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

搜索文档
活力中国调研行|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主题采访活动启动
搜狐财经· 2025-08-26 07:02
活动背景与安排 - 中宣部组织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主题采访活动于8月25日在武汉启动 [1][3] - 活动聚焦"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展示经济社会发展显著成就并探寻新时代中国发展内生动力 [3] - 中央及湖北主要媒体130余名记者分南北两线赴武汉 鄂州 潜江 天门 荆州 宜昌 孝感 随州 襄阳 十堰开展为期一周集中采访 [3] 湖北经济表现 - 湖北省经济总量先后站稳4万亿 跨越5万亿 迈上6万亿 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 [4] - 2025年上半年全省GDP增长6.2% 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全国靠前 中部领跑 [4] - 湖北承东启西 联南通北 在中部地区区位优势突出 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地位重要 [4] 发展战略与政策 - 湖北省坚持以支点建设统领全局 谋划实施"七大战略" 整体提升"七个能力" 系统构建"1+7+N"政策保障体系 [4] - 活动重点围绕提振消费 科技创新 扩大开放 改善民生等领域调研创新实践和经验启示 [3]
“活力中国调研行”8月25日起走进湖北,解锁荆楚发展活力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16:41
经济总量与增长 - 湖北省经济总量先后跨越4万亿、5万亿和6万亿台阶 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 [1] - 2025年上半年全省GDP增长6.2%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9% 进出口总额增长28.4% [2] 科技创新领域 - 技术合同成交额从十三五末的1687亿元增至5500亿元 位列全国第3 [2] -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万家 五年增长2.8倍 [2] - 社会融资规模突破13万亿 连续4年每年跨越万亿台阶 [2] 工业与产业升级 - 2021-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7% 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 [2] - 近三年工业投资和工业技改投资保持中部地区前3 [2] - 2025年5大支柱产业有望全部迈入万亿级 6个优势产业突破五千亿级 [2] 消费市场表现 - 2025年1-7月消费品零售总额15185.87亿元 同比增长6.2% 增速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 [3] - 汽车以旧换新50.8万辆 家电等品类以旧换新销售5281.74万台 拉动大宗消费超1600亿元 [3] 文旅产业发展 - 2024年旅游综合收入9011.61亿元 同比增长18.8% 连续跨越7000亿、8000亿、9000亿三大台阶 [3] - 2025年1-7月接待游客5.47亿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5717.91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4.61%和16.07% [3] - 预计2025年底旅游综合收入将突破万亿大关 [3] 就业与人才吸引 - 城镇新增就业连续四年超过90万人 [3] -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选择湖北连续三年突破40万人 [3] - 2025年上半年挖掘高质量岗位约115万个 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招聘需求最高同比增幅超150% [3]
百年老街焕新、“甜蜜经济”上新,看厦门如何激活消费新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8-25 15:31
文旅消费新业态 - 全球首个闽南文化主题景区"屿见闽南·时光幻境"还原四大生活场景 深度植入83项非遗技艺 带动景区综合消费超4500万元[8] - 创新沉浸式文旅体验 通过影音互动、全息投影等技术呈现《千年回响》舞台剧 实现文化元素从抽象符号向实体场景转化[4][8] - 鼓浪屿婚姻登记中心为全国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地"全球通办"婚姻登记场所 通过挖掘闽南婚庆文化打造"爱情地标"[10][12] 传统街区改造与消费激活 - 中山路骑楼街区融合AR技术、元宇宙数字街区等现代科技 实现历史风貌与数字消费体验结合 全年举办12大主题70项重点活动[14][16] - 街区通过老字号节、文创市集等8场大型促消费活动带动人气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5% 网络零售额增长19.2%[19] - 百年骑楼采用"业态体验化+场景沉浸化"模式 将街区转化为艺术科技融合的秀场与舞台[16] 便民生活圈建设 - 深田社区作为全国首批试点 生活圈内聚集近2000家业态商铺 配套养老服务、医疗等基础设施 形成10处改造提升的服务空间[23] - 莲兴社区构建"儿童发展支持+老年终身教育"全龄教育生态圈 配备自习室、VR科普安全站等教学空间[23] - 厦门市已建设61个试点社区 覆盖98万居民 包含21247个商业网点 形成"试点先行、标准引领、全域提质"的标准化经验[25] 文旅消费整体表现 - 上半年厦门接待游客6376.11万人次 同比增长12.95% 游客总花费923.42亿元 同比增长14.02%[12] - 市政府通过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优化城市功能 将消费提振与民生需求结合 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2]
