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科创债狂飙3800亿!中信独占鳌头,中小券商黑马突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21:33
科技创新债券市场 - 2025年上半年68家券商主承销380只科技创新债券,规模达3813.91亿元,同比增长56.48% [2][4] - 科技创新债券前身为"创新创业公司债券",2019年规模仅2亿元,2020年起爆发式增长,2020-2024年同比增幅分别为2445%、180.16%、185.93%、200.25%、99.09% [4] - 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泰海通三大巨头占据47%市场份额,中信证券独揽20%份额 [2][4] - 头部券商排名稳定,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泰海通、中金公司、华泰联合证券位列前五,华泰联合从2024年第7升至2025年第5 [4][5] - 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后承销规模达339.4亿元(2024年),2025年上半年增至484.35亿元,但仍落后于中信建投的631.7亿元 [5] - 中小券商如第一创业、国投证券、西部证券承销规模增幅超3倍 [5] 政策驱动因素 - 2025年4月中证协起草《证券公司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专项评价办法》,科技金融相关指标占定量评价50分(满分85分),明确纳入科技创新债券承销数据 [6] - 2025年5月央行与证监会联合推动建立科技创新债券专项承销评价体系和做市机制,要求做市商提供专门报价服务并提高指标权重 [6] 民营企业债券 - 2025年上半年48家券商承销229只民营企业债券,规模2393.94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837.03亿元增长556.91亿元 [7] - 该品类自2022年纳入统计后规模持续增长 [7] 中小券商细分赛道突破 - 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2025年32家券商承销30只债券,总金额118.2亿元,五矿证券以11亿元居首,长江证券、财达证券等中小券商占据金额排名前五中的三席 [8] - "一带一路"债券:2025年上半年中银证券、财信证券两家中小券商跻身承销金额前五,而2024年仅开源证券一家入围 [8] - 乡村振兴债券:2025年上半年30家券商承销37只债券,规模266.24亿元(同比翻倍),头部券商占据主导,前六名均为头部机构,合计份额达47.8% [9] 行业竞争格局 - 头部券商在科技创新债券、乡村振兴债券领域占据主导,中小券商在中小微企业支持债、"一带一路"债券等细分赛道实现单点突破 [2][8][9] - 中信证券表现最突出,拿下4个债券类别承销规模冠军,国泰海通、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华泰证券等头部券商多个类别位居前五 [2]
山东省已推动17家企业和机构在债券市场“科技板”发债227亿元
齐鲁晚报· 2025-07-25 18:18
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情况 - 山东省已推动17家企业和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227亿元 [1][5] - 发行规模居全国前列 涵盖11家国有企业 4家民营企业 1家股权投资机构 1家金融机构 [5] - 行业覆盖电子信息 新能源 新材料 高端化工 生物医药等科技创新领域 [5] 科技创新债券特点 - 发行主体广泛 包括科技型企业 金融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三类 [4] - 资金用途聚焦 科技型企业募集资金可用于研发投入 项目建设 并购重组等 股权投资机构50%以上资金投向高技术制造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4] - 发行方式灵活 支持含权结构 发行缴款 还本付息等创新条款 [4] - 增信措施丰富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 [4] 债券市场"科技板"成效 - 实现三类发行主体全覆盖 债券期限长达5年期 10年期 单笔最低发行利率1.63% 加权平均利率2% [5] - 落地全国首单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创设的5年期信用风险缓释凭证 全国首单农商行科技创新金融债券 全国首单上海清算所托管科创债柜台质押业务 [6] 未来工作方向 - 继续落实科技创新债券支持政策 加强宣传推介 挖掘市场主体债券融资潜能 [6] - 依托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探索央地联合增信机制 争取更多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6]
龙岗重磅推出科技创新赋能“杀手锏”
搜狐财经· 2025-07-25 17:51
龙岗区科技创新赋能企业新举措 - 龙岗区构建覆盖创新全链条、支持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系统化赋能体系 围绕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科技篇应用、科技金融三大方面展开 [1] - 龙岗区工业总产值超万亿 连续七年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 [1] 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 - 中广核等龙头企业向社会公开征集科研合作 提供资金、设备及成果共享 成为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的标杆案例 [3] - 龙岗区拥有比亚迪、中广核等48家上市企业 8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首批11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建设清单已公布 [3] - 