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交流
icon
搜索文档
中企在迪拜举行文化交流活动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01 18:10
文化交流活动 - 中国海油中东区域各单位在迪拜"中东之家"基地举办端午节文化交流主题活动,中外籍同事共同参与包粽子体验,包括红枣馅、牛肉馅、蛋黄馅等多种口味 [1] - 活动还准备了串串香等中国传统小吃,并交流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1] -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员工表示活动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体验,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团结友爱的集体精神 [1] - 人力资源主管认为活动通过中国传统节日联结不同国籍同事,增进友谊和团结 [1] - 公关业务负责人表示端午节让大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凝聚力,期待更多文化交流活动 [1] 公司战略与文化传播 - 中国海油中东区域首席代表表示活动拉近了中外员工距离,加深了海外公司间交流 [2] - 公司未来将继续以文化为纽带,拓展海外员工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2] 活动效果 - 外籍员工在活动中学习包粽子,感受到公司大家庭的温暖,增强了对公司的认同感 [1][3] - 活动促进了不同国籍同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1]
多国举办“汉语桥”中文比赛 促进文化理解与交流
新华社· 2025-06-01 12:31
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汉语桥"中文比赛日前在罗马尼亚、赞比亚、尼日利 亚、南非、尼泊尔、斯里兰卡、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举行,进一步推动中文教育发展,促进文化理解与 交流。 第18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罗马尼亚赛区决赛5月31日在布加勒斯特举行。比赛设主题演讲、 知识问答和中华才艺展示三个环节。来自锡比乌"康斯坦丁·诺伊卡"学理中学的初三学生纳塔利娅·武尔 图拉获得特等奖。武尔图拉赛后告诉记者:"我的梦想是去中国读大学!" 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馆文化参赞杨建兴在致辞中表示,文化交流是民心相通的基石,语言学习是打开彼 此心灵的钥匙。期待青年选手们用语言搭建理解之桥,用行动铺展中尼合作之路。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南非赛区决赛5月30日在开普敦举行。以"天下一家"为主题,15名参赛选 手进行了生动精彩的主题演讲和才艺展示,来自南非罗德斯大学的塔坎·马西娅荣获一等奖。她说,中 文是联合国的官方语言之一,学习中文将有助于她未来的职业生涯。 中国驻南非大使吴鹏在视频致辞中说,中国和南非语言合作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促进中国和南 非世代友好有效赋能。希望参赛选手未来努力做中南优秀文化 ...
笔绘龙舟启新智
人民日报· 2025-06-01 06:02
龙舟文化的历史演变 - 龙舟竞渡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融合民间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屈原的纪念[2] - 北宋时期演变为竞技性水上运动,宋代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是最早表现宫廷龙舟竞渡的画作[2] - 元代王振鹏《龙池竞渡图》采用白描法,构图更具动感,现存相关题材画卷约10件[3] - 明清时期龙舟竞渡成为市民娱乐活动,明代郑重《龙舟竞渡图》突出世俗趣味[3] 龙舟文化的艺术表现 - 南宋李嵩《天中水戏图》聚焦巨型龙舟,为研究宋代宫廷龙舟活动提供视觉资料[2] - 元代吴廷晖《龙舟夺标图》仅描绘3艘龙舟却展现非凡气势,人物刻画生动[3] - 明代龙舟题材绘画简化岸边景色,突出竞渡场景,如4条龙舟和1条凤舟同场竞技[3] 龙舟文化的现代发展 - 龙舟竞渡从传统民俗发展为全民健身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3] - 越来越多青少年通过亲子活动、训练营和锦标赛参与龙舟运动[3] - 龙舟运动强调团结协作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追求[3]
外国人眼中的端午故事(体验“中国味儿”)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31 05:31
当地人教恩佐包香囊。 受访者供图 去年6月,我来到屈原的故乡宜昌秭归县,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包粽子。空气中混合着艾草和糯米的清 香,面前摆着粽叶、糯米、红豆、鲜肉,我一边学着卷叶,一边把馅料层层叠好,再用棉绳把粽子扎 紧。包粽子比我想象的复杂很多,起初我总是失败,但当地人温和的笑容和鼓励的眼神让我安下心来。 在他们手把手的指导下,我最后成功包出了一个漂亮的粽子,味道也很好。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中 国人的友善、包容,以及对节日传统的尊重。 不仅是粽子,其他的端午习俗也令人难忘。端午之际,很多家庭都会在门前悬挂艾叶以驱邪避祸。在小 巷中漫步,我看见家家户户门口嫩绿的艾草束在阳光下闪着柔和的光,微风吹过,艾草香扑面而来。这 些绿意带来的温馨与安宁,混合着糯米香与人情味,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在激昂的龙舟鼓声中,我也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法国西北部港口城市布雷斯特会举办航海节,那里的赛 船活动同样热闹,海风与桨声交织,水面上一派欢腾。当三峡的龙舟鼓声与记忆里布雷斯特的航船汽笛 声遥相呼应,我忽然读懂——不同的浪花终将汇入同一片海洋。虽然中法文化有别,但节日里对团圆与 平安的追求是殊途同归的情感。 这段文化交流的旅程让我从 ...
