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际化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龙源技术:设立龙源技术南非分公司
快讯· 2025-06-04 16:05
公司战略举措 - 公司设立龙源技术南非分公司以增强海外项目竞争力并拓展南非市场业务 [1] - 初始运营资金为10万美元 注册地为南非比勒陀利亚 [1] - 经营范围包括工程承包 本地采购 技术服务 跨境贸易及市场开发 [1] 公司治理 - 第六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于2025年6月4日审议通过设立分公司议案 [1] - 管理层获授权办理南非分公司具体设立事宜 [1] - 该事项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 [1] 国际化发展 - 设立分公司旨在加快公司国际化发展进程 [1] - 通过本地化运营提升综合竞争力 [1] - 业务范围覆盖跨境贸易与市场开发环节 [1]
电声股份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问答实录:未来将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新技术
全景网· 2025-05-29 11:15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87亿元,同比增长1.58%,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04.05万元,同比下降57.33%,主要因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互动展示业务和零售终端管理毛利率降低,以及应收账款转回减少、信用减值损失增加[1][2][5] - 2024年期间费用整体减少1,940.35万元,同比下降8.04%,显示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成效[14] - 截至2024年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8.48亿元,现金储备充足[3][4][28]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6,064.59万元,下降126.27%,主要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流入减少[17] 应收账款管理 - 2022-2024年末应收账款与合同资产账面余额分别为80,908.41万元、59,974.09万元、63,965.88万元,占营业总收入比例分别为37.20%、26.64%、27.97%[1][12] - 公司通过将绩效考核与回款挂钩、加强账龄分析和回收管理等措施控制风险,2022-2023年期后12个月应收款回款率分别为94.63%和96.15%,2024年至2025年3月31日回款率为59.17%[1] - 近三年期末账龄在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占比均在87.44%以上[12] 业务发展 - 数字零售业务2024年实现营收8.50亿元,同比增长7.58%,占总营收37.17%,其中B2C业务营收5.23亿元,同比增长112.04%,而B2B业务营收3.27亿元,同比下滑39.88%[29] - 新能源汽车出行业务2024年运营780台出行车辆,覆盖大湾区核心城市,实现营收2,728.99万元,同比增长63.77%[16] - 电商业务前三大渠道拼多多、京东、美团营收占比分别为18.11%、6.30%、3.70%[13] 战略规划 - 2025年重点工作包括:深度服务重点行业客户、拓展B2B营销服务、加大对医药等新行业覆盖、优化创新业务、加强内控管理、降本增效、探索并购重组等[8][9][10][11] - 科技驱动创新方面将应用生成式AI、大模型、VR/AR、裸眼3D等技术,2024年10月已发布面向零售终端场景的十款AI+系列产品[20][22][23][30] - 国际化发展将布局国内品牌出海、跨境电商、海外品牌建设等领域[31][32] 股东回报 - 2024年分红比例超过当年净利润的60%,2023年分红比例超过50%,公司表示分红预案不会影响正常经营[3][7][18]
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决议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5-28 03:18
董事会决议公告 - 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于2025年5月27日召开,应出席董事7人,实际出席7人,会议合法有效 [1] - 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对外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的议案》,表决结果为7票赞成、0票反对、0票弃权 [2][3] - 该议案已通过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审议并提交董事会 [4] 对外投资概述 - 公司拟投资1,500万南非兰特设立南非子公司,投资240万澳元设立澳大利亚子公司,以拓展国际市场 [7][8] - 投资目的包括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国际化进程、增强竞争力,并推进产品结构转型与渠道开发 [8][14] - 本次投资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9] 投资标的详情 南非子公司 - 暂定名风神(南非)工程机械轮胎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500万南非兰特,注册地为约翰内斯堡 [10][11] - 业务范围涵盖轮胎及传送带进出口贸易与批发,公司持股100% [11] 澳大利亚子公司 - 暂定名风神(澳大利亚)工程机械轮胎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40万澳元,注册地为珀斯 [12][13] - 业务范围与南非子公司一致,公司持股100% [13] 投资影响与目的 - 投资符合公司战略趋势,有助于深化区域市场开发、缩短销售链条并提升市场份额与利润 [14] - 公司强调投资不会损害股东权益,且对财务状况无重大不利影响 [7][15]
