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驱动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会见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
快讯· 2025-05-13 15:47
湖北省委书记会见中国证监会主席 - 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在武汉会见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一行 [1] - 吴清表示湖北区位优势突出、科教资源富集 [1] - 湖北近年来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上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 [1] 中国证监会支持湖北发展 - 中国证监会将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1] - 优化和完善制度供给 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 [1] - 在助力科技创新、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加强与湖北沟通协作 [1] - 推动湖北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1] - 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更大支持 [1]
以智慧创新逐梦高原 青海机场公司创新工作室驱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民航网· 2025-05-10 10:54
创新工作室的成果与贡献 - 全国民航劳模李卫国创新团队自2018年成立以来,围绕机电、弱电领域开展技术攻坚,形成闭环创新机制,设备故障率降低39%,自主维修率达90%以上,年节约运维成本33万元 [3] - 研发桥载电源"4合1"改造技术使设备故障率归零,节约维修成本20余万元,并推广至国内多家机场 [3] - 自主搭建云灾备平台填补公司数据容灾备份空白,成功处置20余次突发故障,节约成本80余万元 [3] 人才培养与荣誉 - 李卫国工作室培养技工9人、技术能手8人,7人获省部级以上荣誉,开发专业课程22部,发表专业论文13篇 [3] - 累计孵化40余个创新项目,荣获各级奖项24项,创建多个优秀班组品牌 [3] - 孙毅驰工作室领衔人在青海省第十九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获"技术状元",三名团队成员获"优秀选手" [9] 空防与安检技术创新 - 马雪芹工作室研发"基于TRIZ多方法融合的消防训练烟道",大幅提升消防人员应急救援能力 [4] - "便携式阻车钉"等项目成功申请专利并在实际应用中成效显著 [4] - 采用"项目实战+技能培训+经验分享"等立体化培养模式,提升整体安检水平 [4] 机务维修与设备创新 - 李铭工作室自主开发机务维修信息系统管理平台,解决大机务跨区域管理难题 [4] - 创新成果如飞机刹车快速降温设备、飞机废气再利用传送装置等在保障飞行安全、提高作业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 - 桥载空调通风管道自动收回装置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 [6] 高高原机场技术突破 - 德令哈机场严顺得工作室研发高高原气象风向风速传感器加热防结冰装置,以单套200元低成本解决传感器结冰问题 [7] - 实现ADS-B与卫星云图航迹融合,为管制指挥提供精准参考 [7] - 导航设备系统监控天线驱鸟系统保障导航信号稳定传输 [7] 支线机场能力提升 - 花土沟机场王彦杰工作室研发中小机场管制员训练"类模拟机",节省费用200万元 [8] - 推出防跑道侵入控制系统降低跑道侵入风险 [8] - 孙毅驰工作室帮助支线机场通导保障小组能力大幅提升,能够迅速应对设备异常情况 [9] 能源管理与绿色创新 - 梁丹工作室完成16项技术创新项目,获12项国家及省级奖项,节约成本超百万元 [10] - 二次供水消毒改造节省成本62.3万元并推广应用 [10] - 空调系统优化年节约成本超5万元,地辐射供冷技术等项目取得良好经济与环保效益 [10] 高原气象与服务创新 - 果洛机场李芸茜工作室针对高原特殊环境,建立"复杂特殊天气会商机制",制定"气象六步法"管理品牌 [10] - 对气象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提升设备稳定性与预报准确率 [10] - 工作室成员撰写的多篇论文在知名期刊发表,多次在气象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 [10] 旅客服务优化 - 赵艳婧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对值机办票大厅实行"三区一岗"管理,便捷出行旅客占比超82% [11] - 成立中转及"行查"保障小组,实行多岗位联动,提前进行旅客识别,实现应转尽转 [11] - 大幅缩短旺季高峰时段旅客值机排队时间 [11]
科创板上市公司2024年营收1.42万亿 创新驱动发展研发投入总额达1680亿
长江商报· 2025-05-07 07:28
