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优先
搜索文档
 终于被打疼了,特朗普上台后,欧洲都纷纷醒悟:不要介入中美冲突
 搜狐财经· 2025-09-27 20:31
 特朗普贸易政策对欧盟的冲击 - 特朗普于2025年1月20日就职后推行美国优先贸易政策,对欧盟商品征收10%基准关税,并对汽车、钢铁和铝制品额外加征25%关税[2] - 这些措施导致欧盟经济震荡、股市下滑及制造业成本上升,加剧了欧盟本已面临的经济增长停滞和地缘政治压力[2] - 政策延续了第一任期风格,例如2018年3月对欧盟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引发欧盟报复,但第二任期措施更广泛,还针对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加征关税[2]   欧盟主要国家及行业受影响情况 - 德国汽车产业直接受冲击,出口到美国的奔驰和宝马等高端车因关税导致竞争力直线下降[4] - 法国航空业遭殃,空客公司与美国波音的竞争因关税升级而面临订单流失风险[4] - 欧盟对美贸易顺差在2024年已超过3000亿欧元,特朗普团队以此为由要求整改[4] - 特朗普于2025年4月5日实施普遍10%关税,8月7日加征针对特定国家的互惠关税,并取消800美元以下包裹的免关税待遇[4]   欧盟政策转向与历史对比 - 默克尔执政时期(2005-2021年)欧盟相对稳定,推动与中国经济合作,制造业受益于俄罗斯廉价天然气通过北溪2号管道供应[6] - 默克尔卸任后欧盟政策转向,2022年9月北溪管道被破坏导致能源价格飙升,2024年10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使中欧关系冷却[6] - 与第一任期相比,当前欧盟更脆弱,缺乏统一领导,难以形成有效反制,而2018年7月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通过承诺增加美国进口暂时化解危机[6]   欧盟的务实转向与中美平衡 -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2025年4月公开表示应扩大与中国经济联系,避免卷入中美争端,法国海军在6月与中国协调南海行动[7]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7月宣布愿深化与亚洲国家合作,并同意在电动汽车关税上启动最低进口价格机制谈判以取代原有税率[7] - 这一务实转向源于特朗普关税对欧洲经济的压力,转向中国被视为缓解压力的途径[7]   中欧关系的挑战与两难 - 欧盟对中国产品出口低价存在担忧,双方贸易逆差在2024年升至3000多亿欧元,中国于5月18日对欧盟聚甲醛共聚物加征74.9%反倾销关税[8] - 欧盟内部批评中国补贴和市场准入问题,以及地缘政治摩擦,使关系降至低点[8] - 特朗普施压欧盟对部分中国商品征收100%关税以切断对俄支持,使欧盟陷入既不想脱钩中国又怕美国报复的两难境地[8]   全球贸易格局重塑与欧盟战略 - 特朗普关税导致中国对美贸易在2025年前八个月下降14.4%,出口跌15.5%,美国降至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11] - 特朗普于4月3日对外国汽车、零部件、钢铁和铝加征25%关税,7月30日豁免阴极铜,整体影响重大[11] - 欧盟意识到需战略自主,平衡中美关系,未来可能深化亚洲合作,德国和法国将带头推动制造业复苏和贸易量回升[11]   欧盟的逐步醒悟与未来路径 - 欧盟对特朗普政策的反应从1月震惊到9月调整,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12] - 特朗普想用关税迫使中国谈判,但税率未达竞选威胁的60%,为欧盟在夹缝中求生提供了空间[12] - 欧盟的未来在于独立,需聪明玩牌从中国让步中获实惠,避免自动选边站队,通过合作如电动汽车谈判缓解冲击[12]
 “最高100%关税”!特朗普突然宣布
 搜狐财经· 2025-09-27 16:14
