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9家投资人拟以超9亿元购东方园林股份 其中4名是公司总裁关联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4 21:17
公司资本运作 - 公司拟使用预留的7亿股股份引入投资人 总对价为9.45亿元 认购价格确定为1.35元/股 [1] - 9家投资人中4家与公司总裁刘拂洋存在关联关系 构成关联交易 所有投资人均承诺股份锁定24个月 [1][2] - 引入投资人后 破产企业财产处置专用账户持股从13.84亿股(占总股本23.07%)降至6.84亿股(占总股本11.40%) 9名新投资人合计持有7.00亿股(占总股本11.67%) [2] 公司控制权与重整进展 - 本次引入投资人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控股股东仍为北京朝阳国资体系 [1][2] - 法院于2024年12月30日裁定批准公司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 重组资产总计207.52亿元 [1][3] - 因2023年末净资产为负及连续三年净利润为负 公司股票于2024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至2025年5月29日 因净资产转正至15.38亿元且非标事项影响消除 风险警示被撤销 [3][4] 业务转型与发展 - 公司明确向新能源转型 已转型为专注于新能源电站开发、投资、建设及运营的企业 [5] - 公司以600万元收购赤壁威世达100%股权 该公司主营户用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截至2025年2月其下属项目公司累计并网1.64万户 [5] - 本次引入投资人以产业协同为导向 旨在深化业务合作并支撑主营业务发展 [2]
中国车企征战欧洲,奇瑞前三季度已经卖了15万台
华尔街见闻· 2025-10-14 11:39
公司战略与资本市场举措 - 公司于2024年9月下旬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开启国际资本市场新征程 [1] - 港股IPO计划募集资金的20%将专项用于海外市场拓展 [1] - 海外业务收入已成为公司业绩稳健的压舱石,2024年海外营收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08.98亿元 [22]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海外市场营收分别为330.87亿元、770.6亿元、1008.98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32.8%、47.2%、37.4% [22] 全球化进程与市场表现 - 公司已连续22年成为中国乘用车出口冠军 [3] - 2024年公司年内出口量首次突破100万辆,意味着中国每出口5辆车中就有1辆是该公司产品 [7] - 公司旗下OMODA与JAECOO品牌用两年时间覆盖全球44个市场,遍及欧洲、澳洲及南美等重点区域 [3] - 2024年1-9月,公司在欧洲市场销售14.5万台,实现两倍多的增长 [3][13] - 公司全球化战略经历了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走上去”三个阶段的演进 [5][6][7] 高端化战略与产品布局 - 公司进入品牌向上的突破阶段,战略向高端化和新能源化倾斜 [7] - 2024年9月,公司旗下高端电混越野车型纵横G700以34.99万-42.99万元预售价切入市场,全球预售100小时订单突破1万台 [15] - 该高端车型在迪拜哈利法塔亮相,标志着公司正式以豪华之姿登上世界舞台 [3][15] - 公司目标是推动混动技术平权,锚定“全球十大汽车品牌”地位 [24] 海外市场拓展与本地化 - 欧洲市场成为公司品牌向上的试金石,公司采取差异化市场切入策略,选择以意大利、西班牙等南欧国家为突破口 [11][12] - 2024年4月,公司与西班牙汽车公司Ebro-EV Motors签署协议,将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合作生产新型电动汽车 [13] - 公司通过收购原日产工厂进行欧洲本地生产与分销,该工厂于2023年11月投产,预计至2027年年产量达5万辆,2029年增至15万辆 [13] - 2024年下半年,公司计划进入丹麦、克罗地亚、德国、法国等新市场 [13] 技术实力与质量体系 -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8大研发中心,覆盖德国、西班牙、巴西等关键市场 [23] - 公司拥有全球质量管理体系,涵盖产品全生命周期,已在世界各大生产基地践行 [8] - 2025年,公司包揽J.D. Power中国新车质量研究等四项“自主第一”,成为唯一自主品牌“四冠王” [16] - 公司产品获得欧洲、澳洲等地五星安全认证,是获得全球五星安全认证最多的中国品牌车企 [16] - 公司在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233位,是全球跃升速度最快的车企 [16]
低价小型车销量占比达30%,吉利银河该高兴吗
经济观察网· 2025-10-14 10:08
吉利银河星愿车型市场表现 - 吉利银河星愿车型连续四个月销量超过4万辆,其中9月销量超过5万辆,成为A0级电动车市场销量最高车型 [2] - 2026款星愿于10月10日推出,官方售价6.58万元起,通过增加车色、升级配置和推出限定版以维持市场热度 [2] - 星愿车型上市一年累计销量已达40万辆 [3] 小型电动车行业趋势 - 2025年前8个月,A0级新能源轿车销量达62.9万辆,同比增长97.6% [2] - 动力电池价格下降、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成本下探,叠加"以旧换新"和购置税减免政策,使车企开发小型电动车具备盈利空间 [2] - 小型电动车配置提升,续航和配置短板得到改进,摆脱"廉价车"形象,成为城市代步新时尚 [2] - 市场竞争加剧,知名车型包括比亚迪海鸥/海豚、五菱宏光MINI EV/缤果、极狐T1、上汽MG4及即将复活的奇瑞全新QQ [3] 吉利银河品牌整体状况 - 吉利银河品牌于2023年2月成立,截至今年9月累计销量达145万辆 [3] - 银河品牌是吉利汽车新能源转型的重要承载者,与极氪品牌分别布局中端和高端新能源市场 [3] - 吉利汽车2024年制定全年销售271万辆目标,其中银河品牌挑战百万辆目标 [5] 吉利银河产品结构与竞争态势 - 星愿一款车累计销量占吉利银河总累计销量145万辆的近30%,销量结构依赖低价车型可能拉低品牌平均价位 [4] - 除星愿外,银河A7、熊猫、银河星耀8、银河E5等车型月销量达万辆级别 [4] - 旗舰车型银河M9起售价17.38万元,上市4天交付量破2000,显示品牌在中高端市场有所尝试 [4] - 在小型车领域,星愿与比亚迪海鸥/海豚形成势均力敌局面,但在更广泛产品线上尚未对比亚迪形成实质性威胁 [5] - 吉利银河需在中高端市场形成竞争力,才能成长为新能源市场主流品牌 [5]
预售19.99万起,奇瑞风云T11把六座SUV卷到新低丨智驾前线
雷峰网· 2025-10-14 08:23
公司战略与市场定位 - 风云T11是奇瑞风云新能源序列的首款大六座SUV,与风云A9L构成“轿车+SUV”双旗舰矩阵,定位高端市场[4] - 公司新建年产能30万辆的工厂专门用于生产风云T11,以强调其深耕新能源的决心[1][11] - 该车型预售价19.99万-26.49万元,瞄准25-30万元大型家用SUV市场,直接对标理想L9、问界M9、深蓝S09等车型[11][48] - 车型的出现填补了公司在大型新能源SUV领域的空白,是公司新能源转型的重要一步[48] - 自8月12日开启盲定后,风云T11累计订单已达23,188台[5] 产品核心配置与性能 - 车型为豪华大六座SUV,尺寸为5205mmx1998mmx1800mm,轴距3120mm,采用2+2+2座椅布局[7][21] - 搭载奇瑞第三代鲲鹏超能混动C-DM系统,采用1.5T增程专用发动机,最大功率115kW,峰值发电功率100kW[33] - 提供后驱和四驱版本,后驱电机最大功率195kW,四驱版本前电机最大功率150kW,零百加速5.4秒[35] - 电池容量为34kWh/40kWh,纯电续航220公里以上,综合续航1400公里以上[8][39] - 快充模式下,电量从30%充至80%仅需约10分钟[42] 安全性能 - 车身扭转刚度达37,300N·m/deg,采用“五纵十横”车身架构,加入大量铝合金和热成型钢[14][16] - 提出“6D”防护概念,配备前舱双层防火墙,保证乘员舱安全[16] - 配备11个安全气囊,包括后风窗安全气囊、2.2米超长侧气帘、L型附加跃屏式气囊及双腔远端气囊[18] - 