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

搜索文档
邓紫棋被要求48小时内删除《泡沫》《光年之外》等歌曲,本人回应:无奈笑了,不会下架
新浪财经· 2025-06-19 09:04
版权纠纷事件 - 蜂鸟音乐公司声明邓紫棋重制音乐制品所涉歌曲(除《天空没有极限》《后会无期》《喜欢你》以外)均创作于双方合约期间,原版录音制品也发行于合约期间,要求各音乐平台立即下架涉事重制版歌曲并删除侵权内容 [1] - 邓紫棋回应称重录的法律依据充足,不会下架歌曲,并要求蜂鸟音乐结算6年8个月间的合法版税和劳务费 [1] - 邓紫棋透露加入CASH(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使其拥有歌曲的公开表演、广播、网络传播等权利,这是她能合法重录旧作的关键 [4] 合约背景 - 邓紫棋15岁时与前公司签约,合约由不懂英语的母亲代签,多年后发现所作歌曲著作权不在自己手中 [4] - 双方合作达13年,2019年邓紫棋单方面宣布终止合约,蜂鸟音乐称合约继续有效至2022年,双方互诉违约 [6] - 蜂鸟音乐在未经邓紫棋同意的情况下申请将"G.E.M."和"邓紫棋"注册为商标 [6] 重录专辑 - 邓紫棋宣布《I AM GLORIA》重录专辑全网上线,自述与前公司长达6年的版权纠纷,称6年未收到旧歌版税 [4] - 蜂鸟音乐2024年声明拥有《泡沫》《我的秘密》等103首邓紫棋作品的独家版权,禁止未经许可的商业用途 [6] 行业影响 - 事件涉及音乐版权登记机构IFPI及国内各大音乐平台的权利标注问题 [1] - 案例凸显艺人早期合约签订和版权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未成年艺人权益保护 [4][6]
冲上热搜!邓紫棋回应:不会下架歌曲
证券时报· 2025-06-18 22:13
版权争议事件 - 蜂鸟音乐公司发布声明称邓紫棋重制歌曲除《天空没有极限》《后会无期》《喜欢你》外均创作于合约期间 原版录音制品也发行于合约期间 相关权利人为蜂鸟音乐有限公司 [1] - 蜂鸟音乐要求各音乐平台立即下架涉事重制版歌曲 并要求邓紫棋团队48小时内删除所有渠道传播的侵权内容 [2] - 邓紫棋回应称不会下架歌曲 [4] 重录专辑发布 - 邓紫棋6月12日在社交平台宣布《I AM GLORIA》重录专辑全网上线 包括与前经纪公司有版权争议的《泡沫》《光年之外》等代表作 [6] 公司背景信息 - 蜂鸟音乐关联公司广州蜂鸟音乐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2月 注册资本50万元人民币 由苏婉娴全资持股 [7] - 公司直接对外投资1家开业状态的音乐文化传媒公司 [7] - 2018年11月公司为"天呐!我变成邓紫棋游戏软件"登记软件著作权 [7] - 蜂鸟音乐有限公司曾注册多枚"邓紫棋""G.E.M."商标 目前多为无效或驳回复审状态 [7]
当歌手失去自己的歌
虎嗅APP· 2025-06-18 21:48
音乐版权结构问题 - 音乐制作流程中至少产生两种版权:音乐作品著作权(保障词曲创作)和录音制作者权(保障录音制品)[4] - 行业常见现象是歌手在签约时将两种版权全部让渡给公司,导致无法拥有自己创作歌曲的所有权[4][8] - 典型案例:邓紫棋15岁签约时交出所有版权,导致6年未收到版税,需通过重录专辑来争取权益[4][6][7] 歌手维权案例 - 邓紫棋通过重录12首旧曲组成《I AM GLORIA》专辑,呼吁粉丝支持新版以削弱原版商业价值[6][7] - 吴青峰与林暐哲三年诉讼后虽拿回词曲版权,但录音版权仍被控制,被迫以"鱼丁糸"名义活动并重制专辑[8][9][11] - 泰勒·斯威夫特前六张专辑录音权被转卖给敌对经纪人后,通过重录专辑《1989 (Taylor's Version)》创165万张首周销量纪录,最终以3.6亿美元回购版权[12][13] 版权历史遗留问题 - 披头士成员保罗·麦卡特尼因1963年签约失误,至今演唱《Hey Jude》仍需支付版权费,需等到2026年才能依据美国版权法回购[15] - 陆虎在2007年签约时误签词曲授权合同,导致早期创作如《拾忆》版权仍归属前公司[16] - 大张伟14岁创作《静止》版权被公司买断,成名后需支付天价授权费甚至被要求下架改编版本[16] 行业签约机制缺陷 - 普遍存在未成年签约问题:邓紫棋签约时母亲不懂英文合同内容,仅凭口头解释[18] - 