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息披露
icon
搜索文档
【锋行链盟】纳斯达克IPO后公司合规重点
搜狐财经· 2025-10-02 00:11
纳斯达克IPO(首次公开募股)完成后,企业从私有公司转变为公众公司,需严格遵守美国及全球范围内的法律法规、交易所规 则,并履行持续的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义务。以下是IPO后企业合规的核心流程和关键要点: 一、法律与交易所基础合规 纳斯达克上市企业需同时遵守美国联邦证券法、州证券法(如蓝天法)及纳斯达克交易所(Nasdaq)的上市规则。 1. 联邦证券法框架 二、持续信息披露义务 信息披露是公众公司的核心合规要求,需严格遵循SEC和纳斯达克的规则,主要包括: 1. 定期报告 四、内部控制与财务合规(SOX 404) 三、公司治理要求 纳斯达克对上市公司治理有严格规则(《纳斯达克上市规则》第5600系列),核心包括: 1. 董事会结构 《1934年证券交易法》(Exchange Act): IPO后企业自动成为"报告公司"(Reporting Company),需履行持续报告义务(如定期财报、重大事件披露)。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X Act): 强制要求企业建立并维护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尤其SOX 404条款),管理层需对内控有效性进行年度评估,外部审计师 需对财务报告内控(ICFR)发表鉴证意见。 10 ...
中信建投收福建证监局警示函 持续督导阳光中科未尽责
中国经济网· 2025-09-29 16:08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9日讯 福建证监局近日发布关于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经查,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阳光中科(福建)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中科)的主办券商,在持续督导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阳光中 科一期182车间、二期166车间分别于2023年11月、2023年9月起停工停产;三期182车间于2024年1月至4月停工停产。上述车间产品销售为阳光中科主要收入 来源,停工停产事项对阳光中科持续经营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但阳光中科未及时披露上述停工停产情况。截至2025年3月,上述车间仍处于停工停产状 态。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1月知悉阳光中科上述停工停产情况,但未督促阳光中科规范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未勤勉尽责,违反了《非上市公 众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91号,以下简称《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 根据《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福建证监局决定对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 信档案。 以下为原文: | 索 引 号 | bm56000001/2025-00011298 | ਜੋ ...
中信建投,年内多位保荐人受罚!
深圳商报· 2025-09-26 12:21
中信建投保荐代表人的处罚情况 - 中信建投保荐代表人陈强和赵亮因被深交所自律处罚而列入C类名单 曾参与保荐国遥股份IPO项目[1] - 国遥股份于2023年6月28日递交创业板IPO申请 计划募资7.64亿元 但在2024年6月22日撤回申请[1] - 中信建投保荐代表人刘奎波和吕岩也因IPO项目保荐履职问题被深交所处罚并列入C类名单[2] - 上交所对刘奎波和臧黎明出具监管警示 涉及安凯特IPO项目中废料销售内部控制尽调不充分等问题[2] - 中信建投保荐代表人胡松和于雷被深交所自律处罚并列入C类名单 曾保荐青岛中加特电气IPO项目 该项目于2024年8月撤回[2] 中信建投的投行业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11.23亿元 同比增加12.09%[2] - 完成A股股权融资项目15家 主承销金额675.20亿元 其中IPO主承销4家 主承销金额84.60亿元 股权再融资项目11家 主承销金额590.6亿元[2] - 从股权融资保荐数量和金额来看 公司均位居行业前列[2] 保荐代表人行业监管情况 - 保荐人承担对发行人进行全面尽职调查 确保符合发行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等重要职责[3] - 今年以来共有73名保荐代表人因执业问题遭到自律监管措施 中信建投和中信证券各有8名保荐代表人并列受处罚人数最多的券商[3] - 监管层对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的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 旨在督促其切实履行保荐责任 提升专业能力和执业操守[3]
百奥赛图上市存多方面争议,仍需时间检验
环球网· 2025-09-26 10:22