打好“组合拳” 形成提振消费合力
搜狐财经· 2025-08-25 11:38
提振消费政策框架与实施路径 - 建立扩大居民消费长效机制 实现稳定收入能消费、无后顾之忧敢消费、优质环境愿消费的良性循环 [8] - 部署城乡居民增收、消费能力保障、服务消费提质等专项行动 形成全方位提振消费合力 [5][6] - 针对性解决消费能力、供给质量、消费环境等制约问题 释放国内大循环潜力 [5] 消费能力提升措施 - 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 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动态调整 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9] - 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 健全资本市场稳市机制 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 [9] - 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 精准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培育新业态就业增长点 [9] - 完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 盘活农村闲置资源 发展林下经济等多渠道增收 [9] 社会保障体系强化 - 建立健全分级育儿补贴制度 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至灵活就业人员 [10] - 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扩面提标学生资助政策 利用信息化技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10] - 完善社会保险待遇调整机制 发展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 扩大新业态人群养老保险覆盖 [10] - 动态调整医保目录 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制度 [10] 供给端提质扩容举措 - 培育"文化+""旅游+""体育+"特色消费场景 拓展乡村旅游业态 发展新型文化消费 [11] - 扩大适老化产品服务供给 培育旅居养老等产业 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 [11] - 推动"餐饮+"多业态融合 拓展家政服务 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11] - 扩围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品类 加强农村居民定向补贴 推行多样化换新模式 [12] 大宗消费与外贸升级 - 加快保障房建设及老旧小区改造 完善住房公积金跨省通办服务 [12] - 拓展汽车改装/租赁/赛事后市场消费 发展共享汽车新业态 培育二手车市场 [12] - 优化过境免签政策 完善入境移动支付等服务 开发多样化入境旅游产品 [12] - 扩大电信/金融/文化/医疗领域市场准入 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 [12] 新型消费增长点培育 - 鼓励国内外品牌举办首发首秀首展 引入品牌首店等新业态 [13] - 完善冰雪产业体系 增加高水平赛事供给 研发冰雪娱乐融合项目 [13] - 深化AI/大数据/物联网消费应用 发展直播电商/智慧零售等新业态 [13] - 打造绿色物流/出行等消费场景 发展节能环保融资等绿色服务 [13] 国货潮品与消费场景创新 - 引导企业加强产品设计研发 鼓励老字号开发跨界联名产品 [14] - 培育国货高端品牌 开发具民族特色文化底蕴产品 [14] - 完善国货出海服务平台 打造跨境电商+海外仓立体网络 [14] - 应用AI大模型技术 匹配多元消费需求与资源 打造跨界融合新场景 [14] 消费环境优化建设 - 推动县域商业建设 延伸冷链物流至农村 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15] - 推动老旧商圈向智慧商圈转型 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 [15] - 完善绿色消费税收减免/财政补贴政策 实施绿色低碳投资价格政策 [16] - 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消费信贷/保险服务 完善消费分期付款制度 [16] 市场监管与权益保障 - 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整治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行为 [16] - 强化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业态监管 加强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监管 [16] - 建立健全新业态信用评价体系 加强电子商务/预付式消费等领域信用监管 [17] - 完善异地消费维权协作机制 健全小额纠纷快速裁决及惩罚性赔偿制度 [17]
中证报头版:强化财税金融支持 以旧换新政策加力可期
搜狐财经· 2025-08-25 07:27
政策部署 - 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对下阶段消费品以旧换新作出部署 [1] - 政策支持加力信号释放 [1] 政策优化方向 - 上调资金支持规模 [1] - 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品类范围 [1] - 强化政策协同与技术赋能 [1] - 确保政策红利直达消费者 [1] 政策目标 - 有效扩大内需 [1] - 提振消费 [1]
提振消费银行责无旁贷
证券日报· 2025-08-24 22:41
