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能过剩
icon
搜索文档
冯德莱恩:产能过剩必须从源头解决,不能简单转移到全球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7-15 18:12
中欧经贸关系现状 - 欧盟寻求重新平衡与华经贸关系,要求放宽欧洲企业市场准入及放松稀土出口管制 [1] - 2024年中国对欧盟贸易顺差达3570亿美元,欧盟认为存在产能过剩及市场扭曲问题 [3][5] - 欧盟指责中国通过补贴导致制造业产能过剩,但中国反驳称顺差源于公平市场竞争 [6][14] 贸易争端与反制措施 - 中国近期对欧盟医疗器械实施进口限制,并对白兰地征收反倾销税,作为对欧盟限制措施的回应 [8] - 中欧在新能源汽车、太阳能面板等领域仍存在未解决的分歧 [8] - 原定两天的中欧建交50周年峰会被压缩至一天,反映双方经贸关系紧张 [8][13] 稀土资源博弈 - 欧盟要求中国放松稀土出口管制,但中国目前控制全球66%稀土开采量和92%精炼产能 [10][11] - 欧盟计划开发替代稀土供应,但短期内难以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10] 欧盟的困境与选择 - 欧盟在贸易问题上同时与美国和中国存在分歧,未能与任何一方达成协议 [10][15] - 欧盟面临战略选择:是倾向美国特朗普政府,还是与中国改善关系 [15] - 若中欧联手,作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可有效应对美国关税政策 [15] 产能过剩争议 - 欧盟将贸易逆差归咎于中国产能过剩,但中国认为这是市场竞争的自然结果 [6][14] - 中国强调产能过剩是生产端问题,只要产品有市场就不存在过剩 [14]
早盘直击 | 今日行情关注
宏观预期改善与A股市场表现 - 国际局势好转带动外部环境边际改善 美国财政扩张方案缓解经济衰退预期并稳定全球资本市场 [1] - 国内"反内卷"政策持续推进 产能过剩预期缓解对盈利预期产生正面作用 [1] - 6月及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逐步披露 投资者密切关注后续政策动向 [1] 两市交易结构与风格分化 - 沪指全天震荡反弹收盘微涨 持续高于五天均线 深成指震荡回落收盘小跌 [1] - 两市成交额1.4万亿元 较上周五有所下降 [1] - 个股涨多跌少但跌停股数量增加 市场热点集中于机器人和电力行业 小盘股涨幅领先 [1] 技术面突破与压力位 - 沪指突破去年四季度密集成交区 重心持续上移 [1] - 沪指突破五六月震荡箱体后连续上行 上方技术压力位位于去年十月初高点 对应周线大箱体顶部位置 [1]
大摩闭门会-供给侧改革反内卷,是新瓶装旧酒吗?- 纪要
2025-07-15 09:5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钢铁、水泥、煤炭、光伏玻璃、光伏、中国股票市场、美国经济相关行业 公司:未提及具体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核心观点:长期来看,美国加征关税会对美国企业利润和通胀产生显著影响,当前市场反应平淡是因关税冲击延后性和市场战术疲劳 [1][3] - 论据:美国 7 月 9 日宣布新一轮关税,美元仅温和回落,美债收益率下行,美股保持坚挺,企业通过库存管理缓解短期影响,但三季度后关税成本将显现 [3] 供给侧改革 2.0 与 2015 - 2018 年改革差异 - 核心观点:涵盖范围更广、面临环境更复杂、强调制度层面调整 [4][5] - 论据:本次改革涉及更多企业类型,包括国企进入某些领域;中国正经历深度通缩,国际地缘政治因素抬头;需制度性工具实现供给到需求转变,强调地方政府财税、社保体系等制度调整 [4][5] 中国反内卷与供给侧改革进展 - 核心观点:初步意图形成,但处于信号释放初期,未到具体执行落地阶段 [6] - 论据:2025 年 7 月 1 日以来各部门密集召开反内卷会议,提出协调措施,社会共识在形成,但未具体执行 [6] 中国经济情况 - 核心观点:上半年经济表现坚挺,下半年有下滑压力 [8][9] - 论据:上半年 GDP 增长超 5%,得益于企业抢出口和政策支持;下半年经济可能面临压力,政策未有效共振,需观察政策落实和市场反馈 [7][8][9] 行业情况 - 钢铁行业:收到减产指示,计划减产约 3000 