人员变动与研发规模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2年8月的904人减少至2024年末的337人 两年半内减少63% [2] - 员工总数从2021年末的1392人降至2024年末的1095人 其中2022年至2023年从1334人骤减至1047人 一年内减少287人 [2][5] - 2024年末员工构成包括管理人员125人 研发人员337人 生产人员530人 销售人员103人 [3] 关联交易问题 - 2022年与关联方思道医药签订合同获得7000万元收入 占当年抗体开发业务收入的55.1% [6] - 2023年与多玛医药签订合同取得3000万元收入 两家关联方2022至2024年常年位列前五大客户 [6] - 核心研发人员参与关联企业专利研发 包括尚诚彰 张译夫 韩雁飞 刘柏宏 杨毅等人员 [6] - 关联交易定价未提供与非关联第三方可比案例 缺乏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验证 [7] 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 - 未披露前监事黄蕤在同业企业荟格医药科技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关键信息 [8] - 多玛医药与荟格医药经营地址高度重合 均为苏州工业园区星湖街218号生物医药产业园C29楼 联系电话与邮箱完全相同 [9][11] - 多玛医药成立于2021年9月16日 注册资本118,750万元 注册地址与主要生产经营地一致 [9] 业务运营与采购变动 - 2024年实验耗材采购金额6.7338百万元 较2022年的16.38045百万元下降59% [14] - 2024年饲养物料采购金额1.02593百万元 较2022年的1.1774百万元下降13% [14] - 2024年原材料采购总额8.92811百万元 较2022年的19.22275百万元下降54% [14] - 实验耗材与饲养物料采购量大幅减少 与公司推进药物研发及维持模式动物业务的战略表述存在矛盾 [12][13]
豆神教育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公司累计诉讼、仲裁情况的公告
累计诉讼仲裁基本情况 -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新增未披露诉讼仲裁金额达2721166万元 占2024年度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的1678% [1] - 诉讼仲裁事项采取连续十二个月累计计算原则 已披露的重大诉讼不再纳入累计范围 [1] - 除本次公告外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不存在其他应披露未披露的诉讼仲裁事项 [1] 诉讼案件处理及影响 - 公司作为原告的案件已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加强款项回收工作确保正常经营 [2] - 公司作为被告的案件将积极应诉并依法保护公司及投资者权益 [2] - 部分案件尚未开庭或结案 对本期或期后利润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2] - 公司将根据会计准则和实际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具体以审计财务报告为准 [2]
国内套现20亿惊人操作,美现身美国选举现场,17万股民成接盘侠
搜狐财经· 2025-09-25 06:34
2025年夏天,一张游记式的照片在网上炸开了锅,矛头指向曾经的印刷王朝——有人站在美国某选举活 动现场的台阶上,笑得挺灿烂,却带着一股"脱身成功"的意味,这张照片像一颗投向池塘的石子,激起 了国内17万小股民的连环涟漪。 事件起点得倒回到2011年,那一年鸿博集团的掌门家族开始掰着手指头做减持试探,先是小手笔,再逐 步放量,短短几年内,股份像滚雪球一样被分割出场,最终十年家族成员合计套现逾20亿元,这个数字 在账本上是冷冰冰的,却在股民微信群里炸出人情冷暖;有人在群里发言问——"这是合法操作吗",有 人回怼——"股份归谁不是归谁的",争论像一株长不大的野草,越踩越多。 早年间,这个家族还有真实的创业脉络,创始人退伍后经商,凭一手工厂和外贸起家,后辈接棒把公司 做大,2007年成功在深圳上市,这段历史看起来像励志片的开头,设备引进、抢占国企垄断线,短平快 建立竞争优势,股价也跟着热闹起来,邻里酒席上有人还会自豪地说"我们这边的印刷厂上了市",那是 一段被吹出的光环,但光环下有裂缝,行业进入瓶颈,三次外部并购和投资失利,资金链开始拉长,一 家人里有人开始把"保全家产"念得比"保住工厂"更响亮。 2011年到202 ...
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浙江华远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度持续督导培训情况报告
证券日报· 2025-09-25 06:22
培训基本情况 - 保荐机构国泰海通证券对浙江华远开展2025年度持续督导培训 [1] - 培训对象包括控股股东 实际控制人 董事 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及中层以上管理人员 [1] - 培训时间为2025年9月16日 采用现场与线上相结合方式 地点为公司会议室 [5] - 培训人员为国泰海通证券代表陈相君 [5] 培训核心内容 - 重点培训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定及常见问题 [2] - 涵盖董监高及实际控制人减持规范要求 [2] - 通过讲义演示 法规解读和案例分析形式开展 [2] - 包含答疑环节以深化对监管政策的理解 [2] 培训实施效果 - 公司积极配合保荐机构工作 保障培训有序进行 [3] - 培训使相关人员对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法律法规理解显著深化 [4] - 有效提升公司规范运作及信息披露水平 [4] - 培训达到预期效果 [4]
股市必读:史丹利(002588)9月22日董秘有最新回复
