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数据中心
icon
搜索文档
从亏损到毛利转正,国产氮化镓龙头英诺赛科的突围之路​
贝塔投资智库· 2025-10-03 15:16
公司介绍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氮化镓功率半导体厂商,采用整合器件制造模式运营 [1] - 公司是全球首家实现量产8英寸硅基氮化镓晶圆的企业,产品覆盖15V至1200V全电压谱系 [1] - 按收入计,公司于2023年在全球氮化镓功率半导体公司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33.7% [1] - 按氮化镓分立器件出货量统计,公司2023年市场份额高达42.4%,位居全球首位 [1] 业务、产品与技术分析 - 产品线涵盖氮化镓晶圆、氮化镓分立器件、合封芯片、模组等多个类别 [1] - 拥有8英寸GaN-on-Si晶圆生产线,可生产高、中、低压氮化镓晶圆 [1] - 氮化镓分立器件电压范围为15V-1200V,包括GaN HEMT等 [1] - 合封芯片如ISG612XTD系列将700V氮化镓器件、栅极驱动及保护电路合封,导通电阻低至22mΩ [1] - 模组产品应用于手机OVP、车载激光雷达、家电马达驱动等领域 [2] - 公司拥有800项已授权及申请中的专利布局 [2] - 2025年第三代700V氮化镓器件芯片面积相较前代缩减30%,开关性能提升20-30% [2] - 当前月产能13,000片8英寸氮化镓晶圆,计划2025年底提升至20,000片/月,未来五年目标70,000片/月 [3] 下游应用 - 消费电子领域与OPPO、vivo、小米等手机厂商合作,产品应用于手机OVP、快充等场景 [3] - 2022年40V双向VGaN成功导入OPPO智能手机,成为行业首款进入手机内部的氮化镓芯片 [3] - 2023年对宁德时代的销售额达1.9亿元 [3] - 与速腾、禾赛等厂商合作,车规级产品用于车载激光雷达、车载PD等,并已切入联合电子供应链 [4] - 是英伟达800V直流电源架构的唯一中国芯片供应商,为数据中心提供高效电源模块 [4] - 产品应用于家电马达驱动、BMS电池管理、储能双向变换器,并与意法半导体签署联合开发协议 [4] - 在人形机器人方面,推出150V/100V全系列氮化镓产品,100W关节电机驱动产品已经量产 [4] 行业前景 - 全球氮化镓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人民币139.4百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人民币1,759.5百万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8.5% [5] - 预计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人民币3,227.7百万元增长至2028年的人民币50,141.9百万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8.5% [5] - 消费电子产品及电动汽车预计将成为预测期间内的两大应用场景 [5] 竞争对手及格局 - 全球功率半导体行业高度集中,前十家公司市场份额合计为66.9% [8] - 2023年公司氮化镓功率半导体业务收入为人民币592.7百万元,市场份额为33.7%,前五大公司市场份额合计达92.8% [8]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英飞凌、宜普电源转换公司、Navitas、GaN Systems、华润微和士兰微等 [10] - 2025年8月德国慕尼黑地方法院裁定公司在德国销售的GaN产品侵犯英飞凌专利 [12] - 2023年5月宜普电源转换公司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调查 [12] - Navitas 2023年全球氮化镓功率半导体市占率约为15%,正加速推进6英寸向8英寸技术迁移 [12] - GaN Systems 2023年市占率约为10% [12]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公司收益总额为人民币5.