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并购重组
icon
搜索文档
并购重组跟踪(二十八)
东吴证券· 2025-07-22 20:12
政策更新 - 7月18日天津多部门发布措施,依托相关企业摸排储备优质并购标的,构建资源库并组建服务联盟[7] - 7月16日上海长三角G60科创集团举办峰会,将围绕并购等领域展开圆桌对话[7] - 7月11日中证协引导投行业务转变,鼓励券商加大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投入[7] 并购事件统计 - 7.14 - 7.20上市公司作为竞买方的并购事件中,3例失败,剔除后共77例,重大并购重组27例,完成12例,重大完成1例[9] 重大并购重组 - 7.14 - 7.20上市公司为竞买方的并购事件中,竞买方为国央企的共计7例[13][14] 并购失败事件 - 本期3例上市公司并购失败,竞买方为力星股份、鸿铭股份、中基健康[15] 实控人变更 - 本期2家上市公司披露控制权变更,分别为神剑股份和华蓝集团[17][18] 市场表现 - 7.14 - 7.20重组指数跑赢万得全A,超额为0.27%,中期维度收益差由负转正[19] 风险提示 - 存在政策理解不到位、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外政策不确定、地缘政治及行业基本面不确定等风险[24]
上海国资,收购一家上市公司
投资界· 2025-07-22 15:45
核心观点 - 温州企业家王振滔将控股的疫苗上市公司康华生物以18.51亿元转让给上海国资背景的万可欣生物,交易完成后万可欣生物成为控股股东 [3][4] - 王振滔曾以鞋业起家并成功打造奥康国际(中国男鞋第一股),2002年跨界进入生物疫苗领域并于2020年推动康华生物上市,形成鞋业与疫苗双主业格局 [6][7] - 由于鞋业主业连续三年亏损及疫苗业务市值从峰值600亿元缩水至87亿元,王振滔选择出售康华生物控股权 [8][9] 交易细节 - 交易标的为康华生物2846.66万股(占总股本21.91%),买方万可欣生物成立于2025年7月8日,由上海医药集团、上实生物医药及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共同持股 [11] - 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首期规模50.1亿元,由上实集团发起设立,参与方包括市级母基金、产业引导基金及上海医药等链主企业 [13] 行业背景 - 上海2025年设立1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目标到2027年形成3000亿元并购交易规模,此次交易是上海国资并购基金矩阵的典型案例 [15] - 生物医药与集成电路同属上海三大先导产业,通过并购整合可强化产业链聚集度,目前北京、广州等多地已推出类似产业并购基金 [15] 企业历史 - 康华生物核心产品为国内首个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2024年仍保持盈利但利润持续下滑 [7][8] - 奥康国际2024年尝试收购联和存储科技以转型未果,两周后即终止交易 [9]
宏创控股: 山东宏创铝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摘要)(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7-21 21:16
交易方案概况 - 宏创控股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山东宏拓实业100%股权,交易作价6351.79亿元,涉及9名交易对方包括魏桥铝电、嘉汇投资等[1][5] - 交易标的宏拓实业主营业务为电解铝、氧化铝及铝深加工产品生产销售,属于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1] - 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及重大资产重组,但不构成重组上市[11] 交易结构设计 - 发行股份价格为5.34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80%[39] - 拟发行股份数量118.95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91.28%[12] - 交易对方股份锁定期安排为:魏桥铝电36个月(含6个月自动延期条款),其他交易对方12个月[44] 财务影响分析 - 交易完成后公司总资产将从31.27亿元增至10802.63亿元,增长3354.49%[17] - 营业收入从34.86亿元增至1503.36亿元,归母净利润从-0.69亿元转为盈利180.82亿元[1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从-3.46%提升至35.57%,每股收益从-0.06元增至1.39元[17] 战略协同效应 - 