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单边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21社论丨外贸逆势增长彰显中国出口全球竞争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4 08:52
外贸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3.6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 [1] - 出口表现强劲,总额19.95万亿元,增长7.1%,进口13.66万亿元,下降0.2% [1] - 进出口增速逐季加快,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1.3%、4.5%、6%,已连续8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9月当月进出口4.04万亿元,增长8%远超市场预期 [1] 出口产品结构优势 - 机电产品出口12.07万亿元,增长9.6%,占出口总值60.5%,比重提升1.4个百分点 [1] - 高技术产品出口3.75万亿元,增长11.9%,对同期整体出口增长贡献率超过三成 [1] - 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仪器仪表等高技术产品及“新三样”、铁道电力机车等绿色产品增速均达两位数,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相关产品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 [2] - “新三样”等产品在全球具有不可替代优势,全球需求持续高速增长,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占据世界大多数市场份额 [2] 区域外贸发展格局 - 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5省市进出口合计增长5.2%,对全国进出口增长贡献超过八成 [2] - 西部地区外贸发展保持强劲动能,进出口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得益于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通道枢纽建设 [2] 出口市场多元化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7.37万亿元,增长6.2%,占进出口总值51.7%,比重提升1.1个百分点 [3] - 对东盟、拉美、非洲、中亚等进出口分别增长9.6%、3.9%、19.5%和16.7% [3] - 部分企业从欧美规模性订单转向满足客户个性化与定制化需求,做细市场以拓展增长空间 [3] 新兴贸易业态支撑 - 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1.37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同期进出口总值6.3%,比重提升0.4个百分点 [3] - 跨境电商主要销售服饰鞋包及珠宝配饰、数码产品及配件、家用办公电器及配件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创造大量就业 [3] 全球贸易立场 - 在世贸组织当前和未来谈判中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显示敞开大门鼓励更多进口的态度以及坚决维护多边主义与自由贸易的立场 [4] - 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优质且价格实惠的产品与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反对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 [4]
中经评论:人为干扰威胁全球贸易增长根基
经济日报· 2025-10-14 08:34
10月初,世界贸易组织(WTO)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机构接连发声,指出全球贸易体系 正承受着单边主义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冲击。当前,一些国家短期的人为政策干扰,正在深刻威胁着 中长期全球贸易的增长根基和全球经济稳定。 10月7日,WTO发布全球贸易展望报告称,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美国关税政策等因素影响,将 2026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预期大幅下调至0.5%,这较8月份1.8%的预测值明显降低。报告还预计,2025 年全球服务出口增速将从2024年的6.8%降至4.6%,2026年进一步降至4.4%,"单边关税措施和贸易政策 不确定性带来强劲逆风"。8日,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对外表示,关税政策全部影响"尚未显现","全 球经济韧性尚未受到全面考验,而且有令人担忧的迹象表明真正的考验可能即将到来"。 面对严峻挑战,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应对危机的根本出路。10月6日至7日,世界贸 易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召开总理事会2025年度第四次会议。中方主动设置议题,提出加强透明度、集体重 申对多边体制的承诺以及推动WTO取得务实成果等建议。欧盟、巴西、澳大利亚、瑞士、巴基斯坦等 多方也发言呼吁维护世贸组 ...
人为干扰威胁全球贸易增长根基
经济日报· 2025-10-14 06:07
面对严峻挑战,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应对危机的根本出路。10月6日至7日,世界贸易组 织在瑞士日内瓦召开总理事会2025年度第四次会议。中方主动设置议题,提出加强透明度、集体重申对 多边体制的承诺以及推动WTO取得务实成果等建议。欧盟、巴西、澳大利亚、瑞士、巴基斯坦等多方 也发言呼吁维护世贸组织基本原则并推动世贸组织改革。 10月初,世界贸易组织(WTO)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机构接连发声,指出全球贸易体 系正承受着单边主义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冲击。当前,一些国家短期的人为政策干扰,正在深刻威胁 着中长期全球贸易的增长根基和全球经济稳定。 10月7日,WTO发布全球贸易展望报告称,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美国关税政策等因素影响,将2026年 全球货物贸易增长预期大幅下调至0.5%,这较8月份1.8%的预测值明显降低。报告还预计,2025年全球 服务出口增速将从2024年的6.8%降至4.6%,2026年进一步降至4.4%,"单边关税措施和贸易政策不确定 性带来强劲逆风"。8日,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对外表示,关税政策全部影响"尚未显现","全球经济 韧性尚未受到全面考验,而且有令人担忧的迹象 ...
