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

搜索文档
北京对城市副中心立法,支持副中心承接符合发展定位的央属资源
新京报· 2025-07-24 13:38
区域协同与京津冀发展 - 引导与行政职能密切相关的社会服务机构迁入城市副中心,支持承接央属、市属资源和总部企业 [1] - 与雄安新区健全多层级工作对接机制,实现错位发展,共同形成服务首都发展的新两翼 [1] - 推进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重点包括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控联治、产业发展协同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1][8][9] 土地利用与城市更新 - 创新存量用地盘活利用路径,探索低效土地盘活利用机制 [2] - 制定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完善工作组织和协调机制,鼓励市场化方式推动城市更新 [2] - 优化农用地转用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制定和更新基准地价,细化战略留白用地管理规则 [2] 交通体系与智慧城市 - 构建以人为本的交通体系,提升区域交通辐射能力,优化交通网络 [3] - 推进轨道交通建设、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加强重点区域交通综合治理 [3] - 推进智慧信控、智慧交通大脑建设,提升交通智慧化水平,推行绿色出行 [3] 产业定位与布局 - 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先进制造、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现代种业六大产业 [4] - 支持培育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能源等未来产业 [4] - 强化产学研合作,推动高精尖产业集聚发展,支持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同步试点 [4] 绿色发展 - 设立"绿色发展"专章,推动绿色转型,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理念 [5][6] - 推进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推动光伏发电广泛应用 [7] - 加强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引导绿色出行,鼓励大型活动组织者购买碳配额 [6] 公共服务与产业协作 - 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支持优质教育、医疗、养老资源向北三县延伸布局 [9] - 鼓励产业园区对接合作,搭建产业项目推介洽谈平台,形成梯次布局的区域产业新模式 [9] - 加快布局未来健康医疗服务场景,推进医产协同,建设新型特色消费圈 [4]
中国大唐与西藏政府签约!180亿赋能清洁能源
中国电力报· 2025-07-24 13:05
清洁能源投资与合作 - 中国大唐集团与西藏自治区政府签署合作协议,未来3年将投资近180亿元助力西藏清洁能源发展[1] - 合作旨在开发西藏丰富的水、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实现资源本地化利用[1] - 项目将有效改善西藏能源结构,保障冬季供暖和电力安全供应[4] 风电项目进展 - 大唐八宿风电场是世界在役最高海拔、单机容量最大的新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100兆瓦[3][4] - 项目安装20台5兆瓦双馈风力发电机组,于2024年10月30日成功并网发电[4] - 年发电量可达2.23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7.3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28万吨[4] 光伏项目发展 - 大唐八宿益青300兆瓦光伏项目在海拔4400米开工,预计年发电量4.5亿千瓦时[5] - 项目采用大功率光伏组件、构网型逆变器等新设备,实施高原生态修复新技术[5] - 全容量投产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0万吨[5] 水电技术创新 - 大唐扎拉水电站是世界首台500兆瓦级高水头冲击式机组科研示范项目[6][7] - 项目具有"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深竖井"等技术特点[7] - 该项目将推动我国冲击式水轮机组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7] 科技创新成果 - 公司首次获得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承担3项国家重大专项及重点研发计划[8] - 2项科技创新成果被认定为国家能源局"首台套",参与组建2项国资委科技创新联合体[8] - 成功突破超深竖井施工瓶颈,机组研制试验效率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8] 乡村振兴与社会责任 - 公司帮助2000名农牧民就业,实现增收近5000万元[13] - 珠拉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2024年村民人均收入较上年增长25.7%[11] - 建设森格大唐储能电站,储存30万千瓦时电量,年转化清洁能源3000万千瓦时以上[11]
