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者权益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民生银行章丘支行:守护重点人群,筑牢金融防线
齐鲁晚报· 2025-06-27 12:11
金融知识普及活动 - 民生银行章丘支行在六月开展金融知识普及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活动,旨在构建安全健康的金融消费环境[1] - 公司巧妙结合高考服务设立"爱心服务站"和"消保驿站",为考生家长提供物资同时普及金融知识[1] - 宣传内容涵盖防范高考诈骗技巧如识别虚假招生信息和冒充高校工作人员骗局[1] - 针对大学生群体重点警示校园贷陷阱,通过真实案例揭示高额利息和暴力催收等风险[1] 宣传渠道与形式 - 公司采用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方式包括社区讲座、企业宣讲、线上短视频和互动问答[2] - 宣传形式不断创新确保内容通俗易懂贴近生活[2] 未来规划 - 公司将持续深化金融消保宣传工作,常态化推进金融知识普及教育[2] - 重点关注学生和老年人等易受金融风险影响的群体[2] - 通过优化宣传方式与内容提升公众风险防范能力[2]
建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知识万里行”全城启航:消保赋能,温暖相伴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25 14:21
金融知识普及活动 - 公司全面启动2025年银行业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聚焦老年人、青少年、新市民群体的金融知识需求 [1] - 公司发挥张富清金融服务队先锋模范作用,立足社会热点打造特色服务场景,创新推出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消保宣传活动 [1] - 公司通过校园金融启蒙课堂、社区反诈防非阵地等方式为市民筑牢金融安全防线,传递金融服务温度 [1] 青少年金融教育 - 公司联动多家支行开展系列宣教活动,提升青少年金融素养与风险防范能力 [1] - 长宁支行为重点代发企业员工子女打造"小小银行家"趣味课堂,通过故事化形式讲解人民币防伪与汇率知识 [1] - 市分行营业部依托高校E银行服务点,为大学生普及理性消费观并警示非法金融活动 [1] - 闵行支行与松江支行分别走进莘城学校和立达学院,重点讲解防范电信诈骗、保护个人信息、远离校园贷及征信的重要性 [1][3] -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支行在世外学校提炼"慎授权、细核实、拒冲动"三字诀,帮助师生识别非法集资与贷款陷阱 [1] 老年群体金融防护 - 公司深入开展系列金融知识普及活动,织密老年群体金融"防护网" [2] - 松江支行联合市公安局"网红警官"黄奕走进泰康之家,以真实案例生动解析诈骗手法 [2] - 虹口支行深入海军驻沪部队,揭秘电诈套路并传授防范口诀 [2] - 静安支行于大宁剧院开展主题宣讲,强调"不贪利、不透露、快核实"原则 [2] - 长宁支行与第四支行分别走进程桥二村、仁慧苑社区,通过通俗讲解和公益集市形式,针对性剖析"保健品骗局""冒充公检法"等骗局 [2][5] 服务成效与展望 - 公司通过多元化、全龄段的服务实践,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6] - 这些充满人文关怀的行动获得了市民的认可与信赖,塑造了金融机构服务社会的典范 [6] - 公司将继续深耕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以创新服务和责任担当,为构建安全和谐的金融环境贡献更大力量 [6]
让法治成为消费新的“防伪标签”:修订《贵州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纳入今年立法计划审议项目
搜狐财经· 2025-06-25 04:24
新消费业态发展 - 蜡染苗绣、辣椒茶叶等"出山黔货"通过直播间走向全国,形成新型农产品销售渠道 [1] - "村超""村BA"等乡村赛事带动文旅体融合消费新热潮,创造区域经济新增长点 [1] - 智慧便利店通过"云上仓库"模式提升社区消费体验,推动零售业态升级 [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修订 - 《贵州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自2006年实施后已完成2012/2020/2023年三次修订,反映消费市场质量化转型趋势 [1] - 2023年黔南州23名人大代表联名提案,建议针对直播电商、算法推荐等新兴业态更新法规条款 [1][4] - 该条例修订已纳入2025年立法计划,拟于11月由省政府提请审议,旨在优化营商环境并增强消费信心 [3] 立法修订工作进展 - 修订工作通过人大代表调研、消费者建议征集、企业座谈等多渠道推进,体现民主立法特征 [4] - 省人大财经委明确将重点吸纳直播电商责任界定、数据流动与隐私保护等新兴领域建议 [1][4] - 立法机构评价该议案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性,将助力形成"良法善治"的消费保障体系 [4]
中消协发布2024年《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
北京商报· 2025-06-22 12:41
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 - 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召回缺陷汽车1088.9万辆和缺陷消费品428.5万件 [1] - 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640.9万批次,下架封存召回食品5364吨,合格率达99.2% [1] - 查获"特供酒"66万瓶,捣毁制假窝点219个 [1] - 查处民生领域消费欺诈案件31.46万件,发布典型案例9693起 [1] - 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176.19万件,解决121.13万件,解决率68.75%,挽回经济损失12.8亿元 [2] 突出问题领域 - 金融服务和电信服务存在不规范经营行为 [1][2] - 服装用品行业虚假宣传问题突出 [1][2] - 旅游业服务质量问题持续存在 [1][2] - 医疗美容行业亟待规范 [1][2] - 