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牛市

搜索文档
沪指再创10年新高,A股“系统性慢牛”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14:57
更关键的是,美国财政政策预期在过去一个季度里发生了巨大转变:一季度市场还预期所谓 的"政府效率部"会带来财政收缩,结果二季度"大而美"法案横空出世,未来十年减税规模高达 4万亿美元,财政直接转向扩张预期。这让美股甚至是全球风险资产上涨,都有了强力支撑。 如果说政策转变点燃了行情,那么宽松的美元流动性,就是推动全球市场走牛的"燃料"。美元 指数年初以来已经下跌了将近10%,美元流动性外溢表现非常明显。资本开始从美国流向A股 还有其他的新兴市场。 最近美联储降息预期升高,美债实际利率从4-5月的高点回落了差不多20个基点,这对一些成 长股的估值修复是个大利好。许多国家的央行比美联储更早降息,也增加了全球货币供应,直 接带动资本流向非美市场。 最近A股走势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了。8月20日,上证指数下探回升,再次创下10年内新高; 科创50大涨超3%,创近两年半新高。半导体产业链午后强势爆发,寒武纪涨超8%站稳千元关 口;消费电子、汽车股表现抢眼,白酒股连续低位反弹。 大家都在问:A股能不能继续"牛"下 去? 这一轮A股是怎么"牛"起来的,咱们从一系列全球性利好因素来看。今年上半年,由美国发起 的贸易战持续扰动国际市 ...
居民存款正在跑步“入市”,真是这样吗?
虎嗅· 2025-08-21 07:57
A股市场表现 - 近期A股市场表现强劲 牛市氛围愈发浓厚 [1] - 8月20日主要指数集体走高 沪指续创10年新高 [2] - 上证指数上涨1.04%报3766.21点 深证成指涨0.89%报11926.74点 创业板指涨0.23%报2607.65点 科创50指数大涨3.23%报1148.15点 [3] 市场成交与资金流向 - 沪深两市当日成交额达24082亿元 较前一交易日缩量1801亿元 [4] - 7月居民存款单月减少1.11万亿元 同比多降0.78万亿元 [4] - 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为2015年有数据记录以来同期最高水平 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4] 存款搬家现象分析 - 非银存款显著增长与居民资金入市存在关联 成为观察资金进出股市的重要指标 [4] - 7月非银存款明显多增现象大概率源自权益市场表现亮眼 居民存款加速向权益等非银部门迁移 [5] - 资金流入股市时 居民活期存款转化为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从M1转化为M2中的非银存款 [5] 基本面与市场预期 - 权益市场中期基本面预期改善 预期赚钱效应回升是存款搬家的必要条件 [5] - 26年A股盈利能力拐点预期逐渐清晰 居民存款搬家的基本面条件正趋于成熟 [6] - 历来没有脱离基本面的牛市 基本面预期决定市场变化方向 资金体量决定上升速度和幅度 [5] 增量资金影响 - 居民存款搬家意味着增量资金流入 有利于推动A股估值中枢上移和指数上涨 [6] - 保险和理财是存款搬家关键渠道 今年有望提供约7000亿元中长期资金 [6] - 居民存款是最大潜在资金 必然能成为牛市的推动力 [6] 当前搬家程度评估 - 居民存款搬家程度尚未全面加速 目前仍位于历史绝对低位 [6] - 2022年以来居民存款规模提升 定期化加速 搬家程度持续下行 [7] - 当前散户搬家特征尚不明显 非银存款增速抬升更多缘于禁止手工补息导致的企业存款下行 [7] 驱动因素分析 - 存款搬家最主要驱动因素是股市赚钱效应的提升 [8] - 存款利率持续下行 存款收益水平下降是存款转移的大背景 [8] - 政策引导推动长期资金入市 完善资本市场制度 增强居民对股市信心 [7] 居民资产结构变化 - 居民资产结构出现住房资产占比下降和金融资产占比提升的变化 [8] - 过去几年房地产销售规模持续收缩 存款 保险等金融资产成为居民储蓄主要形式 [8] - 居民存款年增量在15万亿往上 [8] 未来展望 - 需要关注企业盈利改善情况 若持续增长将提升股市吸引力形成良性循环 [8] - 2025年到期定期存款规模约105万亿 2026年及之后到期规模约66万亿 [9] - 大量级存款到期外溢到任何资产市场都是巨大的流动性冲击 [9]
