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务造假
icon
搜索文档
锦州港被重罚!7年财务造假!中国证监会立案后,继续财务造假......
梧桐树下V· 2025-05-04 13:38
文/梧桐兄弟 近期,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锦州港",代码:600190)又一次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 据公告, 2022 年至 2024 年,锦州港通过虚假贸易业务及跨期确认港口包干作业费收入等方式虚增利润, 《2022 年年度报告》《2023 年年度报告》《2024 年第一 季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2022 年虚增利润 3,610.45 万元,占当期报告披露利润总额的 22.46%; 2023 年虚增利润 6,808.78 万元, 占当期报告披露利润总额的 65.96%; 2024 年第一季度虚增利润 1,537.75 万元,占当期报告披露利润总额的62.05%。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1月,锦州港刚收过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 锦州港为了做大收入和利润、满足银行贷款需求, 与大连和境贸易有限公司、上海银鸿国际 贸易有限公司、宁波朗逸能源有限公司、宁波百荣能源有限公司、重庆岳城川聚贸易有限公司、上海盛辙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舟山丰聚益尚能源有限公司 等七家公 司开展无商业实质的贸易业务。 结果, 2018 年 虚增营业收入2,120,276,859.08元,虚增营业成本 ...
节后!北交所或现首只退市股!
券商中国· 2025-05-04 12:25
4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北交所上市公司广道数字停牌一天。 "经审计,广道数字公司存在系统性舞弊行为,通过伪造合同、虚构交易单据等手段虚构业务活动,蓄意虚增 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等,上述行为对财务报表产生广泛而重大的影响。"中审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简称"中审华")表示,因上述舞弊活动,广道数字公司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已全面失效,无法实现对财务报 告及相关信息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的合理保证,严重背离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 该公司独立董事王洋进一步表示,其高度重视审计发现的问题,已要求董事会和管理层就相关事项出具专项说 明和整改计划,推动聘请第三方独立机构进一步核查问题成因及整改效果,并明确整改时间表和责任人。 财务造假遭监管立案调查 之所以对广道数字2024年年报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中审华给出了三点理由: 一是前期差错更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由于2024年年报被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意见,"五一"节后这只个股将变为"*ST广道"。这也意味着,北 交所或许即将迎来首只真正意义上的退市股票。 此前在2024年12月,广道数字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目前调查尚在进行中 ...
造假、退市、被追债,400亿前东北首富栽了,一点也不冤
创业家· 2025-05-02 19:10
核心观点 - 东方集团因财务造假和债务危机导致退市,并被民生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起诉,涉及金额达19.52亿元 [4][10][15] - 公司通过虚增营收161.3亿元和营业成本160.73亿元维持虚假财报,最终被证监会处以3900万元罚款 [15][16] - 实控人张宏伟曾通过资本运作和金融杠杆扩张商业帝国,但根基不稳导致快速崩塌 [19][20][28] 财务造假与退市 - 东方集团因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触及退市条件,于4月15日停牌 [10][14] - 公司通过农产品贸易虚增营收161.3亿元,虚增成本160.73亿元,造假跨度达2020-2023年 [15] - 退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仍有470万手买单,散户被游资炒作吸引接盘 [16] 债务与诉讼 - 民生银行起诉东方集团及张宏伟,涉及金额10.3亿元,案件处于一审阶段 [4][6] - 公司累计新增诉讼金额19.52亿元,涉及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 [10] - 东方集团持有的12.68亿股民生银行股份已全部质押 [24] 商业帝国发展史 - 张宏伟1984年创立东方集团,1994年上市成为东北首富,身价峰值达410亿元 [19][20][27] - 通过参股民生银行、锦州港等金融机构实现资本扩张,形成"东方系"版图 [21][23][25] - 采用"资本+产业"双驱动模式,但过度依赖财务杠杆和关联交易 [25][28] 关联企业影响 - 锦州港同样因财务造假被罚2300万元,虚增营收86亿元 [32] - 民生银行关联贷款风险暴露,泛海系贷款余额从637亿元降至856亿元 [30] - 招商银行、摩根等机构曾逆势买入东方集团股票,股东户数增至13万户 [32]
300208,触及强制退市!
