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结构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能源上市公司数量提升16%
中国电力报· 2025-08-29 10:50
行业规模与结构变化 - A股能源上市公司数量从2021年506家增至2024年587家 其中新能源企业从140家增至165家 [1][7] - 2021年能源领域新增上市公司52家占全市场9.92% 2024年新增12家占比提升至12% [3] - 新上市公司中超过80%属于能源电力设备类企业 呈现国企与民企并进、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并举格局 [3] 财务表现与研发投入 - 能源板块平均净利润从2021年9.98亿元增长至2024年13.10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9.4% [4] - 技术研发投入从2021年1400.6亿元提升至2024年2584.82亿元 年均增速超过20% [4] - 2024年能源上市公司支撑全国约70%成品油供应 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超40% [5] 资本市场动态与治理 - 退市数量从"十四五"初期1家增至2024年6家 形成有进有出良性循环 [4] - 华电新能源集团IPO募资181.71亿元成为年内最大项目 上市首日市值逼近3000亿元 [7] - 南方电网储能公司成为A股首个主营抽水蓄能上市公司 打响储能规模化发展第一枪 [7] 新能源发展驱动因素 - 双碳目标提供长期政策引导 绿色金融和产业基金强化资本支持 [8] - 技术突破推动度电成本下降 光伏/风电/储能/氢能等细分赛道企业密集进入资本市场 [8][9] - 地方政府出台装机规划、税收减免、审批绿色通道等配套措施 [8] 未来发展趋势 - "十五五"期间发展重点从量扩张转向质升级 储能/氢能/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链成为关键变量 [9] - 能源上市公司将呈现传统趋稳、新兴提质总体态势 传统能源企业需通过技术升级实现转型 [10] - 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提供融资通道 A+H股双重架构国际化属性增强 [5][9]
中广核矿业(01164):1H25年铀市波动加剧,成本上升叠加低价合约交付压制公司业绩
华源证券· 2025-08-29 09:17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绩低于预期 营业收入17.09亿港元同比下降58% 归母净利润-0.68亿港元同比下降160% [7] - 业绩下滑主因:天然铀国际贸易合约价格大幅波动导致单位销售成本高于执行销售价格 叠加存货加权平均成本法核算影响贸易毛利 同时天然铀价格回落使投资收益下降 [7] - 矿山运营成本显著上升:硫酸等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24% 哈萨克斯坦地下资源使用税从6%提升至9% 谢公司产量下降推高单位摊销成本 人工成本因通胀增加5% 导致矿山销售成本同比增长6%至27.9美元/磅 [7] - 全球天然铀市场呈现波动格局:现货市场核电业主采购量占比从2024年16%提升至35% 带动现货交易量增长24% 长贸市场签约节奏因宏观不确定性和贸易政策调整放缓 [7] - 龙头减产助推供需改善:Kazatomprom计划2026年减产10% 从名义产量32777吨U3O8(约8500万磅)降至29697吨(约7700万磅) 主要调整来自JV Budenovskoye项目产能下调 [7] - 盈利预测调整:下调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至3.82/9.39/11.81亿港元(原预测5.73/9.42/11.83亿港元) 对应同比增长率11.7%/145.9%/25.7% 2026年PE为22倍 [7] 财务数据 - 当前股价2.68港元 总市值20369.83百万港元 资产负债率54.88% [3] - 营业收入预测:2025E 9112.95百万港元(+5.7%) 2026E 11237.25百万港元(+23.3%) 2027E 12860.56百万港元(+14.4%) [6] - 归母净利润预测:2025E 381.94百万港元(+11.7%) 2026E 939.34百万港元(+145.9%) 2027E 1180.87百万港元(+25.7%) [6] - 每股收益预测:2025E 0.05港元 2026E 0.12港元 2027E 0.16港元 [6] - ROE指标:2025E 8.9% 2026E 17.9% 2027E 18.4% [6] 行业动态 - 政策支持强化:美国、法国、英国等主要核电国家加快产业链布局 美国推出多项核能行政令强调重建铀供应链和扩建燃料产能 [7] - 供需处于紧平衡:短期价格受产量变动与采购节奏驱动 长期由核电扩张和能源结构转型支撑 [7] - 行业催化剂:世界核能研讨会可能推动市场重新聚焦核能战略地位和铀资源稀缺价值 [7]
一汽解放董事长李胜上任半年后公司扣非净利竟亏损!他压力大吗?
