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

搜索文档
正海磁材: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节能化和智能化等“三能”高端应用领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16:57
公司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高端稀土永磁材料及元器件的研发和制造 [2] - 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节能化和智能化等"三能"高端应用领域 [2] 产品应用领域 - 新能源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风电等 [2] - 节能化领域包括汽车节能电气、节能家电、节能电梯等 [2] - 智能化领域包括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智能装备、手机等智能消费电子等 [2]
国家电投集团在香格里拉成立新能源公司
企查查· 2025-07-30 14:41
公司动态 - 国家电投集团在香格里拉成立新能源公司,名为国电投(香格里拉)新能源有限公司 [1]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王春祥,注册资本为1.3亿人民币 [1]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储能技术服务、电力行业高效节能技术研发、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等 [1] 股权结构 - 该公司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间接全资持股 [1]
25Q2基金季报观点汇总:基金经理们如何看十大问题?-20250730
兴业证券· 2025-07-30 14:26
核心观点 报告摘选全市场主动偏股型基金经理季报核心观点,汇总成十个问题,探讨2025年下半年市场及热门行业投资机会,供投资者参考[2][5]。 各问题总结 如何判断2025年下半年投资机会 - 谢治宇表示上半年国内经济稳中向好,GDP增速有望超5%,出口、先进制造、消费有亮点,但下半年需求增速或受考验,投融资需求偏弱,经济内生动力不稳固[6]。 - 张坤不认同对国内需求和经济的悲观预期,认为我国人均GDP有提升空间,发挥市场经济力量和科技进步有望带来经济持续增长[7]。 - 刘彦春指出现阶段经济以价换量,各部门冷热不均,内需不足、物价低位时间超预期,但对经济前景有信心,地产拖累将下降,需求有望重现繁荣[9][10]。 - 乔迁认为下半年需关注宏观政策和地缘政治,创新领域进展靓丽,当前经济和估值处于底部抬升过程[11]。 - 陈皓看好下半年A股和港股市场,AI、军工、创新药等产业进展将提升相关公司价值,海外降息和国内政策呵护带来投资机会[12]。 - 胡宜斌认为宏观经济有利条件未变,科技创新效应显现,政策破除“内卷”带来中长期投资机会,新质生产力和新兴消费是经济增长核心驱动力[12][13]。 - 蓝小康坚持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观点,认为股市将全面重估,高科技与传统产业共同提升竞争力,需关注国内长债定价[14]。 - 姚志鹏认为市场风险偏好回归带动部分行业估值提升,若地产企稳更多行业将盈利修复,市场估值修复空间或超预期[15]。 - 周云认为关税摩擦需双方协商解决,中国进入低利率时代和“反内卷”政策支撑中国资产长期慢牛[17]。 - 赵枫认为权益市场向好基础稳固,经济企稳回升企业盈利有望改善,高股息资产稀缺,需甄别结构性成长机会[18]。 如何看待AI投资机会 - 莫海波持续看好AI,A股北美算力产业链回调担忧解除,端侧硬件发展带来相关行业爆发机会[20]。 - 李晓星认为AI是全球科技创新主线,看好AI硬件终端和应用端投资机会,关注半导体国产替代[21]。 - 胡宜斌关注AI和数字经济产业链颠覆性机会,认为2025年是国内AI应用普及元年[22]。 - 梁跃军认为中国AI发展产业逻辑与海外相似,有自身优势,影响因素逐步解决,看好AI核心科技投资[23]。 - 施成认为国内AI投入处于发展初期,2025年加速且国产化趋势陡峭,AI推广面临电气和能源问题,相关领域有投资机会[23][24]。 