搜狐财经· 2025-05-02 12:26
文章核心观点 *ST中程2017 - 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且已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还存在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诉讼事项问题,证监会拟对其及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罚,同时公布了2024年年报财务数据 [2][4][5] 违法事实 - 2017 - 2021年菲律宾风光一体化项目相关财务数据虚假记载,风电项目不符条件虚假确认收入和利润,光伏项目虚增工程进度提前确认收入和利润 [3] - 2020 - 2022年虚增印度尼西亚矿权相关财务数据,CIS煤矿采矿权证被撤销、JAYA锰矿矿权到期未转销仍列无形资产 [4] - 按造假财务类目,2017 - 2018年虚增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2019 - 2021年多次虚减营业收入、虚减或虚增利润总额,2020 - 2022年虚增无形资产,造假数据占比大 [4] - 2023年印尼子公司涉诉金额6.27亿元(占2022年净资产57.47%),迟至2023年11月披露,多位高管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4] 处罚决定 - 证监会拟责令公司改正,给予警告并处750万元罚款 [4] - 对JIA XIAOYU给予警告,处以650万元罚款,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4] - 对其他责任人员罚款20万元至200万元不等,合计拟罚款1900万元 [4] 2024年年报财务数据 资产与净资产 - 总资产26.31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17.35% [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73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147.26% [7] 收入与利润 - 营业收入1.37亿元,同比下降70.21% [5][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3.10亿元,同比增加73.24% [5][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3.18亿元,同比增加69.07% [8] 其他指标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3.11亿元,同比增加42.43% [8] - 基本每股收益 - 0.4140元/股,同比增加73.29% [8] - 稀释每股收益 - 0.4140元/股,同比增加73.29% [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024年不适用,2023年为 - 600.28% [8]
东方集团刚退市,锦州港又拉响退市警报
搜狐财经· 2025-05-01 21:01
公司动态 - 锦州港因2020年至2023年连续4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1] - 公司股价已跌至1 04元,距离"1元退市"红线仅一步之遥 [1] - 近期连续跌停背后是机构资金的集体出逃,市场认为退市几无悬念 [1] - 大股东大连港投融资控股集团为国有企业,但国企背景未能阻止退市风险 [1] 行业趋势 - 2023年以来已有7家国有上市公司退市,数量超过过去三年总和 [2] - 注册制下监管对财务造假容忍度为零,不会因企业性质区别对待 [2] - 国企光环正在褪色,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背景下任何企业都不能心存侥幸 [2] 市场反应 - 关联方东方集团此前已因类似问题退市,股价曾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触发面值退市机制 [1] - 从抚顺特钢到*ST同达再到锦州港,国企退市案例已屡见不鲜 [1] - 投资者对"国企不会退市"的幻想被现实打破 [1][2]
300208,触及强制退市!还将被重罚
证券时报· 2025-05-01 14:44
文章核心观点 *ST中程重大财务造假,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后仍被严惩,监管部门对财务造假“零容忍”,强调立体追责以维护市场诚信和投资者权益 [1][7] 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 - 2024年4月,因2023年末净资产为负值,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因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2] - 2025年4月,2024年年报被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和否定意见内控审计报告,触及两项财务类终止上市情形,因否定意见内控审计报告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2] - 年报披露前公司持续经营、财务数据和内控制度存在重大隐患,今年发布近十次风险提示公告,同日收到的行政处罚告知书显示公司涉嫌连续多年财务造假 [2] 存在严重财务造假 - 2017年度虚增营业收入14.03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92.18%,虚增利润总额5.53亿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136.17% [4] - 2018年度虚增营业收入4.68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36.00%,虚增利润总额2.18亿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94.92% [4] - 2019年度虚减营业收入6.72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88.83%,虚减利润总额2.85亿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的78.36% [4] - 2020年度虚增无形资产3.00亿元,占当期披露总资产的6.53%,虚减营业收入3.43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118.51%,虚减利润总额2.82亿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的56.22% [4] - 