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宜州区推动桑蚕业向“新”向“智”
广西日报· 2025-11-10 09:58
"这些高度灵敏的传感器装在蚕房内,一旦出现高温或者浓度超标等情况,设备会立即报警并自动 启动调控装置,确保蚕房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在宜州市叒木天虫蚕业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向记 者展示智慧养蚕设备如何高效养蚕。 智慧化的步伐仍在加快——宜州区与西南大学、中国蚕研所等科研机构合作,持续引进新技术、新 成果,推动技术升级;与浙江大学、河池学院共建的智慧蚕桑示范基地也在稳步推进,与林胜堂合作 的"知蚕AI智慧蚕桑云管理系统"正加速落地应用,科技赋能成效显著。 在绿色发展方面,宜州区加强桑蚕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深化产品加工,开发资源新用途、新产品, 确保桑蚕吃干榨尽、物尽其用、循环发展。区内30余家加工企业以桑枝、桑叶、蚕沙等为原料,开发出 桑葚酒、桑茶、叶绿素铜钠盐、药用白僵蚕等20余种产品。五和博澳公司更成功研发出桑枝提取生物碱 生产线。 同时,宜州区积极推进蚕桑农旅融合,依托资源优势,打造桑蚕文化主题公园、蚕家乐等文旅项 目,推动产业从单一生产环节向休闲观光、文化传承多元业态延伸,持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新 动能,拓宽富民增收渠道。 11月7日,在广西林胜堂蚕具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屏上,河池市宜州区刘三姐镇、德 ...
中国经济微观察 年均增长5.5% 中国成为全球发展“稳定器”
人民网· 2025-11-10 09:52
宏观经济表现 - “十四五”前四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5.5% [1] -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成为全球发展“稳定器” [1] - 经济体量预计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140万亿四个台阶 [1] - 人均GDP从“十三五”末的7.3万元提升至2024年的9.6万元,预计2025年突破10万元大关 [1]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 [2] - 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兴技术强势崛起 [2] - 产业向中高端加速转型,许多领域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转变 [2] 绿色发展成效 -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当前每3度电中就有1度来自绿电 [2] - 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降低11.6%,位居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国家之列 [2]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十三五”末的不足500万辆增长5倍多 [2] - 贡献了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四分之一 [2] 民生福祉与社会保障 - 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社保、医疗卫生体系 [2] - 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预计“十五五”期间将再提高1岁 [2] - 粮食、能源、产业、国防等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 [2] 宏观调控政策 - 2025年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赤字率提高到4% [3] -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3] - 创造性发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支持“两重”“两新”和扩大内需 [3] - 2024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有效提振社会信心并推动经济回升 [3] 经济发展优势与前景 - 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四大优势 [4] - 未来五年将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 [4]
“动力心脏”添绿能探访我国首台套国产重型燃气轮机“太行110”
前不久,"太行110"首台套商业机组在中国航发燃气轮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航发燃机")制造装 试基地出厂,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110兆瓦级重型燃气轮机成功突破产业化重要关口,正式迈入商 业化应用新阶段。 作为能源高效转换、洁净利用、多领域应用的"动力心脏",重型燃气轮机是工业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 然而,由于其涉及学科众多,技术密集度高,设计制造难度极大,全球仅有少数国家具备独立自主研制 能力。此次出厂的"太行110",是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航发")通过建立自主 研发体系、历经长期自主攻坚取得的成果,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启动迅速、综合热效率高等优 势。它不仅刷新了国产商业重型燃气轮机的最大功率纪录,还凭借显著的环保效益,成为当之无愧的绿 色能源典范。 自主研制一颗国产"动力心脏"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有何重要意义?开启自主研发之路,研发 团队面临哪些挑战,又是如何冲破重重壁垒的?记者对话中国航发燃机有关负责人,探寻答案。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陈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实现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自主研发和制造生产,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航空强国 而不懈奋斗。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 ...