爱博医疗:视力保健业务处于培育期,首个国产眼内镜龙晶获批上市-20250527
国信证券· 2025-05-27 18: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4][2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隐形眼镜处于快速放量期,首个国产眼内镜龙晶进口替代空间大,拥有丰富在研管线,未来平台化和国际化发展潜力大,但考虑隐形眼镜业务盈利水平改善情况和消费眼科产品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下调2025 - 26年盈利预测,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 [4][26] 各部分总结 收入与利润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4.10亿(+48.24%),归母净利润3.88亿(+27.77%);24Q4收入3.35亿(+18.26%),归母净利润0.71亿(+36.15%);2025Q1公司实现收入3.57亿(+15.07%),归母净利润0.93亿(-10.05%),视力保健业务影响整体净利润增速,25Q1业绩增长承压 [1][9] 业务收入结构 - 人工晶体收入5.88亿(+17.66%),销量同比增长44.93%,高端产品增长快但占比低,集采使价格下调 [2][16] - “普诺瞳”角膜塑形镜收入2.36亿(+8.03%),销量同比增长2.40%,公司丰富产品布局使近视防控产品营收增长20.79% [2][16] - 隐形眼镜收入4.26亿(+211.84%),销量同比增长241.11%,核心子公司天眼、优你康、美悦瞳均有收入和净利润 [2][17] 毛净利率与费用率 - 2024年毛利率为66.23%(-9.78pp),受隐形眼镜产品收入占比提升影响;销售费用率14.12%(-5.17pp),管理费用率12.12%(+0.03pp),研发费用率7.60%(-2.24pp),财务费用率1.22%(+0.92pp),净利率为27.45%(-2.62pp);2025Q1净利率为25.14%,环比提升 [3][18] 经营现金流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48亿(+63.56%),高于净利润增速,与归母净利润比值为90%,销售收到货款增长略低于收入增长 [20] 研发情况 - 2024年研发投入1.60亿(+20.80%),占营收比例为11.33%;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PR)于2025年1月获批上市,填补国产眼内镜产品空白,其他在研项目进展良好 [23]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7年归母净利润为4.69/5.78/7.17亿(2025 - 26年原为5.18/6.37亿),同比增长20.7%/23.4%/23.9%,当前股价对应PE为30.7/24.8/20.1X [4][26]
风神股份:拟投资1500万南非兰特设立子公司
快讯· 2025-05-27 17:07
公司投资计划 - 公司拟投资1500万南非兰特设立风神(南非)工程机械轮胎有限公司 [1] - 公司拟投资240万澳元设立风神(澳大利亚)工程机械轮胎有限公司 [1] - 公司董事会已于2025年5月27日审议通过该议案,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1] 投资目的 - 本次投资旨在促进公司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 [1] - 增强国际竞争力 [1] - 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及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1]
海外客商齐聚“工程机械之都” 徐工全球化战略加速度
中国经营报· 2025-05-24 17:37
国际化战略与市场拓展 - 公司国际化收入占比超过44%,旗下上市公司徐工机械2024年境外收入416.87亿元,同比增长12% [3] - 公司计划到2030年将国际化收入占比提升至60%以上,国际化被视为穿越行业周期、打造百年老店的关键路径 [3] - 第七届国际客户节吸引2000余名海外客商,意向订单预计不少于50亿元,创活动规模之最 [4][6] - 产品出口至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拥有近40家子公司和330家经销商,覆盖"一带一路"沿线95%以上地区 [7] 海外市场突破与订单表现 - 德国宝马展期间在欧洲市场取得突破,交付全球首款混合动力全地面起重机XCA60_EV等设备,创下欧洲成套化道路市场最大订单 [6] - 采用"四位一体"国际化模式(产品出口、海外建厂、跨国并购、全球协同研发),参与尼日利亚丹格特项目、沙特未来城等全球重大工程 [7] - 2024年国际客户节落地订单达30亿元,2025年意向订单预计超50亿元 [6] 高端化与技术创新 - 年度研发投入占比保持在5%以上,连续4年营收超千亿元,连续35年国内行业第一 [9] - 构建"1+6+N"全球协同创新体系,推出4000吨级轮式起重机等大国重器,16类主机市占率国内第一 [9] - 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达93%,65款高端核心零部件达国际水准,拥有有效授权专利1.16万余件,发布国际标准5项 [9] 绿色化与智能化转型 - 组建新能源研究院,推出全球最大吨位纯电装载机、无人驾驶矿车等电动化产品,德国宝马展展品40%为新能源设备 [10] - 聚焦纯电、混动、氢能技术路线,定制化开发符合欧洲标准的绿色产品,目标成为欧洲市场绿色化、智能化领域重要参与者 [10] - 贾汪试验场展示"智能化、无人化、绿色化、成套化"场景方案,覆盖土方、道路、矿山三大领域 [6]
