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内国际双循环
icon
搜索文档
9月规上工业利润 大增21.6%
搜狐财经· 2025-10-28 00:43
国家统计局10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2%,为去年8月份 以来各月累计最高增速;较1~8月份加快2.3个百分点,呈现加快恢复态势。 随着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落地见效,叠加低基数效应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继续回升。 于卫宁分析,高技术制造业带动作用明显。1~9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8.7%,较 1~8月份加快2.7个百分点,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6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高技术制造 业利润两位数增长,增速达26.8%,拉动当月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6.1个百分点,成为工业企 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企业效益方面,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26%,同比提高0.04个百分点;其中, 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49%,同比提高0.85个百分点,已连续两个月提高。 庞溟分析,从利润角度看,9月份营收利润率为5.49%,与8月份利润率相比大致保持稳定,且每百元营 业收入中的成本和费用继续环比减少,表明企业在成本控制和产品结构优化方面继续取得积极进展。 庞溟表示,9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长面和回升面进一 ...
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画重点!你的消费、养老、健康都将受益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8 00:32
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介绍,锚定"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 发展目标任务,金融监管总局将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高效服务现代化产 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为传统产业优化提升、新兴产 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提供更多金融资源。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 强化全周期综合金融保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此外,围绕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金融监管总局将强化重大项目资金供给,助推消费扩容升级。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优化贸易融资、出口信用保险等跨境服务,加快促进内外贸一体 化,加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有效满足教体文卫等民生领域金融需求,丰富养老健康保险产品,完善 灾害保险保障体系,拓展小微、民营、"三农"金融覆盖面。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新华社· 2025-10-27 23:33
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背景与意义 - 新发展格局是把握中国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旨在应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化[1] - 该战略深化了对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规律性认识,明确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1] - 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使经济发展根基更加坚实,安全性稳定性增强[2] 国内大循环的成果与战略部署 - 2021年至202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86.4%,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不断巩固[2] - 货物进出口总额从2020年的32.2万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43.8万亿元,年均增长8.0%[2] -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促进消费和投资良性互动,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3] - 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配套完善[3] 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质量提升 - 货物贸易规模稳居全球第一,展现出强大的经济活力和韧性[2] - 2024年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4%,其中出口同比增长7.1%[4]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拓展发展空间[4] 未来政策方向与市场机遇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通卡点堵点,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3] - 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3] - 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紧密结合,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3] - 通过新型城镇化、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全面振兴等措施释放巨大内需潜力[3]
2025金融街论坛|李云泽重磅发声!“十五五”时期保险领域锚定点公布
北京商报· 2025-10-27 22:44
保险业“十五五”发展方向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提出优化贸易融资、出口信用保险等跨境服务,加快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加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1] 出口信用保险 - 从去年发布的保险业新"国十条"到今年以来各级政府部门政策,均强调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3] - 出口信用保险是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外经贸促进工具,承保政治风险和商业风险,保护本国出口商收汇安全 [3] - 优化出口信用保险可降低企业海外风险成本,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并通过融资增信与规则输出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3] - 优化出口信用保险能降低企业出口风险、助力小微企业通过保单融资缓解资金压力,推动银行与保险机构协同升级金融服务 [3] - 对中长期海外项目的支持可延伸人民币境外应用场景,为促进贸易发展、畅通双循环提供助力 [3] 普惠金融与民生领域 - 提出有效满足教体文卫等民生领域金融需求,丰富养老健康保险产品,完善灾害保险保障体系,拓展小微、民营、"三农"金融覆盖面 [4] - 在老龄化加速与健康需求升级驱动下,养老健康保险正从"可选补充"加速转向"民生刚需" [4] - 保险公司可聚焦"产品+服务"双轮驱动,开发精准化、全周期产品,整合医疗资源构建健康生态,以科技优化风控与体验 [4] - 丰富养老健康保险产品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加速、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的必然要求,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4] - 保险公司可创新分红型、账户式产品形态,将带病群体、罕见病及医疗新技术纳入保障,推动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医疗医药深度融合 [4] 灾害保险保障体系 - 保险业全力应对灾害,例如南方暴雨灾害已接报案估损6.19亿元,北京冰雹灾害累计估损金额4.09亿元 [5] -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构建系统性的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已刻不容缓 [5] - 年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财政部印发通知,提出要发展完善巨灾保险制度 [5] - 面对频繁的极端天气,需依靠政府、市场与社会协同努力,形成"防""救""赔"有机融合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 [5]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推动更多金融政策在京先行先试
搜狐财经· 2025-10-27 22:09
金融服务模式与支持重点 - 推动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融资期限与产业发展匹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的金融服务新模式 [2] - 强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助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 - 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为传统产业优化提升、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提供更多金融资源 [2] - 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强化全周期综合金融保障 [2] - 围绕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强化重大项目资金供给,助推消费扩容升级,并优化跨境服务以加快内外贸一体化 [2] - 拓展小微、民营、"三农"金融覆盖面,让普惠金融精准滴灌 [2] 金融改革与开放 - 坚持问题导向,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机构布局更加合理,提升发展质量和韧性及国际影响力 [3] - 引导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机构找准定位、专注主业、错位竞争,实现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 [3] - 加快健全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引导金融机构树牢正确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坚决纠正无序竞争 [3] - 推动金融制度型开放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3] - 提高中资机构跨国经营管理能力,保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并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改革 [3] 金融风险防控与监管 - 坚定履行防风险首位主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4] - 巩固风险处置成果,稳妥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减量提质,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和资本补充力度 [4] - 加快构建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应的融资制度,助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4] - 加快金融法律和监管规制"立改废释",健全导向鲜明、精准有效的分级分类监管框架,强化科技赋能 [4] - 深化央地协同和部门联动以增强监管合力,并加强全球协调以织密金融安全网 [4] 北京金融发展 - 北京金融总部集聚效应持续释放,立足首都、辐射全国的功能更加凸显 [5] - 目前已有4家大型银行在京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邮储银行AIC也正在筹建 [5] - 金融监管总局将推动更多金融政策在京先行先试,引导更多优质金融资源汇聚首都 [5]
