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教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2025中国—印尼校企合作峰会在雅加达举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10-16 10:32
峰会概况 - 峰会由印尼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部主办 为第二次举办中资企业与印尼高校的合作对接活动 [1] - 约200名来自印尼政府、高校及中资企业的代表参会 参会高校覆盖印尼9个主要岛屿 [1] - 30余家参会中资企业涉足矿业、制造业、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建筑、物流等领域 [1] 官方观点与倡议 - 印尼官方指出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产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 需让教育方向贴合企业实际需求以实现人才价值与产业效益提升 [1] - 印尼副部长高度评价中国"十四五"规划中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容 强调职业教育对印尼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2] - 呼吁更多中国高校和企业深化与印尼的合作 [2] 合作交流活动 - 活动设置主会场与分会场同步进行 主会场开展企业与高校一对一洽谈 议题包括本地人才培养、实习合作及课程共建 [4] - 分会场举行中国—印尼科技交流分享会 并进行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推介及高校与企业的技术分享 [4] - 正式发布了中国—东盟产教融合"芯"计划 [4] 人才招聘与对接 - 在中资企业招聘会上 多家企业推出覆盖制造、建筑、信息技术、物流等领域的岗位 [4] - 招聘会吸引了近400名印尼高校毕业生和求职者到场应聘 [4]
苏州大健康职教行指委揭牌
苏州日报· 2025-10-16 08:36
活动概况 - 苏州市大健康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新学期工作会议暨产教对话活动于10月15日在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1] - 活动中苏州市大健康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正式揭牌 [1] - 活动由苏州市教育局和苏州市中华职业教育社指导 约80名相关部门领导、委员、企业专家及师生代表参与 [1] 战略目标与定位 - 行业指导委员会将紧扣《"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 [1] - 委员会旨在精准对接苏州市构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大健康产业体系战略目标及服务业1840产业发展蓝图 [1] - 核心目标是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1] 合作与成果 - 行业指导委员会与苏州智慧医养市域产教联合体暨苏适颐养协同育人平台、江苏生物医药产业学院签署联建协议 [1] - 活动面向社会发布了首批12项大健康领域培训服务清单 [1] - 培训服务清单涵盖就业培训、行业应用培训、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师资专项培训等多元内容 [1] 行业交流与探讨 - 活动设置大健康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产教对话环节 [1] - 来自养老服务、医疗卫生、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六位专家参与对话 [1] - 专家围绕人才供需对接中的难点与对策展开交流 共同探寻产教融合新路径 [1]
秋招新观察:扬工院供需两旺,“技能菁英”更吃香
扬子晚报网· 2025-10-15 23:50
招聘活动概况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2026届秋季大型招聘会,主题为“职引新动能 联动助启航” [1] - 招聘会吸引200家优质企业参与,提供超过7000个就业岗位 [1] - 活动吸引了全校5000余名毕业生踊跃参与 [1] 行业与公司参与 - 参会企业重点集中在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领域 [2] - 包括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中国一汽(盐城)有限公司、江苏丰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参与 [2] - 来自苏锡常等长三角地区的知名企业组团前来招聘 [2] 人才需求与评价 - 企业为学子提供大量一线技术骨干、工艺工程师、设备运维工程师等极具成长性的岗位 [2] - 企业评价该校学生动手能力强,岗位适应快,经过短期培训就能独当一面,是生产一线最需要的人才 [2] - 为应对产业升级,许多学生主动向“技术+复合”方向发展,以满足企业对既懂软件又懂应用场景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2] 产教融合模式 - 学校持续完善“访企拓岗+校企合作”双轮驱动机制,推动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精准对接 [3] - 许多参会企业与学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促进教学内容与企业标准深度融合 [3] - 深度融合模式使人才培养方向与企业需求高度契合,有效降低企业招聘和培训成本,实现学生“毕业即上岗,上岗即胜任” [3]