万吨,各钢厂减产比例 4.4% - 10%,出口增长使实际减产量减少 [10] - 水泥行业:有现成减产方案,2024 年 11 月起实施,2026 年按核定产能生产,预计明年实现 20% - 30%减量 [12] - 煤炭行业:本轮供给侧改革不太可能涉及,避免重蹈上一轮用电紧张问题 [11] - 光伏玻璃行业:全行业亏损,两家龙头企业减产 [13] -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高库存,盈利差,主产业链集中度低,新产能退出难,实现全面供给侧改革需时间 [30][31][32] 股票市场投资建议 - 核心观点:关注 A 股机会,对港股保持谨慎,中长期反内卷和供给侧改革对整体股票市场有正面影响 [2][25] - 论据:6 月以来中国股票市场波动,A股对国际走势反应稳定,港股受影响大;本轮改革需具体执行方案,回顾 2015 - 2017 年改革有积极影响 [2][23][2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中国产能过剩成因:微观上企业投产不确定性和价格战形成行业壁垒,宏观上部分行业不正当竞争和地方政府盲目上马项目 [14][15] - 反内卷政策实施情况:行业监管层调研,协会发布声明,有减产和限价传闻,股市定价有行业价格脉冲式反弹迹象,但供给和需求情况不明 [16] - 未来经济增长及通胀预期:三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下滑至 4.5%以下,供给侧改革难使通胀快速逆转,跨行业再通胀需需求侧复苏 [19] - 外需压力:出口前置效应退去、中美高关税、全球贸易周期下行和关税政策不确定性,三季度后影响显现 [18] - 改变地方政府激励机制:逐步从生产转向关注消费增速或占比,加大社保体系改革,增强群体消费倾向 [35][36]
天际股份: 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证券之星· 2025-07-15 00:10
本期业绩预计情况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5,000万元至6,50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12,772.43万元,同比减亏幅度达49.1%至60.9%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亏损5,000万元至6,50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12,827.75万元,同比减亏幅度达49.3%至61.0% [1] - 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亏损0.10元/股至0.13元/股,上年同期亏损0.25元/股,同比减亏幅度达48.0%至60.0% [1] 业绩变动原因 - 六氟磷酸锂业务因行业产能阶段性过剩导致销售价格处于低位,无法覆盖完全成本 [1] - 子公司新特化工的磷化工系列产品实现略有盈利 [1] - 小家电板块业务基本持平 [1] - 六氟磷酸锂业务通过降本控费措施取得成效,是同比大幅减亏的主要原因 [1] 业绩预告预审计情况 - 本次业绩预告未经注册会计师预审计 [1]
天洋新材: 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亏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4 17:20
业绩预告情况 - 公司预计本期净利润为-1,150万元,同比减少358万元到708万元,降幅约81%-160% [1] - 预计利润总额为-645万元到-995万元,但同比增加115万元到465万元,增幅约10%-42% [1] - 上年同期利润总额为550.29万元,归母净利润为-441.66万元,扣非净利润为-1,109.50万元 [1] 主营业务表现 - 热熔胶、电子胶、墙布业务经营稳定 [2] - 光伏封装胶膜收入同比下降约55%,主要因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低价竞争和负毛利 [2] - 公司主动缩减光伏封装胶膜接单量以减少亏损,但厂房及设备折旧仍影响整体净利润 [2] 业绩变动原因 - 光伏行业整体产能过剩导致封装胶膜售价维持低位,是业绩下滑主因 [2] - 本期净利润同比百分比变化较大系上年同期基数较小所致 [2] 财务数据说明 - 本期业绩预告数据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 [1] - 预告数据为初步核算结果,最终以经审计的2025年半年报为准 [2]