 新关税措施核心内容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一系列新关税措施,将于2025年10月1日正式生效,涉及多个行业,税率从25%到100%不等 [1] - 新关税措施具体包括四类产品:厨房橱柜、浴室洗手台及相关建材关税50%;进口家具关税30%;专利及品牌药品关税100%;进口重型卡车关税25% [2] - 对专利药品征收100%关税的条件是,除非制药公司在美国建立了自己的药品制造厂,且“建立”的定义为“破土动工和/或正在建设中” [3]   关税政策理由与市场影响 - 对家具和橱柜加征关税的理由是其他国家将这些产品大规模“涌入”美国,属于“非常不公平的做法” [5] - 对重型卡车加征关税的理由是国家安全,但美国商会质疑此理由,指出美国前五大重型卡车进口来源国均为美国盟友或亲密伙伴 [6] - 受关税政策影响,2025年8月美国家具价格同比上涨4.7%,预示着新关税可能导致更广泛的价格上涨,最终由美国消费者承担 [6] - 美国商会已呼吁政府不要对重型卡车征收新关税,预计其他行业组织也将加入反对行列 [7]   行业影响与供应链调整 - 新关税措施标志着美国贸易政策的进一步转向,可能引发新一轮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影响范围包括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及墨西哥、加拿大、日本、德国和芬兰等传统盟友 [8] - 100%关税意味着许多专利药品将几乎被挡在美国市场之外,除非制药企业将生产转移到美国 [11] - 汽车制造商、制药公司和家具供应商将不得不重新评估其供应链策略,一些公司可能选择吸收部分关税成本,而其他公司则会将成本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11]   政策面临的挑战 -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已宣布将快速审议特朗普政府征收的多数关税的合法性,并定于11月首周听取口头辩论,意味着目前宣布的关税政策可能在未来被推翻 [11] - 对于下个月就要面临成本大幅上升的企业来说,等待法院判决并非可行选择 [11]
 就在刚刚,美国突然宣布了 9月27日,美高层用三个字把全球市场砸醒,印度难受了
 搜狐财经· 2025-09-27 15:58
 事件概述 - 美国高层宣布计划自10月1日起对专利药加征100%关税 [1] - 豁免条件极为苛刻,仅药企在美国建厂一项 [1] - 该声明导致美股期货应声下跌,亚太地区医药股受挫 [1]   市场反应 - 澳大利亚CSL股价一度下探至6年低点 [1] - 日本住友制药和韩国三星生物股价下跌 [3] - 全球药企面临两难境地:投入重金迁厂以保住美国市场,或承受100%关税导致利润被吞噬 [3]   对印度药企的影响 - 印度药企损失惨重,其2024财年有87亿美元药品销往美国,占出口额的31% [4] - 主要药企三成以上收入依赖美国市场 [4] - 100%关税将使其低成本优势荡然无存 [4]   对美国本土的影响 - 即便仅加征25%关税,美国药品成本每年将增加510亿美元,药价可能上涨12.9% [4] - 100%关税落地后,美国患者负担将显著加重 [4]   行业格局潜在变化 - 该政策可能促使他国疏远美国并结成新的抗衡贸易关系 [6] - 损害正常国际贸易往来 [6]
 集体大跌!特朗普宣布:100%关税!
 券商中国· 2025-09-26 09:06
特朗普再挥"关税大棒"。 当地时间9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10月1日起,美国将对多类进口产品实施新一轮高额关税,其中对 任何品牌或专利的医药产品征收100%的关税;对厨房橱柜、浴室洗手台及相关建材征收50%关税;对进口家 具征收30%关税。此外,自10月1日起将对所有进口重型卡车加征25%关税。 受此影响,日韩、澳大利亚医药股全线走低,截至北京时间26日08:40,澳大利亚CSL大跌超4%,Telix Pharma、Neuren Pharmaceuticals大跌超3%;日本住友制药大跌超4%、第一三共大跌超3%、武田药品、 Astellas Pharma跌超1%;韩国Samsung Biologics大跌超3%,SK Biopharmaceuticals、Yuhan跌超2%。 有分析人士警告称,针对医药产品的高额关税,可能会推高成本并扰乱药品供应链,从而使美国患者面临风 险。另外,在美国通胀本已高企的背景下,新的关税措施无疑将加剧物价上涨压力,并可能拖累经济增长,让 本已在适应此前关税环境的企业面临新一轮不确定性。 特朗普宣布 据央视新闻9月26日报道,当地时间9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媒 ...