如何看待科技投资机会 - 刘慧影认为中国科技企业打破欧美技术封锁后,需要“耐心资本”支持,半导体产业将中长期高速增长,重塑全球产业链利润分配[25]。 - 胡宜斌认为全球科技领域持续创新带来机遇,我国制造业优势将转变,企业有望成为全球独角兽[25]。 - 闫思倩认为供给侧改革与技术升级是制造业机遇,制造业+人工智能等蕴含投资机会,机器人是制造业未来竞争关键[26][27]。 - 张璐关注核心机器人公司量产定型和政策支持,认为人形机器人是未来大级别投资机会[28]。 - 秦毅阐述科技板块叙事逻辑三阶段,海外资本支出从担忧到明朗,互联网大厂自研芯片带来基础设施需求[29][30]。 - 莫海波认为人形机器人今年量产元年,未来10年是黄金发展期,短期调整不影响长期趋势[31]。 如何看待反内卷投资机会 - 袁维德表示“反内卷”成共识,产能过剩行业分两类,投资机会分别来自行业协同和优势企业,市值增长或呈慢牛走势[32][33][34]。 - 梁跃军指出舆论与政策密集出台重视“反内卷”,政策纾困与技术迭代加速行业供给出清[34]。 - 李博认为“反内卷”是行业走向优质优价标志,预计将影响更多行业,企业注重品质将形成品牌资产[34][35]。 - 闫思倩认为制造业需产能出清和技术升级,“反内卷”是供给侧改革,技术升级创造稀缺需求[36]。 - 肖觅认为中央关注供给端反内卷,统一大市场框架下公平竞争是实现反内卷的抓手[37]。 如何看待新能源投资机会 - 杨锐文看好新能源长期发展,认为行业拐点临近,应关注反内卷结构性机遇[38][39]。 - 郑澄然认为新能源行业走出产能过剩,光伏需求有望重回高增长,海缆板块下半年有望业绩和估值双击[39]。 - 陆彬认为新能源行业盈利有改善迹象,锂电、光伏、风电各有亮点,投资机会丰富[40]。 - 李晓星认为新能源内部分化,锂电、光伏、风电有投资机会,汽车出海有弹性,长期看好机器人、低空经济[40][41]。 - 施成关注新能源应用去库存结束后的产品升级和终端汽车投资机会,以及固态电池等新技术变化[42]。 如何看待周期品投资机会 - 罗佳明认为美国法案通过使美元利率下行、资源品价格中枢上移,相关公司股价未充分反映景气前景[42]。 - 李晓星看好受益于流动性改善的有色板块,相对更看好工业金属,对不同行业有不同配置倾向[42]。 - 叶勇认为资源股价值核心是价格中枢稳定抬升,三季度资源品股票有望上行,关注中游周期行业反转机会[44][45]。 - 谭丽从美元周期角度配置贵金属和资源品,谨慎选择周期性行业公司[44]。 如何看待军工投资机会 - 李晓星认为国防军工行业基本面好转,关注无人化、信息化、智能化及军民融合领域投资机会[45]。 - 何崇恺看好全球防务支出提升趋势,看好军用电子、军贸、飞机发动机产业链[47]。 - 万方方表示军工板块二季度反弹后调整,未来有望形成短中长期投资节奏共振[47][48]。 如何看待医药投资机会 - 葛兰认为政策稳定,创新药融资渠道有望改善,看好创新药械、OTC、消费医疗等领域,关注创新药全球合作和临床数据披露[48][49]。 - 李晓星看好国内创新药产业趋势,持仓以行业龙头为主[50]。 - 赵蓓增加研发实力强、有出海潜质的创新药公司配置,减持小市值高估值公司,对CXO行业有不同操作,关注消费医疗和医疗设备拐点[51][52][53]。 - 梁跃军认为优质创新药公司业绩有阿尔法,部分医疗器械企业有望迎来业绩拐点[53]。 如何看待消费投资机会 - 李晓星认为下半年消费是结构性行情,外需冲击结果或好于预期,内需大宗消费下半年或承压,服务类消费回暖,看好潮玩、宠物赛道[54][55]。 - 焦巍思考新老消费界限和估值差异,采取分散投资和波段操作参与新消费,跟踪传统消费基本面[56]。 - 胡宜斌认为部分新兴消费品类将成为消费中最具成长性的方向[57]。 如何看待红利投资机会 - 焦巍减持全国性大行,加仓非银行金融、股份制银行和部分城商行,看好保险公司金融消费属性[58]。 - 李晓星认为银行经营稳健,是长期资金配置选择,保险盈利能力将回升,券商有重新配置必要,关注房地产市场企稳情况[58]。
基于12658支基金2025年二季报的前十大持仓的定量分析:25Q2基金持仓深度:电新重仓Q2总体下降,电动车、光伏、储能、工控、电网板块均下降,风电板块上升
