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

搜索文档
@所有人:首提“投资于人”,如何影响我们的未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9 16:24
核心观点 - 中国14亿人口的超级内需市场正在改写全球经济叙事,通过文化IP、新能源汽车、银发经济等领域展现出强大消费潜力[1][3][23] - "投资于人"成为新政策导向,从刺激消费转向创造需求,构建"消费-投资-创新"互动机制[2][3][22] - 消费升级推动产业转型,形成"消费升级-技术创新-产业跃迁"的飞轮效应[13][14][16] - 新基建接棒传统基建成为扩内需新引擎,"十四五"期间投资总额预计达10.6万亿元[19][20] 消费市场表现 - 《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148亿元,冲进全球影史前七,展现文化产业爆发力[1][4] - 新能源汽车市占率突破60%,"以旧换新"带动家电消费1.5万亿元[1][12] - 春节档文旅消费强劲复苏,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日均客流量井喷,广州南沙灯会吸引超40万人次[6][7] - 2024年入境游客同比增长60.8%,免签政策覆盖26个国家[7][8] 产业转型趋势 - 家电行业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AI智能冰箱销量激增[12][13] - 新能源汽车置换补贴带动车企研发投入,每万元财政补贴可拉动8000元研发投入[14] - 数字经济占比提升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端侧AI带动手机市场复苏[13][14] - 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投入超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20] 银发经济潜力 -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19.8%,消费潜力预计从4万亿元增长到106万亿元[23] - 养老服务需求高涨,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催生社会化服务需求[23][24] - 政策推动从"生存型养老"到"发展型养老"转型,涵盖养老金、长护险、智慧养老等领域[24] 教育投资布局 - 高考报名人数连续6年超1000万,2024年达1342万[25][26] - "双一流"高校本科招生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扩招1.6万人,2024年计划再增2万人[25][26] - 优质本科扩容将培养更高素质劳动者,成为新质生产力关键因子[26] 文化IP价值 - 《黑神话:悟空》全球发行逾2800万份,实机演示视频YouTube播放量破千万[4][5] - 国潮文化通过汉服热、非遗潮等形式形成消费新引擎[6][7] - 东莞潮玩工厂订单激增,文化IP带动产业链升级[4][5]
任泽平年度演讲金句
泽平宏观· 2024-12-23 22:14
新周期与长期乐观主义 - 顺应新趋势把握新机遇,强调长期乐观主义的重要性[2] - 成功公式为勤奋加顺势而为,认知边界决定成功上限[2] - 团队价值高于平台,同行者与过程比目标更重要[2] 全球降息周期与制度经济学 - 全球进入降息周期,特朗普政策或加剧经济分化[7] - 包容性制度促进繁荣,掠夺性制度导致贫困[7][13] - 中国需经济刺激与制度改革并行释放增长潜力[7][10] 第四次科技革命突破 - 人工智能、新能源、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领域加速突破[19] - 中国商业航天快速追赶,生物制造技术可"制造万物"[19] - 活跃资本市场为科技革命提供资金支持[19] 中国经济刺激与新质生产力 - 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窗口开启,重点发展新基建[23][26] - 保护民营经济效果堪比十万亿刺激[23] - 新基建是拉动经济最优路径[23] 企业全球化与出海战略 - 亚洲尤其东南亚是出海主要目的地(越南3.2%、印尼4.2%)[30][31][32] - 全球化本质是本土化,中国企业进入大航海时代[30] 人工智能寒武纪大爆发 - 2025年为AI超级应用元年,图像识别、人形机器人等将爆发[34] - 科学家与企业家精神是AI决胜关键[34] 新能源革命双阶段 - 上半场电动化(汽车/锂电),下半场智能化(智能驾驶/储能/氢能)[37][38] - 2021年提出"不投新能源如20年前错过房产"[37] 消费升级与国潮趋势 - 消费回归以人为本,兴趣消费、文化消费崛起[42] - 国潮出海风头正劲,竞争重点转向品质创新而非价格[42][45] 后房地产时代特征 - 市场进入分化阶段,人口向都市圈集聚[46][52] - 改善型需求主导,品质成为核心竞争力[47] - 行业模式转向"三高"(质量/科技/能级)[49] 银发经济与人口战略 - 应对老龄化需发展银发经济,提振生育率[54] - 儿童早期发展受重视,代际特征划分社会群体[54]
任泽平年度演讲:2025中国经济十大预测
泽平宏观· 2024-12-21 03:53