主动安全标配AEB紧急制动、侧向开门预警等20多项功能,AEB系统可识别行人、自行车等障碍物[20] 智能化与舒适性 - 搭载与Momenta联合开发的猎鹰高阶智驾系统,集成27个传感器,计算平台采用Orin系列芯片,综合算力超过200 TOPS[7][43][45] - 全系标配30英寸6K一体化双联屏,搭载高通8255芯片,建立全域数据安全体系[30][32] - 一二排座椅配备加热、通风、按摩功能,二排为零重力座椅,可125度后仰并搭配电动腿托,支持285mm滑轨和65mm横向移动[23] - 中间扶手内置9.2L冷暖箱,后排可选装17.3英寸吸顶屏与23扬声器音响系统[25] - 三排放倒后后备箱空间达798升,可容纳4-5个28英寸行李箱[26] 行业背景与公司表现 - 2023年11月重启风云序列后,公司已投入超过150亿元研发混动技术和智能座舱[48] - 今年1-9月,公司总销量突破200万辆,新能源销量达58.8万辆,全球化出口销量为93.6万辆[48] - 公司依托全球超1700万车主形成庞大的智能驾驶数据生态,每年可从全球实验车辆中采集超过21亿公里数据[47]
锚定“油气氢电服”战略 北京石油重塑综合加能生态
中国证券报· 2025-10-14 05:48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以“油气氢电服”一体化战略为指引,推动传统加油站向综合加能站加速蜕变 [1] - 公司发展定位为“油是基础、气是重点、氢是方向、电是趋势、服是未来” [2] - 在保障传统加油业务稳定运营的基础上,主动增加充换电、加氢业务占比,推动向新能源有效转型 [2] 充电网络建设 - 用2年时间实现充电网络从0到北京区域全覆盖的突破 [1][2]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在营充电场站114座(含超充场站29座),充电终端2771个(含超充终端73个) [2] - 充电场站布局涵盖五环周边货运充电休息、高速路快速补电、重点商圈高质量充电等多个场景 [2] 氢能业务布局 - 公司布局油氢综合加能站服务氢能重卡等车型,是京津冀、京沪氢能高速走廊的重要节点 [1][3] - 青云店油氢综合加能站设有35兆帕加氢机,日加注能力最高可达2吨 [3] - 公司正大力推进大兴、昌平、通州、房山、延庆等地区加氢站建设运营 [3] 技术升级与服务优化 - 通过优化布局、增加终端、推广超快充技术等措施,充电高峰时段平均排队时长大幅缩短,解决了“充电一小时,排队四小时”的难题 [1][4] - 小武基充电站采用华为液冷超快充技术,最高充电功率达600千瓦,可实现“一秒一公里”的补能效率 [5] - 公司研发先进电池适配技术,确保充电设备能与不同品牌、型号的新能源汽车高效匹配,提升安全性和稳定性 [5] 未来发展规划 - 未来三年在北京地区进一步提升充电终端总量,目标达成“中心城镇3公里全覆盖、周边村村有石化易电” [6] - 推行“技改+新建”双线策略,对既有场站升级改造,新建站以480千瓦超充终端为标配,并示范应用兆瓦级超充技术 [6] - 与宁德时代、蔚来等企业合作启动光储充一体换电站建设,并试点无线充电、无人充电等前沿技术 [6]
锚定“油气氢电服”战略北京石油重塑综合加能生态
中国证券报· 2025-10-14 04:56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以“油气氢电服”一体化战略为指引,推动传统加油站向综合加能站加速蜕变 [1] - 公司发展定位为“油是基础、气是重点、氢是方向、电是趋势、服是未来” [1] - 公司在保障传统加油业务稳定运营的基础上,主动增加充换电、加氢业务占比,推动向新能源有效转型 [2] 充电网络建设 - 公司用2年时间实现充电网络从0到北京区域全覆盖的突破 [1][2]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在营充电场站114座(含超充场站29座),充电终端2771个(含超充终端73个) [2] - 充电场站布局涵盖五环周边货运充电休息、高速路快速补电、重点商圈高质量充电等多个场景 [2] - 未来三年计划进一步提升充电终端总量,达成“中心城镇3公里全覆盖、周边村村有石化易电”目标 [5] 加氢网络布局 - 公司布局油氢综合加能站服务氢能重卡等车型,是京津冀、京沪氢能高速走廊的重要节点 [1][2] - 青云店油氢综合加能站设有一台35兆帕加氢机,日加注能力最高可达2吨 [2] - 公司正大力推进大兴、昌平、通州、房山、延庆等地区加氢站建设运营 [3] 技术升级与效率提升 - 