搜狐财经· 2025-08-28 09:35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80.79亿元 同比下降23.00% [3] - 归母净利润1965.58万元 同比下降96.12% [3] - 扣非净利润亏损3.77亿元 同比降幅232.68% [3] 市场与行业状况 - 商用车市场竞争加剧 行业进入存量博弈阶段 [3] - 能源结构转型加速导致产品结构性分化 [3] - 国内中重卡市场终端份额23.2% 保持行业第一 [4] 销量表现 - 前五月累计销量11.13万辆 同比下降12.83% [3] - 仅2月份实现10.4%同比增长 其余四个月均为下滑 [3] - 6月起未披露月度产销数据 推测销量持续下滑 [3] 资产状况 - 总资产796.63亿元 同比增长9.50% [4] - 归母净资产261.41亿元 同比微降0.67% [4] 管理层变动 - 2024年12月李胜晋升董事长 于长信晋升总经理 [4] - 履新半年后公司业绩出现显著下滑 [4]
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首段投产
中国化工报· 2025-08-27 09:57
项目概况 - 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安岳气田上载点—铜梁压气站段于8月25日顺利进气投产 [2] - 该投产段为川气东送二线的首个投产段,起自四川省资阳市安岳气田上载点,止于重庆市铜梁区铜梁压气站,全长56.15千米 [2] 产能与规模 - 此次投产的管道段每年新增天然气输送量近30亿立方米 [1][2] - 川气东送二线管道总长约4269千米,全线建成投产后,年输气能力将达200亿立方米 [2] 战略意义与影响 - 项目为国家"十四五"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工程,途经四川、重庆、湖北等8省市 [2] - 全线投产后可实现与全国主要干线管网互联互通,有力保障四川盆地天然气外输 [2] - 项目将解决中东部地区资源调峰需求,并促进沿线能源结构转型 [2] - 投产后,安岳气田高石梯区块的天然气可接入中贵天然气管道,汇入"全国一张网",为川渝天然气资源外输增添新通道 [2]
蓝焰控股上半年经营稳健 多维度发力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19:0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煤层气销售量达6.15亿立方米,营业收入11.11亿元,归母净利润2.34亿元,同比增长5.07%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44亿元,同比激增130.60%,主要受益于政府补贴落地与应收款项清收高效推进 [1][7] 产能建设与资源储备 - 构建"老井稳产、新井扩能、深部突破"三维发力体系:完成钻井72口、投运51口,聚焦侯甲-龙湾、晋城薄煤层加密井等项目 [2] - 持有23宗煤层气矿业权,覆盖面积超2500平方千米,探明地质储量531.91亿立方米 [3] - 受托管理2家关联企业,年产量超1.4亿立方米,液化能力22.7万吨/年,形成"自有开发+受托管理"运营模式 [3] 技术研发与数字化转型 - 建立三大核心技术体系:采煤采气一体化、中深部及深部开发、采空区抽采,承担37项省部级及以上科技专项 [4] - 联合高校攻关深部多层水平井共采、地质-工程一体化等课题 [4] - 安装181台智能排采设备,实现气井参数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提升开采效率并降低运维成本 [5] 政策与行业机遇 - 煤层气作为天然气关键补充气源,在国家能源战略驱动下持续扩容 [2] - 国家和山西省从财政补贴、金融支持、行政审批等多维度提供政策支持 [3] - "双碳"目标与能源结构调整推动煤层气长期市场需求向好 [8] 经营管理与战略合作 - 连续三年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和动态指标监控 [1][7] - 深化与央企、山西省属大型煤炭企业战略合作,建立资源获取、项目开发、技术共享的协同机制 [7]
航天机电: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00:30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8.19亿元,同比下降41.01%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5亿元,同比增亏1.83亿元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875.47万元,上年同期为-3.56亿元 [2] - 总资产75.2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9.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6.77亿元,下降3.62% [2] 主营业务分析 - 汽车零配件业务收入14.85亿元,同比下降30.45%,毛利率5.62% [14] - 光伏业务收入2.68亿元,同比下降68.94%,毛利率21.31% [14] - 境外收入占比54.8%,达9.61亿元,同比下降46.8% [14] - 研发费用6334.97万元,同比下降41.77% [12] 行业动态 - 2025年1-6月中国汽车产销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 [5] - 新能源汽车产销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渗透率达44.3% [5] - 光伏行业出现阶段性供需失衡,组件出口价格普跌,上半年出口额同比下降26% [6] - 国内光伏新增装机212.21GW,同比增长107% [6] 经营策略调整 - 