公司利用歌手感恩心理:吴青峰因欣赏林暐哲参与杨乃文专辑而签约,陆虎误将授权合同视为冠军优待[18] - 公司后续操作包括抢注歌手商标(邓紫棋"G.E.M"商标)、指控"隐藏创作"(吴青峰)等压制手段[18] 版权价值体系变迁 - 传统音乐产业模式下,歌手需用版权换取公司提供的唱片发行、宣传资源[19][20] - 流媒体时代延长音乐生命周期,短视频、音综等渠道使歌曲可多次翻红,原"一次性卖断"模式使歌手丧失长尾收益[20] - 社交媒体降低对公司的宣传依赖,歌手可通过直播、短视频等自主推广,提升对版权控制权的需求[20] 行业影响与趋势 - 泰勒·斯威夫特案例证明重录策略可削弱原版商业价值,迫使版权方谈判[13] - 吴青峰律师指出其诉讼将开创判例,避免后续创作者面临相同困境[21] - 新一代歌手开始重视合约谈判,行业逐步形成"拥有自主版权"的共识[21]
在线音乐行业深度解析:复杂投资环境下的优质长期现金流资产
国信证券· 2025-06-18 19: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在线音乐行业具有强双边效应,与经济相关性较弱,“一超一强”公司属于优质长期现金流资产 [2] - 腾讯音乐七倍股与Spotify十倍股复盘,反映音乐平台作为长期优质现金流资产,伴随收入稳步增长,利润率和利润释放能力增强 [3] - 预计在线音乐行业未来三年将持续15%CAGR增速,具备一定成长性;两家国内音乐平台中期利润空间较当前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5] 各部分总结 国内外在线音乐行业概览:市场特点和玩家 - 全球录制音乐总收入为296亿美元,同比增长4.8%,流媒体音乐收入为204亿美元,同比增长7.3%;2024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增速加速,同比增长15% [12] - 流媒体时代人均音乐消费有翻倍空间,中国音乐消费较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18] - 音乐可以成为情感消费,98年日本音乐销售达到巅峰 [19] - 在线音乐行业集中度高,国内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构成双寡头格局,腾讯音乐市占66%,网易云音乐约27% [25] - 音乐平台集中度高主要系用户重复播放需求较高,且上游版权较为集中,中游平台议价权弱 [25] - 音乐平台变现方式包括订阅业务和付费广告,订阅流失率低;平台可以通过调节付费墙比例和精细化运营推动付费用户发展;年轻人付费意识强有望长期提升订阅业务发展 [32] - 2021年腾讯音乐解除数字音乐独家版权协议,唱片公司可与多家平台合作,版权成本逐步优化,平台开始加强运营和发展差异化内容 [33] - 2020年后短视频平台爆火,音乐平台直播收入受挤压,倒逼平台发展音乐主业 [45] - 抖音上线汽水音乐,但因版权成本高和流量权衡问题发展踌躇不前 [46] - 腾讯音乐产品矩阵丰富,网易云音乐重视社交类音乐衍生品打造 [53] - 腾讯音乐旗下三大平台基于用户需求分层,覆盖全场景、全群体 [56] - 网易云音乐通过低价学生会员吸引年轻人,00后用户占比最多 [62] - 网易云音乐强调用户情感链接,打造年轻人用户社区 [68] 腾讯音乐七倍股与Spotify十倍股复盘梳理 - Spotify股价:23年为利润释放拐点,验证商业模式可持续性,推动估值抬升;后续驱动包括全球化发展和版权成本优化 [4][72] - Spotify业绩拆分:订阅业务和广告业务收入均有增长,毛利率逐步提升,24年首次全年盈利 [75] - Spotify收入侧驱动:全球化发展是主要驱动,播客逐步贡献收入 [76] - Spotify毛利率提升驱动:ARPU提价及版权侧成本优化,播客业务发展也有助于提升毛利率 [81] - 腾讯音乐股价:当前股价较2022年低点上涨670%,22 - 24年订阅付费用户增长是主要驱动,24H2开始发展SVIP,ARRPU值增长是主要驱动 [95][96] - 腾讯音乐业务结构转型,付费业务进展成为关注重点,在线音乐业务增速快,社交娱乐业务受短视频竞争和监管影响收入下滑 [97][98] - 网易云音乐股价:当前股价较2022年低点上涨339%,22H2经调整利润转正,加入港股通和加强订阅货币化推动股价上涨 [106] - 