东吴证券· 2025-07-30 12: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基于全市场12658支基金2025Q2前十大持仓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电新重仓Q2总体下降,电动车、光伏、储能、工控、电网板块持仓均下降,风电板块持仓上升 [1] 各部分内容总结 前言 - 基于全市场12658支基金2025Q2前十大持仓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从电新板块、子行业和个股三个维度统计分析,电新板块统计股票数量454,超申万和中信一级板块股票池数量 [13] 电新整体持仓分析 - 2025Q2电新重仓股市值占基金重仓股票市值比例12.20%,环比降1.82pct;占基金股票投资市值比例5.22%,环比降0.91pct;占电新股总市值比例3.44%,环比降0.70pct [14] 电新子行业持仓分析 新能源汽车 - 2025Q2持仓占总市值比重4.15%,环比降1.05pct;上游锂矿持仓降0.02pct至1.62%;中游持仓降0.63pct至8.24%,隔膜、电解液、铝箔持仓上升,电池等持仓下降;核心零部件、整车、充电桩持仓下降;新技术板块升0.03pct至1.71%,钠电池上涨、复合集流体下降 [1][23] 新能源 - 光伏板块2025Q2持仓占总市值比重环比降至2.75%,环比-0.58pct,硅料、硅片、组件、逆变器持仓下降,电池持仓上升 [2][32] - 风电板块2025Q2持仓占总市值比重环比升至3.32%(+0.48pct),整机、塔筒&海桩、轴承、滚子、叶片及材料环节上升,海缆、铸锻件、结构件环节下降 [2][35] - 核电板块2025Q2持仓占总市值比重环比升至0.78%(+0.14pct) [3][36] 工控&电力设备 - 工控&电力电子板块2025Q2持仓占总市值比重5.14%,环比降0.54pct [4][40] - 电力设备板块2025Q2持仓占总市值比重1.48%,环比降0.46pct,低压、电线电缆板块持仓上升,特高压、智能用电、中压、二次设备板块持仓下降 [4][42] 储能 - 储能板块2025Q2持仓占总市值比重5.60%,环比-2.20pct;储能电池、PCS、温控/消防、集成/EPC/运营环节持仓下降;新型储能上升0.14pct至0.57%,便携式储能下降0.35pct至0.08% [5][48] 电新个股的基金持仓环比增速前十持股占总市值分析 - 2025Q2基金持仓环比增速前十的有中材科技、上海洗霸、儒竞科技等 [53] - 2025Q2基金持仓市值前十的有中材科技、上海洗霸、儒竞科技等 [53] - 2025Q2基金持仓降幅前十的有扬电科技、钧达股份、黑猫股份等 [55] - 2025Q2基金持仓市值占总市值比例前十的有科达利、阳光电源、亿纬锂能等 [56] 电新各板块海外持仓分析 - 二季度海外持仓整体上升,电线电缆、电力电子、核心零部件、二次设备板块下降;二次设备板块海外持仓比例13.63%(-0.49pct)居首,上游材料等板块持仓上升 [59]
宏发股份(600885):经营延续稳健 1H25业绩符合预期
新浪财经· 2025-07-30 12:27
1H25 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公司1H25 实现收入83.47 亿元、同增15.4%,归母净利润9.64 亿元、同增14.2%,扣非净利润9.27 亿 元、同增17.9%;其中2Q25 收入43.6 亿元,同增15.5%、环增9.6%,归母净利润5.53 亿元,同增 13.2%、环增34.5%,扣非净利润5.46 亿元,同增20.7%、环增43.5%。公司1H25 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发展趋势 2Q25 毛利率环比改善,期间费用率有所下降。公司2Q25 毛利率34.7%,同比提升0.03ppt、环比提升 0.9ppt,2Q 主材铜、银价格仍处高位震荡,但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收入规模增长以及公司持续技改带 来人效提升,公司毛利率环比改善较明显。公司2Q25 期间费用率15.3%,同比/环比分别变 化-1.3ppt/-2.5ppt,分项看,主要贡献来自财务费用率汇兑正收益(人民币兑欧元贬值),公司2Q 财务费 用同/环比分别变化-1ppt/-0.4ppt。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6 年19.26/22.48 亿元盈利预测不变,维持除权后目标价30.0 元不变,当前股价对 应2025/2026 ...
