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技

搜索文档
2025央视网名校之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5量子科技领航4大新增专业,AI+全学科赋能
央视网· 2025-06-24 18:59
北航学科建设与科研实力 - 公司牵头建设8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共建1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并列全国高校第3) 获批建设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 - 工程学首次进入ESI全球前万分之一 材料 计算机 化学进入全球前千分之一 [2] - 8个国内双一流学科 7个学科位列国内顶尖 10个高峰学科+7个一流学科 工学门类顶尖学科数全国第3 [2] - 建校以来共有100位院士从北航走出 其中在校工作"两院"院士36人 [2] - "十五"以来共获国家三大科技奖励84项 "双一流"以来共获国家级奖励33项 其中一等奖6项位列全国高校第2 [2] - 2020年来共获15项国家科技奖励一等奖 其中技术发明一等奖9项居全国高校第一 [2] 人才培养与就业前景 - 毕业生升学率达77%居全国前五 本科生总体保研率近50% [3] - 人才培养呈现"三高一多"特点:升学率高 就业质量高 毕业去向落实率高 重点领域就业人数多 [3] 2025年招生政策创新 - 新增量子科技先锋计划 未来工程师项目制人才培养试验班 外语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试验班 中法未来科技试验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4] - 设置五大类招生专业:工科试验班类(航空航天类) 工科试验班类(计算与智能科学类) 工科试验班类(信息科学与技术类) 理科试验班类 社会科学试验班 [4] - 填报任意三个工科/理科试验班类专业可确保零调剂 [4] - 大类培养机制升级 分流时全员满足前三志愿 加权平均分85分以上者满足第一志愿 [5] - 转专业时间节点提前至大一结束 允许跨大类转专业 [5] AI+教育生态体系 - 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人工智能导论》通识必修课 开设200+门人工智能相关课程 [6] - 构建1+M+N人工智能课程体系(1门必修+M门进阶+N个双学位/微专业) [6] - 新增"人工智能+行政管理" "法学+人工智能" "翻译+人工智能"双学位项目 [6] - 优化与北师大"人工智能+心理学" 与央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科技"联合培养项目 [6] 专项招生政策 - 国家专项计划单独设置志愿填报及录取批次 省招办单独划线 [7] - 高校专项计划需在"阳光高考"平台单独报名并通过材料审核 [7] - 民族班录取分数线不低于生源省份提档分数线下40分 [8] 转专业与辅修政策 - 除特殊政策限制外 学生大一结束时可以申请跨大类转专业 此后每学期可自由申请 [9] - 提供跨专业辅修机会 达到培养要求授予辅修专业学士学位 [9] - 开设双学位项目和联合学士学位项目 构建"人人都学人工智能"的课程生态 [9]
银河证券每日晨报-20250624
银河证券· 2025-06-24 13:04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银行板块累计上涨9.84%跑赢沪深300约12pct,下半年有望量价险三因素共振迎来业绩改善;证券板块年初至今下跌7.99%跑输沪深300指数6.47个百分点,下半年政策利好或重塑行业格局;有色金属行业上半年结构性行情带动整体震荡上行,下半年有望进入全面上行周期;通信行业随业绩提升指数回暖,下半年AI算力产业链预期复苏;建筑行业2024&2025Q1业绩下行,下半年推荐基建等领域;北交所交易活跃度回落但仍具中长期投资价值 [1][2][7][12][18][23][27] 银行行业 2025年上半年回顾 - 资金裂变主导银行估值重塑,截至6月13日银行板块累计上涨9.84%跑赢沪深300约12pct,增量资金包括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基金欠配调仓、汇金增持、被动型指数ETF发展 [2] 2025年下半年展望 - 量价险共振基本面拐点可期,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引导信贷投放与结构优化,非对称降息下息差可控程度提高,化债和地产政策推动对公资产风险预期改善 [2] 量价情况 - 量预计2025年下半年信贷平稳增量好于去年同期,财政发力等为驱动因素,化债和关税影响可控;价重定价、降息拖累息差,存款利率调整等支撑负债成本改善 [2] 风险情况 - 化债和地产政策利好对公风险预期改善,关注零售风险暴露,零售信贷面临需求和风险双重制约 [3] 投资建议 - 