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业绩比较基准
icon
搜索文档
【申万宏源策略 | 一周回顾展望】震荡市中的短期调整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5-25 16:13
市场整体判断 - 二季度A股处于中枢偏高的震荡市,短期进入调整波段,震荡区间上限受抢出口支撑但不可持续,下限由宽货币和平准基金托底 [1][2] - 短期调整主因包括美国不确定性增加(美债高利率、特朗普减税妥协、"金穹"导弹系统担忧)导致风险偏好回落,以及小微盘行情和公募持仓博弈行情结束 [3] - 中期A股重回结构牛需依赖科技产业趋势突破,重点关注国内AI产业链、具身智能、国防军工方向 [4] 行业结构性机会 - 科技板块处于催化空窗期,尚未摆脱中期调整,但已进入高性价比区域,需等待产业趋势催化 [2][4] - 狭义新消费(医药CXO/创新药、贵金属)景气延续但扩散受阻,短期继续看好 [4] - 并购重组板块与小微盘结合可能更具弹性,创投一级市场融资拐点将贡献新经济高景气细分 [4] - 6月可能围绕业绩比较基准调整展开新一轮博弈,关注高关注度指数的短期修复 [5] 行业扩散指标 - 银行、医药生物、轻工制造、食品饮料、爆炭(煤炭)呈现赚钱效应继续扩散状态,其中银行按市值扩散比例达99% [8] - 美容护理、汽车、家用电器、建筑材料、钢铁等板块呈现聚焦龙头特征,如美容护理成交额扩散比例91% [8] - 公用事业、基础化工、国防军工、电子等多数板块处于全面收缩状态,其中电子按市值扩散比例仅14% [8] - 沪深300、中证500等宽基指数呈现聚焦龙头特征,而国证2000、创业板等小微盘指数全面收缩 [8]
财经深一度|除了浮动费率,本轮公募基金改革关键点在这
搜狐财经· 2025-05-24 12:26
公募基金改革核心内容 - 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产品获批上市 最快下周开售 标志着8亿基民相关的公募基金改革进入实施阶段 [1] - 改革重点包括浮动费率机制和考核体系升级 旨在实现基金公司与基民利益深度绑定 [1][5] - 行业面临重塑信任的关键挑战 需通过稳定超额收益改善投资者体验 [7][8] 浮动费率机制设计 - 传统固定费率1.2%改为三档差异化收费 管理费区间0.6%-1.5% 具体取决于持有期限和超额收益表现 [2] - 持有不足1年维持1.2%费率 满1年后分三种情况:跑赢基准6%+可收1.5% 跑输3%+仅收0.6% 其他情况保持1.2% [2][3] - 首批产品均对标沪深300等宽基指数 未来将扩展至行业指数 新发主动权益类基金浮动费率产品占比需达60% [4] 考核体系升级要点 - 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机制 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5] - 高管考核中投资收益指标权重≥50% 基金经理考核中产品业绩指标权重≥80% [5] - 业绩比较基准监管将强化 需确保投资组合与基准一致性 防止"风格漂移" [6][8] 行业背景与影响 - 主动权益类基金近年普遍跑输市场 固定费率模式引发"旱涝保收"争议 [7] - 被动指数基金规模占比首超主动权益类基金 倒逼行业改革 [7] - 新机制可能引发基金经理"抱团"宽基指数 需平衡基准一致性与超额收益创造 [7][8] 实施安排与行业反馈 - 改革从新发产品试点开始 存量基金暂不调整 一年后评估完善 [4] - 浮动费率实现"千人千面"差异化收费 但对销售、产品设计等环节提出更高精细化要求 [8] - 头部机构认为这是重塑行业信任的关键 需通过稳定超额收益形成长期共赢 [7][8]
26只浮动费率基金快速获批
环球网· 2025-05-24 09:58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继5月16日首批产品申报后,5月23日,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正式获得证监会注册,公募基金行业收费模式迎来重大变革。此次新 型浮动费率基金的快速获批,体现了监管部门落实公募基金改革方案、加快推出投资者可感可及改革措施、构建基金公司收入报酬与投资者利益回报绑定机 制的高度重视。首批产品预计很快就会向投资者发售。 与传统固定费率模式不同,新型浮动管理费率产品以考察相对收益为基础,即产品业绩是否明显跑赢其业绩比较基准来进行管理费率升降档。首批产品为降 低投资者和销售渠道理解的复杂度,各家管理人均设置了1.2%、1.5%、0.6%的三档费率水平以及年化跑赢6个百分点、年化跑输3个百分点的业绩考察指 标。 除了各家基金管理人,销售机构也都高度重视新型浮动管理费率产品的营销情况。记者从销售机构处了解到,因此次产品设计有一定复杂度,会做好面向投 资者的宣传和答疑解惑工作,以更加通俗易懂、可触达个人投资者的方式进行产品宣传解读,并且不会过于看重募集规模的销售导向,避免"高开低走",后 续将努力提升投资者长期投资体验,做好持续营销。 业内人士指出,业绩比较基准相当于基金投资的"锚"和"尺"。其中,"锚"的 ...