搜狐财经· 2025-09-23 02:43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22日收盘价9.19元 单日下跌3.06% [1] - 当日成交额1.13亿元 成交量12.29万手 换手率1.43% [1] 子公司经营情况 - 松滋史丹利宜化新材料公司被投资者质疑营收及利润表现 投资者称该公司曾陈述开业后营收60亿元 净利润9亿元 [2] - 公司回应强调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相关财务数据将通过定期报告披露 [2] 股东信息管理 - 公司不再通过互动易平台公布定期报告对应时点外的股东人数 依据证监会"避免脱离价值本位投资"原则 [3] - 股东需携带身份证明及持股证明到公司现场查询股东人数信息 [3]
和谐健康保险年内多次减持上市公司股份,自2017年起年报持续“暂缓披露”
搜狐财经· 2025-09-22 22:22
公司投资动态 - 和谐健康保险2025年9月12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金风科技(002202.SZ)877.62万股股份,减持股份来源为二级市场集中竞价取得[2] - 公司计划2025年10月14日至2026年1月13日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万达信息(300168.SZ)不超过4321.89万股(占总股本3%),减持股份来源为司法拍卖取得[5] - 2025年一季度万能产品减持光威复材(300699.SZ)12.6万股,持股数降至1133.88万股(持股比例1.36%)[6] - 2025年3月至9月期间分三次减持金风科技:3月17日减持1.03亿元,3月31日至8月8日累计减持2.05亿元,8月25日至9月8日累计减持1.63亿元[5] - 2025年对万达信息实施多轮减持:1月16日至2月6日累计减持1.23亿元,6月9日至27日减持1.10亿元,8月5日至7日减持7952.39万元,8月11日减持3298.24万元[5] 股票持仓结构 - 截至2025年披露数据,公司股票投资规模超10亿元,持有7家上市公司股份[3] - 具体持仓包括:金风科技4.74万股(市值48.53亿元/占总股本11.21%)、金融街(000402.SZ)4.69万股(市值13.21亿元/占比15.68%)、三峡能源(600905.SH)4.64万股(市值19.75亿元/占比1.62%)、万达信息8836.23万股(市值6.78亿元/占比6.13%)、*ST金科(000656.SZ)8152.81万股(市值1.17亿元/占比1.53%)、中兴通讯(000063.SZ)3879.66万股(市值12.61亿元/占比0.81%)、光威复材1133.88万股(市值3.59亿元/占比1.36%)[4] 经营信息披露状况 - 公司自2017年一季度后未更新偿付能力报告,2016年后未披露正式年报,以风险处置过渡期为由暂缓披露关键经营报告[2][8] - 2024年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部分经营数据:总资产4520.5亿元(同比增长7.64%)、营业收入753.25亿元(同比增长30.27%)、原保费收入641.16亿元(同比增长39.23%)[9] - 2020年3月股东变更为福佳集团(持股51%)、南京扬子国资(25%)、珠海大横琴(13.1%)、*ST金科(9.9%)、良运集团(1%)[8] - 2020年3月至2023年4月获三年过渡期,期间暂不考核偿付能力,但过渡期结束后仍未披露年度报告[9] 战略与管理架构 - 2025年5月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2025-2027年战略发展规划报告》《2025-2027年资产战略配置规划及投资指引》《2025-2027年资本规划》三项议案[10] - 管理层存在多个临时任职岗位:总经理沈喆颋2023年9月离职后由管斌任临时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张晓敏自2023年12月起临时任职,精算负责人鲍迪自2025年7月起临时任职[10] - 公司通过压缩趸交业务、聚焦期交价值型产品推动产品结构转型,并优化资产组合提升投资管理能力[10]
康龙化成发生两人死亡安全事故未信披 公司称未达信披标准
中国经营报· 2025-09-22 18:37
事故概述 - 康龙化成于2025年6月3日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 造成两名生产操作员因缺氧窒息死亡[3][4][5] - 事故直接原因为作业人员未按规程操作 进入通入氮气的柔性隔离器内部导致缺氧窒息[5] - 事故间接原因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存在多重漏洞 包括制度落实、风险管控和培训不到位[6] 事故细节 - 两名死亡员工分别为井某学和郭某 在康龙化成从事试验工作6年和8年 事故发生于凌晨5点47分纯化间1作业过程中[4] - 作业人员未使用氧含量检测仪进行测试 氮气释放后直接进入隔离器内部操作[5] - 事故直至接近8点才被白班人员发现 经120抢救无效死亡[5] 公司责任与处罚 - 事故调查组认定康龙化成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督促落实不到位[6] - 公司被建议处以30万元至100万元罚款 10名相关管理者被建议处以罚款 包括主要负责人楼某强上一年年收入40%罚款[6] - 中国区生产副总裁张某良和分管安全生产副总裁王某辉被建议处上一年年收入20%至50%罚款[6] 公司经营情况 - 康龙化成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4.41亿元 同比增长14.93%[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01亿元 同比减少37% 扣非净利润6.37亿元 同比增长36.66%[7] 信息披露情况 - 事故发生后3个多月未进行信息披露 公司解释原因为"未达到信息披露标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