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金融工具

搜索文档
“反脆弱”系列专题之十二:政策性金融工具,“新”在何处?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10 15:43
政策性金融工具展望 - 4月政治局会议后货币政策5月初落地,财政政策增量或源于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其可能6月底落地[2][12][14] - 5月以来多地召开政策宣讲会筹备项目,投向涵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多领域[3][23] 前两轮政策性金融工具情况 - 2015 - 2017年“专项建设债券”发行约2万亿元,投向三农、基建等五大领域[4][26] - 2022年下半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首批3000亿,后追加至7400亿,与8000亿政策性信贷协同,投向交通水利等三类项目[4][28] - 政策性金融工具具“杠杆”效应和财政贴息特点,可稳增长兼顾地方财政可持续性[5][33]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特点 - 投向支持科技创新,或指向数字经济、AI、算力等[5][35] - 或纳入消费领域,与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协同优化场景[6][38] - 保留传统基建投向,如交通水利项目仍需资本金[6][42] 近期政策高频事件 - 6月5日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强调经贸磋商等问题[48] - 6月3日《政务数据共享条例》推出,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50] - 6月4日财政部等五部门建立长江、黄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53]
多项先行指标向好 经济运行有望延续平稳态势
中国证券报· 2025-06-03 04:48
制造业PMI回升 - 5月份制造业PMI为49.5%,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改善 [2] - 生产指数为50.7%,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升至临界点以上,制造业生产活动有所加快 [2] - 新订单指数为49.8%,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 [2] - 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0.9%,连续4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 [2] - 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分别为51.2%和50.2%,比上月上升1.6和0.8个百分点 [2] -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5%,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总体保持稳定 [3] 出口情况 - 5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7.5%和47.1%,比上月上升2.8和3.7个百分点 [4] - 5月30日当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报1117.61点,较上期上涨0.9% [4] - 5月19日至5月25日监测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7134.8万吨,环比增长2.8% [4] - 5月19日至5月25日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56.4万标箱,环比增长3.63% [4] 政策与展望 - 稳增长政策需协同发力、持续用力 [5] -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出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大部分政策举措将按计划在6月底前落地 [6] - 力争6月底前下达2025年"两重"建设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全部项目清单,同时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6]
PMI小幅改善,关税或有反复——兼评5月PMI数据
开源证券· 2025-06-01 15:15
制造业 - 2025年5月制造业PMI为49.5%,环比改善1.5个百分点,生产回升0.9个百分点至50.7%,内外需均有改善[14] - 预计5月PPI同比约-2.7%,PMI原材料购进价格与出厂价格均回落0.1个百分点[3][22] - 5月大型、中型、小型企业PMI分别较前值变动+1.5、-1.3、+0.6个百分点,大型企业或受益于“两重”加力提速[3][22] 建筑业 - 5月建筑业PMI下降0.9个百分点至51.0%,基建PMI改善1.4个百分点至62.3%,房建或下滑幅度较大[4][24] - 截至5月30日专项债发行进度约37.1%,好于2024年同期的29.0%[4][24] - 2025年已安排5000亿元项目,力争6月底前下达完毕全部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预计基建仍有望保持较高增速[4][24] 服务业 - 5月服务业PMI微升0.1个百分点,新订单改善0.7个百分点至46.6%[5][28] - 节假日效应推升居民旅游出行服务,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行业明显回升,部分行业维持高景气[5][28] 关税与风险 - 美国关税或有反复,需警惕特朗普关税反弹风险,扩内需政策有望适时加力[6][32] - 风险提示为政策变化超预期、美国经济超预期衰退[7][33]
兼评5月PMI数据:PMI小幅改善,关税或有反复
开源证券· 2025-06-01 15:02
