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息差

搜索文档
五年期大额存单难觅 投资者该怎么选?
中国经营报· 2025-06-10 15:37
行业动态 - 多家银行网点大额存单期限普遍"缩水",最长仅剩两年期产品,且额度持续紧俏 [1] - 银行主动打响负债结构优化战,全面下架高成本长期存款、引导储户转向灵活产品,同时借力理财与结构性存款开拓新战场 [1] - 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至1 43%的历史低位,在贷款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银行通过压降高成本长期负债缓解压力成为必然选择 [2] 银行策略调整 - 停止发行五年期大额存单是银行管理负债端成本的措施之一,以保持合理的息差水平 [1] - 银行普遍下调各期限存款产品利率,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从2 6%大幅下调至2 4%甚至更低 [4] - 银行更倾向于通过短期理财、结构性存款等工具吸引资金,这些产品结合固定收益与金融衍生品,既保障本金安全又提供潜在高收益 [4] - 银行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短期理财和结构性存款的占比,以顺应投资者流动性管理需求 [4] 利率变化 - 大额存单利率已全面进入"1时代",三年期产品利率多在1 55%~1 75%,较2024年同期下降约80个基点 [3] - 五年期产品的利率优势不再明显,而货币基金、储蓄国债等低门槛产品的收益率更具吸引力 [3] 投资者建议 - 投资者可将闲置资金部分流向三年及以内的定期存款、短期大额存单,保障资金流动性的同时锁定有限的稳健利息 [5] - 可关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高信用、流动性尚可的固收类产品,收益率往往高于同期定期,风险低 [5] - 适度参与银行理财、货币基金和优质债券基金,这些产品一般收益高于活期,同时能根据个人风险偏好选择不同风险等级 [5] - 对于有更高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可适当增加优质蓝筹股、指数基金等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获取更高的长期回报 [5] 银行负债管理 - 银行着力优化负债结构、推动负债的量价平衡发展,例如加大代发、提升结算资金的留存 [6] - 加强结构性存款规模与定价管理,加大主动负债的发行与吸收,主动管理与带动整体负债成本的下降 [6]
纷纷下架!银行5年期大额存单逐渐消失,有客户经理建议买国债
搜狐财经· 2025-06-10 12:39
银行大额存单产品调整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大行已下架5年期大额存单 工商银行仅提供最长3年期产品 利率为1 55% 建设银行有3年期产品在售 [1] - 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下架3年期和5年期大额存单 当前仅售2年期以内产品 利率均低于2 15% 浦发银行仅余一款1年期产品 年利率2% [3] - 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虽展示3年期产品 但额度显示"售罄" 5年期产品完全消失 [3] 中小银行利率调整 - 天津银行3年期"幸福存单"利率从2 10%降至2 05% 蓝海银行3年期大额存单直降10个基点至2 30% [3] - 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普遍集中在1 55%~1 8% 较2024年同期下降约80个基点 [3] - 2025年3月银行发行的大额存单1年期平均利率为1 719% 2年期为1 867% 3年期为2 197% 5年期为2 038% [4] 银行息差压力与负债结构调整 - 2025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 43% 较2024年第四季度末下降9个基点 [4] - 资产端受LPR多次下调影响 贷款收益率持续走低 负债端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剧 高息负债占比过高 [4] - 银行业暂停发行5年期大额存单 调整负债期限结构以降低负债成本 稳定净息差 [5] 替代产品与市场比较 - 招商银行客户经理建议购买国债 6月10日发行的三年期储蓄国债利率为1 63% 五年期为1 70% 与大额存单利率相近 [3] - 天弘余额宝最新7日年化收益率达1 18% 与1年期大额存单1 2%的利率接近 但门槛和流动性不同 [3]
多家银行,暂停发售这类产品
中国基金报· 2025-06-10 00:07
中长期大额存单产品调整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中大型银行及城农商行已下架五年期大额存单产品 [1][2] - 三年期大额存单也陆续下架 部分银行仅针对特定白名单客户发售且额度紧张 [2] - 多数银行在售大额存单最长期限缩短至两年期 [1][2] 大额存单利率变化 - 各期限大额存单利率集体跌至"1字头" 工商银行3年期产品年利率为1.55% 2年期为1.2% [3] - 中信银行1个月至2年期产品年利率区间为1.1%-1.4% [3] - 中大型银行2年期以下产品利率普遍集中在0.9%-1.4% 3年期集中在1.55%-1.75% [3] 银行负债成本管控 - 银行业通过下架中长期大额存单降低负债成本 稳定净息差 [4] - 当前银行业净息差处于低位 贷款利率下行压力促使银行控制负债端成本 [4] - 大额存单利率与货币基金趋近 天弘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1.18%接近国有大行2年期产品利率1.2% [5] 产品吸引力变化 - 大额存单起购门槛较高(20万元) 但利率优势减弱 对储户吸引力下降 [4][5] - 货币基金起购门槛仅0.01元 收益率接近大额存单 形成替代效应 [5]