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开展国际航空人才培养交流访问活动
中国民航网· 2025-10-15 19:32
活动概况 - 活动于10月14日至15日由泛美集团联合新加坡新翔集团在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举办 主题为“聚力伙伴·服务全球” [1] - 活动旨在搭建高水平国际交流平台 促进全球航空服务领域的人才共育 资源共享与产业协同 [1] - 来自新加坡 马来西亚 缅甸 泰国 韩国等国家的20余家知名企业负责人与国际教育专家出席活动 [4] 合作与成果 - 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与新加坡新翔集团联合创建“中新国际航空产业学院” 并成立定向班 累计100余名学生入职新加坡民航 [8] - 学院首创“跨国挂职+联合研发”教师发展模式 引进航空服务前沿标准 实现“出校门即上岗”的无缝衔接目标 [8] - 未来学院将进一步融入国家“职教出海”政策 推动产教融合走向更高水平 更广领域 [9] 行业挑战与公司战略 - 航空业面临数字化 智能化带来的深刻变革 以及服务标准 人才培养和跨文化融合等方面的重大挑战 [8] - 泛美集团以“产教一体 双向奔赴”为核心模式 将通过资源整合与标准共建深化校企协同 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8] - 活动围绕国际航空人才培养 资源共享 产教融合等关键议题展开交流 探索教育赋能产业的新路径与全球合作新机制 [4][9]
东软睿新集团:与世界技能组织共筑全球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
中证网· 2025-10-15 14:37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创始人作为中国首家世界技能组织全球高级合作伙伴受邀出席2025年世界技能组织全体成员国大会并签署合作协议[1] - 公司提出“教医养”融合发展创新模式,以“教育防老”理念为出发点,通过城市云医院、智慧养老平台等推动教育、医疗与康养产业协同发展[1] - 公司产业布局与社会需求同频共振,深度参与中国数字社会建设,在医疗健康、智能汽车互联、企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国际软件服务、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成就[1] 业务与产业布局 - 公司依托产业背景,肩负培养数字化时代高技能人才的社会责任,投资创办三所大学[1] - 公司通过校企紧密协同、共建教学资源,弥合产业与教育之间的鸿沟,释放职业教育潜力[2] - 公司曾多次助力国际国内大型赛事顺利举办,发挥在国际技能赛事承办与技术服务方面的综合实力[2] 人才培养与合作 - 公司将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以教医养一体化战略深度赋能教育科技,助力弥合不同国家地区间的技能差距,为青年提供技能提升机会[1] - 公司作为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实践,将企业真实需求和前沿技术融入旗下三所应用型大学的课程、实训与师资体系[2] - 公司将与世界技能组织携手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职业技能标准革新、人才培养深化及竞赛水平提升[2] 技术支持与赛事参与 - 公司以2026年中国上海世界技能大赛为契机,凭借在中国领先的软件创新、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领域的核心驱动力,为大赛四个赛项提供软硬件相关的技术支持[2] - 公司将其成功经验数字化、产品化,赋能近千所院校,并通过共建教育平台支持在职人员持续提升技能[2]
高校走出企业“掌门人” 科技型企业家如何炼成 ?
杭州日报· 2025-10-15 10:27
公司核心业务与成就 - 公司是国内首个实现虚拟电厂平台建设、源荷储充接入、电力交易等全链条虚拟电厂业务的技术服务提供商与运营商 [4] - 公司管理各类能源资产超过2000兆瓦,在全国建设并运营10余个虚拟电厂平台,拥有10000多个各类能源节点 [4] - 公司业务帮助浙江、江苏、上海等地提升新能源消纳1.2亿度电/年,减少碳排放56万吨/年 [4] - 公司已接入全省近1万个分布式能源点,包括光伏、储能、充电桩、数据中心等各类资源 [6] 行业发展与市场机遇 - 2015年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政策“放开两头、管住中间”为电力能源行业带来新机遇 [6] - 浙江作为经济大省但能源资源小省,约三分之一电力依赖外来电,新能源发展、电力市场化、电网智能化等领域存在巨大机遇 [6] - 夏季浙江电网负荷达到1.3亿千瓦,虚拟电厂通过调节分布式资源为电网“削峰填谷”,在能源保供、稳价中发挥作用 [6] - 新能源快速发展导致屋顶光伏、户用光伏、储能、充电桩等分布式能源增多,其点广面多、波动性强,传统电网调度方式难以有效管理 [6]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具有浙江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及创新创业管理强化班的复合教育背景,工科思维结合经管知识 [2] - 公司创始人于2008年硕士毕业后留校成为专职科研员,推动校企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从电力系统调度控制切入,经历两年实验室研发后将成果产品化 [5] - 创始人基于在德国学习研究时对新能源发展的观察,于2015年政策机遇下与伙伴共同创立公司,进军虚拟电厂赛道 [6] - 公司构建“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创新循环,实践产教融合模式,团队中包含既是学校研究员又是企业技术骨干的融合创新人才 [7] 创新模式与生态支持 - 虚拟电厂被比喻为“云端调度师”,通过数字化手段聚合分散的分布式能源进行智能调度和控制 [6] - 公司所在的城西科创大走廊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生态体系,政策、资本、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在此汇聚 [7] - 公司实践“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学校作为科创策源地,企业作为应用试验场,研究成果通过产业实践检验,实践问题反哺深入研究 [7]