[8月20日]指数估值数据(A股强势上涨,回到4.4星;A股港股的牛市有哪些特点呢)
银行螺丝钉· 2025-08-20 22:04
A股市场表现 - 近期A股表现强势,全天大盘上涨并回到4.4星评级 [1][4] - 大盘股表现强势,小盘股微涨,价值风格(红利、自由现金流)整体上涨 [5][6] - 成长风格上午下跌但下午拉涨,科创板上涨较多,科创50接近高估 [7][8] - 消费行业表现强势,今年仍处于低估状态并出现补涨行情 [9][10][11]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今日微涨微跌,波动不大 [13] - 春节后港股比A股多涨一轮,今年港股指数比A股同类多上涨百分之十几,率先回到3.9星 [14] - 近期A股开始追赶港股涨幅 [15] A股牛市特征 1. **快牛特征** - A股牛市多为闪电式快牛,连续几年低迷后几周内大幅上涨,如2014-2015年、2020-2021年等 [16][17] - 真正大涨时间仅占全部交易日的7%,但贡献市场绝大多数回报 [18][19] 2. **结构性牛市** - 除2007年普涨型牛市外,其他多为结构性牛市,如2016-2017年大盘价值股领涨,2020-2021年大盘成长股领涨 [21][22][23] - 结构性牛市中部分品种上涨较多,其他品种可能低迷或下跌 [24] 3. **波动中上涨** - 牛市通常伴随回调,呈现“进三退一”或“进三退二”的震荡上涨模式 [27][28] 4. **投资者行为** - 70%股票账户开在2007年、2015年大牛市高点,追涨杀跌现象普遍 [30][31] 5. **长期向上趋势** - 市场长期向上,每轮熊市底部点数高于上一轮(如2013-2014年2800点,2018年3400点,去年4800点) [34][35] - 上市公司盈利增长推动指数长期上涨 [36] 估值数据 - 消费行业市盈率28.23,市净率3.56,股息率3.04% [45] - 科创50市盈率84.13,市净率5.69,股息率0.37% [45] - 港股科技市盈率42.60,市净率3.52,股息率0.60% [45] 债券市场 - 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1.76%,近1年年化收益4.68% [48] - 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2.11%,近1年年化收益6.62% [48]
如何预测下一阶段A股走势
第一财经· 2025-08-20 11:33
市场还远没到以上回顾的2015年牛市最后巅峰阶段的盛况。 只要市场保持活跃,无论是传统主流媒体(报纸、电视),还是新媒体(抖音、微博、微信、小红书),最热门的财经话题之一就是 对股市走势以及板块投资机会的预测。 近日,我读到某机构的一份新出炉预测报告,报告详尽总结了A股上世纪90年代以来历次牛市走势,然后精准地描绘今年A股走势: 一季度银行板块领涨、二季度科技赛道走强、三季度消费公司接力、四季度小微公司再来一大波……似乎股市大势尽在把握。 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对历史资料收集的认真与详尽,更佩服他敢于为未来短时期走势画蓝图的"勇气",但是我还是想说句实话:这样的 具体预测,失准一定是大概率。一季度二季度已经过去,写出的仅是过去发生的事件而已,而且多为牵强附会;简单以过去走势判断 未来,我认为不靠谱。 另一类机构预测报告基本是AI模式。比如,"展望未来,A股市场有望在多重积极因素的推动下,延续结构性震荡上行的趋势。随着 宏观经济逐步企稳回升,政策支持持续加码,市场的信心正在逐步修复。尤其是在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等国家战略的引 导下,A股市场的结构性机会愈发明显"云云;然后展开长篇大论的文字堆砌;最后"建议投 ...