公募欠配修复优质城农商行有结构性机会,中长期资金入市强化银行板块红利价值,主要宽基指数ETF扩容提质把握成分股投资价值 [4] 证券行业 板块回顾 - 整体表现不及大盘,2025年初至今证券板块下跌7.99%跑输沪深300指数6.47个百分点,2025Q1上市券商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提升 [7] 政策环境 -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延续,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推进,政策推动金融机构深化改革和资源整合,行业并购重组升温 [7] 业务表现 - 市场交投活跃度维持高位利好经纪业务,财富管理转型加速;投行业务逆周期调节下相对承压;重资本业务是业绩增长主要驱动,权益方向性投资或成重点 [8] 投资建议 - 当前板块PB1.29X处于2010年以来18.3%分位数,关注综合实力强劲的头部券商、有望并购重组的券商、泛财富管理有特色的券商 [9] 有色金属行业 2025年上半年回顾 - 行业走势由宏观预期与关税政策博弈主导,结构性行情带动整体震荡上行,黄金与战略稀有金属表现突出 [12] 2025年下半年展望 - 全球经济复苏和流动性宽松将推动行业进入全面上行周期 [12] 各细分板块情况 - 贵金属黄金牛市延续,下半年美联储降息等因素将刺激金价创新高;工业金属铜长周期景气向上,短期宏观扰动为布局窗口;稀有金属稀土磁材战略价值凸显,价格有望上涨;小金属钨供给缺口长期存在,价格中枢有望抬升 [13][14] 投资建议 - 关注黄金、铜矿、稀土磁材、钨矿板块 [15] 通信行业 行业表现回顾 - 随业绩提升通信指数回暖,人工智能发展带动成交额及估值水平上升,但关税等因素影响AI预期 [18] 2025年中期策略 - 目前为AI预期底部区域,算力产业链将复苏,运营商盈利能力等改善,光通信下半年有望放量,卫星互联网发展元年或已到来,量子科技市场规模有望攀升 [18][19] 投资建议 - 行业推动因素为运营商资本开支结构优化与人工智能发展共振 [20] 建筑行业 回顾 - 2024&2025Q1业绩下行,经营性现金流承压,建筑指数年初至今下跌6.76%,2025年下半年推荐基建等领域 [23] 各领域情况 - 基建是稳增长抓手,抽水蓄能和水运建设景气高;区域建设加大,西部重大工程带来投资机会;出海、低空、核电等领域景气度高 [23][24] 投资建议 - 关注稳增长的基建等主线,区域建设相关主线,成长主线,供需改善的相关工程主线 [25] 北交所 市场表现 - 北证50指数周涨幅为 -2.55%,各行业涨跌互现,交易活跃度回落,日均成交额较上周下降,整体市盈率较上周回落 [27][28][29] 企业动态 - 国家级小巨人过会,北交所单日受理5家企业IPO [29] 投资建议 - 聚焦新质生产力关注成长潜力公司,关注产业链协同扩张或海外布局公司,关注国央企公司 [31]
欢迎订阅 | 势银《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月度分析报告》
势银能链· 2025-06-24 11:12
公司介绍 - 宁波膜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势银(TrendBank)唯一工商注册实体及收款账户 [1] - 势银提供产业研究、数据产品、咨询顾问等服务,并举办绿氢、储能等行业会议 [1] - 势银绿色能源事业部专注氢能产业链研究,覆盖制储运加用等环节,定期发布月度报告 [3] 行业政策与投资动态 - 中国设立万亿级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投向氢能等前沿领域 [5] - 澳大利亚政府拨款7.5亿澳元(约4.74亿美元)支持氢能直接还原炼铁技术,资金来自17亿澳元的"澳大利亚未来制造"创新基金 [6][9] - 中国能源局发布《2025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指南》,明确氢能制备、储运、加注等标准体系建设方向 [7] 绿氢项目进展 - 2025年Q1中国绿氢项目总数达788个,新增78个,电解槽公开中标规模482.83MW,同比增长超58倍 [8][9] - 主要中标项目包括玉门油田10MW ALK电解槽、中煤10万吨液态阳光项目72MW ALK电解槽等 [8] - 一季度项目开工、招投标等实质性进展占比显著提升,陕西氢能等大规模项目需求放量 [8][9] 燃料电池行业 - 2025年Q1燃料电池装机量47.6MW,东方氢能以30.5%份额居首,荣程氢扬(20%)、国氢科技(17.3%)分列二三位 [11][12] - TOP5企业市场集中度达74%,东方氢能主导物流车、环卫车、重卡等多类车型示范应用 [11][12] 研究方法与产品 - 势银氢能月度报告覆盖电解水制氢(ALK/PEM/AEM)、绿氢项目、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等细分领域 [4] - 报告交付时间为次月10-15日,形式为PDF,包含产业链动态、技术趋势及订单详情 [4]
量子科技行业深度报告:量子科技:超越经典,面向未来
