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投资

搜索文档
4月金融数据解读与银行股投资
2025-05-14 23:19
纪要涉及的行业 银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四月金融数据特点**:M2 增速 8%,较三月提高 1 个百分点,受基数效应影响后续将平复;M1 增速 1.5%,较三月降 0.1 个百分点,统计口径调整后增速偏弱;新增人民币贷款 2800 亿元,同比少增 4500 亿元,贷款增速降至 7.2%;社会融资规模 1.16 万亿,同比多增 1.2 万亿,社融增速从 8.4%升至 8.7%,信贷和社融增速差拉大至 1.5 个百分点[2]。 - **四月“小月更小”原因**:一是三月信贷冲量致四月回撤;二是未安排月末冲量防资金空转;三是债务置换影响,四月债务置换规模 5000 亿,还原后贷款增速超 8%,一季度总规模 2.1 万亿,加上四月对公端债务置换使四月贷款增量与去年同期大体相当,且票据贴现 8300 亿元同比持平,但对公中长期贷款数据差[3]。 - **信用活动及总需求状况**:社融与信贷存在“三重矛盾”,即信贷放缓与社融加快、对公有贷无存与零售有存无贷、银行资产投放稳定与负债增长乏力;政府和准政府部门主导融资占新增信用 80%,财政发力拉动需求,但私人部门投资和消费待修复[4]。 - **货币政策对银行业经营影响**:降准降息后不同类型银行贷款增长有差异,一季度国有大行增长 4.7 个百分点,城商行增长 6.7 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不到 3 个百分点;大型银行通过银政类融资平台稳定投放,部分银行信贷投放乏力;对公信贷定价稳定,零售按揭定价反弹但整体偏低,反映供需矛盾升级和居民需求萎缩[5][6]。 - **银行股投资看法**:近期银行股涨势凌厉,原因是政策重视净息差,一季度息差收窄后将受制度保护;应关注央行稳定信贷投放、防资金空转,重视存量信贷盘活效率及价格体系反映的供需关系变化[7]。 - **稳定信用活动和信贷投放措施**:刺激总需求,短期以财政主导投资为主,关注新型政策性工具设立解决项目资本金不足问题;系统性压降银行体系负债成本,通过负债定价决定银行扩表能力[8]。 - **货币政策执行情况**:逆周期加码但结构性选择大于总量,强调精准支持非大水漫灌;结构性货币工具加量降准,总量工具使用需其他基础货币投放渠道配合,买断式回购再度加量概率不大;政策利率降息克制,兼顾金融稳定[9]。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降息看法**:降息 25 个 BP 幅度不大,激励度不够,有降价空间,尤其对房地产相关工具,期待央行提供超长期限低息资金;OMO - LPR 联动机制下调 10 个 BP 影响大,预计 LPR 报价平行下调,将激发银行下调定期存款利率[10]。 - **防范资金空转下负债定价问题**:银行体系息差收窄、贷款定价走低与负债成本高矛盾突出,中小银行综合负债成本高,需改善负债成本遏制息差收窄,推动债券市场收益率下行,否则扩表速度慢[11][12]。 - **控制负债成本措施**:观察工行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后利率自律机制上限是否同步下调;强化对中小银行外部监管;统筹考虑特定领域高成本主动型一般负担用金融债置换问题[13]。 - **银行股近期上涨原因**:美国征关税后汇率上升,汇金增持,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推动上市公司稳定股价,沪深 300 从低点上涨不到 10%,银行板块涨 11%,H 股银行涨 16%[14]。 - **银行股上涨驱动因素**:持有可转债银行因可转债转股诉求表现亮眼;区域性小银行和城投业务占比大的银行因与政府合作好、一季度业绩匹配表现强;未注资大型银行因注资后盈利负增长受压制;投资者对中小型银行有兴趣,机构和产业资本投资追求收益;5 月 7 日后公募基金考核机制有影响;目前未到看空银行股时候,市场情绪可推动,银行股与经济预期相关,投资者可择股[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新型政策性工具虽在政治局会议和发改委新闻发布会提及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不足问题,但金融部门发布会未提及,后续是否落地待观察,是稳增长重要观测点[8]。
突破10万亿,见证历史!这一板块又成“显眼包”,刚刚涨出新高
每日商报· 2025-05-14 14:36
