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循环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土豆片变清洁能源 第三届碳博会聚焦循环经济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08 20:36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6月8日电 做薯条薯片剩下的土豆皮,送进沼气发酵罐经过一系列处理后,最终变成符合标准要求的高品质甲烷——在最近召开的第三届上海 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循环经济平行论坛上,有关方面发布的《上海市循环经济典型案例集》,展示了循环经济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巨 大空间。 当前,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凯在论坛上预测:"到今年年底,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碳减排的综 合贡献率将超过30%。" 源头减量案例选取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上海嘉麟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等5个案例,着重体现了优秀企业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材料 使用比例、减少生产端废弃物产生方面所作的努力,既包括纺织、轮胎、电气等传统领域,也涉及涂装机器人、集成电路等新兴领域。 循环再利用案例收录了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璞跃中国、英格卡购物中心中国等13家优秀企业,覆盖回收共享体系建设、再制造再利用、资源化利 用、宣传活动等各类优秀实践做法,涵盖二手商品、废旧设备、金属与非金属无机废弃物、有机质等各类废旧物资。 以百事松江工厂为例,其生产线上每天都会产生3类废料:不 ...
宜宾市江安县:以“绿”为底向“新”发力 推动县域经济能级跃迁
四川日报· 2025-06-08 07:21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 江安县围绕加快建设市域副中心目标,构建"两核一带一线"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以绿色和创新推动县域经济能级跃迁 [4] -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小微园区建设为核心抓手,重点培育留耕、四面山、红桥等5个特色小微园区,累计入驻企业66户,年产值达6亿元 [6] - 各乡镇累计新签约项目50余个,预计带动就业2500余人,并计划实施"链式招商"升级行动,锁定广东东莞、浙江义乌等重点地区 [7] 镇域经济与小微园区 - 留耕镇小微产业园吸引21家企业聚集,带动500多名返乡务工人员就业 [6] - 红桥镇依托"红桥猪儿粑"等特色品牌,吸引九大碗等食品加工企业入驻,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一期标准化厂房预计年底投产 [6] - 通过东莞专场招商推介会吸引5家企业签约落户小微园区,总投资约1.1亿元,聚焦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构建完整产业链条 [7] 产业升级与数字化转型 - 宜宾新宇酒业有限公司通过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酿酒车间窖池和制曲车间环境,保障生产稳定性和产品高品质 [8] - 宜宾德方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纳米磷酸铁锂项目即将试生产,单条生产线日产40吨,实现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 [8] - 江安县为70余家企业提供免费数字化成熟度评估,为28户企业定制转型方案,实施18个"智改数转"项目,带动技改总投资超20亿元 [9] 绿色化工与循环经济 - 宜宾海丰和锐有限公司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8.5%,烧碱、聚氯乙烯、水泥等产品耗水量达行业先进水平 [11] - 江安经开区聚焦新能源电池材料、绿色化工等新兴产业,集聚规上工业企业41家,拥有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2家省级绿色工厂 [11] - 编制《四川江安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专项规划》,形成产业配套、物料循环、废渣利用等循环经济链条 [11]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长江江安段水域鱼类种群数量稳步回升,珍稀鱼类重现踪迹,濒危野生植物疏花水柏枝种群扩大 [12] - 通过"群管+专管"和跨区域协同检查等机制提升水域治理效能,织密生态保护网 [12]
机器人搬家展现城市更新商机
经济日报· 2025-06-08 05:55