以产教融合厚植数智工匠养成土壤
海南日报· 2025-10-15 09:32
刘其琛 当前,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数字经济成为全球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产业壮大激发人才需求,数 据显示,我国数字化人才缺口在2500万至3000万之间。而在高素质数字人才培养过程中,"供需不匹 配""学用不适配"等问题较为突出。对此,近期印发的《中共海南省委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完善海南特色现代 职业教育体系,纵深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可见,自贸港职业教育改革,须 把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育人体系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加快培育大量产业急需、市场紧缺的数智工匠,为 海南自贸港"向数图强"提供人才支撑。 产教深度融合是培育数智工匠的必然选择 产教深度融合培育数智工匠,本质上是教育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精准对接,源于数字技术革命与 区域战略发展的双重驱动,具有时代必然性。 国家战略驱动数字人才新需求。数字经济已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明确提出,要加强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数字技术技能类人才培养,深化数字经济领域新工科、新文科 建设,支持企业与院校共建一批现代产业学院、联合实验室、实习基 ...
渝车出海启新程 职教引航向中亚
经济日报· 2025-10-15 06:13
核心观点 -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通过构建“四环四驱”国际办学模式、开发数字仿真工程环境、深化产教融合等创新举措,深度对接中亚地区发展需求,以“职教出海”破解跨国人才难题,为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赋能陆海新通道沿线产业协同发展注入持续教育动能 [1][6] 跨国人才培养创新体系 - 公司联合重庆长安汽车等龙头企业构建“四环四驱”国际办学体系,系统性解决中亚地区职业教育体系滞后、双语师资匮乏、实训设备短缺三大问题 [2] - “四环”覆盖人才培养全链条,包括秉承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职教理念、由国际学生和双语双师等组成的多元化项目主体、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前沿领域的国际课程体系、以及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联动的机制 [2] - “四驱”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内循环新升级的动态优化机制激发发展动能,鼓励师生国际交流、引进国际资源、构建教育循环、创新培养体系以适应新时代需求 [3] 数字技术应用与资源建设 - 公司开发虚拟仿真工程环境,依托AR/VR技术构建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实训环境,让海外学员无需跨越国界就能沉浸式接触中国全新汽车技术与设备,有效解决跨国实操教学难题 [4] - 公司组建高水平国际化师资团队,其中46名教师拥有海外研修经历、17人取得国际中文教师资格 [4] - 建成的中文+汽车技能国际资源库涵盖中英泰俄4个语种,开发34门精品国际课程,其中1门获成渝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国际化微课大赛一等奖,多门被评为示范课程,上线国际平台累计海外浏览量超过44596人次 [4]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 联合体秉持教随产出校企同行理念,与重庆长安汽车、哈萨克斯坦丝绸之路汽车有限公司、阿拉木图多学科学院四方共建重电—长安汽车哈萨克斯坦培训实践基地,将人才培养直接嵌入企业海外发展链条 [5] - 依托重庆市内陆教育开放高地建设项目及重大教改项目成果,公司选派18名国际讲师随长安汽车赴哈萨克斯坦基地开展海外培训,承接国家教育援外等项目,累计培训4487人次,培养海外技师163名 [5] - 通过中文+汽车技能培训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为长安汽车等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支撑,公司获评长安汽车首届海外经销商服务技能大赛优秀协办单位 [5] 国际影响与未来规划 - 公司的实践书写了中国职教出海的中亚样板,将不断深化与中亚等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职教合作,持续优化跨国人才培养体系 [6] - 公司致力于成为跨国人才培养的领跑者与示范者,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6]