通过优化布局、增加终端、推广超快充技术等措施提升充电效率,解决“充电一小时,排队四小时”难题 [1][3] - 小武基充电站设有36个充电桩(含68把快充枪和2把全液冷超充枪),可同时满足70辆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 [3] - 采用华为液冷超快充技术,最高充电功率达600千瓦,实现“一秒一公里”补能效率 [4] - 未来推行“技改+新建”双线策略,新建站以480千瓦超充终端为标配,并示范应用兆瓦级超充技术 [5] 新型补能方式探索 - 公司未来将同步探索换电、无线充电等新型补能方式 [1] - 已启动与宁德时代、蔚来等企业合作的光储充一体换电站建设,集成光伏发电、储能调峰与换电服务 [5] - 试点推进无线充电、无人充电等前沿技术,为物流货运、智慧停车等场景提供定制化补能方案 [5]
长城汽车直营体系调整:坦克退出 魏牌新能源加速扩张
犀牛财经· 2025-10-13 22:02
直营渠道战略调整 - 长城汽车对直营渠道进行重大调整,坦克品牌全面退出直营体系,原“长城智选”更名为“魏牌新能源直营” [2] - 调整后形成“直营聚焦魏牌、经销商覆盖全系”的双轨并行格局,魏牌直营门店将完全聚焦魏牌车型,采用“销售分离、服务一体”模式 [2] - 截至2025年10月,魏牌直营网络已覆盖全国110个城市,运营门店达430家,公司计划年底前将门店数量拓展至600家以上,覆盖约200个城市 [2] 品牌销售与生产表现 - 2025年9月,长城汽车总销量达133,639辆,同比增长23.29% [3][4] - 魏牌2025年9月销量为11,026辆,同比大幅增长63.23%,本年累计销量63,593辆,同比增长96.35% [3][4] - 坦克品牌2025年9月销量为21,441辆,同比增长14.41%,但本年累计销量165,143辆,同比小幅下降2.75% [3][4] - 公司2025年9月新能源汽车销售45,961辆,海外销售50,269辆,首次突破5万辆大关 [4] 全球化战略与市场拓展 - 长城汽车在澳大利亚举办“GWM TECH DAY”全球技术体验活动,展示全动力×全场景布局等技术 [5] - 截至2025年9月,长城汽车在澳洲市场累计销量达39,343台,同比增长23.7%,市占率达4.3%,品牌排名第七,中国品牌第一 [5] - 坦克、炮、哈弗、欧拉四大品类车型在澳新市场多场景热销,公司在该市场已拥有超过20万名车主 [5] 直营模式优势与挑战 - 魏牌的直营渠道具有价格透明统一、直接接触用户效率更高等优势,长期看有助于品牌价值塑造与用户忠诚度培养 [4] - 直营模式面临运营成本高、无经销商分担库存压力等挑战 [4]
东风迎新“操盘手”,财务老将出任总经理
华尔街见闻· 2025-10-13 21:16
作者 | 王小娟 编辑 | 柴旭晨 大型央企汽车集团的高管变动,往往传递出企业战略变动的重要信号。 10月11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47岁的冯长军被任命为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免去其总会计师职务。 这一任命结束了东风汽车总经理职位长达8个月的空缺。 根据其个人资料显示,冯长军是一名财务背景深厚的高管,在2020年加入东风之前,冯长军的职业生涯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紧密相连。他从 基层财务岗位做起,历任兵装集团财务部副主任、兵器装备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重庆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务。 2020年6月,冯长军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主任的岗位上调任至东风汽车集团担任党委常委、总会计师。当时他仅42岁,成为东风公 司最年轻的常委,也是汽车央企中最年轻的副职之一。而今年47岁的他,亦成为三大汽车央企(一汽、东风、长安)中最年轻的总经理。 冯长军的上任,正值东风汽车推进资本重组与新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人事布局引人关注。 在东风汽车任职期间,冯长军最为代表性的工作是主导了岚图汽车的港股上市工作。在今年8月份,东风集团股份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岚图汽车将 以介绍上市方 ...