MSCI提升中国宏桥ESG评级至BB级 在铝行业评级领先
证券之星· 2025-07-24 11:11
ESG评级提升 - 中国宏桥MSCI ESG评级由B调升至BB,成为国内铝企中评级最高的企业之一,仅次于南山铝业的BBB [1] - 此次评级上调彰显公司在ESG管理方面的持续进步与卓越成绩,获得全球资本市场的高度肯定 [1][2] - 铝行业整体ESG评级不高,目前国内主要铝企如中国铝业、云铝股份、神火股份等均为B级 [1] ESG实践成果 - 公司自2016年起持续发布ESG报告,从最初的40页增至2024年的160页,全面展示ESG成果 [2] - 2024年ESG报告显示公司在绿色转型、创新发展、公司治理及社会责任履行方面投入显著 [2] - 公司制定双碳目标,力争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2055年前实现自身运营范围内的净零排放 [3] 绿色转型进展 - 公司积极向云南转移产能,2024年底云南铝合金产品产量占比超1/5,大幅削减碳排放 [2] - 山东宏顺循环科技产业园再生铝生产能耗较电解铝下降95%,碳排放强度下降85%以上 [2] - 2024年公司碳排放强度整体降低12%,清洁能源使用比例逐步提升 [2][3] 技术创新与应用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提升铝产业科技含量,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领域 [3] - 2024年推出多款国际领先的高性能铝合金材料,部件及总成减重20%-40%,碳排放减少10%以上 [4] - 加速推进铝型材、全车身总成及大型一体化压铸等关键项目,助力新能源汽车低碳转型 [3][4]
滇越携手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守护力
中国环境报· 2025-07-24 10:02
滇越环境合作交流活动 -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与越南农业和环境部在昆明联合开展环境能力提升与技术共享交流活动,聚焦绿色发展目标 [2] - 活动旨在落实中越联合声明及领导人互访成果,增进政治互信,开创生态环境领域合作新局面 [2] - 双方通过圆桌对话分享经验,中方涉及应对气候变化、水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越方涉及城市大气污染防控、水域生态修复等领域 [2] - 活动签署《生态环境双边合作会议纪要》,明确建立年度联席会议机制,推进人员交流、联合科研及试点项目 [4] 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成效 - 云南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3] - 全省空气质量连续多年全国前列,生态保护红线覆盖85%以上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 [3] - 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8.0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2%,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 [4] 云南省国际环保合作 - 云南省参与澜湄环境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与老挝、缅甸、柬埔寨实施环保技术交流、环境基建等项目 [4] - 滇越双方达成共识,将围绕城市空气治理、水生态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推进合作项目 [4] 活动意义 - 交流活动为滇越生态环保合作注入新动能,助力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 [5]
红旗渠精神发祥地如何从贫困山区变成幸福家园?
中国环境报· 2025-07-24 08:25
生态转型与治理 - 林州市通过全域化、精细化、差异化环境治理策略实现生态转型,农村垃圾有效治理率达95%以上,累计调动156万人次参与清洁行动,清理垃圾86.5万吨,栽植树木48万棵,美化提升面积达52万平方米 [2] - 实施"全域植绿"计划使森林覆盖率达47%,林地面积达171万亩(含经济林30万亩),形成多层次绿化格局,重点林区配备251名专职护林员建立网格化管护体系 [2] - 创新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将传统石构件融入景观保留乡愁记忆,改造废弃宅基地累计腾退土地110公顷 [3] 生态产业发展 - 菊花经济形成全产业链布局,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2370余户增收3500余万元,产业链产值达8710万元,留林科普生态园年产量15万公斤带动600余户年均增收1.2万元 [4] - 林下经济开发"国储林+中药材"模式,东岗镇武家水村3000余亩国储林下种植药材年收入超100万元,原康镇重兴店村创新秸秆利用年节省养殖成本10万余元 [4] - 坡地经济开发中,泽林生态基地投资4000万元改造1500亩荒坡,年提供80余个就业岗位,贫困人员年均增收超万元,探索出"坡改梯+秸秆还田+农家肥"的生态种植模式 [5] 文旅融合体系 - 依托红旗渠精神构建红色教育产业链,建成红旗渠干部学院等十余处教育机构,形成品牌效应 [6][7] - 太行大峡谷景区面积89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90%,成为"北雄风光"代表,年接待游客量显著 [7] - 发展470余家特色民宿,石板岩镇南湾村通过改造成为"网红打卡地",庙荒村农家乐实现村民"家门口致富",沿东南公路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 [8] 产业升级战略 - 实施"产业兴市"战略推动装备制造与精品钢深加工双轮驱动,发展电子新材料与绿色储能新产业 [8] - 通过打造专业园区、搭建创新平台实施"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8]
江苏泰隆集团:以“新质”增强发展新动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4 06:08
公司发展策略 - 通过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数字化转型及绿色发展等举措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1] - 从19人作坊发展为行业领先企业,注重人才引进与培训,现有260多人研发团队、近千名中高级技能工人、3个省级技能大师 [1] - 2024年招聘20多名专家级人才,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1] 科技创新成果 - 与25所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研发核电齿轮箱等高端产品,其中核电循环水泵驱动变速装置填补国内空白 [2] - 工业机器人关节用精密减速器打破国际技术封锁,完全替代进口,高新产品占比达48% [2] - 近三年获国家专利342件(含发明专利58件),主持/参与制定行业及国家/国际标准17项 [2] 数字化转型成效 - 投入4000多万元建3座自动化立体库,库存数据准确率超99%,仓库保管员减少50% [3] - RV生产区投入3000多万元采购16台大偎机床和6台机器人,形成6套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一人看16台机床 [3] - 建成50余条"一人多机"柔性化生产线,月产能提升18%且员工总数不变 [3] 绿色发展战略 - 通过燃气加热多用炉、储能站、光伏发电等项目降低能耗,2024年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 [4] - 以"含绿量"提升产业"含金量",强化绿色发展竞争力 [4]
从宁德到图林根,一座工厂里的中欧“绿色共振”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24 01:08
中欧绿色产业合作 - 宁德时代在德国图林根州阿恩施塔特建设现代化电池工厂,总投资18亿欧元,年产能达3000万枚电芯,可为约20万辆电动车提供动力 [1][2] - 工厂采用中欧团队协同模式,初期从中国派驻数百名员工保障生产,随着本地员工培训体系成熟,中方员工人数持续减少,目前电芯模组集成、系统组装等环节已主要由本地员工完成 [2] - 工厂融合中国制造的规模优势与欧洲气候治理创新理念,通过绿电使用、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等措施,成为宁德时代首家实现"零碳"运营的海外工厂 [3] 技术协作与本地化发展 - 中德团队在组件装配区密切协作,中国工程师将关键工艺参数调试经验传授给德国同事,本地团队已能够独立开展制造工作 [2] - 工厂与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合作开发电池寿命预测模型,旨在提升电池耐用性与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3] - 宁德时代德国公司发言人表示,项目带来了整套质量标准、管理流程与绿色理念,中国企业在电芯和电池组的研发、技术积累与大规模制造方面已形成系统性优势 [3] 区域经济影响 - 图林根电池工厂被当地视为小城振兴引擎,带动住宅区扩建、日托中心建设等项目落地实施,持续的投资和新增税收反哺城市发展 [3] - 图林根州经济部长表示,项目提升新能源汽车在可靠性、成本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方面的表现,推动当地成为德国乃至欧洲的电池生产与研发高地 [4] - 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指出,中国电池项目在欧洲成功落地成为中欧合作的"稳定锚点",展现双方在绿色产业领域的合作潜力 [4] 产业链协同升级 - 中国电池企业加快构建欧洲本土产能网络,宁德时代推进在匈牙利和西班牙的工厂建设,国轩高科在斯洛伐克布局重大投资项目,欣旺达在匈牙利建设首座欧洲工厂 [2] - 中资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强与欧洲产业合作,比亚迪在匈牙利建设整车工厂,奇瑞与西班牙埃布罗公司合资生产电动车,上汽集团计划在欧洲设立整车基地 [4] - 德国汽车业专家认为,中国在电池制造、整车智能化和充电生态等领域建立领先优势,与德国车企在驾驶体验和工业设计方面的竞争力形成互补,双方可在全球新能源赛道上实现共赢 [4]