互联网消费和绿色消费领域出现新型侵权问题 [2] - 老年医疗保健消费欺诈现象突出,保险消费需规范 [2] - 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和非理性消费问题严重 [2] - 儿童智能手表存在信息安全和诱导消费问题 [2] 行业监管重点 -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 [1] - 持续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打击消费欺诈 [1] - 需要加强职业闭店人侵权问题的监管治理 [2] - 建议强化假冒伪劣、偷工减料、虚假营销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3] 未来工作方向 - 建议扩大服务消费,优化消费结构,培育新型消费 [3] - 推进法律制度完善和基础性法律修订 [3] - 加强消费领域司法保护能力和共治共建机制 [3] - 加大"一老一小"消费维权力度 [3] - 推进消费教育和维权宣传,提升理性消费 [3]
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四方面突出问题待“对症下药”
中国新闻网· 2025-06-20 15:30
消费者权益保护进展 - 2024年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在立法、行政、司法及社会保护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提升保护水平并激发消费活力 [1] - 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消费者投诉176.19万件,解决121.13万件,投诉解决率达68.75%,挽回经济损失12.8亿元人民币 [1] 现存问题与建议 法治环境优化 - 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供给需加强,司法保护机制待完善,执法机制需持续优化 [1] 新型消费侵权治理 - 互联网消费出现侵权新问题,绿色消费领域侵权需关注,职业闭店人问题需加强监管 [1] 民生领域侵权问题 - 金融服务消费者保护力度不足,电信服务不规范经营需治理,服装用品虚假宣传突出 [1] - 旅游业服务质量问题显著,医疗美容行业亟待规范 [1] "一老一小"消费侵权治理 - 老年医疗保健消费欺诈现象突出,老年保险消费需改善 [2] -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非理性消费问题待解决,儿童智能手表信息安全及诱导消费问题突出 [2]
中消协发布报告,今年加大“一老一小”消费维权力度
中国新闻网· 2025-06-20 11:54
消费者投诉与解决情况 - 全国消协组织全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76.19万件,解决121.13万件,投诉解决率68.75% [1] - 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8亿元 [1] 消费者权益保护突出问题 法治环境 -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制度供给需要进一步加强 [1] - 司法保护机制有待完善 [1] - 执法机制需要持续优化 [1] 新型消费侵权问题 - 互联网消费中出现消费侵权新问题 [1] - 绿色消费领域消费侵权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1] - 职业闭店人侵权问题需加强监管治理 [1] 民生领域消费侵权问题 - 金融服务消费者保护力度亟须加大 [1] - 电信服务不规范经营行为需持续治理 [1] - 服装用品虚假宣传问题较为突出 [1] - 旅游业服务质量问题依然突出 [1] - 医疗美容行业亟待进一步规范 [1] "一老一小"消费侵权问题 - 老年群体医疗保健消费领域的欺诈现象比较突出 [1] - 老年保险消费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1] -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非理性消费的问题亟待解决 [1] - 儿童智能手表信息安全和诱导消费问题较为突出 [1] 2025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建议 提振消费与优化结构 - 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优化消费结构 [2] -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 法律制度完善 - 加快基础性法律制度的修改 [2] - 持续提高消费领域司法保护工作能力 [2] - 进一步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共治共建机制 [2] - 完善消费维权法治宣传,优化消费环境建设 [2] 新型消费侵权治理 - 聚焦新型消费侵权问题 [2] - 强化民生领域执法工作 [2] -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偷工减料、虚假营销等消费欺诈行为 [2] - 加强消费侵权行为综合治理,切实破解消费领域痛点问题 [2] "一老一小"消费维权 - 加大"一老一小"消费维权力度 [2] - 持续推进消费教育和消费维权宣传工作 [2] - 提升消费体验和促进理性消费 [2] - 强化"一老一小"消费者权益保护能力,推进重点侵权问题治理 [2]
幸福人寿山东分公司开展“四维联动” 宣传活动
齐鲁晚报· 2025-06-19 18:57