人民日报评论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新华社· 2025-10-27 21:59
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决策与背景 -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基于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旨在把握我国发展主动权 [1] - 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源于2020年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局部断裂导致国内经济循环受影响,根据新形势酝酿了"双循环"思路 [1] "十四五"时期双循环成效 - 2021年至202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86.4%,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不断巩固 [2] - 货物贸易规模稳居全球第一,进出口总额从2020年32.2万亿元增至2024年43.8万亿元,年均增长8.0% [2] - 在严峻复杂国内外环境下,国内国际双循环质量稳步提升,经济发展安全性稳定性增强 [2] 国内大循环的战略依托与措施 - 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拥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潜力 [3] - 通过新型城镇化、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措施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循环,释放内需潜力 [3]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通卡点堵点,破除地方保护,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 [3] -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 [3] 高水平对外开放部署 - 今年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4%,其中出口增长7.1% [4]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4] - 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高效畅通,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 [4]
李云泽:稳妥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减量提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7 21:49
金融服务模式与资源配置 - 推动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融资期限与产业发展匹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的金融服务新模式[3] - 强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助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3] - 截至2025年9月末,绿色贷款增速达22.9%,科技、绿色、数字经济等关键领域贷款增速均显著高于整体贷款水平[4] - 超600家主体累计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约1.4万亿元,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渠道不断拓宽[4] 产业支持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 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为传统产业优化提升、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提供更多金融资源[4] - 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强化全周期综合金融保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4] - 围绕扩大内需强化重大项目资金供给,助推消费扩容升级,优化跨境服务,加快促进内外贸一体化[4] - 丰富养老健康保险产品,完善灾害保险保障体系,拓展小微、民营、"三农"金融覆盖面[4] 金融改革与高水平开放 -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机构布局更加合理,发展质量和韧性持续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6] - 引导各类机构找准定位、专注主业、错位竞争,实现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构筑多元有序的金融生态[6] - 加快健全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引导机构树牢正确观念,纠正无序竞争行为,维护金融秩序[6] - 推动金融制度型开放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提高中资机构跨国经营管理能力[6] 风险防控与机构整合 - 坚定履行防风险首位主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8] - 稳妥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减量提质,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和资本补充力度[8] - 截至2025年10月15日,全国已有326家银行通过解散、合并或注销等方式退出市场,大幅超过去年全年198家的退出总量[9] - 加快构建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应的融资制度,助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8] 监管效能与全球协作 - 持续提升金融监管效能,加快金融法律和监管规制"立改废释",健全分级分类监管框架[9] - 强化科技赋能,深化央地协同和部门联动,增强监管合力[9] - 加强全球协作,织密全球金融安全网,健全跨境风险监测、预警和响应机制,提升国际监管合作和危机管理效率[9]
金融监管总局: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搜狐财经· 2025-10-27 19:32
金融监管总局还将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机构布局更加合理,发展质量和韧性持续增 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推动金融制度型开放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 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中资机构跨国经营管理能力,有力保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 与国际金融治理改革,为完善国际金融监管规则和行业标准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金融监管总局还将更好统筹金融发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坚定履行防风险首位主 责,积极识变应变求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李云泽表示,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一如既往推动更多金融政策在京先行先试,引导更多优质金融资 源汇聚首都,助力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10月27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着力提升经济金融 适配性,更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金融业发展动力 和活力。 着力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方面,金融监管总局将推动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投资于物与投资于 人并重、融资期限与产业发展匹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的金融服务新模式,强化对重大战略、 ...
李云泽,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10-27 19:30
金融服务模式与产业支持 - 推动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融资期限与产业发展匹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的金融服务新模式 [3] - 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为传统产业优化提升、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提供更多金融资源 [3] - 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 [3] - 围绕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强化重大项目资金供给,助推消费扩容升级,并优化跨境服务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3] - 拓展小微、民营、三农金融覆盖面,让普惠金融精准滴灌千企万户 [3] 金融业改革与开放 -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机构布局更加合理,引导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机构实现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 [5] - 加快健全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引导金融机构树牢正确经营观,坚决纠正无序竞争行为 [5] - 推动金融制度型开放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5] - 提高中资机构跨国经营管理能力,保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并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改革 [5] 金融风险防控与监管 - 坚定履行防风险首位主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巩固风险处置成果 [7] - 稳妥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减量提质,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和资本补充力度 [7] - 加快构建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应的融资制度,助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7] - 加快金融法律和监管规制立改废释,健全分级分类监管框架,强化科技赋能以支撑五大监管 [7] - 深化央地协同和部门联动以增强监管合力,并加强国际协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金融风险和挑战 [7] 北京金融发展 - 北京金融总部集聚效应持续释放,已有4家大型银行在京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邮储银行AIC正在筹建 [8] - 金融监管总局将推动更多金融政策在京先行先试,引导更多优质金融资源汇聚首都 [8]
2025金融街论坛|李云泽:优化出口信用保险等跨境服务
北京商报· 2025-10-27 19:10
政策方向 -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将优化贸易融资、出口信用保险等跨境服务 [1] - 政策目标为加快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并加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