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国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7000亿元一夜蒸发!特朗普强制苹果搬回美国,如今遭到严重反噬
搜狐财经· 2025-05-26 07:27
特朗普关税威胁对苹果的影响 - 特朗普威胁对非美国制造的iPhone加征25%关税 导致苹果股价暴跌 市值一夜蒸发超1000亿美元(约7000亿元人民币) 从全球市值榜首跌至第三位 [1] - 特朗普此前已公开警告苹果CEO库克 反对其将供应链转移至印度的计划 并强调5000亿美元美国投资承诺 [3] - 苹果曾承诺未来4年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并新增2万个岗位 但4月底被曝计划在2026年前将销往美国的iPhone生产线全部迁至印度 [3] 苹果供应链面临的挑战 - 若将iPhone生产线搬回美国 成本可能飙升40%-200% 因90%零部件依赖中国及亚洲供应商 美国制造的iPhone售价或达3500美元(约2.5万元人民币) 比现价翻两倍多 [5] - 美国缺乏模具工程师等专业人才 2013年摩托罗拉尝试在美国生产手机 因成本过高一年后关厂 [5] - 苹果供应链高度依赖中国 富士康在印度扩产仍需从中国进口大量零部件 供应链转移需数十年协调投资 几乎"不可能" [7] 苹果的困境与市场表现 - 苹果面临两难选择:若因关税涨价可能失去美国消费者 若自行承担成本将重创利润率 第三季度因关税损失或达9亿美元(约65亿元人民币) [7] - 苹果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 iPhone16销量同比暴跌18% 被华为、小米反超 2025年预计销量2.25亿部 低于预期的2.4亿部 [9] - 全球化分工下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已成定局 苹果供应链迁往印度和越南是为规避中美摩擦风险 但特朗普关税威胁加剧了供应链动荡 [9][11] 商业逻辑与政治现实的冲突 - 中国供应链的优势在于工程师集群而非廉价成本 政治口号与产业现实存在根本矛盾 [11] - 特朗普的关税威胁短期打压苹果股价 但无法解决美国制造业的长期问题 反而导致苹果面临供应链动荡、成本飙升和市场份额流失三重压力 [11]
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蔓延 三星或受波及
环球网· 2025-05-25 10:14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5月25日消息,据海外科技媒体The Verge报道,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威胁苹果和其他智能手机制造商,如果不将生产转移到美 国,将对 iPhone 和类似硬件征收"至少 25%"的关税。 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写道: "我很久以前就告知苹果公司的蒂姆·库克,我预计他们在美国销售的iPhone将在美国制造和生产,而不是在印度或其他任何地 方。如果不是这样,苹果必须向美国缴纳至少25%的关税。感谢您对此事的关注!" 周五晚些时候,特朗普在白宫对记者表示,这项关税也将适用于包括三星在内的其他公司,并将于6月底公布。"三星以及所有生产该产品的公司都将受到影 响,否则就不公平了,"特朗普说道。 此前一周,特朗普宣布他"与蒂姆·库克有点小矛盾"。此前有报道称苹果公司计划将其所有美国销售的iPhone从印度采购,这将需要提高印度的产量。就在周 四,《金融时报》报道称,苹果的主要制造商富士康正在印度南部钦奈投资15亿美元建设一座工厂,用于生产iPhone显示屏。苹果多年来一直在实现生产多 元化,最近苹果加速了这一进程。 尽管苹果公司承诺未来四年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首席执行官库克个人 ...
美国制造的iPhone,多少钱?
华尔街见闻· 2025-05-24 19:28
特朗普要求iPhone美国制造的潜在影响 - 特朗普要求苹果将iPhone生产线迁回美国,否则将征收至少25%关税 [1] - 华尔街分析师预测美国制造iPhone价格将飙升25%-190%,最高达3500美元 [1][4] - 美国银行分析师指出仅劳动力成本就会使iPhone 16 Pro售价从1199美元增至1500美元 [3] 美国制造的可行性挑战 - Wedbush分析师估计转移10%供应链需三年投入300亿美元 [4] - 亚洲工人时薪3.63美元 vs 加州最低时薪16.50美元,美国组装劳动力成本达200美元(亚洲为40美元) [7][8] - 美国缺乏大规模工程师团队,富士康威斯康星项目仅创造1454个岗位(原计划13000个) [9] 供应链与关税问题 - iPhone核心组件依赖亚洲:台积电处理器、LG/三星屏幕、中国其他部件 [10] - 若90天关税暂停期结束,iPhone 16 Pro Max价格可能因关税和劳动力成本上涨91% [10] - 转移整个供应链需多年且可能无法实现,最终组装转移相对可行 [11] 苹果的应对策略 - 库克采取小规模美国生产换取关税豁免,如AI服务器和Mac Pro [12] - 摩根士丹利预测公司可能通过生产HomePod等低产量产品争取豁免 [12] - 2019年德克萨斯州Mac Pro生产案例显示谈判策略有效性 [12]
美国制造的iPhone,多少钱?