上合共议绿色发展 天津绿电领跑创新
中国新闻网· 2025-07-24 00:53
天津新能源发展 - 到2025年底天津新能源发电占比达20%(每5度电有1度来自风力和光伏)[1] - 天津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46% 风力和光伏成为第一大电源[1] - 国网天津电力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全市充电桩总量达33.4万台(含公用桩9.4万台 个人桩25万台)[2] - 天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近70万辆 销量占比达52%[2] 绿色技术应用 - 国网天津电力首创"充电桩进小区"工程 配套0.9/3/5公里充电圈[2] - 研发自动充电机器人及移动共享充电桩 解决老旧小区充电难题[2] - 建成"一带一路"电动汽车与能源互联网实验室 超前布局绿色出行技术[2] 上合组织绿色合作 - 成员国探讨光伏组件 风电设备产能合作及跨境电网互联机制[1] - 哈萨克斯坦通过绿色转型吸引投资 中哈合作促进"一带一路"理念升级[2] - 上合组织推动绿色制造 循环经济与低碳技术转移的国际合作[1][2]
守好生态保护红线为城市发展留下山水空间∣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①
中国环境报· 2025-07-23 07:11
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时隔十年,中央城 市工作会议近日在北京再度召开,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市发展之路锚定了航向。 城市规划要更加注重统筹协调,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将绿色和发展一体规划。雄安新区坚 持"起步即高标准",在规划阶段就下大气力处理城和淀的关系,同步推进新区规划与淀泊保护,在同一 用地内实现了生态之美和生活之便集约共享。上海以规划引领城市更新行动,在紧凑的空间里"见缝插 绿"建设口袋公园,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升了城市品质和人民生活质量。各地的实践证明,通过 科学有效的规划布局能让"里子"和"面子"一同焕新,促使"硬件"设施和"软件"实力双提升。 规划是一座城市的未来。在"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部署为未来城市建设打开了 新的局面。各地应切实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将创新、宜居、美丽等目标融入全国690多座 城市每一寸土地的设计,真正把高标准的城市规划蓝图变为高质量的城市发展现实画卷。 城市规划要守牢生态保护红线,为一座城市的未来留足山水空间。过去有的地方"摊大饼"式粗放扩张, 违反主体功能区定位或者突破生 ...
保护大美湿地 共享生态福祉
人民日报· 2025-07-23 05:52
湿地保护成就 - 全国湿地面积稳定在5635万公顷以上 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湿地保护发展经验 [1] - 近20年组织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4000多个 修复湿地110多万公顷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地2200多处 [1] - 指定国际重要湿地82处 认定国家重要湿地58处 省级重要湿地1205处 初步构建湿地分级管理体系 [1] 智慧化管理 - 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采用无人机巡航扫描 实现10.38平方公里湿地全景数字化管理 [1] - 国家林草局接入15处国家湿地公园视频监控 逐步实现数字化 智慧化管理 [2] - 基本完成全国泥炭沼泽湿地碳汇调查 完善湿地感知系统建设 [2] 生态经济转化 - 重庆市石柱县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带动周边村民户均增收3万元左右 2024年吸引1.7万名师生写生 [3] - 湿地公园串联写生点 民宿 生态采摘园 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 桥头镇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900万元 [3] - 全国903处国家湿地公园保护240万公顷湿地 约90%免费向公众开放 [3] 国际合作 - 中国有22个城市入选国际湿地城市 数量位居全球第一 [4] - 实施全球环境基金"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中国候鸟保护网络建设项目" [5] - 江西鄱阳湖保护区与俄罗斯克塔雷克国家公园签订合作协议 共享鸟类监测数据 [5] - 我国红树林面积达45.45万亩 较21世纪初增加12.45万亩 成为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国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