中国经济十大预测 - 中国经济正站在新周期起点,以人工智能和新能源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企业出海全球化加速 [5][8][13] - 企业家画像呈现三大特征:对形势认识清醒、积极求变、关注新工具如人工智能 [10][11] - 成功=勤奋+顺势,雷军案例显示选对赛道比勤奋更重要,小米抓住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流量红利实现跨越 [15][17] 行业趋势与机遇 - 人工智能成为大势所趋,英伟达市值达3.5万亿美元超A股30%,百度文心大模型国内应用率近六成 [20][21] - 新能源革命加速,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00万辆,渗透率超50% [157][158] - 出海成为企业突围方向,全球82亿人市场是国内的5-10倍空间,"出海四小龙"崛起 [26][109][111] - 银发经济潜力巨大,泰康保险打通保险+养老产业链,连续7年世界500强 [26][28] - 直播电商重塑零售,东方甄选转型成功,字节跳动张一鸣登顶中国首富 [28][30] - 兴趣消费兴起,名创优品IP联名模式带动二次元品类销售环比增50% [30][32] 科技革命突破 - 低空经济场景落地,小鹏汇天飞行器试飞比驾车快20分钟,广东形成产业集群 [72][74] - 商业航天成本革命,SpaceX实现火箭回收技术突破,发射成本降至NASA1/10 [74] - 生物制造可解决60%全球物质生产,人工合成淀粉速率达自然8.5倍 [76][78] - 可控核聚变或成终极能源,氘氚反应能量是核裂变4倍,2030-2040年或商用 [78] - 量子计算突破算力边界,谷歌Willow芯片推动AI大模型、药物研发等领域 [80] 企业战略案例 - 名创优品全球开店7400家,海外占3000家,营收半壁江山,与奢侈品牌比邻 [123] - 欧定衬衫通过AI量身定制+高弹技术,4年畅销56国成30万精英首选 [127][129] - 海尔"人单合一"管理模式输出海外,海外营收占比从29%提升至52% [129] - 海信电视全球市占13.6%居第二,连续17年体育营销打造国际品牌 [130] 人工智能发展 - AI超级应用分四类:智能体(如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专业大模型(Sora)、消费电子(Vision Pro)、科研(药物研发周期缩短40-60%) [143][146][147][150] - 深度学习革命获诺奖肯定,GPU并行计算突破算力瓶颈,英伟达市值登顶全球 [136][140][156] - 百度iRAG技术消除AI幻觉,无代码工具"秒哒"降低开发门槛 [150][152]
2025中国经济十大预测:任泽平年度演讲邀请函
泽平宏观· 2024-12-19 23:41
宏观趋势与机遇 - 当前时代面临逆全球化、地缘动荡加剧、特朗普重返白宫等重大变化,同时以人工智能和新能源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加速推进 [4] - 中国正拉开大规模经济刺激序幕,公共政策全力拼经济,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股市呈现"信心牛"特征 [4][7] - 新质生产力被视为大国重器,智能驾驶、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兴趣消费、生物制造等新经济领域不断涌现 [7][8] 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 - 人工智能和新能源引领第四次科技革命,新能源上半场聚焦光伏、风电、锂电,下半场转向储能、氢能、智能驾驶和能源数字化 [32] - 新基建、新能源、人工智能将重塑产业格局,企业需抓住技术变革带来的增长机会 [9][32] - 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爆发在即,企业拥抱AI技术如同当年拥抱互联网一样关键 [32] 企业战略与全球化 - 中国企业迎来出海元年,全球化布局成为重要战略方向,需明确目标市场和出海策略 [7][8] - 企业增长点需从传统领域转向新经济赛道,如智能驾驶、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 [7][8] - 新一代企业家代表如马斯克、黄仁勋等成功关键在于把握时代机遇而非仅靠勤奋 [4] 资本市场与资产配置 - 全球开启降息周期,特朗普新政可能对市场产生显著影响 [7] - 中国股市"信心牛"走势一波三折,需关注经济复苏与政策刺激的联动效应 [7][8] - 房地产行业步入存量时代,政策支持下能否止跌回稳成为焦点 [7][29] 消费与产业升级 - 悦己需求和情绪价值驱动消费新趋势,健康成为最大奢侈品 [32] - 新能源产业链持续升级,从光伏风电向储能氢能延伸 [32] - 兴趣消费等新业态崛起,反映消费市场结构性变化 [7] 活动与知识传播 - "点燃希望"年度演讲将探讨2025年十大经济预测,覆盖全球局势、科技革命等核心议题 [7][9] - 活动汇聚1000+企业家,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往届曝光量达数亿级别 [14][21][23] - 配套实战研学营提供企业增长与投资机会深度解析,邀请4-6位行业大咖助阵 [13][16]
2025中国经济十大预测:任泽平年度演讲邀请函
泽平宏观· 2024-12-18 22:24