这些职业学校,如何培育出大国工匠(民生一线·职业教育观察)
人民日报· 2025-10-15 06:12
行业规模与布局 - 陕西省现有职业学校268所,在校生规模达80万人 [1][6] - 形成每个县至少有一所中职学校、每个市至少有一所高职学校的发展布局 [1][6] - 全省职业学校布设3033个专业点,涵盖19个专业大类509个专业 [6] 人才培养模式 - 构建“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4] - 实施“岗课赛深度融合”政策,将大赛标准融入课程和实训环节 [3] - 实施“一年级夯实基础、二年级工学交替、三年级现场实践”的培养模式 [6] - 对在世界及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的中职学生,按规定免试进入高职院校学习 [4]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 学校紧扣企业生产实际,将技术标准、生产案例纳入课程体系,并聘请企业工程师担任实训导师 [7] - 通过“访企拓岗”收集60余家企业1800多个岗位需求,动态调整培养方案 [7] - 联合本科高校、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创新平台245个 [8] - 与企业共建“航空高端制造产教联合体”,联合开设订单班,共建实训基地 [7] 办学质量与成果 - 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上,陕西代表队斩获金奖28项、银奖44项、铜奖95项,创历史最好成绩 [3] -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每年为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输送700余名技术人才 [7] -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何小虎创新技术方法,将某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关键零件加工合格率从20%提升至100%,每年节约成本上百万元 [1] - 2025年新增2所职业本科学校,实施技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4] 专业建设与产业服务 - 围绕陕北能源化工、关中高端装备制造、陕南生态康养产业布局,新增专业布点207个 [8] - 各校依托特色定位精准服务区域经济与重点产业,形成“一校一品”的鲜明标识 [6] -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多家车企组建新能源汽车市域产业产教联合体,服务生产制造、试制测试、维修服务等关键岗位 [6] - 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聚焦农业领域,成立服务乡村振兴研究院及育种工程中心,通过技术服务、基地示范等模式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6]
陕西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搭起从学到用的成长阶梯 这些职业学校,如何培育出大国工匠(民生一线·职业教育观察)
人民日报· 2025-10-15 06:04
行业规模与布局 - 陕西省现有职业学校268所 在校生规模达80万人 [1][6] - 形成每个县至少有一所中职学校 每个市至少有一所高职学校的发展布局 [1][6] - 全省职业学校布设3033个专业点 涵盖19个专业大类509个专业 [6] 人才培养模式与成果 - 构建“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实施技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4] - 实施“岗课赛深度融合”政策 构建省市校三级全覆盖的师生全员参与技能竞赛工作机制 [3] - 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上 陕西代表队斩获金奖28项 银奖44项 铜奖95项 创历史最好成绩 [3] -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每年为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输送700余名技术人才 [7]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多家车企组建新能源汽车市域产业产教联合体 实施“一年级夯实基础、二年级工学交替、三年级现场实践”培养模式 [6] -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访企拓岗”收集60余家企业1800多个岗位需求 动态调整培养方案 [7] - 学校与企业共建“航空高端制造产教联合体” 联合开设订单班 共建实训基地 [7] - 联合本科高校、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创新平台245个 [8] 服务重点产业与区域经济 - 职业学校精准服务区域经济与重点产业 形成“一校一品”的鲜明标识 [6] - 围绕陕北能源化工、关中高端装备制造、陕南生态康养产业布局 新增专业布点207个 [8] - 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聚焦关中平原小麦农业、秦巴山区特色种养业等领域 成立服务乡村振兴研究院和育种工程中心 [6] - 毕业生在航天航空等高端制造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如何小虎将火箭发动机零件加工合格率从20%提升至100% 每年节约成本上百万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