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价比消费
搜索文档
公募机构密集自购权益产品释放多重信号
证券日报· 2025-08-13 00:12
公司自购行为 - 南方基金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三只权益基金 金额不少于2.3亿元 承诺持有至少1年 [1] - 工银瑞信基金及高管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旗下混合型基金 承诺持有1年 [2] - 泰康基金运用固有资金155万元申购旗下港股通指数型基金 [2] - 方正富邦基金年内两度自购权益类基金 金额合计不少于3000万元 承诺持有不低于1年 [3] 政策导向与行业趋势 - 证监会《行动方案》提升中长期业绩、自购规模等指标加分幅度50% 激励公募加大权益投资 [1] - 公募机构自购行为被视为对《行动方案》的积极响应 推动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业绩导向 [3] - 自购释放价值发现、信心提振和利益绑定三重积极信号 增强市场流动性和投资者信心 [3] 市场环境与投资逻辑 - 中国上半年GDP实现5.3%稳健增长 经济活力与韧性支撑资本市场长期向好 [4] - 中国股市处于全球估值洼地 为长期投资者提供布局良机 [4] - 宏观政策延续宽松基调 A股核心驱动力来自政策宽松、资产荒和产业升级三重共振 [4]
悦己消费、性价比消费或延续增长趋势,聚焦港股消费ETF(513230)布局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14:46
8月7日周四,港股三大指数上午探底回升,恒生指数午间收涨0.52%,重回25000点上方,国企指数、 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上涨0.36%及0.54%。今日,港股多数飘红,港股消费ETF(513230)现小幅微涨。持 仓股中,金沙中国有限公司领涨超5%,名创优品、周大福、银河娱乐、华润啤酒、老铺黄金等均涨超 3%。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6月中旬以来港股新消费震荡休整,处在热度消化的阶段。这背后原因主要是上半 年港股新消费板块大幅上涨,6月下旬时从交易和估值等维度看热度较高,部分投资者对新消费板块行 情持续性的担忧逐渐显现,此后逐渐步入消化热度的休整阶段。尽管当前港股新消费部分领域短期略显 过热,但居民消费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理性化的宏观趋势并未改变,预计悦己和性价比相关消费或延续增 长趋势,如潮玩、美护、宠物等。 港股消费ETF(513230)跟踪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一键打包互联网电商龙头+新消费,成分股近 乎囊括港股消费的各个领域,既包括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蜜雪集团等新消费龙头,又包含小米、阿里 巴巴、腾讯、美团等互联网电商龙头,科技+消费属性突出。 ...
港股异动 | 上美股份(02145)涨超5%破顶 上半年业绩预告亮眼 渠道及品牌结构优化带动利润率提升
智通财经网· 2025-08-07 10:21
股价表现 - 上美股份(02145)涨超5%至92.4港元创历史新高 成交额4148.13万港元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预计营收40.9亿-41.1亿元 同比增长16.8%-17.3% [1] - 净利润5.4亿-5.6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30.9%-35.8% [1] 增长驱动因素 - 主力品牌韩束全渠道多品类布局带动收入持续增长 [1] - 第二增长曲线newpage一页收入同比大幅提升 [1] 机构观点 - 申万宏源认为公司战略落地成效显现 受益国货崛起与性价比消费趋势 [1] - 中金指出渠道及品牌结构优化带动利润率提升超预期 [1] - 中金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上调目标价15%至98港元 [1]
上美股份涨超5%破顶 上半年业绩预告亮眼 渠道及品牌结构优化带动利润率提升
智通财经· 2025-08-07 10:20
股价表现 - 上美股份(02145)涨超5%,高见93港元创历史新高,截至发稿涨5 3%,报92 4港元,成交额4148 13万港元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营收40 9亿至41 1亿元,同比增长16 8%-17 3% [1] - 净利润达5 4亿至5 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0 9%-35 8% [1] 增长驱动因素 - 主力品牌韩束全渠道、多品类布局带来收入持续增长 [1] - 第二增长曲线newpage一页的收入同比大幅提升 [1] 机构观点 - 申万宏源认为公司战略落地成效持续显现,聚焦核心赛道,进行渠道结构升级、品类多元拓展、新品牌精准卡位 [1] - 公司既受益于国货崛起与性价比消费趋势,又在中高端与细分赛道打开增量 [1] - 中金指出公司上半年预告利润超出预期,主因渠道及品牌结构优化带动利润率提升超预期 [1] - 中金维持跑赢行业评级,上调目标价15%至98港元 [1]
泡泡玛特、上美领涨!新消费股再度起飞:昙花一现还是蓄力冲关?