特朗普放弃APEC!背后原因令人惊讶,韩国紧急回应!
搜狐财经· 2025-10-14 04:50
韩国这次可算栽了大跟头。 总统李在明上台就喊着要走"亲美稳中"路线,就指着APEC舞台露脸呢。 要是中美大佬都到场,搞个三边对话简直完美。 现在倒好,特朗普突然放鸽子,中方会不会也降规格? 这问题让首尔方面急得团团转。 国内一堆烂摊子也逼得特朗普算盘珠子噼啪响。 预算谈判卡壳、债务压力山大,这时候跑亚洲搞短线访问,既省心又把主动权攥手里。 别看亚太区域贸易 额占全球三分之一,中美博弈早就不局限在关税表上,供应链、资源控制这些才是真刀真枪的战场。 中美这轮掰手腕,表面看是关税和会议安排的小摩擦,内里全是高手过招的暗劲。 特朗普突然撂挑子不参加APEC,转头又说要单独找中方聊聊,这操作把 大伙都整不会了。 韩国作为东道主,眼瞅着会议要降格,心里那叫一个憋屈。 要说这事儿起因,还得从中方反制说起。 前阵子美国关税大棒挥得欢,咱们商务部直接放话:单边主义这套不好使。 港口新规一出手,美国关联船只想停 靠? 加收特别港务费没商量。 稀土领域更狠,含0.1%以上中国重稀土的磁体产品,出口管控直接升级。 这些招数可不是临时起意,就像下围棋,每一步都 卡在对方命门上。 特朗普团队在APEC这事上反复横跳,明眼人都看出不对劲。 ...
打不通北京的电话,特朗普喊话中方,给一个机会美国不想打了
搜狐财经· 2025-10-14 02:03
美方政策转变与困境 - 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4月启动对华“对等关税”政策,将中国输美商品关税一度飙升至145% [3] - 至2025年10月,美方态度出现180度大转弯,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宣称可能取消对华加征关税 [3] - 政策转变的直接诱因是中国于2025年10月9日发布针对7种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新规,审批周期长达45个工作日 [3] - 美关税政策引发美国国内连锁危机,美股市值在两日内蒸发6.6万亿美元,美元指数下跌5% [6] - 关税导致美国家庭年支出增加2400美元,60%的受访者反对政府关税政策 [7] 中方反制措施与市场影响 - 中国掌控全球92%的稀土加工能力,美国唯一一座稀土矿的矿石也需运往中国处理,稀土管制精准卡住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供应链 [5] - 中方在2025年8月至9月将约800万吨大豆订单全部转向巴西和阿根廷,导致美国大豆对华出口占比从2023年的15.4%暴跌至7.6% [5] - 中方在谈判中采取“只谈不让”立场,明确要求美方先取消对华关税和科技限制,并拒接了美方的通话请求 [9] - 中方商务部指出美方在9月马德里会谈后20天内持续对华打压,是典型“说一套做一套” [9] 行业与供应链影响 -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直接影响美国F-35战机、战斧导弹、雷达系统等先进装备的供应链 [3] - 美国大豆行业面临滞销危机,中西部农业州爆发抗议,动摇了特朗普的政治根基 [5]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指出,美国关税政策已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重大负面冲击” [11] - 中方依托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市场优势,将贸易战转化为重构全球供应链的契机 [12]
一艘船多付620万美元!美国对我们航运战踢到铁板,中方反制让美急改对我们限制令
搜狐财经· 2025-10-14 01:13
中美航运博弈背景 - 2025年10月一艘巨型油轮停靠中国港口时被征收约620万美元的特别费用[1] - 该事件是中方针对美国自2024年起对中国航运与造船业打压的精准反击[1][3] 美国限制措施 - 2024年3月美国五大工会提交请愿书指控中国存在不公平贸易行为[3] - 2024年4月17日美国正式启动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3] - 2025年1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182页调查报告并拟定限制措施[3] - 2025年4月特朗普签署《恢复美国海运主导地位》行政令对中国船舶征收高额港口费[3] - 美方收费方案为到2028年4月中资船舶单次靠港费将达每净吨140美元[3] - 以一艘1万标准箱(净吨约5.4万吨)的集装箱船为例单次靠港费在2025年10月后为270万美元到2028年将暴涨至756万美元[3] - 美方计划对经加拿大墨西哥转运入境的货物加征10%额外服务费[3] 