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价换量
搜索文档
董明珠都“老”了,平价空调大王
搜狐财经· 2025-09-03 20:55
公司上市与市场表现 - 奥克斯电气于2025年9月2日在港交所成功上市 股价报16.64港元/股 市值达264亿港元 [1] - 发行获得557.2倍认购 募集资金41.5亿港元 计划将半数用于升级智能制造与供应链管理 [1] - 当前市值相当于格力的五分之一 美的的七分之一 [5] 财务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2年195.28亿元增至2024年297.59亿元 [3] - 净利润从2022年14.42亿元增至2024年29.10亿元 [3] - 平均售价从2022年1698元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1531元 [3] - 毛利率长期徘徊在20%左右 低于格力30%以上的水平 [3] 市场竞争策略 - 公司采取低价策略 2001年将40多款机型价格下调30% 点燃行业首轮大规模价格战 [3] - 2002年发布《空调成本白皮书》揭露行业暴利现象 指出1.5匹空调成本仅1748元 [3] - 销量从2001年20万套飙升至2004年325万套 增长达15倍 [3] - 难逃"以价换量"的路径依赖 面临技术短板和品牌弱势 [4] 渠道与海外业务 - 经销商体系存在隐患 2022-2024年不活跃经销商分别有2475家 1510家及2204家 占比达49% 23% 30% [4] - 低价策略导致渠道利润单薄 经销商动力明显不足 [4] - 出海业务占总营收比例提升至57.1% 但80%以ODM代工模式为主 议价能力薄弱 [4] 行业竞争格局 - 与格力存在长期竞争关系 格力累计起诉奥克斯专利侵权及相关案件达27起 [2] - 格力最近一起诉讼索赔金额高达9900万元 要求将8项专利转移至格力名下 [2] - 家电行业迎来新老交替时代 美的集团已选出候选接班人 [2]
新势力半年考:盈利赛道分野,“蔚小理零”秩序重构
36氪· 2025-09-03 17:18
行业竞争态势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进入下半场 盈利成为检验新势力生存能力的核心标尺[2] - 四家造车新势力2025年上半年业绩呈现分化格局 零跑逆袭登顶销冠 理想出现明显下滑[1][3] - 行业竞争从单一维度比拼转向产品、成本、品牌的综合平衡术[23] 理想汽车 - 上半年营收561.72亿元同比下降1.99% 净利润17.43亿元同比增长3% 但出现自2021年港股上市以来中期营收首次下降[3][4] - 二季度营收302亿元同比下降4.5% 净利润11亿元同比下降0.4% 自由现金流恶化至负38亿元[4] - 上半年交付203,938辆同比增长7.9% 失去销冠地位 增程和纯电双线承压[10][11] - 三季度给出悲观预期 新车交付量预计9-9.5万辆同比下降40% 营业收入预计同步下降40%[11] - 将全部希望寄托于9月上市的纯电车型i6 目标月销量9000-10000辆[18] 零跑汽车 - 上半年营收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 实现扭亏为盈 净利润0.3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2.12亿元)[3][5] - 上半年交付221,664辆同比增长155.7% 登顶新势力销冠[10][12] - 综合毛利率大幅提升至14.1% 较去年同期1.1%改善13个百分点[12] - 上调全年净利润指引至5-10亿元 销量目标上调至58-65万辆(原目标50-60万辆)[19] - 计划2026年挑战100万辆销售目标 比原计划提前一年[19] 小鹏汽车 - 上半年营收340.9亿元同比增长132.5% 净亏损11.4亿元 亏损收窄57%[3][6] - 上半年交付197,189辆同比增长279% 已超2024年全年交付量[10][13] - 毛利率提升至16.5% 汽车毛利率达12.6% 