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能出清
icon
搜索文档
动力电池扭转叙事 市值何以五成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19:53
行业格局 - 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累计销量485.5GWh 同比增长51.6% [3] - 行业呈现"二超多强"格局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合计市占率66% [2][3] - 前十名企业装车量占比合计达94.25% 行业集中度较高 [1] - 二线厂商差距明显缩小 国轩高科与中创新航市占率差距小于1.5个百分点 [4] - 共有49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机配套 较去年减少1家 [9] 头部企业表现 - 宁德时代装车量128.6GWh 市占率43.05% 归母净利润304.85亿元同比增长33.33% [1][3] - 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毛利率22.41% 仅比去年同期下降1.07个百分点 [3] - 宁德时代产能利用率从65.33%提升至89.86% [3] - 比亚迪装车量70.37GWh 市占率23.55% 主要供应自家汽车 [1][3] - 比亚迪推出第二代刀片电池技术 能量密度提升 [3] 二线厂商动态 - 中创新航营收增速31.7% 净利润7.53亿元同比增长80.44% [4] - 亿纬锂能动力电池营收127.48亿元 毛利率增加6.92个百分点至17.60% [4] - 欣旺达动力电池毛利率仅9.77% 消费电池为主要利润来源 [5] - 国轩高科拟投资不超过80亿元建设两处生产基地 各20GWh产能 [4] - 比亚迪计划投资50亿元扩充郑州动力电池生产线 [3] 技术路线发展 - 磷酸铁锂电池占比81.4% 同比增长73.0% 三元电池占比18.5%同比下降10.8% [6] - 磷酸铁锂量产能量密度达190Wh/kg 三元锂电池达240Wh/kg [6] - 固态电池研发加速 但大规模量产可能需等到2030年 [6][7] - 半固态电池已具备量产条件 供应链成熟需要3年以上周期 [7][8] 海外市场拓展 - 上半年动力电池累计出口81.6GWh 同比增长26.5% [8] - 宁德时代境外营收增长21.14% 匈牙利工厂和西班牙工厂建设中 [8] - 海外市场窗口期缩短 日韩厂商加速产能建设 [8] - LG新能源签下奔驰107GWh电池供应合同 [8] - 多家中国企业寻求赴港上市融资以适应海外政策要求 [9] 市场驱动因素 - 纯电车型上量和储能需求超预期释放推动行业景气度回暖 [2] - 车企引入二供策略为二线厂商提供发展空间 [5] - 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期限临近刺激消费需求 [9] - 传统"金九银十"销售旺季有望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 [9]
动力电池扭转叙事 销量何以五成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19:52
行业整体表现 - 上半年动力电池累计销量485.5GWh 同比增长51.6% [4] - 行业呈现"二超多强"格局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合计市占率达66% [4] - 二线厂商强势崛起 多强之间差距明显缩小 [3] 头部企业表现 - 宁德时代装车量128.6GWh 市占率43.05% 归母净利润304.85亿元 同比增长33.33% 动力电池毛利率22.41% 产能利用率从65.33%提升至89.86% [4] - 比亚迪装车量70.37GWh 市占率23.55% 推出第二代刀片电池技术 [4] - 中创新航装车量19.46GWh 市占率6.52% 营收增速31.7% 净利润7.53亿元 同比增长80.44% [5] 二线厂商动态 - 国轩高科装车量15.48GWh 市占率5.18% 同比提升1.62个百分点 计划投资不超过40亿元建设南京和芜湖生产基地 [5] - 亿纬锂能动力电池营收127.48亿元 毛利率提升6.92个百分点至17.60% 受益于国际车企交付起量 [6] - 欣旺达动力电池毛利率仅为9.77% 消费电池仍是主要利润来源 [7] 技术路线发展 - 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占比81.4% 同比增长73.0% 三元电池占比18.5% 同比下降10.8% [9] - 磷酸铁锂量产能量密度达190Wh/kg 三元锂电池达240Wh/kg [9] - 固态电池成为必争技术 半固态电池已具备量产条件 全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预计在2030年 [11] 海外市场拓展 - 上半年动力电池累计出口81.6GWh 同比增长26.5% [11] - 宁德时代境外营收增长21.14% 匈牙利工厂、西班牙合资工厂及印尼项目积极推进 [12] - 多家企业计划2025年赴港上市融资 以应对海外建厂和政策要求 [12] 产能与竞争格局 - 行业产能利用率两极分化 头部企业提升 尾部企业加速出清 [3] - 车企引入二供策略 为二线厂商提供发展空间 [8] - 上半年共有49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机配套 较去年减少1家 行业集中度提升 [12] 原材料价格波动 - 碳酸锂价格从8月20日的8.57万元/吨回落至9月9日的7.46万元/吨 [3] 未来市场预期 - "金九银十"销售旺季和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到期预计刺激市场需求 [13]
德邦证券:乙酰丙酮涨价 看好PVC环保助剂景气反转
智通财经网· 2025-09-10 16:30
产品价格与市场定位 - 截至9月9日,乙酰丙酮价格为1.7万元/吨,乙酰丙酮钙价格为1.9万元/吨,较上周分别上涨0元/吨和500元/吨 [1][4] - 当前价格较近7年最低点(2025年6月30日的1.3万元/吨)分别上涨4000元/吨和6000元/吨,当前价格分别处于历史分位的11.94%和14.86% [1][4] - 相较历史最高报价4.65万元/吨和5万元/吨,乙酰丙酮和乙酰丙酮钙仍有约2.95万元和3.1万元的上涨空间,显示出较大的涨价弹性 [1][4] 行业供需格局 - 供给端趋于集中,长期价格低迷导致行业产能持续出清,部分企业如河北艾森德(年产1万吨,约占行业总产能17.4%)已受影响 [3][5] - 需求端保持增长,2018年全球乙酰丙酮市场规模约为3.38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4.45亿美元,受益于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3] - 环保政策持续推动传统热稳定剂的替代需求(如限制铅盐使用),PVC环保助剂行业的供需格局有望迎来改善 [1][5] 主要产品与应用 - PVC环保助剂核心稳定剂包括乙酰丙酮盐、赛克和DBM/SBM等 [2] - 乙酰丙酮盐在PVC塑料中可作为光稳定剂、热稳定剂和抗氧剂,显著延长制品使用寿命,在医药、兽药、催化剂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2] - 赛克(三(2-羟乙基)异氰尿酸酯)具有优异的化学和热稳定性,主要用于PVC稳定剂、耐热绝缘漆等;DBM/SBM则广泛用于PVC塑料和ABS树脂作为辅助稳定剂 [2] 主要市场参与者 - 国内乙酰丙酮主要生产企业包括浙江伟荣、键邦股份、新华制药和广西金源,海外主要供应商有德国巴斯夫等 [3] - 键邦股份拥有乙酰丙酮盐产能0.424万吨,在建1万吨;赛克产能3.45万吨;DBM/SBM合计5000吨,规划7000吨 [5] - 新华制药拥有乙酰丙酮盐产能1万吨;佳先股份拥有DBM产能7000吨和SBM产能3000吨 [5][6]
华东重机离场光伏:80亿豪赌终成“梦碎”样本
新浪财经· 2025-09-10 16:24
