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防灾减灾
icon
搜索文档
广州发布“家庭医疗应急包”建议清单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13 16:26
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当天,广州举行防灾减灾宣传周卫生应急进家庭宣传活动,首 次发布《广州市"家庭医疗应急包"建议清单》,涵盖清创包扎、外用药品、抗过敏药、感冒药品、胃肠 道药、消杀药物等7大类32种物资,旨在提升家庭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 "作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每个人都应主动学习急救技能。"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顾海峪 表示,清单中的大部分药品为非处方药,可在正规药店自行配备。应急包注重便捷性与安全性,特别是 外用医疗器材多数为一次性产品,用后需及时更换,避免因久置而产生感染风险。 除了基础应急包,现场还发布了"扩展包"建议清单,包括灭火器、防烟面罩、灭火毯、安全绳、独立烟 感器、求生哨等应急器材,增强家庭应对火灾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建议家庭配备1000至2000毫升容量的干粉灭火器,更适合应对电器类火灾。"广州市天河区棠德消防救 援站消防员雷双喜介绍,此外,还可配备防烟面罩,有效过滤一氧化碳和浓烟,建议按家庭常住人口数 配置,并每3年更换1次;灭火毯则适用于厨房油锅起火,操作便捷、安全可靠。 雷双喜提醒,家庭消防设备需定期检查与更换,如灭火器瓶体的使用年限为10年,灭 ...
杭州“5·12”防灾警报试鸣全域覆盖
杭州日报· 2025-05-13 10:50
防灾警报试鸣活动组织 - 杭州市国动办在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组织全市警报试鸣活动,旨在提高市民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1] - 活动从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到全面开展巡检与联调工作,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以确保最佳效果 [1] - 新建成的基于态势的指挥系统首次应用于警报试鸣组织指挥工作,实现信息"一屏掌控",提高指挥效率和信息传递准确性 [1] 警报信号发放体系 - 联合18家相关单位构建全方位、多层次警报信号发放体系,以全市千余台人民防空警报器为主要载体 [1] - 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城市户外大屏和农村大喇叭进行同步转播 [1] - 采用移动车载警报、手摇警报、地下音源等辅助手段填补信号覆盖盲区,实现全市警报信号全覆盖 [1] 宣传推广渠道 - 利用地铁数字电视1.3万余块屏幕和公交数字电视3千余块屏幕持续滚动发布警报试鸣公告 [2] - 三大运营商向市民发送200万余条警报试鸣提醒短信 [2] - "浙政钉"平台推送29万余条相关信息,突发公共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警报试鸣情况 [2]
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同心共筑安全防线
广西日报· 2025-05-13 10:24
为全力做好伏季休渔期期间船舶安全事故防范工作,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5月12日,北海市消 安委办在银海区电建码头组织开展船舶火灾事故现场警示培训活动。 当天,当地渔民以最直观的方式"零距离"感受火灾后船舶的残骸,消防监督员逐一分析渔船火灾事 故暴露出来的相关消防安全隐患,针对存在的问题逐条提出整改对策,并对伏季休渔期渔港船舶消防安 全管理、火灾事故预防措施、逃生技巧等知识进行了宣讲。 进入南海伏季休渔期后,千帆归港。连日来,北海市消防部门联合海洋、渔业等部门开展渔船消防 安全演练。通过模拟渔船在作业过程中因燃油泄漏引发火灾,消防联合海洋、渔业等部门快速响应、协 同作战、高效处置等形式,进一步提升海上消防救援能力,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渔业生产稳定。 据悉,本次宣传周将重点推进应急科普进企业、社区、学校、家庭和农村,通过案例教学、隐患排 查指导等方式,帮助群众掌握"第一响应人"技能,筑牢群防群治安全防线,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保驾 护航。 5月12日上午,贺州市昭平县第二小学开展防震应急疏散演练,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 紧急疏散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为切实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5月12日,防城港市消防 ...