未来三年将在"3+4+N+AI"产业体系每个领域至少建设一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 [3] 科技篇应用机制 - 龙岗区将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转化为企业创新产品的"验证场"和"订单入口" 为AI、机器人等新技术预留采购份额 [4] - 已建成涵盖10余领域、超2000项新技术的应用库 在总投资52亿元的28个政府项目中匹配80余家企业200多项技术 科技篇采购额达6.2亿元 [4] - 未来三年规划205个政府项目 总投资818亿元 其中科技篇采购规模将突破105亿元 [4] - 阿波罗未来产业城人才住房项目应用全屋智能技术 成为全国数字家庭建设试点城区 [4]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 龙岗区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 提供50%科技保险保费补贴 创新推出机器人责任险、AI系统责任险等 [5] - 近三年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帮助522家次企业获贷146亿元 单笔最高贴息100万元 2025年目标再突破70亿元 [5] - 总规模481亿元的区引导基金矩阵通过33支子基金支持超1200家企业 其中2支亿元级种子基金专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5] 整体成效与展望 - 龙岗区GDP突破5000亿元 形成"需求牵引创新、创新驱动产业"的良性循环 [6] - 通过系统化思维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为深圳乃至大湾区科技创新提供"龙岗方案" [6]
郑州银行深耕 “五篇大文章” 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环球网· 2025-07-25 17:01
公司战略 - 公司以"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主线,构建"特色化、差异化、专业化"金融服务体系 [1] - 公司聚焦"两高四着力",服务实体经济,赋能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1] - 公司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助力现代化河南建设 [3] 科技金融 - 公司新挂牌4家科技特色支行,配置专业团队支持中小企业和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1] - 公司与嵩山实验室探索"银研联动"模式,与"郑好融"平台合作成为首批"郑科贷"业务合作金融机构 [1] - 公司打造服务科创企业主体的"六专"机制,优化科创金融业务流程 [1] - 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支持各类科创企业4991家 [1] 绿色金融 - 公司制定《绿色银行信贷战略》等文件,成立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小组 [2] - 截至2024年末,公司绿色信贷业务余额91.46亿元,同比增长123.73% [2] - 公司优化绿色金融战略顶层设计,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2] 普惠金融 - 公司构建三级联动机制,推出订货贷、企采贷、助业贷等12款产品 [2] - 公司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优化贷款审批流程 [2]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36.85亿元,同比增长7.46% [2] 养老金融 - 公司加大对养老产业、健康产业、银发经济的金融支持 [2] - 公司完善养老金融服务场景,推动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2] 数字金融 - 公司提升技术、数据、创新能力,完善智能化、便捷化服务水平 [3] - 公司通过多方合作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发展,提高金融服务安全性与可靠性 [3] - 公司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流程,加强客户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3]
截至6月末,东莞建行累计为七千家制造业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南方都市报· 2025-07-25 16:51
政策背景与政府支持 - 东莞市响应国家、省、市号召推进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举办金融服务宣讲会,100多家制造业企业代表参与[1] - 东莞市政府出台《东莞市推进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质增效工作方案》等多项政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8] - 东莞市工信局副局长指出技术改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加速器",鼓励企业利用建设银行"融资+融智"平台实现全方位跃升[3] 建设银行金融服务方案 - 建设银行东莞市分行累计为7000家制造业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创新打造东莞-FIT粤科技金融服务方案[1][8] - 建设银行推出《"技改数智焕新"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提供"信贷+投行+租赁+供应链金融"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7] - 建设银行组建"技改服务专班",提供"一对一"全流程对接,涵盖"10大类24项产品"[8] - 建信金融租赁提供资产回租、直租等创新模式,助力企业"轻资产"启动技改[7] 产业支持与发展方向 - 东莞市坚持"制造业当家",细研8+8+4产业图谱,为技改注入动能[5] - 建设银行下阶段将聚焦制造业技改需求,支持东莞建设8+8+4现代产业体系,强化产业链综合服务[8] - 人民银行东莞市分行解读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帮助企业把握政策红利[7] 配套服务与创新 -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推介出口信用保险,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保障[7] - 建设银行同步推出"股权+股票家族信托"服务方案,为企业财富传承搭建桥梁[7]