银行股市场表现 - 5月银行股成为A股市场最大赢家之一,银行板块指数创2015年7月中旬以来新高 [1][2] - 5月14日早盘A股银行板块市值突破1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农业银行、上海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3][8] - 上证指数上涨0.19%,银行、保险、券商等大金融板块异动带动指数翻红 [4] - 42家银行一季度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共计5639.79亿元,四大国有银行一季度净利润2938.02亿元,占比超52% [9] 银行股涨幅情况 - 厦门银行涨幅6.12%,宁波银行涨幅25.99,华夏银行涨幅7.62,郑州银行涨幅1.97,苏州银行涨幅8.48,兴业银行涨幅22.83,上海银行涨幅11.18,光大银行涨幅3.99 [9] 机构观点与行业利好 - 利率下行通道中银行股红利吸引力仍在,降准降息、AIC设立主体扩围、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主体扩容等政策利好银行股 [10] - 中信证券预计一季度银行息差走低幅度低于年初预期,银行板块基本面相对稳健,向下超预期概率偏低 [11] - 开源证券看好银行板块长期资金增配价值及估值修复,预计2025年银行业绩稳定,营收和净利润增速稳步回升 [11] 险资对银行股的配置 - 今年以来险资13次举牌中6次为银行股,包括平安人寿举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等 [12] - 一季度末险资对银行股持股数量和市值在险资持股行业中位居前列 [13] - 中国平安2024年末股票投资账面值4373.79亿元,环比增长近50%,占投资规模比重从6.2%上升至7.6% [14]
银行板块A股市值创出历史新高,银行ETF天弘(515290)涨超1%,冲击6连涨,宁波银行涨超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4 14:04
市场表现 - 5月14日三大指数全线翻红,大金融股发力,银行ETF天弘(515290)涨1.05%,已连涨5日冲击6连涨 [1] - 成分股中宁波银行涨超3%,厦门银行、华夏银行、兰州银行、郑州银行涨超2% [1] - 银行ETF天弘(515290)紧密跟踪中证银行指数,规模位居同标的ETF前二,配备场外联接基金(A类:001594,C类:001595) [1] 行业数据 - 5月13日银行板块A股市值达99746亿元创历史新高,工商银行(19492.96亿元)、农业银行(17973.45亿元)、中国银行(11950.40亿元)居市值前三 [1] - 银行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超7%居申万一级行业涨幅榜第五,去年累计涨幅34.39%居首位 [1] - 申万银行指数最新超4200点,距2007年历史高点仅差100多点(需再涨约3%创新高) [1] 机构观点 - 中泰证券预计上市银行业绩全年稳健:大行息差压力后续缓释,城农商OCI储备占2025E净利润20%以上,资产质量受国家信用支撑且拨备充足 [2] - 东方证券指出公募改革抬升业绩基准重要性,稳增长政策密集落地,宽货币+宽财政+地方化债提速将深刻影响2025年银行基本面,高息存款重定价周期和监管整治将呵护息差,房地产及城投资产风险预期改善 [2]
银行股,又成“显眼包”!
第一财经· 2025-05-14 11:28
银行股表现 - 5月13日中证银行指数涨1.53%报7629.55点,创2018年2月以来新高,银行板块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领涨,个股全线飘红 [1][3] - 最近5个交易日银行板块累计上涨5.76%,仅次于国防军工板块,重庆银行以10.9%涨幅居首,青农商行、兴业银行等涨幅超8% [3] - 上海银行、浦发银行、江苏银行等多股股价创历史新高,显示银行股在逆势中表现强劲 [3] 多重利好支撑 - 降准降息、AIC设立主体扩围、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主体扩容等政策叠加,为银行股提供支撑 [1] - 监管引导险资入市及公募基金改革(重规模转向重回报)提升银行股配置需求,主动型公募基金低配银行股现状或改善 [4] - AIC牌照为银行拓展科创企业服务提供新路径,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拟出资设立AIC子公司,综合效益显著 [4][5] 息差压力与应对 - 2024年末58家上市银行平均净息差为1.52%,连续5年下降,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2.2%,股份行、农商行降幅达5%-6.16% [7] - 降准降息政策对息差影响偏中性,负债端同步调整可对冲,预计2025年息差影响为+0.68BP,营收上行0.59% [8] - 银行通过"加法"(发展金融市场业务、综合化经营)和"减法"(优化负债结构、控费用)应对低利率环境 [9] 非息收入拓展 - 非息收入能力对银行经营支撑日益重要,大型银行可依托综合牌照优势,中小银行需聚焦本地客户协同信贷与投行等业务 [9][10] - 银行需构建更均衡的收入结构,在服务领域开展业务以降低资本压力,如财富管理、贸易结算等 [9][10]
投顾观市:银行上涨是好事,小盘股的机会在后面!