宏观趋势与时代机遇 - 当前时代处于巨变阶段,逆全球化潮涌、地缘动荡加剧、第四次科技革命(人工智能/新能源)加速推进 [4] - 中国经济正拉开大规模刺激计划序幕,政策聚焦拼经济、房地产止跌、股市"信心牛"及新质生产力发展 [4][7] - 企业战略需顺势而为,典型案例包括马斯克(新能源)、黄仁勋(AI)、王传福(电动车)等抓住时代红利的领军企业家 [4] 2025年关键经济议题 - 全球降息周期与特朗普新政对中国经济的外溢效应 [7] - 中国刺激政策能否推动经济复苏,重点关注房地产企稳、股市慢牛及新质生产力培育 [7] - 智能驾驶/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等新兴领域将成增长引擎 [7] 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 - 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构成第四次科技革命核心,新基建/储能/氢能/能源数字化是下半场重点 [32] - 企业出海成为新趋势,需关注全球化布局策略与区域机会 [7][8] - 新质生产力被定位为国家战略级增长动能,涉及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7][29] 年度演讲核心内容 - 活动将发布2025十大经济预测,覆盖宏观走势/科技突破/产业机遇等维度 [9][12] - 往届预测准确案例包括2014年"5000点不是梦"、2019年新能源革命预判、2021年生育政策呼吁 [9] - 配套活动含大咖圆桌(4-6位专家)及企业研学,深度解析增长策略与投资机会 [13][16] 活动影响力与资源 - 往届全网曝光量数亿次,获中宣部阅评表扬及10+热搜席位 [9][21] - 合作方覆盖梦之蓝/名创优品等品牌,媒体矩阵包括新浪/抖音/深圳卫视等100+渠道 [14][36] - 往期金句如"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行"、"新三样比老三样好"形成广泛传播 [29][32]
2025中国经济十大预测:任泽平年度演讲邀请函
泽平宏观· 2024-12-16 21:22
宏观趋势与战略机遇 - 全球开启降息周期,特朗普重返白宫将带来政策不确定性,需关注其对全球贸易和产业链的影响[7] - 中国正实施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聚焦房地产止跌回稳、股市"信心牛"及新质生产力发展[4][7] - 第四次科技革命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驾驶、低空经济等领域成为大国竞争核心[4][7][32] 行业变革与投资方向 - 新能源产业进入下半场,储能、氢能、智能驾驶及能源数字化成为新增长点[32] - 中国企业出海进入爆发期,需关注全球化布局中的区域选择与商业模式创新[7][8] - 新质生产力被列为国家战略,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硬科技领域将获政策倾斜[7][32] 企业战略与增长路径 - 头部企业如特斯拉、比亚迪等通过抓住技术革命窗口实现跨越式发展,印证战略方向选择的重要性[4] - 消费行业呈现新趋势,悦己需求与情绪价值驱动细分市场增长[32] - 企业需加速AI技术融合,避免重蹈早期互联网转型滞后者的覆辙[32] 资本市场动态 - A股"信心牛"行情受经济复苏预期与政策托底双重影响,但波动性仍存[7][29] - 新基建投资持续加码,5G、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领域具备长期配置价值[9][32] 科技前沿突破 - 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落地加速,预计在医疗、金融、制造等领域率先爆发[8][32] - 智能驾驶技术迭代推动交通产业变革,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值得跟踪[7][8] 注:原文为活动邀请函性质,部分预测性内容缺乏具体数据支撑,分析基于趋势性描述提炼[4][7][9]
2025中国经济十大预测:任泽平年度演讲邀请函
泽平宏观· 2024-12-15 23:01
宏观趋势与机遇 - 当前时代面临逆全球化、地缘动荡加剧、特朗普重返白宫等重大变化,同时以人工智能和新能源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蓬勃发展 [4] - 中国正拉开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序幕,全力拼经济,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股市呈现"信心牛"特征 [4][7] - 新质生产力被寄予厚望,智能驾驶、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兴趣消费、生物制造等新经济领域不断涌现 [7] - 中国企业出海元年到来,千帆竞发,全球布局成为重要战略方向 [7] 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 - 人工智能和新能源引领第四次科技革命,新质生产力成为大国竞争的关键 [7] - 新能源上半场聚焦光伏、风电、锂电,下半场转向储能、氢能、智能驾驶和能源数字化 [32] - 人工智能将率先在多个领域爆发,企业需积极拥抱技术变革 [8][32] 经济与市场展望 - 2025年全球经济走势、特朗普新政影响、中国经济回暖可能性等成为核心关注点 [8] - 中国如何避免日本"失去三十年"的经验教训,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8] - 房地产能否止跌回稳、股市"信心牛"如何演绎等市场热点问题亟待解答 [7][8] 企业战略与增长 - 企业出海战略与全球化布局成为重要增长路径 [7][8] - 寻找新的增长点、把握科技革命机遇成为企业战略重点 [8] - 实战研学营将深入探讨企业增长之道与投资机遇,邀请4-6位行业大咖分享 [13][16] 年度演讲亮点 - 活动将发布2025中国经济十大预测,涵盖宏观趋势与投资机遇 [7][12] - 往届演讲全网曝光量数亿,登顶热搜,金句频出,如"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行"等 [9][23][29] - 本届活动线下1000+企业家参与,线上通过百余家媒体平台同步直播 [14]
广东美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招股说明书(注册稿)
2023-09-28 15:56
发行信息 - 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1109.5149万股A股,不考虑超额配售选择权且不涉及股东公开发售股份[9] - 发行数量不低于本次发行后总股本的25%,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4426.00万股[9][33][34] - 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9][18] - 保荐人(主承销商)为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9] - 本次发行股票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9] 业绩数据 - 2020 - 2022年度及2023年1 - 6月,委托加工费用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分别为40.11%、37.81%、29.02%、26.77%[24][61] - 2020 - 2022年度及2023年1 - 6月,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7.23%、27.99%、26.10%、25.79%[26][75] - 2023年1 - 6月网络变压器收入12250.68万元,占比54.42%;片式电感收入2375.86万元,占比10.55%;功率磁性元器件及其他收入7883.42万元,占比35.02%[37] - 2022年度网络变压器收入29166.69万元,占比60.81%;片式电感收入3776.96万元,占比7.87%;功率磁性元器件及其他收入15021.83万元,占比31.32%[37] - 2021年度网络变压器收入39316.36万元,占比85.70%;片式电感收入1039.07万元,占比2.26%;功率磁性元器件及其他收入5522.95万元,占比12.04%[37] - 2020年度网络变压器收入31389.24万元,占比93.50%;功率磁性元器件及其他收入2181.58万元,占比6.50%[37] - 2020 - 2023年1 - 6月,直接材料金额占主营业务成本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2.31%、41.50%、50.72%、51.14%[63] - 2020 - 2023年1 - 6月,境外销售收入(含境内保税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87%、18.34%、20.12%、22.00%[66][78] - 2020 - 2023年1 - 6月研发费用分别为1104.82万元、1917.83万元、2261.85万元、1112.89万元,2022年较2020年研发费用复合增长率达43.08%[45] - 2023年6月30日、2022年末、2021年末、2020年末资产总额分别为75181.91万元、70144.40万元、60948.08万元、37110.94万元[47] - 2023年6月30日、2022年末、2021年末、2020年末资产负债率(母公司)分别为47.56%、47.69%、49.82%、33.89%[47] - 2023年1 - 6月、2022年度、2021年度、2020年度营业收入分别为22875.35万元、48731.26万元、46610.38万元、33892.52万元[47] - 2023年1 - 6月、2022年度、2021年度、2020年度净利润分别为2710.52万元、6667.86万元、6397.20万元、4568.11万元[47] - 2023年1 - 6月、2022年度、2021年度、2020年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87%、4.64%、4.11%、3.26%[47] - 2021年度和2022年度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孰低的净利润分别为6010.38万元、6407.81万元,合计12418.19万元[51]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12日,注册资本为3316.4851万元人民币,在磁性元器件领域深耕近20年[32][36][92] -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网络通信、工业电源领域,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36] - 