搜狐财经· 2025-08-06 23:10
新消费概念股表现 - 泡泡玛特涨7.87%至277港元,上美股份涨7.34%至87.75港元,老铺黄金涨5.93%至768港元,蜜雪集团涨3.94%至491港元,布鲁可和毛戈平均涨3.16%至120.7港元和102.8港元 [1][2] - 新消费概念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64.97%,大幅跑赢恒生指数24.18%的涨幅 [3] - 港股板块轮动提速,生物科技、机器人板块降温,新消费概念股卷土重来 [3] 公司业绩表现 - 上美股份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收40.9亿至41.1亿元,同比增长16.8%-17.3%,净利润5.4亿至5.6亿元,同比增长30.9%-35.8% [3] - 老铺黄金预计2025年上半年收入120亿至125亿元,同比增长241%至255%,净利润22.3至22.8亿元,同比增长279%至288% [4] - 泡泡玛特预计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不低于200%,利润同比增长不低于350% [5] 行业趋势分析 - 居民消费未来将更加倾向于悦己消费及服务类消费,国内现象级消费的感性化已具备日本"第三消费社会"特征 [6] - 港股消费与当下新消费趋势更契合,板块成长性明显,具备稀缺性的港股新消费或仍是公募青睐的对象 [6] - 未来政策支持有望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悦己和性价比相关消费或延续亮眼表现 [6] 估值与风险 - 老铺黄金市盈率高达83.37倍,自历史峰值回调30% [7] - 蜜雪冰城自上市后累计上涨1.3倍,但自高位回调20% [7] - 港股新消费板块6月中旬以来震荡休整,处于热度消化阶段 [7] - 港股新消费景气度仍高,但需关注在估值相对高位下的三季度解禁压力 [8]
上美股份(02145):业绩超预期,新品蓄势待发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06 22:41
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3] 核心观点 - 业绩超预期,营收&净利双增:25H1收入约40.9-41.1亿元(同增16.8%-17.3%),利润5.4-5.6亿元(同增30.9%-35.8%),净利率13.14%-13.69%(同增1.4-1.9pct)[8] - 主品牌韩束夯实基本盘:7月抖音GMV同增58%,品牌自营销售额占比提升至62.6%(24年39.5%),达人号销售额占比降至19.5%(24年43.5%)[8] - 新品蓄势&高端突破:母婴品牌New Page一页1-7月抖音GMV同增187%,洗护品牌极方7月GMV破千万,中高端美白品牌ATISER首发售罄[8] - 多品牌协同&渠道优化: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10.61/13.64/16.54亿元,同比+36%/+29%/+21%,对应PE为29/22/18倍[8] 财务数据 - 营业收入:2023年41.91亿元,2024年67.93亿元(同增62%),2025E 85.13亿元(同增25%)[7] - 归母净利润:2023年4.61亿元(同增213%),2024年7.81亿元(同增69%),2025E 10.61亿元(同增36%)[7] - 每股收益:2023年1.16元/股,2024年1.96元/股,2025E 2.67元/股[7] - 净资产收益率:2023年23%,2024年36%,2025E 34%[7] 市场数据 - 收盘价:87.75港币(2025年08月06日)[3] - H股市值:349.31亿港币[3] - 52周最高/最低:90.90/29.20港币[3] - 一年内股价表现:跑赢基准指数88个百分点(上美股份+88% vs HSCEI -12%)[5]
消费结构变迁与新趋势
