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子计算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已处于国际引领地位【附量子信息产业分析】
前瞻网· 2025-07-10 19:22
量子通信领域 - 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处于国际引领地位,取得重要成果包括发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建成"京沪干线"地面光纤网络和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并实现与奥地利、南非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 [2] - 量子通信利用量子力学原理,具有不可克隆、不可分割和不可预测的特性,能够保证信息传输的绝对安全 [2] - 2023年中国量子通信市场规模约6亿元,随着国防、信息安全需求增长,其战略价值获全球认可,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2] 量子计算领域 - 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处于国际第一方阵,量子精密测量部分方向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 [4] - 量子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有望创造超越自然的新型智能形态 [4] - 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和华为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成立量子实验室,布局量子处理器硬件、量子计算云平台等领域 [4] - 本源量子在量子处理器硬件、开源软件平台和量子计算云服务等方面进行探索 [4] 量子科技投资 - 2023年全球量子信息投资达386亿美元,中国以150亿美元位居榜首,远超美国(125亿美元)和欧洲(80亿美元) [6] - 中国量子科技投资金额领先全球,英国(43亿美元)、美国(37.5亿美元)、德国(33亿美元)分列其后 [7] - 2030年全球量子信息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300.77亿美元,涵盖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三大领域 [7] 量子科技发展 - 中国量子科技已实现从理论突破到工程实现、从单点领先到系统超越的创新之路 [9]
80余位中外院士确认参加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快讯· 2025-07-10 13:28
大会规模与架构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按照"1+1+2+10+N"架构呈现,包括1场开幕式及主论坛、1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2场全体会议(科学前沿、发展安全)、10余场部委论坛及N场生态论坛 [1] - 大会新增青年菁英交流会和思辨会,聚焦大模型进化、具身智能、量子计算等热点话题 [1] 参会嘉宾与机构 - 已有30余个国家和地区1200余位嘉宾确认参会,包括12位图灵奖、诺贝尔奖得主,80余位中外院士及多个国际顶尖实验室代表 [1] - 国内数十家AI龙头链主企业、60余家头部外企(如西门子、施耐德)、30余家央国企将携生态伙伴参展 [2] 展览规模与展品 - 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吸引800余家企业参展,其中国际及市外企业占比超50% [2] - 展品包括3000余项前沿成果,涵盖40余款大模型、50余款AI终端产品、60余款智能机器人及100余款"全球首发""中国首秀"新品 [2] 重点议题领域 - 大会聚焦AI基础设施、科学智能、智能终端、AI赋能新型工业化、AI+金融等10大重点板块 [1]
微算法科技(NASDAQ MLGO)研究非标准量子预言机,拓展量子计算边界
量子计算前沿技术 - 量子计算领域正在探索突破传统计算局限的新路径 非标准量子预言机成为研究重点以解决复杂问题 [1] - 传统量子预言机作为黑箱函数存在局限性 非标准量子预言机通过动态调整计算逻辑显著提升算法效率和适用范围 [1] 微算法科技技术创新 - 公司采用新型量子门组合设计 利用量子态特殊关联性和新物理效应实现信息精准处理 [3] - 创新性地将环境噪声转化为计算优势 通过精确调控环境参数建立高效反馈机制 [3] - 研发独特的结果输出方式 基于非标准逻辑提取计算结果 为复杂问题提供新求解视角 [3] 非标准量子预言机应用优势 - 可处理高度非线性/复杂拓扑结构问题 在数学难题和物理系统模拟领域展现突破性潜力 [4] - 推动密码学革新 能构建抗量子攻击的新型加密体系 显著提升信息安全等级 [4] - 在优化问题中实现快速求解 提升物流/资源分配效率 创造更高经济效益 [4] - 增强机器学习能力 通过处理复杂数据关系训练出更精准的AI模型 [4] 行业发展前景 - 非标准量子预言机技术有望突破现有瓶颈 从实验阶段迈向实用化阶段 [5] - 该技术可能引发量子计算硬件/软件解决方案的多样化发展 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4][5]
颠覆未来20年的科技是什么?“中国诺奖”得主们这样说
第一财经· 2025-07-10 10:01
未来科学大奖十周年庆典 - 16位"未来科学大奖"历年得主齐聚上海北外滩,共话推动人类未来发展的颠覆性科学技术 [1] - 未来科学大奖由民间公益组织颁发,设有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单项奖金高达100万美元 [1] - 过去十年来已有39位科学家获得未来科学大奖 [1] 生物医学领域突破 -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临床研究之间的鸿沟正在缩小,进入相互融合、协同发展阶段 [2] - 基因编辑疗法有望一针预防心脏病或治愈肿瘤 [2] - 西湖大学管坤良教授提到mTORC1蛋白激酶复合体在增加健康寿命方面具有潜力 [2] 能源技术发展 - 可控热核聚变是解决能源危机最有效、最清洁、最安全的途径 [3] - 上海交通大学张杰团队提出的双锥对撞点火方案(DCI)提高了激光能量到燃料内能的转换效率 [3]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仙辉院士表示室温超导的实现可能有助于可控核聚变的发展 [4] 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 - 人工智能技术对生物医学领域产生影响,AI在衰老机制研究和预测方面具有潜力 [6] - 南方科技大学薛其坤院士认为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叠加量子纠缠有望创造颠覆性新体系 [7] - 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院士表示"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将重塑未来科学发展 [8] 科研资助与人才培养 - 腾讯"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计划10年投入100亿元,为200位中国杰出科学家提供资助 [10] - 实验类科学家每人每年可获得最高500万元资金奖励,理论类每人每年最高300万元 [10] - 施一公表示要支持"雄心勃勃、年富力强、敢于担当"的科学家 [11]
