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研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热搜第一!今夜,雷军刷屏!
中国基金报· 2025-09-25 21:26
核心观点 - 小米集团通过五年战略反思 从互联网公司转型为硬核科技公司 重点投入汽车和芯片领域[5][8] - 公司重启芯片自研项目 历时三年成功推出玄戒O1芯片 进入市场第一阵营[11][15] - 小米汽车对标特斯拉和保时捷 SU7 Ultra在纽北赛道创纪录 YU7车型续航提升至835公里[16][17][20][21] 战略转型 - 2020年十周年之际进行半年复盘 明确未来十年发展方向为大规模投入底层核心技术[8] - 转型目标是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 该决策源于触及灵魂深处的大反思[5][8] - 改变的核心方法是复盘三问:做对什么 做错什么 重来该怎么做[6] 芯片研发历程 - 自研芯片梦想始于11年前 刚创业4年时就成立松果电子启动SoC研发[10] - 澎湃S1发布后暂停SoC研发 复盘结论显示必须做最高端芯片且需手机团队协同[10] - 2021年重启造芯项目 投入超百亿元资金 历时三年开发[11][13] - 2024年5月22日玄戒O1芯片首次回片并成功点亮 搭载该芯片的产品同步发布[11][15] - 自研芯片被定位为必由之路 预计需坚持十年且至少投入500亿元[13] - 首款旗舰SoC表现优异 进入整个市场第一阵营[15] 汽车业务发展 - 造车目标直接对标特斯拉和保时捷 旨在打造全球最强纯电性能车[17] - SU7 Ultra于2021年12月立项 期间曾暂停后又重启 团队反响热烈[18] - 2024年10月28日SU7 Ultra原型车在纽北赛道创下纪录[20] - 2024年4月1日量产版仅用四圈就取得两项震撼成绩[20] - YU7 SUV开发时放弃行业流行的"彩电冰箱大沙发"方案 选择为驾驶者设计豪华高性能路线[21] - YU7标准版续航从620公里提升至835公里 增加200多公里但定价不变[21] 产品发布 - 年度演讲同期发布小米17系列 小米平板8系列及众多科技家电新品[2] - 发布会相关话题登上热搜第一位 显示市场关注度极高[3]
热搜第一!今夜,雷军刷屏!
中国基金报· 2025-09-25 21:20
公司战略转型 - 小米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 大规模投入底层核心技术 [5] - 公司经历5年大反思 通过复盘明确发展方向 [3] - 改变涉及造车 芯片和高端化 重塑公司骨骼与灵魂 [13] 芯片研发进展 - 公司11年前成立松果电子开始自研SoC芯片 [7] - 2021年重启造芯项目 投入超百亿元 [7] - 玄戒O1芯片于2024年5月22日成功回片并点亮系统 [7] - 首款旗舰SoC进入市场第一阵营 表现出色 [11] - 自研芯片需要至少10年时间和500亿元投入 [9] 汽车业务发展 - 小米SU7 Ultra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 目标打造全球最强纯电性能车 [12] - 2021年12月SU7 Ultra立项 后曾暂停又重启 [12] - 2024年10月28日原型车在纽北赛道创下纪录 [12] - YU7 SUV项目定位豪华高性能 为驾驶者设计 [13] - YU7标准版续航从620公里提升至835公里 定价不变 [13] 产品发布动态 - 雷军年度演讲发布小米17系列 小米平板8系列及科技家电新品 [1] - 发布会相关话题登上热搜第一 [1] - 演讲主题为"改变" 分享近五年发展历程 [1]
小米17系列4499元起,雷军:电池容量是iPhone17的两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21:18
9月25日晚7点,雷军发表第6次年度演讲,分享近5年小米经历的"改变",再谈玄戒芯片和小米汽车。雷军谈及造芯时表示,芯片是小米走向成 功的必由之路,自研手机SoC,至少要坚持10年、至少投入500亿元。相关话题登上热搜第一。 小米17系列、全新平板 Xiaomi Pad 8 系列,以及众多科技家电新品也在同场发布。 谈造芯:至少要坚持十年、至少投入五百亿 雷军表示,芯片是小米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自研手机SoC,至少要坚持十年、至少投入五百亿。 记者丨 雷晨 编辑丨张嘉钰 曾静娇 视频丨杨浩凯 陈泽 锴 提到小米YU7与特斯拉Model Y的对比, 雷军表示,今年年初,内部买了三台特斯拉Model Y拆解,确实是一辆好车。 "如果大家不选小米 YU7,可以选Model Y,明天理想i6发布大家也可以关注。" 此外雷军还称 小米YU7是小米汽车最后的底牌,50岁仍是闯的年纪。 小米17系列手机发布,起售价4499元 雷军在发布会上发布全新小米17系列手机,起售价4499元(12GB+256GB)。此外,12GB+512GB版本售价为4799元,16GB+512GB版本 售价为4999元。 小米17系列全球首发第五 ...