银行保险资管产品信息披露将迎统一监管标准 让产品销售“看得清”、产品风险“厘得清”、产品收益“算得清”
上海证券报· 2025-05-24 03:32
银行保险资管产品信息披露新规 核心观点 - 金融监管总局起草《银行保险机构资产管理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旨在统一资产管理信托产品、理财产品、保险资管产品的信息披露监管标准,强化投资者保护 [1] - 新规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募集、存续、终止),要求实现"三清"目标:销售看得清、风险厘得清、收益算得清 [1][2] - 首次明确业绩比较基准披露规则,允许不披露基准,若披露需说明测算依据并警示非收益承诺 [2][3] 募集环节规范 - 重点规范产品说明书、合同、风险揭示文件、托管协议、发行公告等内容 [2] - 明确业绩比较基准需说明选择原因、测算依据或计算方法,并提示投资者基准非收益承诺 [2][3] 存续环节规范 - 要求定期报告真实准确全面披露过往业绩,强化重大事项及时披露 [2] - 业绩比较基准需保持连贯性,原则上不得调整 [3] - 产品成立满一个月后必须披露过往业绩 [3] 终止环节规范 - 要求到期公告和清算报告披露收费情况和收益分配情况 [2] 差异化监管安排 - 公募产品信息披露要求更严格(内容更多、透明度更高),私募产品遵循合同约定 [4] - 建立"1+3"规则体系:金融监管总局制定总体原则,行业协会和登记机构细化三类产品规则 [5] 行业影响 - 推动资管机构建立科学的业绩比较基准测算和披露系统,提升行业透明度 [3] - 避免强制披露基准导致的形式主义,为创新型产品提供灵活性 [2][3] - 解决过往业绩展示不规范问题(如选择性展示误导投资者) [3]
首批获准!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来了!
证券时报· 2025-05-23 19:13
产品获批与发行安排 - 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于5月23日获证监会注册,预计很快向投资者发售 [1] - 产品申报至获批流程高效,5月16日申报,5月19日受理,5月23日获批,体现了监管部门对公募基金改革的高度重视 [3] - 业内预计首批产品将于5月底前启动募集发行,6月底前基本完成募集 [9] 产品核心设计特点 -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最大特点是管理费与投资者持有时间、业绩表现挂钩的分档计提安排 [4] - 首批产品为降低复杂度,统一设置三档费率:基准档1.2%、升档1.5%、降档0.6% [1][4] - 业绩考察指标为年化跑赢业绩比较基准6个百分点适用升档费率,年化跑输3个百分点适用降档费率 [1][4] - 持有不足1年赎回,一律按基准档1.2%费率收取;持有1年及以上,则根据年化收益率与基准的对比分档收费 [4][5] 投资策略与运作 - 首批产品均为全市场选股基金,业绩基准主要对标沪深300、中证A500、中证500或中证800等主流宽基指数 [9] - 业绩比较基准中,A股加港股的股票仓位中枢一般在80%上下,体现以权益投资为主的特点 [9] - 拟任基金经理多为从业经验丰富的老将,投资风格均衡,管理人在投研支持上投入较大 [9] 行业影响与导向 - 新型产品以考察相对收益为基础,强化了奖优罚劣及管理人、投资者利益绑定的导向 [7] - 浮动安排坚持“严格约束、有限激励”原则,升档幅度明显小于降档幅度,更好体现与投资者“同甘共苦” [7] - 将管理费率与基准的相对业绩表现挂钩,引导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更加重视业绩比较基准,避免风格漂移 [12] - 此举有助于探索基金管理人与持有人利益共担机制,激励管理人发挥主动管理能力,提升投资者体验 [13]
首批创新浮动费率基金,正式获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3 19:04
创新浮动费率基金获批 - 首批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创新浮动费率基金正式获批,26家基金公司参与上报,预计很快向投资者发售 [1][2] - 产品设置三档费率:基准档1.2%、升档1.5%、降档0.6%,根据持有期间业绩表现与基准对比调整费率 [2][3] - 招商基金旗下招商价值严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由资深基金经理管理,精选优质上市公司 [2] 费率机制革新 - 新机制首次将费率细化至"单客户、单份额"维度,实现差异化费率 [3] - 管理费率挂钩投资者持有时间及相对业绩基准表现,强化长期超额收益挖掘 [3][6] - 采用开放式运作模式,兼顾长期投资与流动性管理需求 [3] 业绩比较基准作用 - 新机制将管理费与业绩比较基准挂钩,强化基准对投资行为的约束作用 [3][4] - 有助于改善基金投资风格偏离、定位不清等问题,促进行业生态优化 [4] - 行业有望出台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规范设定、修改、披露等机制 [4] 行业影响 - 产品推出是行业对《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积极响应 [6] - 构建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共担机制,鼓励长期持有,形成健康生态 [6] - 促使基金公司从规模扩张转向注重投资回报,形成业绩导向模式 [6] 机制多重意义 - 鼓励长期投资,通过费率优化让利投资者,提升盈利体验 [7] - 以投资者为中心,根据实际盈亏情况收取不同费率 [7] - 引导基金管理人摆脱对市场贝塔收益依赖,提升阿尔法收益能力 [7] - 避免投资风格漂移,推出策略清晰、特征明确的产品 [7]
后明星时代公募基金研究系列之六:主动权益基金应该如何选业绩比较基准?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20 19: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市场高估主动权益基金跑输基准比例,基金经理选匹配风格指数作基准,近三年业绩低于基准10%的产品数量占比从47.82%降至22.34%,成长风格业绩被低估,价值风格被高估 [19] - 市场短期交易预期方面,行业与个股维度低配金融与传统消费、超配科技成长,港股配置中低配银行等、超配医药生物等 [31][43] - 主动权益基金选业绩比较基准,要考虑指数风格适配性、知名度、稳定性、投资机会和长期生命力等因素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市场高估了主动权益基金跑输基准的比例 - 直接选宽基指数作基准存在问题,两种测算方法对未来指导无参考意义,基金经理应选适合风格的基准,使产品超额收益更稳定,也利于投资者识别 [10][11][13] - 海外主动权益基金广泛接受风格型宽基指数,标普500是美主动产品选择最广泛基准,罗素系列风格指数认可度高 [24][25] 2. 市场短期可能会有哪些交易预期? - 行业与个股维度,均衡、成长、价值风格基金及不同行业主题基金均有不同超低配情况,汇总后银行等是低配金额多的行业,电子等是超配金额多的行业 [32][34][38] - 港股配置方面,以恒生指数为基准,港股中低配较多的是银行等行业,超配较多的是医药生物等行业,低配金额靠前个股多为金融股和部分互联网公司 [43] 3. 主动权益基金应该如何选业绩比较基准? - 主流指数公司发布的指数包括宽基、SmartBeta、行业主题指数,主动权益所选指数覆盖多市场多策略 [46][49] - 更容易做出超额收益的指数需关注投资广度和投资机会,广度越广、机会越多,超额收益可能越高,但Beta越弱 [53][57] - 选宽基指数可从中证A500入手,其从行业配置偏离度等多角度更符合多数基金经理投资风格 [61] - 选SmartBeta指数,国证风格指数成分股多,与同类风格主动权益基金行业分布更接近 [3] - 部分指数存在可跟踪性问题,权重股超10%的指数作基准,基金可能跑输 [3] - 不同投资策略可参考不同指数,如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策略参考质量类指数等 [3] - 选取业绩比较基准有5大准则,即指数风格与基金经理风格适配性、指数在市场中的知名度、指数风格与成分股的稳定性、指数的投资机会、指数的长期生命力 [3]
业绩比较基准连降难抵存款搬家 理财规模年内有望创新高
中国证券报· 2025-05-20 04:42
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 - 兴银理财、民生理财、杭银理财、唐山银行等机构近日下调多只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 [1][2] - 兴银理财稳添利日盈增利1号业绩比较基准由2.05%-2.75%调整至2.00%-2.70%,上限下调60个基点,下限下调5个基点 [2] - 兴业银行天天万利宝稳利1号B款业绩比较基准由2.10%-4.05%调整至1.50%-2.50%,上限下调155个基点,下限下调60个基点 [2] - 民生理财贵竹固收增强一年定开3号业绩比较基准由3.1%-4.0%调整为2.6%-3.1%,上限下调90个基点,下限下调50个基点 [2] 央行货币政策调整 - 5月7日央行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并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至1.4% [3] - 政策利率下调预计带动LPR同步下行0.1个百分点 [3] - 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是顺应市场利率下行的正常调整 [2] 底层资产收益率变化 - 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幅度尚未充分反映底层资产收益率的实际降幅 [1][3] - 存款利率下调拉低理财产品收益率,理财产品对现金及银行存款配置比例超20% [4] - 