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技术
搜索文档
萝卜快跑坠坑,打脸李彦宏?百度无人驾驶的光环碎了一地
搜狐财经· 2025-08-10 23:14
百度无人驾驶业务近期事件 - 重庆永川发生"萝卜快跑"无人车坠入3米深坑事故 车辆未能识别施工围挡导致乘客需自行逃生 [1][3] - 公司宣称累计营运里程超1亿公里且"从未发生责任事故" 但此次事件打破零事故记录 [3] - 官方未就事件发表正式声明 引发公众对技术安全性的质疑 [3] 技术配置与实际表现反差 - 第六代无人车(Apollo RT6)配备38个传感器+1200Tops算力平台 采用10重安全冗余方案 [4] - 事故路段设有1.2米高围挡及施工标识 但车辆未能识别静态障碍物 [4] - 硬件参数与实际表现差距暴露场景覆盖不足的系统性风险 [4] 公司战略与市场表态 - 创始人李彦宏曾宣称Robotaxi出险率仅为人类驾驶员1/14 [5] - 2023年Q1财报会提出无人驾驶业务"清晰盈利路径" 计划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5] - 与神州租车等展开合作 将"萝卜快跑"定位为长期增长核心驱动力 [5] 历史事故记录 - 2023年7月测试车变道时发生剐蹭后驶离现场 [6] - 2022年7月武汉发生无人车与闯红灯行人轻微碰撞事件 [6] 行业影响与发展挑战 - 连续事故暴露技术稳定性不足 复杂场景应对能力存疑 [8] - 公众信任度持续消耗 竞争对手正在缩小技术差距 [8] - 业务扩张与安全保障需平衡 监管体系完善成关键 [8][9] 业务现状评估 - 当前处于关键转折点 需解决技术研发与运营管理短板 [9] - 若无法有效提升安全性 "L4自动驾驶标杆"定位将受挑战 [9]
政策松绑商业化快速推进,无人物流有望率先放量
2025-08-05 11:15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无人驾驶物流车及Robotaxi行业 [1][3][6][7][10][12][14][17][23][24][25][27] - **公司**:菜鸟(无人车)、百度(萝卜快跑)、顺丰、新石器、极智嘉、中邮科技、景洪智能、蓝剑智能、昆川智能、天准科技、德赛西威等 [1][5][6][7][14][28]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物流行业痛点**:2024年从业人数1,100万→2025年1,550万,人工成本占比上升挤压盈利 [1][2] - **无人车成本下降**:菜鸟无人车价格从2018年近百万→2025年1.98万元,成本逼近人工 [1][2][5][20] - **法规瓶颈**:开放道路需政策许可,103城开放路权但多限于测试阶段;封闭场景(矿区/仓储)无需交规 [1][4][10][14] - **应用场景分散**:审批流程复杂(需逐街道/场景申请),互联网企业(技术优势)与物流企业(降本需求)主导 [3][14] **2 商业化进展** - **Robotaxi领先**:北京允许主驾有人收费,武汉/重庆/深圳试点完全无人L4级 [1][7][10] - **无人物流放量快**:2024年无人配送车存量超6,000台,年销5,000台;Robotaxi仅1,000台(安全要求高) [24][25] - **ToG/ToB模式**:依赖地方政府试点牌照,推广受限(vs新能源车ToC统一准入) [12][14] **3 降本增效路径** - **人力替代**:1名监控员可监管多车;顺丰案例显示无人车每公里成本0.15元(人工驾驶1元) [5][18] - **零部件降价**:激光雷达(2020年10万→2024年4,000元)、摄像头(300→100美元)、电池技术迭代 [20] - **规模效应**:2029年市场规模预计达数千亿,仓储自动化渗透率提升 [3][17][27] **4 竞争格局** - **头部企业**:菜鸟(物流车)、百度(Robotaxi)、新石器(250城路权)、顺丰(末端配送) [1][7][14][28] - **产业链分工**:机械(无人叉车)、物流车(中邮科技)、零部件(天准科技/德赛西威) [28] --- 