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虚拟现实
icon
搜索文档
探访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新阅读方式从畅想变为现实 内容生产积极拥抱AI
证券日报· 2025-06-20 01:24
行业趋势与展会概况 - 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以"促进文明传承发展推动交流互鉴共赢"为主题,吸引8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家展商参展 [1] - 融合新技术(如VR阅读、AI大模型编辑平台、大模型写作)成为图书出版企业共同关注焦点,"文化+科技"融合展示巨大潜力 [1] 技术创新与阅读体验 - VR技术(三维建模、动作捕捉、空间音频)使阅读内容"动"起来,中图云创智能科技的"图壤大世界"平台将纸质内容转化为沉浸式互动产品 [2] - 数传集团的AIRAYS提供"一书一模型"交互式阅读体验,支持AI思维导图、播客、作文批改等定制化功能,解决通用大模型精准度不足问题 [3] - 新技术创新阅读形式,带来个性化、强互动性体验,推动知识传承与行业焕新 [3][4] AI技术与内容生产 - AI技术提升内容创作与编辑效率,但需应对版权伦理等挑战,行业需平衡技术应用的合理性与规范性 [4] - 国产大模型LuffaAI生成首部AI辅助学术专著《AIforRockDynamics》,克服输入受限、文本生成等技术局限,确保内容科学性 [5] - "LuffaAIStudio"平台接入学者私域知识,赋能垂直领域科研,展示AI在图书行业的应用前景 [5] 政策与行业融合建议 -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可提升传统行业效率与产品质量,激发创新活力并创造新增长点 [6] - 政策层面建议明确融合目标,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搭建行业交流平台促进资源共享 [6]
山东济南:多举措打通“供给升级”到“消费提振”路径
搜狐财经· 2025-06-19 17:13
工业经济表现 - 1-4月济南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全省0.9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2位 [1] - 规上工业产销率达98.96%,高于全省4.3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1位 [1] - 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39.5%,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幅提升 [5] 数字化转型举措 - 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赋泉城"、"AI泉城"赋能三大行动 [2] - 首批120个人工智能大模型推荐名录,培育通用与行业大模型协同发展 [2] - 计划年内新增5G工厂、晨星工厂30家以上,"产业大脑"2个以上 [2] 新兴消费场景布局 - 加速自动驾驶、脑机接口、机器人等新产品新场景开发应用 [2] - 打造"人工智能+"、"元宇宙+"虚拟现实示范场景 [2] - 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北斗规模化应用"国家级试点 [2] 品牌生态优化 - 实施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 [3] - 华熙生物入选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浪潮软件2产品入选国家智慧健康养老推广目录 [3] - 共建"泉城好品"区域公共品牌,入选"山东制造·齐鲁精品"等多项名品评选 [3] 产业支持措施 - 770家企业实施1004个工业技改项目,重点推进汽车等行业技术改造 [5] - 举办183场"百场万企"供需对接活动,线上平台注册企业2500家,发布产品近万种 [5] - 推荐国债与专项再贷款项目,举办政银企对接会支持企业融资 [5]
镜头丨教育场馆中的党纪学习新实践
数字化廉洁教育创新 - 各地纪检监察机关融合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数字化、场景化、互动性、沉浸式形式拓展廉洁教育实践路径,将党纪知识从概念转化为具象感知 [1] - 浙江省永康市纪委监委在芝英千年古城打造廉风传承馆,采用智能语音、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提升党风党纪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6] - 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利用3D全息投影技术播放VR警示短片,增强党员干部的反思警醒效果 [10] 沉浸式教育模式探索 -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推出"行走的廉政课",以"行走剧场+互动艺术"形式打破舞台与观众界限,营造多维感官体验 [14] - 江西省定南县纪委监委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勤廉教育基地,通过"以考促廉"答题等形式强化党纪学习教育 [18] - 安徽省广德市纪委监委通过录制微党课、微视频将教育场馆内容数字化,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云端"学习 [22] 地域特色教育案例 - 浙江省永康市结合本地芝英应氏廉风家训故事设计互动答题环节,强化年轻干部教育 [6] - 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廉政教育基地通过VR警示短片实现场景化警示教育 [10] - 安徽省广德市利用英烈山纪念馆资源制作微视频,实现红色教育与纪律教育融合 [22]
