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

搜索文档
连连数字(02598.HK):全球化牌照与稳定币创新双轮驱动 跨境支付巨头迎盈利拐点
格隆汇· 2025-07-16 10:56
公司概况 - 连连数字是中国领先的跨境数字支付平台,自2009年成立以来已构建覆盖全球七大核心市场的支付网络,2024年港交所上市后进一步强化国际竞争力 [1] - 2020-2024年营收CAGR达22%,核心全球支付业务毛利率稳定在70%以上,虽因业务结构调整导致整体毛利率短期承压,但亏损持续收窄 [1] -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且集中,董事会由具备金融科技复合背景的专业人士组成,实控人章征宇通过集中股权和股权激励平衡公司治理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总营收达13.15亿元,其中全球支付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1%至8.08亿元,TPV突破2815亿元 [2] - 境内支付业务TPV达3万亿元,增值服务收入1.46亿元,虚拟银行卡"越达卡"等创新产品推动业务多元化发展 [2] 行业趋势 - 2023年国务院出台《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和强化监管推动行业整合,促使资本充足的企业占据优势 [1] - 全球跨境电商GMV预计将以19.3%的复合增速增长,中国数字支付市场TPV到2027年将达354.1万亿元,增值服务收入突破885亿元 [1] - 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的通过进一步推动行业创新,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削弱美元主导地位 [1]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连连数字作为国内最大独立支付供应商,凭借牌照优势在细分市场占据9.1%份额 [1] - 通过持续高研发投入和战略合作,公司强化了在跨境支付领域的领先优势,同时借助Web3.0和稳定币技术探索下一代支付解决方案 [2] 业务布局与创新 - 公司构建了涵盖全球支付、境内支付及增值服务的综合数字支付生态 [2] - 展现出从支付服务商向数字化生态平台升级的战略路径 [2]
上海组织学习稳定币,看好金融创新相关投资机遇
长江证券· 2025-07-16 10: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稳定币热度持续提升,人民币稳定币探索工作有望提上日程,稳定币正逐步被纳入主流金融基础设施,我国或将推动稳定币与央行数字货币实现互操作 [12] - 上海有望率先开展人民币稳定币的创新探索工作,其作为中国金融创新的试验田,或将在重塑现有结算体系过程中扮演先行者的角色 [12] - 多个城市密集开展关于稳定币的系统性研究,或说明稳定币的全球性趋势逐渐被正视,后续或有更多城市开始重视相关产业变化 [12] - 稳定币逐步受到政府重视,人民币稳定币探索工作有望逐步开展,对“稳定币”行业各环节及参与方产生积极影响,建议关注具有发币资格的相关企业、在区块链等关键技术上有技术积累的企业、具有相关牌照的企业 [2][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7月10日,上海市国资委党委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围绕加密货币与稳定币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开展学习,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贺青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第四督导组组长王治平到会指导,市国资委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出席 [2][5] 事件评论 - 稳定币热度持续提升,人民币稳定币探索工作有望提上日程,稳定币已超越传统范畴,成为重要工具,我国香港的《稳定币条例》即将生效,有望为中国的人民币稳定币探索提供借鉴 [12] - 上海有望率先开展人民币稳定币的创新探索工作,上海自贸区建立了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央行将在上海实施多项金融开放政策,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12] - 多个城市积极探索稳定币,如成都、无锡、青岛等地,或表明金融创新接受度逐步提升,稳定币的全球性趋势逐渐被正视 [12] - 稳定币逐步受到政府重视,关注稳定币相关投资机会,建议关注具有发币资格的相关企业、在区块链等关键技术上有技术积累的企业、具有相关牌照的企业 [2][12]