2021年度虚增无形资产3.10亿元,占当期披露总资产的7.37%,虚减营业收入732.69万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0.46%,虚增利润总额500.23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的5.83% [4] - 2022年度虚增无形资产3.10亿元,占当期披露总资产的7.42% [4] - 公司还存在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诉讼事项的违法事实 [5] - 证监会拟对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750万元罚款,对JIA XIAOYU给予警告,处以650万元罚款并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其他责任人员罚款20万元至200万元不等,合计拟罚款1900万元 [5] - 公司可能触及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将被叠加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警示,按先触及先适用原则可能被财务类强制退市 [5] 财务造假“零容忍” - 财务造假破坏市场诚信基础,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 [6] - 2024年4月国务院发布资本市场新“国九条”,明确整治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强制退市标准 [7] - 2024年7月六部委联合印发意见,要求加大全方位立体化追责力度,强化行政、刑事、民事追责 [7] - 2024年8月最高检发布解答,明确财务造假犯罪案件认定和法律适用问题 [7] - 监管部门强调对财务造假行政、民事、刑事立体追责,对退市公司违法违规“一追到底” [8] - 从严执行退市规则有利于推动资本市场风险出清,保护投资者权益,退市不能免责,违法退市公司必须严惩 [8]
300208,触及强制退市!还将被重罚
证券时报· 2025-05-01 14:40
公司退市与处罚情况 - 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且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审计报告 触及两项财务类终止上市情形 股票自5月6日起停牌 [1] - 公司因2023年末净资产为负值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因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3] - 公司2024年年报公布后因审计报告保留意见和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 再次触及两项财务类终止上市情形并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3] 财务造假具体事实 - 2017年度虚增营业收入14.03亿元(占当期92.18%)虚增利润总额5.53亿元(占当期136.17%) [6] - 2018年度虚增营业收入4.68亿元(占当期36.00%)虚增利润总额2.18亿元(占当期94.92%) [6] - 2019年度虚减营业收入6.72亿元(占当期88.83%)虚减利润总额2.85亿元(占当期绝对值78.36%) [7] - 2020年度虚增无形资产3.00亿元(占当期总资产6.53%)虚减营业收入3.43亿元(占当期118.51%)虚减利润总额2.82亿元(占当期绝对值56.22%) [7] - 2021年度虚增无形资产3.10亿元(占当期总资产7.37%)虚减营业收入732.69万元(占当期0.46%)虚增利润总额500.23万元(占当期绝对值5.83%) [7] - 2022年度虚增无形资产3.10亿元(占当期总资产7.42%) [7] - 存在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诉讼事项的违法事实 [8] 监管处罚措施 - 证监会拟对公司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 处以750万元罚款 [8] - 对主要责任人JIA XIAOYU处以650万元罚款并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8] - 对其他责任人员罚款20万元至200万元不等 合计拟罚款1900万元 [8] 监管政策环境 - 国务院2024年4月发布新"国九条" 明确严肃整治财务造假行为并进一步严格强制退市标准 [10] - 六部委2024年7月联合印发文件要求加大全方位立体化追责力度 强化行政追责威慑力和刑事追责力度 [10] - 最高检2024年8月发布解答文件明确财务造假犯罪案件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重点问题 [10] - 监管部门通过行政、民事、刑事立体追责手段严惩财务造假 对退市公司违法违规问题"一追到底" [11]
证监会出手,又有公司财务造假被严惩
中国基金报· 2025-05-01 14:02
监管部门坚决"零容忍"打击财务造假!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导读】*ST中程连续6年财务造假,触及退市后仍被证监会严惩 中国基金报记者 王建蔷 4月30日晚间,*ST中程公告表示,公司当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以下简称《告知书》),《告知书》指出公司涉嫌存在多 项违法事实。事实上,目前*ST中程已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终止上市。 涉及两大违法事实 今年1月16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对*ST中程立案。 经过三个多月的调查后,证监会于4月30日下发《告知书》。根据《告知书》认定的事实,*ST中程涉及两大违法事实。 首先,公司2017年至2022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2017年至2021年,*ST中程菲律宾风光一体化项目相关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其中,风电项目在不符 合收入确认条件的情况下虚假确认收入和利润,光伏项目通过虚增工程进度方式提前确认收入和利润。 已锁定财务类强制退市 事实上,目前*ST中程已经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情形,将被终止上市。 去年4月,公司披露2023年年报,因2023年末净资产为负值,公司被实施退市 ...