科创板整体业绩表现 - 2024年科创板586家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42万亿元,同比增长0.24% [2][3] - 近七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增长,同比增加3.09个百分点,其中54家公司增幅超过50%,285家公司营收创历史新高 [3] - 全年共实现净利润475.23亿元,五成公司实现净利润增长,同比增加7.17个百分点,其中30家公司实现翻番,32家公司扭亏为盈 [2][3] 头部公司营收与净利润 - 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24.7亿元、802.8亿元,科创板共有22家公司营收规模超过百亿元 [3] - 传音控股、百利天恒、时代电气等10家公司净利润均超过16亿元,传音控股净利润达55.49亿元,为科创板最高 [4] - 21家科创板公司净利润超过10亿元,220家公司全年净赚过亿元 [4][5] 未盈利企业发展情况 - 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744.79亿元,同比增长24%,26家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 [5] - 合计净亏损136.41亿元,同比缩亏35.5%,天岳先进、拓荆科技从连续多年亏损到2024年净利润分别突破1亿元和6亿元 [5] - 科创板累计已有22家公司上市后首次实现盈利并"摘U",其中神州细胞、百利天恒、微电生理3家公司于本年度实现"摘U" [5] 行业细分表现 - 近120家集成电路企业合计实现营收2777.66亿元,同比增长22.2% [5] - 11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合计实现营收1482.77亿元,同比增长18.1%,实现净利润33.9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5] - 31家创新药企业合计实现营收617亿元,同比增长45.6%,净利润同比缩亏62.1% [5] - 近180家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企业合计实现营收2946.09亿元,同比增长3.7% [5]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2024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总额达1680.78亿元,同比增长6.4%,最近3年复合增速达10.7% [2][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达12.6%,持续领跑A股各板块,107家公司连续3年研发强度超20% [6] - 截至2024年末,科创板会聚研发人员24万人,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近三成,全年新增发明专利2万项,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 [6] - 百济神州研发投入最高达141.4亿元,天合光能、中芯国际研发投入分别达55.58亿元、54.47亿元 [6] 股东回报与公司治理 - 超470家科创板公司评估2024年度行动方案同时发布2025年度行动方案,板块覆盖面超八成 [7] - 超六成公司推出2024年现金分红方案,合计分红总额达386.82亿元,超290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 [7] - 2024年以来320家公司推出回购、增持方案,合计金额上限超350亿元,78家公司利用专项贷款实施回购、增持,合计金额上限近90亿元 [7]
广州海鸥住宅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29 11:50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85,395.75万元,同比下降1.73%,净利润亏损12,381.20万元,但同比减亏46.75% [6][16] - 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未分配利润结转以后年度分配 [2][21] - 2025年战略聚焦"内外销双循环",内销严控风险并收缩潜在风险业务,外销通过越南制造基地稳定订单 [9] 行业与市场动态 - 国内老旧住宅翻新需求超2.7亿套,二次翻新、适老改造及精装房升级驱动存量市场焕新 [8] - 工程渠道中内资品牌凭借性价比优势抢占精装房份额,并向酒店、学校等工装领域延伸 [8] - 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因基建需求旺盛成为出海重点,越南、马来西亚、沙特等国被视为潜力市场 [8] 战略布局与产能调整 - 越南大同奈和巴顿制造基地配合客户"中国+1"供应链分散要求,未来将增加厨卫产品产能 [9] - 内需市场采取CHINA-ASEAN布局,以中国+东盟十国构建共同供应链体系 [9] - 推进"三精两化"管理(精准化、精细化、精益化),降本增效并收紧财务杠杆 [9] 董事会与股东大会决议 - 第八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24项议案,包括财务决算、关联交易预计及续聘会计师事务所等 [11][12][20][42] -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定于2025年5月21日召开,审议利润分配、关联交易及担保等16项提案 [55][56][57] 关联交易与资金管理 - 2025年预计与江西鸥迪铜业等6家关联方交易总额达7,850万元,涉及采购、销售等业务 [25][28][29][31][33][36] - 计划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并开展外汇衍生品套期保值业务以应对汇率波动 [40]