技术收入28.3亿元占比总营收8%[13] - 现金储备接近500亿元 为四季度盈利目标提供充足弹药[6] - 下半年重点押注全新P7、G7和新X9等高端车型 计划2026-2027年推出多款30万级以上新车型[20][21] 蔚来汽车 - 上半年营收310.4亿元同比增长23.1% 净亏损117.45亿元 亏损扩大14.8%[3][7] - 上半年交付114,150辆同比增长30.6% 其中主品牌74,400辆 乐道31,900辆 萤火虫7,843辆[10][14] - 二季度综合毛利率回升至10% 汽车毛利率重回10.3%[14] - 目标四季度实现盈亏平衡 三品牌月交付冲刺5万台[22] - 长期毛利率目标20% 其中蔚来品牌目标20-25% 乐道品牌15%以上 萤火虫品牌10%左右[15] 战略方向 - 零跑采取性价比定价策略 通过规模效应实现盈利突破[12][19] - 小鹏依靠低价车型走量后 转向高端化实现造血功能[13][21] - 理想全力押注纯电车型i6 试图挽救市场份额下滑[17][18] - 蔚来通过三品牌并行策略 重点推进降本增效实现扭亏[7][15]
Model 3上市即降价!7月单车型仅售9851辆
国际金融报· 2025-09-01 22:56
价格调整 - 特斯拉中国Model 3长续航版售价下调1万元至25.95万元 上市不足一个月即降价[4] - 两个月前Model 3部分配置曾涨价1万元 新款Model Y上市定价也上调1万余元 形成短期价格反转[1] - 中国市场推出Model Y L起售价33.9万元 低于市场传闻的40万元[8] 销量表现 - 特斯拉中国前7个月零售销量30.4万辆 同比下滑6.3% 成为新能源前十厂商中跌幅最大企业[3] - 7月Model 3零售销量仅9851辆 半年累计9.4万辆占中国总销量31% 全品类排名第18位[3] - Model Y同期累计销量17.7万辆 全品类排名第三 是特斯拉中国销量核心[3] 市场竞争 - 中国市场特斯拉先发优势缩小 比亚迪/蔚来/极氪在智能驾驶/舒适性/本地化服务领域持续追赶[3] - 新能源销量前十厂商同期平均同比增幅达33.6% 远超特斯拉的负增长[3] 全球市场 - 欧盟7月纯电动车销量同比增39% 但特斯拉销量同比下滑超40%至6600辆 连续七个月下降[6] - 美国上半年特斯拉纯电动车销量27.16万辆同比下滑11% 市占率从50.1%降至44.7%[7]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总收入224.96亿美元同比下降12% 低于市场预期227.4亿美元[7] - 汽车业务收入166.61亿美元同比下滑16% 创2012年以来单季最大跌幅[7] 产品战略 - 公司计划2025年底前推出平价汽车Model Y新版本[9] - Model 3长续航版CLTC续航里程达830公里 是当前续航最强车型[4]
中指研究院:8月百城二手住宅价格延续回落态势,9月或迎政策密集期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07:54
新建住宅市场 - 8月百城新建住宅均价16910元/平方米 环比结构性上涨0.20% 同比上涨2.73% [1] - 部分城市改善项目入市带动价格结构性上涨 [1] 二手住宅市场 - 8月百城二手住宅均价13481元/平方米 环比下跌0.76% 同比下跌7.34% [1] - "以价换量"现象在二手房市场延续 [1] 政策环境预期 - 9月通常为地产政策密集出台期 新一轮支持政策有望加快推出 [1] - 市场对9月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 国内货币政策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1] 行业营销趋势 - 房地产行业步入"金九银十"营销旺季 [1] - 房企预计在核心城市加快推盘节奏 市场活跃度有望迎来阶段性回升 [1]
二季度卖车收入转负后 理想三季度业绩指引降四成
