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商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福建泉州蟳埔村:千年渔村簪花开
人民日报· 2025-09-03 12:13
蟳埔村簪花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 蟳埔村通过簪花围传统民俗实现文商旅融合发展 从靠海吃海的小渔村转型为文旅目的地 [1] - 2024年蟳埔村接待游客超850万人次 旅游收入突破18亿元 2024年1-7月接待游客426万人次 旅游消费达8.6亿元 [5] - 簪花文化带动居民收入显著增长 2022-2024年居民人均收入增长2倍以上 累计带动消费超50亿元 [12] 文化传承与非遗保护 - 蟳埔女习俗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丽泳成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5] - 成立蟳埔簪花围民俗文化协会 系统整理民俗史料并组织簪花师傅培训 [6] - 发布《蟳埔女习俗"簪花围"服务规范》等标准 规范花材新鲜度 工艺流程 收费标准和服务用语 [6] 业态创新与产品开发 - 旅拍产业快速发展 全村近300家旅拍店铺 日均接待游客2万人次 [8] - 传统服饰租赁业务兴起 黄晨开设渔女服饰店 旺季日租量达50-60套 并改良设计增强美观性和拍照效果 [8] - 仿真花头饰解决鲜切花保质期短问题 吴培超开发1000多种款式仿真花 日销量超百套 配套小金梳 红绳等饰品 [9] 文旅融合与体验升级 - 实施"十大提升工程" 打造簪花 旅拍 问海等八大体验场景 [10] - 推出簪花筵创新餐饮体验 20道菜品融合闽南风味与簪花文化元素 [10] - 开发"簪花+文创"产品 与20多家文创企业联名开发周边商品 [11] 产业链延伸与协同发展 - 建设6公里"滨海浪漫线" 串联文兴宫 游艇码头 簪花里市集等景点 形成吃住行游娱购一体化线路 [12] - 发展夜经济 游艇码头夜市带动游客量增长40% 相关消费日均增加约15万元 [12] - 产业模式从单一簪花拍照扩展至餐饮 文创 夜游等多业态协同 [10][12]
千年渔村簪花开(新视窗·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人民日报· 2025-09-03 07:51
蟳埔村簪花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 蟳埔村通过簪花传统民俗实现文商旅融合发展 接待游客2024年超850万人次 旅游收入突破18亿元 2024年1-7月接待游客426万人次 带动旅游消费8.6亿元[4][5][9] - 簪花围习俗于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年网络爆火后形成产业规模 现有近300家旅拍店铺 日均接待游客2万人次[8][9][11] - 居民收入显著提升 2022-2024年人均收入增长2倍以上 累计带动消费超50亿元[17] 产业创新与标准化建设 - 成立蟳埔簪花围民俗文化协会并发布服务规范 对花材新鲜度 工艺流程 收费标准等制定详细标准[11] - 开发改良传统服饰与仿真花配件 传统渔女服改良为绸缎混纺材质并增加绣花图案 仿真花款式达1000多种 单店日租服饰50-60套 日售仿真花上百套[12][13] - 推出簪花筵等融合业态 20道菜品融合闽南风味与簪花元素 成为网红消费项目[16] 文旅融合拓展策略 - 实施"十大提升工程"打造八大体验场景 包括簪花 旅拍 问海 巷遇等 延长游客停留时间[15] - 开发6公里"滨海浪漫线"串联文兴宫 游艇码头 簪花里市集等景点 形成吃住行游娱购一体化线路[16] - 发展夜经济带动增量 游艇码头夜市开放后游客量增长40% 相关消费单日创收约15万元[17] 文化传承与社会效益 - 簪花习俗蕴含千年海洋文化底蕴 体现渔民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女性不分老幼保留头戴花围传统服饰[6][7] - 产业兴起推动青年返乡就业 村民通过开设簪花店 小吃店 导游服务实现家门口增收[9][12]