匠造对话,美美与共!70余个各国手工艺绝活亮相非遗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30 21:01
国际手工艺展概况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汇聚34个国家76个手工艺项目,展示全球手工艺多样性与文化交流[1] - 展区呈现阿尔及尔传统刺绣、清迈银饰、巴里陶器、马来西亚珠串皮影等70余项各国技艺绝活[2] - 意大利玻璃艺术家毛罗·维亚内洛展出海洋生物主题作品,每件含签名微雕与海浪声效设计[4] - 俄罗斯手工艺人叶列梅耶娃·达莉娅复刻法尤姆肖像画首饰,作品预售即售罄且专为展会预留库存[4] 跨国合作艺术项目 - 大型共创装置《路上的风景》由波兰团队与成都理工大学师生联合创作,以宝石点缀丝绸之路女性形象[5] - 法国与成都院校合作的《新丝绸之路》装置融合全球纺织样本与竹艺,兼具观赏与休憩功能[5] - 十国艺术家联合制作"交织万象"柳编装置,通过水流与桥梁意象象征文明对话,展期内持续更新形态[6][8] - 波兰艺术家帕夫拉克指出各国匠人通过枝条编织技艺实现无语言沟通,体现文化交融[8] 特色展品与技术亮点 - 穆拉诺岛玻璃工艺采用透亮材质与生物造型,细节包含作者首字母微刻及互动声效[4] - 俄罗斯复古首饰严格复刻文物原型,结合历史底蕴与市场需求[4] - 马来西亚展团整合大旗鼓游行、槟城珠串与皮影剪影,立体呈现南洋文化[2]
华二代助力中意时尚“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5-30 05:03
活动概况 - 活动主题为"时空折叠——创智江岸对话永恒之城"的"2025中意时尚文化嘉年华"在上海市杨浦区举办,旨在促进中意文化交流 [1] - 活动由杨浦区侨办、区侨联主办,意大利创新中心、华二代协会承办 [1] - 活动内容包括虚拟现实考古展、数媒艺术展、轻歌剧表演、时尚联合秀、魔术表演、美食长廊和时尚文化市集等 [1] 特色活动内容 - "星轨考古启示录"虚拟现实考古展运用卫星测绘技术,让观众在庞贝古城遗址与杨浦工业遗存间穿梭 [1] - 同济大学团队通过流体力学算法和3D动画复刻文艺复兴经典雕塑,使其在元宇宙空间重生 [1] - 黄浦江畔分会场举办300米滨江主题市集,包括威尼斯面具文化展示、30多个意大利食品品牌展示和中意文创产品展示 [1] 华二代青年参与 - 来自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等多国的华二代青年参与活动,为嘉年华注入青春力量 [1] - 华二代青年代表在"中欧青年圆桌会"上围绕"数字时代的中国故事传播"展开讨论,探索文化对话新路径 [1] - 意大利华侨女作家唐俊语携代表作参与讨论,其作品融汇中意文化底蕴,受到中国读者喜爱 [2] 文化交流与创新 - 西班牙华二代郑雅静分享在卢浮宫参与汉服沉浸式体验的经历,认为递进模式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2] - 英国华二代汪彤表示希望通过创新叙事和技术变革改变海外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华二代可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文化神经元" [2] - 意大利创新中心负责人强调活动是两国文化交流的契机,致力于为两国文化时尚交流搭建高端平台 [2]
“古韵今风”系列活动在开罗掀起中国舞蹈热浪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29 16:49
主题讲座由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董宁主讲,以4段中国古典舞为切入口,通过讲演结合的方式展 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从介绍中国古典舞的分类和特点,到演员展示三道弯体态等舞蹈动作,从品读 舞蹈背后的中国古诗词韵味,到讲述古丝绸之路沿线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碰撞交融,讲座内容层层递进深 入,意象与情感相融,古韵与今风相汇,使观众不仅收获视觉的极致享受,也从中国舞蹈艺术中汲取到 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丰盈养分。 现场观众被讲座内容和示范表演深深吸引,时而静心聆听,时而拍手叫好,气氛在互动对话环节达 到高潮。大家踊跃举手"抢麦",开启花式点赞。杂技演员纳赫拉赞叹道,这是一场大饱眼福的视觉盛 宴、意蕴深远的文化熏陶,中国古典舞的曼妙雅致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令她痴迷。专业舞者阿什拉夫 表示已用手机完整拍摄所有节目,这些充满东方魅力的表演值得他和舞伴们反复欣赏学习。青年艾米娜 是首次来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参加活动,她直呼自己已被中心成功"圈粉",迫不及待参与下一场活动。记 者莱拉表示,要向同行们广泛推荐中国文化艺术,期待中国舞者更多亮相当地国际艺术节。 人民网开罗5月29日电 (记者黄培昭)由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和北京演艺集团 ...