4499元起!雷军发布小米17
上海证券报· 2025-09-25 21:15
9月25日晚,小米举行秋季发布会。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发布全新小米17系列手机,起售价4499元(12GB+256GB)。雷军表示,小米17 精致度不亚于iPhone。 此外,雷军首次分享了小米自研芯片背后的故事。他表示,自研手机SoC,至少要坚持10年,至少投入500亿元,且必需从最高端切入。 起售价4499元!雷军发布小米17 在9月25日晚的小米秋季发布会上,雷军发布了全新小米17系列手机,起售价4499元(12GB+256GB)。雷军说,小米17精致度不亚于iPhone。 上证报记者刘暄摄 雷军介绍,小米17系列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采用第三代3nm制程工艺,移动平台史上最高主频4.6GHz。搭载7000mAh小米金沙江电池。 上证报记者刘暄摄 在续航方面,小米17采用7000mAh 小米金沙江电池,含硅量达16%,超高能量密度,超强低温续航,五年超长寿命,100W小米澎湃有线秒充,50W小米 澎湃无线秒充。 上证报记者刘暄摄 在外观方面,小米17有4款配色,分别为雪山粉、冰融蓝,还有经典黑白双色。此外,小米17采用6.3超级阳光屏,全新一代小米M10屏幕发光体系,搭载 国产"新型 ...
雷军谈自研芯片命名:我建议还叫松果,大家坚决不同意
新浪科技· 2025-09-25 21:09
公司战略 - 小米集团重启自研芯片项目并命名为玄戒 代表公司对造芯业务的庄重承诺[1] - 公司此前经历松果芯片项目的惨败 重新启动芯片自研面临技术和心理双重挑战[1] - 雷军强调正视失败和内心恐惧是关键 表明公司已从挫折中汲取经验[1] 技术研发 - 自研芯片项目技术难度较高 需要克服研发过程中的多重障碍[1] - 玄戒芯片项目名称变更反映团队对此次研发的重视程度[1]
4499元起!小米17系列发布 雷军发表第六次年度演讲:曾因质疑陷入内耗 决心逆天改命
华夏时报· 2025-09-25 21:03
公司战略转型 - 小米坚定从互联网公司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 持续投入底层核心技术 [3] - 自研手机SoC被视为成功必由之路 至少需坚持十年并投入500亿元 [4] - 芯片研发策略调整:放弃中低端路线 专注最高端SoC才有一线生机 [6] 芯片技术突破 - 发布第二代3nm工艺玄戒O1芯片 集成190亿晶体管 实验室跑分突破300万 [6] - 成为全球第四家拥有自研手机SoC的厂商 [6] - 芯片研发始于2014年松果电子 2017年首款澎湃S1亮相后转向小芯片路线 [6] 汽车业务进展 - 小米SU7上月交付量达3.65万台 计划将部分车型交付周期缩短最多2个月 [22] - 9月第三周小米汽车以1.08万辆周销量位列新势力第二 [23] - 因辅助驾驶系统安全隐患召回11万辆SU7标准版 占已售车型三成 [23] 产品发布情况 - 小米17系列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 采用第三代3nm工艺 主频4.6GHz [13] - 小米17系列起售价4499元 Pro Max系列采用低功耗屏 起售价5999元 [13][15] - SU7标准版售价21.59万元 YU7项目被定位为小米汽车力挽狂澜的底牌 [10][23] 