国家文创实验区年度十大引领性成果发布 包括LABUBU成全球顶流
中国新闻网· 2025-06-16 21:54
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大会概况 - 2025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 主题为"汇新质·聚新力·踏新程" 聚焦文化产业形态变革与智能升级发展 [1] - 大会发布十大引领性成果 包括LABUBU成为全球顶流等 同时发布《朝阳区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2025版)》 [1][3] - 采用"1+10"联动模式 除主论坛外还举办AIGC视听产业创投会等10场活动 促进细分领域交流 [4][5] 十大引领性成果详情 技术创新类 - 北京AIGC视听产业创新中心成立 联合50家生态合作伙伴 打造开放共享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2] - 光合声智能科技成立AI影视联合实验室 推动空间智能叙事技术应用于影视升级 [3] - 中国传媒大学攻克AI动画技术难题 自研多模态视频生成技术 解决角色面部稳定性等技术瓶颈 [3] 设施建设类 - 微博IN电竞文化综合体建成 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 可容纳1500名观众 成为朝阳文旅新地标 [2] - 798超维视界打造北京市最大沉浸式复合VR院线 融合虚拟现实技术与文化艺术体验 [3] 内容创作类 - 黑弓文化集成数字影像与AI技术 开创数字文旅体验新范式 [2] - 蔚领时代发布超写实3A级XR互动影视《木兰2125 XR》 采用全息云串流技术实现多维沉浸体验 [2] - 鼎盛佳和制定国家级电视剧母版制作标准GY/T357-2024 设立国内首个电视剧制作高新实验室 [2] 商业模式类 - 优酷发布行业首款影视制作车 提供一站式软硬件服务 推动片场工作数字化 [3] - 泡泡玛特LABUBU成为全球顶流 海外拓展至23个国家地区 全年营收突破130亿元 [3]
电子:台积电5月营收高增,存储芯片市场持续升温
国投证券· 2025-06-15 19: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领先大市 - A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电子行业虽本周指数下跌,但台积电营收高增、存储芯片市场升温,HBM 高景气且 DDR4Q2 涨价,行业仍有发展潜力,建议关注算力产业链、存储行业和 VR 眼镜相关企业 [1][2][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新闻一览 - 高通约 24 亿美元收购英国半导体公司 Alphawave,提升骁龙平台竞争力 [17] - 台积电与东京大学启用合作实验室,关注多领域研究并分享成果 [17] - CSA 半导体激光器专委会开会,推进《GaN 激光器产业发展蓝皮书》编制 [17] - 预计 2025 年全球 AI 手机渗透率达 34%,向中端价位段渗透 [17] - 全自动设计系统“启蒙”发布,可实现 CPU 自动设计及软件配置 [17] - 字节跳动发布豆包大模型 1.6 和视频生成模型 Seedance1.0pro [17] - 美研究团队用二维材料造计算机,迈向更优电子产品 [17] - 芯聚能碳化硅主驱芯片模块规模生产,实现全链条自主化 [17] - 车企承诺支付账期不超 60 天,促进汽车产业发展 [17] - 苹果 WWDC2025 推出多系统软件更新和新设计语言 [17] - 影石创新登陆科创板,募资投向项目并加大研发投入 [18] - 美光计划投资 2000 亿美元扩大美国芯片制造和研发 [18] 行业数据跟踪 半导体 - 2025 年第一季全球前十大 IC 设计厂营收季增 6%,达 774 亿美元 [19] SiC - 芯聚能车规级 SiC 芯片规模化导入主驱模块产线,实现全链条自主可控 [20] - 2025 年 1 至 5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渗透率达 44% [20] - 2024Q4 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增长,带动碳化硅功率器件需求 [21] 消费电子 - 25Q1 全球智能手机产量 2.89 亿台,同比降 3%,中国市场销量温和增长 [25] - 三星一季度产量近 6400 万台,跃居全球首位;苹果产量降至约 4800 万台;小米产量约 4200 万台 [25] - 2025 年 4 