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成长层

搜索文档
科创板“1+6”配套业务规则落地!市场各方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7-13 23:13
科创板"1+6"配套业务规则落地 - 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等配套业务规则,深化科创板改革以解决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痛点难点问题 [1] - 改革措施增强科创板对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包容性、适应性,获得专家学者、科创板公司董事长、券商投行负责人、创投机构投资人的积极评价 [1] 专家学者观点 - 科创成长层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适配的资本市场平台,有利于维护市场稳定和减少改革阻力 [3] - 纳斯达克IPO企业中超过50%上市时未盈利,合计融资额占比超过80%,显示对未盈利企业的包容度 [3] -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借助专业机构的眼光为审核注入"市场智慧",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4] -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入股情况仅作为审核注册参考,不构成新的上市条件 [4] - 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有助于引导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5] 科创板公司掌门人观点 - 科创成长层和第五套上市标准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加速技术研发和创新产品商业化 [8] - 科创板包容性融资环境助力未盈利企业实现扭亏为盈,如奥比中光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盈利 [8] - 科创成长层聚焦"硬核"科技企业,助力突破"研发投入高、盈利周期长"瓶颈,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9] - 半导体、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硬科技企业将获得融资环境包容性提升和估值逻辑重塑的支持 [9] - 科创成长层为未盈利但拥有核心关键技术的"潜力股"铺设"韧性赛道",让资本有更多耐心伴随企业成长 [10] 券商投行观点 - 科创成长层支持早期创新企业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发展中的竞争优势 [12] - 科创成长层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闭环生态,体现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 [12] - 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与IPO预先审阅机制优化审核资源配置效率,强化风险防控 [13] - 科创成长层对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作出更高要求,保障中小投资者知情权 [13] 创投机构观点 - 科创板推出后,投资机构从消费、互联网转向硬科技投资,改变了中国创投界投资方向 [15] - 科创板改革"1+6"政策提升科创板对优质公司和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吸引力 [16] - 国投系基金累计投资1175个项目,助力296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其中科创板上市143家 [16] - 引入预先审阅机制提高正式申报质量和审核效率,使科创板制度更具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力 [16]
上交所发布施行科创成长层指引 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13日起纳入
中国经营报· 2025-07-13 19:13
中经实习记者 孙汝祥 记者 夏欣 北京报道 "这次改革没有针对未盈利企业纳入科创成长层设置额外的上市门槛,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将自指引发 布实施之日起进入科创成长层,新注册的未盈利企业将自上市之日起进入。"上交所相关负责人指出。 7月1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以下简称"《科创 成长层指引》")正式发布并施行。 自当日起,科创板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将进入科创成长层,新注册的未盈利企业将自上市之日起进入。 "存量公司受益明确,增量公司面临更高挑战。"资深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创成长层在调出标 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两方面实施新老划断,利好存量未盈利企业,有利于改革的稳步推进。 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入成长层 此前的6月1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以下简 称"《科创板意见》")明确了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的基本要求。《科创成长层指引》则从业务规则 的角度对有关要求加以细化。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交所将坚守科创成长层定位,突出更好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这个改革 重点,把好准入关。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科创板 ...
科创板“1+6”配套规则正式落地,细化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认定标准
第一财经· 2025-07-13 19:12
科创板"1+6"配套规则落地 - 科创板正式发布《科创成长层指引》《预先审阅指引》和《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指引》等3项新规,同时更新2项业务指南 [1] - 配套规则细化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认定标准,明确预先审阅机制适用情形,统一科创成长层调出指标计算口径 [1] - 改革举措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试点预先审阅机制等6项创新 [2] 科创成长层制度设计 - 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自动进入,新注册企业上市即纳入 [3] - 调出标准实施"新老划断":存量企业首次盈利即调出,新注册企业需满足两年累计净利润≥5000万元或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收≥1亿元 [3] - 股票简称后加"U"标识,新注册企业标注"成"标签,存量企业标注"成1"标签以区分 [3] - 强化风险披露要求,企业需在年报和临时公告中充分揭示未盈利风险、技术研发风险 [4]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 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企业可自主认定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需满足近5年投资5家科创板上市或10家境内外主要交易所上市企业的要求 [7] - 投资机构需在IPO申报前24个月持续持有3%股份或5亿元投资额,禁止突击入股 [7] - 制度作为审核参考而非降低标准,旨在借助专业机构市场判断力识别企业成长性 [8] - 压实各方责任,严禁虚假陈述、股份代持、利益输送等违规行为 [8] 预先审阅机制创新 - 机制允许科技型企业申请预先审阅,缩短敏感信息曝光时间,适用于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或面临重大信息披露风险的企业 [11] - 申请需说明必要性,审核过程不公开,正式申报时需披露问询回复文件 [12] - 预先审阅可提升正式申报质量,审核意见不作为上市条件确认,但通过后可加快后续审核流程 [12] 市场影响与行业反馈 - 改革标志着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进入"精准滴灌"阶段,构建多层次服务闭环 [2] - 预计将扩大科创板对科技企业覆盖面,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为优质企业提供更广阔空间 [6] - 制度创新有助于引导资本投向国家战略领域,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2] - 专业机构认为改革能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的优势,同时帮助投资者优化组合配置 [5]
A股IPO,大消息!
