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S

搜索文档
SK 海力士,首次登顶
半导体芯闻· 2025-04-09 18:46
来源: 内容来自 technews ,谢谢。 Counterpoint Research 预期,2025 年第二季DRAM 市场在各产品类别与厂商市占方面,将与前 一季变化不大。长期来看,HBM 市场成长的风险来自贸易冲击所带来的结构性挑战,这可能会引 发经济衰退甚至萧条。 目前对等关税虽然未列入半导体为加征项目,但作为智能型手机等产品的上游关键,供应链一旦受 扰仍将间接受创。印度积极争取成为全球半导体新枢纽,许多企业已启动在地投资布局。不过,建 厂周期长、资金与技术门槛高,短期成效仍待观察。 Counterpoint Research 研究副总裁Peter Richardson 表示,半导体产业冲击可能延后一季浮现,取决于目前库存水位」。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根据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2025 年第一季记忆体追踪报告,SK 海力士首度超越三星 电子,以市占率36% 领导全球DRAM 营收。 SK 海力士预期,营收与市占率成长至少会持续到下 一季。 根据图表,SK 海力士首次登上DRAM 龙头宝座,2025 年第一季营收市占达36%,三星以34% 紧 追在 ...
MicroVision(MVIS) - 2024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3-27 05: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四季度营收170万美元,扣除去年第四季度一次性微软收入后,同比从50万美元增长至170万美元,主要由工业领域客户推动,但未达预期,因一客户将决策推迟至2025年 [26] - 第四季度研发、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为1470万美元,包含200万美元基于股票的非现金薪酬费用和170万美元折旧与摊销非现金费用,扣除后为1100万美元,自2024年第一季度起费用呈下降趋势,预计2025年研发、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年运行率为4800 - 5000万美元 [27][28] - 第四季度资本支出为10万美元,符合预期 [28] - 2024年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500万美元,公司目前可动用资金总计23.5亿美元,包括7500万美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14亿美元ATM融资额度、3000万美元可转换债券未提取资金和1700万美元新股权资本 [29] - 第四季度通过ATM出售约900万美元普通股,可转换债券约3300万美元未偿还,可按1.59美元固定价格转换,3000万美元第二批资金未提取 [3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汽车业务 - 2024年参与七个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OEM)项目的报价请求(RFQ)和一些定制开发提案,OEM仍在调整产品发布时间线,公司持续探索定制开发机会 [7][9] 工业业务 - 自动导引车(AGV)和自主移动机器人(AMR)领域,2024年通过集成感知应用软件的MoVIA L取得进展,与合作伙伴ZedF达成协议增加产能,该领域有超20家成熟公司有产品落地并寻求升级,预计可带来商业收益,潜在市场规模(TAM)低于汽车业务,但有望快速获得多年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收入 [10][11] - 协作机器人领域,2024年向多个潜在合作伙伴交付软件集成解决方案,评估正在进行,该领域评估和达成大型商业协议速度较慢,受国际贸易影响,2025年大规模决策更具不确定性,预计TAM较低但利润率较高,可增加经常性收入 [12][13] 军事和商业车辆业务 - 2024年开始参与军事和商业车辆的移动自主机器人业务,该领域主要机会是长期合作,公司可凭借成熟感知软件助力客户多模式平台开发,展示技术广度,已开始拓展合作机会 [13][1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汽车市场,中国汽车OEM在价格和功能方面的竞争促使美国和欧洲汽车OEM加快推进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电动汽车(EV)计划,但大规模收入延迟,激光雷达(LiDAR)采用确定性提高 [20][21] - 工业市场,对降低成本的需求使AGV、AMR和协作机器人等领域对LiDAR和集成解决方案有需求,公司在这些领域的业务有进展和潜在商业机会 [10][11] - 国防市场,当前政府预计增加国防开支,行业调整带来机会,公司凭借增强现实、空间系统和感知LiDAR解决方案等成熟技术积极参与国防项目 [1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 - 2024年采取转型措施,适应行业动态,包括拓展工业和国防领域近期收入机会、进行成本管理和引入优秀领导团队、通过两轮投资加强资产负债表 [20][22][23] - 2025年及以后,扩大TAM至国防等领域,推进解决方案进步,凭借良好资产负债表和交易指标,由经验丰富团队执行战略,预计从制造合作伙伴处获得3000 - 5000万美元订单需求 [32] - 新首席技术官(CTO)加入,计划展示完整工业自主和高级驾驶安全平台,利用多模式感知和可扩展软件定义的高级功能,拓展工业、国防和商用车市场,同时致力于汽车领域的ADAS和自动驾驶应用 [19] 行业竞争 - 汽车行业,中国汽车OEM竞争促使美国和欧洲OEM调整策略,激光雷达采用确定性提高,但公司汽车项目收入延迟,公司凭借低功耗、软件集成、长寿命等独特卖点保持竞争力,与竞争对手相比,公司产品有不同价值主张 [20][43][44] - 工业和其他领域,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会考虑多种因素,公司提供的低功耗、软件集成等解决方案具有竞争力,但也面临其他LiDAR公司竞争,不过竞争公司范围较窄 [43][4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经营环境方面,汽车行业OEM产品发布时间线调整,国际贸易存在不确定性,影响工业和军事领域大规模决策,但激光雷达在各领域的应用趋势向好 [9][13][20] - 未来前景方面,公司对2025年及以后充满期待,认为有更高TAM、解决方案进步、良好资产负债表和经验丰富团队,工业和国防领域有收入机会,汽车领域激光雷达应用确定性增加,公司产品将在合适时机满足市场需求 [32][60][80]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部分信息包含前瞻性陈述,不保证未来表现,实际结果可能与陈述有重大差异,建议参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文件 [4] - 电话会议将展示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 - GAAP)财务指标,可在公司网站查看与GAAP指标的调节信息和财务数据 [5]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1: 第四季度170万美元收入中商业发货和非经常性工程(NRE)或研发工作的占比情况 - 第四季度170万美元收入主要来自向客户销售传感器,NRE极少,原预计第四季度的NRE因客户决策推迟至2025年 [34][35] 问题2: 170万美元商业收入是来自单个客户还是多个客户 - 收入来自多个客户,但客户数量少于10个,公司战略是追求高产量工业客户以提高投资回报率并控制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 [36] 问题3: 公司国防机会是与地面或可移动物体相关,还是也涉及空中物体 - 公司核心产品是LiDAR及感知软件,主要参与军事车辆相关项目,公司历史上有显示系统业务,会根据机会利用所有资产获取收入,目前不涉及导弹相关,主要与地面和士兵相关项目有关 [38][39] 问题4: 公司进入国防领域是与合作伙伴合作还是凭借自身历史关系直接进入 - 公司不会直接进入,通常与合作伙伴合作参与大型项目,还计划引入军事顾问协助 [40] 问题5: 第四季度商业客户竞争情况,是与常见竞争对手竞争还是公司因独特能力被寻求合作 - 客户了解市场参与者,因潜在贸易壁垒,与中国大型公司合作有优缺点,客户希望有更多选择,公司凭借低功耗、软件集成、长寿命等独特卖点保持竞争力,竞争公司范围较窄 [42][43][44] 问题6: Zedaph合同具体情况,包括产品、交付方式等 - 3000 - 5000万美元是未来12 - 18个月客户预计需求,公司已从制造合作伙伴Zedaph获得生产承诺,以确保满足客户需求,保证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50] 