2025-08-05 11:16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涉及消费行业多个细分领域,包括智能眼镜、AI电商、AI教育、情绪价值消费(IP内容、成瘾性消费、悦己型消费)、性价比消费(平价折扣零售、功能性品牌、二手交易平台)、服务消费(旅游、酒店、母婴护理等)[1][2][6] - 公司包括Meta、小米、字节跳动(智能眼镜)、康耐特光学、博士眼镜(镜片制造与渠道)、天利国际控股(AI教育)、海底捞、华住集团、圣贝拉(服务标准化)[1][5][25]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AI技术驱动消费变革** - **智能眼镜**:Meta 2024年推出商业化产品,国内小米、字节跳动跟进,市场潜力巨大(国内戴眼镜人口7.5亿,每三年更换一次)[1][4][5] - **AI电商**:提升跨境出海效率(如义乌老板通过AI客服实现24小时多语言交流),但盈利情况仍需观察[3][7][10] - **AI教育**:突破传统教育规模效应与公平性瓶颈(天利国际控股产品效果显著),内容型教育公司在创造力考察中更具优势[3][11][12] 2. **情绪价值消费崛起** - **类型**:IP内容(盲盒、潮玩)、成瘾性消费(咖啡、奶茶、新型烟草)、悦己型消费(黄金珠宝、健康运动)[1][6][15] - **驱动因素**:二次婴儿潮人口结构、民族自信心增强、物质需求满足后情感需求提升[14][16][17] - **IP经济**:对内容依赖减弱(如迪士尼短剧压缩情绪点),国内潮玩、黄金珠宝等品类发展迅速[16][17] 3. **性价比消费成为主线** - **表现**:平价折扣零售店(零食店)、功能性品牌(剔除溢价)、二手交易平台[6][8][9] - **全球趋势**:欧美日经济史表明,物质满足后必然进入平价消费时代(如美国Dollar General毛利率30%+,Costco仅15%)[18][21] - **日本案例**:零售渠道转向硬折扣(堂吉诃德),企业通过规模采购降低成本[19][20] 4. **服务消费量价齐升** - **潜力**:中国服务消费占比仅30%(美国70%),未来将随收入增长持续扩大[23] - **标准化关键**:海底捞(火锅标准化)、华住集团(酒店管理)、圣贝拉(母婴护理)通过标准化实现规模效应[24][25] - **线上化方向**:健康服务(线上渗透率<3%)、教育(10%)、美容(<20%)需解决基础设施与标准化问题[26][27][28] --- 其他重要内容 - **AI人服与就业匹配**:AI可提升人力资源效率(如旅游、会展行业)[13] - **零售渠道调改**:中国电商生态竞争力强,未来或实现社区网格化业态(菜市场、便利店)[22] - **日本零售转型路径**:企业可选择性价比、高端化、多元化或出海国际化[20] --- 数据与百分比引用 - 国内戴眼镜人口:7.5亿,更换频率3年/次[5] - 美国IP玩具销售占比:25%(国内未达此水平)[16] - 美国服务消费占比:70%(中国商品消费占比70%)[23] - 线上渗透率:健康服务<3%、教育10%、美容<20%[26] - 零售毛利率:Dollar General 30%+ vs Costco 15%[21]
解构单身经济Vol.1:一人户消费大盘点
凯度消费者指数· 2025-07-31 11:53
人口结构与家庭形态变迁 - 2010-2020年中国平均家庭户人口从3.10人降至2.62人,一人户占比持续攀升,推动"单身经济"成为重要市场变量 [1] 一人户消费行为特征 - 一人户呈现高频购买趋势,食品类、饮料类、家清类和个护类消费频次显著,但五大品类购买均价承压,尤其家清类和个护类更追求平价替代 [4] - 消费行为表现为高频(购买频次同比+6.2%)、少量(单次购买量-0.5%)和理性(购买均价-4.0%) [5] - 更注重产品性价比和场景化消费,兼具功能细分需求与"悦己"体验 [7] 品类消费偏好 - **功能型产品**:功能饮料、即饮咖啡、即饮茶占比高,契合快节奏生活下的即时需求 [10] - **生活型产品**:香氛、漱口水、猫粮消费高于平均水平,反映对生活质感和情感陪伴的重视 [10] 渠道选择与分化 - 线上为主阵地,抖音快速增长,体现"高效种草+快速下单"模式偏好 [12] - 近场渠道(小超市、便利店)稳定增长,满足便捷补缺型消费 [12] - 电商平台侧重品质生活(美妆、保健品、猫粮),社区零售保障必需品,便利店解决即时功能需求,形成互补生态 [14] 代际消费差异 - 29岁以下群体消费更"省",30-44岁体现为"频",45岁以上趋于"稳" [16] - 细分年龄层研究可帮助品牌精准捕捉差异化需求,如独居青年性价比偏好与熟龄群体稳定性需求 [16] 数据与方法论 - 研究基于Worldpanel消费者指数家庭样组数据,覆盖品类与全渠道维度 [6][16] - 2024年新增一人户年龄分层(29岁以下/30-44岁/45岁以上),深化细分市场分析 [16]