实现从单一铝加工向电解铝-氧化铝-深加工全产业链转型,电解铝年产能将达645.9万吨,氧化铝年产能1900万吨[13][33] - 消除同业竞争并减少关联交易,关联采购占比从交易前的52.96%大幅下降[29] - 通过整合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体系,构建绿色铝产业链[33] 行业政策背景 - 国家近期出台《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鼓励产能兼并重组,推动产业集中度提升[31][36] - 铝产品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领域需求快速增长,2024年中国原铝消费量达4518万吨占全球62.2%[32] - 电解铝行业受4500万吨产能天花板限制,标的公司产能优势显著[32]
投行业务增收!26家券商分食“定增蛋糕”
券商中国· 2025-07-21 09:36
定增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定增市场呈现量价齐升趋势,截至7月20日已有68家上市公司完成定增,同比增加8家,募资总额及50亿元以上项目数量均高于上年同期 [1] - 年内实际募资规模达6528.54亿元,同比增加5759.73亿元,主要因四大银行定向增发合计募资5200亿元 [4] - 剔除四大行后定增募资额仍高于去年同期,且预案数量达332起,近乎上年同期的2倍 [5] 定增市场三大特点 - 平均募资金额提升至19.25亿元(剔除四大行),50亿元以上项目增至6起(上年同期仅2起) [6] - 项目融资占比近五成,但并购重组配套融资占比提升至近三成,预案中并购相关项目占比已超五成 [6] - 行业集中在TMT、先进制造及医药生物,国企占比近五成且主导大额项目(10亿元以上) [6] 券商投行业务机会 - 73起定增项目产生8.84亿元发行费用,其中保荐承销费用占比超八成(如佰维存储项目占比86.95%) [8] - 26家券商参与分食,中信证券(15单)、国泰海通(8单)、中信建投(7单)领跑项目融资领域 [9] - 并购类项目由16家券商分散承做,中小券商如西南证券、华安证券等均获单 [9] 市场回暖驱动因素 - 并购重组活跃是关键推手,"并购六条"政策后重大资产重组项目超250单 [10] - 政策放宽战略投资者认定范围,允许公募/保险等资金参与定增 [11] - 市场行情助推,超九成项目现浮盈,部分案例浮盈翻倍(如中航成飞、东山精密) [11] 未来趋势展望 - 机构预判定增市场将持续增长,监管审核提速或推动2025年供给超2024年 [12] - 上半年折扣力度下降反映市场参与度高,稳定股市背景下需求有望保持 [12]
中金:A股资金面的五大变化和市场含义
中金点睛· 2025-07-21 07:21
A股资金面五大变化 核心观点 - A股市场近期走强主要受资金面五大变化驱动,而非基本面催化,下半年市场表现有望优于上半年 [1][2][66] - 国际货币秩序重构与国内投资者结构变化形成共振,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 [5][23][59] 变化一:货币秩序重构引发资产变局 - 国际货币体系呈现碎片化(资金回流本土)和多元化(美元替代需求上升),美债作为安全资产的地位下降,外国投资者持有可交易美债占比降至34% [5][9][11] - 人民币资产受益于双重红利:中国大陆持有美股3400亿美元存在回流潜力,A股与港股相关系数升至历史高位,AH溢价处于5年低位 [13][18][20] - 美债利率对非美市场定价的"锚"作用减弱,若以中国国债收益率计算股权风险溢价,A股和港股估值更具吸引力 [12][16] 变化二:个人投资者占比阶段性提升 - 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比从2021年32%降至2024年24%(剔除ETF),个人投资者占比由50.5%反弹至54% [24][26] - 个人投资者活跃度上升:2024年10月以来上交所月均新增开户数268万户(环比+80%),融资余额维持在1.8万亿元以上 [24][28][30] - 投资者结构变化导致市场波动率下降,需关注资金筹码因素对定价的影响 [30][32] 变化三:居民储蓄与资产荒提升股市吸引力 - 2022-2024年居民新增存款48.8万亿元,储蓄余额突破162万亿元,增速(47.6%)显著高于名义GDP [33][35] - "资产荒"环境下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1.6%,沪深300股息率(2.94%)较国债收益率高出130bp,股权风险溢价位于历史均值上方0.5倍标准差 [37][40][42] - A股总市值/M2(31.7%)和总市值/储蓄存款(64.6%)均处于历史低位,显示配置潜力 [45][48][50] 变化四:资金筹码结构改善形成正向循环 - 万得全A指数突破所有成本曲线,短期资金盈利5.6%-12.5%,成本曲线呈"多头排列" [52][55][56] - 市场成交额1.6万亿元低于前期高点,显示惜售情绪,赚钱效应可能吸引增量资金 [55][56] 变化五:机构仓位处于历史低位 - 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A股仓位降至71.6%(近10年最低),港股仓位升至15.8% [59][63] - 私募基金股票仓位61%仍低于历史均值,全球主动型基金对中资股显著低配 [59][62][66] 潜在受益板块 - 高景气产业(AI、创新药、航空航天、有色金属)、直接受益市场活跃的金融板块、低估值反内卷板块(钢铁/光伏等)、新质生产力主题 [67]
