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搜索文档
支持郑州等地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
郑州日报· 2025-09-08 08:46
实施300项以上省级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专项,推动人才自由流动,支持郑州等地打造未来产 业先导区……9月7日,记者从省政府办公厅获悉,我省印发《河南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行动计划》,明确实施五大行动,提出21条举措,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牵引科技创 新,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行动计划》明确,到202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 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27%以上、56%以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 新融合发展路径更加明晰,产业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具有河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竞争力明显 增强。 集中突破一批产业"卡脖子"技术 聚焦产业创新需求,我省将实施高质量科技供给策源行动。 《行动计划》提出,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优化"揭榜挂帅"机制,探索重大技术协同攻 关新模式。实施300项以上省级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专项,集中突破一批产业"卡脖子"技术和行业 关键共性技术。争创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推动在豫全国重点实验室提质增效。积极争创国家新兴产业 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工 ...
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即将启幕,三大引擎驱动行业变革
华夏时报· 2025-09-05 16:55
展会概况 - 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将于9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主题为"科技赋能·共享福祉" [2] - 展会由残联主办 自2007年至今已成功举办17届 是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辅助器具产品和技术专业展会 [2] - 展会设展区22000平方米 汇聚400余家企业和服务机构 展示超1万种科技助残创新产品 [5][6] 展示内容 - 按产品功能设置七个展区:助行移动辅具 假肢及矫形器 听觉言语康复/低视力 儿童康复 养老与无障碍设施 医疗器械/康复器械 [5] - 集中展示脑机接口 智能假肢 AR眼镜 脑控轮椅 外骨骼机器人 导盲眼镜 智能导盲犬 AI手语翻译设备 智能轮椅等前沿科技成果 [2][5] - 首次开设辅助器具创新产品首发大舞台 80余企业的超百种产品分5个场次发布 [5] 市场背景 - 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和44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 对辅助器具需求巨大 [4] - 2024年12月残联等9部门共同印发《关于推进科技助残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助残科技成果展示推广 [4]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4] 国际化特色 - 吸引17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家国际企业和机构参展 包括加拿大 韩国 日本 德国 俄罗斯等 [8] - 加拿大驻华大使馆携20家企业和院校参展 加拿大 韩国等以国家展团形式亮相 [8] - 数百家海外专业买家到场采购 涵盖医院 康复中心 贸易商等采购主体 [8] 无障碍服务 - 制订专门无障碍建设方案 优化场馆及周边无障碍设施 指导展商搭建无障碍展台 [7] - 提供盲文触摸地图 多语种翻译设备 AI手语机器人 AR字幕眼镜等无障碍产品及服务 [7] - 联合志愿者组织提供手语翻译 辅助器具租借与维修支持 [7]
青山湖百米“摩天工厂”拔地而起
每日商报· 2025-09-05 10:29
项目概况 - 科投·国健心源智谷Bio Park产业园建筑主体结构全部完工 项目位于青山湖街道大园路东侧 规划建设18栋建筑 包含高层标准厂房 独栋研发楼与双拼生产车间[1] - 项目由临安区科投集团投资建设 目前二次结构完成90% 地上机电安装完成70% 现场有近600名工人同时作业[1] - 计划2024年底幕墙和机电安装完成90% 装修进度达70% 2026年6月整个园区项目建设全部完成[1] 运营架构 - 园区运营采用"一中心 三平台 四产业"创新架构 一中心即长三角生命科学研发中心作为研发枢纽[2] - 三平台包括创新孵化平台提供临床需求对接 资本技术交易 注册报证 人才培训等服务 成果转化平台协助企业布局产品管线 制定市场策略 共享服务平台配备中试生产车间 CDMO平台和公共检测实验室[2] - 四产业方向涵盖精准医疗 AI+医疗 细胞与基因治疗(GCT) 高端医疗器械等高附加值领域[3] 基础设施与服务 - 园区配备每平方米100瓦高标准供电 工业级供水 集中供气系统及专业废水处理设施[3] - 提供全周期服务包包括市场推广组织创新大赛 技术转化提供CRO CDMO服务 产业金融涵盖基金对接 设备租赁 人才服务覆盖专家引进 政策申报[3] - 联动临安专项扶持政策 在租金减免 人才补贴 项目审批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3] 招商进展 - 园区招商工作已启动 本月招商中心即将启用 已有多个优质项目进入洽谈阶段[3] - 项目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助力临安在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领域实现新突破[3]
湖北聚焦产业倍增战略“三线并进” 五大支柱产业2025年有望全部迈入万亿级
长江商报· 2025-09-03 07:55