上海信托携手子公司上信资产、浦耀信晔成功举办“信融共生·聚势赋能”上信股权投资生态大会
投中网· 2025-07-25 16:33
战略谋划 - 科技创新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核心引擎 上海肩负建设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国家使命 金融行业需探索服务科技创新的新模式新路径 [4] - 黄浦区将通过"制度型开放"与"场景化供给"双轮驱动 筑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竞争力 为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黄浦范式 [4] - 国有资本应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发挥技术攻关组织者、创新资源整合者、产业布局主导者作用 加快强链补链 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6] - 上海信托是浦发"大科创板块"战略出资主渠道 管理上海先导基金、科创基金等"为国担当"任务 旗下上信资产、浦耀信晔是浦发打造科技伙伴生态圈的重要载体 [8] - 浦发银行将科技金融列为战略核心赛道 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的风控模型、获客体系及产品矩阵 信托的灵活性远超传统银行 为构建开放生态提供独特优势 [8] 医疗创新 - 90%医疗项目因"医、研、资"体系割裂倒在产业化最后一公里 需建立医疗专利分级评估模型、设立临床转化基金和构建医疗科技IPO培育库 [10] - 呼吁投资机构组建医学顾问委员会 以"临床洞察型资本"穿越需求迷雾 让股权投资成为激活千万科研成果的"星星之火" [10] 信托赋能 - 上海信托重点布局人工智能、硬科技、生命健康等战略新兴产业 打造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资与服务体系 [12] - 在浦发银行"科创伙伴银行"框架内打造"科创信托共同体" 通过浦耀学堂、熠家族财富研究院夯实生态服务基座 [12] - 不做短期套利投机者 而是做创新路上的"陪跑者"与"赋能者" 通过"投贷联动"为科创企业提供全周期综合金融服务 [12] 生态共建 - 上海信托体系构建股权投资生态 1993年发起上海首个境外上市基金"上海发展基金" 奠定"耐心资本"基因传承 [15] - 旗下上信资产、浦耀信晔等深度参与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基金、上海科创母基金、浦东引领区基金等重大战略项目 [15] - 打造硬科技与智能制造、数字化与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与医疗服务三大核心战略投资矩阵 被投企业梯次登陆全球资本市场 [15] - 启动LP战略联盟、GP同业联盟、产融伙伴联盟与协同伙伴联盟四大生态联盟 构建"金融+产业+生态"体系 [17] 赋能品牌 - 发布"熠家族财富研究院" 为科创企业家提供风险隔离、财富传承、税务筹划等一站式财富管理解决方案 [21] - 发布"浦耀学堂" 打造"智枢私塾、观澜论坛、砺刃工坊"三位一体的投资赋能引擎 为生态伙伴提供知识共享与能力提升平台 [21] 思想交锋 - LP代表探讨新周期下长期资本配置策略、风险偏好调整、评价体系优化及如何践行"耐心资本" [26] - GP掌舵人围绕硬科技投资估值逻辑、商业化落地挑战、早期项目陪跑经验、产业资源协同等关键问题展开讨论 [28] - 科创企业创始人分享AI数字人革命、国产GPU突破和智能传感技术创新等前沿领域实践 [30][32][34] - 硅基智能将数字人克隆成本降至数千元 为超200万数字人植入AI决策脑 [30] - 沐曦MXN系列GPU千卡集群算力效率对标国际旗舰产品 大模型训练成本降低40% [32] - 帕西尼自研6D触觉传感技术实现0.1毫米工业缺陷检测精度 将高端触觉传感器成本压缩90% [34]
东营银行:“科盈E贷”精准滴灌科技企业
齐鲁晚报· 2025-07-25 15:21
"3个工作日就拿到300万元信用贷款,'科盈E贷'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近日,东营银行燕山路支 行成功为东营某新能源有限公司发放了一笔"科盈E贷",这笔无需抵押的贷款,让企业得以快速采购配 件、推进项目,成为科技型企业融资的"及时雨"。 科技型企业是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东营市科技局、中国人民银行东营 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东营监管分局等多部门高度重视科技型企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 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鼓励金融创新。 下一步,东营银行将持续深化科技金融创新,通过产品迭代、服务升级、生态构建,为科技型企业提供 更精准、高效的金融支持,助力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东营银行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在多部门的悉心指导与大力支持下,创新推出了服务科技型企业的专属信 贷产品——"科盈E贷"。该产品独具特色,精准直击行业融资难点:全流程线上化,告别繁琐线下流 程,企业只需在线提交相关资料,系统便会依托数字化风控技术自动完成数据分析与风险评估,当场给 出预授信额度;产品无需抵押担保,突破传统贷款模式,以企业科技属性、研发能力、专利技术等"软 信息"作为核心 ...
