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经济

搜索文档
中国海洋旅游驶入“黄金航道” 做好“海洋+”是提质发展关键|向海图强 海洋经济破浪前行
证券时报· 2025-07-22 08:00
政策护航:海洋旅游迎来发展黄金期 - 我国拥有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1.4万多公里岛屿岸线和1.1万多个海岛,为海洋旅游提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3] - 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既能提供庞大消费市场,又能生产从冲浪板到邮轮的完整海洋旅游装备产业链 [3] - 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38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海洋旅游业增加值16135亿元,增速达9.2% [3]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多地出台专项政策支持海洋旅游发展 [4] 百舸争流:多元业态丰富产品供给 - 蓝梦邮轮创新推出33晚超长航线"史诗下西洋·蓝梦之歌",途经10国15港,开创国内母港超长航线先河 [6] - 2023年邮轮市场复苏显著,日本韩国等传统线路回暖,东南亚和极地线路恢复,国产豪华邮轮爱达·魔都号改变国际品牌垄断格局 [7] - 海岛游呈现两极分化:三亚等传统目的地通过演唱会、体育赛事升级体验,东山岛等小众海岛借社交媒体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7] - 海洋旅游呈现"海洋+"融合趋势,与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康养产业等跨界融合形成新产品体系 [8] 破浪而行:挖掘"蓝色经济"消费潜力 - 蓝梦邮轮暑期航次平均上座率预期超110%,亲子客群占比近半,带动船上二次消费创新高 [10] - 释放消费潜力需聚焦"海洋+"模式:包括海洋+活动(海赛、海展等)、海洋+文化(建筑、军事等文化开发)、海洋+低空(直升机、水上飞机等项目) [10] - 连云港等城市通过"苏超"赛事联动赶海体验、渔盐文化游等,形成主题化滨海旅游产品链 [8][10]
中国海洋旅游驶入“黄金航道” 做好“海洋+”是提质发展关键
证券时报· 2025-07-22 03:07
政策支持与行业前景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将"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列为重点议题 明确提出"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和"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 [3] - 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 达到105438亿元 同比增长5.9% 其中海洋旅游业实现增加值16135亿元 同比增长9.2% [3] - 多地出台针对性政策 如浙江舟山发布《关于支持现代海洋旅游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福建厦门印发《厦门市加快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3] 资源优势与产业优势 - 我国拥有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 1.4万多公里岛屿岸线 1.1万多个海岛 为海洋旅游发展提供得天独厚条件 [2] - 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既能提供规模庞大的消费市场 又能生产制造从冲浪板到邮轮的海洋旅游装备 [2] - 海洋旅游不仅是现代旅游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抓手 [2] 产品创新与市场表现 - 蓝梦邮轮推出"史诗下西洋·蓝梦之歌33晚长歌行"超长航线 途经10个国家和地区15个港口 开创国内母港超长邮轮航线先河 [5][6] - 国产豪华邮轮爱达·魔都号投运 改变国际品牌垄断格局 推动邮轮旅游客群结构年轻化 [6] - 暑期蓝梦之歌航次平均上座率预期达110%以上 亲子客群占比近半 带动船上二次消费创新高 [8] 业态多元化趋势 - 主题邮轮游 小众海岛游 海上运动 海洋研学旅行等新业态竞相涌现 [7] - 传统海岛如海南三亚加速迭代 引进演唱会 音乐节及体育赛事 小众海岛如漳州东山岛 舟山枸杞岛借助社交媒体成为新选择 [7] - 海洋旅游与文化产业 体育产业 康养产业融合发展 例如连云港结合"苏超"开发渔盐文化体验游 海岛海鲜寻味游等产品 [7] 消费潜力挖掘方向 - 通过"海洋+活动"组织海赛 海会 海展 海钓等 形成规模效应和知名度 [8] - 通过"海洋+文化"开发滨海建筑文化 服装文化 祭祀文化 军事文化等潜在旅游产品 [8] - 通过"海洋+低空"发展直升机 水上飞机 热气球等高端项目 [8]
东宇海参的“有机野生密码”与烟台国寿的“保障方程式”——中国人寿护航,筑牢蓝色经济发展“压舱石”
齐鲁晚报· 2025-07-21 10:53
中国人寿山东省分公司活动 - 中国人寿山东省分公司在烟台举办"媒体看国寿"活动 主题为"一个客户 一生守护——保险为民 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1] 烟台海参产业概况 - 烟台是全国最大的海参苗种繁育基地、海参加工基地和产品集散地 拥有46处省级以上海洋牧场 其中国家级22处 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3] - 2023年全国海参总产量达29.2万吨 稳居世界第一 烟台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 [6] 东宇海珍品公司业务 - 东宇公司拥有10万多亩优质海域 采用有机野生养殖方式 海参需5-8年才能捕捞 单亩产七八十斤 [6] - 公司投入5亿元打造"海底生态圈" 投放50-500公斤矿山乱石形成礁体生态系统 [6] - 公司是全国唯一在养殖和加工环节都通过有机野生认证的海参企业 连续10年获得有机认证证书 [7] - 开发完整海参产品系列 包括鲜活海参、盐渍海参、干海参等 还有深加工产品如小米海参粥、佛跳墙、海参花压片等 [9] - 采用立体养殖模式 底层养海参 上层养鱼类和扇贝 每年扇贝产量达200万斤 [9] 保险在产业中的应用 - 东宇公司与中国人寿烟台分公司合作 为100余名潜水员投保团体意外险和医疗保险 [4] - 中国人寿提供安全培训 教潜水员识别洋流风险、规范潜水流程 [5] - 未来规划为海上平台观光游客投保意外险 [14] - 保险在海参养殖的自然灾害保险、产品质量保险、物流运输保险等方面有巨大发挥空间 [13] 产业前景 - 保险正成为护航海参产业前行的重要力量 为产业链系上"安全绳" [3] - 保险与蓝色海洋经济的深度融合 将推动产业向更安全、更稳健、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6]
看钱塘(新)区如何玩转具身智能
杭州日报· 2025-07-15 10:43
金沙湖畔的旖旎风光。 "MOVE T1"机器狗。 鳌海水下机器人。 "首店经济"的风,吹到了具身智能圈。漫步钱塘(新)区金沙湖畔,一家特殊的具身智能4S店肯定 会让你停下脚步——这里不仅有一只只造型各异的"MOVE T1"机器狗等你来"撸",还可以根据用户需 求定制几十种颜色,真正做到了让消费者像买车一样选购机器狗。 具身智能"全市首店"为何落户钱塘(新)区? "首店"选址背后,也是一场出于双赢的经济考量。在王子煊看来,钱塘(新)区发达的制造基因和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首店"落户这里的重要原因。"这边产业链上下游布局比较完整,政府对于具身智能 产业也有很多扶持政策,我们希望通过'场景共创'培育更多产业机会。" "全市首店"的落地,也是钱塘(新)区积极拓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有力证明——将视线放得更 远,研发出"国内第一球形机器人"的逻腾科技,正在迎来产品商业化的爆发期;创业7年的君辰机器 人,打造一米多高的纺织行业巡检机器人,帮助企业把良品率提高到90%以上;致力于轨道交通智能检 测的中数智科,不仅能为地铁列车体检,还能为列车做"美容",成功入选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 人"企业。 培育动能 深挖"蓝色经济" ...