2025上合组织国家青年文化交流营活动在新疆举行—— 感受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蓬勃活力
人民日报· 2025-05-28 06:14
初夏的天山南北,繁花似锦。5月24日至26日,参加2025上合组织国家青年文化交流营(以下简称"交流 营")的媒体和留学生代表先后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市、拜城县,以及乌鲁木齐市等 地开展实地参访调研,触摸文化交流脉动,感受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蓬勃活力。 "展现了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库车古称"龟兹",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古代中国、印度、波斯等文化元素在这里交流融合, 产生了光辉灿烂的龟兹文化。 交流营参访的首站是龟兹博物馆。该馆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共展出文物700余件(套),包括龟兹文 书、千佛壁画残块等代表性藏品。展品中既有见证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汇发展的"唐伎乐人物陶浮雕",也 有展示佛教中国化进程的"唐石刻华吉祥佛",还有体现南北朝高超手工业技术的"龟兹锦"等。 "博物馆藏品非常丰富,展现了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我在其中还看到了一些与埃及文物相似的装 饰和图案,这表明了古丝绸之路上密切的文化往来。"埃及中东通讯社阿拉伯新闻部主任穆罕默德·穆萨 专门就博物馆制作了一条图文报道,向埃及民众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 位于拜城县的克孜尔石窟是佛教文化艺术宝库之一。它开凿于约公元3世纪, ...
非洲大陆最南端的龙舟节
新华社· 2025-05-27 10:49
开普敦龙舟协会主席伊格桑·萨利见证了龙舟节在当地日渐"圈粉"的过程。他介绍,龙舟节开始举办以 来,"赛事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参赛队伍和选手一年比一年多",今年参赛队伍已达到13支,参赛选手近 200人。 萨利认为,龙舟节是感受中国文化的绝佳方式,"促进了文化间的奇妙对话,让南非人了解到两种文化 的不同和相似之处"。 "这是我第一次登上龙舟,真是太棒了!"比赛后,衣衫已被水打湿的希尔-刘易斯兴奋地告诉记者。"这 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向更多南非人介绍中国文化、历史,以及这样有趣的文化传统和美食。我认为 这有助于文明彼此融合、相互了解。" 尤文泽说,赛龙舟作为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不仅是力量与速度的角逐,更是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精神的 体现。"文明需要交流互鉴。中国的龙舟在同样具有优秀文明的非洲大陆绽放光彩,是世界文明多样 性、不同文明对话的生动例证。" 新华社开普敦5月27日电(记者王雷、王晓梅)微凉海风吹过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南非开普敦,激昂的鼓 点与呐喊声交织回荡。为庆祝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由开普敦华人社区和开普敦龙舟协会共同主办的第 三届"文化中国·开普敦龙舟节"日前在开普敦维多利亚港的炮台公园拉开帷幕。 除1000 ...
活跃在澳大利亚北方门户的孔子学院
新华社· 2025-05-27 09:07
中文教育与文化交流 - 查尔斯·达尔文大学孔子学院在澳大利亚达尔文市成功举办第五届"汉语桥"世界小学生中文秀澳大利亚使馆区决赛,10岁学生埃莉·莫斯获得一等奖 [3] - 孔子学院由查尔斯·达尔文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和海南大学合作创办,是北领地唯一一所孔子学院,拥有9名志愿者教师(7名来自中国) [6] - 学院通过开设中文课程、课后活动和社区文化活动推广中国语言文化,当地私立学校埃辛顿计划将中文列为必修科目 [6] 文化传播与社区影响 - 孔子学院太极拳培训班吸引当地居民参与,60多岁的学员黛比·沃斯滕霍姆表示太极拳对身心健康有益 [3] - 学院志愿者教师董安然在教学中介绍中国交通发展(如重庆穿楼轻轨、高铁等),激发学生对中国的向往 [6] - 达尔文市长科恩·瓦茨卡利斯是孔子学院"铁杆粉丝",经常参加学院活动,支持推广中国语言文化 [7] 机构合作与发展规划 - 查尔斯·达尔文大学校长斯科特·鲍曼高度评价孔子学院,表示将考虑开展更多交流活动增进相互了解 [8] -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在国际关系会议上肯定孔子学院在推广中文教育和传播中华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3] - 达尔文市作为澳大利亚北领地首府(人口约15万),凭借地理优势成为该国通往亚洲的重要门户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