机构:英伟达面临多家巨头自研芯片和量子计算的双重威胁
快讯· 2025-07-10 03:13
金十数据7月10日讯,资本顾问公司Running Point Capital首席投资官Michael Ashley Schulman表示,投 资者需警惕亚马逊(AMZN.O)、微软(MSFT.O)和Meta Platforms(META.O)自研芯片的风险,这些科技巨 头可能绕过英伟达(NVDA.O),大幅减少对其芯片的依赖。这是实打实的竞争威胁。此外,量子计算的 颠覆性风险同样存在。英伟达宣称量子计算仍需10到15年才能成熟, 但这只是因为他们尚未布局量子 芯片。而业内其他专家认为,量子计算可能5到7年内就会实现突破,其性能或将轻松超越英伟达现有技 术。 机构:英伟达面临多家巨头自研芯片和量子计算的双重威胁 ...
颠覆未来20年的科技是什么?“中国诺奖”得主们这样说
第一财经· 2025-07-09 21:48
未来科学大奖与民间科研资助 - 未来科学大奖成立十周年 已累计有39位科学家获奖 单项奖金高达100万美元 被誉为"中国诺贝尔奖" [1] - 奖项设置包括生命科学奖 物质科学奖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类别 旨在表彰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1] - 腾讯发起"新基石研究员项目" 计划10年投入100亿元 资助200位中国科学家 实验类最高每人每年500万元 理论类300万元 连续资助5年 [9] - 民间科研资助更关注科学家未来发展计划和研究创新性 与传统以科研成果为评判标准不同 [9] 生物医学前沿研究 - 生物医学领域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和临床研究之间的鸿沟正在缩小 进入协同发展阶段 [1] - 基因编辑疗法等颠覆性技术有望实现一针预防心脏病或治愈肿瘤 [1] -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卢煜明强调需要更多医生科学家架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应用 [2] - 西湖大学教授管坤良指出mTORC1蛋白激酶复合体可能成为延缓衰老的"不老药" [2] 能源技术突破 - 可控热核聚变被视为解决能源危机最有效 最清洁 最安全的途径 [4] - 上海交大张杰团队提出双锥对撞点火方案 过去6年完成10轮大型试验 提高激光能量转换效率 [4][5] - 中国科大陈仙辉认为室温超导若实现 可为可控核聚变提供支撑 并在电力 交通 量子计算等领域广泛应用 [5] 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 - 人工智能正全方位影响科研 在基因检测中AI有望突破衰老机制研究和预测 [8] - 南科大校长薛其坤提出"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叠加量子纠缠"可能创造颠覆性新算法体系 [8] - 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表示AI预测蛋白质结构不会取代科学家 其实验室已转型研究蛋白质结构差异与疾病机理 [8] 数学与基础研究 - 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夏志宏倡导"AI for math math for AI" 用抽象数学解决AI能耗瓶颈 [6] - 浙大励建书指出数学探索和证明无法被AI替代 除非计算机集成框架技术发生根本改变 [9] - 普林斯顿许晨阳认为数学家工作依赖人类大脑灵感和创新 目前AI无法替代 [8]
保隆(辽宁)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18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7-09 20:40
序号股东名称持股比例1新疆智禾铭铠科技咨询有限公司60%2保能高端装备制造(辽宁)有限公司40%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保隆(辽宁)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王兆余,注册资本11800 万人民币,新疆智禾铭铠科技咨询有限公司、保能高端装备制造(辽宁)有限公司持股。 企业名称保隆(辽宁)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兆余注册资本11800万人民币国标行业科学研究 和技术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地址辽宁省锦州滨海新区(锦州经济技术 开发区)昆仑山路2-1号办公楼210室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期限2025-7-8至无固定期限登记机 关锦州滨海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经营范围含许可项目:道路机动车辆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 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科技中介服务;工程和 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创业空间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科普宣传服务;技 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量子计算技术服务;人工智能应用软 件开发;物联网技术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汽车零配件零售 ...
