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
搜索文档
前彩电一哥,退市边缘再曝造假
商业洞察· 2025-04-18 17:54
财务造假指控 - 江西康佳新材料前董事长朱新明实名举报康佳集团董事长周彬及前高管刘某涉嫌通过关联交易虚增2018年利润4000万元,并操控5000万资金经空壳公司转入河南农民账户[1][4] - 举报材料显示2018年3月至5月康佳通过渤海信托向珠海东方隆晨输送3.535亿元,资金最终回流形成4712万元投资收益占当年净利润11.5%[4] - 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指出若资金闭环无商业实质则涉嫌虚增利润,但行政处罚追溯期已过,开开视界股权交易未披露关联或构成信披违规[5] 异常财务指标 - 2021-2024年公司毛利率持续低于5%,远低于白色家电行业中位数(2024年为21.9%)[5][6] - 同行业对比显示2024年申万白色家电板块6家披露业绩公司中仅深康佳亏损且营收下滑,其余5家均盈利[10][11] - 公司扣非净利润连续14年为负,最近一次盈利在2010年,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2.96亿元同比扩大52.31%[9][10] 债务与流动性风险 - 资产负债率从2020-2022年不足80%攀升至2024年92.65%,短期借款57.4亿元超出货币资金41.16亿元形成16亿元缺口[11] - 流动负债总额超190亿元,包含66.6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及近40亿元应付票据与账款[11] - 2024年经营现金流净额仅1.74亿元难以覆盖债务缺口,若无资本运作2025年末净资产可能转负触发退市警示[1][18] 战略转型困境 - 2018年布局的半导体业务2024年营收暴跌94.99%至1.7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从19.03%缩至1.53%[12][14] - 消费电子业务(占营收91.2%)同比微降0.67%,彩电业务营收较2015年120亿元缩水至2024年50.28亿元[14][17] - 控股股东华侨城拟将控股权移交央企(传闻华润集团接盘),但举报事件为保壳行动蒙上阴影[21] 退市风险 - 截至2024年末净资产23.7亿元,若2025年维持32.96亿元亏损规模将导致净资产转负触发退市警示[1][18] - 境外销售占比71.11%但营收同比下滑26.25%,贸易环境恶化加剧业绩压力[19][20] - 公司为国内首家中外合资电子企业,1998年彩电市占率第一,但当前品牌力与产品竞争力持续弱化[17]
全剧终!连续20个跌停退市,从41.72跌到0.37,这还怎么玩?
搜狐财经· 2025-04-18 01:31
跌停是所有股民都不愿意看到,最怕的就是买到连续一字跌停的票,只能认命,卖也卖不出去,天天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账户缩水,没一点办法,要是几 个跌停,还能接受,可是要是20个跌停后马上退市,都已经绝望了,而且最高从41.72跌到0.37,马上把韭菜连根拔起! 这只股票就是*ST东方,原名东方集团! 东方集团也算是今年的一只热门股票了,4年造假161亿,本来要是天天跌停,也就套一批人,没想到在3月12日一个地天板,当天直接成交了12.31亿,又 有不少散户追进去,居然还有人在跌停卖掉之后,看到涨停,又追进去的! 然后进去之后,又是跌停,直接连续一字跌停,一口气来了20个跌停,周一就是最后一个交易日,就算涨停也回不到1元以上了,锁定退市! 本来里面12.9万股东,还不算太多,后边抄底进去的散户太多了,现在预测其股东人数已经到达到了31.6万,比爱康科技退市时候28万股东还多,东方集 团应该是A股这30年困住散户最多的一只股票! | | | | *ST东方 0.37 -5.13% | | | | | --- | --- | --- | --- | --- | --- | --- | | 关于"*ST东方(600811)" ...