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385.8百万元增加43.4% [23] - 氮化镓分立器件及集成电路收益由上年同期的138.4百万元增加至报告期内的207.4百万元,同比增加49.9% [25] - 氮化镓模组收益由上年同期的106.5百万元增加至报告期内的236.1百万元,同比增加121.7% [25] - 氮化镓晶圆收益为108.1百万元,上年同期为138.9百万元,同比减少22.2% [25]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为人民币37.8百万元,从上年同期的亏损人民币83.2百万元转为盈利 [25] - 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21.6%转为报告期内的6.8% [25] - 销售成本为人民币5.1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9%,营销开支为5400万,行政开支为2.4亿,研发为1.62亿 [25] 近期业务进展 - 报告期内新增客户导入693项,新增55家直销客户、1家经销商 [21] - AI及数据中心领域,服务器电源和主板48V转12V高功率密度电源的功率器件开始规模化交付 [21] - 人形机器人领域,150V和100V功率器件广泛应用在关节电机驱动和内部电源转换等模块 [22] - 汽车电子领域,应用于车载激光雷达、DC-DC、车载OBC等氮化镓芯片产品已与多家主机厂商合作并部分量产 [25] - 消费电子领域,在巩固手机、笔记本电脑、快充设备市场优势基础上,拓展抽油烟机、空调、电视等家电领域 [25]
中概股和港股狂飙!华尔街押注科网巨头、AI数据中心
第一财经· 2025-10-03 08:13
美股及中概股市场表现 - 截至北京时间10月3日凌晨收盘,美股略微收涨,标普500指数涨0.06%,纳斯达克指数涨0.3%,道琼斯工业指数涨0.17% [1] - 中概股异军突起,人工智能概念股大涨,阿里巴巴涨3.59%,百度涨2.03%,万国数据涨2.78%,世纪互联涨4.46% [1] - 中概股涨幅超出美国AI概念股,英伟达涨0.88%,甲骨文跌0.08%,博通涨1.44% [1] - 阿里巴巴在美中概股年初以来涨幅高达123%,从7月的100美元附近飙升至190美元附近,百度在美中概股今年以来的涨幅也达到约66% [2] 港股市场表现及驱动因素 - 港股在10月2日大涨,恒生指数一举突破27000点大关 [1] - 恒生科技指数在南下资金因黄金周假期缺席的情况下依然大涨,这波强势主要是由海外资金驱动 [1] - 主要空头仓位上涨1.9%,几乎与恒指涨幅一致,说明是真实买盘而非空头回补 [1] - 随着三季度恒指突破并站稳25000点关键分水岭,港股一二级市场良性循环进一步强化,牛市格局已基本确立 [6] 人工智能与云服务投资主题 - 科技与AI再次成为市场核心,中国云服务商和AI数据中心概念股受到追捧 [1] - 中国三大云服务提供商(BAT)大力投入AI领域资本开支,BAT的资本开支增加使得数据中心提供商成为了最大受益方 [3] - 关于加大AI基础设施投资、自研先进芯片(如百度的昆仑系列)取得进展,以及AI大模型达到全球竞争水平的消息,进一步激发了投资者的兴奋情绪 [2] - 投资者也对中国的AI、技术发展和资本回报发展感兴趣 [7] 数据中心公司业务前景 - 华尔街投行杰富瑞认为,世纪互联、万国数据是最大受益方,也仍是该机构的首选投资标的 [3] - 世纪互联管理层指出,自8月底以来已有3个每个容量在50-100兆瓦的新项目向不止一个客户公开招标,管理层有信心2025财年第三季度的订单量可以超过2025财年第二季度的水平 [4] - 万国数据在批发业务上的暴露更多,其国内业务中阿里占比20%-30%,腾讯和字节跳动各占15%-20% [5] - 世纪互联零售仍占EBITDA约50%,但在批发业务中,字节跳动是最大的客户且其份额在增长 [5] 资金流向与市场情绪 - 美资对中国股市兴趣回升,继年初的"DeepSeek时刻"后,中国科网巨头迎估值重估2.0 [2] - 中国科技股整体比美国便宜很多,会有押注'追赶行情'的快钱进来,在中美元首通话背景下,市场情绪修复 [3] - 美联储重启降息周期,在弱美元背景下,新兴市场迎来资金回流,而中国股市也是新兴市场中流动性最好的市场 [3] - 