美国造船业现状 - 美国商船造船产能不足全球1%2024年仅建成5艘大型海洋商船[5] - 美国造船成本是中国的三倍以上建造同类型船舶耗时更长[5] - 中国在2024年手持订单量占全球63.1%新接订单占比74.1%造船完工量占全球55.7%[5] - 美国海军情报部门评估中国造船能力已达美国的232倍[5] 中国反制措施 - 2025年10月10日中方宣布自10月14日起对美国相关船舶征收船舶特别港务费起征点为每净吨400元人民币(约56美元)[7] - 中方采用阶梯式递增设计2025年10月至2026年4月按每净吨400元收费2026年4月至2027年4月升至640元2027年4月后提高至880元[7] - 政策覆盖美国企业组织和个人直接或间接持有25%及以上股权的企业拥有或运营的船舶包括大量悬挂外国国旗但由美国资本控股的船舶[7] - 一艘巨型油轮停靠一次中国港口可能因此多支出约620万美元[7] 美国国内反应与政策调整 - 美国汽车经销商担忧成本上涨影响进口车销售能源企业焦虑因美国80%的液化天然气出口依赖租用船舶运输[9] - 行业团体向国会游说迫使政府调整政策[9] - 美国政策调整后对车辆运输船的收费从每净吨150美元降至46美元并为长期租赁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提供豁免[11] - 美国《美国船舶法案》仍要求中国输美货物中10%须由美国船舶运输并提议对在华维修的美国籍船舶征收200%关税[11] 中国产业优势 - 2025年前8个月中国船厂承接了全球53%的新船订单与2023年全年持平[9] - 在液化天然气船汽车运输船等高技术船型领域中国已掌握关键建造技术[9] - 全球60%的船队至少拥有一艘中国制造的船舶40%的船队中四分之一船舶为中国建造[9] - 中国船舶服务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港口[9] - 中国拥有完整的造船产业链从钢材生产到智能船厂系统均实现自主可控[11] - 美国建造3000标准箱集装箱船的成本高于中国建造24000标准箱巨型船舶的费用美国造船厂平均工时成本约为中国的10倍[11] 全球影响与博弈结果 - 跨太平洋航线约占全球集装箱运量的30%中美航运成本攀升将推高全球商品价格[17] - 2025年10月之前中国航运企业单次靠美港费用约占运价的19%按原计划到2028年将升至53%[17] - 中国对美船舶出口仅占其总出口的1%且船舶国产化率超过90%使美国制裁难以奏效[13] - 2025年全球船东仍将53%的新船订单投向中国船厂[17] - 1946年美国商船队占全球吨位三分之二而2025年这一比例降至0.2%[13] - 中国中远海运集团已成为全球第四大集装箱航运公司而美国最大的美森航运仅排名第28位[13]
李强会见加纳总统马哈马
新华社· 2025-10-13 21:11
李强表示,长期以来,中加始终真诚友好、相互支持,两国传统友谊历久弥坚。去年,中加关系提 升为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各领域合作发展迎来新的契机。习近平主席将同总统先生举行会晤,就进一步 深化中加关系擘画新的蓝图。中方愿同加方一道赓续传统友谊,拓展务实合作,推动中加战略伙伴关系 走深走实,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吴政隆参加会见。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强10月13日下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出席全球妇女 峰会的加纳总统马哈马。 马哈马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祝贺峰会取得圆满成功。马 哈马表示,加纳是非洲第一批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加方由衷感谢中国长期以来提供的宝贵支持和帮 助,赞赏中方对非洲建交国产品零关税政策。加方将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期待以庆祝两国建交65周 年为契机,加强双方高层往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促进贸易、投资、基建、能 源、农业、矿业等领域合作,探索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增长点,密切人文交流。加方支持习近平主 席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愿同中方深化多边协作,坚定捍卫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李强指出,中方坚定支持加方走符合本国国 ...