筑牢防灾减灾人民防线
经济日报· 2025-05-13 09:59
防灾减灾日主题 - 2024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1] - 主题旨在针对涉灾重点领域、场所和部位开展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整治[1] - 推动安全防范措施深入群众、落到基层[1] 自然灾害影响 - 2024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全国9413万人次受灾[1] - 直接经济损失达4011.1亿元[1] - 自然灾害的异常性、频繁性、极端性进一步加剧[1] 防灾减灾措施 - 强化对各类灾害隐患的排查评估和动态监测[2] - 落实落细防范应对措施[2] -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2] 成功案例 - 甘肃省积石山县6.2级地震中青海省循化县清水乡初级中学270名学生三分钟内安全撤离[2] - 案例表明日常演练和防灾意识的重要性[2] 社会参与 - 防灾减灾需要人人从我做起,掌握防灾避险知识[2] -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2] - 将防灾减灾意识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2]
这份安全科普小贴士请收好
郑州日报· 2025-05-13 08:30
高温防护 - 高温环境下需及时补充水分,建议少量多次饮用常温水或淡盐水,避免过度摄入冷饮和高糖饮料 [2] - 10时至16时为气温最高时段,应避免外出,外出时需穿戴轻薄透气浅色衣物,佩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高倍数防晒霜 [2] - 空调温度建议控制在26℃左右,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每隔2~3小时开窗通风10~15分钟 [2] 防溺水措施 - 游泳前需做好充足准备活动,新手需有熟悉水性的人带领,避免前往水库、山塘等非游泳区域 [3] - 溺水时应放松全身,让身体漂浮,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发现抽筋可深吸气潜入水中伸展脚趾缓解 [3] - 救援溺水者时需先大声呼救并拨打110或119,利用漂浮物拖拽溺水者,避免贸然下水 [3] 汽车自燃预防与应对 - 需定期检查车辆电路、油路,避免在车内放置打火机、香水等易燃物 [4] - 小部位起火可用车载灭火器或毛毯扑灭,火苗窜出时不要盲目打开引擎盖,应先从缝隙喷灭火剂 [4][5] - 若3分钟内未能灭火,应迅速撤离并拨打119报警 [5] 燃气泄漏应对 - 可通过闻气味、涂洗洁精观察气泡、查看燃气表指针移动判断泄漏 [6] - 发现泄漏需立即关闭总阀,切断电源,开窗通风,不要开关电器或使用电话 [6] - 燃气中毒患者需转移至空气清新处,解开领口保持气道通畅,侧卧位防止误吸 [6] 手机充电安全 - 需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充电器,避免在潮湿、高温环境中使用,防止过载充电 [7] - 充电器起火时应立即拔掉插头,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切勿用水 [7]
江苏南京:倾斜18度, “楼歪歪”特牢固
南京日报· 2025-05-13 07:55
防灾减灾科普教育设施 - 南京市溧水大金山国防园内建有江苏首座地震逃生救援体验楼 该楼倾斜18度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面积约1000平方米 于2016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1][3][4] - 该体验楼是全国第四座同类设施 模拟地基液化但结构完好的地震场景 最大倾斜度设计为18度 超过此角度会导致建筑倒塌 [4][6] - 建筑按地震烈度9度设防 高于南京市区7度的抗震标准 结构坚固性优于普通建筑物 [4][6] 培训与运营情况 - 体验楼设置地震警报 人员疏散 医疗救护等8项训练科目 并标注地震救援科普图以提升培训效果 启用后累计培训近3万人次 [6] - 培训对象包括专业救援队和中小学生 针对儿童群体设计了快速掌握防灾知识的教学方案 [7] - 日常开展救援演练 如使用飞虎爪固定绳索进行攀爬营救 救援人员可在倾斜楼道中自如行动 [3][4] 社会价值与功能定位 - 该设施作为南京市地震应急救援实训基地 通过模拟真实倾斜场景增强防震减灾教育培训成效 [4] - 大金山国防园是国家及江苏省双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体验楼是其体验式教学核心区域 [6] - 在"5·12"防灾减灾日期间 教官向公众普及"震时躲避 震后撤离"等应急要点 强化防灾意识 [7]
我省持续完善防灾减灾体系 预判响应能力不断提升
新华日报· 2025-05-13 07:16
防灾减灾科技应用 - 江苏省通过科技手段构建立体化防灾安全网 包括强对流天气精准预警 地质灾害预警模型和地震秒级预警 [1] - 响水县形成递进式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模式 实现信息共享 指挥统筹和高效联动 预警准确率达80.3% 平均提前46.3分钟 [2][3] -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模型覆盖全省主要区域 2023年成功预警溧阳戴埠滑坡 避免人员伤亡 [4] 强对流天气防御 - 响水县建立强对流监测预警平台 通过算法分析风速切变等数据 即使10%生成概率也会启动预报警 [2] - 2022年EF3级龙卷风袭击响水县小尖镇 因预警及时未造成重大损失 该模式入选2024年中国气象局十大管理创新 [3] - 江苏省推广响水模式 将完善递进式气象服务和高级别预警"叫应"机制 [3]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研发典型地质灾害预警模型 综合孕灾条件 易发区等关键信息 [4] - 应用北斗技术监测滑坡 崩塌 地面塌陷 构建全省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5] - 采用无人机 激光雷达等技术建立防御响应体系 支撑100多起地质灾害险情处置 [5] 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 江苏省地震局与腾讯合作推出微信地震预警小程序 研究表明20秒预警可减少63%伤亡 [6][7] - 地震首报时间从几分钟缩短至7.4秒 实现分钟级速报向秒级预警跨越 [7] - 全省部署近300台预警终端 覆盖政府 学校 医院等场所 微信小程序用户达30万 [7]
陕西举办“全国防灾减灾日”系列主题宣传活动
陕西日报· 2025-05-13 07:04
