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搜索文档
央行等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 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加快建设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
证券日报· 2025-05-13 01:26
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意见 核心观点 - 五部门联合印发30条金融支持举措,推动广州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涵盖创新创业、民生服务、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等领域 [1][2][3] 创新创业金融服务 - 支持金融机构创新票据贴现产品,加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重点服务符合南沙产业发展导向的企业 [1] - 推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金融场景融合,建设数据算力中心、研发认证中心及监管平台 [1] 社会民生领域金融服务 - 扩大港澳居民代理见证开户试点银行范围,探索信用卡视频面签 [2] - 支持粤港澳三地征信机构跨境合作,推进征信产品互认 [2] 特色金融与产业健全 - 鼓励广州期货交易所探索电力期货,深化新能源期货品种体系 [2] - 支持生成式AI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开发智能信贷、投资研发及风控服务 [2] 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 金融机构可利用自由贸易账户为境外机构提供国际结算、跨境资金管理等综合服务 [2] - 推动广州期货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合作推出跨境期货品种,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 [2] 跨境金融创新与开放 - 引入主权财富基金、家族办公室、风投创投等多元化投资机构 [2] - 允许符合条件的港澳投资者设立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参控股境内期货公司 [2] 金融监管与保障措施 - 构建适应南沙建设的监管创新机制,强化中央与地方协同,确保风险防控与改革匹配 [3] - 配套住房、人才、教育等政策,支持外籍高层次人才出入境便利,吸引境内外金融专业人士 [3] 政策落地计划 - 中国人民银行与广东省政府将协同落实举措,强化金融对南沙及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 [3]
聚焦广州南沙,金融支持粤港澳合作有了新举措
新华网· 2025-05-12 20:21
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 - 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提出30条重点举措 [1] - 举措涵盖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完善金融监管机制等方面 [1] 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 - 鼓励银行业与外部投资机构合作,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新模式 [1] 支持数字产业发展 - 支持广州数据交易所完善数据流通交易综合性服务 [1] - 与香港获许可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加强合作对接,创新数字资产交易服务方式 [1] 支持青年创新创业 - 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及入驻南沙青年创业平台的企业、项目同等享受当地创业贷款贴息、担保费补贴、企业保险补贴、贷款风险补偿等扶持政策 [1] 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 有序扩大港澳居民代理见证开户试点银行范围,探索试点开展信用卡视频面签 [2] - 支持粤港澳三地征信机构开展跨境合作,探索推进征信产品互认 [2] - 支持在广州期货交易所推出与香港交易所跨境合作品种,积极探索期货品种国际合作新模式 [2] 支持南沙深化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 - 加强与港澳在平台建设、融资对接、标准制定等领域合作 [2] 政策落实 -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人民政府将会同相关部门推动意见各项举措落实落地 [2] - 进一步强化金融对广州南沙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助力金融高水平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2]
2024香港人才就业趋势洞察报告