核心观点 - 公司跨界光伏产业投资80亿元彻底失败 子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负债总额超过11亿元 业务全面剥离 [1] - 公司激进转型策略导致连续业务溃败 从影视 数控机床到光伏均未成功 目前转向GPU芯片领域但营收规模极小 [4] - 光伏行业自2023年起进入周期性寒冬 产业链价格持续暴跌 行业进入产能出清阶段 [2][5] 光伏业务投资与表现 - 2023年3月投资20亿元建设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 7月追加60亿元规划年产10GW N型电池片项目 总投资规模超80亿元 [2] - 为筹集资金以7亿元出售数控机床业务子公司润星科技 [2] - 光伏业务营收从2023年0.77亿元激增至2024年2.96亿元 但毛利率低至-15.75% [2] 债务与资金链状况 - 2025年4月法院受理子公司破产重整申请 徐州光能资产合计5.11亿元 申报债权金额7.88亿元 初步确认债权6.08亿元 [3] - 母公司无锡华东光能无财产担保债权总额3.55亿元 两家公司合计债权总额达11.3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89亿元 同比下滑169.92% [3] - 交易性金融资产同比激增86.36%至2.93亿元 大量购买银行理财 [3] 业务转型历程 - 2016年拟14.7亿元收购影视公司失败 2017年29.5亿元收购数控机床业务 业绩承诺期后变脸 2024年低价剥离 [4] - 2024年溢价近70倍收购GPU芯片企业锐信图芯 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营收仅12.4万元 处于净利润亏损状态 [4] 当前业务聚焦与行业环境 - 2025年上半年集装箱装卸设备业务实现营收3.62亿元 占比99.4% 毛利率26.17% 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5] - 光伏行业进入产能出清与政策约束新阶段 [5]
多晶硅:政策预期再度发酵,向上突破阻力位
国投期货· 2025-09-05 21: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多晶硅当前处于政策预期主导的情绪驱动行情,主力合约价格已突破 5.5 万元/吨,短期情绪或延续发酵,伴随波动放大,需注意仓位控制,等待政策新细节明确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货价格走势 - 9 月 5 日多晶硅期货突破 5.5 万元/吨区间上沿,周一某头部企业重组消息带动主力合约重回 5.2 万元/吨震荡,5.3 万元/吨一线承压,周五产能消息活跃,多头情绪升温,日内突破区间上沿,收于 5.67 万元/吨上方 [2] 现货价格走势 - 7 月多晶硅 N 型复投料受成本支撑,报价从 3.5 万元/吨涨至 4.7 万元/吨,8 月末叠加自律限产预期,提前采购使报价提涨至 4.9 万元/吨,9 月初受产能出清预期推动,报价突破 5 万元/吨,区间 4.92 万 - 5.4 万元/吨 [2] 下游接受度 - 7 月初 - 9 月初,多晶硅复投料价格从 3.4 万元/吨升至 5.15 万元/吨(+51%),N 型 210mm 硅片同步从 1.22 元/片升至 1.6 元/片(+31%),7 月后硅片价格上行除成本传导外,还受益于自身库存控制较好 [4] 自律限产情况 - 多晶硅 7 月产量突破上半年月均 9 - 10 万吨区间,8 月产量达 13.1 万吨,环比增加 23%,9 月预计在 12.5 万 - 13 万吨区间,虽市场有限产预期,但企业受年度生产规划及价格上涨支撑,实际月度减产力度有待观察,产能出清消息对市场情绪更具提振作用 [6] 政策情况 - 8 月 1 日工信部启动多晶硅专项节能监察,明确 9 月 30 日前报送结果,或为后续产能出清提供能耗标准层面指引,当前处于“政策真空期” [9]
合盛硅业(603260):主营产品景气承压,静待产业链回暖
华安证券· 2025-09-05 14:4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核心观点 - 主营产品景气承压 工业硅和有机硅价格触底 行业深度亏损加速产能出清 价格价差有望回升 [1][6] - 公司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将受益于行业回暖 西南地区进入丰水期后工业硅产销量有望回升 [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14亿元、28.40亿元、37.73亿元 对应PE为30.06X、21.31X、16.04X [7][1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7.76亿元 同比减少26.34% 归母净利润-3.97亿元 