 特朗普又一次失算了,韩国算了一笔账,国内群喊“不谈了,不如硬抗关税”
 搜狐财经· 2025-09-26 00:56
 美韩贸易谈判僵局 - 美韩贸易谈判陷入几乎无法调和的僵局,特朗普政府提出苛刻条件使韩国政府面临巨大压力[1] - 谈判自7月8日进入最后阶段后陷入僵局,双方未能在所有议题上达成共识[4]   美国对韩国的具体要求 - 要求韩国向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数额庞大被视为“强行掠夺”[4] - 要求将汽车关税从零直接上调至15%[4] - 要求韩国在四年内承诺购买1000亿美元的美国天然气[4] - 提出将驻韩美军基地的土地所有权直接交给美国,此要求令韩方官员震惊[4]   韩国政府与社会的反应 - 韩国总统李在明表示,若妥协于特朗普的条件将面临国内弹劾的巨大风险[2] - 美国以“签证不合规”扣押300多名韩国企业员工,引发首尔、釜山等地大规模抗议[7] - 韩国国内反美情绪升温,民众对美国的强势行为感到愤怒[6][7] - 许多韩国人认为接受25%的对美出口关税比支付3500亿美元投资更为可控[11]   经济影响与分析 - 接受25%关税将使韩国对美出口减少125亿美元,但比3500亿美元投资代价小得多[13] - 分析指出韩国外汇储备有限,3500亿美元投资几乎是不可承受之重[13] - 韩国可拓展其他市场缓解经济压力,不必过于依赖美国市场[13]   韩国的外交策略调整 - 李在明通过幽默方式回应美军基地土地问题,指出美国若接管所有权需支付房产税[8] - 韩国宣布对中国游客免签,向中国示好以增加国际事务谈判筹码[14] - 韩国试图在中美之间找到平衡点,外交策略逐步调整[13][14][16]
 “赢回全部乌克兰!” 特朗普撂狠话,信息量很大 | 国际识局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20:01
 特朗普对乌克兰危机立场的转变 - 美国总统特朗普改变对乌克兰危机的看法,认为乌克兰有望在欧盟和北约支持下"赢回全部乌克兰,恢复原状"[1] - 此次立场转变并非基于乌克兰现实的军事实力,而是向俄罗斯外交施压的一种手法[4] - 此举暗示美国可能改变在俄乌和谈上的立场,从积极斡旋转为防止失控,并对俄罗斯总统普京施压[4]   转变背后的战略考量 - 特朗普外交的核心目标是美国优先,即美国战略安全和短期经济收益[4] - 随着俄乌和谈陷入僵局,特朗普对调停乌克兰危机的兴趣逐渐下降,对普京的不满逐渐公开化[4] - 持续消耗俄罗斯可为美国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能源和军工领域[7]   对欧洲盟友的影响 - 特朗普试图通过强硬发言安抚欧洲的不安情绪,降低欧洲的安全焦虑[5] - 近期发生在波兰、爱沙尼亚和罗马尼亚的空中摩擦事件让欧洲国家感受到直接的俄罗斯威胁[6] - 特朗普的强硬言论旨在挽回美国的国际信誉损失,修复美欧之间的信任危机[6]   对军工行业的潜在影响 - 美国可能扩大对乌克兰军售,形成由欧洲买单、美国军售支持乌克兰的新型援助模式[8] - 美国有可能向乌克兰出售大量远程打击武器、反导系统、巡航导弹、战斗机和其他军工技术[8] - 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已成为乌克兰和欧洲对美外交游说的主要目的[8]   政策持续性与未来走向 - 特朗普的政策多变,此次言论可能是一种战术性施压,而非长期战略[10] - 欧洲和乌克兰普遍对该言论存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意外[10] - 特朗普可能继续调整俄乌政策,以扩大自己的选择范围和谈判主动权[10]
 卢拉特朗普火药味开场,巴以和俄乌引持续交锋,上百位元首首脑在联大展开辩论
 环球时报· 2025-09-24 07:02
 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核心观点 -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强调国际合作是务实之举 指出没有国家能独自应对大流行病或气候变化 联合国原则正遭受攻击 [1] - 古特雷斯呼吁强化联合国作用以应对地缘政治危机 极端天气和贫困等全球挑战 [1][10]   各国领导人发言内容 - 巴西总统卢拉批评侵犯主权和任意制裁行为 强调主权和民主不容谈判 指出发展中国家面临气候风险而富裕国家因化石燃料享有更高生活水平 [3] - 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57分钟讲话 批评联合国仅发表措辞强硬的信和说空话 宣扬美国成就并指责巴西对前总统进行政治迫害 [4] - 特朗普在联大发言后与古特雷斯会晤时表示美国百分之百支持联合国 认为联合国潜力惊人 [5]   国际议题讨论 - 巴勒斯坦建国问题成为焦点 法国 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 目前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152国已承认 [7][8] - 俄乌冲突议题存在感下降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计划参加20多场会议并预计与特朗普见面 [8] - 安理会召开加沙战争 中东安全局势和乌克兰问题会议 另计划召开气候峰会和人工智能会议 [7]   联合国运营状况 - 联合国面临资金短缺 因美国几乎停止支付会费且仍有2024年欠款未结清 [9] -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使用否决权比以往更频繁 处于僵持状态 [9] - 中国和全球南方国家正寻求发挥更大领导作用 联合国在非洲和亚洲国家仍被视为国际合作合法渠道 [9]