华能大连电厂:将“创一流”刻进发展的基因
中国能源网· 2025-10-13 17:16
公司历史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中国电力工业改革开放的标志性项目,于1988年一期工程提前投产,安装2台35万千瓦机组,创造了当时国内电厂建设速度最快的新纪录 [4] - 公司是首家利用外资和地方集资联合办电的企业,被视为中国电力工业改革开放的第一个标志性项目 [4] - 公司在1994年被授予全国第一个“一流火力发电厂”称号,成为中国电力行业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 [7] 管理与运营创新 - 公司在1990年代初通过制定《创一流目标考核标准》和三年规划,实现了设备设施的识别编码和“定置管理”,为早期“数字化”管理打下基础 [6][7] - 公司于1991年成立计算机管理办公室,至1993年各管理岗位基本使用计算机进行业务处理,形成较完整的计算机网络 [7] - 公司通过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和智能建模控制,实现了配煤精准化和智能化,有效降低碳排放并实现降本增效 [9] 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公司搭建了集团公司级、分公司级、厂级的三级创新工作室,成功打造了“启航一号”到“启航七号”的系列产品,解决大量生产实际问题 [10] - 公司的创新以目标为导向,源动力基于实际工作中产生的问题,通过小发明、小创造提高生产效率 [10] 绿色转型与新能源发展 - 公司普兰店陆上风电项目于2024年12月首批风机成功并网,是大连地区单体容量最大的陆上风电项目,年发电量可达7.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2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3万吨 [13] - 项目团队以“零缺陷”为质量标准,研发“Z”型钢尺等工具控制工艺标准,并采用闭环管理保障项目高效推进 [12][13] - 公司已组建专业的新能源项目开发团队,计划在“十五五”期间实现周边海域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投产,形成海陆协同的风电发展大格局 [16]
“铜铝比”接近4,铝将是下一个站上风口的金属?
凤凰网· 2025-10-13 15:58
金属市场表现 - 国际现货黄金价格史上首度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大关,白银创下历史高位,铂金今年以来涨幅达80%左右 [1] - LME期铜一度触及11000美元大关,今年以来涨幅超20% [1] - LME铝今年以来涨幅仅有约8%,表现相对滞后 [1] 铝的替代需求潜力 - 铜价大幅上涨可能推动铝材替代需求,当铜铝价格比达到3.5至4倍时替代需求会显著提升 [2] - 过去十年铜铝价格比率平均值为3.5倍,当前铜价约为铝价的3.9倍 [2] - 矿业巨头必和必拓指出该价格比率是铝需求增长的关键因素 [2] 铝的需求驱动因素 - 铝与铜、锂和钢并列为向新能源转型所需的四大关键金属之一 [4] - 电动汽车已成为铝需求的主要增长点,因其高强度重量比可减轻车身重量延长续航里程 [5] - 电动汽车平均比内燃机汽车多使用约150磅的铝 [5] - 铝是太阳能领域仅次于钢的第二大金属原材料,并因成本低重量轻正逐步替代铜材用于电力传输线路 [6] - AI热潮推动数据中心领域对铝的需求增长,其散热器、冷却系统及主体结构均采用铝材制造 [6] - 福特F-150皮卡作为美国最畅销车型,是汽车行业最大的铝材买家之一 [6] 铝的供应瓶颈 - 铝生产需要耗费大量电力,一座新建铝冶炼厂年耗电量与美国城市波士顿或纳什维尔的用电量相当 [7] - 中国设定了4500万吨电解铝产能上限,且不太可能取消,原因包括严格限制碳排放和优先发展AI等高附加值产业 [7] - 中国铝产能逼近上限,业内预计铝市将由供过于求转向供不应求 [7] - 印尼等潜在铝生产国也面临电力制约,新建电解铝厂需配套新建燃煤电厂但西方银行融资意愿不强 [7] - 美国铝业公司必须与亚马逊、微软等科技公司争夺电力合同,科技巨头愿为电力支付每兆瓦时100美元以上天价 [8] - 铝冶炼厂实现经济效益需电价维持在每兆瓦时30美元左右 [8] - 废铝回收远不足以支撑行业,在多数应用中废铝必须与原铝混合使用才能达到质量标准 [8] 铝市场供需展望 - 花旗预计全球原铝过剩量将在2026年前快速下降,并于2027年出现约140万吨缺口,约占原铝消费量的2% [8] - 伍德麦肯兹预计铝短缺将从2028年开始,并持续约五年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