走进山西,探寻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密码
新浪财经· 2025-11-10 08:09
转型战略背景 - 山西省长期存在“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路径依赖问题 [2] - 高层强调需发挥煤炭固有优势并培育新动能,实现“以新化旧、循序渐进”的产业转型 [2] - 核心目标是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从“能源大省”向“转型强省”跨越 [2][5][6] 绿色能源转型实践 - 吕梁市采用焦炉煤气“一输两消”模式并推进VOCs治理等工程,推动传统焦化产能绿色蜕变 [7] - 孝义市经开区构建“企业小循环、园区大循环”的清洁能源绿色通道,实现工业废水变废为宝和焦炉煤气循环利用 [7] - 晋中介休市企业探索“焦化转型+氢能开发”,利用焦炉煤气作为综合能源站核心原料,支撑氢能全产业链布局 [9] 新兴技术与产业耦合 - 太原理工合成生物实验室等机构将煤化工与合成生物产业深度耦合,培育合成生物新兴赛道 [9] - 介休市碳素专业镇从焦炭加工转向石墨智能生产线,产出高端石墨产品为氢能、合成生物产业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9] - “煤化工循环经济”从概念发展为可复制的产业模式 [9] 农业与工业融合及乡村振兴 - 晋中寿阳县燕州小镇观光园以“旱作农业+农旅融合”为抓手,将新能源技术融入乡村振兴 [10] - 晋中灵石县利用富硒资源发展有机乡村e镇与核桃全产业链,并将工业副产物腐殖酸转化为农业肥料 [10] - 吕梁汾阳通过汾酒扩能项目构建“酒+文旅+城市”融合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并带动大量就业 [12] 营商环境优化 - 太原市行政审批局通过压缩审批时限、精简事项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效率,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解决急难愁盼 [12] - 灵石县营商环境局持续优化服务流程,使当地成为吸引投资的“热土” [12]
扬中特大型跨江桥梁增设桥面径流收集系统
镇江日报· 2025-11-10 08:07
近日,市公路部门对扬中一桥、二桥、三桥3座特大型跨江桥梁增设桥面径流收集系统,进一步防 范桥面污染流入长江,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 市公路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项目是落实省级部门关于开展全省跨越长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等重要敏感水体普通公路桥梁相关防护设施排查整治的重要举措,其核心是为桥梁"量身打造"一套集收 集、暂存、处置于一体的智能化收集系统。 项目通过在桥面两侧下方纵向铺设排水管,将原本散排的桥面径流雨水或者污水引入桥梁两端应急 池。未发生危险品泄漏事故时,雨后通过应急池正常流排;一旦发生危险品泄漏事故,危险品通过排水 管引入应急池并存储,然后转运至化学品处理厂进行处理,从根本上切断污染物进入长江的路径。 该项目既是镇江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更是对公共环境风险防控体系的一次有 力加强。工程实施后,将极大提升镇江应对跨江桥梁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为长江饮用水水源安全增添 一道坚实的屏障。(叶兴 记者 单杉) ...
中国石化江苏石油分公司:牢记职责使命,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人民日报· 2025-11-10 05:56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成立于1953年,1998年划入中国石化集团,是江苏省成品油供应的主渠道和顶梁柱 [1] - “十四五”时期成品油经营总量超8000万吨,销售收入较“十三五”时期增长超18% [1] - 在营加油站超2500座,每天为超140万辆汽车服务 [2] 传统能源业务与能源安全 - 已建立省级应急储备库存,确保成品油能源安全、供应稳定和运输成本节约 [2] - 保障江苏省52%的车用LNG供应,2022年至2024年LNG零售量年均增长率达41% [3] - 建设LNG加气走廊骨干网,并构建加氢走廊骨干网络,已建成13座加氢站 [3] 新能源业务与绿色转型 - 积极融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江苏省建设运营1万余个充电终端 [2] - 2024年虚拟电厂资质在江苏电力交易平台正式生效,全口径年充(换)电量已突破3亿千瓦时 [2] - 开展“万站沐光”行动,建设光伏电站505座,年发电总量超1400万千瓦时,每年减少碳排放8000余吨 [4] - 已累计取得绿证1549张,并拥有全国首座“碳中和加油站”和首座“碳中和油库” [4] 业务多元化与“第二增长曲线” - 将“车生态”确立为“第二增长曲线”主要业务,开启“二次创业” [2] - 省内“易捷养车”门店已近400座,建成江苏省较大的自建自营汽车服务网络 [2] 安全环保与社会责任 - “十四五”时期主动关停、划转管理5座内河码头和20座水上站 [3] - 投资11亿元完成在营库站油气回收改造,完成2454座加油站防渗改造 [3] - 累计完成103座内浮顶储罐“全接液浮盘+大补偿双重密封”改造 [3] - 设立548座司机之家和621座爱心驿站,为特定群体提供服务 [5] - 通过“农机双优卡”让利“三农”用油超7000万元,构建“产业+教育+消费”帮扶体系 [5][6] - 设立1200座乡村全面振兴商品专柜,每年销售助农商品超1亿元 [6] 未来发展战略 - 公司对标一流,致力于打造“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 [6]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 百年鞍钢厚积“绿色家底”汇聚“绿色动能”
新华社· 2025-11-09 13:58
新华社沈阳11月9日电 题:百年鞍钢厚积"绿色家底"汇聚"绿色动能" 除了实行矿山生态修复,疗治昔日生产带来的地球"创伤",鞍钢集团还在生产环节开辟更多绿色化的新 技术、新工艺,努力将钢铁生产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火红的焦炭从7.6米复热式顶装焦炉中滚烫出炉,现场却看不到预想中烟气升腾的景象——今年3月,鞍 钢集团所属的凌钢焦炉装备升级绿色发展改造项目投入试生产。在淘汰3座4.3米焦炉、65万吨焦炭产能 的基础上,凌钢建设2座7.6米的复热式顶装焦炉,同时采用了智能巡检机器人、生产及能源集中控制、 数字孪生工厂等先进技术。凌钢焦化分公司总经理杨大维高兴地说:"清洁生产技术的深度应用,不仅 让企业污染物排放量持续降低,更实现了对余热余能的高效回收利用。" 既淘汰老旧产能,又追逐前沿科技。今年8月,鞍钢集团联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过程工 程研究所和上海大学等相关单位自研自制关键核心装备,开发的绿电绿氢流化床氢冶金中试生产线在鞍 钢鲅鱼圈钢铁基地进入投产阶段。新工艺用绿氢代替焦炭,通过"绿电制氢—绿氢还原"的短流程重构生 产链条,从源头代替传统高炉碳还原炼铁的过程,可实现炼铁工序的近零碳排放。中国 ...