中国基金报· 2025-07-13 17:23
科创板改革配套规则发布 - 上交所发布《科创成长层指引》等3项新业务指引及2项修订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旨在深化科创板改革并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 [2] - 新制定的指引包括《科创成长层指引》《预先审阅指引》《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指引》,修订指南涉及风险揭示书和证券特殊标识 [2] IPO预先审阅机制试点 - 科创板试点引入IPO预先审阅机制,适用于因过早披露业务技术信息或上市计划可能对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科技型企业 [3][4] - 发行人需说明申请必要性,并参照正式申报规则准备文件,包括保荐人内部程序及证监会辅导验收文件 [4] - 预先审阅过程不公开,但正式申报时需披露问询及回复文件,审核标准不降低 [5] 科创成长层实施细节 - 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自规则发布起自动进入科创成长层,新注册未盈利企业上市即纳入 [7] - 股票简称增加"U"标识,新注册企业标签为"成",存量企业标签为"成1" [7] - 调出条件实施"新老划断":存量企业维持首次盈利调出标准,新注册企业调出条件提高以促技术研发 [7] 投资者参与及机构认定 - 个人投资者门槛保持"50万元资产+2年经验",但需签署专门风险揭示书才能交易新注册未盈利企业 [8] -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认定标准细化:需满足治理健全、管理资产规模大、近5年投资5家以上科创板上市企业或10家以上境内外主要交易所上市企业等条件 [12] - 资深机构投资者需在IPO申报前24个月持续持有3%以上股份或5亿元以上投资金额 [12]
科创板改革落地,32家存量未盈利公司今起进入科创成长层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3 16:42
科创板深化改革 - 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等5项配套业务规则 [1] - 改革未针对未盈利企业设置额外上市门槛 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将自指引发布实施之日起进入科创成长层 新注册未盈利企业将自上市之日起进入 [1] - 科创板设立六年来改革效应放大 "科创板八条"发布一年后改革"再出发"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1] - 中国证监会6月18日发布《科创板意见》 设置科创成长层以更好发挥支持科技创新功能作用 [1] 科创成长层定位 - 科创成长层精准支持技术实现较大突破 商业前景广阔 持续研发投入大 上市时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 [3] 科创成长层范围 - 包括存量上市至今未盈利的科创板公司及新注册上市时未盈利的科创板公司 [5] - 存量公司自指引发布之日起纳入 增量公司自上市之日起纳入 [5] 调出条件与程序 - 增量公司调出条件为符合科创板第一套上市标准 存量公司调出条件为上市后首次实现盈利 [7] - 建立科创成长层调整机制 公司在披露年报时需披露符合调出条件的公告 上交所及时调出 [7] 信息披露要求 - 科创成长层公司需在年报中披露未盈利原因及影响 在临时公告中及时披露相关风险或负面事项 [9] - 持续督导机构需识别并督促公司披露上述风险 公司需做好层次调整前后股票异常波动核查 [9] 特殊标识管理 - 科创成长层股票或存托凭证简称后增加"U"标识 [11] - 投资者交易前需签署专项风险揭示书 交易改革前存量科创板股票或存托凭证不受影响 [11]
上交所:个人投资者参与科创成长层股票交易门槛仍为“50万元资产+2年经验”
财联社· 2025-07-13 15:59
科创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 个人投资者参与科创成长层股票交易的门槛维持不变,需满足"50万元资产+2年经验"的资金和投资经验要求 [1] - 投资者在投资科创成长层新注册的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前,需签署专门风险揭示书 [1]
上交所发布《科创成长层指引》 明确具体定位、纳入调出条件等
第一财经· 2025-07-13 15:36
《科创成长层指引》共12条,主要包括5方面内容。 为了落实《中国证监会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以下简称《科 创板意见》),规范科创板科创成长层上市公司日常监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 新质生产力发展,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起草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 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以下简称《科创成长层指引》),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起草背景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六年来,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本所坚守科创板板块定位,深化各项制度机 制创新,改革效应不断放大。特别是,"科创板八条"发布实施一年来,科创板改革"再出发",服务科技 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能力持续增强。2025年6月1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科创板意见》,进一步发 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设置科创成长层,在促进投融资平衡的基础上更好发挥支持科技创新功能作 用。《科创成长层指引》细化落实《科创板意见》要求,明确科创成长层的具体定位、纳入调出条件、 信息披露要求等。 二、主要内容 《科创成长层指引》共12条,主要包括5方面内容,具体如下: 一是明确科创成长层定位,科创成长层精准支 ...