沐邦高科能否被质疑财务造假?客商疑云再起
新浪证券· 2025-04-16 10:30
核心观点 - 沐邦高科业绩高增长背后存在财务数据异常,包括收现比显著低于往年水平(2022年35%、2023年51%,而2020-2021年均超100%)[6][8] - 公司存在收入确认后被“撤回”现象,2024年前三季度因合同取消导致1.98亿元营收作废,归母净利润减少5120万元[2][3] - 供应商与客户重叠问题突出,如注册资本仅200万元的常州晨羲既是公司大客户(销售额1.3亿元)又是供应商(采购额0.5亿元)[15][16] 财务数据异常 - 2022年及2023年营收增速分别达192.84%、75.15%,但收现比骤降至35%、51%,显著偏离2020-2021年超100%的水平[4][6] - 2024年会计差错更正显示前三季度营收4.86亿元已超过全年预测值(3.3-3.5亿元),引发多确认收入质疑[1][2] - 在建工程达15.9亿元远超固定资产6.8亿元,鹰眼预警提示可能存在隐藏成本费用嫌疑[16] 供应链与交易风险 - 2023年新增第一大供应商南昌市国资供应链金融公司(交易额4.66亿元,占比32.28%),该公司2020年营收仅4600万元且疑似为地方政府关联企业[9][10][11] - 公司与该供应商签订3亿元授信额度合同,并由子公司提供连带担保,交易合理性存疑[13] - 供应商南昌国资供应链穿透后实控人为南昌政府,与公司实控人廖志远家族存在潜在交集(通过南昌红谷滩政府关联基金)[14] 商誉与资产问题 - 公司跨界光伏收购豪安能源形成商誉7.83亿元,2023年硅片价格跌超50%但未计提减值,2024年业绩预告或一次性计提[19][20] - 豪安能源硅片业务毛利率从19.30%腰斩至8.24%,商誉减值计提时点合理性受质疑[20] - 多个光伏项目实际投入远低于规划(如梧州项目投14.2亿元vs铜陵项目仅1亿元),50亿元未来投入压力与账面资金2.85亿元不匹配[16][17] 监管与市场质疑 - 上交所问询函要求公司说明销售退回细节(客户关联关系、会计处理等),直指会计差错或业绩调节可能性[3] - 财务造假嫌疑案例对比:紫晶存储(收现比59%-80%)、广誉远(46%-77%)等公司虚增收入特征与沐邦高科相似[8] - 公司解释甘肃潮讯退货原因为“行业不景气”,但合同解除补偿款仅320万元(占原合同金额1.4%)[3]
提高鉴别能力 远离财务造假 | 风险警示案例解读(五)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4-10 10:01
财务造假案例概述 - 文章核心观点是通过典型案例揭示财务造假手法及后果 旨在提高投资者识别能力[1][2] - W公司通过系统性造假虚增业绩 最终导致退市并催生强制退市制度[4][12] 造假手法分析 - W公司采用银行回单造假方式 将支付给经纪人的资金伪装成大客户回款 虚增收入74亿元 占累计收入的465%[8] - 通过虚构采购和销售 伪造合同单据 利用无关联方完成资金体外循环 形成完整造假产业链[10] - 预付账款科目存在1.54亿元差异(报表1.46亿元 vs 科目余额表3亿元)成为调查突破口[6] 造假规模披露 - 2008-2011年间累计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 占898%[8] - 累计虚增净利润16亿元 占比达82.64%[8] - 造假规模已超出常规财务包装范畴 属于恶意欺诈上市[8] 案件处理结果 - 公司被处850万元罚金 董事长获刑3年6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12] - 中介机构连带受罚 推动退市制度改革[12] - 直接催生2014年《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出台[12]
提高鉴别能力 远离财务造假 | 风险警示案例解读(三)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4-09 10:24
财务造假案例背景 - 案例涉及上市公司A通过资产重组收购D公司100%股权并更名为J公司 [5] - 重组协议要求D公司在2011至2014年度实际净利润不低于预测水平否则需进行补偿 [7] - 公司为完成重组利润承诺而实施财务造假 [3] 造假手段分析 - J公司通过少结转主营业务成本少计销售费用等方式虚增利润 [9] - 2013年虚增利润1.58亿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82.58%占净利润93.48% [9] - 2014年虚增利润0.40亿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446.15%占净利润706.86% [9] - 公司将前期调节利润从2015年1月开始逐月分期消化直至全部转回 [9] 事件后续发展 - 东窗事发后多名董监高声称对造假行为不知情无法识别隐蔽财务手段 [11] - 部分高管试图将责任推卸给审计公司 [11]
提高鉴别能力 远离财务造假 | 风险警示案例解读(二)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4-09 10:24