月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 2229.40 万台,产量 8611 万台 [25] - 2024 年 10 月 Oculus 和 Pico 在 Steam 平台份额有变化,VR 月活用户占比上升 [27] 本周行情回顾 涨跌幅 - 本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沪深 300 指数和申万电子版块均下跌,电子行业排名 27/31 [31] - 本周食品饮料跌幅最大,有色金属涨幅最大 [34] - 电子行业子版块中半导体跌幅 3.34%,元件涨幅 0.93%等 [36] - 本周电子版块涨幅前三为光大同创、迅捷兴、瀛通通讯,跌幅前三为西陇科学、传音控股、龙迅股份 [37] PE - 截至 2025.06.13,沪深 300 指数 PE 为 12.72 倍,SW 电子指数 PE 为 49.32 倍 [42] - 电子行业子版块 PE/PE 百分位分别为半导体 79.37 倍/53.12%等 [44] 本周新股 - 报告提供本周 IPO 审核状态更新表格,但无具体数据 [49]
能读一辈子的生命之书,我选它
虎嗅· 2025-06-15 10:29
文化价值与经典地位 -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与莎士比亚戏剧、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并列,成为展现"中国之心"的核心文本[1][13] - 作品通过生活场景、情感模式等细节构建中国人的精神框架,其美学与哲学内涵超越时代背景限制[13][14] - 曹雪芹刻意模糊历史背景,聚焦普遍人性反思,使作品具有跨时代共鸣性[2][4] 当代传播与接受现状 - 年轻群体呈现两极分化:痴迷者深度参与二次创作(如林黛玉×伏地魔CP),而61万字篇幅与半文白语言导致61%读者难以完整阅读[15][17][19] - 抖音平台450分钟解说视频获3亿播放量,1282万点赞,证明碎片化传播对经典普及的有效性[22][25] - 主要阅读障碍包括:721个角色关系网、贵族生活距离感、悲剧基调与谶语隐喻系统[17][20][21][22] 跨媒介创新解读 - 视频创作者采用三栏式呈现(主画面+知识点+情节线索),通过"文爹玉儿草孙"等记忆口诀降低入门门槛[22] - 学者提出虚拟现实视角:风月宝鉴对应VR设备,太虚幻境体现沉浸式体验,贾瑞被视为早期"成瘾用户"[26][27][28] - 角色扮演游戏(RPG)模式被应用于文本分析,如"刘姥姥进荣国府"符合冒险游戏关卡设计逻辑[29] 文本生命力与衍生创作 - 陈春成小说《〈红楼梦〉弥撒》虚构文本湮灭未来,反向印证经典依赖持续解读与记忆传承[29][32][33] - 当代衍生创作涵盖职场管理(贾府作为家族企业)、推理小说(大观园凶案)等跨界重构[26] - 日本推理作家芦边拓《红楼梦杀人事件》展示经典IP在异文化语境中的再生潜力[26]
在未来影院观众“进入”电影,一批虚拟现实电影即将登陆院线
新浪财经· 2025-06-14 20:13
上海国际电影节未来影院单元 - 未来影院单元依托AR VR MR等最新影像科技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交互体验[1][5] - 该单元诞生于2024年由上海国际电影节与普陀区合作策划虚拟现实影像作品展映和产业分享活动[5] - 响应国家电影局《关于促进虚拟现实电影有序发展的通知》号召探索文旅商体展跨界共赢新模式[5] 展映内容与技术应用 - 集中展映16部中外佳作包括全球或亚洲首映作品如《长安三万里》《地心游记》等[7] - 《长安三万里》观众可自选皮肤姓名进入盛唐长安城与场景人物实时互动推动剧情[7][9] - 《地心游记》通过7大奇幻场景结合多维度感官体验颠覆传统观影认知[8][11] - 《帝国密码——秦始皇陵》用VR大空间技术复原秦始皇陵结合考古资料与历史研究成果[11][13] 商业联动与消费促进 - 未来影院与长风大悦城商圈联动推出"票根经济"凭消费小票可预约影院体验[22] - 影院票根可兑换苏州河船票或工业文明展示馆纪念品并享受苏宁艺术馆优惠入场[22] - 文旅商体展融合模式有效扩大商圈市场影响力和消费吸引力[22] 重点展映作品亮点 - 《封神前传》以妇好将军为主线结合甲骨文研究展现殷商青铜文明[12][15] - 《龙门金刚》在龙门石窟实景拍摄通过高科技手段活化历史遗迹[15] - 《吞食者》改编自刘慈欣小说构建外星文明吞食地球的宏大场景[15][17] - 《只此青绿》带领观众进入《千里江山图》创作者王希孟的思维秘境[16][19]
七部虚拟现实电影即将登陆暑期档
快讯· 2025-06-14 14:19
虚拟现实电影行业动态 - 七部虚拟现实电影将在暑期档上映 包括《长安三万里》《地心游记》《帝国密码——秦始皇陵》《封神前传:一个女将军的殷商盛世》《龙门金刚》《吞食者》《只此青绿》[1] - 影片将在全国多个城市的影院 文博场馆 商圈等场所放映[1] - 片单发布活动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未来影院启动仪式上举行[1] 影视内容供给 - 暑期档虚拟现实电影题材涵盖历史 科幻 神话等多元类型[1] - 作品包括改编自文学IP的《地心游记》和传统文化题材《只此青绿》[1] - 历史类内容占比显著 涉及秦朝 唐朝 殷商等不同朝代背景[1] 发行渠道拓展 - 放映场所突破传统影院模式 延伸至文博场馆等文化场景[1] - 商业综合体成为虚拟现实内容新展示空间[1]
首批虚拟现实电影通过备案 新物种如何拓荒新市场?