中国经典车拉力赛在琼海开幕
海南日报· 2025-11-09 10:02
赛事概况 - 2025年中国经典车拉力赛暨新能源汽车集结赛(海南1000)于11月8日上午在海南琼海开幕 [1] - 赛事主题为“致敬经典,电启未来”,汇聚近100辆传奇经典车与前沿新能源车 [1] - 赛程自琼海启程,途经三亚,将于11月10日在儋州海花岛收官 [1] 活动进程与影响 - 在海南航空冠名的SS1琼海城市赛段发车仪式中,近100辆参赛车辆依次驶出起点,穿梭于琼海市主要景点 [1] - 参赛车辆形成流动风景线,吸引众多市民与游客驻足观看 [1] - 未来三天,参赛车辆将纵贯海南岛,演绎速度与激情 [1] 主办方与行业意义 - 赛事由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等单位指导,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等单位联合主办 [1] - 赛事展现了中国汽车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 [1] - 赛事为推动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和汽车产业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1]
新华时评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中国是坚定的行动派
新华网· 2025-11-09 08:18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题: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中国是坚定的行动派 新华社记者魏玉坤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日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显示,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五 年来,中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取得历史性成就,探索出一条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推进 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始终是坚定的行动派和重要的贡献者。 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是用实际行动践 行多边主义,展现了中国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坚定决心。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中国一直在努力。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国家战略,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构建了全球最系统完备的碳减排政策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 可再生能源体系,形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贡献了全球约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 成为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关系人类前途和未来。过去五年,中国以 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度参与 ...
Sue's TALK | 中国首届“碳中和”全运会有多“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9 00:02
赛事概况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将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在广东、香港、澳门举行 [1] - 本届全运会将打造历史上首届"碳中和"全运会 [1] 国家战略背景 - 赛事实践与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要求相衔接 [1] - 赛事体现了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战略方向 [1] 场馆建设与改造 - 广东赛区89个场馆中超过90%为现有场馆升级改造,采用"存量优化"模式 [1] -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通过技术改造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近零碳"运营的大型体育场馆 [1] 能源使用与保障 - 赛事绿电使用量将超过1.88亿千瓦时,覆盖广东所有比赛场馆 [2] - 绿电使用相当于减少碳排放约16万吨,相当于种植约888万棵树木 [2] - 深圳龙华文体中心新建363千瓦光伏系统,年发电量达40万千瓦时,可完全满足场馆自身需求 [2] 废弃物管理 - 天河体育中心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预制型橡胶跑道系统,实现全套生产回收闭路循环 [2] - 从源头控制、循环利用到最终处置,实现全过程"零废弃"目标 [2] 运营管理机制 - 广州市首创出台《大型活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指南》,提出23项措施和22个重点关注指标 [2] - 指南按照"全生命周期覆盖、全要素协同"原则,为大型活动提供行动指引和操作手册 [2] 赛后利用与长期价值 - 赛后各场馆将转型为公共健身空间,确保长期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 [3] - 这种全生命周期管理思维为"十五五"时期大型公共设施的可持续运营提供经验 [3] 总体意义与影响 - 通过场馆改造、绿电应用、排废管理和机制创新,将"省"的智慧融入每个细节 [3] - 既是对国家"双碳"战略的务实响应,也为未来大型活动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样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