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
搜索文档
暴跌80%!阻碍监管执法、整改不执行、年报难产,紫天科技退市风险高悬
华夏时报· 2025-05-10 16:17
公司财务造假与监管冲突 - 公司财报存在虚假记载,包括虚增营业收入8.97亿元、虚列预付款8.12亿元给未收到款项的福建省海峡星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7] - 公司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诉讼,福建证监局2月14日责令30日内整改但至今未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或提交整改报告 [2][7] - 公司因未聘请年审会计师导致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未按期披露,5月6日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8] 管理层阻碍监管行为 - 2024年4月公司董事长宋庆等4人通过拒接电话、拒回短信等方式躲避福建证监局现场检查 [5] - 深交所多次联系要求配合监管,宋庆以身体不适等理由拒绝实质性沟通 [5] - 2024年9月福州市公安局以"隐匿会计凭证罪"立案后,办案人员多次联系管理层均未获回应 [5]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实际控制人为姚海燕和郑岚(姑嫂关系),二人年龄均超70岁,2016年通过资产重组入主公司 [3] - 原董事长姚小欣(郑岚之子)2024年卸任,由宋庆接任董事长兼董秘 [3] -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股东户数约3.3万户,股价一年内累计跌幅超80% [9][12] 审计机构与费用纠纷 - 2023年审计机构北京亚泰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因阻碍执法被罚100万元,签字注册会计师被罚60万元 [8] - 公司拖欠北京亚泰所2023年度审计费用,导致其拒绝2024年审计合作 [8] - 业内人士指出公司劣迹斑斑导致会计师事务所普遍不愿接洽 [8] 退市风险与市场影响 - 公司股票自3月17日起停牌,停牌前股价8.74元/股对应市值约14亿元 [9] - 若两个月内未完成整改或披露年报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续可能终止上市 [11] - 监管认定公司"严重扰乱证券市场正常秩序",市场人士呼吁及时清除违规企业 [11]
涉及财务造假及重大事项未披露,*ST中程将被退市
齐鲁晚报网· 2025-05-08 20:16
公司退市决定 - 公司收到深交所《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1] - 退市决定基于两项核心违规事实:2023年经审计净资产为负值触发退市风险警示后,2024年财报被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且内部控制审计遭否定 [1] - 经证监会调查确认,公司存在长达六年的系统性财务造假行为 [1] 财务造假细节 - 2017-2021年间,公司通过虚构菲律宾风光一体化项目财务数据虚增业绩 [3] - 2020-2022年,公司对印尼矿权资产进行财务造假 [3] - 公司隐瞒重大诉讼事项,未及时披露涉资6.27亿元的印尼子公司诉讼案,该金额占公司2022年末净资产的57.47% [3] 行政处罚 - 中国证监会对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及处以750万元罚款 [3] - 对相关负责人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 [3] 公司经营状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7亿元,同比下降70.21% [3]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亿元,同比减亏73.24% [3] - 亏损主要原因为镍电项目建设完工、管理费用高企及财务费用较高等 [3] - 和信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财报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3]
中信建投保荐项目,上市次年业绩变脸亏损!2024年财报非标,涉嫌信披违规,已被证监会立案
梧桐树下V· 2025-05-08 17:26
文/梧桐兄弟 4月27日,北交所上市公司云创数据(835305)公告,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 一、2024年财务报告为非标准审计意见,几乎坐实财务造假 4月29日,云创数据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财务报告 为非标准审计意见、无法表示意见 。 根据上会会计师事务所《关于南京云创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告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专项说明》(《专项说明》),非标准审计意见涉及的主要 内容如下: 1、云创数据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告知书 我们注意到如财务报表附注六、7、其他应收款所述, 云创数据披露应收控股股东往来款人民币534,510,902.38元,我们无法设计和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以获取充分 适当的审计证据证实该项其他应收款所涉及业务的真实性 ,无法确认该款项的真实性、完整性、可回收性以及坏账准备计提的充分性。 4、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如后附的财务报表所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云创数据的 货币资金余额为人民币139,966,926.94元(其中募集资金账户余额为人民币81,587,907.85元) ,短期借款余 额为人民币140,428,240.77元 ...