沪指站上年内高点,基金为何大笔自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22:39
基金公司自购行为 - 方正富邦基金自7月24日起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金额不少于2500万元并承诺持有期不低于一年为年内第二次自购 [1][2] - 2025年以来截至7月29日已有126家公募基金公司启动自购权益类资产被多家机构青睐部分公司年内自购不止一次 [1][4] - 多家基金公司如安信基金富国基金招商资管新华基金建信基金兴证全球基金等二季度以来公告自购旗下权益基金 [4] 自购金额及产品类型 - 股票型基金中天弘基金净申购金额最多达2.88亿元混合型基金中工银瑞信基金净申购金额最多达5.4亿元债券型基金中广发基金净申购金额最多达6.1亿元 [4] - 华润元大富时中国A50指数基金二季度管理人三次申购合计金额132.37万元德邦新回报基金二季度管理人三次投资合计金额2099.47万元 [5] - 知名基金经理如张坤管理易方达蓝筹精选谢治宇管理兴全合润赵枫管理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等产品均有自购份额 [4] 自购动机与市场信心 - 自购行为将基金公司利益与基金业绩持有人利益深度捆绑彰显对投研能力信心及与投资者共进退决心 [2] - 基金公司自购反映机构投资者对后市积极预判尤其在市场情绪波动阶段起到托底作用传递看好市场前景信号 [1][7] - 自购信心来源于政策利好和经济基本面双重共振支撑资本市场投资机会不断涌现 [7] 市场环境与投资观点 - 当前10年期国债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叠加房地产弱势居民储蓄转向股市动能增强A股赚钱效应逐步显现 [3] - 2025年下半年A股核心驱动力来自政策宽松加资产荒加产业升级三重共振持续看好新质生产力出海性价比消费三大主线 [3] - 宏观政策延续宽松基调多部门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产能出清和供需优化相关行业可能出现盈利压力缓解 [2] 机构观点与投资机会 - 摩根士丹利基金认为A股市场赚钱效应吸引场外资金建议关注科技成长中国制造新消费等投资机会 [7] - 民生加银基金认为顺周期有色券商等板块表现较好财政政策发力和消费韧性使二季度总需求增速边际改善科技消费中游制造领域存在中报业绩改善可能 [7]
户外「三宝」,被集体退坑
36氪· 2025-07-28 07:58
中产消费趋势变化 - 户外运动"三宝"(露营、骑行、滑雪)从热门转向退潮 社交平台关键词从"装备升级"变为"退坑""低价转让" [4][6] - 中产消费偏好快速轮换 从网球/高尔夫转向露营/飞盘/马拉松 再转向骑行/滑雪 周期约1-2年 [6][7][9] - 高端自行车2023年产量同比增长15.1% 但二手市场价格腰斩 崔克等品牌降价幅度达50% [7][15] 滑雪行业现状 - 2023年雪季滑雪门票订单量较2019年增长209% 但雪场初级道拥挤 体验下降 [9] - 国内滑雪品牌销量下滑30%-50% 部分品牌因库存压力暂停业务 [17] - 崇礼雪具店日营业额从几千元降至60元 从业者数量超过消费者 [17][18] - 滑雪教练价格战激烈 日本北海道中文教练日薪从4千人民币降至1.5千人民币 [19] 露营行业困境 - 预计2025年露营市场规模达2900亿元 但2023年已出现倒闭潮 [21][22] - 营地获客成本飙升 直播销售额从50万降至5千-3万 部分套餐价格低于15年前 [22][23] - 行业经营天数受限 武汉地区年有效经营仅100天 收益模型脆弱 [31] 品牌消费更迭 - 中产消费品从lululemon/始祖鸟转向萨洛蒙/昂跑/Hoka [12] - 始祖鸟限定款冲锋衣价格从2万元回落至8500元 lululemon入驻奥莱打5折 [12] - 消费决策转向性价比 滑雪装备更新频率降低 [28][29] 行业转型与反思 - 自行车行业淘汰投机者 专业服务(维修/保养)成为核心竞争力 [31] - 露营行业需持续创新内容 单一业态生命周期仅3-12个月 [32] - 日本废弃雪场警示国内滑雪产业需避免泡沫化投资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