固收:利率为何会创新低
2025-06-09 23:30
季末担忧缓解和央行流动性呵护推动利率下行,银行持续买入老券,尤 其是短债,二季度银行盈利压力缓解,降低了抛售债券的必要性。存单 大量到期对市场影响有限,因存单利率呈震荡向下趋势。 市场普遍预期利率将继续下行,时代新材利率和 30 年国债利率接近前 低水平。广谱利率下降、短期供需变化和资金变化将驱动利率进一步下 降。政策利率滞后且指导性减弱,广谱利率定价能力更强。 广谱利率与实体部门投资回报高度一致,受金融机构和实体部门共同决 定,不完全由货币政策决定。企业盈利压力加大可能导致融资需求进一 步下降,从而推动广谱利率继续下降。 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后,金融机构需在负债成本和净息差之间进行分配。 今年二季度负债成本进一步下降,是推动整体市场收益水平降低的重要 原因之一。 自去年以来,存款挂牌利率持续加速下调,导致整个市场负债成本快速 下降,预计未来几个月还会继续降低,显著影响整体固定收益资产的收 益水平。 Q&A 当前债市的走势如何,以及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上周债市震荡走强,各期限利率随着资金价格下降普遍有所下行。隔夜利率降 至约 1.4%,七天利率降至约 1.55%。10 年和 30 年国债分别下行约 2 个基点, ...
这类存款产品正悄然“下架”
金融时报· 2025-06-08 18:04
银行大额存单产品调整 - 光大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近期已下架5年期大额存单产品,在售产品最长期限多为2-3年 [1] - 股份制银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普遍为1.75%,国有大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均为1.55% [1] - 大额存单与定期存款的利率差距缩小,部分银行3个月期、6个月期产品利差仅10个基点,部分农商行已停售大额存单 [1] 银行负债结构调整策略 - 银行业普遍暂停5年期大额存单发行并减少中长期特色存款产品,目的是降低负债成本并保持合理净息差水平 [2] - 银行面临三重压力:净息差处于历史低位、需规避未来资金成本与收益倒挂风险、需支持实体经济融资 [2] - 多家银行明确将"压降长期限存款"列为负债结构调整核心策略,通过市场化原则调整不同期限存款产品利率 [2][3] 市场供需变化与行业趋势 - 投资者偏爱定存产品但银行对长期资金需求减弱,供需失衡导致中长期产品收缩成为行业共性选择 [3] - 在经济增长转型期,这种调整现象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3] - 银行业正加强资产负债结构调整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3] 投资者资产配置建议 - 锁定当前相对高位的长期存款利率仍是理性选择,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1.55%-1.8%仍高于短期存款 [4] - 可适度分散配置至国债、中短债基金等低风险资产,或采用"存款+保险+理财"组合 [4] - 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可关注"固收+"策略,通过配置权益资产增加长期收益 [4]
年中检视:美国市场十大问题Q&A(美银更新版 )
智通财经· 2025-06-06 13:51
2.客户活动会反弹吗? 回答:可能(调整为"中性偏乐观",原回答为"是") 3.银行监管会发生重大变化吗? 回答:是(维持原判) 核心逻辑: 利率(Rates):结构性高利率环境对净息差(NIM)有利,长期利率中枢上移可能提升银行盈利 能力。 监管(Regulations):政策转向更平衡的监管环境,资本与流动性要求有望下调,推动市盈率 (P/E)重估。 活动反弹(Rebounding Activity):尽管短期受关税等因素扰动,企业并购(M&A)、贷款需求 等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改善。 市场表现: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股票及每股收益(EPS)修正年初至今(YTD)表现优于 标普500指数,而地区性银行表现落后。 风险提示:通胀反弹可能迫使美联储重启加息,贸易摩擦升级或抑制经济活动,股市波动引发"负 财富效应"。 现状与挑战: 2025年初受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如对加拿大、墨西哥加征关税)影响,企业信心受挫,并购 活动创十年最低开局,债务发行短期波动。 近期中美关税摩擦边际缓和,部分银行(如高盛、摩根士丹利)5月后观察到交易活动边际改 善。 未来展望: 若贸易环境稳定,预计2025年下半年并购、I ...