建行北京市分行打造“圈链群”创新模式 精准赋能昌平科创企业
北京商报· 2025-07-25 15:11
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科技金融战略 - 核心观点: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以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开放合作生态圈"、"产融结合供应链"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三大策略推动业务增长,截至2025年6月末科技贷款余额新增250亿元,增速超20% [1] 开放合作生态圈 - 成功与昌平区重点科技型企业F公司合作,通过信用评级上调降低其融资成本,5个工作日内发放5亿元流动资金贷款,成为其唯一合作银行 [2] - 构建内外双循环生态圈:内部通过流动资金贷款、供应链金融等产品提升渗透率,外部整合多方资源设计定制化融资方案 [2] 产融结合供应链 - 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B公司授信7000万元,利用建信融通牌照优势提供供应链金融产品,提升资金周转效率 [3] - 通过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一体化金融供给体系,实现服务效率提升和风控成本降低 [3]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 向昌平区国企子公司J公司提供2亿元银团贷款,支持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打破银企信息壁垒 [4] - 该项目为北京市首个外资企业建设园区案例,通过银团贷款模式强化产业集群生态支撑 [4]
“宁科贷”余额近700亿元、“宁创融”上半年发放110.65亿元
南京日报· 2025-07-25 10:27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落地 - "宁科贷"政策升级后首笔400万元信贷支持南京智田机电有限责任公司,缓解公司现金流压力并保障生产需求[1][2] - "宁科贷"升级最大亮点是扩大政策覆盖范围至全市所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2] - 江苏银行南京分行服务南京科技人才企业超3400户,贷款超165亿元[3] 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 江苏银行南京分行落地全国首单"高校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签约项目贷款"、全省首单"科创首贷贴息贷款"等创新业务[3] - 人保财险南京市分公司推出"科惠保"普惠型科技保险产品,已为70多家科技型企业提供合计超36亿元风险保障[5] - "科惠保"为某科技公司设计个性化承保方案,累计提供保险金额超2500万元[4][5]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数据 - 截至6月末南京落地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82.4亿元[7] - "宁创融"再贷款产品额度增至150亿元,上半年已发放110.65亿元[7] - "宁科贷"合作银行科技创新贷款余额近700亿元[7] - 上半年南京8家经营主体发行8只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84.4亿元,占全省45%[7] - "宁科债"累计支持发行科技创新类债券超200亿元[7] - 全市重点财产保险公司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超万亿元[7] - "宁创担"累计服务企业融资超410亿元[7] 金融资源整合与未来规划 - 南京市管理备案基金2156只,基金规模总资产4375.03亿元,其中私募股权类基金1093只,总资产3621.63亿元[7] - 下一步将持续深入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提升科技创新领域金融要素丰裕度和融资可得性[8] - 将用好科技企业首贷贴息、保费补贴、债券贴息等政策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科技创新[8] - 引导金融机构完善科创金融服务和产品体系,探索"认股权+"综合业务创新[8]
金融领域三大积极变化 助力广东经济稳中向好
广东经济金融运行态势 - 2025年上半年广东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金融领域支撑主要体现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增速高于总体贷款增速 [1] - 1-5月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33万亿元,直接融资占比29.2%(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其中地方政府债券融资2399亿元、企业债融资1252亿元 [2] - 制造业贷款上半年增加2787亿元(同比多增140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22.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7.8%显著高于整体贷款增速 [2]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 城中村专项借款发放1697亿元,带动基础设施、房地产等相关行业贷款增加4840亿元 [2] - 粤东西北地区贷款余额2.8万亿元(同比+7.0%),受"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政策牵引 [2] - 科技贷款余额5.6万亿元(同比+7.3%),科技创新债券发行207.5亿元,包括东莞银行15亿元专项金融债 [3] 科技金融创新 - 推出"益企共赢计划""股贷担保租""认股权+贷款"三大服务模式,构建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3] - 研发阶段创新"科技人才贷""科技研发贷""前期贷",转化阶段落地全国首笔"技术入股贷"、广东首笔"中试贷" [4] - 生产阶段推广"创新积分贷"(江门肇庆授信1200亿元)、"评级贷"(东莞90家企业获贷1.9亿元) [4][5] 绿色金融发展 - 绿色贷款余额4.2万亿元(同比+18.4%),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贷款7.35亿元 [5] - 转型金融贷款发放33.6亿元(39笔),覆盖水泥、钢铁等高碳行业,推出"工业低碳转型贷""降碳贷"等产品 [5][7] - 系统化推进转型金融标准应用,包括国际国内互认标准、广东团体标准等 [7] 存款与融资结构 - 6月末住户及企业活期存款余额同比+8.8%(比各项存款增速高3.2个百分点),年初以来增加5297亿元 [3] - 存款活期化趋势显现,反映利率调整政策效应促进消费投资 [3] - 债券融资占比提升因优质企业和基建项目偏好低成本融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