浙商证券· 2025-06-23 19: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量子科技包含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三大领域,目前整体处于发展初期,各领域均有一定进展和应用前景,存在投资机会 [3][4][5][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量子计算:面向未来的超级算力 - 量子计算是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调控量子信息单元的新型计算模式,目的是超越传统计算机,目前各大科技巨头已制定路线图并部分应用 [3] - 量子比特是量子计算基本单元,可处于叠加态,多个量子比特能表示更多状态,量子门用于改变其状态 [16][20] - 量子计算在特定问题上有优势,源于量子并行性、纠缠和干涉,有三类量子算法优于经典算法 [22][23][24] - 量子计算机处于多技术路线探索期,主流为离子阱、超导电路和光子,各有优劣 [27] - 美国在量子计算领域领先,中国位列第一梯队,美国产业链中游与下游领先,中国在中游有技术突破但下游应用生态逊色 [30] - IBM、谷歌等科技巨头绘制了量子计算路线图,部分成果已在生物学、材料学、AI等领域应用 [33][41] 量子通信:保障通信安全 - 量子通信利用量子力学原理操控量子态,能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是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密钥分发已迈过商用门槛,量子隐形传态提供未来想象空间 [4] - 量子密钥分发利用量子特性生成密钥,国家已构建量子通信骨干网络 [45] - 量子隐形传态可传输量子态,目前传输能力有限,潘建伟团队等取得了重要进展 [48][50] 量子精密测量:测量进入量子时代 - 量子精密测量利用量子资源实现超越经典的测量精度,是多学科交叉技术,在量子传感器领域应用走向成熟,细分市场规模预计突破十亿美元 [5] - 其基本原理是外界物理量改变微观粒子量子态,通过测量量子态实现对外界物理量的测量 [54] - 发展受多次诺贝尔物理学奖推动,2019年起精密测量进入量子时代,实用化产品是量子传感器 [61][65] - 主要量子传感器技术体系包括冷原子干涉、离子井、金刚石氮空位色心、超导电路、原子蒸汽,各有原理、待测量和应用场景 [66] - 不同物理量的量子传感器成熟度有差异,量子时钟、量子重力仪&梯度计、量子磁力计预计2035年市场规模最大,产业链上游为美、英、德、日企业,中游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下游应用于多场景 [71][73] 相关标的 - Quantum Computing Inc.:专注量子信息技术商业化,以“软件平台 + 光子芯片 + 系统集成”为核心,产品涵盖多方面,拓展至多个场景 [78] - D-Wave Quantum Inc.:全球首家将量子计算商业化的平台,围绕量子退火架构构建生态,产品包括量子计算机、云平台等,正拓展高阶计算场景 [79] - IonQ:全球领先的离子阱量子计算公司,构建全栈能力,产品有量子计算机、云平台等,并行推进容错量子计算与量子互联网络布局 [82] - Rigetti Computing:全栈超导量子计算系统提供商,设计制造量子集成电路,产品适用于多场景,正布局容错量子和量子互联技术 [88] - 国盾量子:中国首家“纯量子”上市公司,聚焦量子通信、计算与精密测量,产品包括量子密钥分发设备等,推进关键系统国产替代与广域组网部署 [92] - 科大国创:较早布局量子通信应用平台与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产品有组网软件、传感设备等,与国仪量子合作,有望在量子计算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97] - 华工科技:国内激光与光电子领域龙头企业,构建完整自研体系,主力产品包括光模块、量子点激光器芯片等,与华为共建实验室完善全链条布局 [103] - 腾景科技:国内领先的精密光学元组件制造商,为量子计算和通信系统提供高性能光学基础器件,正转型为中高端精密元件平台化提供商 [110] - 禾信仪器:国内高端质谱与分析检测仪器领域代表性企业,布局扩展至稀释制冷机和高精度离子控制工具,为量子产业链应用打下基础 [115] - 吉大正元:主营密码安全产品与服务,聚焦抗量子密码与量子密钥融合技术,提供量子安全整体解决方案,成为国内后量子密码全栈厂商代表 [122] - 格尔软件:较早布局量子加密通信与量子算法平台,聚焦量子安全应用软件领域,构建量子通信协议栈与应用接口体系,拓展信创与量子安全融合能力 [126]
欢迎订阅 | 势银《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月度分析报告》
势银能链· 2025-06-23 11:45