公司生产采用“以销定产”模式,以自主生产为主,部分工序外协加工[39][40] - 公司销售采用“直销为主,经销为辅”模式[41] 风险提示 - 公司所处行业竞争充分,面临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下降风险[23] - 公司部分工序采用外协生产,若管理不善或外协采购价格波动,会影响生产经营[24] - 公司可能因多种因素面临毛利率下降风险[26] - 公司下游产品更新快,面临技术更新与产品开发风险[27] - 公司生产经营场所均为租赁,存在续租及成本上升风险[28] - 公司存在创新、市场竞争、原材料价格波动、补缴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风险[59][60][63][67] - 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净额和存货账面价值占比有坏账和存货跌价风险[76][77] - 境外销售收入占比受汇率波动或产生不利影响[78] - 若不能继续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净利润将受影响[80] - 实际控制人可能影响公司决策,本次发行可能失败,部分股东对赌协议或影响股权结构[81][86][87] - 公司存在未决重大诉讼,败诉将影响声誉[89] -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存在产能消化、折旧摊销影响业绩、摊薄即期回报风险[83][84][85] - 公司可能面临收入及增速下滑风险[88] 股权结构 -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全珍投资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定珍、胡联全控制公司76.6439%的表决权[130][133] - 公司本次发行前总股本为3316.4851万股,发行后不超过4426万股[147] - 发行后全珍投资、同信实业、润科投资等股东持股比例将变化[147] 对赌协议 - 2018年张定珍、胡联全承诺业绩,未达标准需补偿投资方[158][159] - 部分投资方有权在特定情形下要求回购股权或退出投资[159][161] - 2021年11月部分股东特殊权利条款终止,部分协议在特定条件下恢复效力[166][168][170] 公司治理 - 公司本届董事会成员共5名,其中独立董事2名,任期三年[176] - 公司本届监事会成员共3名,其中职工代表监事1名,任期3年[182] - 公司现任高级管理人员5名,由董事会决定聘任,任期为2022年6月 - 2025年6月[184][185] 子公司情况 -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公司有1家全资子公司香港美信,发行股份总数500万港币,实收资本12,819港币[128][129] - 2022年12月31日香港美信总资产465.80万元,2023年6月30日为726.34万元[129]
立方控股:招股说明书(上会稿)
2023-08-21 15:46
业绩总结 - 2022年度公司营业收入46532.34万元,较2021年度下降0.65%[15] - 2022年度扣非净利润4330.65万元,较2021年度下降24.25%[15] - 2023年1 - 6月公司营业收入18359.6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08%[15] - 2023年1 - 6月扣非净利润1005.4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2.58%[15] -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不含运费)分别为56.46%、56.09%、54.60%[18]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60.20%、64.14%、70.80%[19] - 报告期内安全应急系统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5.77%、4.22%、2.48%[21] -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324.58万元、2701.03万元和4394.50万元[84] 用户数据 - 报告期内除停车运营业务外,公司相关业务客户数量分别为2,558名、2,575名、2,433名[23] 未来展望 - 公司拟公开发行股票不超1667.50万股,完成后将在北交所上市[8][10] - 公开发行受多因素影响,若不满足上市条件可能发行失败[10] - 公司面临宏观经济、技术、市场等多方面风险[14][89][90][91]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拥有127项软件著作权、94项专利(含19项发明专利),主持或参与5项团体或地方标准制订[42] - 智慧停车系统车牌识别率达99.90%,通道控制0.6秒起落杆平稳运行,反向寻车定位精度1 - 2米左右,延迟3秒[57] - 安全应急系统日常升降速度2 - 6秒可调节,应急装置1秒内完全升起[60] 市场扩张和并购 - 未提及相关内容 其他新策略 - 本次募投项目有智慧物联产业基地、研发中心建设、补充营运资金项目[66] - 募投项目达产后每年计提折旧摊销金额2405.38万元[24]