防灾减灾主题宣传活动 - 活动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由省级和市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委员会及应急管理部门联合举办[1] - 60余家单位和企业参与展示现代化应急救援装备,包括直升机、无人机、全地形摩托车等立体化救援设备[1] - 展示专业抢险器材涵盖地震、水域、城市内涝、极端天气、电力抢修等多个领域[1] - 通过海报、宣传彩页、多媒体等形式宣传防灾减灾救灾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1] - 组织逃生自救、心肺复苏和止血包扎等应急技能演示,引导群众参与体验[1] 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 - 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将加大宣传活动内容、机制和载体的创新力度[1] - 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隐患辨识科普、消除隐患演练、问题隐患曝光等行动[1] - 消防安全科普活动全面启动,旨在提升公众消防安全意识与应急避险能力[1] 消防安全科普活动 - 活动由榆林市消防救援支队承办,采用"主会场+第二现场"联动、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2] - 主会场通过趣味实验与沉浸式互动普及家庭防火知识,并开设儿童专区培养青少年安全意识[2] - "第二现场"在废旧楼房开展隐患搜查竞赛、违规动火警示等活动,让群众直观感受消防安全的重要性[2] - 设置五大实验场景,包括燃气闪爆实验、蚊香火灾警示、油锅灭火演示等[2] - 互动体验区设置"极速救援""灭火打靶"等闯关项目[2] - 后续制作的情景教学视频将通过"陕西消防"官方账号发布,涵盖家庭隐患排查指南、灭火器操作口诀等内容[2] 防震减灾研学活动 - 省地震局组织防震减灾研学活动,约160名师生参与[3][4] - 师生观摩地震流动观测系统,通过人工模拟地震、地震波形展示了解地震监测仪器工作原理[3] - 地震预警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地震监测及处置、地震预警工作原理及应对措施[3][4] - 应急大厅地震专家科普地震基本知识及震后自救互救知识,现场穿插有奖竞答活动[4] - 省地震局通过研学、指导校园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科普讲座等形式提升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对技能[4]
各地区各部门广泛开展科普演练
人民日报· 2025-05-13 06:21
5月12日是第十七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 灾害隐患",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连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家防灾减灾救 灾委员会办公室部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活动。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3日 07 版) (责编:卫嘉、白宇) 开展活动,增强全社会灾害防范意识。应急管理部发布应急科普IP形象,让安全宣传和应急科普更加立 体鲜活、生动有趣;工业和信息化部协调电信运营商,发送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公益短信;中央国家机 关社会事务管理协调小组办公室印发通知,组织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和驻京有关单位排查机关单位灾害隐 患,集中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教活动……各地各部门注重创新,多角度、立体式广泛开展专题讲座、模 拟体验、展览展示等活动。 科普宣传,筑牢防灾减灾人民防线。天津开展儿童视角实景探险式科普,将防灾减灾和安全知识融入闯 关打卡、实景互动展活动中;新疆设立移动科普馆,组织开展防灾减灾读书分享会;上海发布基层单元 公众版自然灾害风险与防灾避险提示地图……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全国部分防灾减灾教育馆、科技馆 还开展了馆校联动活动,对少 ...
各地各部门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教活动
新华网· 2025-05-12 22:11
据悉,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其间,各地各有关部门将持续聚焦群众身边灾害隐患,组织 集中开展灾害风险辨识、巡查排查和整治行动,推动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深入群众、落到基层。 在防灾减灾科普方面,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举办"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安全知识发布会,普及 地震安全知识;安徽将应急救援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黑科技"搬到群众身边;福建通过福州方言快 板、泉州提线木偶戏等载体,向群众生动讲解防灾减灾救灾知识。不少地方引入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 等新技术新装备,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 在演练演习方面,湖北聚焦极端强降雨导致"三断"情景下的山体滑坡、城市内涝防灾避险和救援救灾, 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江苏组织开展地震、台风、洪涝多灾种叠加灾害综合应急演练;重庆组织开展学校 地震应急演练;宁夏聚焦"一老一小"、特殊人群及人员密集场所,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各 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贴近实战,组织开展演练演习,磨合机制、检验队伍,有效提升灾害应急处置能 力。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记者周圆、魏弘毅)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 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连日来,各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