国际投资者对A股、港股的兴趣高涨,"是否具有可投资性"这类质疑今年几乎绝迹,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同对市场更乐观的展望 [7] 市场展望与预期 - 四季度将是港股夯实新一轮牛市基础、打开上行空间的关键阶段,恒生指数波动区间预计介于24800-27800点,科技指数介于5800-6800点 [6] - 下半年以来,A股、港股、美股都围绕着AI这一主线进行交易,因而互相联动明显,而各界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 [6] - 投资者感到些许不安,但考虑到强劲的走势和散户资金的潜在流入,不认为这些投资者愿意在短期内减持其中国仓位 [7] - 目前,许多国际投资者仍暂将中国视为战术性交易机会,在亚洲,投资者的情绪更加乐观 [7]
芯片股再度走高 算力龙头上市加速推进 机构称长期国产替代逻辑稳固
智通财经· 2025-09-29 11:17
股价表现 - 晶门半导体股价上涨7.14%至0.6港元 [1] - 华虹半导体股价上涨5.42%至71.95港元 [1] - 中芯国际股价上涨2.67%至74.9港元 [1] - 上海复旦股价上涨2.25%至42.68港元 [1] 行业动态与IPO进展 - 摩尔线程科创板首发上市申请获通过,为今年科创板新过会企业中用时最短 [1] - 摩尔线程拟募集资金80亿元,用于新一代AI训推一体芯片、图形芯片、AISoC芯片研发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1] - 沐曦股份二轮问询核查近期通过 [1] 行业驱动因素与前景 - 半导体设备板块表现强势,成为资金布局重点 [1] - AI数据中心推升存储器需求,直接拉动设备需求 [1] - 国产替代持续深化,带来增长空间 [1] - 短期来看,头部存储厂商新项目启动及先进逻辑扩产,推动设备行业迎来新一轮增长 [1] - 长期国产替代逻辑稳固 [1] - 建议聚焦国产化率提升及技术突破环节 [1]
看好AI数据中心驱动NAND景气度持续上行至26H2
格隆汇· 2025-09-29 08:59
存储周期复盘 - 上一轮周期(2023Q3至2024Q2)为“强预期弱现实”,DRAM价格触底后累计上涨20%至70%,NAND Flash累计上涨80%至200% [1] - 本轮周期自2025Q1开始,供给端优化,DRAM原厂聚焦高利润率DDR5和HBM,压缩DDR3/DDR4供给,导致DDR4颗粒在2025年Q2价格涨幅基本翻倍 [2] - NAND Flash原厂自2024年12月起陆续减产10%至15%,并加快向200层以上产品迁移,减少低阶产品供应,TLC颗粒价格于2025年3月止跌回升,Q2温和上涨3%至8% [2] 需求端驱动因素 - 北美四大云服务提供商(CSP)上调资本开支指引,预计2025年和2026年AI相关资本开支同比分别增长81%和64%,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预计达2751亿美元和4139亿美元,同比增64%和50% [3] - 近线硬盘(Nearline HDD)供应紧缺,交期延长至52周,促使CSP厂商转向企业级固态硬盘(eSSD)存储冷数据 [3] - 预计到2026年,企业级SSD需求将达3392亿GB,同比增长35%,其中AI服务器企业级SSD需求将达2180亿GB,同比增长55%,占全球NAND需求比重有望提升至20% [3] 供给端约束 - NAND原厂当前产能利用率约80%以上,2023年下半年行业低谷时产能利用率曾降至70%至80% [4] - 2025年全球DRAM资本开支预计增长54%,而NAND Flash资本开支仅增长6%,资本开支明显向DRAM先进制程和HBM倾斜 [4][5] - 由于AI数据中心需求高增、HDD需求向eSSD转化、eSSD对NAND晶圆要求最高以及NAND资本开支增长缓慢,预计2026年NAND或将形成供给缺口 [5] 价格走势与行业展望 - 2025年9月以来,NAND大厂闪迪面向渠道和消费者客户涨价10%以上,美光暂停报价后,三星通知大客户第四季度涨价,预计NAND类eMMC/UFS协议价格涨幅为5%至10% [6] - NAND Flash晶圆和部分存储模组价格在9月已有個位数百分比上涨,TrendForce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NAND Flash价格将上涨5%至10% [6] - 展望后续,数据中心eSSD涨价幅度有望超预期,2026年大容量QLC SSD有望出现爆发性增长,存储行业景气度上行至少将延续到2026年下半年 [1][6]