福建泉州蟳埔村以簪花文化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 千年渔村簪花开(新视窗·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人民日报· 2025-09-03 07:01
服务消费政策导向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1] 蟳埔村簪花文化产业发展 - 簪花围民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带动文商旅融合新业态 [5][6] - 2024年接待游客超850万人次 旅游收入突破18亿元 [7] - 2024年1至7月接待游客426万人次 旅游消费超8.6亿元 [7] - 簪花文化累计带动消费超50亿元 居民人均收入增长2倍以上 [13] 产业标准化与创新升级 - 发布《蟳埔女习俗"簪花围"服务规范》等标准 规范花材新鲜度/工艺流程/收费标准 [8] - 成立蟳埔簪花围民俗文化协会 组织簪花师傅培训并统一服务标准 [8] - 开发仿真花头饰解决鲜切花保质期短问题 店铺日均销售超百套 [10] - 改良传统渔女服饰面料与设计 旺季日均租借量达50-60套 [9] 文旅融合拓展业态 - 推出簪花筵融合闽南风味与簪花文化 20道菜品形成网红IP [12] - 开发簪花元素文创产品 与20余家文创企业联名合作 [13] - 打造6公里"滨海浪漫线" 串联文兴宫/游艇码头/簪花里市集等景点 [13] - 开放游艇码头夜市 带动游客量增长40% 新增消费约15万元 [13] 市场主体参与规模 - 蟳埔村现有近300家旅拍店铺 日均接待游客2万人次 [9] - 仿真花头饰店开发超1000种款式 含单朵花/大花环及配套饰品 [10]
事关提振消费!绍兴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巨大
搜狐财经· 2025-09-03 00:30
政策框架与资金规模 - 绍兴市制定《2025年绍兴市提振消费政策》包含15项具体措施 新增政策资金1.78亿元 旨在激活传统和新型消费场景并打造"名城绍兴 乐享之旅"城市消费品牌 [4] 文商旅融合促消费 - 发展演艺经济 对举办演唱会按累计售票人数分档奖励最高200万元 音乐节最高150万元奖励 [5][15] - 吸引研学游、大团游和入境游 优化离境退税商店布局并鼓励"即买即退"服务 [5] - 推行中小学春秋假 鼓励市内外开展疗休养活动并向企业一线职工倾斜 [5][6] - 支持书场、小剧场及景区内演出活动 根据演出情况分档补助 [5][16] - 今年已举办大型营业性演出18场 同比增长50% 引流20余万人并拉动消费2.2亿元 [15] 新场景拓展促消费 - 支持餐饮消费 对酒店宴席消费满1万元以上消费者分档补贴 最高5000元 [6][9] - 繁荣夜间经济 对延迟营业店铺达规模的运营主体奖励20万元 新开24小时便利店企业奖励2万元 [6][9] - 举办乡村共富市集和农趣乐玩 对村庄消费场景打造给予奖补 [6] - 培育低空消费新业态 对空中观光、载人航线和滑翔伞按每人次票价50%补贴 [6][13] - 低空经济覆盖六大领域 包括空中观光、载人航线、低空体育运动、消费级无人机、无人机培训和低空研学游 [13] 消费券发放促消费 - 统筹发放总额近1亿元9大类消费券 包括健康服务、居家护理、托育服务、养老服务和结婚有礼等专项券 [6][9] - 对高校大学生发放消费券 每人最高500元补贴 用于抵扣餐饮、住宿和商超消费 专项资金760万元 [6][10][11] - 鼓励汽车消费 发放4000万元汽车消费补贴 对不享受以旧换新政策的消费者按新车发票金额分档补贴最高6000元 [6][9] - 大学生群体规模显著 全市有近14万名在校大学生 每年约15万名新增就业大学生来绍 [10] 低空经济成果与补贴 - 全市开通通航航线30条、无人机航线302条 引进全国首批AS700载人飞艇并开通长三角首条城际低空公交航线 [13] - 低空消费补贴措施具体 购买千元以上消费级无人机按10%-15%比例补贴每台不超过450元 无人机培训按500元/人次补贴 [14] - 低空研学游累计超200人按每人次50元补贴 每家企业最高不超过6万元 [14] 政策实施特点 - 政策普惠普及 覆盖全体市民和全年龄段人群 构建"全民、全龄、全域、全时"生态消费圈 [7] - 时间集中 所有政策今年12月底前全面实施 9大类消费券9月底前发放完毕 [7] - 创新消费场景 推动文商旅融合并鼓励低空消费等新业态 满足品质服务消费需求 [7]