广东美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招股说明书(注册稿)
2023-07-24 15:32
发行相关 - 本次拟公开发行股份不超过1109.5149万股,发行数量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25%,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4426.00万股[9][32][33] - 发行股票类型为人民币普通股(A股),每股面值1元,拟上市深交所创业板,保荐人为国金证券[9] 业绩数据 - 2020 - 2022年度委托加工费用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分别为40.11%、37.81%、29.02%[24] - 2020 - 2022年度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7.23%、27.99%、26.10%[25] - 2022年网络变压器收入29166.69万元,占比60.81%;片式电感收入3776.96万元,占比7.87%;功率磁性元器件及其他收入15021.83万元,占比31.32%[36] - 2020 - 2022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104.82万元、1917.83万元、2261.85万元,2022年较2020年复合增长率达43.08%[43] - 2022年度营业收入为48731.26万元,净利润6667.86万元,基本每股收益2.01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9.94%[43][45] - 2022年末资产总额70144.40万元,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36568.85万元,资产负债率47.69%[45] - 2023年3月31日资产总额70070.56万元,较2022年末降0.11%,所有者权益37474.05万元,升2.48%[49] - 2023年1 - 3月营业收入9831.24万元,较2022年同期降0.77%,扣非归母净利润840.78万元,降7.29%[50] - 2023年半年度预计营业收入2.25 - 2.45亿元,较2022年同期变动 - 2.92%至5.71%[54] - 2023年半年度预计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750 - 3000万元,较去年同期下滑14.15%至6.35%[54] 股权结构 -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全珍投资持有公司2035.3800万股,持股比例61.3716%,为控股股东[135] - 公司实际控制人张定珍、胡联全夫妇合计控制公司76.6439%表决权,本次发行后为57.4307%[86] - 发行前公司总股本3316.4851万股,发行后总股本4426.0000万股[153] 风险提示 - 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外协加工管理、采购价格波动、毛利率下降、技术更新与产品开发、租赁等风险[23][24][26][27][28] -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成后公司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大幅增加,折旧摊销费影响短期经营业绩[89] - 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净资产和总股本大幅增长,可能出现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下降[90] 历史沿革 - 2003年9月有限公司设立,注册资本为200.00万港元,股东为勤创电子出资100%[98] - 2016年4月整体变更,公司股本为2,000.00万元[98] - 2018年9月深创投、东莞红土增资,增资后公司股本为2,994.0491万元[98] - 2019年11月莞金产投增资,增资后公司股本为3,109.2048万元[99] - 2020年10月陈剑转让股份及润科投资增资,增资后公司股本为3,316.4851万元[99] 对赌协议 - 2018年5月31日深创投、东莞红土与张定珍、胡联全签协议,2018年承诺净利润不低于3500万元[162] - 若公司在2022年12月31日前未实现向境内资本市场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申请获得受理,投资方有权要求股权回购[163] - 若目标公司2019年度实际利润为零或负数等多种情况,湾区基金可按约定退出投资[165] 公司治理 - 公司本届董事会成员共5名,其中独立董事2名,任期三年[180] - 公司本届监事会成员共3名,其中职工代表监事1名,任期3年[186] - 公司现任高级管理人员5名,任期从2022年6月至2025年6月[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