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

搜索文档
美股新股前瞻|美妍堂:年收入约300万美元 中医健康美容能否实现资本市场破圈?
智通财经网· 2025-05-26 11:08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19年中医理疗行业市场规模达2920亿元,2023年超7000亿元,预计2028年突破13000亿元 [1] - 香港中医药服务市场从2019年325亿港元增长至2023年369亿港元,CAGR为3.2%,预计2030年达573亿港元,CAGR为6.5% [7] - TCM女性健康市场从2019年20.39亿港元增长至2023年27.66亿港元,CAGR为7.9%,预计2030年达46.66亿港元,CAGR为7.7% [8]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营中医风格的美容、健康和产后疗法及产品,在香港拥有4家"美妍堂"健康中心 [2] - 2023财年营收264.15万美元,2024财年295.85万美元,增长率24.1%,净利润从37.77万美元增至46.88万美元 [2] - 美容、健康和产后服务占总营收98.2%-98.3%,产品销售占1.7%-1.8% [3][4] - 2024年六个月期间净收入468,817美元,较2023年同期377,651美元增长24.1% [3] 客户与运营数据 - 2023-2024财年客户数量保持1941个零增长 [5] - 经营活动现金流从243.38万美元增至295.43万美元 [5] 行业政策与趋势 - 国家政策支持中医药发展,《健康中国2030》规划中医药相关产业占比将达30%-40% [6] - 2025年起中医诊疗服务需在有资质医疗机构开展,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将加速 [6] - 中医美容客单价年均增长21.3%,78.6%消费者将"安全无创"作为首要考量 [6][7] 公司战略规划 - 计划募资640-960万美元,发行价4-6美元/股 [1] - 募资用途:拓展东南亚及大湾区健康中心、开发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品牌国际化升级 [12]
2025年中国胶原蛋白肽饮市场分析报告-博观研究院
搜狐财经· 2025-05-24 12:23
市场概况与应用领域分布 - 中国胶原蛋白肽饮市场规模约75亿,占动物源胶原蛋白下游保健品市场的75% [14][16] - 应用领域多元化:保健品及其他占比最高达32.5%,肌肤焕活应用占22.0%,医用敷料占16.6%,功效性护肤品占10.5% [1][15] - 动物源胶原蛋白市场保持年20%增速,下游胶原蛋白肽饮市场潜力显著 [16][17] 竞争格局与头部品牌表现 - 头部品牌双雄竞争:汤臣倍健和五个女博士市场份额分别为14.8%和14.3%,CR2达24% [2][32][34] - 国际品牌如玛丽安娜(4.8%)、斯维诗(3.5%)与本土品牌HEESSU(10.6%)、谷珍福(8.1%)共同构成多元化竞争格局 [2][34] - 五个女博士通过抖音渠道实现爆发增长,2023年销售额突破10亿,较2021年增长超10倍 [6][20][31] 销售渠道与新兴平台表现 - 抖音成为核心渠道:2023年占线上销售份额60%,保健品行业抖音销售额2022年增长227%至100亿-250亿 [6][22][28] - 传统电商(天猫、京东)与社交电商(抖音、小红书)并存,线下渠道占比30%-45% [23] - 直播带货为主要营销方式,占比80.57%,达人合作号贡献58.6%的带货量 [4][31] 消费者与产品特征 - 目标客群以女性为主,聚焦美容抗衰需求,价格带集中在300-600元 [13][23] - 产品差异化策略:鱼胶原蛋白(尤其是深海鱼)为主要原料,添加透明质酸、维生素等成分提升卖点 [7][38][39] - 便携饮品为主,口味多样化(如果味、葡味),营销强调“小分子低聚肽”“明星同款”等关键词 [4][31] 生产模式与产业链 - 生产以代工为主(OEM/ODM),代工厂毛利率60%-70%,自建工厂品牌毛利率达75%-95% [37] - 上游原料以鱼鳞、鱼皮为主(占比20%-30%),牛/猪胶原蛋白因免疫原性限制应用较少 [38][39] - 产业链分工明确:原料生产商→代工厂→品牌商→多渠道运营商 [37] 行业增长驱动因素 - 口服美容赛道中胶原蛋白类产品消费金额与人数均居高位,淘宝天猫销售额2023年同比增长27.5% [6][20][21] - 内容电商崛起:抖音日活超7亿,通过“内容场+货架场”模式促成300亿件商品成交 [25][26] - 差异化与渠道创新为后梯队品牌提供弯道超车机会,如HEESSU通过细分定位占据10.6%份额 [7][32][34]