网易云音乐上市前集中做付费,24年加强付费货币化,在线音乐服务收入增长,社交娱乐服务及其他收入下滑 [107] 财务分析 - 订阅业务:腾讯音乐用户数略有下滑但降幅收窄,网易云音乐关注MAU大盘的稳定和增长;24年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付费渗透率分别为20.6%/25.2%,同比+3.5/+3.8pct;腾讯音乐关注ARPPU值提升,网易云音乐ARRPU值稳定 [5] - 成本:音乐平台成本反映对上下游的把控能力,中国版权成本支付率低,国内版权成本仍有优化空间 [5] - 费用:网易云音乐销售费率对标腾讯音乐仍有较大优化空间 [5] 估值分析以及投资建议 - 预计在线音乐行业未来三年将持续15%CAGR增速,具备一定成长性;两家国内音乐平台中期利润空间较当前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5] - 腾讯音乐:乐观预测下,24 - 27年订阅业务CAGR 19%,经调整利润CAGR 21%,对应PE 16x;谨慎预测下,24 - 27年订阅业务CAGR 14%,经调整利润CAGR 15%,对应PE 16x [5] - 网易云音乐:乐观预测下,24 - 27年订阅业务CAGR 23%,经调整利润CAGR 28%,对应PE 14x;谨慎预测下,24 - 27年订阅业务CAGR 17%,经调整利润CAGR 17%,对应PE 18x [5] - Spotify:根据彭博预期,24 - 27E年经调整利润CAGR 41%,对应PE 38x [5]
蜂鸟音乐公司严正声明:要求邓紫棋48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新华网财经· 2025-06-18 15:46
著作权纠纷事件 - 蜂鸟音乐公司发布声明要求下架邓紫棋团队重制版歌曲并删除侵权内容[1] - 邓紫棋宣布《I AM GLORIA》重录专辑全网上线并自述与前公司6年版权纠纷[7] - 邓紫棋6年未收到《泡沫》《光年之外》《我的秘密》等旧作的合法版税[9] 合约与法律依据 - 邓紫棋15岁时由母亲代签全英文合约且未明确著作权归属[9] - 法律团队找到明确法律依据使邓紫棋得以合法重录旧作并全球上架[11] - 14岁加入CASH协会使其保留歌曲公开传播权不受前公司控制[12] 双方历史纠纷 - 邓紫棋2019年单方面终止与蜂鸟音乐13年合作并互诉违约[15] - 蜂鸟音乐声称拥有《泡沫》等103首作品的独家版权并禁止商业用途[15] - 邓紫棋指控前公司虚假陈述版权并擅自注册其姓名商标[15] 艺人背景 - 邓紫棋本名邓诗颖为华语流行乐女歌手及词曲作者[16] - 2015年通过央视春晚表演《多远都要在一起》获得广泛关注[16]
短视频平台侵权《狂飙》案判赔三千万!影视剧盗版何时休
南方都市报· 2025-06-13 22:16
爱奇艺《狂飙》侵权案判决结果 - 爱奇艺现象级剧集《狂飙》正片全网有效播放量达107.9亿,为公司成立13年来流量、收入及影响力最高作品 [1] - 某短视频App未经许可设置"狂飙"话题,累计上传侵权视频45.3万个,总播放量116亿次,并提供1100个直播回放,观看量超40万人次 [2] - 法院终审判决短视频公司赔偿爱奇艺3000万元,创同类案件高额赔偿纪录,认定其通过话题编辑、直播分成等方式主动参与侵权 [3][6] 短视频侵权行业现状 - 行业普遍存在"三分钟看全集"、切条搬运等侵权行为,如《云南虫谷》案获赔3200万元(单集200万)、《甄嬛传》案判赔160万元 [5] - 侵权争议焦点包括平台算法聚合内容、反复侵权账号封禁、技术过滤拦截义务等,法院强调"通知-删除"规则需实际有效制止侵权 [6][7] - 盗版形式多样化,搜索引擎、网盘成重灾区,部分影视上线10-15分钟内即出现网盘资源售卖 [8] 版权保护政策动态 - 国家版权局2023年"剑网"专项行动重点打击视听作品非法搬运,加强平台帮助侵权治理,新增18部电视剧至版权保护预警名单 [8][9] - 预警名单内作品(如《长安的荔枝》)要求网络服务商禁止上传、加速处理侵权通知,执法部门需从严查处非法传播行为 [9][10]
“三代裸娃500套共3000只,要的现在来!”Labubu仿冒工厂突然停工清货
第一财经· 2025-06-13 17:33