9连阳!“光模块+CXO+光伏”齐传利好,硬科技宽基——双创龙头ETF(588330)劲涨2.56%上探年内高点
新浪基金· 2025-07-30 08:47
市场表现 - 创业板指上涨1 86% 科创综指上涨1 78% 双创龙头ETF(588330)场内价格劲涨2 56% 上探年内高点0 640元 斩获日线9连阳 [1] - 光模块三巨头领涨 天孚通信涨超13% 中际旭创涨逾9% 新易盛涨超8% [3] - 医药生物板块表现强劲 泰格医药涨超8% 智飞生物和康龙化成涨逾6% [3] - 光伏板块表现亮眼 大全能源涨超5% 天合光能涨逾4% [3] 资金流向 - 电子行业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25 96亿元 医药生物行业净流入82 84亿元 通信行业净流入72 67亿元 电力设备行业净流入37 48亿元 高居31个申万一级行业前四 [4] - 电子、电力设备、通信、医药生物是双创龙头ETF(588330)标的指数的前四大重仓行业 截至6月底权重占比分别为38 1%、21 5%、13 9%和12 8% [5] 行业动态 - 通信(光模块)行业受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政策催化 发放6亿元算力券和3亿元模型券 推动光模块三巨头放量突破 [7] - 医药生物行业有三大利好:药明康德业绩强劲带动CXO板块 恒瑞医药与GSK达成合作协议 国家医保局召开创新药械座谈会 [7] - 电力设备(光伏)行业在整治低于成本价销售的背景下 产业链价格端已取得初步成效 硅料、硅片、电池已成功顺价 [7] 后市展望 - 华宝证券指出 科技(AI、芯片等)和新能源领域轮动性价比有所回升 成长风格有望接力周期 [8] - 双创龙头ETF(588330)具有三大特征:跨市场多元配置百分百战略新兴 成长风格一键配置中国顶尖科技 高弹性工具捕捉科技行情 [8]
智能化竞争驱动多方合作加强技术研发 汽车产业链深度重构激发创新活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30 07:52
产业链协同创新 - 自动驾驶技术企业与整车厂联合推进产品量产,芯片厂商深度参与汽车上下游设计,汽车品牌跨界联动科技公司,新能源与智能化驱动下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加深协同合作[1] - 东风汽车集团旗下智新科技与产业链上游企业合作研发电机硅钢片等产品,联合研发有效降低成本并提高性能,相关电驱动产品已搭载岚图、奕派和猛士等多款车型[2] - 德国瓦克公司加深与整车企业合作进行定制化研发,以满足汽车产业对供应链企业的新要求[2] - 小马智行与国内外头部整车厂达成战略合作或成立合资公司,整合全无人驾驶技术能力与整车厂经验,推动Robotaxi大规模量产和商业化落地[2] - 江汽集团与华为数字能源在新能源汽车车型/平台技术开发等多个关键领域展开全面战略合作,共建产业新生态[3] 智能化推动模式变革 - 新能源汽车产业向智能化深度演变,智能化技术成为汽车产业竞争核心领域,全球市场围绕智能化的竞争全面展开[4] - 中国在智能化功能终端装载率上全球领先,自动泊车等辅助技术渗透率加快提升,新型智驾技术与整车紧密绑定[4] - 汽车企业竞争力重点迁移到智能化领域,推动产业链合作模式变革,大量车企选择与外部科技企业合作解决智能化短板问题[4] - 芯驰科技指出汽车行业对芯片契合度要求提升,芯片厂商深度参与上下游产品设计,与主机厂、一级供应商共同定义产品[4] - 中兴微电子表示集中式算力架构对汽车研发提出更高要求,需聚合整车厂及ICT企业创新,鼓励生态链上下游融合创新[5] - 小鹏汽车强调智能化竞争下半场产业链合作重要性凸显,汽车产业链需要各方更紧密合作推动整体良性发展[5] 产业链协同拓展全球市场 - 产业链协同助推中国汽车产业走向全球市场,小鹏汽车在AI技术领域加深与海外品牌合作以进一步全球化[6] - 广汽零部件与整车厂在智能座舱、智能底盘等领域强化联合研发,同时加紧全球化布局以支撑中国汽车国际化发展[6] - 中国智能化功能装载率领先带动整车出海规模增长,智能化零部件供应链企业跟随整车企业一同出海[6] - 汽车产业需以更开放模式链接更多智能化能力,与算力、算法公司无缝链接,通过跨界融合提供发展活力[6]
华能国际上半年实现净利润92.62亿元 刘安仓出任总经理一职