城市更新政策支持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明确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出八大任务包括既有建筑改造、老旧小区整治等[1] - 中央财政计划补助超过200亿元,支持北京、天津等20个入围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1] - 政策红利增强市场确定性,推动投资积极性,城市更新需从"财政输血"转向"市场造血"[1] 技术创新应用 - 上海"华严里"项目采用432个小型步履式移位机器人,以日均10米速度平移7500吨建筑群[1] - 施工团队定制融合深度学习算法与履带—轮式复合驱动技术的小型挖土机器人,能在1.2米窄巷自主转向作业[2] - 机器人、AI、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正成为撬动存量土地价值与产业升级的杠杆[1] 商业模式重构 - 城市更新面临开发周期长、资金投入高难题,需用科技破解"保护与开发"、"公益与盈利"兼顾问题[3] - 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应用可推动智慧城市、数字孪生等技术服务产业发展[3] - 海绵城市建设可推动绿色建材、环境治理等技术研发,培育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3] 市场发展前景 - 城市更新揭示万亿元级商业蓝海,形成"城市更新—技术迭代—跨区域跨行业复制"的商业闭环[1][2] - 科技创新赋予城市更新效率提升和商业模式重构,实现多赢局面[3] - 20个入围城市将拉开新一轮城市更新浪潮,各方将共享"空间价值再发现"盛宴[3]
双碳科技与循环经济协同创新活动在上海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06-06 21:45
双碳科技与循环经济协同创新活动 - 活动以"杨浦新算法 科技再循环"为主题 聚焦双碳科技与循环经济协同创新 产学研界代表共同研讨绿色发展新蓝图 [1] - 杨浦区绿色低碳产业链链长李颖表示 杨浦已完成从工业到知识再到创新的转型升级 2030年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目标500亿元 [1] -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影响 建议中国企业以技术创新和标准升级应对碳足迹壁垒 [1] - 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颜明峰提出构建绿色技术交易全链条生态 为低碳城市建设注入科技动能 [1] 跨区域合作与平台建设 - 杨浦区与福建三明市沙县区达成双碳合作 结合生态资源与科技创新能力 打造跨区域协同范例 [2] - 上海技术交易所联合欧冶云商等企业开展CBAM申报及测算业务合作 助力中国企业应对国际贸易碳管理挑战 [2] - 杨浦区发布2025-2030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方案 明确五年转型路线图 [2] - 杨浦绿色低碳产业创新培育平台正式成立 聚焦技术孵化与产业协同 推动绿色转型 [2] 绿色技术交易创新 - 上海技术交易所联合上海绿色技术银行推出"绿色技术专利池" 提供从展示到交易的一站式服务 [3] - 推出"绿色技术快检评估产品" 以快准评易为核心 为多方主体提供技术评估与决策支持 [3]
从一个纸杯到轴承机械循环发展,碳博会展示前沿绿色实践
新京报· 2025-06-06 19:47
碳博会概述 - 第三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展示全生命周期循环模式 涵盖绿色设计、生产、回收和利用 最大化资源效率并减少环境污染 [1] - 活动包含主题展览、论坛和贸易对接三大板块 聚焦碳中和路径 四大平行论坛涉及碳双控体系、循环经济、绿色出海和能源转型 [1] 循环经济实践 - 上海市发布《2025年循环经济案例集》 分类为全生命周期、源头减量和循环再利用案例 体现企业从合规转向主动创值 [1] - 案例覆盖航运、交通、化工等领域 展现循环经济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统一 [1] 绿色出海趋势 - 绿色转型成为企业国际竞争核心引擎 需突破贸易壁垒并推动产业链低碳化 [2] - 专家指出绿色方案驱动全球贸易可持续发展 中国企业出海需强化可持续实践 [2]
荣晟环保: 浙江荣晟环保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变更部分可转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06 17:47
