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区域经济一体化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东盟,重磅消息!
券商中国· 2025-05-21 14:34
中国与东盟十国全面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 5月20日,中国—东盟经贸部长特别会议以线上方式举行,双方经贸部长共同宣布全面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 谈判。 3.0版谈判于2022年11月启动,历经近两年时间、9轮正式谈判,于2024年10月实质性结束。在各国经贸部长全力协调 和共同推动下,双方全面完成谈判,向签署升级议定书的目标又迈出关键一步。 中国—东盟经贸部长特别会议以视频形式举行 5月20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以视频形式与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贸工部长扎夫鲁共同主持召开中国—东盟经贸部 长特别会议。东盟十国经贸主管部门负责人、东盟秘书长等出席会议,东帝汶贸工部长作为观察员参会。会议就支 持多边贸易体制、共同应对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 王文涛指出,近期个别经济体滥施所谓"对等关税"、实施经济霸凌,严重破坏国际贸易体系,给世界经济带来高度 不确定性。有关做法不符合经济规律,违反市场原则,中方绝不接受、坚决反对。中方始终认为,贸易战、关税战 没有赢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没有出路,极端施压和威胁不是同各国交往的正确方式。 王文涛表示,中国与东盟是山水相依、 ...
商务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将打造包容、现代、全面、互利的自贸协定
快讯· 2025-05-21 14:08
商务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将打造包容、现代、全面、互利的自贸协定 金十数据5月21日讯,中国与东盟十国全面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3.0版将打造包容、现代、 全面、互利的自贸协定。3.0版包含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标准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 程序、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竞争和消费者保护、中小微企业、经济技术合作 等9个新增章节,有利于双方在新形势下推进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有力促进双方 产供链深度融合,具有重要开创性意义。下一步,双方将积极推进各自国内签署批准程序,推动年底前 正式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 ...
王毅会见印尼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卢胡特
快讯· 2025-05-20 16:25
中印尼双边关系与合作 - 中方强调当前世界面临单边主义逆流冲击,贸易霸凌行径损害各国利益 [1] - 面对风险挑战,中印尼应坚守建交初心,坚持独立自主,扩大合作共赢 [1] - 中方祝贺印尼成为金砖正式成员,愿共同弘扬团结合作的万隆精神 [1] 区域经济一体化 - 双方将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局面,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1] - 共同抵御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冲击,携手建好亚太共同家园 [1] 命运共同体建设 - 以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带动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 [1] - 进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
美加税冲击经济信心,多国GDP衰退下滑,亚太国家决心抱团应对贸易风险
环球时报· 2025-05-17 06:49
亚太多国经济衰退趋势 - 日本第一季度GDP按年率下降0.7%,环比下降0.2%,出口下降0.6%,为一年来首次萎缩[1][4] - 韩国开发研究院将2024年经济增长预期从1.6%下调至0.8%,创近年最低水平[1][4] - APEC将亚太地区2024年经济增长预期从3.3%下调至2.6%,商品出口增速从5.7%降至0.4%,进口增速降至0.1%[3][4] 美国关税政策冲击 - 美国对全球汽车和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可能导致日本GDP全年萎缩0.4至0.6个百分点[4] - 韩国企划财政部警告全球贸易条件恶化及对美贸易摩擦加剧经济下行压力[4] - 菲律宾媒体指出美国当前28%的平均关税税率已高于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水平[6] 中国成为区域经济支撑 - 亚太多国对美贸易萎缩但对华出口增长显著,中国成为经济增长重要支撑[1] - 2024年东盟与中国贸易额突破9800亿美元,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7] - 韩国5月上旬对华出口占比达21.8%,超过对美出口的15.5%[7] 区域自贸协定加速推进 - APEC贸易部长会议通过联合声明,强调深化地区自贸协议和供应链协作[1][5] - 中日韩同意加快自贸协定谈判,中韩谈判在金融服务业开放取得突破[5][7] - 东盟与中日韩同意在清迈倡议下新设人民币出资的快速融资工具[5] 中国投资带动区域发展 -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激增,比亚迪在泰国建年产15万辆电动汽车工厂[7] - 宁德时代向印尼投资58亿美元,助力东盟融入全球供应链[7] - 韩资银行获准在华设立全资子公司,韩国美妆享受"72小时极速通关"[7]