制造业 - 5月制造业PMI为49.5%,环比改善1.5个百分点,生产回升0.9个百分点至50.7%,内外需均有改善[14] - 预计5月PPI同比约-2.7%,PMI原材料购进价格与出厂价格均回落0.1个百分点[3][22] - 5月大型、中型、小型企业PMI分别较前值变动+1.5、-1.3、+0.6个百分点[3][22] 非制造业 - 5月建筑业PMI下降0.9个百分点至51.0%,基建PMI改善1.4个百分点至62.3%,房建或下滑幅度较大[4][24] - 截至5月30日专项债发行进度约37.1%,好于2024年同期的29.0%[4][24] - 5月服务业PMI微升0.1个百分点,新订单改善0.7个百分点至46.6%[5][28] 关税与风险 - 需警惕特朗普关税反弹风险,应储备增量政策,加快重点领域改革落地[6][32] - 风险提示为政策变化超预期和美国经济超预期衰退[7][33]
热点思考|财政“前置”后该关注什么?(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6-01 10:31
财政融资前置特征 - 2025年1-4月广义财政支出进度达28.4%,高于过去五年均值28.2%,显示财政对经济的强力支撑 [2][72] - 2025年一季度广义财政支出增速5.6%,超过名义GDP增速,为2023年以来一季度最佳表现 [2][72] - 2025年4月广义财政支出同比提升至12.9%,预计二季度支出增速将保持高位 [2][72] - 1-4月政府债净融资4.8万亿元,同比多增3.6万亿元,是财政支出的核心支撑 [3][21][73] - 截至2025年5月24日,国债发行规模达预算目标的42.7%,远超2020-2024年均值16.9% [3][73] 财政收入状况 - 1-4月广义财政收入累计同比-1.3%,较预算目标低1.5个百分点 [2][72] - 1-4月税收收入累计同比-2.1%,低于预算目标5.8个百分点 [2][72] - 非税收入增速7.7%,显著高于预算目标-14.2%,成为稳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主力 [14][72] - 土地出让收入累计同比-11.4%,同比减少1196亿元 [2][72] 后续财政政策展望 - 2025年全年政府债净融资规模安排13.86万亿元,较2024年多增2.9万亿元 [4][32][73] - 截至5月底已净融资6.3万亿元,剩余7.5万亿元待发行 [4][32][73] - 二季度政府债净融资同比或达2.3万亿元,三季度维持在3.8万亿元历史高位 [4][35][74] - 若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可能推出增量政策平滑财政支出 [5][37][74] - 政策性金融工具可能成为短期平滑经济波动的有效手段,2022年两批各3000亿元资金快速落地 [6][39][40][74] 增量政策方向 - 服务消费、生育政策、基建投资将成为财政稳增长核心发力点 [7][50][75] - 服务消费仅恢复至历史趋势的87.7%,存在较大修复空间 [50][51][75] - 基建投资将"新""老"协同发力,AI技术催生电力基础设施新需求 [62][75] - 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推进,地方政府投资积极性回升 [62][75] - 促消费需改善收入分配机制,强化社会保障和生育补贴 [50][75]
5月PMI:反弹成色
民生证券· 2025-05-31 21:20
5月PMI总体情况 - 5月制造业PMI为49.5%,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景气水平改善,但仍处荣枯线之下[3] 上升原因 - 5月中美谈判“破冰”调低关税税率,缓解出口下行风险,为PMI上行打开空间[3] - 生产端是5月PMI上升“主力”,生产指数录得50.7%,环比增速+0.9pct,拉动作用大于需求端[4] - 5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升至47.5%,环比增速+2.8pct,出口下行风险暂时缓解[4] 存在问题 - 经济结构性风险仍存,中国制造业PMI表现不算强,关税反复影响企业决策,加剧有效需求不足[3] - PMI两大价格指标继续下降,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46.9%,环比-0.1pct,出厂价格指数为44.7%,环比-0.1pct,经济运行压力仍存[4] - 美方潜在“施压”导致企业预期未起,生产经营预期指数上行幅度不强[5] 政策建议 - “稳预期”紧迫性高于“稳出口”,企业预期难以短期内修复[5] - 政策性金融工具或成“稳预期”关键政策,还需“稳消费”政策跟进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6][7] 非制造业PMI情况 - 5月建筑业PMI为51.0%,环比增速-0.9pct,服务业PMI为50.2%,环比增速+0.1pct,景气度不高,需适时推出增量政策[7]
热点思考|财政“前置”后该关注什么?(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5-30 22:20
财政融资前置表现 - 1-4月广义财政支出进度达28.4%,高于过去五年均值28.2%,展现财政对经济的有力支撑 [2][72] - 2025年一季度广义财政支出增速5.6%,超过名义GDP增速,为2023年以来一季度最好表现 [2][72] - 2025年4月广义财政支出同比提升至12.9%,预计二季度支出增速保持相对高位 [2][72] 财政收入与债务支撑 - 1-4月广义财政收入累计同比-1.3%,较预算目标低1.5个百分点,主要受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下滑影响 [2][72] - 1-4月税收累计同比-2.1%,低于年初预算目标5.8个百分点,非税收入成为稳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力 [2][72] - 1-4月土地出让收入累计同比-11.4%,同比减少1196亿元 [2][72] - 1-4月政府债净融资4.8万亿元,同比多增3.6万亿元,成为广义财政支出核心支撑 [3][73] - 截至2025年5月24日,国债已发行规模达预算目标42.7%,远超2020-2024年均值16.9% [3][73] 后续财政政策展望 - 2025年财政政策更为积极,全年安排政府债净融资规模13.86万亿元,较2024年多增2.9万亿元 [4][73] - 