期指:震荡格局,区间思路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5-23 10: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期指呈现震荡格局,建议采用区间思路进行操作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指期现数据跟踪 - 5月22日四大期指当月合约涨跌互现,IF跌0.05%,IH涨0.1%,IC跌0.7%,IM跌0.81% [1] - 本交易日期指总成交回升,IF总成交减5644手,IH增964手,IC增18347手,IM增52241手;持仓方面,IF总持仓减1805手,IH增817手,IC增7568手,IM增23866手 [2] 期指前20大会员持仓增减 - IF2506多单减2557,空单减2713;IF2509多单增335,空单增78;IF2512多单减22,空单增37 [5] - IH2506多单增875,空单减68;IH2507多单净变动1018,空单净变动137;IH2509多单增143,空单增205 [5] - IC2506多单增3227,空单增2927;IC2507多单净变动5043,空单净变动5207;IC2509多单增788,空单增780;IC2512多单增1028,空单增1500 [5] - IM2506多单增11520,空单增11222;IM2509多单增3538,空单增3445,多单净变动15058,空单净变动14667 [5] 趋势强度 - IF、IH趋势强度为1,IC、IM趋势强度为1,趋势强度取值范围为【-2,2】区间整数 [6] 重要驱动 - 美债抛售暂歇,纳指艰难反弹,减税案暴击光伏股,盘中比特币再新高、原油跌超2%;美众院通过减税案后,美债收益率短线回升;比特币史上首次盘中逼近11.2万美元;原油三连跌;黄金创近两周新高后一度转跌超1% [6] - 美联储当红理事沃勒称减税法案引发美债抛售,若关税企稳下半年将降息;美联储不会在一级拍卖中购买债券;若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稳定在10%左右,美联储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降息 [6] A股收盘综述 - 上证指数收跌0.22%报3380.19点,深证成指跌0.72%,创业板指跌0.96%,北证50跌6.15%,科创50跌0.48%,万得全A跌0.63%,万得A500跌0.28%,中证A500跌0.3% [7] - A股成交1.14万亿,上日为1.21万亿;沪指震荡走低,北证50“大回撤”,跌超6%;军工股涨幅居前,创新药概念股活跃,银行股逆势走强,宠物经济概念、美容护理概念股、固态电池概念股跌幅居前 [7]
避险情绪升温,资金押注这些板块
搜狐财经· 2025-05-22 20:51
市场整体表现 - 5月22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上证指数微跌0.22%报3380.19点 深证成指跌0.72% 创业板指跌0.96% 北证50重挫6.15% 科创50指数跌0.48%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1.14万亿元 较前日缩量746亿元 全市场超4400只个股下跌 [1] - 港股市场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恒生指数下跌1.19%报23544.31点 恒生科技跌1.7% 国企指数跌1.19% 全日成交额1982亿港元 [3] 资金流向与板块表现 - 主力资金持续流入军工、医药等政策确定性较强领域 新能源、消费电子等成长赛道遭遇抛售 [2] - 军工板块领涨 创新药板块维持活跃 银行股逆势攀升 半导体板块局部活跃 [2] - 仅银行(1%)、传媒(0.12%)、家用电器逆势收红 美容护理(-2.03%)、社会服务(-1.8%)等板块跌超1.3% [2] - 南向资金逆势净买入38.8亿港元 加仓金融、能源等低估值板块 减持消费和科技股 [3] - 黄金珠宝指数上涨5.1% 消费板块领跌 非必需性消费和必需性消费指数分别下跌1.67%和1.47% [3] 行业动态与催化剂 - 军工电子及装备领域走强 地缘政治格局演变叠加外贸需求预期形成催化 [2] - 创新药板块受政策支持与研发突破双重催化 多只标的延续连板行情 [2] - 区域性银行业绩改善预期持续发酵 板块防御属性获市场认可 [2] - 半导体板块受国际技术合作消息刺激 高压直流架构技术突破带动产业链估值重塑 [2] - 医疗器械和健康产业指数分别下跌3.6%和3.29% 资金从医药板块流出 [3] - 新能源车企因业绩超预期获资金青睐 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普遍回调 [3] 市场特征与风格 - 市场避险情绪升温 低估值蓝筹与政策受益板块成为防御主线 成长赛道集体回调 [1] - 国企综合、基金重仓等板块成交额持续居前 显示机构资金在核心资产中沉淀 [2] - 周内综合(3.31%)、煤炭(2.08%)、家用电器、传媒、银行涨幅靠前 机械设备(-1.58%)、基础化工(-1.28%)等跌幅靠前 [2] - 生物医药板块内部轮动明显 创新药企业维持强势 部分医疗器械个股遭遇获利回吐 [3]