北京文化消费焕发新动能 地标撑起消费“新骨架”
北京青年报· 2025-09-01 08:54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1-6月北京接待游客1.8亿人次同比增长7.1% 实现旅游总花费3381.7亿元同比增长8.8% [1] - 文旅融合新业态 城市更新新地标 首店经济新动能共同推动文化消费市场量质齐升 [1] 演艺旅游业态 - 上半年大型演出活动102场同比增长13% 票房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35% [2] - 五月天鸟巢演唱会举办13场吸引73万人次观众 创5.4亿元票房并带动周边餐饮住宿零售消费 [2] - 推出音乐地图上线20个京彩户外音乐会点位 累计开展400余场户外音乐会 [2] 文旅产品创新 - 上线主题游线路105条及乡村漫游线路25条 包括跟着电影去旅游等主题 [3] - 王府井商业街区等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全市总数增至7家 [3] - 北京国际文旅消费博览会实现现场销售额2.11亿元 [3] 城市更新项目 - 中海大吉巷改造为36万平方米复合型城市综合体 包含文物保护商业办公等多功能 [4][5] - 项目商业空间8万平方米 首店及定制店比例超50% 包括全国首店东方境等150多个品牌 [5] - 开业首日客流量突破20万人次 端午假期达22万人次 累计客流超500万人次日均超6万人次 [5] - 修复48处历史院落包括康有为故居 采用传统工艺还原历史风貌 [5] 隆福寺项目进展 - 隆福寺聚焦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 包含开心麻花剧场等演艺消费业态 [6] - 引进7mesh骑行主题店中国首店 红星前进鲜奶蛋糕全国首店等特色品牌 [6] - 计划9月17日全面开业 9月19日启动大促并推出慢闪街区美食嘉年华等活动 [7] - 联动服贸会北京时装周等平台资源 强化时尚潮流与生活美学聚合功能 [7] 传统文化赋能 - 北京中轴线365项非遗项目成为旅游体验新亮点 打造文化展示新空间 [2] - 隆福寺保留天宫藻井等历史元素 在梅潭村糕饼铺等商户中复刻传统文化符号 [6]
南京秦淮“十项行动计划”加速文旅融合从“天下文枢”迈向“人文旅游第一区”
新华日报· 2025-08-31 07:21
去年全年游客接待量已突破8000万人次、目标冲刺1亿人次; 去年旅游总收入超过830亿元,今年瞄准千亿元…… 8月28日,南京市秦淮区召开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布会,宣布打造"中国人文旅游第一区",并发 布"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计划"。 今年上半年,全区游客接待量突破5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530亿元。秦淮区被誉为"最南 京",连续6年入选"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榜单前五。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聚全区之力持续发力文 旅产业,就是要充分释放资源禀赋优势,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做强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形成服 务全区百姓的民生幸福产业。 千年文脉铸就坚实底气 暑期接近尾声,秦淮人气依旧不减。 傍晚时分,夫子庙泮池码头,画舫在秦淮河上缓缓排开,等候的队伍从检票口一直蜿蜒到"天下文 枢"牌坊下。 "研学小组请跟上!我们即将乘坐画舫,感受朱自清笔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位身着黄色 研学马甲的老师高举旗子,20多名中学生簇拥其后,边擦汗边好奇地张望。这样的队伍,在夫子庙随处 可见。 转过拥挤的人潮,不过一街之隔的老门东历史街区,同样迎来一天中最喧闹的时刻。青砖铺就的三 条营巷子里,人流摩肩接踵,文创小店 ...