2025年第一季度Web3.0安全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7-16 03:22
2025年第一季度Web3 0安全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一季度Web3 0行业共发生197起链上安全事件,总损失约16 69亿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303 38% [1][9] - 钱包被盗成为最大威胁,仅3起事件导致14 51亿美元损失,占总损失的87% [1][9] - 以太坊是安全事件重灾区,共发生98起攻击事件,损失15 41亿美元,与其在DeFi和智能合约领域的主导地位相关 [1][9][23] - 本季度资金追回率仅为0 38%,远低于上一季度的42 09%,实际损失总额达16 63亿美元 [3][18] - 网络钓鱼攻击频发,共81起事件造成1579万美元损失,单次影响小但频次高 [3][21] 损失构成分析 - 钱包被盗:3起事件损失14 51亿美元,占比87% [1][9] - 私钥泄露:15起事件损失1 42亿美元 [1][9] - 网络钓鱼:81起事件损失1579万美元 [3][21] - 其他类型:包括代码漏洞、访问控制问题等,损失金额相对较小 [12] 主要区块链安全情况 - 以太坊:98起事件损失15 41亿美元 [1][9][14] - BSC:52起事件损失83 6百万美元 [14] - Arbitrum:14起事件损失6 2百万美元 [14] - 其他链:包括Tron、Solana等,损失金额较小 [14] 重大安全事件 - Bybit事件:2月21日以太坊冷钱包被盗14 5亿美元,为Web3 0历史上最大安全事件 [2][17][25] - Phemex事件:1月23日私钥泄露导致7171万美元被盗,与Lazarus黑客组织相关 [2][17][26] - 0xInfini事件:2月24日管理员权限漏洞导致4951万美元损失 [2][17][27] 监管动态 - 美国政府成立战略加密货币储备 [20] - 美国SEC成立加密货币特别工作组 [20] - 欧盟通过《加密资产市场法案》(MiCA)敲定技术标准 [20] 行业趋势 - 攻击手段日益复杂,融合社会工程学、人工智能等技术 [4][23] - 安全技术创新如零知识证明、链上取证工具等被寄予厚望 [4][23] - 行业面临创新与安全的双重考验 [4]
中报季如何“掘金”?
国际金融报· 2025-07-15 22:20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7月14日表现温和,沪指微涨,创业板指微跌,成交额缩至1.48万亿元,个股涨多跌少,3179只股票收红 [3] - 市场呈现权重股与成长股分化走势,中证1000指数涨幅显著弱于大盘股,显示风险偏好收敛 [3] - 资金从高位题材股向政策确定性方向迁移,进入观望期 [3] 领涨板块分析 - 机械设备板块上涨1.23%,10只个股涨停,年初至今涨幅11.67%,受益于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及工程机械出口增长 [5][6] - 公用事业板块上涨1.04%,6只个股涨停,受电力保供政策加码推动 [5][6] - 家用电器板块上涨1.02%,3只个股涨停,多地重启"以旧换新"国补政策刺激 [5][6] - 石油石化板块上涨0.86%,受益于国内炼化行业供给收缩及"三桶油"高分红策略 [5][6] - 同步磁阻电机概念涨幅达3.95%,地热能概念涨3.44%,减速器概念涨2.30% [9][10] 领跌板块分析 - 房地产板块下跌1.29%,市场对7月10日政策刺激效果存疑 [7][8] - 传媒板块下跌1.24%,计算机板块下跌0.88%,受北向资金流出及AI主题缺乏新催化影响 [7][8] - 非银金融板块下跌1.03%,券商股业绩预喜后出现获利了结 [7][8] - 虚拟机器人概念领跌2.19%,Web3.0概念跌1.94%,短剧互动游戏概念跌1.72% [11] 资金配置策略 - 防御性配置聚焦高股息板块如公用事业、银行,进攻性配置关注AI硬件、机器人等科技成长板块 [15] - 三条主线:业绩确定性高的防御品种、政策支持的半导体/AI赛道、国企改革主题机会 [11] - 中报行情催化AI产业链、军工、有色、化工等板块 [12] - 设备更新、国企改革等政策驱动主题受关注,业绩与政策共振领域更具配置价值 [15] 市场展望 - 短期市场将以震荡整固为主,中长期聚焦政策催化与产业趋势共振 [1][15] - 上证指数突破3500点后市场情绪有望延续上行,宏观层面无系统性风险 [14] - 三季度行情或呈渐进式演绎,建议均衡布局防御型低估值板块与科技成长方向 [15]