同比下降140.60% [4]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45.48亿元 同比/环比下降42.11%/13.02% 归母净利润-6.57亿元 同比/环比下降245.87%/352.93% [4] - 2025Q2销售毛利率0.22% 同比下降23.34个百分点 净利率-14.68% 同比下降20.19个百分点 [5]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287.09亿元 同比增长7.6% 2026年365.07亿元 同比增长27.2% [10] 产品运营 - 2025Q2工业硅销量21.46万吨 环比下降17% 硅橡胶销量16.33万吨 环比下降6% [5] - 主要产品价格环比变化:工业硅-21.45% 硅橡胶-5.78% 硅油-2.87% 环体硅氧烷+1.89% [5] - 原材料价格分化:矿石环比+22.48% 石油焦环比+98.56% 硅厂煤环比-24.21% 电厂用煤环比-14.4% [5] 行业分析 - 工业硅价格跌破历史低位 二季度末行业全面亏损 厂家出货意愿下降 [6] - 有机硅行业步入传统淡季 关税政策不确定性抑制出口 [6] - 光伏行业各环节"内卷"严重 多晶硅行业难以盈利 [6] - 中央层面与行业协会通过"反内卷"行动实施积极干预 预计通过产能整合使行业回归健康发展轨道 [6]
碳酸锂数据日报-20250903
国贸期货· 2025-09-03 15:0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能源“反内卷”背景下,磷酸铁锂产能出清受关注,8月22日行业协会负责人及产业链企业代表商讨产能过剩解决方案 [3] - 江西云母矿因安全许可证续期扰动进一步减产,下游电池大厂9月排产增加对价格有一定支撑,但下游退货削弱需求增加传导,基本面对期价支撑有限,预计震荡偏弱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碳酸锂价格情况 - SMM电池级碳酸锂平均价77500元,跌850元;SMM工业级碳酸锂平均价75200元,跌850元 [1] - 碳酸锂2509收盘价73280元,跌3.98%;碳酸锂2510收盘价72660元,跌4.37%;碳酸锂2511收盘价72620元,跌4.3%;碳酸锂2512收盘价72640元,跌3.97%;碳酸锂2601收盘价72620元,跌3.79% [1] 锂矿价格情况 - 锂辉石精矿(CIF中国)平均价887美元,跌11美元 [1] - 锂云母(Li20:1.5%-2.0%)平均价1205元,跌25元;锂云母(Li20:2.0%-2.5%)平均价1920元,跌30元;磷锂铝石(Li20:6%-7%)平均价6365元;磷锂铝石(Li20:7%-8%)平均价7390元,跌85元 [2] 正极材料价格情况 - 磷酸铁锂(动力型)平均价34600元,跌205元;三元材料811(多晶/动力型)平均价145900元;三元材料523(单晶/动力型)平均价118900元;三元材料613(单晶/动力型)平均价123925元 [2] 价差情况 - 电碳 - 工碳价差2300元;电碳 - 主力合约价差4880元,变化值2090元;近月 - 连一价差40元,变化值60元;近月 - 连二价差20元,变化值 - 100元 [2] 库存情况 - 总库存(周,吨)141136吨,降407吨;冶炼厂(周,吨)43336吨,降3510吨;下游(周,吨)52800吨,增1293吨;其他(周,吨)45000吨,增1810吨;注册仓单(日,吨)32007吨,增810吨 [2] 利润估算情况 - 外购锂辉石精矿现金成本76333元,利润50元;外购锂云母精矿现金成本80138元,利润 - 5811元 [3]
石化化工行业“反内卷”相关政策措施有望出台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02 10:40