上交所:科创成长层调出条件实施“新老划断” 提高新注册未盈利企业调出条件
快讯· 2025-07-13 15:25
智通财经7月13日电,上交所正式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等配套业 务规则。其中提出,科创成长层调出条件实施"新老划断"。存量企业调出条件保持不变,仍为上市后首 次实现盈利,有助于稳定存量企业和投资者预期;同时提高新注册未盈利企业调出条件,推动新上市公 司加速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科创成长层企业按照规定发布符合调出条件的公告后,上交所原则上在2 个交易日内将企业调出。上交所将加大调出前后的监管力度,强化上市公司日常监管和异常交易监管联 动,严厉打击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 上交所:科创成长层调出条件实施"新老划断" 提高新注册未盈利企业调出条件 ...
上交所:个人投资者参与科创成长层股票交易门槛仍为“50万元资产+2年经验”
快讯· 2025-07-13 15:18
上交所科创板投资者门槛政策 - 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明确个人投资者参与科创成长层股票交易的门槛仍为"50万元资产+2年经验" [1] - 改革未对个人投资者增设新的投资交易门槛,维持原有资金和经验要求 [1] - 投资者在参与科创成长层未盈利科技型企业投资前需签署专门风险揭示书 [1]
周末重磅!上交所发布,事关科创板“1+6”
证券时报· 2025-07-13 15:16
科创板"1+6"政策配套业务规则 - 上交所发布3项业务指引和2项修订业务指南,包括《科创成长层指引》《预先审阅指引》《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指引》等,落实证监会《科创板意见》[1] - 政策核心目标是增强科创板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服务未盈利科技型企业[1][2] 科创成长层制度 - 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自规则实施日起进入科创成长层,新注册未盈利企业上市即进入[2] - 调出条件实施"新老划断":存量企业调出标准为首次实现盈利,新注册企业需满足"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或"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3] - 调出流程:企业公告符合条件后,上交所原则上2个交易日内调出[3] - 行情终端区分存量(标签"成1")和新注册股票(标签"成"),股票简称后加特殊标识"U"[4][5] IPO预先审阅机制 - 试点引入预先审阅机制,适用于"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或符合特定情形"且过早披露可能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企业[6] - 申请需说明必要性,文件准备参照正式IPO要求,包括保荐人内核程序、证监会辅导验收等[6] - 预先审阅不公开,但正式申报时需披露问询及回复文件,审核标准不降低[7]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 适用于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企业,认定标准包括:近5年投资5家以上科创板上市或10家以上境内外主要交易所上市企业[8] - 持股要求:申报前24个月至申报时持续持有3%以上股份或5亿元以上投资金额[8] - 制度参考港交所18A/18C章节,截至2024年底港股18A公司平均每家拥有3名资深投资者,合计持股约21%[9] 市场影响与专家观点 - 科创成长层有利于集中管理未盈利企业,为投资者提供风险识别工具[5] - 预先审阅机制可提升申报质量和审核效率,增强制度竞争力[7] -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借助市场力量识别优质企业,降低"鱼目混珠"风险[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