产业规模与结构 - 2024年湖北省规上工业企业营收达4.7万亿元 居中部第二 制造业增加值达1.76万亿元 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37.7% [1] - 12个市州营收过千亿 其中武汉超1.5万亿元 襄阳 宜昌 荆门 孝感等市超3000亿元 [1] - 千亿级产业达到19个 2024年五大支柱产业有望全部迈入万亿级 6个优势产业有望突破五千亿级 [2] - 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总量从"十三五"末的15769家增至20179家 净增4410家 [4] 产业集群与体系 - 做大做强"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14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级 [2] - 光电子信息 汽车制造与服务 大健康三大产业突破万亿规模 节能环保 高端装备 新材料等优势产业过五千亿级 [8] - 五大优势产业营收达3.3万亿 12个新兴特色产业达到2.3万亿 [8] - 集成电路 信息网络 新型显示 生物医药等4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成效显著 [8] 科技创新与研发 - 湖北入选"国家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专项行动"5个省份之一 累计建成2个国家级 12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3] - 2021年以来实施121项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 2024年规上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增长28.9% 增幅全国第3 [3]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2.2% 增幅全国第三 研发投入强度2.7% 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增幅全国第一 [8] -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2024年有望达50% 累计选派1476名"科技副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789项 [3] 数字经济与智能化 - 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5743亿元 是2020年的2.4倍 [4] - 5G基站从"十三五"末的3.1万个增至17.6万个 增长4.6倍 算力规模达到1.58万P 算力运载力指数居全国前3 [4] - 全省上云工业企业超5.8万家 占比近六成 较"十三五"末增长81% [4] - 入选国家5G工厂名录101家 居全国第三 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3家 居全国第四 [4] 企业培育与绩效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51家增至722家 增长13.2倍 13家企业入围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4] - 2025年1-7月软件业务收入达2071亿元 占中部六省比重接近50% [4] - 2025年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3.2% 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 利润总额中部第一 [4] - 年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企业由2020年的1家增长至9家 过百亿元企业由2020年23家增长至100家 [7] 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 - 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9.7% 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年均超过30% [7] - 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7% 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35.1% [7] -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比超过50% 中部领先 [7] -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量五年增长2.9倍 2024年突破3万家 居中部第一 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5万家 连续4年保持20%以上增长 [7]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1.8% [5] - 提前半年完成478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任务 全省化工企业入园率76.8% 高于全国16.8个百分点 [5] - 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68家 建成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0家 绿色工厂产值占工业总产值24.72% [5] 未来产业与创新布局 - 大力实施未来产业八大工程 认定5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9家企业入选全国独角兽榜单 [2] - 人形机器人 人工智能等产业保持20%以上增速 [2] - 设立政府主导的7000亿投资基金群 为每个重点产业配套一只100亿投资基金 [8]
王晓在西安市调研深化“三项改革”、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工作
陕西日报· 2025-08-30 08:58
科技创新政策推进 - 陕西省高层调研西安市深化"三项改革"及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工作 [1] - 实地考察西安高新区蓝晓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创新成果与在研项目进展 [2] - 调研丝路科技·人才·资本大市场全链条服务及科技成果转化情况 [2]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 以建设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牵引 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推进改革 [2] - 破解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及科技产业金融循环堵点卡点问题 [2] - 高标准建设科技人才资本高效协同大市场 强化资源力量统筹 [2]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 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 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拓宽科技成果转化链路 [2] - 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落地应用 打通实验室到生产线最后一米 [2] - 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产业深度融合 [2]