A股“造假王”黯然落幕
搜狐财经· 2025-05-08 13:25
文|新财域 *ST东方的退市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资本败局,更是市场生态与监管体系的一次压力测试。当161亿元财务造假与流动性危机形成双重绞杀,多么光鲜的身 份,也无法阻止企业的快速崩塌。 这不仅是张宏伟个人的滑铁卢,更是中国民营企业野蛮生长后暴露的病灶缩影。 失控的资本游戏 回望**ST东方的资本历程,实际控制人张宏伟的扩张手段堪称"刀尖上的舞蹈"。 这位15岁辍学做泥瓦匠的东北商人,自2017年将主业转向农产品国际贸易后,逐渐陷入"做大规模-质押融资-继续扩张"的致命循环。 从"东北首家"到资本弃子 2025年4月30日。*ST东方这家曾头顶"东北首家民营上市公司"光环的企业,最后以0.36元/股的价格定格退市。没有退市整理期的缓冲,没有投资者说明 会的解答,近13万股东账户里的股票,直接变成了三板市场的"休眠资产",成为资本市场"退市新规时代"的标志性事件。 若将时间拨回五年前,*ST东方的故事曾是资本市场的"模范样本"。2018年借壳上市时,其"农业+高铁"的双主业模式被券商誉为"穿越周期的黄金组合", 股价三年暴涨420%。实际控制人张宏伟从泥瓦匠的出身到身价300亿的"东北首富"的故事,更成为经典的"草 ...
锦州港财务造假屡犯不改 造假多年被审计机构大华无视?
新浪证券· 2025-05-07 18:00
财务造假行为 - 公司通过虚假贸易业务及跨期确认港口包干作业费收入等方式虚增利润,2022年虚增利润3,610.45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2.46% [1] - 2023年虚增利润6,808.78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65.96% [1] - 2024年第一季度虚增利润1,537.75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62.05% [1] - 2018年至2021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86.24亿元,虚增利润总额1.79亿元,其中2018年虚增利润2,070.9万元,2019年3,899.9万元,2020年4,415.7万元,2021年7,511.4万元 [3] 造假手段与责任认定 - 通过子公司锦国投(大连)发展有限公司控制上下游供应商及客户资金流转,形成闭环资金池,制造虚假贸易流水 [3] - 时任董事长徐健、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刘辉被认定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财务总监李挺等高管为其他直接责任人 [3] - 2024年6月公司股票被实施ST风险警示,徐健、刘辉被采取10年市场禁入措施 [3] 审计机构与审计结果 - 2018年至2023年年报审计机构均为大华会计事务所,但多年出具无保留审计意见 [1] - 2024年审计机构变更为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费用为180万元,审计结果为"无法表示意见" [2] - 2023年审计结果为"新疆和本国生的天空前景观",审计费用为68万元 [2] - 2022年审计结果为"标准无细位单贝",审计费用为86万元 [2] 公司治理缺陷 - 管理层为维持表面业绩长期虚构贸易链条,甚至通过会计差错更正掩盖问题 [4] - 首次处罚后公司仍持续造假,暴露治理严重缺陷 [4] 退市风险与追责机制 - 公司因连续三年财务造假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标准,2025年5月6日复牌后被实施*ST [5] - 2024年净资产为-65.67亿元,审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存在25亿元违规担保未解决 [5] - 停牌前股价跌至1.04元,若复牌后继续跌停将触发面值退市条件 [6] - 刘辉、李挺等6名责任人因涉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6] - 中证投服中心已启动普通代表人诉讼,未来可能升级为特别代表人诉讼 [6] - 上交所对锦州港及徐健、刘辉等责任人公开谴责,认定其10年内不得担任上市公司高管 [6] 市场影响 - 公司成为退市新规下"造假强制退市"典型案例,反映监管对财务造假"零容忍"态度 [6] - 投资者保护机制显效,受损投资者可通过代表人诉讼和先行赔付依法索赔 [6]
帕瓦股份涉财务造假遭警示,董事长张宝曾任中南大学校团委书记
搜狐财经· 2025-05-07 15:50