城投债信用利差收缩,短久期下沉品种超额收益被抹平 [4] - 利率债收益率下行削弱二永债优势 [4] 理财公司资产配置策略 - 短期内宽松货币政策利好短期债券品种,利率曲线预计陡峭化 [4] - 华夏理财认为中短债或有较好表现,长端品种面临止盈扰动 [4] - 华西证券建议采用"大行资本债拉长久期+短久期下沉"配置策略,4-5年期大行资本债和2年期中低等级资本债性价比高 [5] 理财产品规模变化 - 4月末理财产品规模环比增加2.1万亿至31.3万亿元,创年内新高 [6] - 存款利率下调或推动"存款搬家",年内理财产品规模可能突破33万亿元历史高点 [6] - "固收+"理财产品偏好提升,因股债多元配置分散风险且符合收益风险平衡需求 [7] 市场利率数据 - 截至5月19日,3个月期、1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1.43%、1.44%、1.69%,较5月6日分别减少5个、2个基点,增加6个基点 [4]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5月19日
新华财经· 2025-05-19 09:47
离境退税与入境消费 - 全国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工作推进会提出提高退税商店覆盖面和退税商品吸引力 增强境外旅客获得感 [1] - 在过境免签政策施行和离境退税政策升级背景下 国货潮品出海迎来机遇 城市商圈将更好地承接入境消费 [1] - 后续可将中医康养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纳入离境退税范围 国货用实力"圈粉" 入境消费增长可期 [1] 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 - 2024年我国以北斗为核心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75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39% [2] - 随着北斗规模应用的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不断推进 产业发展呈现稳定回升态势 [2] - 预计2025年我国时空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将超万亿元人民币 [2] 上交所引入中长期资金 - 上交所举办商业银行理财公司权益类资金入市专题培训 针对相关资金入市提供多维度政策解读和实操培训 [3] - 活动旨在助力构建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金融市场生态 充分释放ETF在引入中长期资金方面的效能 [3] - 持续壮大"长钱长投"规模 [3]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 中国证监会公布实施修改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在简化审核程序、创新交易工具、提升监管包容度等方面作出系列安排 [4] - 重组新规将在更大程度上提振市场各方信心、提升并购积极性 市场化与法治化兼具的制度设计推动上市公司利用并购重组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4] - 5月以来已有10余家上市公司"叫停"收购资产 但也有宁波富达、康希通信等公司表示将择机继续推进或变更为战略投资以完成资产收购事宜 [4] 基金管理人自购权益类基金 - 今年以来基金管理人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合计超过20亿元 [5] - 在二季度以来的震荡行情中 基金公司加大了自购力度 10多家基金管理人宣布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 [5] - 基金管理人作为专业投资机构 真金白银出手 积极自购权益类基金 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 [5] 信贷投放与银行经营 - 经历4月信贷"小月"后 5月信贷投放有望改善 5月信贷增长可能明显好于4月 [6] - 银行信贷投放节奏更注重均衡和质效提升 投向上加大了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的投放力度 [6] - 零售方面 消费贷仍是各家银行发力的主战场 银行正在想方设法推进业务 稳住经营业绩 [6] 债券型基金市场表现 - 5月第二周新成立基金总数23只 发行份额合计240.04亿份 其中债券型基金吸金达192.49亿元 占总发行规模的80.19% [8] - 中长期纯债型、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及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表现尤为亮眼 5只基金吸金达192.49亿元 3只产品实现顶额募集 [8] - 