募集资金变更概述 - 原项目"生物质锅炉项目"变更为"热电联产节能降碳智能化改造项目",涉及变更募集资金9,568.30万元,占可转债募集资金总额16.61% [1][2] - 新项目投资总额预计17,783万元,计划2026年7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1] - 变更事项已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尚需股东大会及债券持有人会议批准 [3] 原项目情况 - 原项目计划投资15,000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10,000万元建设150t/h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及配套系统 [4] - 截至公告日仅投入989.60万元(进度9.9%),主要用于购置建设用地,未开始施工建设 [4] - 原项目理论年减排二氧化碳26.83万吨,但燃料依赖生物质资源(如秸秆、木屑) [5] 变更原因 - 公司需处理造纸固废(纸渣、污泥)逐年递增,现有燃煤锅炉掺烧方式影响设备寿命且存在安全隐患 [5] - 新项目采用固废锅炉可处理混合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废料),减少对生物质资源的依赖 [5] - 作为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北片区热源点,新项目将提升供热能力并实现能源梯级利用 [5][7] 新项目详情 - 建设1台130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固废锅炉及配套系统,年处置固废21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22.70万吨 [6] - 项目年节标煤量约89,145吨,供热量增加至163万吨/年,燃料来源为公司及周边企业固废 [6][8] - 采用高温高压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技术成熟且符合国家"双碳"政策,已与新增用户签订供热协议 [6][7] 项目影响 - 新项目通过余热发电和集中供热实现资源无害化利用,提升开发区基础设施竞争力 [7] - 公司拥有锅炉供汽技术积累,设备工艺可靠性有保障,厂址位于公司西北侧空地便于资源整合 [8] - 变更后燃料来源更具可持续性,但需注意燃料理化特性差异对锅炉运行的适应性优化 [9] 审批进展 - 新项目已完成备案(项目代码:2307-330482-04-02-580771),采用高温高压参数机组符合能源设备更新要求 [6][11] - 保荐人对变更事项无异议,认为程序符合监管规定 [12][13]
碳博会聚焦循环经济:让绿色技术成为产业增长的核心动能
南方都市报· 2025-06-06 14:22
碳博会概况 - 2025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于6月5日至7日举办,吸引15个国家和地区的逾300家企业参展 [1] - 上海市政府强调绿色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1] - 上海市杨浦区加速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预计2030年产业规模达500亿元 [1] 行业合作与技术创新 -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建议中国企业以技术创新和标准升级应对"碳足迹壁垒" [1] - 上海技术交易所、欧冶云商、上海易迪尔三方签约合作开展CBAM申报及测算业务,助力中国企业应对国际贸易碳管理挑战 [1] - 《循环利用产品降碳评定与标识应用要求》发布,填补国内循环产品降碳标准空白 [2] 循环经济与市场发展 - 产学研界代表讨论绿色技术与循环经济,认为需通过政策引导、技术突破、市场机制创新推动规模化发展 [2] - 宜家中国通过可持续主题活动激发年轻一代参与循环经济,例如联动高校推出环保艺术展 [2] - 行业需通过消费者心智塑造推动循环经济从小众理念普及为大众行动 [2]
我国DaaS行业首场六五环境日主题论坛在深举行
证券日报网· 2025-06-06 14:13
论坛背景与主题 - 我国DaaS行业首场六五环境日主题论坛在深圳国际金融科技城举行,主题为"全绿以赴—以科技创新赋能可持续发展" [1] - 论坛聚焦绿色低碳经济、低碳产业的新模式和新路径,展现产业创新实践成果 [1] - 由凌雄科技联合中国中小企业协会DaaS服务专业委员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等多家单位共同主办 [1] DaaS行业与循环经济 - DaaS模式从诞生之初就带有"循环经济"基因,通过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再制造技术、数字化运营减少IT资源闲置与浪费 [1] - 凌雄科技作为DaaS行业实践者,通过设备循环使用和低碳化服务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 [1] - 当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处于关键转型期,"双碳"目标促使企业将绿色发展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 [2] 凌雄科技的实践与行业意义 - 凌雄科技创新的DaaS模式使IT设备在全生命周期中持续创造价值,实现商业模式突破 [2] - 该模式生动诠释"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理念,但企业高质量发展仍需在技术创新、标准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 [2] - 绿色发展需要全社会协同,而非企业单独行动 [2]
2025-2031年粗甘油行业全产业结构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6-06 10:53