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APEC各方要大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快讯· 2025-05-16 14:50
APEC区域经济一体化 - APEC各方需秉持开放、普惠、包容原则深化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合作[1] - 重点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1] - 需构建开放包容、高效稳定的全球产供链体系[1] 人工智能与贸易便利化 - 发挥人工智能在贸易便利化中的积极作用[1] - 打造开放合作的产供链体系以赋能人工智能技术应用[1] 供应链合作与互联互通 - 深化区域供应链互联互通合作促进标准对接[1] - 实现区域供应链深层次互联互通以提升效率[1] - 为企业创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1]
江苏南京:好产品不分内外 好市场就在脚下
南京日报· 2025-05-11 09:21
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 - 南京科迪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毛绒玩具兔在展会首日上午第一批货基本售罄需紧急补货[1] - 该公司产品主要出口欧美但近期通过展会试水内销取得超预期效果并注册1688和苏宁易购等平台计划线上线下同步拓展[2] - 江苏和茧丝绸科技有限公司上月参展后再次带来蚕丝夏凉被等产品现场销售火爆增强了对内销市场的信心[2] - 扬州市金橡树床垫有限公司单款枕头一上午售出200只反映南京消费市场旺盛需求[2] 区域联动与产业协同 - 活动汇聚南京都市圈160家优质外贸企业包括镇江扬州等6个城市的42家外地企业实现跨区域资源共享[2] - 外地企业如镇江和茧丝绸科技与南京本地企业交流学习促进都市圈内产业协同发展和经济一体化[2] 采购渠道与平台合作 - 活动吸引红星美凯龙华润万家等60余家大型采购商参与搭建外贸企业与消费者对接桥梁[2] - 华润万家已在江苏安徽门店上架超60款外贸商品南京30家苏果购物广场引入商品且采购流程缩短至14个工作日[3] - 江苏一件通信息科技平台正从数码产品扩展品类与萌宠智能产品等外贸企业洽谈合作助力销路开拓[3]
京滨城际天津机场2号隧道即将贯通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11 04:43
工程进展 - "京滨创新号"盾构机已成功掘进3.5公里,即将实现隧道全线贯通 [1] - 天津机场2号隧道全长8663米,其中盾构段7510米 [1] - 项目团队应用了盾构隧道智能掘进控制、全预制拼装、浆渣绿色处理等多项施工技术 [1] 技术难点 - 盾构机掘进区间地质环境复杂,穿越蓟汕高速、西减河、津北公路等风险源 [1] - 施工限制因素多、技术难度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1] - 通过盾构隧道智能掘进控制技术,可对掘进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自动调整 [1] 项目意义 - 京滨城际铁路是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客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一期工程宝坻至北辰段已于2022年12月开通运营 [2] - 全线贯通后将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形成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2] 未来发展 - 天津机场站将成为天津地区首个实现航空与铁路无缝衔接的高铁车站 [2] - 京滨城际铁路将与京唐城际等线路连通 [2] - 将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区域路网结构,助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2]
乍得—喀麦隆:杜阿拉—恩贾梅纳铁路走廊进入筹备阶段
商务部网站· 2025-05-11 00:48
项目概述 - 乍得与阿联酋签署谅解备忘录 计划建设连接恩贾梅纳和喀麦隆杜阿拉港的铁路项目 由乍得国家铁路局与阿联酋阿提哈德铁路公司合作推进 [2] - 项目筹备阶段包括货运量数据收集 2025年6月前更新可行性研究 以及制定截至2025年12月的时间表 [2] - 喀麦隆自2025年1月起参与三方合作 与阿提哈德铁路进行前期磋商 [2] 技术方案与成本 - 可行性研究提出多种技术方案 其中一种方案规划连接恩冈代雷和恩贾梅纳的线路 途经蒙杜、凯洛和邦戈尔 [2] - 项目预计成本超过44.6亿美元 [2] 配套基础设施 - 亚古阿-邦戈尔大桥已于4月29日通车 桥长620米 耗资1.59亿美元 [2] - 凯洛-帕拉-莱雷至喀麦隆边境的226公里公路项目耗资9.94亿欧元 [2] - 上述设施构成杜阿拉-恩贾梅纳多式联运走廊的核心部分 [2] 区域经济意义 - 项目被列为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一体化倡议和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的优先事项 [2] - 乍得80%以上进口货物依赖杜阿拉港运输 2023年乍得占喀麦隆对非洲出口的39.3% [3] - 杜阿拉-恩贾梅纳走廊每年为喀麦隆创造约6亿美元关税收入 [3] 合作进展 - 2024年11月乍得与喀麦隆海关签署议定书 旨在改善过境流动性 [3]
关税冲击下,中新国际产业合作大会透露哪些信号
第一财经· 2025-05-07 23:09