政策背景与目标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分别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发力 以真金白银助力居民消费和经营主体服务提升[1] - 政策着力点转向惠民生和促消费 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坚力量在提振消费中发挥关键作用[1][2] 银行执行要求 - 银行需根据《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制定配套细则和操作指引 依法合规推进政策落地[1] -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原则 精简流程压缩环节确保贴息资金专款专用快速见效[1] 产品创新方向 - 银行需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 围绕住房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定制差异化产品[1] - 推出家居贷装修贷等组合方案满足购房群体衍生消费需求[1] - 紧跟绿色消费智能消费数字消费趋势 与新能源汽车厂商联合推出低息分期方案[1] - 开发线上秒批秒贷消费信贷产品 结合线上购物场景提升融资便捷性[1] 服务优化措施 - 简化申请流程 探索远程开户和线上激活信用卡等无纸化服务[2] - 整合信用卡分期付款消费贷等功能 实现一站式办理[2] -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上线7×24小时智能客服实时解答咨询[2] - 对信用良好但收入证明不足的新市民 综合评估社保公积金缴纳记录给予合理授信[2] - 建立尽职免责机制打消一线人员顾虑 鼓励拓展消费金融业务[2] 场景拓展策略 - 银行需与政府企业深度合作构建多元消费场景[2] - 在汽车消费端联合厂商为新车二手车及周边消费提供分期支持和优惠礼包[2] - 在服务消费端携手景区酒店餐饮企业定制流动资金贷款方案助力服务升级[2] - 与热门景点合作针对不同客群推出专属优惠激发文旅消费潜力[2] 政策协同效应 - 银行通过产品创新服务优化和场景共建为消费市场持续注入金融活水[2] - 助推消费扩容提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与两项贴息政策形成叠加效应[2]
菏泽消费增速何以领跑全省?7.6%背后的“活力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8-23 16:30
消费市场表现 - 菏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4.9亿元 同比增长7.6% 增速位居全省榜首 [1] 政策框架与措施 - 构建"1+N"政策框架 出台覆盖商品消费升级、文旅消费提升、养老服务促进等领域的"提振消费十大行动" [1] - 统筹汽车、家电、家装等七类资源 推出327项优惠"大礼包" [1] - 全年策划储备2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0个 [1] - 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 形成财政撬动、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 [2] - 累计发放餐饮、零售等消费券283.09万元 直接撬动本地消费超2.15亿元 撬动系数达1:76 [2] 消费场景建设 - 打造融合啤酒、美食、足球、音乐等元素的综合性活动 涵盖五大主题板块 创建沉浸式夜间消费新场景 [3][5] - 累计举办大型促消费活动近400场 形成"季季有主题、月月有亮点"的繁荣局面 [6] - 牡丹节会期间举办36场重点促消费活动 推动4月线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4.6% 跑赢全省7.5个百分点 [6] 电商发展 - 网络零售额实现151.4亿元 同比增长9.1% 增速位居全省第5位 [7] - 曹县淘宝村数量达21个 淘宝镇数量达181个 占山东省1/10和1/5 淘宝镇数量位居全国县域第一位 [7] - 曹县电商企业达8476家 网店数量突破9.12万个 累计带动35万人创业就业 [7] - 巨野县直播经济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 多家企业和基地获评省级示范项目 [7] - 县域电商新生态将直播、平台与本地特色产业紧密结合 成为关键增长点 [9]
强化政策协同 释放消费增长潜能
中国证券报· 2025-08-22 04:11
金融支持消费政策举措 - 出台19条重点举措《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并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 [1] -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6月末住户消费贷款余额21.2万亿元 服务消费领域经营主体贷款余额2.8万亿元 [1] - 多地加大消费信贷投放 深圳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信贷 重庆运用再贷款工具强化支持 [2] 信贷投放实施案例 - 光大银行成都分行投放10笔对公服务消费类贷款共1.4亿元 其中7550万元申报服务消费再贷款 [1] - 成都新天府文旅公司获4000万元贷款 支持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1] -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优化金融促消费举措 北京分行研究制定区域金融支持消费措施 [2] 财政金融协同机制 - 推出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两项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2] - 财政部下达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690亿元 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剩余资金10月下达 [3] - 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3] 政策实施效果与展望 - 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可提升政策效能 贴息政策在保持银行息差前提下定向支持特定领域 [3] - 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有望巩固 消费新空间将加快打开 [3] - 引导加大服务消费信贷投放 优化消费金融产品与服务 [4] 金融服务创新方向 - 金融机构需创新匹配多元消费场景的金融产品 提升新市民群体服务可得性 [4] - 通过财富管理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 [4] - 加快发展债券、股权等多元化融资渠道 加大对餐饮住宿、文娱旅游等领域资源投入 [5]
激活服务消费,释放“人”的需求潜能——对提振我国居民消费的系统性思考
搜狐财经· 2025-08-20 17:38
我国居民消费突出问题 - 居民消费率系统性偏低 较同等发展阶段国家平均低约18个百分点 缺口主要由服务消费不足导致 服务消费贡献总缺口的七成左右 [6][11][12] - 疫后服务消费恢复明显滞后 2020-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年均增长6.1% 较疫情前三年低5.3个百分点 累计偏离疫情前趋势水平超10% [16] - 服务消费结构失衡 医疗保健消费占比7.6% 教育消费占比6.5% 分别高于主要经济体均值3.6和4.0个百分点 娱乐文化消费占比3.6% 餐饮住宿消费占比5.4% 分别低于主要经济体均值5.0和2.6个百分点 [24] 消费偏低深层症结 - 农业劳动力转移受阻 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占比22.2% 超同等发展阶段国家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 约1亿农业剩余劳动力待转移 且45岁以上群体占比超七成 [30] - 城镇化进程存在缺口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8.3% 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17.9个百分点 约2.5亿农业转移人口处于"半市民化"状态 [39] - 劳动者工作时间过长 2023年城镇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48.3小时 折算年度超2500小时 较美欧日韩等主要经济体平均1620小时高出50%以上 [51] - 服务业供给存在限制 服务贸易限制指数约为OECD国家均值的1.2倍 电信文化等领域限制强度达整体水平2倍以上 [56] 系统性提振消费路径 - 发展县域生活服务业 创造就近转移岗位 加大财政对农村养老基础设施投入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66] - 强化人本财政支出 扩大中央政府公共服务事权 划拨国有资产补充财力 目标实现常住人口市民待遇全覆盖后每年释放约2万亿新增消费需求 [69] - 创新工时休假制度 适度增加假期总量 推行分行业差异化弹性工时 建立"工时银行"机制允许加班工时兑换带薪假期 [70] - 破除服务业供给壁垒 对外采取"负面清单+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模式 对内清理隐性壁垒 聚焦"一老一小"及文化娱乐领域扩大有效供给 [71]
以“担”为桥 多维发力提振消费
金融时报· 2025-08-20 09:35
核心观点 - 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通过信贷支持、场景化服务和稳就业措施 成为激活消费潜力和提振消费市场的关键纽带 [1][3][5] 政策支持与指导 - 2024年6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提出发挥信贷主渠道作用并鼓励利用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措施支持消费领域贷款投放 [1] - 2024年5月八部门印发《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 要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增信支持 [3] - 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政府性融资担保发展管理办法》 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并要求支持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 [5] 文旅领域实践案例 - 丽水市融资担保公司为天师楼岑庄民宿提供150万元信用担保贷款 并给予担保费减半和利率优惠 [2] - 累计为102个文旅项目提供1.3亿元担保支持 [2] 消费场景化金融服务 - 深圳担保集团子公司联合银行推出深圳首个"国补"场景批量担保产品 通过"政策补贴+金融赋能+企业让利"叠加效应提升政策效能 [3] - 已为9家参与消费品以旧换新商户提供近1300万元融资支持 覆盖零售、餐饮、数字文旅和智能家居等领域 [3] - 烟台融资担保集团推出"提振消费贷"专项产品 面向享受政府消费补贴的商户解决流动资产不足问题 [4] 就业支撑效应 - 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每提供1亿元担保贷款可稳定就业约900人 累计服务就业超4700万人次 [6] - 北京再担保公司2024年承保规模569亿元 其中新增再担保业务402亿元 为13209家小微企业提供资金并覆盖就业超17万人 [6] 行业定位与作用 - 融资担保机构凭借支小支农特性 成为破解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题的关键力量 [4] - 政府性融资担保客户主体为小微企业 而小微企业是拉动就业的主力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