“沸腾”!券商加码重磅业务
中国基金报· 2025-07-20 20:42
监管政策与行业动态 - 中证协发布《实施意见》,引导券商提升投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加大对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的投入[1] - 2024年"并购六条"发布后,并购重组业务成为券商收入新增量路径之一,42家上市券商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总额达44.42亿元[1] - 头部券商在央国企收购、跨境并购等领域占据优势,中小券商聚焦垂直领域或区域化交易[1] 券商资源配置与组织架构调整 - 浙商证券成立兼并收购领导小组,优化资金配置机制并开发智能工具覆盖标的筛查、估值建模等环节[3] - 华安证券成立总部一级部门并购融资部,设立新能源、半导体等行业组,配置"保荐代表人+产业分析师+技术顾问"[3] - 国联民生设立专职并购部门,强化人力配置与激励机制,成立半导体行业组并聘请外部专家顾问[4] 业务能力提升与挑战 - 并购重组业务对券商提出更高要求,需解决估值分歧、设计交易架构及后续整合风险[6] - 投行需转变IPO标准化思维,强化资产定价和撮合能力,成为行业专家与价值发现者[6][7] - 华安证券强调"服务深度"构建核心竞争力,提供全周期"保姆式解决方案"[7] 差异化竞争策略 - 2024年44家券商参与并购重组项目,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分别以32单、30单、23单领先[10] - 中小券商突围策略包括聚焦细分产业、立足区域市场、强化交易方案设计及整合地方政府资源[11] - 华安证券认为中小券商可通过"区域深耕、灵活响应"在非央企客户需求中构建差异化竞争力[12] 行业未来展望 - 未来1-3年并购重组将持续成为企业转型升级抓手,推动经济提质[11] - 行业生态系统将进一步完善,各方主体协同提供市场化工具与配套服务[11]
“沸腾”!券商加码重磅业务
中国基金报· 2025-07-20 20:32
监管政策与行业动态 - 中证协发布《实施意见》引导券商提升投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重点支持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 强调中介机构责任边界研究 [1] - 2024年"并购六条"政策推动下 并购重组成为券商收入新增长点 42家上市券商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达44.42亿元 行业分化显著 [1] - 头部券商主导央国企收购和跨境并购 中小券商聚焦垂直领域和区域化交易 形成精品化定位 [1] 券商业务布局调整 - 浙商证券成立兼并收购领导小组 优化资金配置机制 开发智能工具覆盖标的筛查/估值建模/风险管理全流程 [3] - 华安证券设立总部一级部门并购融资部 组建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垂直行业组 配置"保荐代表人+产业分析师+技术顾问"团队 [4] - 国联民生设立专职并购部门 强化半导体领域布局 聘请行业专家顾问 提供产业链专业化解决方案 [4][5] 业务能力建设方向 - 并购业务要求从IPO标准化模式转向资产定价和撮合能力 需解决估值分歧/交易架构设计/后续整合等核心问题 [7] - 华安证券强调"服务深度" 提供标的筛选至材料制作的全周期方案 注重动态平衡多方利益和前置化解风险 [8] - 浙商证券提出"行业深耕+交易创新+生态赋能"三维能力 需强化产业理解/方案设计/资金资源整合能力 [9] 市场竞争格局与策略 - 2024年44家券商参与并购重组项目 中金(32单)/中信(30单)/华泰(23单)占据前三 市场集中度显著 [11][12] - 中小券商突围策略:聚焦细分产业/深耕区域市场/强化交易设计/整合地方政府资源 建立差异化竞争力 [12] - 并购重组核心壁垒在于信息触达效率与供需匹配精度 中小券商可通过"区域深耕+灵活响应"形成比较优势 [13] 市场前景展望 - 未来1-3年并购重组将持续作为企业转型升级抓手 头部券商主导大型跨境交易 中小券商挖掘细分领域机会 [13] - 行业生态系统将进一步完善 各方主体协同提供市场化工具与服务 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13]
近20家A股上市公司本周披露并购重组最新公告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事项获得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