公司财务与经营状况 - 公司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更名为"ST帕瓦",开盘即跌停,审计机构对2024年财报内控出具否定意见 [1] - 浙江证监局指出公司存在虚增营业收入、少提存货跌价准备、虚增在建工程、印章使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导致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半年报、三季报信息披露不准确 [1] - 2023年公司营收骤降29%,净利润亏损9737万元,2024年亏损进一步扩大至10.97亿元 [3] - 上市前(2020-2022年)公司营收年增速超48%,归母净利润年增长超74% [3] 高管信息 - 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宝为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博士、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 [4] - 张宝当前年龄54岁,持有公司股票165671股,2024年薪酬为120.1万元 [5][7] - 张宝历任中南大学助教、讲师、副研究员、校团委书记、冶金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现任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6] - 其他高管包括副总经理程源(博士学历,薪酬84.67万元)、杨峰(薪酬156.87万元)、方理(中专学历,薪酬44.07万元)等 [5] 董事长薪酬变动 - 张宝薪酬从2020年的120.7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297.8万元,2024年降至120.1万元 [7]
紫天科技三度被查陷退市倒计时 财务造假链条遭监管重锤 审计机构同步领罚
新浪证券· 2025-05-07 10:57
公司治理与财务造假 - 公司自2023年以来三次被立案调查,系统性财务造假集中暴雷导致2023年巨亏12 1亿元[1] - 2016年实控人变更后通过激进并购制造账面繁荣,2022年末应收账款达21 94亿元超过当年营收[2] - 2022年伪造8 12亿元服务器预付款并转为无凭据存货,通过子公司间重复购销虚构收入[2] - 在云计算服务未开工情况下确认收入,2023年计提商誉减值5 69亿元[2][6] 监管对抗与处罚 - 2024年4月福建证监局现场检查遭遇公司拒绝提供资料、高管失联等全方位对抗[3] - 2024年9-10月证监会两次立案,2025年3月17日股票停牌[3] - 审计机构合伙人田梦珺因拒交底稿被处100万元罚款及6年市场禁入[5] - 实际控制人姚小欣等高管被集体处以80万元罚款及10年市场禁入[5] 市场反应与退市风险 - 停牌前5个交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 4亿元,4月30日机构单日净卖出超1100万元[4] - 若两个月内无法披露年报将触发退市风险警示,再逾期两个月则终止上市[4] - 2023年4月28日至2024年9月8日期间持股投资者可启动索赔程序[4] 业务转型失败 - 从传统锻压机械向互联网广告、云服务、算力租赁的激进转型缺乏实质业务支撑[6] - 算力业务预付8 1亿元采购服务器被证实虚假,互动影游布局沦为股价炒作工具[6] - 失控的应收账款和商誉减值成为压垮企业的关键因素[6]
广道数字“披星戴帽”,股价下跌23.6% 保荐机构拟先行赔付,投资者权益或有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7 00:00
公司股票变动 - 广道数字因2024年年度报告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意见,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广道数字"变为"*ST广道" [1] - 公司股票于2025年4月30日停牌一天,5月6日复牌后股价跌幅达23.6%,从9.49元/股跌至7.25元/股 [1] 财务造假与审计问题 - 广道数字通过伪造合同及其他单据虚构业务活动,虚增收入和利润,导致以前年度财务报表严重失真 [2] - 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内部控制体系崩溃,审计机构无法对财务报告真实性提供合理保证 [2] - 中审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揭示公司财务造假黑幕 [1][2] 监管调查与经营状况 - 2024年12月4日,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调查仍在进行中 [2] - 公司原主营业务基本停滞,新业务收入规模偏小,关键岗位员工大规模流失 [2] - 公司有3221万元银行贷款未还清,持续经营能力面临重大不确定性 [2] 保荐机构与资金问题 - 保荐机构五矿证券拟采取先行赔付等措施维护投资者权益 [1][3] - 五矿证券发现公司2024年度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与披露严重不符,存在挪用或超范围使用嫌疑 [3] - 公司多个银行账户被冻结,冻结金额合计4693.71万元,冻结期限为6个月 [3] 投资者索赔 - 受损股民可在2024年12月4日(含当日)之前买入并在2024年12月5日后卖出或继续持有股票的投资者提出索赔 [4] - 《投资快报》提供股票维权咨询和新闻报料渠道,组织专业团队为投资者提供支持 [4]
财务造假信披失实,锦州港被证监会处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6 22:49
