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洗牌
搜索文档
帮主深扒 | 中海南京“割肉记”:房价腰斩背后,藏着房企断腕求生的血腥现实
搜狐财经· 2025-05-23 01:37
楼市降价事件 - 中海地产在南京进行大幅降价促销 江北观江樾单价从3 6万降至2 3万 江宁和山项目从3万+腰斩至1 7万 [3] - 降价房源迅速售罄 和山项目接近清盘 形成业主维权与抢购并存的矛盾局面 [3] 降价原因分析 - 南京取消二手房限售导致挂牌量激增 新房面临二手房价格战冲击 [3] - 江宁江北新出让地块容积率更低 使老项目竞争力下降 [3] - 中海正在进行战略调整 将资源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转移 南京项目成为回笼资金工具 [3] 项目盈利状况 - 观江樾项目楼面价2 1万 现售价2 3万 扣除建安成本及税费后利润空间极其有限 [3] 行业趋势判断 - 房地产行业现金流压力加剧 连央企背景房企也不得不采取极端促销手段 [3] - 房地产市场正从高利润模式转向生存竞争模式 未来仅现金流充裕或产品力突出的企业能够存活 [4] - 南京楼市呈现明显分化 核心区域相对稳健 郊区项目面临更大风险 [3] 市场机会提示 - 当前刚需购房者存在捡漏机会 但投资者需警惕政策变化风险 [3] - 有业主计算显示 当前购房价格甚至低于三年前的地价成本 [4]
旗滨集团(601636)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Q1毛利率改善 静待供需平衡进一步修复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3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56.49亿元,同比-0.2%,归母净利润3.83亿元,同比-78.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89亿元,同比-82.6% [1] - 2025Q1营业收入34.84亿元,同比-9.7%,归母净利润4.70亿元,同比+6.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03亿元,同比-100.7% [1] - 2024Q4/2025Q1单季毛利率分别为5.5%/12.0%,同比-23.6pct/-14.1pct,但2025Q1环比回升6.5pct [2] 业务分析 - 浮法玻璃2024年销量同比-6%,单箱毛利13.4元,同比-8.3元,因地产竣工需求下滑导致供需矛盾加剧 [2] - 光伏玻璃2024年销量4.35亿平,同比+124%,收入57.53亿元,同比+68.6%,但单平毛利1.2元,同比-2.6元,因行业产能过剩导致均价下跌 [2] - 光伏玻璃产能爬坡压缩单位成本,但行业矛盾仍存 [2] 费用与资产 - 2024年期间费用率12.2%,同比+1.0pct,财务费用同比增加1.66亿元,因光伏生产线借款利息支出增加 [3] - 2025Q1期间费用率12.6%,同比+0.6pct,财务费用率同比+1.6pct,管理费用率持续压缩 [3] - 2024年资产减值损失2.57亿元,含存货跌价准备2.38亿元,2025Q1确认资产处置收益5.29亿元(绍兴老厂区搬迁) [3] 现金流与资本开支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9.12亿元,同比-6.31亿元,2025Q1改善至0.17亿元,同比+3.34亿元,因原材料降价及采购现金减少 [4] - 2024Q4/2025Q1资本开支3.90/5.76亿元,同比-77.2%/-51.1%,节奏显著放缓 [4] - 2025Q1资产负债率59.0%,同比+4.5pct [4] 行业与展望 - 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持续,但盈利底部可能加速供给出清,龙头企业份额有望提升 [4] - 公司多元产业布局成型,浮法和光伏玻璃成本及国际化竞争优势强化 [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6.0/7.6/11.3亿元,对应市盈率25/20/13倍 [5]
东吴证券:给予旗滨集团增持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4-28 12:44
文章核心观点 东吴证券黄诗涛、石峰源发布对旗滨集团的研究报告,给予增持评级,虽浮法和光伏玻璃盈利承压,但公司多元产业布局成型,竞争优势强化,行业供给出清后龙头有望提升份额、修复估值,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6.0/7.6/11.3亿元 [1][5] 分组1:财务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49亿元,同比-0.2%,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83/2.89亿元,同比-78.1%/-82.6%;2025Q1实现营业收入34.84亿元,同比-9.7%,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70/-0.03亿元,同比+6.4%/-100.7% [1] 分组2:业务盈利情况 - 浮法玻璃2024年销量同比-6%,单箱毛利13.4元,同比-8.3元,因地产竣工需求下滑加剧供需矛盾 [2] - 光伏玻璃2024年销售加工片4.35亿平,同比+124%,收入57.53亿元,同比+68.6%,单平毛利1.2元,同比-2.6元,因产能过剩均价下跌 [2] - 2024Q4/2025Q1单季毛利率为5.5%/12.0%,分别同比-23.6pct/-14.1pct,2025Q1环比回升6.5pct [2] 分组3:费用与利润影响因素 - 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2.2%,同比增加1.0pct,因财务费用同比增加1.66亿元;2025Q1单季期间费用率同比+0.6pct至12.6%,财务费用率同比增加1.6pct,管理费用率延续压缩趋势 [3] - 2024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2.57亿元,主要因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38亿元;2025Q1确认资产处置收益5.29亿元,因绍兴老厂区搬迁相关资产处置 [3] 分组4:现金流与资本开支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12亿元,同比-6.31亿元;2025Q1为0.17亿元,同比+3.34亿元 [4] - 2024Q4、2025Q1购建固定资产等支付的现金为3.90亿元、5.76亿元,分别同比-77.2%/-51.1% [4] - 2025年一季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9.0%,同比上升4.5pct [4] 分组5: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6.0/7.6/11.3亿元(2025、2026年预测前值为6.5/11.2亿元),对应市盈率25/20/13倍,维持“增持”评级 [5] 分组6:其他机构盈利预测 - 展示了多家机构对公司2025 - 2027年净利润的预测及目标价情况 [8] - 该股最近90天内2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2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7.77 [8]
负债162亿!又一家建工巨头被恒大拖垮了
商业洞察· 2025-04-27 16:47
合肥建工破产事件分析 - 合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作为建筑行业老牌国有企业 曾在全国市场风光无限 但最终因资不抵债而倒下 [5] - 公司成立于1958年 历经67年发展 从地方国企成长为安徽建筑业龙头 手握"鲁班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跻身全国建筑业500强 [5] - 截至2024年11月 公司资产总额127.3亿元 负债总额162.29亿元 净负债缺口达35亿元 资产负债率急剧攀升至127% [12] 破产原因分析 - 高度依赖恒大集团 高峰期垫资施工 仅2021年就有2.7亿元工程款无法收回 [7] - 内部贪腐与管理混乱 原董事长刘国福违规收受礼品 滥用职权 造成国有资产"特别重大损失" [9] - 2018年并入海螺集团后 管理层未能抓住转型窗口期 反而在行业下行时继续加码高风险合作 [12] 行业影响与趋势 - 恒大2万亿元负债中 大部分来自建筑公司和供应商 南通三建 嘉寓集团等昔日巨头接连倒下 [8] - 2024年以来 建筑行业已有超20家大型企业申请破产 主要由于房地产需求萎缩 资金链紧绷与利润摊薄 [12] - 行业数据显示 2024年建筑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同比激增 房企暴雷"后遗症"仍在发酵 危机正向上下游蔓延 [14] 行业应对措施 - 地方政府正通过国企接盘 专班复工等方式处理恒大遗留项目 [14] - 建筑企业需转向绿色建筑 城市更新等新兴领域 并建立客户信用评估体系 [14] - 行业洗牌已不可避免 活下来的企业可能迎来更健康的生态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