A股牛市启动新的循环?国金首席策略官牟一凌洞察市场风向
华尔街见闻· 2025-08-20 07:13
A股市场表现 - 8月A股上证指数连续上涨突破3674和3731两个历史高位 创下十年新高 [1] - 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1] 市场关注焦点 - 当前市场情绪升温 投资者关注牛市是否启动及值得关注的资产方向 [1] - 国金证券首席策略官牟一凌将主讲Alpha线上闭门私享会 探讨A股牛市新循环及资产配置机会 [1] 主讲嘉宾背景 - 牟一凌拥有10年策略研究经验 是市场最具影响力的新生代A股策略分析师之一 [1] - 其建立的策略框架涵盖基本面动态 预期收益率 投资者结构与大类资产联动 [1] - 2021年精准推荐资源类实物资产板块 2024年获新财富第五名 金牛奖等多项分析师荣誉 [1] 闭门会服务内容 - Alpha线上闭门私享会针对高净值用户 2025年计划举办至少20场 平均每季度5场 [4] - 每场活动包含主题分享和问答互动环节 [8][9] - 邀请嘉宾包括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 华创证券张瑜 招商证券张静静等一线大咖 [6][16] 会员权益 - 2025年半年度会员可参与包括本场在内的8场闭门会 [6] - 活动通过视频连线实现与金融大咖的闭门交流 覆盖资产风向等核心议题 [8]
华福证券:八个维度看本轮牛市的高度与长度
智通财经网· 2025-08-20 07:12
中国资本市场牛市分析 市场整体表现 - 2024年9月至2025年8月,上证指数从2700点升至3600点以上,涨幅超35%,进入新牛市阶段 [1] - 万得全A指数2025年8月月度低点达5532.5点,接近2021年牛市低点5786点(差距4.6%),预计将突破前高 [1][5] - 沪深总市值/GDP比重2025年6月达64.1%,低于历史峰值(2007年119.3%、2015年89.3%、2021年78%),若达2021年水平对应上证指数4200点 [1][7] 周期与估值特征 - A股牛熊周期平均持续4年7个月,当前第五轮周期始于2024年2月,历史最短周期为3年4个月 [2][9] - 万得全A市盈率分位数58.8%,市净率分位数29.5%,但结构性分化显著:中证2000市盈率分位数99.2%,科创50市净率分位数99.3% [11][12][13] - 2018年后估值水平普遍高企,中证500市盈率分位数95.1%,上证指数市净率分位数68.2% [14][15] 杠杆与盈利驱动 - 2025年8月融资余额达20462.4亿元,接近2015年历史峰值22728亿元,日均增长70亿元 [15] - 历次牛市中仅2005-2007年、2009年、2020-2021年伴随盈利显著增长,2006-2007年归母净利润增速达110.3%和177.9% [2][16][20] - 2020-2021年牛市受益于疫情后海外需求爆发,企业盈利独步全球 [22] 资产比较与行业表现 - 2025年4月以来A股风险溢价回落但仍高于中位数,权益资产性价比优于债券 [3][23][24] - 国防军工在5次牛市中4次涨幅前五,有色金属3次前五;交通运输4次涨幅末五位,公用事业3次末五位 [27]
害怕“踏空”A股!海外资金加速入场,“吸金”130亿!
中国基金报· 2025-08-19 21:49
海外资金加速抢筹A股 - 中国市场热度上升,海外中国ETF强力"吸金",韩国股民加速抢筹 [1] - 亚洲投资者开始向海外基金经理询问A股牛市的原因,但仍有较多主动管理资金态度迟疑 [1] - 未来一段时间,害怕错失的情绪将愈演愈烈 [1] 前三大ETF资金流入情况 - 美国上市跟踪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的ETF KWEB 8月15日获资金流入1.34亿美元,7月以来获资金流入11.64亿美元,最新规模达80.2亿美元 [2] - 美国上市跟踪明晟MSCI中国指数的MCHI 8月15日获资金流入1.19亿美元,7月以来获资金流入5.81亿美元,最新规模为74.7亿美元 [2] - 美国上市跟踪富时中国50指数的FXI 8月15日获资金流入6906万美元,7月以来获资金流入6909万美元,最新规模为65.5亿美元 [2] - 美国上市跟踪沪深300指数的ASHR 7月以来遭遇资金净流出6519万美元,最新规模为19.7亿美元 [2] - 美国上市三倍做多富时中国50指数的ETF YINN 7月以来遭遇资金净流出3668万美元,最新规模为12.5亿美元 [2] ETF资金流入汇总 - 过去一个月,KWEB、MCHI、FXI合计吸引资金净流入18.13亿美元,约合130.26亿元人民币 [3] - 7月全球主动管理公募基金对中国股票的配置占组合比例为6.4%,位于过去10年的13%分位,低于基准330个基点 [3] 海外中国ETF买入方分析 - 海外零售投资者习惯通过ETF进入中国市场,对冲基金也贡献了部分净流入 [4] - 对冲基金正以过去7周以来最快的速度买入中国ETF,多头做多与空头平仓的比例为1.9:1 [4] - 海内外投资者对中国仍存在温差,亚洲客户询问A股"牛市"情况,但美国客户尚未关注 [4] - 海外主动资金可能仍以卖出为主,去年10月和今年1月主动资金在市场上涨后获利了结 [4] 韩国股民买入情况 - 7月韩国股民净买入金额前10的香港股票合计净买入金额为7294.08万美元 [5] - 8月1日-8月18日,韩国股民净买入金额前10大的港股合计净买入金额为6627.2403万美元,几乎追平7月整月的净买入金额 [6] - 8月1日-8月18日,韩国股民对前10大A股合计净买入2103.29万美元,超过7月整月的1642.86万美元 [8] - 8月以来,韩国股民净买入金额的前3大A股为中际旭创(370万美元)、比亚迪(259.71万美元)、恒瑞医药(236.79万美元) [8]
害怕“踏空”A股!海外资金加速入场,“吸金”130亿!
中国基金报· 2025-08-19 21:43
海外资金流入A股市场趋势 - 海外中国ETF近期呈现强劲资金流入态势 前三大ETF过去一个月合计吸引资金净流入18.13亿美元(约130.26亿元人民币)[3][6] - KWEB ETF过去一个月资金流入达11.64亿美元 单日(8月15日)流入1.34亿美元 最新规模80.2亿美元[4][6] - MCHI ETF同期获资金流入5.81亿美元 单日流入1.19亿美元 最新规模74.7亿美元[4][6] - FXI ETF同期获资金流入6909万美元 单日流入6906万美元 最新规模65.5亿美元[4][6] 资金流向分化特征 - 跟踪沪深300指数的ASHR ETF出现资金净流出 7月以来净流出6519万美元 最新规模19.7亿美元[4] - 三倍做多富时中国50指数的YINN ETF同期遭遇资金净流出3668万美元 最新规模12.5亿美元[5] - 全球主动管理公募基金对中国股票配置比例为6.4% 处于过去10年的13%分位 低于基准330个基点[6] 投资者结构分析 - 对冲基金通过FXI和GXC等ETF加速布局中国资产 多空操作比例为1.9:1[8] - 海外零售投资者与主动管理资金存在态度分歧 部分主动资金仍以获利了结为主[8] - 亚洲投资者对A股关注度提升 但美国机构投资者尚未大规模转向乐观[8] 韩国投资者行为变化 - 韩国股民8月前18日对前10大港股净买入6627万美元 接近7月整月的7294万美元[10][11] - 重点买入标的包括小米集团(2887万美元)、腾讯控股(1562万美元)及老铺黄金(495万美元)[11] - 对A股投资力度显著增强 8月前18日对前10大A股净买入2103万美元 超越7月全月的1643万美元[13] - 重点配置中际旭创(370万美元)、比亚迪(260万美元)和恒瑞医药(237万美元)[13]
八个维度看本轮牛市的高度与长度
华福证券· 2025-08-19 19:36
核心观点 - 2024年2月中国资本市场初步见底,2024年9月以来走出显著上涨行情,上证指数从不到2700点升至2025年8月的3600点以上,涨幅超过35%,已展开新一轮牛市 [2][9] - 本轮牛市属于"资金驱动"的新牛市,是新一轮牛熊周期中的前半程,从历史规律看大概率能持续较长时间,高度可能创多年新高 [9] - 通过八个维度分析认为当前牛市进程尚未走完,但后续波动可能加大 [9] 八个维度分析 维度一:全A指数 - 万得全A指数长期呈现底部不断抬高的"慢牛"趋势,2025年8月月度低点5532.5点已接近2021年12月高点5786点,差距仅4.6%,预计将突破前高 [10][12] - 2005年7月最低点576.9点至今底部逐级抬升,显示长期向上趋势 [10] 维度二:市值/GDP - 截至2025年6月沪深总市值占GDP比重达64.1%,远低于历次牛市峰值(2007年119.3%、2015年89.3%、2021年78%) [15][17] - 