大额存单全面进入“1时代”,银行优化负债结构
第一财经· 2025-06-05 20:13
大额存单利率下行趋势 - 大额存单利率全面进入"1字头"时代,多家银行下架5年期产品 [1] - 国有大行1年期和2年期利率降至1.2%,3年期利率1.55% [1] - 建设银行下架2年期和5年期产品,仅保留1年期(1.2%)和3年期(1.55%) [1] - 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已无大额存单产品可供购买 [1] 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调整情况 - 招商银行1年期和2年期产品利率均为1.4% [2] - 兴业银行3年期利率1.75%但显示"已售罄" [2] - 渤海银行3年期利率1.8%但需50万元起存 [2] - 中小银行如天津银行3年期从2.10%降至2.05%,蓝海银行3年期降10个基点至2.30% [2] - 众邦银行3年期利率从2.6%降至2.4%,5年期从2.9%降至2.5% [2] 利率对比与替代产品 - 国有大行3个月、6个月、1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为0.9%、1.1%、1.2%,仅比定存高25个基点 [3] - 股份制银行同类期限大额存单利率多为1.1%、1.3%、1.4%,优势在10~35个基点 [3] - 天弘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1.19%,接近国有大行1年期大额存单利率1.15% [3] - 5月发行的3年期储蓄国债利率1.93%,比国有大行同期限大额存单高0.38个百分点 [4] - 5年期储蓄国债利率2%,20万元投资三年利息差达2280元 [4] 银行净息差压力与负债结构调整 - 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43%,较2024年第四季度下降9个基点 [5] - 2024年企事业单位贷款新增额14.33万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17.91万亿元显著下降 [5] - 人民币存款余额302.25万亿元,同比增长6.3%,存款定期化趋势未改 [5] - 银行通过调降长期限大额存单利率和暂停发行3年、5年期产品来优化负债结构 [6]
银行业周报:存款利率调降稳定息差-20250604
中银国际· 2025-06-04 08:57
强于大市 银行业周报 存款利率调降稳定息差 按申万一级行业分类标准,银行板块本周上涨 0.04%,上周上涨 0.61%,银 行板块涨跌幅由高到低排名 18/31,较上周排名下降 10 位。个股方面 A 股 42 家银行有 26 家上涨。拉长时间来看,年初至今银行板块涨幅 7.70%,在全行 业中排名第四,红利仍然是银行的主线,关注银行股投资价值,建议关注招 商银行、农业银行。 银行 | 证券研究报告 — 行业周报 2025 年 6 月 4 日 5 月 20 日,六家国有大行及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率先下调了存款挂牌利 率,随后几日,其余股份行以及部分城农商行纷纷下调利率,目前仅郑 州银行尚未跟进调降存款利率。本次调降中,五大行活期利率下调 5 bp 至 0.05%;定期整存整取 3 个月期、半年期、1 年期、2 年期均下调 15bp, 分别为 0.65%、0.85%、0.95%、1.05%;3 年期和 5 年期均下调 25 bp, 分别至 1.25%和 1.30%。定期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三种期限均 下调 15 bp。7 天期通知存款利率下调 15 bp 至 0.30%。 5 月 7 日央行宣布要"实施好 ...
日本股市遭遇历史性失血,银行股“神话”面临考验
环球网· 2025-06-01 11:28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全球金融市场正将目光投向日本,根据美银最新发布的报告,日本股票基金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遭遇 了前所未有的资金外流,净流出规模高达惊人的118亿美元,创下有记录以来的单周最大流出纪录。这一巨量资金撤离,为 近期本就波动加剧的日股市场敲响了警钟。 在此背景下,美银首席投资策略师迈克尔·哈特尼特(Michael Hartnett)发出提示,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日本银行板块的动向。 他指出,尽管日本银行股在过去三年中堪称"全球表现最耀眼的板块",但近期其走势却呈现出令人警惕的异常——面对日本 国债收益率(尤其是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持续攀升,银行股并未如市场传统逻辑预期的那样同步上涨。 收益率飙升为何失效?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收益率飙升失效背后隐藏着多重忧虑。首先,日本央行持续推进政策正常化,包 括结束负利率及收益率曲线控制YCC,市场担忧其步伐可能超出预期,或引发金融环境过快收紧。其次,收益率快速上升被 部分解读为对日本经济潜在增速及韧性的质疑,抵消了银行净息差扩大的利好。此外,经历三年强劲上涨后,银行板块估值 吸引力下降,巨额资金可能在利用收益率走高契机锁定利润。最后,债市剧烈波动可能暴露金融机构资 ...