汽车热系统业务获取17.41亿元新订单,成功开拓两家新客户 [7] - 拟转让埃斯创韩国70%股权以优化资源配置 [7] - 光伏业务转向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欧洲市场重启现货策略 [8] - 推出防眩光光伏组件和海上光伏组件等创新产品 [10] 资产与投资状况 - 货币资金8.99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9.68% [12] - 计提减值准备2.47亿元,主要针对光伏电站资产 [12] - 境外资产占比21.82%,达16.43亿元 [12]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33亿元,主要因上年同期转让土耳其公司股权 [12] 核心竞争力 - 拥有全球统一ESTRA品牌,为宝马、大众、通用等主流车企提供热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4][9] - 爱斯达克技术中心是汽车空调领域国家级技术中心,配备全天候环境风洞实验室 [10] - 光伏产品获SNEC2025十大亮点太瓦级钻石奖,拥有全球主要市场认证 [10] - 在全球12家工厂布局,产业覆盖中国、韩国、东南亚、欧洲及美洲 [4]
7月消费市场稳中有优:新能源车渗透率过半 以旧换新显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23:53
消费市场总体态势 - 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2万亿元同比增长4.8% 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 商品和服务零售合并同比增长约5% [1] -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8万亿元同比增长3.7% 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1个百分点 [1] 政策驱动型消费表现 - 7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家具/通讯器材/文化办公用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8.7%/20.6%/14.9%/13.8% [1][7]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当期值978亿元 家具类170亿元 通讯器材类657亿元 [3]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全年安排3000亿元资金 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下达 第四批690亿元将于10月投放 [7] 新能源汽车消费趋势 - 7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98.7万辆同比增长12% 渗透率达54% 较去年同期提升2.7个百分点 [5] - 1-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18.1万辆同比增长24.4% 零售量98.7万辆同比增长12% [5] - 石油及制品类7月消费1895亿元同比降低8.3% 前七个月累计降低4.1% [5] 线上消费与农村电商 - 1-7月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2%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3% 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个百分点 [10] - 电脑/智能穿戴/手机线上销售额分别增长29.9%/28.4%/20.3% 旅游/餐饮/文娱线上服务消费增长24.8%/16.6%/11% [10] - 全国农村网商数量超1950万家 行政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达95% [10] 行业政策与预期 - 乘联会上调2025年乘用车零售预期至2435万辆同比增长6% [6] - 政策建议包括减免购车个税 推动新能源车下乡 优化低速电动车驾照管理 延长低续航电动车免税等 [6] - 消费增长动力向政策引导型转变 需从补贴驱动转向场景创新与品质升级的综合生态建设 [9]
7月消费市场稳中有优:新能源车渗透率过半,以旧换新显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19:57
消费市场总体态势 - 消费市场呈现总体平稳、结构优化的发展态势 政策支持和内生动力共同作用 [1] -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8万亿元 同比增长3.7% 增速较去年同期高1个百分点 [1] - 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2万亿元 同比增长4.8% 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 商品和服务零售合并同比增长约5% [1][8] 政策驱动型消费表现 - 7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电零售额同比增长28.7% 家具类增长20.6% 通讯器材类增长14.9% 文化办公用品增长13.8% [1][7]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 带动相关商品销售增长 [7][8] - 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全部下达支持以旧换新 第四批690亿元将于10月投放 全年3000亿元资金下达即将收官 [7] 