华尔街见闻· 2025-05-24 14:32
美国制造iPhone的成本影响 - 若iPhone生产线迁回美国,价格可能飙升25%至3500美元,比当前高出190% [1] - 仅劳动力成本一项就使iPhone 16 Pro售价增加25%,从1199美元升至1500美元 [2] - 在美国组装测试一部iPhone的劳动力成本达200美元,远高于亚洲的40美元 [3] 供应链转移的可行性挑战 - 苹果需三年投入300亿美元才能将10%供应链转移到美国 [2] - 中国iPhone制造工人时薪3.63美元,加州最低工资为16.50美元 [2] - 半导体等核心部件依赖台湾、韩国等地生产,全球供应链难以重组 [5] 美国制造业的局限性 - 美国缺乏大规模工程师群体,难以匹配中国"足球场规模"的工程团队 [4] - 富士康威斯康星州项目实际仅创造1454个岗位,远低于承诺的13000个 [4] - 转移整个iPhone供应链可能需要多年甚至不可能实现 [6] 苹果的应对策略 - 库克选择小规模美国生产(如AI服务器)换取关税豁免 [7] - 2019年通过德州生产Mac Pro获得关税豁免,类似策略或用于HomePod等产品 [7] - 苹果宣布在美投资5000亿美元,但未涉及iPhone核心产线 [7] 行业分析师预测 - 若90天关税暂停期结束,iPhone 16 Pro Max价格可能上涨91% [6] - 摩根士丹利预测苹果或通过低产量产品换取谈判筹码 [7] - 历史经验显示乔布斯曾明确拒绝美国制造方案 [2]
给收购开绿灯?特朗普支持新日铁和美国钢铁“计划的合作”,日媒称已批准
华尔街见闻· 2025-05-24 05:52
美国总统特朗普看来又一次推翻了前任拜登的决策,放出了有意给日本制铁公司("新日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美钢") 开绿灯的风声,因为他将这笔交易包装成了促进美国制造业复兴的所谓"合作伙伴关系"。 美东时间5月23日周五美股尾盘,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帖称: "我很自豪地宣布,经过深思熟虑和谈判,美钢将继续留在美国,并将总部设在匹兹堡这座伟大的城市。我的关税 政策将确保美钢永远地再次成为'美国制造'。" "多年来,'美国钢铁'这个名字一直是伟大的代名词,而现在,它再次成为伟大的代名词。这将是美钢和新日铁之 间计划的合作,它将创造至少7万个就业岗位,并为美国经济贡献140亿美元。这笔投资的大部分将在未来14个月 内完成。" 在特朗普发帖前不久,白宫刚向媒体确认,特朗普收到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建议。主管外资审查的该委员会 之前进行了新日铁收购提议的审查。有媒体称,CFIUS周四向白宫提交的一份显示内部意见有分歧的决议,其中指出,该委 员会的大多数成员认为,"任何风险都可能通过缓解措施得到解决"。 特朗普发帖后,纽交所上市的美钢(X)股价尾盘拉升超20%,日内涨幅一度接近26%,收涨21.2%,创四年新高 ...
美国总统特朗普:我的关税政策将确保钢铁产业从此以后永远是“美国制造”。从宾夕法尼亚到阿肯色,从明尼苏达到印第安纳,“美国制造”正在回归。
快讯· 2025-05-24 03:32
钢铁行业政策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关税政策旨在确保钢铁产业"美国制造"的长期性 [1] - 政策覆盖多个州包括宾夕法尼亚、阿肯色、明尼苏达和印第安纳 [1] - 政策目标为促进"美国制造"在钢铁行业的回归 [1]
COMPUTEX现场走访:主权AI、美国制造、NVLinkFusion是三大话题
华泰证券· 2025-05-21 17: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科技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东等地主权AI相关投资短期弥补中国市场销售受限影响,但AI应用发展缓慢或是产业链最大风险 [1] - 中国台湾有完备产业链集群,满足美国政府要求实现美国本土制造是产业链面临的最大挑战 [1][2] - NVLink Fusion是英伟达发布的新技术,或进一步强化其产业地位 [1][3] 各公司情况总结 英伟达 - 战略上强调AI成企业IT架构核心驱动力,宣布在中国台湾建全新总部“NVIDIA星座” [9] - 产品推出NVLink Fusion架构、AI - Q数据库框架、RTX新品,展示Grace Blackwell超级芯片及其NVL72,预计三季度推GB300 [9] - 拓展端侧AI应用,展示Cosmos平台、开源物理引擎Newton和人形机器人开源模型Isaac GR00T N1 [13] 联发科 - AI数据中心业务预计2026年实现数十亿美元销售规模,强调定制AI加速器设计技术优势,GB10芯片量产 [14] - 端侧AI方面2025年Q1手机营收同环比增长6%,旗舰产品支持大语言模型,预计Q2多款搭载该芯片手机上市 [15] - 美国市场直接营收占比约10%,关税政策影响有限,关注全球贸易和主要市场经济动态 [16] 高通 - 重返数据中心CPU赛道,推出定制化CPU,采用NVLink Fusion技术与英伟达GPU高速互联,与沙特公司签署供应协议 [17] - 预计2026年超100款搭载Snapdragon X处理器的PC产品上市,在美国消费类PC市场有10%份额,欧洲前五大市场约9%市占率,与小米有长期合作 [21] 鸿海 - AI数据中心产业2025年Q1 AI服务器营收同比增超50%,预计全年营收达兆元新台币,占整体服务器营收比重超50%,Q2预计环比、同比近倍数增长,云端网络产品占比提升 [22] - 端侧AI进入AI ASIC设计领域,在智慧制造、智能机器人及电动车领域布局,与相关方合作开发平台、推进量产 [25] - 区域制造布局完善,印度布局满足客户需求,受关税提前拉货影响,对下半年看法审慎 [26][27] 日月光 - AI机会方面先进封装收入占比稳步提升,测试业务增长强劲,预计2025年底测试营收占比达19% - 20%,加大资本支出扩充产能 [30] - Q1业绩受提前拉货影响,评估赴美设厂可能性,认为关税影响有限,通过多元客户结构和产能调整减缓不确定性 [31]
美国总统特朗普:金色穹顶项目的一切都将由美国制造。
快讯· 2025-05-21 04:19
美国总统特朗普:金色穹顶项目的一切都将由美国制造。 ...