在此过程中,JH集团等的信息披露行为存在虚 假记载和重大遗漏,且违法行为涉及金额巨大、手 段极其恶劣,违法情节特别严重。作为中介机构的 审计机构也未勤勉尽责,在对JH集团的相关财务报 表进行审计时,出具的含有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 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根据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二 十六次会议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投资者保 护,坚决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更好发挥 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者功能,在 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指导下,上海证 券交易所系统梳理近年来发行人、中介机 构因造假、欺诈等恶劣行为侵害投资者利 益的行政处罚典型案例,通过风险警示案 例解读,引导投资者看清财务造假的真实 面貌,提高财务信息识别能力,自觉远离 可能存在的造假、欺诈行为,切实维护自 身合法权益。 1691 2016年,JH集团和AZ股份联手进行"忽悠 式"重组。JH集团为实现重组上市目的,通过各 种手段虚增2013至2015年度的巨额收入和银行存 款,AZ股份也在《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 中公告 了含有上述虚假信息的财务报表。 "财务造假"风险警示典型案例解读 财务造假必被罚 信息披露需合规 前 序 对于上市公司AZ股份,重组方JH集团及 ...
科净源从“明星股”到“问题股”:上市仅20个月即遭立案调查
新浪证券· 2025-04-07 15:12
上市与暴雷事件 - 公司于2023年8月11日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发行价45元/股 募集资金7.71亿元 上市首日股价冲高至128元/股 市值超40亿元 [1] - 2025年4月3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成为创业板注册制下最快"暴雷"上市公司之一 [1] 业绩表现 - 2023年营收同比暴跌31.3%至3.02亿元 归母净利润1940万元 同比骤降77.53% [2]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73亿元(同比-32.55%) 归母净利润亏损3890万元 同比下滑195.73% [2] 业务板块分析 - 水处理产品毛利率从2023年50.26%骤降至40.76% 主因市场竞争加剧 [3] - 综合治理项目回款周期延长至平均3.7年 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高达379% [3] - 运营服务2024年上半年新增订单同比下降68% 市场份额被北控水务等龙头挤压 [3] 信披与财务问题 - 全资子公司未经审批为第三方债务提供银行存单质押担保 2024年9月被深交所通报批评但未整改 [3] - 2023年Q2确认收入占比达全年52% 涉嫌收入跨期调节 [4] - 2024年Q3末应收账款6.56亿元中63.3%账龄超1年 但计提比例仅23.2%(行业平均35%) [4] 资金链与募资使用 - 2023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1.84亿元 2024年Q1进一步恶化至-0.57亿元 同期资本开支达1.2亿元 [5] - 原计划投资3.5亿元的"北京总部基地项目"延期至2026年 但募集资金账户中4.2亿元转为理财 [5] 战略与治理缺陷 - 研发投入占比不足3%(行业均值6.8%) 核心产品专利有效期仅剩2年 [6] - 销售费用率从2021年8.7%飙升至2024年15.2% 反映重渠道轻创新模式 [6] - 实控人葛敬家族持股30.78%把控董事会 上市后独立董事无环保行业背景 [7] 行业环境 - 2024年财政部叫停地方隐性债务项目 行业新签合同额同比下降41% [8] - 公司未能转型市政污水运营等现金流稳定业务 逆势加码高风险EPC项目 [8]
中青宝3年财务造假被罚!信永中和、亚太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
梧桐树下V· 2025-04-04 12:07