猎聘· 2025-05-12 17: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从猎聘平台上香港人才的供应和需求视角对香港人才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索,发现香港人才供需增速明显 [7] - 香港人才呈现出年轻化、高薪化、高学历化、成熟度高的特点;人才需求则呈现出金融、房地产、互联网、专业服务等行业需求旺盛,来自内地一线城市的人才更加青睐香港地区工作机会的特点,主要需求的岗位为金融、房地产、互联网行业的高管、金融、人力行政等;人才流动则呈现出内地和香港相互流动的特征,尤其是内地流向香港人才远超香港流向内地人才的现象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香港地区人才需求 - 2023年香港地区新发职位数同比增速为69.58% [17][18] - 互联网、金融、专业服务三个行业领衔各行业人才需求前三名 [20] - 财务、行政、运维技术支持类岗位需求最高,市场营销类人才需求增速最高 [26] - 香港工作受到本地和内地一线城市人才青睐 [29] - 100 - 499人规模企业需求旺盛、民营和外商独资企业人才需求最高 [32] - 注册地在一线城市的企业在香港有更多的人才需求 [38] - 100 - 999人企业人才需求较高,民营类企业人才需求相对旺盛 [41] - 新质生产力提出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重大机遇,相关规划有利于生命医学、高端科技行业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推动的智能化项目为香港企业发展和新型工业化落地提供支持 [45][47] - 香港在北部都会区发展高端制造业和创新科技,生产力局推出“微型工厂”概念推动产业升级 [49][50] 人才流向香港情况 - 2023年度流向香港的人才保持高位,同比增速均超过120% [52][53][54] - 香港地区在内地最大的人才竞争城市为内地的一线城市,深圳地区人才更大可能流向香港工作,内地一线城市的人才更青睐香港工作机会 [55][58] - 2023年流向香港地区的人才以高学历青年人才为主,年龄呈现出正态分布的特征,以20 - 45岁青年人才居多,本硕博人才占比接近九成 [61][65] - 金融、房地产、互联网、专业服务等行业人才更青睐香港地区职位,2023年流向香港的以金融、房地产、互联网行业的高管、金融、人力行政等岗位人才为主 [66][69] - 2023年内地流向香港的人才是香港流向内地人才的6.5倍 [76] - 一线城市人才对香港就业机会最为青睐 [81] 香港人才画像 - 香港地区人才成熟度高,超7成人才行业经验在5年以上,近6成人才年薪超过25万人民币 [85] - 香港地区人才以年轻高学历人才为主,超半数人才25 - 35岁,超8成人才为硕博学历 [95] - 金融互联网人才储备占比达四成,金融、互联网、房地产、专业服务、通信、消费等细分行业人才占比超半数 [96][100] - 高管、金融、专业服务类职位占比超半数,高管、金融、专业服务类岗位人才占比最高 [104][107]
事关南沙,央行等五部门重磅发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2 17:41
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意见核心内容 一、总体要求与战略定位 - 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战略支点,强化南沙作为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国际金融枢纽重要节点的定位[3] - 聚焦"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三大方向,通过30条举措完善金融服务体系[1][2] 二、重点产业金融支持措施 科技创新与高端制造 - 创新"贷款+外部直投"模式支持科创企业,鼓励保险机构直投科创基金[4] - 政府引导基金精准投放高端制造关键共性技术领域,推动制造企业发行科创债/票据[4] - 建设区块链、AI等数字技术研发中心,支持广州数据交易所与香港数字资产平台合作[4] 海洋经济与绿色金融 - 加大海洋产业及商业航天领域融资支持,发展海上保险业务[5][6] - 广州期货交易所探索电力期货与新能源品种,推动企业碳账户差异化金融服务[7] - 鼓励赴港澳发行绿色债券,深化气候投融资试点[7] 航运与数字金融 - 推动航运费用人民币结算,研发创新型航运保险产品[8] - 支持生成式AI在智能信贷、风控等场景应用,建立数字金融跨境合作项目[8] 三、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创新 - 扩大自由贸易账户试点范围,优化跨境支付结算服务[9][6] - 广州期货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合作推出跨境期货品种,建设商品交割中心[10] - 简化跨境股权投资流程,试点线上办理服务[10][11] 四、跨境金融开放与平台建设 - 筹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引入主权财富基金等投资机构[11] - 放宽外商投资企业人民币资本金结算限制,允许境外机构资金转存定期[11] - 构建"一带一路"投融资综合服务体系,简化人民币海外基金备案流程[12] 五、金融基础设施与人才建设 -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资管中心,支持证券公司获取公募基金资质[8] - 推动粤港澳金融人才资格互认,支持院校共建高级金融学院[7][13] - 配套住房、教育等政策吸引国际化金融人才[15]
商务部多措施支持澳门会展业
商务部网站· 2025-05-10 00:42