问题7: 汽车业务中RFQ转化为创收合同的现实时间表 - 汽车RFQ启动生产时间线推迟,技术评估持续进行,OEM内部有变动,决策过程复杂,难以预测项目是否能进入生产阶段,公司认为自身产品在合适时机可满足市场需求,新CTO认为激光雷达在高级系统中的应用趋势明确,公司将支持并加速其采用 [54][55][60] 问题8: 公司是否有通过收购互补技术加速增长的战略机会,是否积极评估并购机会及方式 - 公司此前收购提升了感知核心成熟度,可快速构建应用软件开发,公司优先内部发展,但如果有合适并购机会,能加速项目和获得客户支持,会考虑进行,公司战略是成为工业和商用车领域的ADAS解决方案提供商,可通过有机或无机方式实现 [63][65][66] 问题9: 工业交易签署延迟的因素 - 工业客户对公司独特的传感器内运行高等级感知软件的解决方案需要较长时间进行资格认证,他们对传感器工作原理和软件功能理解有限,且项目规模较大,决策更谨慎,资格认证过程耗时较长 [70][71][74] 问题10: 如何看待其他LiDAR公司与全球OEM的交易公告,公司未赢得RFQ的原因,是否太晚,如何与竞争对手差异化竞争 - 决策不仅基于技术,还涉及商业化、工业化和公司财务健康等因素,公司认为目前市场情况仍有很多变数,不担心其他公司的公告,公司的Maven、MUBIA和MUBIA S等产品将在合适时机满足OEM大规模项目需求 [75][77][80] 问题11: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2028年自动紧急制动规则是否不现实,OEM最晚何时签署量产协议以满足要求,公司LiDAR传感器能否帮助OEM满足要求 - 该规则对不同OEM难度不同,高端系统实现相对简单,低端或价值型车辆可能面临困难,可能需要与相关方协商争取更多时间,激光雷达可帮助OEM满足规则要求,因其能有效检测和区分目标 [82][83][85] 问题12: 公司如何与调频连续波(FMCW)LiDAR技术竞争,是否有计划将其集成到产品组合中 - 从成本、功耗、技术成熟度等方面考虑,目前飞行时间(ToF)LiDAR更适合汽车应用,公司此前已考虑过ToF和FMCW的选择,决定采用ToF技术,且在多模式感知系统中,ToF LiDAR与雷达、摄像头等配合能发挥优势,公司将专注自身核心技术 [89][90][95] 问题13: 大众、法雷奥和Mobileye合作对公司的影响 - 该合作推出的环绕式ADAS系统适用于价值型车辆,具有一定ADAS功能,结束了基础ADAS系统的相关争论,提高了ADAS市场的下限,促使OEM为差异化提供更高级的ADAS系统,从而增加对LiDAR的需求,对公司是积极信号 [97][100][101] 问题14: 如果公司AR产品需求增加,何时会向市场沟通 - 公司会在有重大采购订单或涉及AR和VR产品知识产权及资产的重大交易时向市场沟通 [103] 问题15: 因公司知识产权用于HoloLens 2,其他方是否有兴趣再次合作 - 公司虽此前专注LiDAR业务,但在AR领域有经验和技术,有能力解决现有系统问题、开发下一代技术,除显示技术外,还能在其他方面创新,可提供更多价值,愿意进行合作 [105][106][108]
理想汽车 - 第四季度业绩喜忧参半;新的纯电动汽车和海外战略让我们持建设性态度
2025-03-18 13:47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亚洲汽车行业 - 公司:理想汽车(Li Auto Inc)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表现 - **Q4业绩喜忧参半**:Q4营收达44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1%,环比增长3.3%;销量达15.87万辆,同比增长20.4%,环比增长3.8%;ASP降至26.87万元,同比下降12.3%,环比下降0.6%;毛利率为20.3%(2023年Q4为23.5%,2024年Q3为21.5%),车辆利润率为19.7%;运营费用占营收比例降至11.9%;运营收入达37亿人民币,运营利润率创历史新高至8.4%;净利润为35亿人民币,利润率为8.0% [3]。 - **Q1指引符合预期**:Q1营收指引为234 - 247亿人民币(同比下降3.5% - 8.7%),销量为8.8 - 9.3万辆(同比增长9.5% - 15.7%) [3]。 - **财务预测调整**:因上半年表现弱于预期,下调2025年销量预测;预计2025/2026年交付量为54.6/74.2万辆,毛利率达20.3%/20.4%,每股收益为3.51/7.57元人民币 [39][40]。 