其他重要信息 - **政策里程碑**:2017年北京首推路测规范,2021年明确L1-L5责任划分,2025年L4商业化试点 [9][10] - **特殊场景潜力**:矿区全无人化(挖掘机/矿车)、仓储AMR(极致家无人叉车+机械臂) [14][21] - **商业模式创新**:高频配送/偏远区域服务、公共服务低成本化(类比流量降价催生短视频) [19][23] --- 数据与单位换算 - **成本对比**:菜鸟无人车1.98万元 vs 人工月成本10万元(含福利) [5][16] - **市场规模**:2023年销售200亿+服务300亿=550亿;2029年预计数千亿 [17][27] - **销量数据**:无人配送车2024年销5,000台 vs 商用车年销400万台 [24][25]
Waymo与安飞士合作,将网约车服务扩展至美国得州达拉斯市
快讯· 2025-07-29 08:08
公司动态 - Alphabet旗下无人驾驶技术公司Waymo宣布将于2026年将网约车服务扩展至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 [1] - Waymo与安飞士巴吉集团(Avis Budget Group)建立战略合作 [1] - 安飞士将提供端到端的车队管理服务 包括基础设施 车辆准备 维护以及一般车队运营 [1]
电瓶车也玩“无人驾驶”
每日商报· 2025-07-25 07:35
电动车智能化发展 - 台铃在2025华南国际电动车展上展示配备无人智驾技术的电瓶车 能自主应对复杂路况并完成自动倒库等高难度操作 [1] - 台铃 雅迪 九号等品牌已有可实现无人驾驶的电瓶车 台铃超跑冒险家智能版售价14 9万元 但官方渠道未确认名称和价格 [1] - 雅迪无人驾驶电瓶车采用高灵敏平衡飞轮控制系统 实现前进 后退 左右转弯等功能 [1] 无人驾驶电瓶车市场现状 - 台铃电动车店表示无人驾驶车型属于电动摩托车范畴 在杭州不允许上路 可能在其他城市销售 [2] - 九号品牌有无人智驾概念车 但尚未量产 当前技术更多用于展示品牌实力 [2] - 搭载无人驾驶技术的电瓶车价格偏高 技术必要性和安全性仍需解决 [2] 智能电瓶车功能与价格 - 当前电瓶车智能化功能丰富 包括蓝牙解锁 语音唤醒 导航投屏 坡道驻车等 [2] - 台铃"封神"车型售价4900元起 配备全视角悬浮液晶屏幕 鸿蒙智联技术 智能倾倒呼叫等功能 [2] - 九号车型具备无钥匙启动 ABS防抱死系统 智能电瓶车价格集中在三四千元区间 [2] 消费者需求与市场接受度 - 外卖骑手等消费者更关注续航和性价比 对智能化功能需求相对次要 [2] - 智能电瓶车比普通车型贵两三千元 价格能否被收入不高群体接受仍需观察 [2] - 接打电话 智能导航等功能符合时代需求 但核心购买群体仍以价格为关键考量 [2]
上海将发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
财联社· 2025-07-24 20:49
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发放 - 上海将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5)期间发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 [1] - 2024年上海已发放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允许Robotaxi上路测试但不能收费运营 [1] - 2025年示范运营牌照的发放意味着公众可以在服务范围内打到Robotaxi [1] 运营模式创新 - 传统出租车企业将与科技企业合作运营Robotaxi [1] - 这种合作模式结合了传统出租车企业的运营经验和科技企业的无人驾驶技术 [1] - 上海在管理上进行了创新,通过这种合作方式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1]
人民网评:车企不应有意无意夸大辅助驾驶性能
财富在线· 2025-07-22 10:38