油服设备观点更新:中东天然设备爆发的历史性机遇,强call杰瑞&纽威
2025-09-28 22:57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油服设备行业 天然气设备行业 [1] * 公司:杰瑞股份 纽威股份 [1][2] 核心观点和论据 中东市场机遇与中国企业角色 * 中东面临化石能源供需错配 新能源汽车发展减少石油需求 中东希望通过减少石油供给维持高油价[1][5] * 中东将增加天然气开采以满足本国用电需求 天然气自用成本约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远低于LNG出口或原油出口[1][6][7] * 中国与中东关系紧密 中国是中东原油最大目的地 进口原油40%来自中东 中国占据中东出口量25%[3] * 中国从财务投资者转变为项目施工方和建设者 工程机械、矿业及油服设备领域受益[1][4] * 中东加大对AI数据中心投资 沙特购买约1.8万张英伟达GB300芯片 阿联酋购买50万张高端芯片 推动能源需求[1][10] 燃气轮机与设备需求爆发 * 2025年燃气轮机全球需求增长30% 主要集中在北美和中东 美国增长147% 中东暴增200% 主要来自数据中心应用[1][8] * 天然气设备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 核心设备商的能力体现在设计能力和非标定制化落地能力[14] 重点公司分析:杰瑞股份 * 杰瑞股份市值超300亿元 利润约30亿元 市盈率12倍 业绩弹性强[1][2] * 杰瑞具备出海基因 早期为利伯顿代工 有望成为天然气项目总包商[1][13][15] * 2023年10月订单开始猛增 2025年一季度现金流大幅转正 二季度利润释放明显[16] * 在中东采取"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集中于科威特、伊拉克、巴林和阿联酋的非油气EPC项目[16] 重点公司分析:纽威股份 * 纽威股份市值超300亿元 利润约15亿元 市盈率15倍[1][2] * 创始团队有核电阀门外贸经验 通过OEM建立品牌 油气业务订单占比从两年前11%提升至45%[15][17] * 为通过沙特阿美审厂投入6000万元人民币改造生产环境 预计未来订单将继续暴增[17] * 俄乌战争导致欧美阀门原材料价格上涨 中国阀门产品力提升[17] 中东各国天然气战略 * 沙特处于天然气紧平衡 油发电比例高 沙特阿美计划大幅增加资本开支重点投资天然气项目[11] * 阿联酋天然气不足需要进口 计划到2030年实现自产自销并扩大LNG出口能力[11] * 卡塔尔拥有全球最大气田 实施"百船计划"大规模建造LNG运输船 俄乌战争后成为欧洲重要天然气供应来源[11][12] 其他重要内容 * 中东不适合光伏制造因其缺水且需要高纯度淡水[9] * 杰瑞和纽威估值较低 切到2026年纽威估值15倍 杰瑞12倍 仍有很大投资潜力[18][19]
字节跳动,进军锂电
DT新材料· 2025-09-27 00:05
字节跳动进军电池研发领域 - 字节跳动通过招聘“电池研发专家”释放明确信号,月薪4万至7万元,按15薪计算,对应年薪为60万至105万元 [2] - 职位职责包括研发新型电池材料、体系和技术,涵盖锂离子电池、锂金属固态电池、硅负极电池等,并负责项目规划与成果转化 [2] - 招聘要求为电化学、材料科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历,5年以上电池研发经验,精通电池工作原理与制造工艺 [4][5] AI数据中心能源需求驱动 - AI数据中心是“能耗巨兽”,字节跳动布局锂电池与储能领域旨在满足其持续扩张带来的能源消耗与供电稳定性需求 [3] - 公司曾发布公告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建设融合风能、太阳能与大规模储能的微网系统 [3] - 字节跳动已与比亚迪在锂电池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将共建实验室,探索AI在固态电池研发中的应用 [3] 国际碳材料大会与电池技术关联 - 大会主题涵盖新能源碳材料,如多孔炭、硬碳、硅碳等,以及先进电池技术,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电池 [7] - 碳材料在电池中应用广泛,涉及锂电负极(石墨、硅碳)、钠电负极(硬碳/软碳)、导电剂(炭黑、碳纳米管、石墨烯)等 [9][10] - 大会将展示电池相关碳材料产业链,从原材料(如石油焦、沥青)到关键部件(如双极板、气体扩散层)及制造设备(如石墨化炉、碳化炉) [10][11]