新能源汽车消费 - 7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98.7万辆 同比增长12% 渗透率达54% 较去年同期提升2.7个百分点 [5] - 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18.1万辆 同比增长24.4% [5] - 1-7月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1272.8万辆 同比增长10.1% 其中7月零售182.6万辆 同比增长6.3% [5] - 石油及制品类7月消费1895亿元 同比降低8.3% 前七个月降低4.1% 与能源结构转型和交通方式变革相关 [5][6] 线上消费与农村电商 - 1-7月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2% 增速较前6个月加快0.7个百分点 [10] -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3% 快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个百分点 [10] - 电脑线上销售额增长29.9% 智能穿戴增长28.4% 手机增长20.3% 服务消费中旅游增长24.8% 餐饮增长16.6% 文娱增长11% [10] - 全国农村网商已超过1950万家 行政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达到95% [10][11]
一汽解放半年净利大降96% 研发费下滑22%毛利率4.41%创新低
长江商报· 2025-08-25 13:5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0.79亿元同比下降23% [2][5] - 同期净利润1965.58万元同比大幅下降96.12% [2][5] - 毛利率4.41%创上市后新低 [3][1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仅0.08% [12] 销量与市场份额 - 2025年前5个月销量11.13万辆同比下降13.83% [8] - 上半年中重卡终端市场份额23.2%保持行业第一 [9] - 牵引车终端份额24.6% 载货车28.3% NG车28.6%均为行业首位 [9] - 新能源中重卡终端份额14.6%同比提升6.9个百分点 [10] 研发与成本管控 - 研发费用8.85亿元同比下降22.08% [3][13] - 公司采取不参与价格战策略 一季度全系车型涨价 [5] - 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和成本费用管控提升竞争力 [5] 历史业绩对比 - 2023年销量24.17万辆同比增长42.11% [6] - 2023年净利润7.63亿元同比增长107.66% [7] - 2024年净利润6.22亿元同比下降22.78% [8] 近期动态表现 - 7月批发销量同比增长17.8% 中重卡销量增40% [11] - 新能源中重卡销量同比增长248% 海外中重卡销量增58.3% [11] - 6月起未披露月度产销数据 引发市场关注 [4][12] 行业环境与战略 - 商用车市场竞争加剧 行业进入存量博弈阶段 [5] - 能源结构转型加速导致产品结构性分化 [5] - 公司坚持"卷价值不卷价格"战略 注重产品质量提升 [5][13]
一汽解放半年净利1965.6万大降96% 研发费下滑22%毛利率4.41%创新低
长江商报· 2025-08-25 08:2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0.79亿元同比下降23% [1][2]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965.58万元同比下降96.12% [1][2] - 毛利率4.41%创上市后新低 [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08% [9] - 2024年营业收入585.81亿元同比下降8.93% [4] - 2024年净利润6.22亿元同比下降22.78% [4] - 2023年营业收入639.05亿元同比增长66.71% [3] - 2023年净利润7.63亿元同比增长107.66% [3] 产销数据 - 2025年前5个月产量10.91万辆同比下降9.07% [5] - 2025年前5个月销量11.13万辆同比下降13.83% [5] - 2024年产量24.87万辆同比下降0.79% [4] - 2024年销量25.11万辆同比增长3.9% [4] - 2023年销量24.17万辆同比增长42.11% [3] - 2025年6月起停止公布月度产销数据 [2][6][8] 市场份额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重卡终端份额23.2%行业第一 [6] - 牵引车终端份额24.6%行业第一 [6] - 载货车终端份额28.3%行业第一 [6] - NG车终端份额28.6%行业第一 [6] - 新能源中重卡终端份额14.6%同比提升6.9个百分点 [6] - 7月中重卡批发销量同比增长40% [7] - 7月新能源中重卡销量同比增长248% [7] - 7月海外中重卡销量同比增长58.3% [7] 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8.85亿元同比下降22.08% [1][10] 战略调整 - 公司采取"卷价值不卷价格"策略拒绝参与价格战 [3] - 2025年一季度所有车型涨价成为行业唯一涨价企业 [3] - 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二手车保值率应对市场竞争 [3] - 动态优化产品结构并加强成本费用管控 [2] - 重点加速核心技术突破和新能源领域发展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