若达到2021年峰值78%,对应上证指数约4200点;达到2015年峰值89.3%对应4800点以上;2007年峰值119.3%对应6400点以上 [15] 维度三:牛熊周期规律 - 2001年以来A股经历四轮牛熊周期,目前处于第五轮,历史周期长度3-5年(最短3年4个月,最长5年4个月,平均4年7个月) [16] - 本轮周期低点出现在2024年2月,按历史规律下一低点可能较远,牛市时间长度至少参考最短2年(2008-2010)或最长3年2个月(2018-2021) [16][19] 维度四:估值水平 - 当前A股估值极端分化:万得全A/上证指数/沪深300等市盈率分位数50%左右,市净率30%左右;但中证2000、科创50等市盈率分位数达99%以上 [20][23][26] - 2018年以来多数指数估值分位数已达80%以上,接近或超过2020-2021年牛市水平 [26][30] 维度五:杠杆水平 - 截至2025年8月13日融资余额20462.4亿元,已超过2020-2021年牛市高点19258.4亿元,距2015年历史高点22728亿元仅差2000亿 [31][34] - 按日均增长70亿计算,约30个交易日后可能突破历史高点 [31] 维度六:企业盈利 - 本世纪五次大牛市中仅2005-2007、2009、2020-2021年三次有显著盈利增长(如2006-2007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达110.25%和177.91%) [36][37][38] - 2008年"四万亿"刺激和2020年疫情后政策推动的牛市更多依赖流动性而非盈利改善 [38][41] 维度七:股债性价比 - 2025年4月以来万得全A风险溢价有所回落但仍高于中位数,权益相比债券仍具性价比 [42][44] - 2018年11月和2024年8月风险溢价达4.5%高位时均为极佳买点 [47] 维度八:行业表现 - 国防军工(5次牛市中4次前五)、有色金属(3次前五)为最强牛市行业;交通运输(4次末五位)、公用事业(3次末五位)表现最弱 [48][50][52][56][58][62] - 2024年2月至今牛市领涨行业为通信、电子、计算机,涨幅超100% [62]
十年新高,有人跑步进场,A股将迎来1万点还是昙花一现?
36氪· 2025-08-19 12:59
市场表现 - 沪指最高冲上3741.29点创十年新高 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1] - 上证指数自4月低点累计涨幅达22.6% 市场4625只个股上涨104只涨停 [1] - 7月A股新开户196.36万户环比增19.3% 前7月累计开户1456万户同比增36.9% [3] 牛市特征 - 技术指标达标:股指涨幅超20%且趋势稳定 符合牛市最低技术标准 [3] - 市场结构健康:蓝筹与中小盘股普涨 金融/科技/周期板块轮动有序 [3] - 流动性支撑:日均成交额稳定1-2万亿元 M1增速5.6%环比加速1%快于M2 [7][8] 资金流向 - 融资资金66%投向信息技术/工业/材料领域 半导体/算力/新能源占比超45% [11] - 两融余额连续超2万亿元 但股票型ETF规模跌破万亿份单月净流出628亿元 [19] - 宁德时代海外营收612亿元同比增21% 国轩高科海外装车量2GWh同比翻倍 [13] 产业动态 - 半导体突破:中芯5nm进入客户验证 长电/通富微电跻身全球封装第一梯队 [13] - 创新药出海:复星医药DPP-1抑制剂6.45亿美元授权美国Expedition [13] - 新能源全球化:康哲药业建立东南亚研产销闭环 10余产品同步申报 [13] 政策环境 - 证监会强化分红要求:成熟期企业分红比例需达80% 推动多次分红常态化 [15] - 险资入市加速:参考美股机构占比70% 国内养老基金入市比例仍有提升空间 [15] 历史对比 - 快牛教训:2007/2015年牛市后最大回撤达70%/50% 2015年出现千股跌停 [5] - 慢牛特征:2019-2021年涨幅温和 公募主导形成机构抱团但存头部泡沫 [7] 国际参照 - 美股长牛基础:标普500近十年ROE达15.6% 2024年回购规模1.2万亿美元增23% [12] - 科技巨头优势:海外收入占比高 形成"回购-分红-再投资"正向循环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