截至5月底政府债已净融资6.3万亿元,尚余7.5万亿元待发行 [4][73] - 新增债务构成包括:赤字566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13000亿元、注资特别国债5000亿元、新增专项债44000亿元、化债资金20000亿元 [4][73] - 预计二季度政府债净融资同比多增2.3万亿,三季度维持在历史同期高位3.8万亿 [4][74] 增量政策工具 -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具备部署迅速特点,2022年首批3000亿资金两个月内全部落地,第二批3000亿资金一个月内收官 [6][74] - 预算内工具如赤字扩容和追加特别国债政策力度更强,但推进节奏较慢 [7][75] - 按静态测算广义财政收入距离目标相差约5000-6000亿,若影响支出效能或考虑追加资金 [7][75] 财政发力方向 - 服务消费仅恢复至历史趋势87.7%,存在较大修复空间 [50][75] - 延长居民实际休假时间是激发服务消费潜力关键 [50][75] - 新老基建协同发力,AI产业发展催生电力基础设施新需求 [62][75] - 2025年一季度全国工程项目数量累计3.9万个,同比增长9.4% [62]
经济动态跟踪:渐行渐近的政策性金融工具
民生证券· 2025-05-30 18:14
政策动态 - 4月26日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4月28日国新办发布会明确力争6月底前完成工具设立,多地已开启相关筹划工作[2] 过往经验 - 2022年政策性金融工具从首次提出到落地用时不到一个月,首批3000亿元发行用时2个月,第二批4399亿元发行时间跨度未超3个月[3] 投资现状 - 2022年中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从年初12.2%降至6%以下,今年4月投资端逆风显现,基建投资同比边际下降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下滑[3] - 2022 - 2023年中央项目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大幅反超地方项目,广义、狭义基建投资增速持续分化[4] - 截至5月末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略好于去年同期,但慢于2022、2023年,2024年新增专项债发行加快,基建中长期贷款同比仍从15.1%滑落至8.9%[4] 工具优势 - 政策性金融工具可破解资本金约束,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财政负担小、资金成本低,对投资有带动作用[5] 投向与体量 - 往期工具主要投向基建领域,如农发行2459亿投放资金中1885亿投向市政产业园等,占比76.7%,本次新型工具预计更多投向科技创新、消费基础设施等领域[5][6] - 预计新型工具额度约5000亿元,略低于2022年的7399亿元,有望带动6 - 6.5万亿元有效投资,约占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12%[6] 风险提示 - 信息统计不完全、未来政策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出口变动超预期[6]
创新工具支持稳外贸促投资 PSL有望重启扩张
快讯· 2025-05-30 07:29
金融政策响应 - 金融部门在5月集中发布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 [1] - 政策措施包括降准降息、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债券市场"科技板"等 [1] - 一揽子金融政策举措正在持续发挥政策效能 [1] 结构性矛盾与新型工具 - 部分领域的结构性矛盾依然有待解决 [1]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仍有出台必要 [1] - 市场机构预计新型工具在二季度落地 [1] 政策支持方向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或创新支持稳定外贸和扩大有效投资 [1] - 财政货币政策有望提供配套支持 [1] - 可能通过扩张抵押补充贷款(PSL)和中央财政贴息支持新工具实施 [1]
2025年4月经济数据点评:关税颠簸下的宏观拼图
民生证券· 2025-05-19 15:56
经济整体表现 - 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1至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845亿元,同比增长4.7%[1] 经济特征及压力 - 4月经济呈现“生产稳、投资弱、消费缓”特征,二季度投资端压力比消费端大[2] 消费端情况 - 4月社零同比不及预期,受价格端拖累大,消费品对CPI同比的贡献由3月拉动上涨0.1%转为拖累下降0.2%,汽车社零同比大幅回落至0.7%,石油及制品类同比降幅扩大至 -5.7%[4] - “以旧换新”等政策对冲效果持续体现,5月以来乘用车销量大幅上升[4] 工业生产情况 - 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降至6.1%(3月为7.7%),环比增速降至0.22%(3月为0.44%),“抢转口”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对冲[5] 制造业情况 - 4月制造业投资增速降至8.2%(3月为9.2%),关税政策频繁调整和反规避调查风险使企业难以形成稳定投资预期[6] - 政策重视科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预计投向制造业升级等领域,将提振制造业投资增速[6] 基建情况 - 4月广义与狭义基建增速双双回落,广义同比增速为9.6%(3月为12.6%),狭义同比增速为5.8%(3月为5.9%)[6] - 地方政府土地收入不足叠加隐性债务约束,基建投资受制约,但沥青开工率边际改善,未来基建增速将维持在中性区间[7] 地产情况 - 4月房地产核心指标多数走弱,政策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预计带动LPR下行0.1个百分点[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