夯实“工业之母” 守护国计民生
证券时报· 2025-04-29 06:00
石油化工行业重要性 - 石油工业被称为"工业之母",影响范围从个人衣食住行到国防军工、航空航天 [1] - 国家产业发展和民生福祉都离不开炼油和化工 [1] - 化工行业必须实现自我突破才能更好为国计民生保驾护航 [1] 行业创新进展 - 石化企业持续推进"油转化""油转特""减油增化"等战略 [1] - 在关键材料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1] - 从高性能合成树脂到特种橡胶,从高端纤维材料到电子化学品实现国产替代 [1] - 2024年浙石化α-烯烃装置攻克乙烯齐聚制备1-辛烯技术 [1] - 江苏盛虹自主研发年产13万吨PETG装置突破"卡脖子"问题 [1] - 国内首个自主技术双端基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SSBR3540F填补国内空白 [1] 市场规模数据 - 2024年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规模达1656亿美元 [1] - 过去十年增长3.4倍 [1] - 占全球产值36.4% [1] 行业现存挑战 - 我国已连续3年成为全球乙烯第一生产国 [2] - 乙烯及衍生物仍需进口,包括聚乙烯、乙二醇、苯乙烯 [2] - 2024年聚乙烯净进口量达1303万吨,对外依存度33% [2] - 高端聚烯烃、电工级聚丙烯、POE塑料等产品自给能力弱 [2] - 部分高端材料100%依赖进口 [2] 行业发展方向 - 石化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需实现自主可控 [2] - 需在关键材料、核心技术等领域持续攻坚 [2] - 推动我国从石化大国向强国迈进 [2]
扬州市邗江区创新驱动科技服务业跨越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4-29 05:47
行业发展态势 - 邗江区科技服务业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9.6亿元 同比增长20.3% 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1] - 构建"平台+企业+服务"三位一体创新生态体系 推动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 [1] 平台载体建设 - 2024年签约北机电长三角创新中心、倾转旋翼飞机设计研究院、中德欧产业园三大重点项目 [1] - 建成扬杰中央研究院、扬州高新智创园、坤鼎科创未来园三大创新载体 [1] - 国家级孵化器优良率保持100% 区创业中心连续三年获评优秀等次 [1] - 扬杰科技获批全市唯一企业牵头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 [1] 企业培育成果 - 实施科技企业梯度培育计划 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发展梯队 [1] - 2024年新招引科技型企业194家 数量位居全市首位 [1] - 培育省潜在独角兽和瞪羚企业5家 14家企业入选扬州市创新型企业50强 [1] 产学研合作 - 打造"智汇邗江科洽会+明月湖科创大赛"双品牌活动 [2] - 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大等顶尖院所资源 全年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超200项 [2] - 成功落户3个省产研院"拨投结合"项目 [2] 政策支持体系 - 出台《科创邗江建设政策实施细则》 创新建立"拨投结合"机制 [2] - 开展"双访双促"基层行活动 实施领导班子挂包服务机制 [2] - 构建"全要素支撑 全链条融合"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2] 未来发展目标 -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2] - 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科技支撑和创新动能 [2]
利亚德(300296) - 2025年4月2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28 20:00
2024 年业绩分析 - 报表数据不理想,主要因 NP 公司商誉减值及其他减值,最高商誉达 27 亿多,2024 年计提减值后商誉余额剩 1.3 亿,再次减值风险降低,剔除减值经营层面仍盈利 [1] - 市场竞争加剧,尤其是国内市场,公司进行大调整和改革,包括渠道市场采取“直渠融合”策略向“省长制”转型;海外市场更换 CEO,集团垂直化统一管理核心部门;降本增效,加大数字化建设、优化组织架构;加大研发费用比重,研发前沿技术和提升产品竞争力 [1][2] 2025 年工作重点 目标 - 所有经营单元、子公司分公司、销售团队以利润为中心考核 [4] 显示板块 - 执行国内直渠融合及海外双品牌策略 [4] - 加快 Hi - Micro 产品研发推广,Micro LED 连续两年营收翻倍,将成营收净利增长重要来源 [4][5] - 海外市场加大租赁屏、户外屏产品种类和推广,增加“Leyard”品牌实现双品牌覆盖,欧洲斯洛伐克工厂成熟,沙特地区合资公司建厂提速 [5] - 推出量子点直显屏系列产品,与合作伙伴合作深入 [5] - 加大系统集成力度,向显示产品应用场景的整体生态服务商转型 [5] AI 与空间计算板块 - 拥有核心光学动捕技术和产品,技术延伸增加无标记动捕技术等,拓展特殊行业,加强与机器人公司合作 [6] - 运用 AI 技术构建企业服务平台和知识库,推出智慧综合服务平台,推进显示产品与 