和讯投顾韩东峰:有一些潜在的板块要特别注意
和讯财经· 2025-05-22 16:56
市场整体表现 - 个股表现分化严重 上涨个股仅882家 其余均收跌 [1] - 银行保险板块成为指数主要支撑力量 但个股波动剧烈 [1] - 前期热门概念股(美容护理 港口航运 宠物经济)集体回调 多只妖股进入跌幅榜前列 [1] 指数运行特征 - 5月震荡区间维持在3300-3400点 重心上移幅度有限 [2] - 银行保险等大权重股对指数形成稳定作用 需更关注个股表现而非指数 [2] 板块机会观察 - 园林绿化板块活跃度提升 部分个股涨幅显著 [2] - 医药板块出现分化 业绩支撑型个股展现持续上涨动力 [2] - 军工电子领域受关注 军民融合概念股逆势上涨 特别是军工信息化相关标的 [2] 投资策略提示 - 短期热点炒作风险加剧 需警惕概念股跟风过度现象 [1] - 建议关注具有业绩支撑的细分领域(医药 军工电子)而非纯概念炒作 [2]
HH控股20250520
2025-05-20 23:2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全球膳食补充剂(VDS)行业、中国保健品行业 - 公司:H&H 控股,旗下品牌有合生元、Swisse、速力高、快乐一爪、Swisse Me、Little Swisse、Plus、Omer 等 [3][11][12][19]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行业层面 - **市场规模与增速**:2023 年全球 VDS 市场规模约 1324 亿美元,年均增长率 4%-5%;中国市场从 2010 年 700 多亿元增长到 2023 年 2240 亿元左右,复合增长率 8%-9%,增速高于全球 [2][7] - **行业特点**:具有高毛利(如汤臣倍健和 Swisse 毛利率 60%-70%)、强品牌(有较强溢价能力)、重渠道(渠道优势决定竞争格局)的特点 [5][6] - **发展逻辑**:中长期发展逻辑为老龄化趋势(中国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持续攀升)和新消费逻辑(渠道切换、新圈层突破、新品类创新) [8] - **边际变化**:近期线上转型明确,疫情后线上渠道占比从约 30%提升至 60%,可能导致竞争格局调整,电商龙头受益更多 [9][10] 公司层面 - **业务布局与转型**:起源于 1999 年,经历三个阶段形成三大业务矩阵,已转型为以成人保健为主导的保健品公司,奶粉业务拖累解除,迎来拐点式增长 [12][13][14] - **品牌优势**:Swisse 线上渠道收入占比超 90%,线上市占率稳定在 7%-8%;进行 1+3 品牌矩阵延展,推出新品牌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 [2][11] - **产品发展**:Swisse 拓展口服美容系列产品,Plus 品牌表现超预期,是未来增速主要来源;其他小品牌如 Swisse Me 增长较快 [15] - **海外市场开拓**:在东南亚市场进行早期培育,目标是再造一个 Swisse 品牌,利用线上运营经验实现增长 [20] - **财务状况**:通过国内低息贷款置换海外高息美元负债优化利息支出,预计 2025 年优化幅度约 1 亿元;2025 年预计经调整纯利润约 7 亿元,同比增长接近 30%;商誉风险不大,诉讼问题对财务状况影响较小 [5][20][22][23][2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年轻人保健品需求变化**: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企业通过多种口味、包装和剂型满足需求,针对年轻人痛点的功能保健品受欢迎,产品规格较小以降低尝试成本 [17][18] - **宠物保健品业务**:Omer 品牌有快乐一爪和速力高,速力高向线上转型,快乐一爪拓展线下渠道,预计两到三年后引入国内市场,目前宠物保健品占公司整体收入约 15%,集中在美洲市场销售 [19]
若羽臣(003010):斐萃推红宝石油新品 看好新品牌跑通确定性机会
新浪财经· 2025-05-20 08:37