高管团队建设 - 现有12位高管中9位为新引进外部顶尖人才 [7] - 公司持续面临人才短缺问题 需大量内部提拔和外部招募 [16][17][20] 财务表现 - 2025年二季度营收1159.6亿元 同比增长30.5%创历史新高 [23] - 调整后净利润108.3亿元 同比增长75.4%同步创纪录 [23] - 2020年公司年收入突破2000亿元 成功跻身世界500强 [3] 市场认可度 - 高端化进展显著 SU7 Ultra五六十万元产品获得市场认可 [20] - 通过自建智能工厂逐步消除"组装厂"舆论质疑 [20] - 纽北赛道官方最终认可小米汽车技术雄心 [8]
雷军:芯片是小米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25 19:59
小米芯片发展历程 - 公司于2014年开始投入芯片研发 2017年推出首颗自研SoC澎湃S1 搭载该芯片的小米5C销量达60多万台 [1] - 2018年因研发路径问题暂停SoC研发 转向"小芯片"研发并保留团队 [1] - 反思失败得出两大结论:自研手机SoC必须从高端切入才有机会 需要手机团队全力支持与协同 [1] 芯片战略重启 - 2021年初重启芯片项目 成立玄戒团队 由早期员工朱丹负责组建 [2] - 手机SoC研发需至少10年时间及500亿资金投入 [2] - 2022年遭遇业务挑战 营收连续下滑 同时面临造车与芯片双线投入压力(各需500-600亿) [2] 关键决策节点 - 2022年5月高管会议讨论芯片战略 提出"放弃研发将导致永久失去芯片业务"的警示 [3] - 管理层坚定支持投入 认为数百亿资金即使失败也能培养芯片团队并提升公司技术底蕴 [4] - 2023年5月同行突发解散3000人芯片团队 公司仍坚持推进项目并稳定军心 [4] 技术突破与成果 - 2024年初自研芯片"玄戒O1"按计划投片 采用最先进3纳米工艺 单次投片费用达2000万美元 [4] - 芯片成功点亮并调通 2025年搭载该芯片的小米手机发布并获得市场好评 [4] 发展理念与展望 - 强调克服失败恐惧与重启项目的勇气比技术挑战更关键 [5] - 玄戒O1仅为第一步 距离最终成功仍有长远路程需持续投入 [5]
雷军谈造芯:至少要坚持十年、至少投入五百亿
财联社· 2025-09-25 19:41
公司战略 - 芯片是公司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1] - 自研手机SoC至少要坚持十年 [1] - 自研手机SoC至少投入五百亿 [1]
雷军谈自研芯片命名:我建议还叫松果,大家坚决不同意,最后起了玄戒
新浪科技· 2025-09-25 19:30
公司战略与决心 - 小米集团重启自研芯片项目并命名为玄戒 代表公司对芯片业务的庄重承诺[2] - 公司CEO雷军承认再次造芯面临技术挑战和此前松果项目失败的心理障碍[2] 历史背景与挑战 - 公司曾经历松果芯片项目的惨败 此次重启需要克服失败带来的心理恐惧[2] - 项目启动初期内部对沿用松果名称存在分歧 最终决定启用新品牌名称[2]
雷军谈造芯:至少投入五百亿
华尔街见闻· 2025-09-25 19:18
公司战略 - 芯片是公司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1] - 自研手机SoC至少要坚持十年 [1] - 自研手机SoC至少投入五百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