违法事实 - 2019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通过虚构业务虚增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虚增或虚减利润 [4] - 2019年虚增营业收入3361.32万元(占当期7.17%),虚增利润833.40万元(占当期14.96%) [4] - 2020年虚增营业收入2809.43万元(占当期9.56%),虚增利润698.11万元(占当期5.45%) [4] - 2021年虚增营业收入1787.83万元(占当期5.03%),虚减利润721.39万元(占当期13.17%) [4] - 未及时披露实际控制人张云霞2023年12月29日被刑事拘留及取保候审事项,直至2024年7月26日才公告 [6] 责任认定 - 公司2019-2021年财报虚假记载违反《证券法》,董事长李瑞杰、总经理李逸伦为直接负责主管人员 [7] - 财务总监张思群、宝腾互联总经理张超为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7] - 未披露实控人刑事强制措施事项中,李逸伦、董秘高国舟分别为主管和其他责任人员,实控人张云霞、李瑞杰组织指使隐瞒 [7] 处罚决定 - 公司因虚假记载被罚款400万元,李瑞杰、张超各罚200万元,李逸伦罚100万元,张思群罚50万元 [11] - 公司因未披露实控人事项被罚100万元,张云霞罚200万元、李瑞杰罚150万元,李逸伦罚50万元,高国舟罚20万元 [11] 公司经营与财务 - 股票自2025年3月18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简称变更为"ST中青宝" [9] - 2019-2021年审计报告均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机构为信永中和(2019-2020)和亚太集团(2021) [10][12][13] - 2020年起持续亏损,2023年净利润-5504.57万元,2024年前三季度-3636.67万元 [17][18] - 2021年营业总收入3.36亿元,2023年降至2.59亿元,同比连续下滑 [18]
亿元工程合同 “无中生有”?普邦股份原收购标的突爆离奇谜团
上海证券报· 2025-04-03 02:31
并购交易与业绩表现 - 普邦股份2015年收购深蓝环保100%股权 深蓝环保在4年对赌期内均"踩线"完成业绩承诺 但2019年后业绩迅速下滑[6][23] - 2023年普邦股份将深蓝环保转让给广州德赛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和广州德赛银链科技有限公司[12] 争议合同与债务纠纷 - 佳和建设称在不知情情况下与深蓝环保签订四地六份工程合同 涉及工程款1.28亿元 后被法院调解确认欠款6000万元[6][7][8] - 佳和建设否认合同真实性 称在左贡县、芒康县未开展业务 且部分合同仍使用已废止的"昌都地区"名称[14][15] - 普邦股份公告显示2017-2020年对佳和建设应收账款约1亿元 2020年全额计提坏账[17] 财务与法律疑点 - 调解书显示佳和建设委托律师曾某否认接受过委托 称授权材料系深蓝环保律师伪造[11] - 深蓝环保注册地址实际无该公司办公 且原董事长谢非称已离职3年[20][22] - 广发证券保荐人称收购前已详细核查深蓝环保项目 但督导依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22] 项目真实性核查 - 左贡县、芒康县住建局表示未查询到调解书所述项目 江达县确认佳和建设中标两个自来水项目但金额低于调解书[22] - 普邦股份称有合同、验收单和回款记录 佳和建设解释回款可能通过伪造营业执照开设账户完成[17]
又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倾家荡产!公司退市、破产,原董秘被欠薪、被罚款200万
梧桐树下V· 2025-03-27 20:22
文/梧桐兄弟 近期,退市公司鸿达兴业股份有限公司(400207,原代码002002)收到江苏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鸿达兴业退市之前涉及财务造假,虚增利润 总额逾40亿。 根据《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 鸿达兴业通过篡改原始财务账套、指使审计人员虚构审计调整分录和篡改财务报表等方式,虚增营 业收入合计3,505,452,250.52元,虚增利润总额合计4,077,671,116.96元。 鸿达兴业主要生产主体内蒙古乌海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乌海化工")、内蒙古中谷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谷矿业")、西部环保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西部环保",与乌海化工、中谷矿业统称为"乌海化工等三家子公司")、内蒙古中科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装备")、包头市新达茂稀土有限公司(以下 简称"新达茂稀土")等公司 已被法院裁定受理破产重整或破产清算。 此外,时任董事会秘书林少韩此次被罚款200万,而其已于2024年4月 因公司长期拖欠劳动报酬、未缴纳社会保险 辞职。 但与鸿达兴业投资者相比,公司股价由6-7元/股跌至不足1元,直至退市,谁欠谁呢? 经查明,你们涉嫌存在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