中新经贸合作背景与意义 - 新加坡有能力为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等市场提供经验与服务,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1] - 2024年是中新建交35周年、建立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10周年及新加坡建国60周年,国际产业合作大会具有特殊意义 [1] - 国际产业合作大会已举办第三届,吸引中新及周边国家约600人参与,服务RCEP成员国及周边国家经贸合作 [1] 中新产业互补性与合作机遇 - 新加坡是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集装箱吞吐量全球前两位,与中国在机电产品出口结构上互补性强 [2] - 新加坡第二产业占比显著,特色工业包括半导体、生物医药、石化、海上平台建设和船务等 [2] - 新加坡高科技与金融优势明显,但受限于人口和市场规模,与中国制造业形成互补,可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东南亚及欧亚的桥梁 [3] 中新经贸数据与投资关系 - 新加坡是中国在东盟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11年成为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国 [3] - 2024年1~9月中新双边贸易额816.4亿美元,同比增长2.0% [3] - 2022年新加坡首次成为中国累计最大外资来源国,连续11年成为中国最大新增投资来源国 [3] - 截至2023年底,新加坡累计在华实际投资1412.3亿美元,中国累计对新加坡投资896.3亿美元 [3] 中新自贸协定与政府合作项目 - 新加坡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亚洲国家,2023年12月双方签署升级版自贸协定议定书 [4] - 两国建有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生态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三大政府间合作项目 [4] - 新加坡与中国7省市建立经贸合作机制,并与上海、深圳建立专项合作机制 [4]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实践与挑战 - 上海城建国际工程有限公司70%国际业务聚焦东南亚,通过中新合作在马来西亚、印尼、越南设立分公司 [6] - 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近60%,欧盟碳关税(CBAM)将于2026年开征,企业需积极应对国际贸易规则 [6] - 新加坡可作为中国清洁产品走向全球的"桥头堡",两国在绿色贸易领域合作空间巨大 [7] 绿色数智与产业合作新方向 - 国际产业合作大会聚焦绿色数智新质生产力,配套展览展示相关成果 [7] - 大会此前推出碳披露平台和中国机电产品碳标识,2024年将发布新成果并叠加绿色金融 [7] - 新加坡致力于成为亚洲碳交易和服务枢纽,中国企业可通过新加坡实现碳数据跨境和国际市场拓展 [7] 企业"出海"合规建议 - 中国企业"走出去"需严格遵守新加坡及目标市场法律法规,这是参与公平竞争的前提 [8] - 新加坡亲商且高效,但法规严格,中国企业需注重合规以保护自身利益 [8] - 新加坡可帮助中国企业理解东南亚及欧洲市场法规与文化,避免"内卷"式竞争 [8]
未知机构:【瑞银闭门会IMF0427】分析中国、欧洲、亚洲经济现状、前景与应对策略,探讨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中美关系走向及政策调整方向–20250502-20250503
未知机构· 2025-05-03 07:55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涉及中国、欧洲、亚洲等地区的宏观经济,未涉及具体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中国经济 - **现状**:过去四年房地产低迷,经济增长模式正从房地产、地方政府和出口驱动向扩大内需、技术发展和开放转变;新冠疫情后经济复苏温和,产出缺口为负 [4][5] - **政策**:重点是扩大内需、推动技术发展和继续开放;预计出台相当于GDP1.5% - 2%(约2.5万亿人民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宽松但为辅,汇率保持相对稳定 [5][7] - **关税影响**:是巨大需求冲击,难以通过其他外部需求抵消;预计今年经济增长率约3.5%,明年约3%,带来通缩压力 [6][7] 欧洲经济 - **现状**:处于贸易战局势,经济增长大幅放缓,2025年经济活力疲软,2026年复苏乏力,私人投资负增长,公共投资不明朗 [8] - **机遇**:有机会在贸易和多边合作中展现安全稳定形象;财政刺激和国防安全支出增加,推动经济转型,增强市场稳定性和欧元地位;各国在关税问题上协调一致 [8][9] - **挑战**:短期内不确定性大,制约投资活动 [9] 亚洲经济 - **现状**:4月2日前经济增长有韧性,预计今年发展中亚洲地区经济增长率为4.9%,明年为4.7%;部分经济体国内消费和出口表现出色 [11][12] - **关税影响**:预计2026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降低0.9%,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率下降0.8%;受影响大的国家包括越南、中国台湾地区、泰国等 [13] - **应对措施**: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贸易协定有效实施;借助与美国谈判机会推进改革 [17][18] 全球经济前景与趋势 - **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亚洲在当前关税情景下表现或优于相互加征关税情景,欧洲短期增长受不确定性影响为负 [1][21] - **趋势**:有去美国中心化趋势,地区一体化加强,供应链区域化发展 [1] 中美关系与政策展望 - **关系变化**:出现结构性变化,短期内难以逆转 [1][22] - **美国政策**:目的多元且不明确,或需更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 [1][23] - **中国应对**:在贸易谈判中保持开放态度,可能在扩大进口、开放服务领域等方面做出改变 [1][27][2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美国经济增长预测下调1个百分点,若高关税维持9 - 12个月,国内消费和投资将受影响 [19] - 美元作为安全资产的地位有所下降,全球货币体系向多种货币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数字欧元加速发展是积极因素 [24] - 中国领导层和政策制定者认识到国内经济不平衡问题,会进行结构调整和改革,如扩大进口、调控供给、开放服务领域等 [2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