关税高压下赴美生产?中国卖家:已劝退
虎嗅· 2025-05-07 20:42
在美国对华加征高额关税的背景下,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到美国生产是否成为了一种新的可能? "中国材料、美国组装,小工厂,大贸易,未必不是一条可选之路。"近期,有自媒体博主宣扬低成本成 为美国本土制造商的新方法,即把尾端组装线搬到美国,引发了很多业内讨论。 在美国创业的华人Shawn说,一些品类在美国做供应链末端的组装、加工,不是新鲜事,已存在多年。 只是今年随着加征关税以及小额包裹关税政策的变动,很多跨境电商从业者才开始注意到。 比如很多POD(Print on Demand,按需印刷)企业在国内低价采购T恤、杯子等,在美国按照消费者需 求印刷文字、图案。但是,POD厂家能在美国扎根,是因为POD生产流程高度成熟,甚至可以全自动生 产,避开了很多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障碍,包括人工成本高、本土供应链缺失、技术人才稀缺等。 而其他制造业工厂,似乎很难抗住在美国生产的高额成本。2022年,美国发布了《芯片与科学法案》, 鼓励半导体和设备制造企业到美国建厂。据媒体报道,到2024年8月,响应美国投资案的企业中,约 40%的项目已出现进度延误或暂停。 一、人工贵、风险大,美国只能做简单的组装 近期,有在美国的华人自媒体博主在视频 ...
去美国开工厂的中国人
吴晓波频道· 2025-05-06 00:41
中国制造业赴美建厂趋势 - 美国洛杉矶正迎来一波中国制造业老板考察和建厂热潮,东莞软包装定制工厂老板老梅已敲定与美国品牌客户合作建设5000平方英尺工厂[10][11] - "厂中厂"模式成为流行方案,即租赁美国品牌客户场地,由对方负责招工,中方负责设备、原材料和薪水支付,初期投资约几十万美元[12][14] - 旗类产品工厂负责人李哲观察到国内许多工厂需要美国生产线,正从"中国制造"转向"美国组装"[7][15] 低成本运营模式 - 委托当地人租赁现有美国工厂或仓库空闲场地,免去独立厂房租赁成本[16] - 布置简易组装生产线,使用临时工人和通用工具完成最后组装,成本可低至10美元/件[17][18][19] - 迷你PC、灌装等行业的组装线已成功运行,涵盖低端和中高端产业[23][24] 驱动因素 - 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豁免美国成分价值超过20%的产品关税,促使企业将组装环节放在美国[26][27][28] - 国内市场竞争内卷和东南亚成本上涨,越南房租达30-60元/平方米,接近洛杉矶100元/平方米水平[32] - 美国零售商需要更稳定供应链,本土采购产品可获得5%溢价,对冲关税影响[39] 成功案例 - 老范的家具厂在美国建立4万平方英尺仓库和组装线,团队12人,月租金5万多美元,已打通700个线下经销商[36][39] - 部分代工厂通过半托管线下分销服务实现产品溢价,十家合作工厂中已有三家货品售罄[41][42] - 转型品牌生意后,老范工厂毛利润率从代工的5%提升至超过50%[66] 挑战与限制 - 美国制造业工人平均时薪约32美元,是中国工人的6倍,加州月薪达4000-5000美元[48][49][50] - 产业配套和人才体系短缺,设备维修困难且昂贵,需依赖国内技术支持[53][54] - 美国制造业仅占非农就业人口8.2%,难以形成规模效应[55][56] - 产地审查制度和"厂中厂"法律风险构成不确定性因素[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