公司背景 - 宁波膜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势银(TrendBank)唯一工商注册实体及收款账户 [1] - 势银提供产业研究、数据产品、咨询顾问等服务,涵盖氢能、储能等领域 [1] - 公司计划举办2025年绿氢产业大会(无锡)和长时储能产业大会(银川) [1] 行业研究动态 - 势银绿色能源事业部持续跟踪氢能产业链,覆盖制储运加用全环节,形成月度报告及分析师观点 [3] - 月报交付时间为次月10-15日,内容包含电解水制氢(ALK/PEM/AEM)、绿氢项目、氢储运、燃料电池等细分领域动态 [4] 政策与投资 - 中国将设立万亿级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投向氢能等前沿科技领域 [5] - 澳大利亚政府拨款7.5亿澳元(约4.74亿美元)支持氢基炼铁技术,资金来自17亿澳元的"未来制造"创新基金 [6][9] - 中国能源局发布《2025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指南》,明确氢能制备、储运、加注等标准体系建设 [7] 绿氢项目进展 - 2025年Q1中国绿氢项目总数达788个,电解槽公开中标规模同比增长超58倍至482.83MW [8][9] - 重大项目中,中煤10万吨液态阳光项目(72MW)、沙湾市10万吨绿氨项目(150MW)等大规模需求放量 [8][9] 燃料电池市场 - 2025年Q1燃料电池装机量47.6MW,东方氢能以30.5%份额居首,荣程氢扬(20%)、国氢科技(17.3%)分列二三名 [10][11][12] - TOP5企业市场集中度达74%,东方氢能覆盖物流车、环卫车、重卡等多类车型示范应用 [11][12] 国际动态 - 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署(ARENA)通过项目制资助氢能直接还原炼铁技术试点 [6] - 国际绿氢技术合作加强,中国电解槽中标规模显著增长,482.83MW规模远超2023年同期 [8][9]
专家赵弘:中关村示范区蝉联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第一
新京报· 2025-06-21 18:52
中关村示范区发展概况 - 2024年中关村示范区蝉联国家178个国家级高新区综合评价第一 [1] - 2023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约占国家高新区的16.7% 专利授权量占国家高新区的12.8% [1] - 中关村指数2024达到329.4 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12.7% [1] 产业集群与创新成果 - 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万亿级产业集群 医药健康 集成电路等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2] - 海淀人工智能集群成为全国唯一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2024年备案上线大模型95款占全国近四成 [2] - 医药健康领域2024年获批9个创新医疗器械和9个三类AI医疗产品 数量全国第一 [2] - 礼来 默沙东 辉瑞等8家外资医药企业在京新设研发和创新项目 [2] 未来发展战略 - 需从强化产业布局 扩大开放 深化改革 营造生态四个维度协同推进 [1][2] - 前瞻布局未来信息 未来健康 未来制造等六大领域 推动量子科技 具身智能 6G等细分赛道研发 [2] - 以AI for Science引领科研范式变革 建立未来产业长期投入机制 [2] 国际化与生态建设 - 建议加强与全球顶级科技园区联系 加速集聚国际顶尖创新人才 [3] - 支持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 吸引外资和国际组织在京设立总部 [3] - 全方位打通科技与产业融合通道 强化产学研协同育人 [3] - 构建开放创新生态 完善长期耐心资本支持 建立宽容失败评估机制 [3] - 强化中关村论坛国际影响力 打造中意创新合作周等国际科技交流品牌 [3]
欢迎订阅 | 势银《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月度分析报告》
势银能链· 2025-06-20 15:01
势银公司概况 - 宁波膜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势银(TrendBank)唯一工商注册实体及收款账户 [1] - 提供产业研究、数据产品、咨询顾问三大核心服务 [1] - 2025年将举办绿氢产业大会(无锡)和长时储能产业大会(银川) [1] - 定位为中国领先的产业研究与数据公司,以数据驱动决策支持 [21] 氢能产业研究框架 - 研究覆盖氢能全产业链:制储运加用五大环节 [3] - 氢能产业月度报告包含四大模块: 1) 电解水制氢(ALK/PEM/AEM技术动态) [4] 2) 绿氢项目及下游消纳(绿氢/绿醇/SAF项目) [4] 3) 氢储运&加氢站 [4] 4) 燃料电池(系统订单/发展趋势) [4] - 月报交付时间为次月10-15日,形式为PDF [4] 政策与资金动态 - 