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 - 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辽宁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1] - 律师团队初步判断两个时间段内买入并卖出的受损投资者可以提出索赔:2019年4月17日至2023年11月10日买入且在2023年11月11日后卖出或持有 以及 2023年4月28日至2024年11月1日买入且在2024年11月1日后卖出或持有[1][4] 财务造假情况 - 2022-2024年通过虚假贸易及跨期确认港口包干作业费收入虚增利润:2022年虚增3610.45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22.46%) 2023年虚增6808.78万元(占65.96%) 2024年一季度虚增1537.75万元(占62.05%)[2] - 导致《2022年年度报告》《2023年年度报告》《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2] - 时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刘辉决策实施虚假贸易 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李挺参与虚假贸易 董事长尹世辉未审慎关注[2] 关联交易违规 - 2022-2024年刘辉实际控制公司通过虚假贸易占用资金:2022年321841.78万元(占净资产47.63%) 2023年557063.07万元(占81.41%) 2024年上半年399411.65万元(占70.70%) 下半年100652.84万元[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归还金额209760.03万元[3] - 2023-2024年为关联方提供担保合计29.8亿元[3] - 2022-2024年关联交易发生额分别为321841.78万元(占净资产47.63%) 566063.07万元(占82.73%) 789064.49万元(上半年688411.65万元占121.86%)[3] 信息披露违规 - 2024年半年度报告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 直至10月31日收盘后才发布[2] - 所有关联交易均未及时披露 导致《2022年年度报告》《2023年年度报告》《2024年半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3]
北交所或现首只退市股!
证券时报· 2025-05-04 16:42
公司核心事件概述 - 北交所上市公司广道数字因2024年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意见,于4月30日停牌一天,并将于5月6日复牌后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为“*ST广道” [1][2] - 公司可能成为北交所设立以来首只真正意义上的退市股票,此前观典防务等公司因转板退市不纳入考虑范畴 [2] - 公司于2024年12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目前调查尚在进行中 [1][5] 审计意见与财务问题 - 审计机构中审华会计师事务所指出,公司存在系统性舞弊行为,通过伪造合同、虚构交易单据等手段虚构业务活动,蓄意虚增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导致内部控制体系全面失效 [2] - 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基于三点理由:前期差错更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无法确认;证监会立案调查结果无法判断;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4][5][6] - 公司面临多项重大不利因素,包括原主营业务基本停滞、新业务收入规模偏小、关键岗位员工大规模流失、三个资金监管账户被证监会冻结合计4693.71万元,以及两笔银行贷款共计3220.63万元已逾期 [6][8] 公司应对与内部反应 - 包括副总经理宋凯在内的多位董监高人员对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内容提出异议 [2] - 独立董事王洋表示已要求董事会和管理层就审计发现问题出具专项说明和整改计划,并推动聘请第三方独立机构进一步核查 [3] - 公司董事会表态将配合证监会调查,积极自查,确保与西门子合作的工业数字化业务稳定开展,并通过管理层停薪、优化开支等方式节省费用,筹集资金解决短期现金流问题 [7] 保荐机构角色与资金问题 - 保荐机构五矿证券核查发现,公司2024年度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情况与披露不一致,存在挪用或超范围使用的可能,募投项目部分业务真实性存疑 [8] - 五矿证券已对公司募集资金的存放与使用进行严格管控,并声明拟采取包括先行赔付在内的一切可能措施,以维护投资者权益和维护市场稳定 [1][8] - 有中介机构先行赔付的先例,如2023年紫晶存储案中,保荐、审计等中介机构共同出资设立先行赔付专项基金,累计申报有效赔付金额约10.86亿元,占总赔付金额比例98.9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