许昆林在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调研时强调抢抓重大战略机遇 强化制度集成创新加快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创新发展高地
新华日报· 2025-08-30 07:13
政策支持与战略方向 - 江苏省深入贯彻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并落实国务院批复的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 [1] - 政策目标包括促进开放水平大幅提高、创新资源高效聚集、核心技术加快突破和产业发展能级跃升 [1] - 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和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创新发展高地 [1] 产业创新与发展重点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以强化生物医药产业优势 [1] - 把握生物医药全链条改革授权契机在研发制造流通使用环节强化政策突破和管理创新 [1] - 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在药物靶标筛选药物分子设计医疗器械设计制造等方面应用 [1] 企业案例与协同生态 - 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公司专业从事实验动物小鼠模型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 [2] - 企业需聚焦细分领域与药企高校临床机构紧密协作推动新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2] - 南京驯鹿生物技术公司是国内首家实现CAR-T药物跨境供药企业 [2] 开放与资源整合 - 以高水平开放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系统集成改革包括医疗服务医药研发等领域扩大开放 [2] - 提升研发用物品特殊物品通关便利化水平和生物医药人才资本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 [2] - 增强全球优质资源要素集聚能力加快抢占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制高点 [2] 实施与推广机制 - 相关部门和地方协同推动方案落地落细将政策利好精准及时传递给广大企业 [3] - 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释放制度创新效益和溢出带动效应 [3] - 为全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3]
科创路演点燃创新火花
河南日报· 2025-08-29 07:17
活动概况 - 河南省举办"龙子湖科创路演"2025年中原量子谷专场活动 展示220项科技成果 34个项目路演 17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 [1] - 活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 智能感知与绿色产业等领域 项目来自省科学院 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及省实验室等单位 [1] - 河南省科学院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启动 旨在打破仪器分散闲置和重复购置现状 [2]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内镜洗消机器人项目通过Robot+AI+护理智场景创新 将单人工作效率提升8-10倍 [1] - 半导体晶圆劈裂机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推进半导体晶圆加工设备国产化 [1] - 器官芯片项目全球首次成功构建高度还原患者病理微环境的食管癌仿生器官模型 [1] - 激光除草机器人结合人工智能和激光技术 为茶叶 中药材 有机蔬果等作物提供高效环保除草方案 [2] 合作与商业化进展 - 省科学院激光制造研究所与上市公司 龙头企业和地方政府完成签约 签约金额达数千万元 [2] - 企业代表在活动后立即与项目发布人对接合作机会 包括产品代理等商业化合作 [2] - 河南瀚斯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看好激光除草机器人的应用前景 寻求量产代理合作 [2] 战略规划与发展目标 - 河南省科学院拥有50家直属研究机构 实现研究领域对省重点产业链群全覆盖 [3] - 未来计划每月举办2场专场路演活动 推动科创路演走进产业和省辖市 [3] - 系列活动旨在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新生产力 [3] 活动成效与影响 - "龙子湖科创路演"系列活动自2025年启动以来已举办4场专场活动 涵盖中医药 建筑材料 量子科技 新材料等领域 [2] - 活动为科学家和产业界搭建通畅渠道 使企业能精准提供产业需求 科学家有的放矢进行科研攻关 [2] - 活动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
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审议意见交办会和代表建议督办会
新华日报· 2025-08-28 06:47
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 以基层为重点强化支持保障 提升服务能力和推进医共体建设[1] - 加快建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 提升基层群众就医用药获得感[1] - 坚持问题导向提高基层卫生条例贯彻落实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抢占新质生产力制高点的必由之路[1] - 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1] -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1] 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 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1] - 发挥重大平台领军带动作用 健全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1] -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承担"打头阵"角色[1]