数字货币攻防战:警惕骗局披上“稳定币”马甲
搜狐财经· 2025-07-15 16:21
稳定币犯罪现状与特征 - 稳定币凭借低波动性、交易高效、跨境流通不受限等特点成为犯罪分子觊觎的对象,被用于诈骗、洗钱等非法活动[3] - 2024年与欺诈诈骗相关的链上非法活动金额约达510亿美元,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间稳定币交易量突破30万亿美元[3] - 非法行为者利用波场网络的USDT快速转移资金,结合混币器、跨链桥等匿名工具构建复杂资金路径,导致追踪难度极大[3] 典型案例分析 - 鑫慷嘉平台以USDT为交易媒介,宣传"每日1%收益"(年化365%),通过传销式层级设计吸收资金,最终涉及200余万投资人[4][5] - WO token平台吸收2.86亿余枚USDT、4.6万余枚比特币,按案发当日价格合计价值77.69亿余元,注册会员715249人,层级关系501层[6] - 这些骗局共同特征包括:包装区块链概念、利用稳定币特性转移资金、钻监管漏洞通过OTC商家快速兑换出金[6] 监管动态与风险提示 - 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指出非法活动具有资质缺失、概念包装、虚假承诺、资金池运作、风险外溢五大特征[7] - 深圳市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专责小组办公室提示警惕以"金融创新""数字资产"为噱头的非法集资行为[8] - FATF报告显示利用稳定币犯罪呈现专业化、技术化升级趋势,包括"诈骗即服务"模式兴起、AI技术深度应用等[9] 执法挑战与应对建议 - 跨境案件面临法律适用空白、技术追踪困难(跨链转移导致数据孤岛)、执行效率低下(冻结指令耗时72小时)等三维困境[11] - 建议规则层面明确链上地址权属认定标准,技术层面推动内地与香港监测系统数据互认,国际协作层面升级FATF"旅行规则"[12] - 未来犯罪可能结合零知识证明、NFT质押等新技术,地域上转向柬埔寨、老挝等监管洼地[12][13] 行业发展趋势 - 诈骗分子将更频繁利用DeFi协议可组合性,案件呈现"诈骗-洗钱一体化"特征[13] - 新型稳定机制如算法稳定币、RWA支持稳定币可能带来未被充分认知的金融风险和欺诈模型[13] - 犯罪组织会策略性选择监管模糊、执法协作意愿低的司法管辖区设立运营主体[13]
事关稳定币,多地紧急提醒
财联社· 2025-07-15 15:01
稳定币监管动态 -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生效 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但同时也出现不法分子利用该概念进行非法活动的情况 [1] - 多地监管机构近期密集发布风险提示 包括浙江 北京 深圳 苏州 重庆及宁夏等地 均指出稳定币正被用于非法集资 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3][4][6][9][10][12] 非法活动模式分析 - 不法机构通常以"金融创新" "数字货币" "区块链技术"等名义包装项目 通过发行或炒作稳定币 数字藏品 RWA等概念吸引资金 [1][3] - 常见手法包括承诺高额回报 编造"虚拟货币" "数字资产"等投资项目 利用公众对新兴概念了解不足的特点进行诱导 [4][6][9] - 运作模式多依赖资金池 用新投资者资金支付前期收益 具有庞氏骗局特征 一旦资金链断裂将导致投资者重大损失 [6] 监管机构警示要点 - 强调任何机构未经国家金融管理部门许可不得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所有非法集资行为均被禁止 [2][4][9] - 指出参与非法集资的损失将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呼吁公众远离高收益承诺 树立理性投资理念 [2][5][7][12] - 特别提示虚拟货币及相关业务活动在我国属于非法金融活动 境外交易所向境内居民提供服务同样违法 [9] 行业风险特征 - 资质缺失:相关机构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批准或备案 不具备合法经营资质 [6] - 概念包装:利用稳定币 DeFi Web3 0等新兴复杂概念制造信息不对称 [6] - 风险外溢:极易演变为非法集资 诈骗 传销 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 扰乱金融秩序 [6][12]
中金 | 以互联网视角出发:稳定币发展进行时
中金点睛· 2025-07-15 07:39