Labubu仿冒工厂停工事件 - 东莞两家Labubu仿冒工厂突然停工清货 6月9日工厂订单火爆需排队 6月12日降价至38元/只清仓 6月13日宣布停工并清货3000只库存 [1] - 工厂负责人未正面回应停工原因 但同步将微信朋友圈可见范围从"每天可见"调整为"半年可见" [1][2] - 社交平台上部分仿冒工厂账号已删除Labubu相关展示视频 [2] 监管部门与法律风险 - 义乌市监局明确表示生产销售Labubu需正版授权 对盗版行为采取严打态度 [2] - 律师指出仿冒品与正版高度相似 普通消费者易混淆 符合著作权法侵权认定条件 [2][3] - 仿冒行为损害消费者权益与正版品牌声誉 权利人可通过法律维权 监管部门可主动执法 [4] Labubu市场表现与商业价值 - 2024年Labubu系列收入同比暴增726.6% 成为泡泡玛特营收第一IP [3] - 二手市场价格飙升:原价594元盲盒涨至1800元 99元搪胶盲盒炒至460元 隐藏款"本我"达3000元 联名款Labubu vans交易均价13070.55元(原价599元) [3] - 泡泡玛特2024年营收达130.38亿元 市值3368亿港元(6月9日数据) 成为"谷子经济"首只10倍股 [3]
6月13日连板股分析:连板股数量创近一个月最低 地缘冲突相关概念全天大涨
快讯· 2025-06-13 16:04
连板股市场表现 - 6月13日连板股总数8只,创近一个月最低水平,较前一交易日18只大幅减少 [1] - 连板股晋级率27.78%,其中三连板及以上个股5只 [1] - 市场连板高度降至5连板的北矿科技(稀土永磁概念)[1][2] - 英利汽车(汽车零部件)和元隆雅图(稳定币+IP经济)实现2进3,晋级率30% [2] - 1进2成功率仅6%,安妮股份(区块链)和吉大正元(量子科技)成功晋级 [2] - 金时科技(稳定币+摘帽)走出9天6板独立行情 [2] 个股及板块异动 - 全市场超4400只个股下跌,粤传媒、南京商旅等热门人气股大幅杀跌 [1] - 地缘冲突相关概念集体爆发: - 油气板块科力股份30CM涨停,通源石油等3只个股20CM涨停,WTI原油期货日内暴涨13% [1] - 核污染防治板块捷强装备等3只个股20CM涨停,伊朗核设施爆炸事件催化行情 [1] - 军工板块同步走强 [1] 重点个股连板数据 - 4进5成功率50%:北矿科技成为唯一晋级个股 [2] - 2进3成功率30%:英利汽车、元隆雅图等4只个股晋级 [2] - 1进2成功率6%:仅3只个股从47只首板股中脱颖而出 [2]
Labubu仿冒工厂停工
快讯· 2025-06-13 13:52
近期东莞多家Labubu仿冒工厂突然停工,引发市场关注。调查显示,仿冒工厂纷纷停止生产并清货, 原因或与版权监管加强有关。据媒体近日报道,义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明确表示,生产和 销售Labubu必须获得正版授权,对于盗版行为,监管部门一直采取严打态度。从上述Labubu仿冒品工 厂相关负责人此前向记者发来的相关图片的视频上看,他们仿造的产品与Labubu真品并无差别。(第一 财经) ...
独家|Labubu仿冒工厂突然停工,背后暗藏版权监管风暴
第一财经· 2025-06-13 13:51
Labubu仿冒工厂动态 - 东莞Labubu仿冒工厂6月初订单火爆 日产能仅上万只需排队采购 [2] - 6月12日起工厂突然停工清货 价格降至38元/只并紧急处理库存3000只 [4] - 多家仿冒工厂同步停产 社交平台删除仿品视频 朋友圈设置半年可见 [4] 监管与法律行动 - 义乌市监局明确要求Labubu生产需正版授权 对盗版行为保持严打态势 [5] - 律师指出仿品与正版高度相似 符合著作权法侵权认定的实质性相似标准 [6] - 权利人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监管部门可主动执法维护市场秩序 [1][7] Labubu市场表现 - 2024年Labubu系列收入同比暴增726.6% 成为泡泡玛特营收第一IP [6] - 二手市场价格飙升 原价594元盲盒涨至1800元 联名款交易均价达13070.55元 [6] - 带动泡泡玛特2024年营收达130.38亿元 市值3368亿港元实现10倍增长 [7] 行业影响 - 潮玩市场火爆催生仿冒产业链 劣质仿品损害消费者权益与品牌声誉 [7] - Labubu作为头部潮玩IP 2024年隐藏款"本我"价格炒至近3000元 [6] - 仿冒行为对正版市场秩序形成冲击 行业亟需加强版权保护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