商务部支持澳门会展业发展 - 商务部将继续在CEPA框架下扩大对澳门服务领域开放 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1][2] - 澳门会展业呈现良好复苏态势 去年会展活动数量增长超过30% [2] 深化内地与澳门合作 - 商务部将协同澳门特区政府落实CEPA系列协定 持续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对澳门开放 鼓励澳门业界充分利用会展领域优惠政策 [2] - 推进澳门中葡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建设 提升澳门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2]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 - 商务部将推进商务领域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政策 加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 [2] - 促进琴澳产业联动协同发展 助力两地会展配套资源整合形成协同效应 [2][3] 国际基建论坛支持 - 商务部将继续发挥基建论坛指导委员会作用 支持论坛可持续发展 [4]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研究谋划我省“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部署推进人工智能发展和工会、办公厅等工作黄坤明主持会议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09 10:14
人工智能发展 - 广东省将优化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思路 瞄准技术前沿抢占制高点 夯实现代化建设硬实力 [2] -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以应用牵引技术突破和产品迭代 加强中试验证平台建设 抢占产业爆发窗口期 [2] - 加强科研力量布局和人才引育 强化数据算力基础设施 制定支持政策营造创新生态 [2] - 采取分类分级监管原则 完善地方法规和伦理准则 推动人工智能有序发展 [2] 十五五规划 - 广东省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 巩固制造业优势 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3] - 建设海洋强省 壮大县域经济 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牵引改革开放 [3] - 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彰显文化特色 为"十五五"规划编制奠定基础 [3] 工会工作 - 动员职工群众落实省委"1310"部署 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服务广东现代化建设 [4] - 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 履行维权服务职责 打造专业化工会干部队伍 [4] 政府工作 - 党委政府办公厅要强化政治把关 服务广东现代化实践 提升统筹协调和参谋职能 [5] - 加强机关党建和业务能力建设 打造模范机关 [5]
融入湾区,是使命更是机遇
人民日报· 2025-05-07 14:36
这次主题采访活动正通过一篇又一篇写实报道,将粤港澳三地的精彩串珠成链,呈现出三地命运与共、 同频共振的发展脉搏。担起强国建设的使命任务,参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粤港澳大湾区又将迎来不 容错失的历史机遇期,并将用新的发展传奇为三地的实干者、奋斗者喝彩。 粤港澳机遇处处,生机勃勃;大湾区前景光明,未来可期。 香港、澳门与祖国同发展、共繁荣,是历史向前的必然。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强劲的发展引擎之一,经 济体量及韧性有目共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70多年来,中国发展始终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从不靠谁的恩赐,更不畏惧任何无理打压。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集 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守好各自定位,发挥各自优势,释放各自功能,粤港澳三地共建湾区、握指成 拳,现阶段面临的挑战只会让大湾区发展更具确定性,让香港、澳门更显独特地位和优势。 对于香港来说,国家赋予的使命十分明确,巩固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对于澳门来说, 要立足"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定位,打造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的桥头堡。粤港澳大湾区正形成 独具中国智慧的发展路径:香港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澳门深耕中葡平台优势,珠三角九 ...