行业核心问题 - 石化化工行业面临"内卷式"竞争问题突出 低质量同质化无序竞争导致企业增产不增利困境 全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从2021年8.03%持续降至2024年4.85% 2025年上半年仍处低位[2] - 问题源于企业过度投资重复建设导致产品同质化 地方政府盲目招商加剧产能过剩 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引发竞争加剧[2] - 中央层面明确提出综合整治要求 行业推进反内卷通过加强自律发挥协会作用 龙头企业带头规范经营 强化创新突破核心技术实现产品高端化差异化 依据能效环保等标准淘汰不达标产能[2] 反内卷政策推进 - 1月《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出台 通过破除地方保护统一监管标准等措施从基础制度层面遏制重复建设和市场分割[3] - 6月五部委联合发布老旧装置摸底评估通知 针对投产超20年炼油化肥等领域装置 从安全环保能效维度开展评估推动低效产能退出[3] - 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明确提出依法治理低价无序竞争引导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细化低价倾销等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 工信部在稳增长工作方案中将淘汰落后产能与产业升级结合[3] 原油价格走势 - 8月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呈震荡态势 布伦特原油结算价从月初69.7美元/桶下降至月末68.1美元/桶 WTI原油从67.3美元/桶降至64.2美元/桶[1][4] - 供应端OPEC+增产节奏与美国页岩油钻机数下降形成博弈 需求端全球经济复苏疲软压制长期预期 夏季燃油消费旺季及美国原油库存阶段性下降提供短期支撑[1][4] - 预计2025年布伦特油价中枢在65-70美元/桶 WTI油价中枢在60-65美元/桶[4] 行业运行数据 - 7月份制造业PMI为49.3%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 生产指数50.5%和新订单指数49.4%分别比上月下降0.5和0.8个百分点[5] - 2025年8月29日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CCPI报4009点较年初1月2日4333点下降7.48%[5] - 截至8月29日在百川盈孚统计281种石化化工品中实现价格同比上涨品种有53种较2025年初实现上涨有54种[5] 重点推荐领域 - 炼油炼化:全国炼油产能突破10亿吨/年全球第一但产能利用率跌至70%左右结构性过剩逾3亿吨 2025年3月独立炼油厂产能利用率降至58.51%地方炼厂59.5%主营炼厂77.4%整体70.3% 上半年中国石化净利润214.83亿元同比下降39.8% 2024年底聚烯烃年产能7800万吨产量6225万吨过剩1000万吨以上 PTA产能8601.5万吨产量7180万吨过剩近1000万吨 重点推荐中国石油[6] - 乙烯:2024年底乙烯产能5374万吨/年产量3247万吨名义产能利用率仅60.4% 2024年乙烯净进口量达214.5万吨 重点推荐煤制烯烃领军企业宝丰能源与乙烷裂解龙头卫星化学[7] - 钾肥:重点推荐亚钾国际 拥有老挝甘蒙省263.3平方公里钾盐矿权折纯氯化钾资源总储量约10亿吨 2024年前三季度氯化钾产量132万吨销量124万吨 预计2025年产量280万吨2026年400万吨[8] - 氟化工:2024年起中国三代制冷剂实行配额制 中国拥有全球80%以上配额 氟化液需求随AI技术发展快速增长 重点推荐巨化股份、东岳集团、三美股份[9] 投资组合 - 亚钾国际:国内稀有钾肥生产企业产能持续扩张[10] - 中国石油:国内综合性能源龙头天然气产业链优势地位巩固[10] - 宝丰能源:煤制烯烃龙头产能不断扩张[10] - 巨化股份:氟化工龙头企业看好制冷剂景气度和氟化液市场前景[10] - 新和成:技术与产业协同效用显著的综合性精细化工龙头[10] - 卫星化学:轻烃一体化龙头产能持续扩张[11]
碳酸锂数据日报-20250901
国贸期货· 2025-09-01 15:4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能源“反内卷”背景下,磷酸铁锂产能出清受关注,8月22日行业协会及产业链企业代表开会商讨应对产能过剩方案及全产业链低碳转型路径 [3] - 江西云母矿因安全许可证续期进一步减产,下游电池大厂9月排产增加但下游退货削弱需求传导,基本面对期价支撑有限,预计震荡偏弱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锂化合物价格 - SMM电池级碳酸锂平均价79650元,跌350元;SMM工业级碳酸锂平均价77350元,跌350元;电碳 - 工碳价差2300元 [1][2] 期货合约情况 - 碳酸锂2509收盘价77000元,跌0.16%;碳酸锂2510收盘价77240元,涨0.26%;碳酸锂2511收盘价77180元,涨0.39%;碳酸锂2512收盘价76920元,涨0.65%;碳酸锂2601收盘价76640元,涨0.66% [1] 锂矿价格 - 锂辉石精矿(CIF中国)894美元,涨5美元;锂云母(Li20:1.5% - 2.0%)1250元,涨45元;锂云母(Li20:2.0% - 2.5%)1975元,涨60元;磷锂铝石(Li20:6% - 7%)6550元,涨175元;磷锂铝石(Li20:7% - 8%)7650元,涨150元 [1][2] 正极材料价格 - 磷酸铁锂(动力型)平均价35115元,跌90元;三元材料811(多晶/动力型)平均价145900元;三元材料523(单晶/动力型)平均价119100元;三元材料613(单晶/动力型)平均价123925元 [2] 价差情况 - 电碳 - 主力合约价差2470元,变化值610元;近月 - 连一价差 - 240元,变化值 - 140元;近月 - 连二价差 - 180元,变化值 - 180元 [2] 库存情况 - 总库存(周,吨)141136吨,减少407吨;冶炼厂库存(周,吨)43336吨;下游库存(周,吨)52800吨,增加1293吨;其他库存(周,吨)45000吨,增加1810吨;注册仓单(日,吨)29887吨,增加930吨 [2] 利润估算 - 外购锂辉石精矿现金成本76733元,利润1779元;外购锂云母精矿现金成本81407元,利润 - 4973元 [3]
成都汇阳投资关于氨纶落后产能出清进行时,龙头企业有望受益
中金在线· 2025-08-29 12:44
氨纶需求增长驱动因素 - 氨纶下游76%用于服装生产 2024年表观消费量达102.69万吨 [1] - 2020-2024年表观消费量年复合增速9.21% 显著高于涤纶等主流化纤 [1] - 2025年1-6月服装鞋帽纺织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10% 直接带动氨纶需求增长 [1] - 瑜伽服、防晒服等功能性单品热潮明显拉动氨纶需求 [1] - 2024年氨纶出口量7.88万吨 同比增长13.23% 形成额外需求支撑 [1] 行业产能与盈利状况 - 2024年新增产能13.5万吨 产能同比增速达10.88% 连续三年超10% [3] - 行业自2022年起持续产能过剩 名义产能常年超过表观消费量 [3] - 截至2025年8月13日氨纶平均毛利润为-5,217元/吨 连续亏损超两年 [3] - 库存处于历史高位 开工率较2024年同期下行 [3] - 超20年老旧装置产能占比13.17% 若出清将缓解供应压力 [6] 产能出清进展 - 泰光产业关闭常熟2.8万吨产能生产线 [3] - 晓星氨纶逐步关停嘉兴5.44万吨产能生产线 [3] - 尾部企业出现现金流紧张 落后产能加速出清 [3] 龙头企业竞争优势 - 华峰化学氨纶单位完全成本22,406元/吨 新乡化纤为25,263元/吨 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成本29,711元/吨 [6] - 2024年华峰化学氨纶毛利率13.66% 新乡化纤氨纶毛利率0.30% 在亏损环境中保持盈利 [6] - 华峰化学追加投资8亿元扩建24万吨/年PTMEG装置 2027年投产后强化一体化优势 [8] 重点公司业绩表现 - 华峰化学2025年Q2营收58.23亿元同比下降17.84% 净利润4.79亿元同比下滑42.61% 毛利率13.77% [8] - 泰和新材2025年Q2净利润9,229.25万元同比增长16.15% 毛利率14.68% [9] - 泰和新材芳纶产品需求旺盛 上半年净利润预增222%-263% 氨纶销售价格持续上涨 [10] - 新乡化纤2025年Q2营收18.28亿元同比增长16.74% 净利润8,925.82万元同比暴增1581.12% 毛利率10.65% [11] - 新乡化纤通过8.68亿元定增推进年产10万吨超细旦氨纶项目三期工程 [11] 行业展望 - 消费观念转变与纺服需求增长将推动氨纶渗透率和添加比例提升 [1] - 产能出清推进叠加需求增长 行业供需格局有望改善 [4] - 龙头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产能扩张计划 有望在行业复苏中率先受益 [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