行业技术现状 - 中国无人驾驶技术整体处于L3级试点阶段 多数智能汽车系统仅达L2级辅助驾驶水平 [1] - L2级智能驾驶系统仅能提供有限辅助功能 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 [1] 市场宣传问题 - 部分车企在新品宣传中混淆自动驾驶分级概念 夸大辅助驾驶性能 [2] - 宣传案例包括"一边开车一边开会""百万销量0自燃""智驾开长途全程很轻松"等误导性表述 [2] - 自媒体通过"高速盖被睡觉""通勤闭眼休息"等内容博取流量 暗示双手可脱离方向盘 [2] 安全事故案例 - 深圳黄女士开启领航辅助驾驶后车辆未按提示转向 直行撞护栏致11.8万元损失 [1] - 央视曝光案例显示高速行驶中驾驶人睡觉 车辆仍以智能驾驶模式飞驰 [2] - 另起案例中司乘人员放平座椅让车辆自动行驶于高速公路 [2] 专家观点 - 智能驾驶功能仅在设计运行条件下辅助探测道路环境 驾驶人员双手不可脱离方向盘 [2] - 车企需加强出售车辆时的安全教育并避免夸大宣传 [2] - 驾驶员应正确认知辅助驾驶功能局限性 避免盲目信任 [2]
萝卜快跑无人驾驶汽车将接入Uber全球出行网络,包括美国
南方都市报· 2025-07-16 09:07
战略合作拓展 - 萝卜快跑与Uber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无人驾驶出行服务拓展至美国和中国内地以外的全球多个市场[1] - 数千辆萝卜快跑无人驾驶汽车将接入Uber全球出行网络,今年年底前率先在亚洲和中东地区部署第六代无人驾驶汽车[1] - 乘客可通过Uber App呼叫萝卜快跑无人驾驶车辆[1] 公司高层表态 -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表示与Uber合作是萝卜快跑全球部署无人驾驶汽车的重要里程碑[3] - Uber首席执行官达拉·科斯罗萨西称这是两家科技公司强强联合定义未来出行[3] - Uber作为全球最大移动出行平台,可将萝卜快跑无人驾驶技术快速推向全球市场[3] 区域市场进展 - 萝卜快跑在香港东涌指定路段和时段获批开展测试,扩大自动驾驶应用场景[3] - 3月与迪拜道路交通局签署协议,计划部署超过1000台全无人驾驶汽车[4] - 3月与阿联酋Autogo公司合作,为阿布扎比提供无人驾驶出行服务[4] 市场竞争格局 - 美国Robotaxi市场呈现特斯拉、Waymo和Zoox三足鼎立局面[4] - Waymo自动驾驶出租车每周订单量超15万单,较2025年1个月增长3倍[5]
易控智驾港股IPO:近50%的市占率仍难堵“财务窟窿” 严重依赖大客户但大客户变动频繁
新浪证券· 2025-07-11 16:53
公司概况 - 易控智驾是全球矿区无人驾驶龙头企业,按2024年收入计在全球L4级无人驾驶公司中排名第一,国内市场份额达49.2% [1][3] - 公司主要业务为矿区无人驾驶解决方案,2024年收入9.7亿元 [3] - 公司商业模式包括重资产的TaaS(持车模式)和轻资产的ATaaS(不持车模式),2024年ATaaS模式收入占比提升至46% [1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0.6亿元、2.71亿元、9.86亿元,2023和2024年增速分别达352.15%、264.04% [4]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16亿元、-3.34亿元、-3.9亿元,三年累计亏损9.4亿元 [4] - 2022-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0.75亿元、-2.51亿元、-7.13亿元 [4] - 2024年末应收账款达6.2亿元,增速436.95%超过营收增速 [5] - 2024年资产负债率86.14%,有息负债合计11.24亿元,现金储备仅0.46亿元 [5][6] 客户结构 - 2022-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99.9%、94.4%、83.7%,第一大客户占比分别为51.8%、41.7%、54.5% [7] - 