业务战略 - **2025年增长战略**:聚焦产品升级与新车型推出、渠道拓展、销售团队优化和全球拓展四大支柱。5月推出L系列和MEGA的“ADAS Refresh”版;计划扩大销售网络,针对四、五线城市;升级销售团队;全球方面,在中亚和中东基础上,拓展拉丁美洲、亚太和欧洲市场 [11]。 - **国际扩张计划**:2025年启动国际市场扩张,1月在德国设立首个海外研发中心,成立独立海外扩张部门;预计市场进入准备需2 - 3年,2026 - 2027年销量有望提升 [12]。 - **AI战略承诺**:致力于AI战略,认为自身在AI开发有优势;未来3年将大幅增加AI开发投资;视L4 ADAS为AI发展关键里程碑,积极将其融入长期规划;VLA模型开发稳步推进,预计随首款BEV车型i8亮相 [13]。 投资建议 - **评级与目标价**:给予理想汽车“跑赢大盘”评级,将LI.US目标价从30美元上调至33美元,2015.HK目标价从117港元上调至128港元 [1][2][4]。 - **估值方法**:采用1年远期0.5倍EV/销售额和15倍P/E的混合估值法 [4][54][5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产品竞争**:即将推出的i8将与Luxeed R7等中大型BEV SUV竞争,i6将面临特斯拉Model Y等中型BEV SUV的竞争 [37]。 - **EV市场份额**:2025年初理想汽车EV市场份额略有下降,从2024年12月的约4.5%降至2025年2月的约3.9% [33]。 - **风险因素**:主要风险包括L系列车型销售、竞争加剧、零售网络扩张执行以及未来产品和技术开发 [56]。 - **评级定义与分布**:Bernstein品牌和Autonomous品牌的评级定义、基准和分布情况,以及评级分布统计 [57][61][65]。 - **合规与披露**:包括公司相关实体信息、估值方法、风险提示、评级定义、全球冲突披露、分析师认证、各地区分发信息、法律声明等合规与披露内容 [52][54][56][73][77]。
理想汽车-W(02015):2025H2纯电或有惊喜,AI投入强化ADAS竞争力
开源证券· 2025-03-17 16:4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考虑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将公司2025 - 2026年收入预测由1692/2162亿元下调至1662/2156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2440亿元,同比增长15.1%/29.7%/13.2%;考虑潜在价格战影响、研发持续投入,将公司2025 - 2026年Non - GAAP净利润预测由132/178亿元下调至112/169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228亿元,分别对应EPS为5.2/7.8/10.4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 - 2027年19.9/13.3/9.9倍PE [4] - 伴随VLA模型发布、超充站加速布局,2025H2两款纯电新车发布有望创造惊喜,AI投入持续加码有望强化ADAS竞争力、L3拐点前率先完成卡位,维持“买入”评级 [4] 各部分总结 公司基本信息 - 日期为2025年3月14日,当前股价113.20港元,一年最高最低146.00/68.650港元,总市值2402.13亿港元,流通市值2258.35亿港元,总股本21.22亿股,流通港股19.95亿股,近3个月换手率49.4% [1] 2024Q4业绩情况 - 公司2024Q4收入442.7亿元,同比增长6%,季度交付15.9万辆小幅不及指引,对应季度ASP 26.9万元、环比下滑0.1万元 [5] - Non - GAAP净利润40.4亿元符合预期,受益于经营费用优化超预期、抵消毛利率不及预期影响;整体毛利率环比下滑1.2pct至20.3%,车辆毛利环比下滑1.2pct至19.7%;研发费用环比下降6.9pct至24.1亿元,SG&A环比优化8.4pct至30.8亿元 [5] 2025年业务展望 - 公司指引2025Q1交付8.8 - 9.3万辆、收入234 - 247亿元、汽车毛利19.0%,隐含3月交付3.2 - 3.7万、季度ASP环比下滑1.7万元至25.2万元 [6] - 2025H1公司L系列及MEGA智驾焕新版上市、2025H2发布两款纯电SUV i8、i6,2025全年销量曲线或呈前低后高走向,利润释放需跟踪行业政策及竞争环境明朗后价格战力度 [6] 