亚洲股票及利率网络直播: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下降-对港元资产的影响
汇丰银行· 2025-05-30 15: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股票评级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汇丰发布的所有独立评级分布为买入55%(其中14%在过去12个月内使用了投资银行服务),Hold 39%(其中11%在过去12个月中使用了投资银行服务),卖出6%(过去12个月内获得投资银行服务的8%) [13] 固定收益评级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汇丰银行发布的所有独立基础信用推荐分布为增持33%(其中15%在过去12个月内获得了投资银行服务),中性61%(其中8%在过去12个月内接受了投资银行服务),Underweight 6%(过去12个月内获得投资银行服务提供的0%) [24] 交易评级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汇丰银行发布的所有交易分布为买入72%(33%在过去12个月内获得投资银行服务),卖出28%(其中20%在过去12个月内使用了投资银行服务) [2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HIBOR处于三年低点附近,本地流动性强劲支撑香港股市,即便HIBOR上升也是如此 [1] - 随着HIBOR利率低迷,预计房地产市场将获得更多支持,当地银行将面临净息差下降和收入增长放缓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网络直播信息 - 亚洲股票与利率网络直播主题为“HIBOR持续下跌 - 对港元资产的冲击”,时间为2025年6月2日上午9:00英国夏令时/下午4:00中国香港时间 [1] - 讨论关键问题包括HIBOR处于三年低点对香港股市的影响,以及本地流动性强劲支撑香港股市 [1] 报告推荐 - BOCHK Holdings (2388 HK)评级为买入,尽管HIBOR下降但仍具韧性 [2] - Sino Land (83 HK)评级下调至持有,盈利压力不断增长 [2] 股票评级及财务分析依据 - 自2015年3月23日起,汇丰银行根据目标价格与当前股价的差异授予评级,目标价格较当前股价高出20%以上为“买入”,高出5% - 20%可能为“买入”或“持有”,上下浮动在5%以内为“持有”,低出5% - 20%可能为“持有”或“减持”,低出20%以上为“减持” [8] - 此前,根据战略团队设定的股票国内或区域性市场股权成本设定要求回报率,股票目标价格代表分析师预期该股票在12个月表现周期内所能达到的价值,潜在回报率超过要求回报率5个百分点为“增持”,低于要求回报率至少5个百分点为“减持”,介于区间为中性 [11] 固定收益财务分析依据 - 汇丰银行在固定收益研究中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基于特定主题或观点在六个月时间范围内识别长期投资机会,二是在长达四个月时间范围内识别特定工具的交易观点 [14] 固定收益评级定义 - 超配指企业信用发行人基本信用状况预计未来六个月内改善,抵押债券该国发行债券预计优于其他国家债券 [17] - Neutral指公司信用发行人基本信用状况预计未来六个月内稳定,抵押债券本国发行债券预计与其他国家表现一致 [18] - Underweight指企业信用发行人基本信用状况预计未来六个月内恶化,抵押债券该国发行债券预计表现不如其他国家债券 [19] 交易定义 - 买入和卖出指对债券、利率互换期权等的交易建议,交易双方期末收到/支付衍生工具或指数总回报并支付/收取融资腿 [20] - 购买保护和销售保护参考信用违约互换,保护买方/卖方是在出售/购买参考实体信用风险 [21] - Pay和receive指对利率互换等固定端的交易建议 [21] - 付款人和接收器参见通胀上限或下限以及互换期权,支付方给予买方进入支付头寸期权,收款方给予买方进入收款头寸期权 [21] - ASW指买入与掉期工具打包的债券,消除利率风险并保留信用敞口 [22] - RASW指卖出与互换打包的债券,消除利率风险并保留信用敞口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