区块链技术 - 区块链作为Web3.0底层架构,通过哈希链接的区块结构实现公开透明、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三大特性,并结合智能合约实现链上功能 [3] - 区块链技术不断迭代,从比特币的7 TPS发展到第三代公链数千TPS,最新模块化公链理论吞吐量超过10万TPS [7][8] - 区块链在金融支付行业渗透率提升本质是技术迭代,利用去中心化机制建立难以篡改的记账体系,保证交易安全性 [17] 稳定币特性 - 稳定币以法币/国债为锚定物,依托区块链智能合约实现1:1资产映射,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Web3.0的价值桥梁 [3] - 当前市值最大的稳定币USDT和USDC分别达到1,587亿美元和619亿美元 [11] - 稳定币在跨境支付中展现出显著优势,结算时间缩短至秒级,成本降至0.01%-0.2% [13][15] 互联网公司布局 - 国内第三方支付如微信支付(MAU 11亿)和支付宝(MAU 9亿)费率低至0.6%,稳定币在国内普及必要性不高 [4][20] - 京东计划2025年Q4推出锚定港元的合规稳定币,蚂蚁国际拟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 [23][24] - 海外Amazon、PayPal等公司积极布局稳定币,PayPal已推出PYUSD稳定币并完成商业落地 [23][24] RWA发展 - RWA将实体资产代币化,提升流动性和交易透明度,贝莱德BUIDL代币化基金规模达28.9亿美元 [17][18] - Robinhood向欧盟用户提供股票代币化交易服务,支持200余只美股资产及ETF链上交易 [18] - 稳定币与RWA协同发展可拓宽DeFi资产类别,为传统金融市场引入增量流动性 [31] 行业影响 - 稳定币作为DeFi价值锚定物,当前DeFi TVL突破1,200亿美元 [31] - 互联网公司具备用户场景、技术能力和生态协同三大优势布局稳定币 [25][26] - 稳定币在新兴市场可解决本币波动和支付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助力互联网公司出海 [29]
数字化成文旅“破圈”新引擎
经济日报· 2025-07-15 06:07
京津冀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 京津冀地区通过老字号联展和非遗美食文化盛宴展示传统文化魅力,吸引大量游客参与[1] - 三地深化文化交流合作,以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建设,推动多元文化产业形态和产品创新[1] 数字技术应用与突破 - 加强数字文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文化企业研发Web3.0、AI、VR/AR、数字孪生等技术[1] - 在虚拟现实博物馆、沉浸式剧场、元宇宙乐园等新型文化业态方面取得较大突破[1] 数字服务能力提升 - 京津冀依托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天津算力交易中心等基础设施提升数字服务能力[2] - 2024年三地数字经济规模占全国比重达10.7%,带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2] 数字消费市场表现 - 2024年京津冀文化新业态企业营收约1.6万亿元,在文化企业整体营收中占比较高[2] - 通过"惠民文化消费季"等活动激发区域数字文化消费活力,促进企业成长[2] 产业发展挑战 - 三地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程度不均衡,数字基建水平差异较大[2] - 产业集聚集中于大城市核心区域,偏远城区或乡村发展有限[2] 未来发展方向 - 规划组建国家级数字文化技术高精尖创研中心,与科研院校合作打造专家库[3] - 培育沉浸式空间、超高清视听、智慧文博等主流数字文化新业态[3] - 依托中关村科学城、首钢园等科技园区打造示范产业新场景[3] - 构建数字文化产业综合服务体系,提升创新协同效率[4]
阿里系云锋金融(00376)加速转型:押注Web3.0、RWA、数字货币及AI等前沿赛道
智通财经网· 2025-07-14 22:01