债基托管人结构呈现"中小银行特色" 反映出中小金融机构在债基生态中的积极参与 [8] 新经济下的投资机会 - 公募基金正以全新视角挖掘新经济下的核心资产 从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 从传统产业到硬核科技 [9] - 浦银安盛基金基金经理李浩玄将目光投向AI赋能的五大领域——电子、互联网、软件、汽车和机械 认为自动化需求爆发是新"五朵金花"的核心驱动力 [9] 浮动费率基金产品 - 5月16日 26家基金公司集体行动 上报了首批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创新浮动费率基金 [10] - 浮动费率产品是公募基金改革的重要实践 未来还有更多产品申报 甚至有可能进入常态化发行 [10] - 基金公司以长期视角来做这个产品 不依靠"帮忙资金" 不看重首发规模 希望通过提高投资者持有体验的方式 慢慢做大规模 [10] 上市公司治理生态优化 - 中证投服中心提名的独立董事候选人杜健获甘肃上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会表决通过 这是第二单由投保机构提名并成功的独董案例 [11] - 未来大概率还会有更多类似案例出现 有助于优化上市公司治理生态 [11] 公募基金行业转型 - 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明确提出"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 [12] - 《方案》推动公募基金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 行业生态有望进一步优化 [12] - 增加发行浮动管理费率产品、提升投研能力以及专注长期价值挖掘 或将成为基金公司稳健前行的关键所在 [12] REITs市场发展 - 华泰苏州恒泰租赁住房REIT将于5月2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保险机构积极参与该REIT战略投资 [14] - 今年以来已有7只REITs成功发行 发行规模超113亿元 市场热度较高 [14] - 其中6只REITs的战略投资方都有保险机构的身影 未来保险资金仍将是REITs市场投资的中坚力量 [14]
回归业绩基准 基金投资酝酿新风格
上海证券报· 2025-05-19 02:06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 核心内容是围绕基金运营模式、行业考核评价制度、权益类产品发展等关键环节,着力引导基金管理人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源 [1] - 与投资者利益绑定、切实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是主要导向,投资者更重视能跟住业绩比较基准、波动较低且风险可控的产品 [1] - 2018年以来换手率在5—10倍、持仓股票和行业相对均衡分散、管理规模在5亿元—50亿元、中小市值风格、价值均衡风格的主动权益基类金更容易跑赢业绩比较基准 [1] 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分析 - 当前全市场公募主动权益类基金中,一半以上产品以沪深300指数为核心基准,15%以中证800指数为基准 [2] - 金融板块持仓回归金额达2649亿元,占该板块自由流通市值的4.6%,显著高于其他行业 [2] - 煤炭、石油石化、电力及公用事业等周期类高股息板块具有关注价值 [2] - 主动权益类基金超配行业主要集中在科技与制造,低配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与基建 [2] - 医药、电子行业自2020年以来分别平均超配4.3%和3.4% [2] - 非银金融、银行2020年以来分别平均低配7.9%和6.9% [2] 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变更情况 - 截至5月14日,5月以来有9只基金变更了业绩比较基准,今年以来变更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有近120只 [3] - 变更涉及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养老目标FOF、一级混合债基、二级混合债基等多种类型 [3] - 业绩比较基准是构建组合时的重要参考标准,以业绩比较基准构建的FOF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长期相对稳定 [3] 浮动管理费基金新模式 - 新一批浮动管理费基金将采用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 [3] - 对符合持有期要求的投资者,根据产品业绩表现确定适用管理费率水平 [3] - 产品设立层面将投资者利益纳入其中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