国际金融报· 2025-08-30 09:13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302亿元 环比增长16.7%但同比下降4.5% 低于市场预期的324.7亿元[4] - 净利润11亿元 环比增长69.6%但同比微降0.4%[4] - 车辆销售收入289亿元 同比下滑4.7% 为首次负增长[4] - 整体毛利率20.1% 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 但较一季度20.5%有所下滑[5] - 经营现金流净额-30亿元 同比大幅恶化(去年同期为-4.3亿元)[5] - 自由现金流-38亿元 同比恶化超一倍 较一季度-25亿元进一步扩大[5] 交付与定价 - 第二季度交付新车11.1万辆 同比微增2.3% 环比增长19.6%[4] - 平均售价降低 主因产品组合调整/金融贴息/销售激励增加[4] - 陷入"以价换量"困境 收入增速低于交付量增速[4] 市场竞争 - 零跑汽车以"半价理想"概念夺取新势力交付量冠军[4] - 问界M9单月销量超过理想L7/L8/L9三款车型之和[4] - "冰箱彩电大沙发"配置已成行业标配 家庭用户基本盘被稀释[4] 产品表现 - i8车型上市不足一周即因"高价低配"质疑调整配置 将冰箱彩电纳入标配 统一售价33.98万元[5] - i8对撞测试视频引发争议 测试中卡车出现车轮弹离/驾驶室分离 被质疑刻意设计测试场景[6] - 纯电动车型MEGA和i8销售未达预期[8] 业绩指引 - 第三季度交付指引9-9.5万辆 同比降幅37.8%-41.1%[8] - 第三季度营收指引248-262亿元 同比下滑38.8%-42.1%[8] - 7月交付量降至3.07万辆 8-9月需月均交付3-3.25万辆才能达成目标[8] 战略调整 - 6月底进行销售体系重组 合并销售与服务群组和研发与供应群组 成立智能汽车群组[9] - 8月进行近年来最大规模销售体系重组 采用四步法落实"直营体验第一"目标[9] - 计划9月推出20万元纯电动车型i6 将与小米YU7/特斯拉Model Y/乐道L60竞争[8] - i8工厂满负荷运转 9月底预计交付超8000台并向1万台冲刺[9] - 公司目标2026年在整车产品力和人工智能信息化能力上超越2022年L9时代的领先程度[8]
华润置地上半年核心净利下滑超6%,开发业务拖累业绩
第一财经· 2025-08-28 19:5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综合营业额949.2亿元,同比增长19.9%,核心净利润约100亿元,同比下降6.6% [2] - 开发销售业务营收743.6亿元(占比78.3%),同比增长25.8%,但核心净利润同比下滑23.8%至39.8亿元 [2][4] - 经常性业务营收205.6亿元(占比21.7%),同比增长2.5%,核心净利润超60亿元(占比超60%),同比增长9.6% [3][8] 开发销售业务分析 - 毛利率约为15.6%,较2024年末下降1.2个百分点,较2020年29.1%累计下跌超12个百分点 [4][5] - 上半年新增18个项目,总计容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超20%),权益投资额322.8亿元(同比增长超70%) [5] - 新增项目97%为住宅货值,聚焦一二线城市核心区域,年内开盘去化率超40% [6] 土地投资策略 - 上半年联合越秀地产以50亿元总价获上海浦东地块(溢价率33%),以超70%溢价率获杭州地块 [6] - 7月联合上海南房集团以244.7亿元获上海浦东地块,创2025年全国总价地王纪录 [6] - 8月联合招商蛇口以86.4亿元获深圳宝安地块(溢价率34.81%) [6] - 年内累计权益拿地金额488亿元,接近2024年全年526亿元水平 [7] 经常性业务表现 - 经营性不动产业务营收121.1亿元(同比增长5.5%),核心净利润49.9亿元(同比增长10.7%) [8][9] - 购物中心营收104.2亿元(同比增长9.9%),出租率97.3%,资产评估增值51.4亿元,总资产账面值2235亿元 [10] - 轻资产管理业务营收60亿元(同比增长1.1%),生态圈要素型业务营收24.5亿元(同比减少7.7%) [8][9] 购物中心发展计划 - 截至6月末在营购物中心94座,总建筑面积11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3%) [10] - 未来三年年均新开购物中心6-8个,较2023年10座、2024年16座明显放缓 [1][10] - 在建及规划中购物中心33座,商业土地储备515万平方米(占投资物业土储66.3%) [10][11] 行业竞争态势 - 商业地产布局呈现下沉趋势,低能级城市需求支撑能力存疑 [11] - 同业企业如龙湖、新城已转向轻资产扩张模式 [11]