液冷行业深度报告:数据中心带动液冷需求增长,关注上游核心冷媒材料
2025-09-26 10:28
行业与公司 * 液冷行业深度报告 重点关注数据中心液冷行业 特别是上游核心冷媒材料[1] * 报告涉及的公司包括海外企业如3M 瓦克 陶氏 以及国内企业润和材料 皇马科技 卫星化学 巨化三美 新宙邦 巨化股份 华谊集团 德邦科技等[14][15][16][21] 核心观点与论据:行业发展驱动力 * 芯片性能提升是液冷技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2018年后通过增加芯片功率提升性能的方式导致功耗和散热需求激增[2] * 英伟达新一代Ruby及Ruby Ultra系列芯片在B300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功率 对现有单向水冷板提出更高要求 推动相变式液冷等高效方案应用[5] * AI数据中心装机量快速增长 2024年约为7GW 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较高水平 增速在2027年和2028年较快 直接带动液冷需求增加[8][1] * 数据中心能效管理趋向精细化 管理层次从芯片级扩展到服务器集群和机柜集成 直接在CPU GPU等高发热点位加装板式液冷设备成为趋势[6] 核心观点与论据:液冷技术方案与关键指标 * 数据中心液冷系统关键指标是功率密度(整个机柜总功耗)和热流密度(单个芯片单位面积功耗)例如7平方厘米 1400瓦的芯片热流密度超过200瓦 需高效液冷方案[3] * 当前主流液冷方案分为冷板式和浸没式 冷板式按工质相变分为单相(如去离子水)和多相(如R134a制冷剂)浸没式分为油类(天然矿物油等)和氟化液[4][7] * 相变式液冷利用R134a等制冷剂的气液转换带走更多热量 效率更高 浸没式液冷主要采用碳氢合成油或硅油[7][21] * 3M计划在2025年底退出全氟胺 全氟烷烃等理想冷媒市场 将释放市场空间 由全氟聚醚(PFPE)等新材料取代[16][21] 核心观点与论据:冷媒材料性能与比较 * 合成烃和合成脂相比天然矿物油杂质少 抗氧化性好 材料兼容性佳 但闪点较低[9] * 有机硅油闪点高 稳定性强 安全环保无毒 但流动性差易沉积导致局部过热 需增加阀门和泵成本来提高流速[10][11] 瓦克公司第二代有机硅油介电常数降至1 89~2 1 满足数据中心要求 性能可达氟化液的60%到70%[13] * 氟化液(如全氟胺 全氟烷烃)冷却效果出色 各点位温度均一 但成本高昂 目前价格约60~70万元/吨 主要由3M生产[12][16] 国内企业正通过化学合成法突破技术壁垒[16] * 全氟聚醚(PFPE)分子结构含醚键 相对易降解 环境危害小 是PFAS物质的较好替代品 其性能受分子量影响 平均分子量2500以下部分用于冷却液[17][18][19] * 氢氟醚在半导体清洗和晶圆干燥有优势 可作为辅助组分与全氟胺等混合 提高冷却液稳定性并改善流动性能[20] * 阿法烯烃(PAO)基础油具有良好低温性能 粘度适中 倾点低 挥发性低和耐热性高等特点[15] 其他重要内容 * PFAS物质因碳氟键能大难以降解 存在环境和健康风险 需寻找替代品 全氟烯烃(如六氟丙烯的二聚体 三聚体)也是备选方案 但需改进挥发性和毒性[17][18] * 液冷技术应用前景明确 相变冷板式液冷需要R134a制冷剂 浸没式液冷采用碳氢合成油或硅油 德邦科技的液态金属散热组件被推荐用于替代传统硅脂提升传热效果[21]
全球第二大铜矿宣布停产 铜供给遭遇长期冲击(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 2025-09-26 07:53