对话曲江:“在地性”与“流量场”的融合之道
搜狐财经· 2025-08-30 12:47
青岛啤酒大唐交易所项目 - 青岛啤酒与曲江文旅合作在大唐不夜城推出"大唐交易所" 通过3米高智能啤酒柱实现啤酒价格实时波动 消费者扫码购买可参与"啤酒股票"交易互动 [3][5][7] - 酒品命名融合唐诗文化 包括荔枝味"一骑红尘醉"、青岛经典"太白三百杯"、原浆"盛唐将进酒"等十余种特色产品 打造独一无二的沉浸式消费体验 [7] - 项目将文化元素深度融入商业空间 通过数字化手段充实年轻化消费场景 有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并促进商圈增长 [5][7][25] 大唐不夜城文商旅融合实践 - 2024年接待游客7475万人次 省外游客占比超75% 暑期单日峰值达45万人次 成为西安文旅融合核心地标 [28] - 2024年先后与康师傅、安慕希、长安汽车、网易游戏、《武林外传》等品牌开展跨界合作 通过"唐风夜肆"、主题快闪、联名店等形式创新消费场景 [9][11][13][15][18] - 街区通过灯光布景、街头演艺(皮影戏/胡旋舞)、特色美食(肉夹馍)及文创产品(绒馍馍/长安葫芦)构建盛唐市井氛围 实现主客共享的夜经济模式 [25][26][28][33] 文商旅行业发展战略 - 国家政策持续支持文旅产业创新 2025年初国务院提出深化"文旅+百业"融合 全国两会进一步明确"扩大国内需求"战略方向 [30] - 行业本质是文化价值与商业效率的共生 短期依赖流量转化 长期需坚守文化内核与体验创新 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31][33] - 曲江文旅通过打破产业边界 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沉浸、可消费的高品质体验 推动简单叠加向价值共生蜕变 [21][33]
王府井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3.61亿元 存量优化重塑商业新生态
证券日报网· 2025-08-30 12:1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3.61亿元 归母净利润0.81亿元 [1] 战略转型举措 - 持续推进"一店一策"调改 以新兴文化为切入点塑造差异化商业印记 [1] - 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围绕Z世代偏好引入二次元 主理人品牌及特色餐饮等高潜力主题 [1] - 北京友谊商店改造保留原有建筑风貌 引入健康生活 二奢零售及多元业态 改造后空置率归零 [2] - 加码首店经济 上半年新引入品牌近千家 含160家首店 推出多场创新营销活动 [2] - 奥莱业态引入新品牌超200个 含30余家首店品牌 昆明滇池小镇耐克门店升级为云南首家UNITE店 首日客流量突破万人次 [2] - 呼市如意小镇爱步门店升级为全国最大旗舰奥莱店 [2] - 推进湾里王府井WellTown项目筹备 借力北京城市副中心区位优势打造文商旅融合创新标杆 [2] 新业务拓展 - 2025年5月武汉市内免税店正式开业 实现免税主要业务类型全覆盖 [3] - 临汾王府井尚城UPTOWN及拉萨王府井购物中心报告期内相继开业 [3] - 燕莎友谊商城签署续租合同 计划引入国际化沉浸式演出项目及高品质国际餐饮 [3] 运营成效 - 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规模销售额同比增长近48% 客流量突破610万人次增幅达30% [1] - 友谊商店小红书平台话题累计浏览量超600万 日均客流增长数十倍 [2]
卓尔智联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9705.1万元 同比增加94.82%
智通财经· 2025-08-29 23:42