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23,851|144,460|166,204|215,615|244,023| |YOY(%)|173.5|16.6|15.1|29.7|13.2| |净利润(百万元)|12,198|10,671|11,153|16,865|22,782| |YOY(%)|58,494.3|-12.5|4.5|51.2|35.1| |毛利率(%)|22|21|20|21|22| |净利率(%)|9.3|7.4|6.7|7.8|9.3| |ROE(%)|20.3|15.1|15.9|20.8|23.6| |EPS(摊薄/元)|5.73|5.00|5.18|7.75|10.36| |P/E(倍)|18.0|20.6|19.9|13.3|9.9| |P/S(倍)|1.8|1.5|1.3|1.0|0.9| [6]
理想汽车-W:港股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5H2纯电或有惊喜,AI投入强化ADAS竞争力-20250317
开源证券· 2025-03-17 11: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考虑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将公司2025 - 2026年收入预测由1692/2162亿元下调至1662/2156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2440亿元,同比增长15.1%/29.7%/13.2%;考虑潜在价格战影响、研发持续投入,将公司2025 - 2026年Non - GAAP净利润预测由132/178亿元下调至112/169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228亿元,分别对应EPS为5.2/7.8/10.4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 - 2027年19.9/13.3/9.9倍PE [4] - 伴随VLA模型发布、超充站加速布局,2025H2两款纯电新车发布有望创造惊喜,AI投入持续加码有望强化ADAS竞争力、L3拐点前率先完成卡位,维持“买入”评级 [4] 相关目录总结 公司基本信息 - 日期为2025年3月14日,当前股价113.20港元,一年最高最低146.00/68.650港元,总市值2402.13亿港元,流通市值2258.35亿港元,总股本21.22亿股,流通港股19.95亿股,近3个月换手率49.4% [1] 2024Q4业绩情况 - 公司2024Q4收入442.7亿元,同比增长6%,季度交付15.9万辆小幅不及指引,对应季度ASP 26.9万元、环比下滑0.1万元 [5] - Non - GAAP净利润40.4亿元符合预期,受益于经营费用优化超预期、抵消毛利率不及预期影响;整体毛利率环比下滑1.2 pct至20.3%,车辆毛利环比下滑1.2 pct至19.7%;研发费用环比下降6.9 pct至24.1亿元,SG&A环比优化8.4 pct至30.8亿元 [5] 2025年业务展望 - 公司指引2025Q1交付8.8 - 9.3万辆、收入234 - 247亿元、汽车毛利19.0%,隐含3月交付3.2 - 3.7万、季度ASP环比下滑1.7万元至25.2万元 [6] - 2025H1公司L系列及MEGA智驾焕新版上市、2025H2发布两款纯电SUV i8、i6,2025全年销量曲线或呈前低后高走向,利润释放仍需跟踪行业政策及竞争环境明朗后价格战力度 [6] 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 指标 | 2023A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 | 123,851 | 144,460 | 166,204 | 215,615 | 244,023 | | YOY(%) | 173.5 | 16.6 | 15.1 | 29.7 | 13.2 | | 净利润(百万元) | 12,198 | 10,671 | 11,153 | 16,865 | 22,782 | | YOY(%) | 58,494.3 | -12.5 | 4.5 | 51.2 | 35.1 | | 毛利率(%) | 22 | 21 | 20 | 21 | 22 | | 净利率(%) | 9.3 | 7.4 | 6.7 | 7.8 | 9.3 | | ROE(%) | 20.3 | 15.1 | 15.9 | 20.8 | 23.6 | | EPS(摊薄/元) | 5.73 | 5.00 | 5.18 | 7.75 | 10.36 | | P/E(倍) | 18.0 | 20.6 | 19.9 | 13.3 | 9.9 | | P/S(倍) | 1.8 | 1.5 | 1.3 | 1.0 | 0.9 | [6]