天风证券:石化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压力 “十五五”需推动减量置换与审批收紧
智通财经网· 2025-07-14 11:40
中国石化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 - 2024年成品油需求达峰衰退导致炼油能力过剩 同时乙烯 芳烃等化工品因前期政策鼓励也出现产能过剩 [1] - 2025年上半年主要化工品利润分位数普遍低于50% PDH利润跌至历史十年最低点(0%) 煤制丙烯 油头丙烯 乙烷裂解 油头乙烯利润分位数分别为36% 36% 36% 27% 合成氨利润在历史5年分位数为17% [1] - 行业亟需通过淘汰落后产能 收紧新项目审批实现高质量转型 [1] 2015年石化供给侧改革政策影响 - 2016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 严控基础化工品 炼化烯烃 煤化工等新建产能 [1] - 政策实施后中国炼油能力增长和缓 2024年前未出现明显过剩 但2024年需求端出现成品油达峰衰退 [1] - "十三五"期间鼓励乙烯 芳烃发展导致后续产能过剩 主因2015年自给率较低且油转化符合成品油需求达峰预期 [1] 2025年行业调整方向 - 炼油行业需在"十五五"期间实现产能净淘汰 而非仅控制新增产能 核心矛盾是成品油需求达峰衰退 [2] - 乙烯行业需控制油转化 煤头 气头等差异化路线新增产能 同时淘汰能耗碳排不达标的小项目 [2] - 石化与煤炭行业差异显著 石化存在绝对产能过剩需减量置换 煤炭则通过控制开工率调节 [2]
供给侧改革会卷土重来吗?
虎嗅· 2025-07-14 10:41
供给侧改革对比 - 十年前供给侧改革主要针对生产端(PPI),体感不明显,而当前产能过剩已蔓延至消费端(CPI),问题更复杂[3][6] - 2015年去产能主要针对煤炭、钢铁等低效僵尸企业,而当前存活企业整体质量较高,部分新能源企业已通过出海缓解压力[17][18] - 当前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占比提升5.05%,第一、第二产业分别下降1.42%、3.52%,人力需求结构发生变化[12] 产能过剩现状 - PPI持续低迷传导至CPI,叠加地产衰退导致居民资产负债表恶化,形成消费抑制循环[5] - 行业陷入囚徒困境,企业为等待竞争对手出清而逆势扩产,光伏等行业出现低于成本价销售现象[55][60] - 税收结构导致地方政府更关注企业生产(增值税占比39%)而非产能优化,形成政策执行阻力[59] 需求侧改革路径 - 居民消费占GDP比重持续低于40%,显著低于国际水平,存在结构性失衡[36][37] - 消费补贴政策短期有效但不可持续,消费ETF未现反弹反映市场对补贴驱动模式存疑[42][45] - 居民存款余额达GDP的1.12倍(150万亿元),远超美(58%)、日(19%)等国,消费潜力未被释放[52][53] 政策工具选择 - 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低价倾销,多晶硅价格已现回升,显示政策干预效果[60] - 社会福利支出增长可作为信心信号,但需配合分配机制改革才能根本改善消费预期[48][49] - 股市财富效应或成短期突破口,当前股票占家庭金融资产比重仅10%,低于历史中枢15%[64] 经济结构转型 - 对外直接投资带动服务出口+投资模式,投资收益占经常账户贷方比重逐步提升[19][23] - 基建投资边际效益递减,过去15年居民负债中76%为房贷,资产价格透支消费能力[34] - 需在供给、需求、就业、股市等多维度寻找新平衡,改革需综合施策而非单点突破[65]
反内卷:石化抓手或在控产能