李强会见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盖特
证监会发布· 2025-07-10 12:10
中阿战略合作 - 中阿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双方在战略引领下加强互信与合作 [1] - 中方支持阿拉伯国家战略自主和团结自强 推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 [1] - 阿方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一带一路"倡议 双方政治互信深化 [3] 经济与产业合作 - 双方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拓展能源、经贸、投融资、航空航天领域合作 [2] - 新兴领域合作潜力包括新能源、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蓝色经济 [2] - 统筹推进标志性项目和惠民工程 提升合作惠及面 [2] - 阿方感谢中方对阿拉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 愿深化贸易投资合作 [3] 多边协作与全球治理 - 双方将在联合国、上合组织、世贸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平台加强协调 [2] - 共同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维护多边主义 [2][3] - 阿方赞赏中方在多边平台对阿拉伯国家的支持 愿加强协作 [3] 人文交流与峰会规划 - 加强文明对话和青年、智库、高校、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 [2] - 探讨便利人员往来举措 促进民心相通 [2] - 共同落实首届中阿峰会成果 筹备明年第二届峰会 [2][3]
摩洛哥-尼日利亚-南非能否成为大西洋非洲一体化的地缘政治引擎
商务部网站· 2025-07-10 10:59
非洲大西洋区域合作格局 - 摩洛哥、尼日利亚和南非作为区域三大主要国家,各自形成独具特色的大西洋战略,共同推动非洲大西洋区域合作新格局 [1] - 摩洛哥大西洋战略最具系统性,经历强化双边关系、发展经济外交、推动多边合作三个阶段 [1] - 尼日利亚从能源安全和区域治理角度出发,形成务实大西洋战略 [1] - 南非战略体现双重性特征,传统关注印度洋方向,近年也开始重视大西洋潜力 [2] 三国战略具体举措 - 摩洛哥2017年申请加入西共体,推进尼日利亚-摩洛哥天然气管道项目,该管道长5600公里,连接13个西非国家 [1] - 尼日利亚通过《雅温得行为准则》构建区域海上安全体系,实施"深蓝计划"提升海军实力 [1] - 南非2014年启动"法基萨行动计划",借鉴马来西亚经验开发蓝色经济 [2] 区域合作互补领域 - 安全方面形成自然分工:尼日利亚主导中西部海域治安,摩洛哥布局西北非安全事务,南非聚焦南部航线 [2] - 物流方面形成潜在非洲大西洋物流走廊:北部丹吉尔地中海港、中部拉各斯莱基港、南部开普敦港 [3] - 能源领域合作前景广阔,三国在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各具优势 [3] 区域合作挑战 - 政治互信不足、发展理念差异、基础设施标准不统一制约合作深度 [3] - 西撒问题分歧影响区域政治互信 [3] - 三国对区域领导权认知差异延缓一体化进程 [3] 未来发展建议 - 借鉴东盟"群岛式合作"经验,通过关键节点项目逐步推进务实合作 [3] - 加强海上安全合作、推动蓝色经济发展、完善区域基础设施网络 [3] - 超越历史分歧,构建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框架 [4]
王晓晖率四川代表团在塞舌尔访问
四川日报· 2025-07-10 06:48
文旅合作 - 四川与塞舌尔举行文旅合作交流会 旨在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并深化文旅合作 [2][4] - 四川文旅资源丰富 包括巴蜀文化 锦绣山河 安逸生活 产业基础 正成为海内外重要旅游目的地 [4] - 四川近期部署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 未来合作潜力大 [4] - 双方签署旅行社战略合作协议 推动游客共享美好旅程 [5] 经贸投资 - 四川与塞舌尔探讨经贸投资合作 涉及农业渔业 生态保护 清洁能源 基础设施等领域 [5] - 双方企业签署贸易合作项目协议 四川发展公司向塞舌尔卫生部捐赠医疗设备 [5] 教育医疗 - 教育厅与塞舌尔教育部签署教育发展合作谅解备忘录 [5] - 四川3所高校和3所中小学校与塞方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并提供奖学金和游学交流名额 [5] 城市友好关系 - 成都市与维多利亚市签署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协议 并赠送彩绘大熊猫雕塑 [5] 其他合作领域 - 四川代表团调研塞舌尔独立学校 并展示四川省情图片展 中医药健康体验区 川酒全球行展 非遗文创展 [6]
李强会见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盖特
快讯· 2025-07-09 23:52