华熙生物暂时不愿促销投流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8-28 10:4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22.61亿元,同比下滑19.57% [1] - 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滑35.38% [1] - 第二季度收入11.83亿元,同比下滑近20% [2] - 销售费用8.08亿元,同比下滑31.44%,费用占比降至35.74% [3] 业务板块分析 - 护肤品业务收入9.12亿元,同比下滑超30% [2] - 医美业务收入4.67亿元,同比下滑1.8% [3] - 三类医疗器械销售支数同比增长20% [3] 行业竞争态势 - 2025年上半年化妆品零售额2291亿元,同比增长2.9% [3] - 同业企业如珀莱雅、水羊股份收入均同比增长近10% [3] - 医美注射器械获批加速,8月22日药监局批复6张三类医疗器械证 [4] 战略调整 - 停止价格促销投流,重新梳理品牌功效技术基础 [3] - 医美品牌"润百颜"和"润致"上线美团医美平台拓展渠道 [6] - 董事长年初重回业务一线推动改革 [6] - 通过"以价换量"策略推动医美产品销售 [3] 管理层表态 - 投放重启时间取决于业务调整进度和沟通模式优化 [3] - 医美收入下滑系行业竞争加剧和市场扩容放缓所致 [4] - 公司将优化产品结构和渠道布局应对市场变化 [4]
五粮液(000858):Q2利润增速转负,经销商集中度提升
招商证券· 2025-08-28 10:33
投资评级 - 强烈推荐(维持)[3][7] 核心观点 - 公司25Q2收入同比微增0.1%至158.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7.6%至46.3亿元,利润增速转负但符合预期[1][7] - H1销售策略以价换量,五粮液产品销量增12.7%但价格降7.2%,经销商集中度显著提升(前五大经销商占比从24H1的未披露值升至60%)[7] - 盈利能力承压,25Q2毛利率74.7%(同比降0.3pct),归母净利率29.3%(同比降2.4pct),主因价格下行及销售费用投入加大[7] - 现金流表现良性,25Q2经营净现金流152.9亿元(同比增18.4%),合同负债余额100.8亿元(同比增23.5%)[7] - 公司开启调整,重点关注双节压力测试,下半年成立专班有望贡献增量[7] 财务表现 - 25H1总收入527.7亿元(同比+4.2%),归母净利润194.9亿元(同比+2.3%)[7] - 分产品:五粮液产品收入410.0亿元(同比+4.6%),其他酒产品收入81.2亿元(同比+2.7%)[7] - 分区域:东部/南部/北部分别收入201.1亿元(+7.9%)、218.9亿元(+1.9%)、71.2亿元(+1.8%)[7] - 费用结构:25Q2销售费率18.9%(同比+1.5pct),管理费率4.2%(同比持平)[7] 预测与估值 - 下调25-27年EPS预测至7.56元、7.63元、7.63元[7][9] - 当前股价126.62元,对应25年PE 16.7倍,PB 3.5倍[3][9][16] - 预测25年营收852.61亿元(同比-4%),归母净利润293.60亿元(同比-8%)[2][15] 业务动态 - 经销商数量优化:25H1经销商/专卖店数量2510家(同比-20家)/1768家(同比-18家)[7] - 渠道变革:平台公司成立导致经销商集中化,前五大经销商销售额300.6亿元(24H1为107.0亿元)[7] - 产品端:1618及39度产品在宴席市场保持增长[7]
天润乳业(600419):动销承压 渠道破局