上海颁出重磅科技大奖,瞄准哪些重点方向
第一财经· 2025-08-26 23:03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进展 - 2024年上海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达11% 显著高于全国6.91%的平均水平 [3] - 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06项 其中191个获奖项目中自然科学奖占比29% 创2006年设立该奖项以来新高 [3] - 高等级获奖项目中近半数与三大产业相关 54%的项目名称直接提及"应用" 主要集中于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 [3] 基础研究突破与转化 - 18项自然科学一等奖项目中有22篇论文发表于《Cell》《Nature》《Science》正刊或子刊 占论文总数1/4 [6] - 复旦大学鲁伯埙团队研究成果技术转让许可达3.7亿元 中国科学院王二涛团队获中国发明专利并申请国际专利 [6] - 科技功臣奖获得者吕西林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内50多栋复杂高层建筑 马大为发展的"乌尔曼-马"反应在全球制药界广泛应用 [7] 产业创新与关键技术突破 - 技术发明奖项目中电子信息领域占比20% 先进制造领域占比17% 航空航天和新材料领域各占13% 生物医药领域占比10% [11] - 15项技术发明高等级奖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646项 平均每个成果有43项原创性发明得到专利保护 [11] - 上海交通大学朱新远团队荣获科技进步特等奖 其超支化聚合物涂层技术应用于10型运载火箭和4型运载火箭首飞 [12] 生物医药创新成果 - 和记黄埔医药"呋喹替尼"项目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该药物为全球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领域十余年来首个获批的VEGFR选择性抑制剂 [15] - 呋喹替尼已达成逾80亿元海外技术许可收入 2024年全球销售额突破29亿元 其中海外市场占比71% [15] - 该药物于2018年在中国获批 2023-2024年相继在美国、欧盟和日本获批 预计三年内形成超百亿规模 [15] 青年科技人才发展 - 2024年度获奖完成人中45岁以下中青年占比65% 较2023年61%有所提升 第一完成人中45岁以下占比43% [17] - 10名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有7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 在量子科技、绿色低碳等前沿领域取得成就 [17] - 年龄最小的获奖者为1993年出生的复旦大学助理研究员胡凤鸣 获自然科学二等奖 [17]
李强: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鲍威尔为美联储降息打开大门|每周金融评论(2025.8.18-2025.8.24)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8-25 19:44
热点聚焦 - 国务院强调提升宏观政策效能,增强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以稳定市场预期,并着力做强国内大循环以对冲国际不确定性 [6] - 系统清理消费限制措施,加快培育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加力扩大有效投资,发挥重大工程引领作用,促进民间投资 [6] - 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结合城市更新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释放改善性需求 [6] 重大政策 - 个人养老金领取新增三种情形:医疗费用负担超人均可支配收入、领取失业保险金满12个月、正在领取低保,9月1日起实施 [10] - 央行进一步简化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投资流程,优化投资便利性 [4] - 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每孩每年发放3600元补贴,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11][12] 重要数字 - 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预计增长超40%,算力基础设施进入规模化协同发展新阶段 [12] - 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企业机械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7.3%(2024年4月至2025年7月),信息传输和科技服务业设备采购增长超27% [7] - 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6万亿元,家电和通信器材零售额同比增幅达22%-30%,乘用车零售量增长10.8% [7] 重大事件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暗示降息可能性,市场预计9月降息概率超90%,2025年累计降息75-100个基点 [8][9] - 美股三大指数全线收高:道琼斯指数涨1.89%,标普500指数涨1.52%,纳斯达克指数涨1.88%,科技股和中概股普遍上涨 [9] -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COMEX黄金期货涨1.05%至3417.20美元/盎司,白银期货涨2.10%至38.88美元/盎司,比特币和以太坊分别涨超1%和7% [9] 政策成效 - “两新”政策在稳投资、扩消费、促转型和惠民生方面成效显著,设备更新带动总投资超1万亿元 [4][7] - 超长期特别国债1880亿元支持设备更新资金已下达,民营企业设备采购增长9.3% [7] - 全国2.8亿人次申领以旧换新补贴,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等政策降低居民消费成本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