和讯财经· 2025-05-12 14:17
银行股与小盘股关系分析 - 银行股上涨与小盘股机会存在正相关关系 银行表现良好时意味着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环境稳定 未来小市值品种才有机会 [1] - 银行股下跌反映经济环境恶化 若银行因坏账问题业绩走差 上市公司还贷能力将受质疑 所有产业都会面临困境 [2] 市场资金行为解读 - 资本买入银行股并非避险行为 而是基于利润最大化考量 只有当银行能维持稳定利润和分红时才会吸引大资金 [1] - 历史行情显示 银行股维持高位后 资金会分流至高成长性小盘股 银行股价坚挺是市场环境健康的信号 [2] 银行业绩驱动因素 - 银行利润主要来源于上市公司贷款 其股价上涨反映市场对未来贷款规模持续扩张的预期 [2] - 银行经营业绩需持续创新高或维持现有水平 资本才会大举买入 这要求上市公司具备稳定的贷款意愿和能力 [1] 市场趋势判断逻辑 - 银行股未出现大跌表明有政府护盘资金和机构资金认可其盈利能力 整体经济环境未恶化 [2] - 错误观点认为银行与小盘股对立 实际上两者存在协同效应 银行走强是小盘股后续行情的先行指标 [1]
部分银行一季度收入利润负增长,为何股价又创新高?|市场观察
第一财经· 2025-05-09 16:51
港股100研究中心顾问余丰慧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季度一些大银行业绩出现负增长,资金依然追逐 银行股的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解释:首先,市场预期未来经济环境会逐步改善,随着经济复苏,银行业 的资产质量和盈利状况有望得到提升,这为银行股的增值提供了潜在空间;其次,银行股通常被视为防 御性投资选择,因为它们相对稳定,能够提供较为可靠的股息收益,这对于寻求稳定回报的投资者来说 具有吸引力;再者,相对于其他行业,银行业的估值在一段时间内可能被低估,资金流入可能是对这种 低估状态的一种修正。 鑫顶基金首席经济学家胡宇则向第一财经记者称,在监管部门不断鼓励长钱资金加大入市力度的背景 下,低利率环境给了长线资金更好的融资环境,同时银行股因为具备了高股息回报,对保险机构等长钱 也更有吸引力,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出现质的变化之前,银行股仍是很好的投资标的。预计未来中长 期的资金入市和股市的估值提升,都不会是短期的情况,属于战略布局的操作,投资者可以继续持仓等 待接下来居民储蓄资金的逐步入市。 不过因为息差下降等原因,包括建设银行在内的部分银行在一季度出现了收入和利润的负增长。业内人 士认为,虽然业绩负增长,但投资者憧憬宽松货币环境 ...
今日“C位” !两大国有行联手创出历史新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19:3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叶麦穗 广州报道银行板块杀疯了!今日(4月28日)银行板块继续上攻,逆势上涨 0.97%,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续创历史新高。重庆银行涨4.68%,青岛银行、江苏银行、中信银行、光 大银行等银行的涨幅也超过2%。 北向资金成为今年一季度银行板块上涨的大赢家。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锋的观点认为,今年一季度 末北向资金持有银行股总市值2275.72亿元,较去年末环比增长4.6%,持有银行股总市值占整个上市银 行流通市值2.43%,较上季度末环比上升9bp。从北向资金的增减持规模来看,一季度北向资金整体对 银行板块净流入,增持规模为43.4亿元。从个股来看,一季度流入规模较大的银行为招商银行、中信银 行和上海银行,流入规模分别为53.3亿元、16.8亿元和11.3亿元。 银行分红超6000亿元 截至目前,共有36家银行发布了2024年年报。多数银行的净利润保持稳定或有所增长。此外,36家银行 在2024年的分红情况较为稳健,多数银行保持了较高的分红比例和合理的每股派息,为股东提供了良好 的回报。 根据wind的数据,2024年已披露年报的银行分红总额为6161.26亿元,这其中包括去年超2300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