indie Semiconductor(INDI) - 2024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2-21 07: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四季度营收5800万美元,环比增长7.5%,符合预期中值 [5][13] - 非GAAP毛利率50.4%,与上季度持平 [13] - 研发费用3150万美元,SG&A费用1190万美元,总运营费用4340万美元 [14] - 第四季度非GAAP运营亏损1420万美元,环比改善16% [14] - 净亏损1540万美元,每股亏损0.07美元 [14] - 第一季度营收指引5250-5750万美元,中值环比下降5%但同比增长5% [16] - 第一季度毛利率指引49%-50% [16]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视觉处理器iND880获得韩国大型OEM前向传感和乘员监控应用订单,2027年投产 [8] - 77GHz雷达项目按计划推进,预计2025年末开始出货 [9] - 120GHz雷达解决方案样品已获客户测试并获积极反馈 [9] - 车辆入侵检测系统获得德国大型OEM订单,2024年下半年开始量产 [10] - 首款产品获得汽车功能安全最高等级ASIL D认证 [10] - 光子学业务在激光雷达领域持续创新,推出单频激光器新技术 [1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市场需求相对强劲,但年初有季节性波动 [41] - 欧洲市场受到中国厂商竞争压力,部分厂商进行结构调整 [39] - 美国市场面临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 [6][4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长期看好ADAS、座舱用户体验和电气化三大趋势 [7] - 2025年将是关键一年,多款新产品将开始量产 [7] - 通过并购增强技术和IP组合,目前正在评估多个机会 [12] - 超声波和雷达传感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40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60亿美元 [9] - 2025年单车半导体含量将超过1000美元,高端和电动车可达2-3倍 [1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汽车行业面临库存和终端需求问题,关税加剧市场不确定性 [6] - 福特F-150改款计划从2027年推迟至2028年 [6] - 运营费用优化计划已实现200万美元季度费用节约,预计2025年下半年再减少100-200万美元 [17][27] - 对2025年下半年增长保持乐观,预计新产品将推动收入增长 [15][35] 其他重要信息 - 2023年12月发行2.185亿美元可转换债券,净筹资1.88亿美元 [14] - 季度末现金储备从1.072亿美元增至2.845亿美元 [14] - 合同收入持续下降,公司将更多聚焦标准产品 [43]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关于2025年下半年产品放量 - 视觉处理器和雷达产品将是主要增长驱动力,视觉产品ASP较高,小量即可显著提升收入 [22] - 雷达项目预计将持续放量至2029年,10亿美元生命周期价值可能偏保守 [23] 关于运营费用优化 - 已实现季度运营费用减少140万美元,预计2025年下半年再减少100-200万美元 [27] 关于地缘政治影响 - 关税政策短期造成不确定性,长期影响尚不明确 [29] - 供应链已做好中国和非中国市场的区域化布局 [30] 关于行业环境 - 库存状况已改善,但宏观环境仍波动,预计2025年汽车市场增长温和 [34] - 对2025年展望保持乐观,新产品将推动增长 [35] 关于雷达项目进度 - 雷达项目按原计划推进,未出现延迟 [47] - 设计中标数量持续增加,项目势头良好 [48] 关于毛利率展望 - 第一季度毛利率受产品组合影响,预计随着ADAS产品放量将逐步改善 [49] - 2025年底能否达到55%毛利率仍需观察 [49] 关于关税应对措施 - 主要通过供应链区域化布局应对,产品本身不受直接影响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