中国将设立万亿级国家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氢能等前沿领域 [5] - 澳大利亚拨款7.5亿澳元(约4.74亿美元)支持氢基直接还原炼铁技术 [6] - 中国能源局发布《2025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指南》,氢能领域标准涵盖制备/储运/加注/应用全链条 [7] 绿氢项目进展 - 2025Q1国内绿氢项目总数达788个,新增78个项目 [8] - 电解槽中标规模达482.83MW,同比2023Q1增长58倍 [8][9] - 重大中标项目包括: - 中煤10万吨液态阳光项目(72MW ALK电解槽) [8] - 沙湾市绿氨项目(150MW ALK电解槽) [9] - 陕煤信阳项目(50MW PEM电解槽) [8] 燃料电池市场 - 2025Q1燃料电池总装机量47.6MW [11][12] - 市场竞争格局: - 东方氢能以30.5%市占率居首(14.1MW) [11][12] - 荣程氢扬(20%)、国氢科技(17.3%)分列二三位 [11][12] - TOP5企业集中度达74% [11] - 东方氢能主导多类车型示范(重卡/物流车/环卫车等) [11]
长沙:全球研发新势力!| 山水洲城记
长沙晚报· 2025-06-20 12:19
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进展 - 2024年长沙跃居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第32位、全球科研城市第23位,较2022年分别提升9位和11位 [2] - 全国城市创新能力排名第9位,创历史最好成绩 [2] - 截至2024年5月全市研发机构总数达3823家,其中2023年9月以来新增1796家,基本实现翻番 [2] - 落地68个央企和"三类500强"企业研发中心 [2][7] 研发机构与创新平台建设 - 构建"1+2"国家实验室体系,3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 [2] -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增至3家 [2] - 湘江科学城等"一城一区三基地"集聚区建设全面提速 [2] - 2024年新增25家中试基地、15家创新联合体 [16] - 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达16家 [16] 企业研发成果与转化 - 麦格米特全球研发中心启用后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21% [5] - 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2024年推动20项成果在湘转化,孵化6家科技公司 [7] - 吴振军教授团队科技成果作价6800万元成立新公司 [7] - 2023年9月以来新增68家"三类500强"研发项目 [7] - 形成"研发在长沙、转化制造在市州"的发展格局 [7] 本土科技企业发展 - 视比特机器人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产品销往欧洲多国 [10] - 赛诺生物在异种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领域掌握核心技术 [12] - 高新技术企业达8609家,增长29% [12]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3家,增长51% [12] - 独角兽企业总数两年增长3.5倍 [17] 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 - 基础研究经费年均增长40% [13] - 累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30余项,其中27项为全球领跑技术 [13] - 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13项,主持完成项目数全国第7 [13] - 技术合同、创新平台、科技项目近80%来自企业 [12] 人才引进与培养 - 柔性引进3名诺贝尔奖得主 [19] - 新增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1000余名 [19] - 引进市级高层次人才1184名、"高精尖缺"领军人才223名 [19] - 企业研发中心聚集人才超万人 [19] - 外籍专家年均增长近10% [19] 金融与政策支持 - 科创基金规模超430亿元,认缴规模187亿元 [16] - 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累计授信1155亿元,发放302亿元 [16] - 全国率先出台保税研发企业评估指标体系 [12] - 实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16]
锚定“四个面向”加快科技体制改革
经济日报· 2025-06-20 08:07