大客户变动频繁,2022年第一大客户A、2023年F、2024年H,三年三易其主 [8][9] - 2024年前五大客户中,第二大客户J、第三大客户K、第四大客户L均为当年新合作客户 [8] 行业前景 - 2024年中国矿区无人驾驶市场规模20亿元,预计2030年达301亿元,复合增长率57.4% [3] - 无人矿卡销量预计从2025年4000辆增至2030年16340辆,复合增长率32.5% [3] - 矿区无人驾驶需求主要来自人力成本高(单台车年人力成本几十万元)和偏远地区招聘难 [3] 战略调整 - 商业模式从TaaS向ATaaS转型,2024年ATaaS毛利率14%高于TaaS的1.4% [11] - 完成4亿元D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宁德时代旗下溥泉资本等 [12] - IPO募资计划聚焦研发投入、全球业务扩张和客户获取 [12]
“余程冬”被“骁米苏柒”挖走,汽车上路30秒自燃?热播短剧引质疑
中国青年报· 2025-07-10 14:56
短剧内容分析 - 短剧《被裁员后女总裁上司后悔了》因剧情和人设名称与华为及小米高度相似引发关注[1] - 男主角余程冬与华为余承东名字高度相似[10] - 剧中骁米集团与小米集团名称高度相似[11] - 骁米集团董事长苏柒与小米SU7车型发音相同[11] - 故事背景设定在无人驾驶/智能驾驶行业[11] 剧情细节 - 男主角余程冬在腾远集团开发无人驾驶系统 因系统存在漏洞被开除[4] - 无人驾驶系统存在致命缺陷 车辆上路30秒后会导致系统崩溃并爆炸[6] - 腾远集团竞争对手骁米集团研发无人驾驶技术五年未果 最终以49%股份和高薪挖走余程冬[6] 平台处理与公众反应 - 短剧发布账号"美光-恋爱剧场"目前已不可见[12] - 网友评论提及"太会整活了""幸好女主不是叫雷军"等调侃内容[12] - 短剧播放量已超过80万次 传播范围较广[12] 法律风险分析 - 剧中名称采用谐音梗可能构成"影射型行为"[12] - 可能涉嫌侵犯商标等知识产权[12] - 若对现实企业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可能侵犯名誉权[12] - 情节严重可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罪[12] 行业规范建议 - 影视剧制作应取得原型人物授权并签订协议[14] - 需及时说明虚构情节[14] - 影视行业应坚守合法合规底线 平衡艺术创作与人格尊严保护[14]
有短剧疑似碰瓷华为、小米:“余程冬”被“骁米集团董事长苏柒”挖走,汽车上路30秒自燃
第一财经· 2025-07-09 21:13
短剧内容分析 - 短剧《裁员后我的美女总裁求我复职》于2025年6月在抖音平台上线 共32集 免费播放 截至发稿已有80 4万次播放量 [1][11] - 剧情围绕无人驾驶技术展开 男主角余程冬原在腾远集团开发无人驾驶系统 因系统存在致命漏洞(汽车上路30秒会失控爆炸)被开除 后加入竞争对手骁米集团 [3][4][6] - 骁米集团以49%股份和高薪挖走余程冬 因其能突破无人驾驶技术壁垒 而骁米研发五年未果 [6] 现实企业映射 - 男主角名字"余程冬"与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高度相似 骁米集团名称与小米集团(01810 HK)相似 董事长"苏柒"与小米SU7车型同音 [9] - 剧情设定与华为 小米业务重合 包括终端业务(华为终端BG) 智能驾驶行业布局(小米汽车)等 [1][9] - 剧中无人驾驶系统故障导致汽车自燃爆炸的情节 引发观众对现实技术安全性的联想 [10] 平台与观众反馈 - 短剧由未实名认证账号"美光-恋爱剧场"发布 备案号为(抖音)网微剧备字(2024)第18200号 [12] - 抖音客服回应称需通过举报流程判定内容违规 无法直接处理 [13] - 网友评论直指现实企业关联 如"幸好女主不是叫雷军""他们俩不会要联姻吧"等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