行业现状概览 - 2024年粗甘油产能达108.8万吨,产量42.25万吨,预计2025年产能突破110万吨,产量超50万吨,显示显著增长 [3] - 下游应用领域快速扩展,医药、化妆品、食品及新能源等领域需求激增,推动市场规模扩大 [3] - 2024年粗甘油市场规模47.9亿元人民币,预计2025年跃升至72.86亿元,同比增长52.1% [3]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主要依赖天然油脂(棕榈油、大豆油、废弃油脂)供应及生物柴油生产过程 [5] - 通过复杂化学反应生成粗甘油,精炼后应用于环氧氯丙烷、表面活性剂、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5] - 生物柴油应用范围拓宽至清洁供暖、航空航运及交通领域,提升粗甘油需求量 [5] 市场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低集中度、高分散化"特点,外资巨头占据高端市场,本土企业集中中低端市场面临价格竞争 [6] - 头部企业通过纵向整合和技术升级增强竞争力,中小企业需寻找差异化路径专注细分市场 [6] - 未来发展方向注重提纯技术创新、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及可持续生产模式探索 [6] 行业发展趋势 - 粗甘油是连接生物能源与化工产业链的关键纽带,发展前景广阔 [6] - 需密切关注政策导向、市场需求变化及技术创新动态,把握历史机遇 [6] - 加强国际合作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技术,提升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 [6] 研究框架覆盖范围 - 行业经营情况分析包括经营效益、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及发展能力 [7] - 经济指标分析涵盖不同规模、性质及地区企业2019-2024年数据 [7] - 供需平衡分析包括全国及各地区供给需求情况、产销率及运营状况 [7] - 市场环境分析涉及政策、经济、社会需求及技术环境 [8][9] - 区域市场分析覆盖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及西北地区 [14] - 竞争分析包括集中度、竞争程度、产业集群及品牌竞争 [12][14] - 领先企业竞争力分析涵盖多家企业案例 [13][14] - 2025-2031年趋势预测包括市场潜力、规模预测、应用趋势及供需平衡 [15]
一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绿色密码
广西日报· 2025-06-06 10:17
产业园概况 - 广西投资集团北海临港循环经济产业园是首个由广西本土企业自主投资、建设、运营的临港型铝产业链集群 以创新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循环经济发展 [1] 能源基础设施 - 广投北海电厂二期两台660兆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于2024年一季度投产 能耗和环保排放指标达全国领先水平 [3] - 四台机组(含一期两台320兆瓦机组)年发电量达100亿千瓦时 每年为绿色生态铝项目提供340万吨蒸汽 [3] - 采用"发电+供热"双轨供能模式 两台机组同时供热量达1980吨/小时 为广西单机供热能力最强机组 [4] - 建成28公里供热管网 基本覆盖整个铁山港工业区 为园区热用户提供稳定热能 [8] 智能化与技术创新 - 圆形煤场实现全自动化无人值守 通过智慧煤场系统使取煤效率提升30%以上 [3][4] - 应用大数据分析、AI、数字孪生和三维可视化技术 实现设备运维、煤场管理和生产调度全流程智能数字化 [4] - 创新研发烟气余热回收技术 累计获得35项专利 将余热通过供热管网输送至周边企业 [4] - 绿色生态铝项目重点研发巡检机器人、爬壁机器人和机器人电子皮肤智能装备 投产后自动化率将达90%以上 [5][6] 循环经济模式 - 每年将铁山港区造纸企业3万吨造纸副产品"白泥"用于烟气脱硫 年节约成本200万元 [5] - 打造"上一环节废料即下一环节原料"的全流程闭环模式 包括赤泥综合利用和金属镓回收等配套项目 [6] - 实现"矿—港—厂"全程无缝衔接 铝土矿通过传送栈道直抵300米外的氧化铝工厂 [2] 物流体系构建 - 20万吨散货码头于5月25日试运行 6月正式投入使用 较传统运输模式大幅缩短距离并节省成本 [2][7] - 依托铁山港铁路货运主站(距码头10公里)和平陆运河 形成"公铁海河"多式联运立体物流网络 [7] - 全自动化智能化港口实现卸船、皮带运输等环节远程"一键完成"操作 [7] 经济效益与产业影响 - 北海绿色生态铝一期项目预计2024年三季度投产 可实现年产值约271亿元 带动约8000个就业岗位 [8] - 广投北海电厂实现年产值35亿元 带动就业约1000个 带动铁山港工业园区年产值超15亿元 [8] - 广西新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每月用蒸汽1.3万吨 相比自建设备大幅节省维护成本 2025年计划将年产能从15万吨提升至22万吨 [5] - 项目助力构建全铝产业链(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铝基新材料)与能源及港口智慧物流的协同耦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