中阿关系发展 - 中阿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双方是彼此信赖的好朋友、好伙伴 [1] - 中方坚定支持阿拉伯国家正义事业,支持其加强战略自主和团结自强 [1] - 中方愿同阿盟加强友好关系,构建更高水平的中阿命运共同体 [1] 战略合作领域 - 双方将进一步对接发展战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2] - 拓展能源、经贸、投融资、航空航天等传统领域合作 [2] - 深挖新能源、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蓝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潜力 [2] - 统筹推进标志性旗舰项目和"小而美"惠民工程 [2] 人文交流与多边协作 - 加强文明对话和人文交流,深化青年、智库、高校、文化旅游等合作 [2] - 探讨实施更多便利人员往来举措,促进民心相通 [2] - 在联合国、上合组织、世贸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平台加强沟通协调 [2] 阿方立场与回应 - 阿方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一带一路"倡议 [3] - 阿方愿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深化贸易、投资、人文等领域合作 [3] - 阿方高度赞赏中方在多边平台对阿拉伯国家的支持,愿加强多边协作 [3] 未来合作规划 - 双方将共同落实首届中阿峰会成果,办好明年第二届中阿峰会 [2][3]
透视广东海洋城市版图:广深抢跑新兴产业,临港县域寻路转型
搜狐财经· 2025-06-26 21:35
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在全国率先突破2万亿元,沿海14城推动"蓝色经济"版图清晰化 [1] - 广州、深圳两市海洋经济规模领先,2024年生产总值分别达4979亿元和5409亿元 [1][4] - 海洋新兴产业(高技术船舶、海洋电子信息等)成为广深产业结构重要组成部分及政策焦点 [1][4] 广深海洋经济核心数据 - 广州市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25%,单位岸线产值33亿元/公里(全国第二),船舶制造业总产值超500亿元(同比+8%) [4] - 深圳市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14.7%(同比+5.8%),海洋信息服务业增加值1061亿元(同比+10.1%),旅游业增加值+11.6% [4] - 广深集聚全省超3万家海洋经济活动单位,涉海高新技术企业804家(同比+2%),年专利公开数1.76万件 [4][6] 海洋新兴产业突破 - 广州交付首艘深远海科考船、"极地"号破冰船、"白鹤滩号"风电安装平台等高端装备,海洋新兴产业指数全国第一梯队 [5] - 深圳实现全球首次深海采矿6000米级海试、海上风电制氢,建成亚洲首个工业级海上风电制氢项目及国内首个LNG冷能养殖项目 [5] - 深圳计划"十五五"末海洋工业增加值达2150亿元(年均+12%),重点发展绿色智能船舶、水下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5] 县域经济转型动态 - 沿海县域推动海洋渔业升级,如饶平县突破花鲈鱼种苗技术(累计产苗8000万尾),2024年渔业总产值近60亿元 [8][9] - 企业加速布局:海发公司计划2025年投放500+深水网箱及10个大型养殖平台,预计年渔获产值超10亿元 [10] - 饶平县临港工业签约40+项目(总投资160亿元),2024年总产值172亿元(+14.34%),规划打造千亿级新能源集群 [11] 省级战略规划 - 广东提出打造1-2个千亿级海洋未来产业(海洋物联网、海水制氢等),建设世界级沿海经济带 [2][6] - 省级层面布局100+涉海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突破天然气水合物、深远海科学等领域核心技术 [6] - 实施"港产城联动"策略,推动环珠江口"黄金内湾"聚势发展 [2][11]
南非提升沿海地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经济日报· 2025-06-17 06:04
南非气候变化沿海适应响应计划 - 南非推出首个综合性《气候变化沿海适应响应计划》,旨在应对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和极端天气等威胁 [1] - 计划包括培训地方政府官员、建立海岸气候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提供专项资金等措施提升沿海气候应对能力 [1] - 南非作为《巴黎协定》和《仙台框架》签署国,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推动低碳经济转型 [1] 南非沿海地区现状与挑战 - 南非拥有3000公里海岸线,沿海人口密集且经济活跃,98%出口依赖海运,德班港年处理120万集装箱 [2] - 沿海基础设施面临海平面上升威胁,湿地红树林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影响旅游业和渔业经济结构 [2] - 应对成本高昂且财政技术能力有限,制约长期韧性解决方案实施 [2] 计划实施策略 - 优先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可持续城市规划,要求决策者具备气候风险知识并建立数据监测系统 [3] - 国家将提供财政支持、政策指导(如《可持续沿海发展白皮书》),并促进多方合作机制 [3] - 计划以国家沿海管理为基础,聚焦气候干预措施保护自然遗产并促进包容性经济增长 [3] 中南合作潜力 - 中国与南非可在沿海气候应对和蓝色经济领域深化合作,非盟国家已提升对海洋治理和可持续性的重视 [4] - 非洲蓝色经济从资源开发转向兼顾海洋安全与包容性发展,中南合作有望实现互利共赢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