天风证券· 2025-07-14 10: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上次评级为强于大市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需求端出现成品油达峰衰退,乙烯和芳烃产能过剩,2025年上半年主要化工品平均利润历史分位数均在50%以下 [1] - 炼油行业“十五五”需产能净淘汰,乙烯行业需控制新增产能、收紧项目审批及淘汰小项目,石化或需淘汰减量置换和控制新项目审批 [2][2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回顾2015年石化供给侧改革政策 - 基础化工产品严格控制过剩行业新增产能 [9] - 炼化烯烃未纳入方案的新建项目不得建设,推进基地建设,鼓励清洁油品装置,升级油品质量,改造装置技术 [9] - 煤化工在中西部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 [9] - 国际化方面结合“一带一路”推动优势产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9] 石化供给侧成果 - 中国炼油能力在“十三五”和“十四五”增长和缓,2024年前未明显过剩,2024年需求端成品油达峰衰退 [10] - 乙烯和芳烃在“十三五”受鼓励,造成后续产能过剩 [10] - 2025年上半年主要化工品平均利润历史分位数低,煤头路线部分产品有成本优势 [12] 2025年“反内卷”面对的石化行业环境 - 2015 - 2024年主要石化产品产能大幅增长,产能自给率明显提高,开工率部分产品下降 [15] 反内卷可能的抓手 - 抓龙头炼油和乙烯能力,炼油行业“十五五”需产能净淘汰,乙烯行业需控制新增产能、收紧审批和淘汰小项目,石化需淘汰减量置换和控制新项目审批 [2][21]
早盘直击 | 今日行情关注
从市场运行节奏看,沪指突破去年四季度密集成交区,重心继续上移。沪指突破五、六月份来回震 荡的小箱体后连续上行,已经越过了去年四季度的密集成交区,重心再次上移。目前上方的主要技术压 力位在去年十月初的高点,这个位置也是周线大箱体的顶部位置。 风险提示:国际地缘、贸易冲突超出预期;全球金融市场风险暴露;国内上市公司业绩增速回落超 预期;全球经济衰退超预期。 首先,宏观预期有所改善,A 股市场连续上涨。近期国际局势有所好转,外部环境开始边际改善。 全球贸易摩擦逐步缓和,美国的部分压制手段有所收敛。国内方面,"反内卷"工作持续推进,产能过剩 预期将有所缓解,这对提升盈利预期有正面作用。此外,稳定币的发展对金融板块形成一定利好,推动 相关板块持续活跃,帮助指数冲破重要技术压力。上周,两市连续反弹,日均成交增加。沪指上周延续 了向上反弹的趋势,周三盘中创出去年 11 月以来的高点,周四周五继续向上推进。深圳成指上周同步 反弹,创出阶段高点。量能方面,上周两市日均量能超过 15000 亿,较上周出现回升。上周市场热点主 要集中在钢铁、房地产和券商等行业。投资风格方面,中小盘和科技风格涨幅更大。 ...
“双焦”供需偏弱形势未变 对煤价仍有拖累
双焦期货价格走势 - 2025年上半年双焦期货价格延续2024年10月以来的下跌趋势,6月止跌反弹 [1] - 焦煤价格受供给宽松压力持续下跌,焦炭价格因成本坍塌跟随下跌 [1] - 第2季度国际贸易摩擦升级加剧市场悲观情绪,商品价格进一步走低 [2] - 第2季度后半段环保政策趋严和安全生产月影响带动煤矿减产,库存出现向下拐点,双焦价格止跌反弹 [2] 焦煤供需情况 - 前5个月国内焦煤产量同比增加972万吨,增幅4.5%,日均精煤产量74.94万吨 [2] - 煤矿减产受环保、安全等因素影响,减产周期短,7月部分煤矿已恢复生产 [2] - 5月焦煤进口量738.7万吨,环比降17%,同比降23%,前5个月累计进口量4371.4万吨,同比降8% [5] - 蒙煤进口量下降主要因国内煤价下跌导致进口煤性价比优势下降 [6] 煤矿经营状况 - 24.5%的煤矿吨精煤完全成本超过1000元,当前炼焦煤现货价格940元/吨,约20%-30%产能亏损 [3] - 大部分煤矿仍盈利,减产意愿低,固定成本高导致初期亏损阶段不会轻易减产 [3] - 煤矿端库存409.2万吨,近两周下降89.6万吨,仍同比增加126万吨 [7] 政策环境 - 煤炭行业以稳产稳供、保障能源安全为导向,2025年将实施煤炭产能储备制度 [3] - 部分地方政府坚持"以量补价"思路推动煤产量增加 [3] - 中央强调依法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但对煤炭行业影响暂时有限 [3][4] 市场展望 - 煤矿减产不具备持续性,生产预计维持高位 [7] - 进口缩量缓解总供应压力 [7] - 焦煤短期去库存但库存仍处高位,基本面偏弱将继续拖累煤价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