保健品新品发布 - 斐萃推出基于独家原料红宝石油的新品小红瓶,成分包含虾青素、SDA、普利醇、EPA、DHA等,独有蜡酯结构使吸收率达普通鱼油2倍 [1] - 红宝石油为女性专研高阶鱼油,核心功效包含提代谢(减脂增肌)、抗氧力(亮白肌肤)、抗炎等 [1] - 后续预计将以红宝石油为核心成分推出新品牌,斐萃已走通打造自有保健品品牌最难的路径 [1] 新品牌确定性 - 斐萃保健品成功运营经验+独家新原料加持下,新品牌打造具备高确定性 [1] - 红宝石油成分独特具备差异化优势 [1] 绽家销售表现 - 截至5.18绽家Q2抖音销售额同比+547%,增速高于Q1 [1] - 5.16天猫618抢先购首日绽家跻身天猫家清类目TOP10,同比24年提升7位 [1] - 5.13李佳琦直播间预售洗衣凝珠预定量达7万+ [1] 绽家市场定位 - 绽家定位于家清领域消费升级,以"高端香氛"切口切入 [1] - 提供高感知价值契合消费升级趋势,家清升级替代空间可达30亿+ [1] - 兼具替代刚需+拓展体验双重潜力 [1] 公司发展战略 - 绽家斐萃差异化定位高端香氛家清/口服美容,挖掘新消费场景 [2] - 双渠道、多爆品驱动增长确定性延续 [2] - 独家原料红宝石油有望成为重要增量驱动 [2] - 未来有望聚焦核心女性人群,深挖细分需求场景,打造"小而美"特色细分品牌矩阵 [2]
面向未来-2025年中国面膜市场创新动向与全球消费趋势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5-17 10:20
市场规模与增长特征 - 2025年中国面膜线上市场规模达484亿元,抖音以260亿元GMV、32%增速领跑,超越淘宝天猫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1] - 贴片面膜仍为主流(抖音占比89%),但涂抹面膜爆发式增长(抖音同比+174.77%)[1] - 2025年全球面膜GMV预计200-250亿美元,2030年将达300-400亿美元,亚太地区为主要驱动力 [1][24] 核心消费趋势与产品创新 - 消费者需求从"成分内卷"转向"情绪价值","悦己护肤"声量同比激增2169% [1][37] - 抗衰品类占19%市场份额,但42%消费者痛点聚焦屏障修护 [1][13] - 植物纤维与莱赛尔膜布占据超50%市场,超声波复合膜布同比+672% [2][11] - 鲜干技术声量+244.16%,冻干技术声量+125.33% [2][11] - 冷感降温质地声量+477%,胶原水光质地声量+498% [2] 细分市场与场景突破 - 局部护理膜GMV增长显著,如KAZOO可逐眼膜的"膜+贴+棒"三明治护理 [3] - 手膜、颈膜、足膜线上规模7.1亿元,"漫画手""天鹅颈"概念声量攀升 [3] - 四大潜力品类:即时型、密集型、精准型、体验型面膜重构市场格局 [3] 全球市场格局与本土化策略 - 东南亚市场半年破亿,TikTok Shop成增长主力,泰国棒状涂抹面膜、越南水果主题面膜受青睐 [4] - 美国中高端面膜占比84%,聚焦"胶原蛋白+PDRN"抗衰配方 [5] - 新加坡客单价达535.8元,奢侈品化趋势显著 [5] - 中国品牌通过清真认证、柔性供应链布局东南亚,结合"玻尿酸+地域植物成分"适配本地化需求 [5] 技术革新与可持续发展 - 环保政策推动可降解膜布、空瓶回收等ESG实践,如珀莱雅绿色包装计划 [6] - 生物智造技术如重组胶原蛋白、微囊封装提升成分精准性 [6] - "负碳美容"概念兴起,蓝藻固碳面膜声量同比+125% [6] 未来发展范式 - 行业将呈现"技术普惠化"与"情感场景化"并行趋势 [7] - D相乳化、纳米速溶等技术降低高端成分门槛 [7][11] - 通过香氛设计、分肤定制强化情绪价值 [7] - 需平衡硬科技突破(如细胞级修护)与软实力触达(如文化共鸣)[7][13]
美容护理概念震荡回调 芭薇股份跌超10%
快讯· 2025-05-16 09:49
美容护理行业市场表现 - 美容护理概念板块出现震荡回调行情 [1] - 芭薇股份早盘跌幅超过10% [1] - 青松股份、华业香料、洁雅股份、两面针、上海家化等个股跌幅靠前 [1] 个股表现 - 芭薇股份领跌板块 单日跌幅突破10% [1] - 多只美容护理概念股同步走弱 形成板块性调整 [1]
粤开市场日报-20250515
粤开证券· 2025-05-15 16:11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5月15日A股主要宽基指数多数下跌,个股涨少跌多,沪深两市成交额缩量,申万一级行业涨少跌多 [1] 市场回顾 指数涨跌情况 - 沪指跌0.68%,收报3380.82点;深证成指跌1.62%,收报10186.45点;创业板指跌1.92%,收报2043.25点;科创50跌1.26%,收报1000.97点 [1] - 全市场1406只个股上涨,3856只个股下跌,149只个股收平,沪深两市成交额合计11524亿元,较上个交易日缩量约1643亿元 [1] 行业涨跌情况 - 申万一级行业中仅美容护理、煤炭、公用事业和农林牧渔行业上涨,涨幅分别为3.68%、0.42%、0.12%和0.11% [1] - 计算机、通信、电子、传媒和国防军工行业领跌,跌幅分别为2.97%、2.45%、2.12%、1.93%、1.80% [1] 板块涨跌情况 - 涨幅居前概念板块为连板、医疗美容、乳业、打板、动物疫苗、稀土、首板、近端次新股、食品加工、ST、鸡产业、生物育种、抗癌、造纸、维生素 [2] - 概念板块中金融科技、IDC、炒股软件回调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