科技创新与现代化 -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是支撑现代化的核心 [1] - 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至第11位 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1] - 2024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 9%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 7% [1]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 [1]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是破除障碍 解放科技第一生产力潜能的关键 [2] - 改革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 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2] - 改革需加快完善科技创新组织模式 统筹推进教育 科技 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2] - 改革需促进科技 产业 金融良性循环 形成同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2] 前沿科技与产业变革 - 人工智能 量子科技 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加速突破 学科交叉融合重构产业格局 [2] - 人工智能 生物制造等前沿技术已催生出万亿级产业 [2] - 需加快培育原创性 颠覆性技术成果 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 [2] 战略竞争优势构建 -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是应对百年变局 构筑战略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 [3] - 需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 以新型举国体制为依托 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3] - 需破解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等问题 筑牢战略科技力量根基 [3] 改革实施路径 - 需加强创新资源统筹 坚持"四个面向"战略导向 推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协同推进 [3] - 需破除壁垒 整合力量 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3] - 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3] - 需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 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领军企业 [3] - 需赋予项目负责人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 经费支配权 营造鼓励探索 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3]
中哥签署关于加强人工智能及量子科技能力建设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快讯· 2025-06-20 07:21
6月18日,驻哥伦比亚大使朱京阳会见哥科技创新部长奥拉亚,并见证《中国科学技术部与哥伦比亚科 技创新部关于加强人工智能及量子科技能力建设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哥外交部亚大司、哥科 技部官员及部分媒体出席活动。 朱大使表示,科技创新是中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备忘录是佩特罗总统访华成果之一。中方愿与哥 方携手努力,落实好备忘录内容,以中哥双边合作带动中拉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更好造福于人类, 建设更加开放的科技创新环境。 奥拉亚部长指出,近年来哥中在科技政策对接、技术转让、科学家交流等领域密切合作。该备忘录彰显 双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科技创新合作的坚定决心,将有力带动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