中国经营报· 2025-06-14 09:13
虚拟现实电影行业动态 - 国家电影局2025年4月备案8部虚拟现实电影项目,包括《龟兹乐舞》《石峁鹰熊》等,为首批政策支持后立项案例 [1] - 虚拟现实电影定义为采用VR/AR/MR技术制作、需头戴设备观看的新形态电影,与传统电影在制作流程、内容交互性上存在本质差异 [2] - 国家电影局2023年3月发布专项政策,要求虚拟现实电影需完成剧本备案和审查程序,并鼓励影院及其他场所申请放映资质 [4] 技术应用与市场探索 - 虚拟现实电影依赖3D全景画面、实时渲染、空间音频等技术,强调观众参与而非单向叙事,与传统影视内容逻辑不同 [2] - 2023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曾展映26部国内外沉浸式作品,采用VR眼镜/XR头显设备,侧重互动体验而非传统镜头语言 [2] - 苹果Vision Pro推出后带动海外企业制作专属沉浸式影片,Meta与卡梅隆合作开发Quest平台3D影视IP [3] 商业化挑战 - 当前虚拟现实电影面临设备成本高(影院需配置高端VR终端)、内容供给稀缺(国内外影视公司参与度低)等商业化障碍 [6][8] - 爱奇艺虽布局VR内容平台(奇遇VR设备及App),但内容库仍以传统影视改编为主,体验便捷性不及主流视频平台 [7] - 行业人士指出VR设备普及率低导致受众有限,而制作成本高企使投资回报风险显著高于传统电影 [8] 政策与行业前景 - 国家电影局明确将虚拟现实电影纳入管理扶持范围,认为其临场感与沉浸感代表电影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4][5] - 政策支持可能吸引影视、VR及跨行业资源涌入,推动形成新内容品类与商业模式,但需解决设备标准化等问题 [8][9] - 文旅场景已先行应用沉浸式项目(如北京天安门、乐山大佛等景区),为虚拟现实电影提供前期市场验证 [3]
以人工智能打开零售新空间(人民时评) ——从展会感受中国经济脉动②
人民日报· 2025-06-13 05:53
人工智能技术在消费领域的应用 - 零售行业通过AI交互式货架、AI巡检产品、计算机视觉等技术提升消费体验,例如消费者拿起产品时屏幕自动介绍功能特点,管理系统实时识别后厨员工洗手情况和产品缺货情况[1] - 无人门店采用人脸识别或手机扫码实现"即拿即走"的便捷购物体验,智能货架、冷链设备、无人车等硬件与数据分析软件系统渗透零售全链条[1]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人工智能+消费"为扩大内需提供新路径,通过技术应用重塑供需关系并提升适配度[1] 以用户为中心的零售转型 - 现代零售业从以货物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数字化时代年轻消费者成为主力,行业需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即时满足[2] - AI赋能实现定制化产品推荐和个性化营销,例如美妆店AI货架通过语音交互帮助寻找产品,电商虚拟试衣功能让消费者体验"上身效果"[2] - 通过C2M模式收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大数据分析实现规模化柔性生产,解决定制化与规模化生产的矛盾[2] 零售行业全链条价值重塑 - 零售门店从传统"人货场"向"智能生态场"演进,AI技术实现制造商、物流商、零售商无缝衔接[3] - 技术应用覆盖商品研发、市场营销到组织流程、库存管理,大幅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和效益[3] - 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和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全球第一,AI技术有助于连接强大供给能力与大规模消费市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