快讯· 2025-07-20 19:35
并购重组进展 - 本周共有18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并购重组最新公告,包括济川药业、中国船舶、芯联集成、*ST恒久、凯撒旅业、长鸿高科、东方雨虹、东和新材、物产环能、美迪凯、泰禾股份、*ST威尔、中化国际、金浦钛业、*ST宇顺、苏州规划、巨星科技和中化装备 [1] -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合并获证监会批准,中国船舶以新增30.53亿股股份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1]
“两船”合并获证监会同意,本周披露并购重组进展的A股名单一览
凤凰网· 2025-07-20 08:35
两船合并项目进展 - 中国证监会同意中国船舶以新增30.53亿股股份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注册申请 [1] - 股权转让(并购重组)板块表现活跃,上纬新材20CM8连板、佳合科技30CM涨停、建设工业和汉商集团均两连板、日播时尚涨停 [1] 本周并购重组概况 - 共有16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并购重组进展,涉及交易金额从1683万元至58.97亿元不等 [1] - 主要交易包括芯联集成拟58.97亿元收购芯联越州72.33%股权、东方雨虹拟1.23亿美元收购智利建材零售商100%股权、物产环能拟14.57亿元收购南太湖科技100%股权等 [1] 重点公司重组动态 *ST威尔 - 拟以5.46亿元现金收购紫江新材51%股权,紫江新材主营动力储能和3C数码软包锂电池用铝塑膜 [1]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进入锂电池材料行业,紫江新材与ATL、比亚迪等知名厂商有稳定合作 [1] 金浦钛业 - 拟通过重大资产置换等方式收购利德东方100%股权,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2] - 公司将战略性退出钛白粉行业,主营业务变更为橡胶制品业,产品包括橡胶管路、密封件等 [2] 长鸿高科 - 拟收购广西长科100%股权,标的公司专注特种合成树脂高分子材料研发 [3] - 交易完成后公司业务将拓展至特种合成树脂产品,股票将于2025年7月21日复牌 [3] 中化国际 - 拟发行股份购买南通星辰100%股权,标的公司主营环氧树脂等化工产品 [3] - 股票自2025年7月16日起停牌,预计不超过10个交易日 [3] 中化装备 - 筹划收购益阳橡胶塑料机械集团和蓝星化工机械100%股权,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4] - 股票自2025年7月15日起停牌,预计不超过10个交易日 [4] 苏州规划 - 拟收购东进航科100%股权,标的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有多年经验 [4] - 交易完成后公司业务将拓展至"空地融合"立体规划领域 [4]
“中国巨轮”加速驶入A股!“两船”合并获证监会批复
格隆汇APP· 2025-07-19 00:41
A股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吸收合并交易迎来新进展,全球最大的船舶上市公司要来了。 证监会最新批复了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维权),这也是重组新规后的"首单"。 截至7月18日收盘,2家公司总市值分别为1524亿元、1069亿元,均超千亿元。 | 代码 | 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额 | 涨跌幅 | 总市值 √ | | --- | --- | --- | --- | --- | --- | | 600150 | 中国船舶 | 34.08 | +0.21 | 0.62% | 1524.2亿 | | 601989 | 中国重工 | 4.69 | +0.04 | 0.86% | 1069.42亿 | 证监会批复 源:中国船舶公告 换股比例方面,中国船舶、中国重工换股价格分别为37.84元/股、5.05元/股,换股比例为1:0.1335。 即每1股中国重工股票可以换得0.1339股中国船舶股票。 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完成后,中船工业集团持有存续公司的股份数量为200,743.61万股,持股比例为26.71%,为存续公司 的控股股东。 7月18日,"两船"双双发布公告称,中国证监会已同意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公告显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