AI 结合 [7] - 推出消费产品 AI + AR 眼镜及 AI 玩具(手办) [7] 投资者提问与回答 海外业务占比及关税影响 - 2021 - 2024 年海外显示业务占智能显示板块比重从 30%提升至 45.64%,国内占比高,受下游需求影响 2024 年收入下滑,公司采取多项举措应对,有望 2025 年业绩回升 [8] - 中美关税博弈对公司影响不大,北美业务占营收约 20%,显示部分大部分由斯洛伐克工厂生产,NP 公司 AI 与空间计算业务 80%以上北美自产自销 [8] 海外工厂布局 - 2016 年开始海外建厂,美国市场 90%以上产品出自斯洛伐克工厂,加速沙特工厂建设,建成后将成中东有影响力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 [9][10] NP 公司盈利及商誉减值 - 2024 年单体营收 2.82 亿,净利润 6000 - 7000 万,过往营收总体呈快速增长态势,2024 年因美国需求下降、厂房失火、新产品销售延误等因素收入下降,经评估减值 [11] 人形机器人领域业务 - 国内由子公司虚拟动点开展业务,具备数据、服务、硬件、算法能力,与多家合作伙伴共建人形机器人动作数据集,提供训练服务和空间定位摄像头 [12][13] NP 公司海外与机器人厂商接触 - 有接触,但涉及保密条款不便透露细节 [13] 2024 年文旅夜游板块营收及盈利 - 2024 年营收 7.1 亿,占营收比重稳定在 10%左右,净利润为负,因部分项目回款压力大,2025 年有望成业绩增长重要抓手 [13] 新的股权激励计划 - 2021 年员工持股计划处于第三个锁定期,暂无新计划,后续按需开展 [13]
中机寰宇认证检验股份有限公司_招股说明书(注册稿)
2023-06-21 18:18
发行信息 - 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5,652.13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25%,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22,608.52万股[11] - 发行股票类型为人民币普通股(A股),每股面值1元,拟上市板块为深交所创业板[11] - 保荐人、主承销商为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11] 业绩数据 - 2020 - 2022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11473.67万元,复合增长率34.39%,2022年研发投入4737.59万元[73] - 2020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2960.99万元、53566.42万元和63771.48万元,呈增长趋势[105] - 2022年检测服务收入37972.57万元,占比62.67%;认证服务收入17450.28万元,占比28.80%;汽车设计收入5172.97万元,占比8.54%[45] - 2023年1 - 3月,公司营业收入14907.43万元,同比增长23.36%[80] - 2023年1 - 6月预计营业收入34000 - 37000万元,同比增长8.77% - 18.37%[87] 财务指标 - 2022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137528.19万元,2021年为120859.82万元,2020年为113356.16万元[75] - 2022年资产负债率(母公司)为27.44%,2021年为26.04%,2020年为34.68%[75] - 2022年净利润12594.82万元,2021年为10634.00万元,2020年为8366.29万元[75] 风险提示 - 公司存在品牌和公信力受不利事件影响、政策和行业标准变动、技术人才流失等风险[28][29][30] - 公司拟以募投项目为基础进入新能源乘用车检测领域,存在业务拓展缓慢的风险[111] - 本次发行后公司存在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和每股收益被摊薄的风险[110] 业务情况 - 公司获得国家部委授权30余项资质,可开展多类认证及评价类业务[43][44] - 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徐工集团、三一集团、中联重科等国内外知名厂商[43][44][49] - 公司服务模式分为检验检测、认证、汽车设计流程,销售方式为直销,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48][49] 发展战略 - 公司以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服务为发展方向,构建全产业链业务[93] - 公司建设多地检测基地,形成多领域一站式服务能力[93] - 提供“认检研服”一体化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63] 股权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38] - 中国机械总院直接持有公司64.75%股份,合计控制83.52%股份[193] 子公司情况 - 公司拥有5家二级子公司、2家三级子公司和1家参股公司[163] - 中汽认证2022年总资产15452.67万元,净资产6342.38万元,营业收入17589.38万元,净利润2021.49万元[166] - 中机车辆2022年总资产17187.34万元,净资产8218.02万元,营业收入4777.08万元,净利润1295.85万元[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