嫦娥五号月壤已与6国共享研究
快讯· 2025-07-09 11:34
嫦娥五号月壤共享研究 - "嫦娥五号"月壤已与6个国家开展共享研究 [1] 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 - "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领跑全球速度 [1]
数字货币惊现深度回调:XBIT安全优势凸显,Meme币或迎最新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7-08 19:00
加密货币市场回调 - 加密货币市场全面回调 SocialFi板块以402%跌幅领跌 Toncoin(TON) Chiliz(CHZ)等代币价格大幅下挫 [1] - 比特币(BTC)盘中突破109万美元但最终收跌140%至107万美元 以太坊(ETH)回落至2500美元附近 [1] - 除SocialFi板块外 PayFi CeFi Layer1等板块均现超1%跌幅 Meme币板块遭遇重创 SPX6900(SPX) Fartcoin(FARTCOIN)单日跌幅超8% [3] 回调原因分析 - 技术性调整需求 BTC近期快速上涨后市场需消化获利盘避免过度泡沫化 [3] - 量子计算威胁 谷歌最新量子芯片"Willow"引发对加密算法安全性的担忧或冲击传统挖矿模式 [3] - 机构行为影响 MicroStrategy股票遭做空 微软放弃比特币投资提案等消息加剧市场情绪波动 [3] XBIT平台优势 - 安全壁垒构建 采用多重签名技术与分布式冷钱包网络 用户私钥自主掌控 杜绝中心化交易所暴雷风险 智能合约经严格审计并通过"漏洞悬赏"机制持续优化安全性 [6] - 交易机制革新 首创动态流动性池技术将Meme币交易滑点压缩至01% 支持DOGE SHIB等热门Meme币 与PUMP交易所合作覆盖Solana链70%代币发行量 [6] - 社区生态赋能 推出"表情包质押"机制为投资者提供高达215%的流动性收益 定期举办线上讲座线下见面会增强用户粘性 [6] 市场长期趋势 - 资金流向 稳定币交易量占比达45% DeFi协议锁仓量突破1200亿美元显示应用驱动型增长 [6] - 政策支持 中国《数字货币法》草案推进 欧盟MiCA法案落地为合规发展铺路 [6] - 技术突破 跨链技术 AI与物联网集成推动设备间自动交易 预计203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字货币交易额将达5000亿美元 [6][8] XBIT平台前景 - XBIT去中心化交易所平台的低滑点 高安全性及社区化运营模式或成为Meme币交易的新避风港 [8] - 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抗审查性与用户掌控权优势在市场波动中愈发显著 [8] - XBIT去中心化交易所凭借其安全架构 创新机制与活跃社区重新定义了Meme币交易的价值生态 未来或将成为去中心化交易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8]
“始终保持对问题的好奇心”——青年学者对话资深专家
环球网资讯· 2025-07-08 18:56
基础研究青年学者的困惑与对策 - 基础研究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强的特点,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影响深远,但成果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青年学者在初期易产生困惑 [1] 研究方向选择策略 - 选择研究方向需兼顾前沿性与应用价值,关键在于找到学术热点与实际问题的交汇点,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基因编辑等新兴技术领域 [2] - 青年科研人员可采取"热点中的冷门"策略,在热门领域内寻找未充分探索的细分方向,例如将大模型应用于不同医学场景 [2] - 同时关注"冷门中的潜力",某些长期被忽视的领域可能因技术变革迎来新机遇,如传统微生物学因合成生物学兴起而焕发新生 [2] - 判断研究潜力需考察科学问题的可扩展性、技术可行性和社会需求,定期与国内外专家和产业界交流有助于动态调整方向 [2] 职业发展压力应对 - 采用"双轨制"研究模式,同时推进短期可产出成果的项目与长期攻坚的核心问题,例如在开展多年实验的重大课题时并行进行数据挖掘等较易发表的研究 [3] - 将长期目标拆解为多个阶段性目标,每年完成部分关键实验或理论构建,保持进展的同时产出阶段性成果 [3] - 建立个人学术标签,在细分领域持续深耕形成独特研究特色,通过系列研究积累学术声誉 [3] 跨学科合作机制 - 高效跨学科协作需克服学科壁垒、沟通障碍与利益分配等障碍,合作各方需形成"共同语言",深入了解对方学科 [4] - 合作应聚焦具体交叉科学问题而非泛泛交流,定期组织问题导向的研讨会,围绕明确研究目标推进 [5] - 高校通过建立新型学科交叉研究机构、实施联合聘任等举措促进人才"物理融合",有效推动跨学科合作 [5] - 尊重不同领域研究成果认可模式差异,尽早明确利益共享与分配机制是保障跨学科合作可持续性的关键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