期记录 [9] - 需在广州市开户并累计缴存住房公积金满60个月及以上 [10] 贷款额度、期限和利率 - 商转公贷款额度按申请时广州市公积金贷款政策核定,且不得超过购房总价款的60% [10] - 贷款期限不得高于原商业贷款剩余期限,且与商业贷款已还年限合计不超过30年 [11] - 商转公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公积金贷款利率执行,遇利率调整将于次年1月1日调整 [11] 政策意图和市场影响 - 政策旨在减轻购房人月供负担,减少借款人提前还款,有明显的降成本、促消费意图 [3][12] - 目标人群主要是之前购房的年轻人或新市民,他们不具备公积金贷款条件或当时因商品房销售政策限制而未贷款 [12] - 上半年各地调整公积金政策超150条,优化方向包括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还款期限等,下半年优化公积金贷款政策仍是激活需求的重要措施 [13]
如何构建促消费长效机制:从补贴驱动到制度创新(申万宏观 · 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7-02 20:29
促消费政策历史与现状 - 我国促消费政策工具箱包括直接财政补贴(如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消费券)和间接优惠支持(如汽车购置税减免、高速公路通行费减免)[3] - 全国层面促消费政策侧重大宗商品(汽车、家电),地方层面则以多元化消费券为主,覆盖商品和服务消费[3] - 家电下乡政策从2007年试点到2009年全国推广,补贴产品从3类扩至9类,补贴比例13%[4][5] - 2024年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覆盖8类产品,2025年扩至12类,补贴比例15%-20%,上限2000元/台,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担比例9:1[5] 政策效果分析 - 首轮家电及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2007-2012)累计投入补贴765亿元,实现销售额6597.6亿元,财政乘数达8.6[6] - 2009-2010年政策高峰期,汽车和家电销售同比增速分别达62%和53%,2010年全年累计同比24.8%和27.7%[6] - 农村家电保有量显著提升,2011年底冰箱和空调保有量达61.5台/百户和22.6台/百户,较2006年年均复合增速22%和25%[6] - 2024年"以旧换新"政策推动家电销售同比增速达39%,2025年首批810亿元财政资金已前置下达[9] 基础设施与制度配套 - 1998-2004年农村电网改造投入2100多亿元,2006年"户户通电"工程为家电下乡奠定基础[7] - 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全国农民年减负1250亿元,人均减负140元,叠加四万亿计划提升农村收入[8] - 2025年假日增加2天,优化休假制度有助于释放服务消费潜力[10] 服务消费潜力与方向 - 2023年人均服务性消费较趋势线缺口达1700元,商品消费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10] - 服务消费政策可聚焦文旅、餐饮等领域,通过专项转移支付或消费券刺激[10] - "一老一小"定向支持政策或带动中西部地区食品、医疗保健消费,如西藏食品烟酒消费占比43.8%,陕西医疗保健支出占比10.6%[12] 长效机制构建 - 短期政策需与收入分配改革、社会保障完善等深层次制度协同,如提高养老金(职工/居民分别年增1700亿/2100亿元)和生育补贴(全国推广需1076亿元)[11] - 未来政策需实现商品与服务消费协同、财政与制度改革配合、"一老一小"精准支持三维突破[13] - 长期需通过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创新,推动消费从政策驱动转向内生增长[13]
国家治理成效预期上升推动风险偏好改善
东方证券· 2025-07-02 11:38
市场趋势与风险偏好 - 市场对GDP增长和通胀压力已有充分预期,投资者风险偏好或逆势提升[4] - 中国国家治理确定性彰显,将吸引投资者买入中国资产[4][9] “反内卷”政策影响 - “反内卷”意义被低估,有望助推风险评价下行,缓和价格忧虑[4] - “反内卷”传导效率超预期,对企业治理和消费预期有积极影响[4] 服务消费趋势 - 服务消费潜力大,政策增量转向服务消费可能性大[4][6][8] - 2025年1 - 5月“以旧换新”发放直达消费者补贴份数相当于人口的12.4%,外推全年或接近30%[8] 风险提示 - 特朗普关税表态反复影响资本市场的风险[2][10] - 抢出口、抢转口透支下半年乃至明年增速大于预期的风险[2][10] 投资评级标准 - 买入为相对强于市场基准指数收益率15%以上[14] - 增持为相对强于市场基准指数收益率5% - 15%[14]
(经济观察)中国货币政策加码促消费 5000亿元撬动真金白银
中国新闻网· 2025-07-01 21:59
金融机构行动 - 交通银行绍兴分行向绍兴某康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发放贷款666万元用于养老基础设施建设 [1] - 中国民生银行重庆分行为当地某连锁餐饮企业提供300万元信用贷款用于中央厨房改造及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 [1] - 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为上海某旅行社发放贷款1360万元助推区域文旅产业发展 [1] - 中国央行宣布设立额度达5000亿元的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 [1] - 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和5家系统重要性城市商业银行可按照贷款本金的100%申请再贷款 [1] 政策背景与市场分析 - 中国央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1] -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是对"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深化 [2] - 2024年中国商品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已与美国基本相当 [2] - 2024年中国居民服务消费占GDP比重为18%而发达国家一般在40%以上 [2] - 服务消费不易透支未来消费能力且有利于吸纳更多就业岗位 [2] 消费市场潜力 - 中国服务消费市场具有巨大发展空间 [2] - 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对高品质服务的消费需求持续上升 [2] - "以旧换新"政策补贴多为耐用消费品短期效果明显 [2] - 服务消费具有较大增长潜力 [2] 政策支持方向 - 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着重从供给侧发力 [3] - 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居民服务、养老托育、教育、旅游等服务消费领域金融供给 [3] - 推动支持行业企业扩大投资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3] - 《意见》提出19项重点举措支持增强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等六个方面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