互联网项目融资平台,崛起与蓬勃发展之路
搜狐财经· 2025-05-24 16:18
互联网项目融资平台的崛起背景 - 创新创业的时代需求推动互联网项目融资平台兴起 传统融资方式如银行贷款和亲友投资存在限制 难以满足创业者需求 平台提供更便捷灵活的融资方式 [3] - 互联网技术为平台提供强大支持 包括项目展示 投资者吸引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准确性 [4] 互联网项目融资平台的发展现状 -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创业者和投资者对平台认知度提高 更多创业者选择通过平台筹资 投资者寻找优质项目 [9] - 融资模式不断创新 包括股权众筹 债权融资 联合投资等 引入担保机构和风险准备金增强投资者信心 [9]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监管部门加强规范 为平台发展提供良好法治环境 保障投资者权益 [9] 互联网项目融资平台的未来趋势 - 探索多元化融资模式 如供应链金融和产业链金融 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 [9] - 技术创新推动智能化发展 运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 区块链技术实现智能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 [9] - 跨界合作构建生态系统 与政府部门 行业协会 金融机构合作提供政策解读 法律咨询等增值服务 [9] - 国际化发展趋势明显 通过与海外平台合作引进优质项目 为创业者提供国际化发展机会 [9]
电声股份业绩会:推动业务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证券时报网· 2025-05-23 19:5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87亿元,同比增长1.5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04.05万元,同比下降57.33% [1] - 业绩下滑原因包括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互动展示和零售终端管理毛利率降低,应收账款转回减少、信用减值损失增加,以及新能源车销售业务和汽车体验中心调整导致管理费用增加 [1] 业务亮点 - 新能源汽车出行业务2024年运营780台出行车辆,覆盖大湾区核心城市,与滴滴、T3等头部出行平台合作 [2] - 新能源汽车出行业务实现营收2728.99万元,同比增长63.77% [2] 数字化转型 - 公司积极应用生成式AI、大模型、VR/AR、裸眼3D等新技术,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营销服务平台 [2] - 2024年10月发布面向零售终端场景的十款AI+系列产品,融合线上与线下的零售形态 [2] 国际化发展 - 未来将在国内品牌出海、跨境电商、海外品牌建设等方面展开布局 [2] - 提供定制化的跨国营销服务,实现营销服务和品牌产品的国际化、全球化扩张 [2] 未来发展规划 - 科技驱动创新:应用新技术优化数字化、智能化营销资源,推动业务转型 [3] - 打造品牌产品矩阵:通过内生式发展和外延并购相结合的方式,满足细分市场需求 [3] - 布局国际化发展 [3] 投资并购方向 - 积极寻找IP和消费品牌的投资并购机会,运营系列IP和品牌,满足多样化需求 [3]
电声股份(300805) - 2025年5月2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3 17:44
公司概况 - 证券代码 300805,证券简称电声股份,为广东电声市场营销股份有限公司 [1] - 2025 年 5 月 23 日 15 点 - 17 点举行 2024 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采用网络远程方式,地点为“全景•路演天下” [2] - 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梁定郊、董事兼总经理黄勇、独立董事王霄、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何伶俐、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王云龙 [2] 2024 年经营成果 财务数据 - 营业收入 22.87 亿元,同比增长 1.58%;归母净利润 1404 万元,完成连续两年盈利目标 [2] - 综合毛利率 10.56%,2025 年一季度综合毛利率 8.33% [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 6064.59 万元,下降 126.27% [9] - 期末持有货币资金 8.48 亿元 [3][7][9][14] - 商誉余额 116.62 万元 [10] - 期间费用整体减少 1940.35 万元,同比下降 8.04% [11] 业务增长 - 消费电子行业营收规模接近 200%增长,医药行业营收超过 40%增长 [3] - 数字零售业务营收 8.50 亿元,同比增长 7.58%,占营业总收入 37.17%;其中 B2B 业务营收 3.27 亿元,同比下滑 39.88%,B2C 业务营收 5.23 亿元,同比增长 112.04% [7] - 私域营销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过 270% [3] - 新能源汽车出行业务运营 780 台出行车辆,覆盖大湾区核心城市,与头部出行平台合作,实现营收 