新浪财经· 2025-08-23 08:25
核心财务表现 - 25H1营收13.95亿元同比下滑3.30% 归母净亏损0.22亿元但同比减亏 扣非净利0.5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1.32% [2] - 单25Q2营收同比下滑3.94% 归母净利同比扭亏为盈 扣非净利显著提升至0.59亿元 [2] - 25Q2毛利率18.68%同比提升0.70个百分点 净利率6.28%大幅改善 主因淘汰牛等非经常性损失降低 [2] 乳制品业务分析 - Q2常温乳制品收入同比下滑6.1% 低温乳制品收入同比下滑6.2% 均呈现环比降速 [3] - 乳业消费趋势未见明显好转 公司采取以价换量策略 Q1吨均收入同比下降13.6% Q2吨均收入同比下降11.6% [3] - 2025年计划乳制品销量31万吨 25H1已完成16.23万吨 有望达成全年目标 [3] 区域市场表现 - Q2疆内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0.6% 增速较Q1显著改善 主因基数较低(24Q2疆内收入同比下滑10.1%)及新渠道开拓见效 [3] - Q2疆外市场收入同比下滑17.2% 增速环比进一步回落 竞争挤压依然明显 [3] 畜牧业运营改善 - Q2畜牧业收入同比增长31% 主因公牛及富余鲜奶外销增加 [4] - 奶牛存栏数25Q2末降至5.44万头 低于25Q1及24Q2水平 公牛销售策略调整为落地即销售 [4] - 养殖水平及单产提升 公斤奶成本有望在3.19元/公斤基础上进一步降低 [4] 潜在利润释放点 - 25Q2淘汰牛相关的营业外支出降至0.49亿元环比大幅降低 牛肉价格处于上升通道有望持续缓解该项拖累 [4] - 25Q2喷粉相关的资产减值损失降至0.07亿元环比走低同比大幅改善 公司严控奶粉库存且奶价逐步企稳 [4]
广东夫妇IPO:一年收入30亿,非洲行业第一
华尔街见闻· 2025-08-22 19:08
非洲卫生用品市场潜力 - 非洲是全球最年轻的大陆,人口年龄中位数仅20岁,并拥有全球最高的人口出生率[2] - 非洲婴儿纸尿裤/拉拉裤渗透率仅约20%,卫生巾渗透率仅约30%,仅为欧美发达市场的三分之一[4] - 到2029年,非洲婴儿纸尿裤、拉拉裤、卫生巾市场规模将达到56亿美元,较五年前增长47%[6] 乐舒适市场地位 - 2024年公司收入约4.5亿美元,超40亿片婴儿纸尿裤贡献四分之三营收[8] - 以20.3%销量占有率在非洲市场排名第一,超过老牌跨国企业宝洁[9] - 在非洲纸尿裤及卫生巾市场销量占有率分别达20.3%和15.6%,位居市场首位[32] 业务发展策略 - 通过Maya、Veesper、Cuettie及Clincleer等品牌实现对中高端、中端及大众市场的广泛覆盖[14] - 选择以低价作为竞争优势,定价仅为国际品牌的40%-75%[29] - 过去三年婴儿纸尿裤每片平均售价从8.37美分降至8.29美分,拉拉裤从10.32美分降至8.58美分[30] 渠道与制造优势 - 业务覆盖超过30个国家,在12个国家建立18个销售分支机构,积累超过2800名客户[15][19] - 在加纳、肯尼亚等八个非洲国家设有生产工厂,共有51条生产线[23] - 达成一年、三年以上合作关系的批发商数量分别超过1260家、780家[20] 财务表现与成本结构 - 2024年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0.5%、46.2%,较2023年的28.4%、261%显著放缓[26] - 毛利率两年间提升13个百分点至35.2%,净利润率从5.7%大幅攀升至20.9%[35] - 原材料占总成本八成以上,2022年以来绒毛浆、无纺布及SAP等原材料平均采购价格由高点下降[34] 扩张计划与风险 - 扩产计划覆盖加纳、肯尼亚等12国,总投资金额超过18亿美元[24] - 2022年至2024年汇兑亏损达到1830万美元,相当于当期净利润总和的10%[44] - 东非与西非市场共同贡献近90%营收,肯尼亚与加纳分别占比19.9%和14.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