核心事件 - 美国矿业巨头Freeport McMoRan印尼子公司Grasberg矿山因致命泥石流事故停产 该矿为全球第二大铜矿 占公司已探明储量50%和2029年前预计产量约70% [1] - 初步评估显示Freeport第三季度铜和黄金销售指引较2025年7月预期分别降低4%和6% 预计2026年铜和黄金产量较此前估算骤降约35% 最早2027年才能恢复事故前生产水平 [1] - 分析人士预计未来12至15个月内市场将损失50万吨铜供应 并可能进一步损失100至200万吨 冲击严重程度相当于Cobre、Komao和Los Bronces三大铜矿同时停产 [1] 供给影响 - 中信建投表示停产预计对2025年第四季度全球铜产量带来约47万吨影响 [3] - 全球铜供给弹性进一步强化 受巴拿马铜矿停产和印尼格拉斯伯格铜矿停产共同影响 [3] - 高盛指出今年Kamoa-Kakula和El Teniente铜矿也存在生产中断情况 [2] 价格预测 - 沪铜主力合约2511收盘报价82710元/吨 涨幅3.40% [1] - 高盛预计2025年12月LME铜价风险偏向上行 将稳定在10200至10500美元/吨区间 高于此前9700美元/吨预测 [2] - 高盛重申铜价长期看涨前景 预计2027年铜价将达到每吨10750美元 理由包括开采深度增加、矿石品位下降和开采难度加大 [2] 需求前景 - 铜作为绿色能源转型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原材料 电动车铜使用量约为传统燃油车4倍 光伏与风电单位装机耗铜量是传统能源2至5倍 [2] - AI数据中心、服务器及配套电网建设推动铜需求显著增长 高盛预计到2030年仅AI服务器供电的数据中心就可能额外消耗100万吨铜 [2] - 短期库存出售缓和全球铜供需缺口过快爆发的矛盾 长期一旦需求出现边际升温甚至新消费缺口 铜价更易获得上行突破动能 [3] 相关企业 - 江西铜业股份(00358)为国内铜冶炼龙头 阴极铜年产能达210万吨 铜业务收入占比超70%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2560.3亿元人民币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期内溢利约44.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78% [4] - 紫金矿业(02899)2025年上半年矿山产铜566,853吨同比增长9.3% 冶炼产铜380,464吨同比减少2.8% 铜业务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27.8% 毛利占集团毛利38.5% [4] - 洛阳钼业(03993)在刚果(金)运营TFM和KFM两座世界级矿山 拥有6条生产线和65万吨以上年产铜能力 2025年上半年铜产量35.36万吨 矿山端营业收入314.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05% [4] - 五矿资源(01208)2025年第二季度铜总产量达140,368吨较2024年同期增长54% Las Bambas铜精矿含铜产量达114,909吨同比增长64% 选矿品位提升至0.94%且铜回收率创91.3%的强劲表现 [5]
液冷冷却液+AI数据中心+氟化工,最全龙头公司产业链梳理(附名单)
搜狐财经· 2025-09-25 23:48
液冷技术背景与政策驱动 - 2025年算力中心规模持续扩张 AI服务器芯片功耗提升 传统风冷方案难以支撑高密度部署 [1] - 2024年全国算力中心总耗电量达1660亿千瓦时 占全社会用电量1.68% [1] - 多部门要求2025年起新建数据中心电能比需低于1.3 头部企业普遍推进液冷替代 [2] - 芯片功率超300W时风冷无法保证设备稳定 液冷依靠高比热容和导热性解决高能耗散热痛点 [2] 液冷技术类型与市场格局 - 冷板式液冷因成熟度高、兼容性好 占2022年市场份额91% 代表企业有超聚变、浪潮、中科曙光 [3] - 浸没式液冷解热能力最强 但设备维护成本高 占比约8% 典型公司为曙光数创、广东合一 [4] - 冷板式以水基冷却液为主 成本低、散热快、易维护 [5] - 浸没式依赖于含氟冷却液 具有绝缘与稳定性但成本更高 喷淋式仅在极少数场景应用 [6] 冷却液材料体系 - 主流冷却液分为水基、油基和含氟冷却液三类 [7] - 水基冷却液应用于单相冷板式液冷 由康普顿、统一股份等企业供应 [8] - 油基冷却液用于单相浸没式液冷 中国石油、统一股份、晨化股份、润禾材料等具备全产业链供货能力 [8] - 含氟冷却液解决高可靠性和极端物理条件 巨化股份、东岳集团、永和股份、新宙邦、晨光博达等实现大规模量产 [8] - 2025年3M退出PFAS类氟化液生产 全球72%市场份额空缺加快国产替代 巨化股份、晨光博达通过PUE1.065实验室测试 [8] 微通道液冷技术突破 - 微通道冷板液冷成为AI芯片巨头技术布局重点 英伟达、微软推动MLCP标准 [9] - 国内高澜股份获H100/GB300认证 飞荣达服务于华为昇腾MLCP冷板 [9] - 英维克、铂力特、淳中科技、中石科技等布局材料、设备、检测工艺 [9] - 微通道技术使芯片热流密度突破1000W/cm² 扩展AI服务器高密度部署空间 [9] 市场规模与价格逻辑 - 2028年全球AI数据中心装机量有望达59GW 对应冷却液需求超8.9万吨 [10] - 中国市场液冷数据中心年复合增长率达51.4% 2027年行业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 [10] - 含氟冷却液售价高企 全氟聚醚单价40-50万元/吨 氢氟醚25-80万元/吨 [11] - 巨化股份、永和股份、东岳集团、新宙邦等持续扩大产能并完成应用验证 [12] - 油基、硅油冷却液国产化进程加快 润禾材料、晨化股份主攻新型改性硅油 [12] - 水基冷却液领域康普顿、统一股份、新安股份持续扩张产能 攻克低温与低电导率配方 [13] 头部项目应用案例 - 阿里巴巴建成5A级绿色液冷数据中心 PUE降至1.12 部署3万台服务器 [14] - 中科曙光实现全球首个大规模浸没相变液冷商业化落地 [15] - 华为云乌兰察布数据中心采用间接蒸发冷却 全年空调压缩机启用不到30天 PUE降至1.15 [16] - 多元技术路径驱动产业链公司市占率分化 龙头企业业绩弹性持续提升 [17] 全球数据中心规模与能效要求 - 2017年全球数据中心规模为465.5亿美元 2026年预计达1632.5亿美元 期间复合增长率13.4% [24] - 全国在用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达1.46 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为1.55 [24] - 政策要求2023年底新建大型数据中心PUE降至1.3以下 国家算力枢纽节点PUE控制在1.25-1.2以下 [24] 液冷技术优势与市场前景 - 液体体积比热容是空气的1000-3500倍 导热系数是空气的20-30倍 冷却能力远高于空气 [30] - 液冷允许芯片超频运行 性能可提升10-30% 节能20-30%以上 冷板式PUE低至1.2以下 浸没式低至1.1以下 [30] - 2027年我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或突破1000亿元 2019-2027年复合增速51.4% [25]
美光撼动HBM格局
半导体芯闻· 2025-09-25 18:21
公司业绩表现 - 第四财季(6-8月)营收同比增长46%,达到115亿美元 [1] - 第四财季营业利润飙升126.6%,达到45亿美元 [1] - 调整后每股收益为3.03美元,营业利润率达到35% [1] - 云虚拟服务器内存销售额同比增长213.6%,达到45.43亿美元 [1] - 6-8月高带宽内存销售额达20亿美元,年销售额预计达80亿美元 [1] - 高带宽内存客户数量扩大至6家 [1] 高带宽内存技术进展 - 公司已向客户交付HBM4样品,并实现业界领先的11Gbps速度 [1] - HBM4产品提供超过11Gbps的业界领先速度和最佳功率效率 [2] - HBM4计划于明年第二季度开始量产出货,下半年全面投产 [2] - 到2026年,公司的HBM市场份额预计将比今年有所扩大 [2] 行业竞争格局影响 - 公司HBM4速度达到业内最高水平,颠覆了市场此前认为其将在竞争中落后的预期 [1] - 此前行业普遍认为HBM4竞争将是SK海力士和三星电子之间的双雄争霸 [1] - 公司进入HBM4市场将使竞争从双向转变为SK海力士、美光和三星电子之间的三方竞争 [2] - 行业分析认为,公司提前进入HBM4市场将产生重大影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