2728.99 万元,同比增长 63.77% [9] 业务拓展与创新 - 与众多知名消费品牌达成电商合作,拓展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业务 [3] - 发布面向零售终端场景的十款 AI + 系列产品,融合线上线下零售形态 [3][8] 分红情况 - 2023 年年度现金分红比例超过 50%,2024 年年度拟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的分红比例超过 60% [3][9][13][14][15] 未来战略规划 营销服务业务转型 - 全面拥抱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应用生成式 AI、大模型、VR/AR、裸眼 3D 等新技术,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营销服务平台 [3][4][5][8] 拓展品牌 IP 矩阵 - 寻找 IP 和消费品牌的投资并购机会,运营系列 IP 和品牌,满足细分市场消费者需求 [3][4][5][8] 国际化发展 - 在国内品牌出海、跨境电商、海外品牌建设等方面布局,提供定制化跨国营销服务 [5] 主要交流问答关注点及回复 发展规划 - 从科技驱动创新、打造品牌产品矩阵、布局国际化发展三方面应对市场竞争 [5] 数字化转型 - 积极应用新技术打造营销服务平台,具体详见定期报告 [3][4][6][8] 电商业务 - 2024 年数字零售业务营收增长,B2B 业务下滑,B2C 业务增长,与多渠道合作分散风险 [7][11] 现金管理 - 加强现金流等管控,期末高额现金提供抗风险能力,未来规划留意后续公告 [7][9][14] 股权激励 - 如有计划会按规定披露信息 [7] ESG 管理 - 关注和重视 ESG 管理及实践 [7] 提升业绩 - 夯实主业,稳健经营,创新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7] 投资并购 - 寻找 IP 和消费品牌投资并购机会 [8] AI 产品 - 2024 年 10 月发布十款 AI + 系列产品,详细情况留意公告及定期报告 [3][8] 股价问题 - 管理层做好经营管理,提醒注意投资风险 [8][9] 分红问题 - 重视股东回报,结合情况优化分红机制,不影响正常经营 [3][9][13][14][15] 现金流下降 - 因销售商品等现金流入减少,未来持续优化现金流管理 [9] 新能源车业务 - 2024 年运营车辆、覆盖城市及合作平台情况,营收增长 [9] 商誉减值 - 截至 2024 年末商誉余额情况,每年进行商誉减值测试 [10] 期间费用 - 2024 年期间费用率下降 [11] 应对平台风险 - 与多渠道合作分散电商业务渠道集中风险 [11] 应收账款管理 - 加强账龄分析和回收管理,将绩效考核与回款挂钩,整体回款情况良好 [16] 提升毛利率 - 2025 年围绕深耕业务、拓展新客户、控制成本、投资并购等开展工作 [12] 数字零售业务拓展 - 2025 年按既定重点工作计划拓展业务,详见定期报告 [12][13] 弥补 B2B 业务缺口 - 2025 年按重点工作计划开展工作,详见定期报告 [12][13] 新业务拓展策略 - 2025 年按重点工作计划推进,详见定期报告 [13] 净利润下降原因 - 市场竞争、业务毛利率降低、应收账款及信用减值、业务调整致管理费用增加 [14][15]
第三方采购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趋势怎样?
搜狐财经· 2025-05-23 16:50
市场规模 - 中国第三方检测行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4年达到数千亿元,同比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 [3] - 未来几年行业规模预计保持稳定增长,全球经济复苏和国际贸易回暖将推动国际市场需求回升 [3] -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合作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3] 新兴领域需求 - 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检测需求不断增加,为行业带来新增长点 [3] - 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芯片等行业对第三方检测的需求越来越大 [3] - 环保、节能、新能源、智能化等非主要业务领域未来将变得重要 [3] 技术创新 - 新型检测技术和设备的运用使检测过程更加高效、准确和便捷 [3] - 自动化检测设备提高检测效率并降低人为误差 [3] - 在线检测技术实现实时监控和快速响应,智能检测系统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提升智能化水平 [3] - 纳米技术、微流控技术等新兴技术在检测领域得到应用 [3] 国际化发展 - 第三方检测服务行业更加注重国际化布局,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竞争力 [3] - 中国第三方检测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检测认证服务跟随"一带一路"加速出海 [3] 服务模式创新 - 第三方检测机构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供定制化检测服务、一站式解决方案等以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3] 法规标准 - 政府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视程度提高,相关法规和标准不断完善 [5] - 第三方检测机构需密切关注法规标准变化,确保检测服务符合最新要求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