金融安全宣传活动 - 公司启动"防非打非、新《反洗钱法》、安全生产、消保宣传"四维联动宣传活动,旨在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1] - 活动自6月13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推动金融安全知识深入社区 [1] - 公司将持续通过常态化举措深化各类金融宣传主题活动,推动金融知识普及 [6] 防非打非宣传 - 宣传教育志愿队深入济南千佛山街道居民区,通过设立咨询台、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普及金融知识 [3] - 内容涵盖非法金融常见手段、电信诈骗防范技巧、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 [3] - 发放手册超400份,并引导居民参与"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知识答题竞赛"活动 [3] 反洗钱普法宣传 - 结合《反洗钱法》修订要点,发放折页、手册等材料,详解洗钱危害及识别技巧 [4] - 现场设立举报咨询台,引导居民保护个人信息、警惕异常交易 [4] - 推动群防群治机制落地 [4] 安全生产宣传 - 联动消防部门开展应急演练行动,包括隐患排查、疏散演练、灭火培训和社区安全宣传 [5] - 全面检测职场电路、消防设施安全 [5] - 模拟火情3分钟内全员撤离,消防员指导灭火器实操 [5] 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 - 启动"消保护航美好生活"专项宣传活动,在社区宣传站设置互动问答区 [6] - 围绕养老诈骗防范、消费者八项权益等主题,发放"权益明白纸",提供一对一咨询 [6] - 活动覆盖居民500余人次 [6]
济南文化馆上演金融防骗情景剧,山东交行举办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
齐鲁晚报· 2025-06-19 11:24
原创金融主题情景剧《天下无"饼",一夜暴富是陷阱》以艺术化手法演绎"一夜暴富"陷阱,揭露非法金融活动本质,让防非知识在笑声中深入人心。 知识普及接地气 文化馆广场变身金融知识"充电站",500余份《姣姣伴你共成长》《姣姣说消保》专业手册精准发放,互动问答点燃市民参与热情。 风险警示入人心 馆内电子屏滚动播放原创警示教育短片,深度解读"高收益投资骗局""非法代理维权"等典型案例的运作模式及社会危害。 文化浸润有新意 6月15日,在济南市委金融办指导下,交通银行山东省分行在济南市文化馆举办"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宣教活动。本次活动突破传统金融宣传模式,构建"知 识普及+便民服务+文化浸润"三维立体宣教体系,让金融知识"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上"。 据统计,本次活动累计服务市民超1000人次,有效提升了公众金融风险辨识能力。交通银行山东省分行通过数字化传播矩阵与文化载体的创新应用,不仅完 善了"预防——教育——处置"全链条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更探索出一条金融机构深度参与社会治理、践行"金融为民"理念的新路径,为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贡献了可借鉴的"山东经验"。 活动现场不仅传递金融知识,更将服务窗口前移。交行工作人员现场为 ...
一财社论:进一步筑牢网络消费的保障基础
第一财经· 2025-06-17 20:36
网络消费发展现状 - 202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5522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 2% [1] - 2024年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9 74亿人 占网民整体的87 9% [1] - 电商行业投诉量达662380件 占投诉总量45 50% 同比增长45 32% [1] 网络消费纠纷典型案例 - 最高法发布5个典型案例 涉及虚假宣传 七日无理由退货 误导消费者 演唱会门票退款 过度收集信息等问题 [1] - 直播商家虚假宣传手串材质并承诺"假一赔十" 法院判决商家需履行十倍赔偿承诺 [4] - 典型案例显示法院依法制裁经营者违背销售承诺行为 做好消费者权益兜底保障 [2] 行业监管政策动向 - 《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正在征求意见 旨在规范虚假营销 假冒伪劣等乱象 [3]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十大直播带货违法案例 包括伪造"现场挖玉"场景等欺诈行为 [3] - 《办法》将构建直播电商基础性监管制度 明确各主体法律责任和义务 [3] 司法保护措施 - 法院在判决中综合考虑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民法典 做出对消费者有利的裁决 [4] - 典型案例判决有利于制裁消费欺诈行为 营造良好网络消费环境 [4] - 司法系统通过行政执法和司法手段加强对网络消费者的保护力度 [5]
护航网络消费市场,让“消费马车”跑得更快更稳
人民网· 2025-06-17 08:32
网络消费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55225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30816亿元,增长6.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8% [1] 直播营销规范 - 主播在直播中承诺"假一赔十"构成合同条款,法院判决经营者需履行高于法定标准的赔偿承诺 [2][3] - 直播带货存在虚假宣传和货不对板问题,法院通过判例规范行业宣传行为 [3] - 杭州互联网法院明确木制品原材料对价值有重要影响,支持消费者获得十倍赔偿 [3] 电商促销活动管理 - 家具公司因促销规则解释不清被判返还商品一半价款,法院认定其存在误导行为 [3][4] - 经营者需完善促销技术手段和客服培训,规范网络促销行为 [4] - 上海嘉定法院指出消费者本可取消订单重新参与活动,经营者应承担规则解释责任 [4] 消费者退货权益保障 - 法院明确"不支持七日无理由退货"条款不得任意扩大适用范围 [5][6] - 北京互联网法院判决手提包不属于不宜退货商品,保障消费者七日无理由退货权 [6] - 演出门票退票规则存在歧义时应作有利于消费者解释 [7][8] 个人信息保护 - 词典APP因强制收集个人信息被判侵权,需删除数据并赔偿 [10][11] - 互联网应用领域存在突出的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问题 [11] - 法院要求网络服务坚持合理必要原则收集信息,保障用户权益 [11] 司法监管导向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典型案例规范网络消费环境 [1][3] - 法院通过判例引导经营者诚信经营,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11][12] - 司法裁判在新业态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