财务业绩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收入909.21亿元 同比增长33.17% [1]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9705.1万元 同比增长94.82% [1] - 每股基本盈利0.78分 [1] - 收入增长主要由于供应链管理及贸易业务收入增加 [1] 汉口北国际贸易城发展 - 形成30个大型综合性专业市场集群包括品牌服装/小商品/酒店用品/汽车二手车等 [1] - 建设多个主题商业街区包括汉口镇/万国小镇/武汉1980/嘉年华主题乐园/咖啡街 [1] - 打造特色商贸小镇包括鲜花小镇/味道小镇/名车小镇 [1] - 发展现代供应链项目包括新布码头/渔人码头/辣交所 [1] - 聚焦"产业集成化+体验式消费+贸易数字化+供应链服务+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2] - 推进数实融合/文商旅融合/展贸融合 [2] - 获评"2024年度全国商品交易市场数智化发展示范市场"称号 [2] - 获评"2024年度全国商品交易市场物流供应链创新示范市场"称号 [2] 中农网运营表现 -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45亿元 [3] - 线上交易客户数同比增长13% [3] - 合作甘蔗种植面积突破1.1万亩 [3] - 线上种植管理平台覆盖2800亩基地实现全流程数字管控 [3] - 覆盖核心客群70%以上采购需求 [3] 行业市场动态 - 2025年上半年全球白糖市场呈现先扬后抑趋势 [3] - 国际糖价受印度/泰国减产影响年初快速上涨 [3] - 巴西产能释放占全球出口60% 4月起推动糖价持续回落 [3] - 国内糖价跌幅收窄至3%以内 因国产糖产量恢复性增长及食糖进口量同比下降 [3] 战略举措 - 汉口北加快打造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供应链管理中心及商贸物流平台 [1] - 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办好汉交会等重大开放活动 [2] - 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汉口北内外贸一体化基地 [2] - 中农网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聚焦主业提质增效与数字化创新双轮驱动 [3] - 中农网紧扣资源整合/客户深耕/数字赋能三大主线 [3] - 通过直联产区优质糖企强化国产糖供应链掌控力 [3] - 深化"客户-资源-产品"三位一体运营模式 [3] - 搭建甘蔗种苗供应/农资化肥集采/合作种植三大业务场景 [3]
黄沙水产中心9月8日开业
广州日报· 2025-08-28 15:36
项目概况 - 黄沙水产中心位于广州市荔湾区 总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 将打造为智能型水产产业超级综合体 融合交易、物流、展贸、电商和文旅功能 [2] - 项目预计2025年9月8日正式开业 水产批发功能将整体迁移至新市场 运营后预计带动上下游产业链超千亿产值 创造约10万个就业岗位 [4] - 批发业态招商入驻率超过97% 涵盖水产全品类经营品种 外围交通主干道已具备通车条件 [9] 设施与技术创新 - 配备全国首创集中供冷、供氧、供海水系统 通过1500吨海水趸船和专用管道实现24小时天然海水供应 [5] - 搭建"数字黄沙"智能管理平台 实现交易、物流和数据分析全流程数字化 运转效率较传统市场大幅提升 [5][9] - 设有批发-零售-文商旅三大功能岛 通过空中连廊和垂直运输专用走廊串联 实现人车分流、干湿分离的室内外联动经营模式 [2] 运营模式升级 - 创新布局生鲜城配、低空物流、特色餐饮等业态 依托滨江码头资源拓展海洋文化和文商旅功能 [8] - 通过"线上黄沙"电商平台与线下品牌形象店双轮驱动 构建从产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体系 提升"黄沙优选"品牌影响力 [8] - 配备6.5万平方米室外交易停车场及1000余个停车位 城际及同城物流、场内短驳运输区已完成布点 [9] 产业影响与战略定位 - 原黄沙水产市场作为国家级水产品批发市场 年交易量超32万吨 年交易额突破127亿元 享有全国水产品价格风向标美誉 [4] - 现址将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与铁路博物馆、临江休闲区域、如意坊码头贯通 联动永庆坊、沙面岛等文旅项目打造滨水文旅商业新名片 [9] - 海鲜池全真模拟海洋生态 首批全球优质海鲜已入驻 食品检测、诚信计量、商务客服等配套服务准备就绪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