公司战略布局 - 云锋金融宣布在现有保险与金融科技业务基础上,战略布局Web3 0、现实世界资产(RWA)、数字货币、ESG零碳资产及人工智能(AI)等前沿领域,并探索这些领域与集团保险公司的创新应用场景[1] - 公司基于已构建的金融与科技生态体系平台,加大对数字货币(如稳定币)、RWA及AI的投入,并积极探索大湾区ESG零碳资产领域[2] - 此次布局的赛道包括Web3 0(强调去中心化与用户主权)、RWA(实体资产数字化)、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与资产管理新方案)及ESG零碳资产(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2] 公司背景与业务 - 云锋金融是一家创新性保险和金融科技集团,战略定位为"立足香港、连结大湾区、连接世界",通过互联网科技为个人、机构及企业客户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1] - 2015年云锋基金(马云参与创立)通过JadePassion以26 8亿港元认购香港瑞东集团56%股权实现借壳上市,目前持有香港证监会1、4、6、9号牌照,可提供证券交易、咨询、机构融资及资产管理服务[1] 市场动态与行业前景 - 2025年全球绿色金融市场规模预计达30万亿美元,ESG零碳资产领域提供新兴投资机会[2] - 6月因蚂蚁国际拟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云锋金融股价盘中飙升近一倍,蚂蚁国际计划在8月1日《稳定币条例草案》生效后提交申请[1] 资金与执行计划 - 新战略计划由集团内部资源提供资金,将根据业务发展、现金流及市场动态适时检视与调整[2] - 公司表示将持续引领技术性变革以提升长期股东价值与回报[2]
上海国资委学习稳定币,透露什么信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4 21:36
稳定币发展现状 - 作为一种特殊的加密货币,稳定币正掀起前所未有的讨论热潮,尤其是央行行长潘功胜近期在陆家嘴论坛上"首提"稳定币之后,各大城市对稳定币的关注悄然升温 [1] - 过去一个月以来,已有超5个城市的官方部门或机构提及稳定币,其中上海、无锡、青岛(崂山区)、成都(锦江区)以研究学习为主,北京、深圳则发布关于稳定币的风险提示 [1] - 上海市国资委党委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围绕加密货币与稳定币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开展学习,释放出上海官方层面对稳定币的关注与研究信号 [1] 上海的优势 - 上海作为中国金融开放的前沿阵地,曾多次承担国家金融科技试点任务,同时聚集了国内众多区块链产业资源和人才资源 [2] - 上海拥有全国首个区块链技术创新生态集聚空间"数链空间",以及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等科研机构 [2] - 上海自贸区自2013年成立以来,已基本建立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中央金融管理部门正在全力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向更高能级 [3] 上海自贸区的潜力 - 上海自贸区特有的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等制度优势,有望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为稳定币试点提供支撑 [5] - "FT账户+代币化"有望为自贸区试点人民币稳定币提供基础设施层面的支撑 [5] - 可以考虑在上海自贸区与香港同步推动相关人民币稳定币的创新探索工作 [3] 人民币稳定币的联动发展 - 面对美元抵押型稳定币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监管的快速变化,我国亟需主动研究和监管稳定币 [6] - 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规模有限,难以独立支撑人民币稳定币达到规模经济效应 [6] - 上海完全可以与香港同步推动境内外两个版本的人民币稳定币,例如上海推动面向境内的境内离岸人民币稳定币(CNY Coin, CNYC),香港则试点境外使用的境外离岸人民币稳定币(CNH Coin, CNHC) [6] 市场需求与制度先行 - 从支付角度而言,稳定币在内地是否有那么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目前尚存疑问 [8] - 上海如果要试行稳定币相关业务,制度先行是必要的前提条件 [9] - 建议在上海自贸区先行搭建"监管沙箱"与"电子围栏",并在跨境支付、贸易结算、供应链金融等特定场景中选择代表性企业开展试点验证 [12] 其他城市的探索 - 无锡提出"探索稳定币赋能外贸发展的实践路径",成都锦江区希望"探索春熙路商圈稳定币与数字人民币结合运用路径",青岛崂山区工商联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参加稳定币相关培训 [13] - 义乌商贸城、深圳华强北等地个别外贸商户已开始使用稳定币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