张永春:澳琴正谋划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重点举措
新华网· 2025-04-28 09:00
粤港澳大湾区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 - 澳门特区政府正与横琴共同谋划2025年度推进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重点举措,涉及民生、经贸、法治和管理等40余项内容 [1]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被定位为大湾区建设的主要平台和新高地,承担先行先试、制度创新的核心任务 [1] - 澳门成立由行政长官领导的促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工作 [1] 澳琴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 已形成"澳门研发+横琴转化""澳门注册+横琴生产"等跨境产业链协同模式 [2] - 未来将探索"澳门高校+横琴企业"技术联合攻关、"澳门企业+横琴培育"科技企业孵化等新路径 [2] - 计划建立"澳门引才+横琴创业"机制,推动海外人才"居住在澳门,工作在横琴"的便利化流动 [2] 法律与制度创新 - 澳门设立澳琴一体化法律专责工作小组,系统性检视并修订不适应深合区发展的法律法规 [1] - 强调需在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方面实现更大胆的创新突破 [1]
香港故事丨港人志愿服务队:爱心筑桥促深港融合
新华网· 2025-04-27 15:01
港人志愿服务队概况 - 深圳福田街道组织的港人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24年7月,目前成员已超过100人,主要为跨境学童和港人旅客提供交通、购物、医疗、物流等服务 [1] - 志愿服务内容包括引导跨境学童、协助寻找遗失物品、指导使用内地软件(如叫车、办理电话卡)等,单次服务时长约2小时 [2] - 队伍成员多为香港居民,需往返深港两地开展服务,例如队长徐亚女从香港北区到福田口岸单程耗时1小时20分钟 [2] 深港融合趋势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推动深港居民"双向奔赴",港人选择退休后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养老,部分早年移居海外的港人家庭也回流内地 [3] - 港人志愿者通过服务活动提升普通话能力,语言沟通顺畅被视为港人融入内地的表现之一 [3] - 香港义工培训体系(尤其是长者/弱势群体服务)的专业性被深圳借鉴,两地志愿服务经验相互促进 [5] 社会经济效益 - 志愿服务间接促进商业合作:队长徐亚女的儿子受其内地见闻启发,在深圳开设武馆,看好大湾区人口基数大、传统文化教育需求上升的市场潜力 [4][5] - 服务范围从口岸延伸至跨省公益,福田街道组织港人志愿者赴广西山区援助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并计划未来带山区群体赴港交流 [5] - 志愿服务信息发布后几分钟内即报满,反映港人参与内地公益的积极性高涨 [5] 文化融合象征 - 港人志愿服务队被形容为"跨越山海的爱心桥",既解决跨境旅客实际需求,也通过日常互动增进两地居民相互理解 [6] - 服务队成员60%以上为长期居住香港的居民,其跨城服务模式体现深港"人缘相亲"的紧密联系 [5][6]
谈DeepSeek、民营经济、立法工作……这场新闻发布会,干货满满!
券商中国· 2025-03-04 15:42
人大会议议程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3月5日上午开幕,11日下午闭幕,会期7天 [2] - 大会议程共有7项,包括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6个报告,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修正草案)》的议案 [2] 人大工作重点 - 新时代新征程要找准人大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定位和任务,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履职尽责 [3] - 充分发挥人大保证全面有效实施宪法法律的重要作用、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在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中的带头作用 [3] - 围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 立法工作进展 -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案39件,通过了其中的24件,包括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14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4件 [4] - 立法成果主要体现在服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完善国家机构有关法律制度、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 [4] 人工智能领域发展 - DeepSeek公司取得的重大进展代表着一批中国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崛起 [5] - DeepSeek公司坚持开放开源的技术路线,开源共享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的普遍应用 [5] - 中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推动弥合科技鸿沟 [5] 民营经济发展 -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已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并再次审议 [6] - 草案第一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写入法律 [6] - 推动法律尽快出台,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6] 中美经贸关系 - 中美贸易额增长了200多倍,双向投资存量约2500亿美元 [7] - 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建交46年来为各自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7] - 美方单边加征关税的做法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干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7] 中国经济形势 - 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30万亿元,实现了5%增长 [10] - 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10] - 当前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10] 中欧经贸关系 - 中欧经贸关系总体平稳发展,经贸合作促进了双方经济发展 [11] - 中欧在许多领域的合作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 [11] - 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 [11]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 截至2023年底,2024年2万亿元置换债券额度已全部发行完毕 [12] - 2025年2万亿元置换债券发行相关工作已经启动 [12] - 这有效防范化解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力保障了地方财政平稳运行 [12]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 大湾区经济总量上升至超过14万亿元 [16] - 粤港澳三地货物、资金、人员流动更便捷,"1小时生活圈"成为现实 [16] - 2024年访港旅客数量达到4500万人次 [16] 全球南方国家合作 - 全球南方国家过去20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 [17] - 中国始终同全球南方同呼吸、共命运,是南南合作的参与者、引领者 [17] - 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快落实三大全球倡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