 中印还没妥协,普京先让步了,全球收到通告,石油能源向美敞开大门
 搜狐财经· 2025-09-21 17:25
近期,美国又一次试图通过"集团作战"的方式来加大对中国的压力,但事情的发展却出乎预料,俄罗斯则在这个关键时刻向美 国抛出了橄榄枝。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战略意图和博弈?让我们一探究竟。 就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当口,美国显然不打算放过任何一个施压中国的机会。在即将到来的马德里谈判之前,美国向欧盟施 加压力,要求对中国商品加征最高100%的关税,并且声称一旦欧盟妥协,美国也会紧随其后。这一举措不仅意在加深中欧之间 的裂痕,更是美国在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试图借用欧盟的力量来对抗中国。 然而,中国并未选择退缩。外交部部长王毅在访问波兰期间毫不犹豫地指出,滥用关税只会损害各方利益,而与其他国家联合 对付中国的策略,也终将适得其反。中方的强硬态度显示出,一味的经济制裁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让人承受更大的损 失。 就在人们普遍预计中国会受到美欧联手夹击之际,俄罗斯却在这个节骨眼上做出了出乎意料的让步。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 表示,俄方准备与美国讨论能源合作,包括重要的"萨哈林1号"项目。此举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许多人对这一决策感到困惑,认为这是莫斯科在俄乌战场尚未平息之际的逆转。实际上,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 ...
 “AUKUS的协议还有更严苛条件?特朗普想榨干盟友”
 观察者网· 2025-09-21 15:42
 AUKUS协议审查与调整 - 美国特朗普政府对AUKUS协议进行全面审查 旨在确保与"美国优先"议程保持一致 而非彻底取消协议 [1][4] - 审查可能重新调整协议内容 包括加强对技术转让和成本分摊的保障措施 侧重于确保美国工业和美军的利益 [1][4][6]   澳大利亚的应对措施 - 澳大利亚宣布斥资120亿澳元(约80亿美元)在珀斯附近建设国防中心 用于建造海军舰艇和停靠核潜艇 [5][6] - 该国防中心设施将被美国军方用于潜艇维护工作 显示澳大利亚愿意在国防上进行投资以维持AUKUS项目推进 [6][7]   AUKUS协议具体内容 - 协议第一支柱涉及核潜艇合作 美国将在本世纪30年代初向澳大利亚出售3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 未来可能追加2艘 [10] - 第二支柱侧重于人工智能 量子 网络和高超音速等关键技术领域 但被批评缺乏重点和优先资金安排 [6] - 整个AUKUS计划预计2055年完成 耗资2450亿美元 美国和英国将在2027年开始在西澳大利亚部署潜艇训练澳方人员 [10]   国际反应与地缘政治影响 - 美英澳核潜艇合作引发国际社会担忧 被指构成严重核扩散风险并冲击国际核不扩散体系 [11] - 澳大利亚前总理保罗·基廷认为AUKUS完全为美国利益服务 将提升同中国爆发军事冲突的风险 建议澳大利亚退出该协议 [11]
 特朗普发文怒吼,7票通过表决结果已定,美国将成为第3世界国家?
 搜狐财经· 2025-09-21 15:36
 判决结果与政策合法性 - 美国高等法院以7票赞成、4票反对的表决结果,正式裁定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全球关税政策属于越权行为 [1] - 判决指出总统无权擅自调整关税,相关行政令无效 [3] - 特朗普主要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实施关税,但该法案从未明确授权总统单方面修改关税税率,法律依据存在先天不足 [5]   政策影响与经济后果 - 联邦政府可能面临高达900亿美元的退税款,若追溯至特朗普首个任期,数字更可能突破万亿美元大关 [7] - 美国制造业和农业仰仗的高关税壁垒被撤除,行业将直面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 [7] - 长期受物价上涨困扰的美国民众将这次判决视为对不当关税政策的迟来纠正 [7]   行业影响与竞争格局 - 特朗普任内频繁使用关税武器,从钢铁到农产品,几乎对所有主要贸易伙伴都挥舞过关税大棒 [1] - 高关税政策成为重振美国制造业、实现美国优先竞选承诺的手段 [1] - 政策为美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并成为国际谈判中的重要筹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