为满足债券发行要求,他们打造虚增10亿元营收的“纸上帝国”
搜狐财经· 2025-05-01 06:06
欺诈发行债券案件核心事实 - 甲皮业有限公司通过PS伪造财务数据虚增营收10.56亿元、净利润1.45亿元以满足私募债发行要求[1][2] - 公司实际控制人周某组织财务团队篡改记账凭证、会计报表及纳税申报表等核心财务资料[1][2] - 通过不具备证券审计资质的乙会计师事务所与丙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分所合作出具虚假审计报告[2] - 2013年成功发行1.5亿元私募债券后仅支付2100万元利息即违约[3] 财务造假操作链条 - 财务经理叶某直接篡改财务账套数据并编制虚假纳税申报表[2] - 会计师王某制作不实现场审计底稿且指导使用PS伪造银行流水[9] - 丙北京所负责人马某未核实原始凭证即出具审计报告加速流程仅数天完成[9][10] 司法追责与判决结果 - 法院判处甲公司罚金450万元实际控制人周某获刑11年[12] - 财务团队林某叶某及会计师王某分别获刑3年至1年6个月[12] - 马某因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被追究刑事责任[10][12] 行业监管改进措施 - 检察机关向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提出10项整改建议包括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及风险控制体系建设[14] - 上海注协开展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审计流程监管[14] - 新证券法实施后建立中介机构行政民事刑事立体化追责体系[15]
东方集团有关责任人遭纪律处分,集团此前曾连续多年财务造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18:22
东方集团财务造假案终局 - 上交所对东方集团及其实际控制人张宏伟、时任董事长孙明涛等多名高管予以公开谴责,并公开认定张宏伟、孙明涛终身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党荣毅5年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5] - 东方集团因未按时归还闲置募集资金所涉金额较大,被上交所及时任董事长孙明涛予以公开谴责,时任总裁李章彦予以通报批评 [5] - 东方集团终止上市,其股票将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两网公司及退市公司板块挂牌转让 [6] 财务造假细节 - 2020年至2023年,东方集团虚增营业收入分别为38.97亿元、48.65亿元、65.43亿元、8.25亿元,占各期对外披露营业收入的25.20%、32.05%、50.44%、13.56% [6] - 同期虚增营业成本分别为38.75亿元、48.44亿元、65.30亿元、8.24亿元,占各期对外披露营业成本的23.74%、29.57%、45.43%、11.45% [6] - 四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161.3亿元,虚增成本160.73亿元 [6] - 审计机构大华所在财务造假期间对年报均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 公司现状与背景 - 东方集团2023年年报被审计机构大华所出具"非标"意见,涉及向控股股东东方有限及其子公司提供担保金额33.19亿元,以及东方有限在龙江银行哈尔滨龙腾支行的4.54亿元流动资金贷款到期未偿还 [7] - 东方集团成立于1992年,1994年登陆上交所,是黑龙江省首家上市民企,业务涵盖农业、金融、港口及新型城镇化开发 [7] - 公司旗下参股锦州港(ST锦港)和民生银行,曾为多元化产业巨头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