证券时报网· 2025-07-29 23:20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20.32亿元 同比下降5.70% [1] - 净利润92.62亿元 同比增长24.26% 每股收益0.50元 [1] - 火电板块税前利润80.66亿元 同比增利35.60亿元 [1] - 风电板块税前利润39.10亿元 同比减利1.21亿元 [1] - 光伏板块税前利润18.23亿元 同比增利5.78亿元 [1] - 新加坡业务营业收入96.03亿元 税前利润13.63亿元 [3] - 巴基斯坦业务营业收入21.36亿元 税前利润4.36亿元 [3] 业务运营 - 新增并网可控发电装机容量7987.31兆瓦 均为低碳清洁能源项目 [1] - 低碳清洁能源装机比重同比提高6.34个百分点 [1] - 可控发电装机容量152992兆瓦 其中风电20038兆瓦 太阳能24050兆瓦 [2] - 中国境内平均上网结算电价485.27元/兆瓦时 同比下降2.69% [2] - 中国境内上网电量2056.83亿千瓦时 同比下降2.37% [2] - 境内电厂平均利用小时1502小时 同比减少178小时 [2] - 燃煤机组利用小时1839小时 同比减少141小时 [2] - 风电机组利用小时1133小时 同比减少67小时 [2] - 太阳能发电机组利用小时583小时 同比减少11小时 [2] - 累计完成供热量1.88亿吉焦 同比下降5.05% [2] 成本控制 - 燃料成本下降是利润增长主因 科学统筹煤炭长协与现货采购 [1] - 煤炭市场供需宽松 煤价整体下跌 [2] - 累计采购煤炭8713.67万吨 同比下降10.70% [2] - 境内除税发电耗用标煤单价917.05元/吨 同比下降9.23% [2] - 累计落实债务融资超800亿元 综合资金成本下降 [3] 行业趋势 - 全国新能源装机增速高于负荷增长 挤占火电空间 [3] - 2025年电力供应能力增长高于用电需求 供需整体宽松 [3] - 新能源全面入市交易 中长期市场供给量跃升 [3] - 新能源边际成本远低于煤电 对市场价格造成冲击 [3] - 现货市场竞争加剧 电能量价格呈下行趋势 [3] 战略调整 - 优化投资区域与电源组合 寻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4] - 加快煤电机组技术升级和转型发展 [4] - 加强电力供需形势研判 调整定价策略 [4] - 电力辅助服务 容量补偿及价格传导机制完善创造良好基础 [4] 管理层变动 - 董事总经理黄历新因工作调整辞职 [4] - 提名刘安仓为非独立董事候选人 [4] - 聘任刘安仓为公司总经理 [5] - 刘安仓曾任华能集团办公厅副主任等职 [5]
北交所中报首秀劲增42%!民士达:芳纶纸龙头破茧,AI服务器到商业航天通吃
市值风云· 2025-07-29 18:0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7亿,同比增长27.9%,芳纶纸产品贡献2.27亿,收入占比95.5% [7] - 归母净利润6,303万,同比增长42.3%,扣非净利润6,112万,同比增长55.7% [9] - 芳纶纸产品毛利率41.9%,同比提升4.1个百分点,综合毛利率40.4%,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 [11] - 净利率同比改善3.8个百分点至26.1%,ROE同比改善1.8个百分点至8.4% [14] 产品结构与应用领域 - 芳纶纸具有阻燃、绝缘、高强度等特性,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变压器、蜂窝芯材、数据中心、特高压、航空发动机等领域 [15] - 新能源汽车领域YT510W产品实现批量出货,增幅超过40% [17] - 蜂窝芯材品类2024年收入增长50%,已进入C909、C919等国产大飞机供应链 [17] - 产品配套国内头部eVTOL企业并实现小批量交付 [18] - 首次将AI数据中心视作增长驱动因素,产品用于高压配电设备和高频线路板 [21] 产品技术参数 - 间位芳纶纸销售单价约200元/kg,毛利率不足30%,对位芳纶纸单价超400元/kg,毛利率40%-50% [23] - 2022年对位芳纶纸销售占比仅7.2%,未来盈利能力有优化空间 [24] - 提供多种规格芳纶纸产品,厚度范围0.04-0.76mm,适用于电气绝缘、航空器部件、交通工具结构等场景 [22] 产能与供应链 - 2024年末芳纶纸年产能3,000吨,长期处于满产满销状态 [25] - IPO募投项目新增1,500吨产能,总产能达4,500吨,有效产能预计增加30% [27][28] - 母公司泰和新材为主要原材料供应商,2025年上半年关联采购金额1.09亿,占营业成本75% [31] - 泰和新材拥有芳纶纤维设计产能3.2万吨,可充分保障供应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