特朗普刚对中国“掀桌子”,半天时间都不到,美国马上就露怯了
搜狐财经· 2025-10-13 20:42
特朗普高调喊出,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美国贸易代表,却随即改口说没打算打贸易战。 外界一头雾水,这到底是威胁还是真干? 加税的口号喊得比以前更响,100%这个数字,也不是随便喊喊,是想在话语上再拔高一层。 特朗普再次盯上对华关税,不是偶然,是旧招复用。 他一直把关税当成一种政治工具,经济手段只是包装,背后想达到的目标,更多是制造对抗气氛、争取选票、压迫中方让步。 事情发生的时点很微妙,离一次重要的国内选举越来越近。 他需要一个能迅速带起情绪的议题。 喊中国、打贸易牌,是他过去用过且尝过甜头的策略。 这次喊出100%的关税,不管能不能落地,先占据舆论高地再说。 这不是第一次喊,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在过去几年里,美国对中国商品加税从没彻底停止。 政策时紧时松,完全看他们内部的政治安排和利益算计。 这次加码的说法,看似猛烈,但其实也是惯用的老路。 用关税当武器,逼迫谈判桌上的对手让步,这在特朗普团队里已经变成了标准流程。 这次的100%,是明确的威胁,是要大面积加码,在之前的关税基础上叠加百个百分点,直接把贸易当战争来看。 这种操作,对于全球市场来说,是一种极大不确定。 一边高喊经济脱钩,一边又盼着企业不跑路 ...
特朗普这2天冷静下来,再打关税战美国必败,主动给中国递上台阶
搜狐财经· 2025-10-13 20:29
中美关税战态势演变 - 特朗普对华加征高额关税的威胁使中美爆发新一轮关税战的可能性急剧上升 [3] - 随后特朗普口风转变,在社交媒体表示“不用对中国太过担心”,并称美国希望“帮助”而非“伤害”中国,此举被视为在关税战悬崖边上踩刹车 [4][6] 美国国内经济压力 - 关税政策反噬效应显现,耶鲁预算实验室测算2025年美国家庭人均年支出将增加2100至3800美元,低收入家庭受影响更严重 [6] - 商品价格短期内上涨约1.7%–1.8%,平均每户家庭今年损失约2400美元 [6] - 美股自7月中旬波动加剧,出口占比较高的科技股和制造股跌幅明显,市场担忧引发资本逃离 [6] 全球供应链与企业成本 - 原产地审核机制收紧使全球供应链更复杂,企业为规避高关税需增加转运路径、调整工厂布局并接受更严格海关检查,物流成本与合规负担直线上升 [8] - 关税政策加剧全球经济碎片化,美国自身陷入“供应链孤岛化”陷阱,长期将稀释其整体竞争力 [8] 中方立场与反制措施 - 中方发布白皮书明确指出美方单边主义、霸凌主义做法严重损害中方利益,中方将根据国际法采取反制措施 [10][12] - 中方反制措施已精准击中美国痛点,如对美国农产品和能源产品的调控使美国农场主和相关企业损失惨重 [14] - 中方立场一贯,不愿打关税战但也不怕打,强调用高额关税威胁不是与中方相处的正确之道 [12][20] 美国国内法律与政治挑战 - 美国企业与行业协会已提起司法诉讼,联邦地区法院曾裁定某些“国家安全理由”下的关税超越总统权力,案件已进入上诉阶段 [16] - 国会民主党议员表示若关税造成显著民生冲击,将推动审查总统对国际贸易工具的单方面动用权 [16] - 法律与立法双重不确定性削弱企业投资信心 [16][18] 全球格局与美国孤立趋势 - 特朗普的“交易式外交”和“美国优先”政策削弱传统盟友信任,加拿大、墨西哥等盟国也被纳入加税名单,被批“近乎勒索式谈判” [18] - 多国寻求对冲机制,重启区域一体化并减少对美国市场依赖 [18] - 中国积极推进多边合作,在RCEP框架下与东盟、日韩等国贸易持续增长,与中东、欧洲合作深化,形成对比 [18]
美国媒体不打自招了,承认是美国商界现在“带头呼吁采取更强硬的路线”对待东方市场
搜狐财经· 2025-10-13 18:32
近日,美国《华尔街日报》披露重要信息,承认当前"美国商界"正带头呼吁对特定经济体采取更强硬路线,且这些声音对美高层政府相关政策产生了显著影 响。这一自曝式报道,将美国商政勾连的幕后操作推向台前。 长期以来,部分美国企业享受着政策倾斜的红利。以某水果手机公司为例,其曾借助官方对另一科技企业的打压政策,断供高端芯片,自身却能持续获取同 类资源,通过不正当竞争手段抢占市场份额。这种"规则双标"不仅破坏市场公平,更暴露出美国商界将商业行为政治化的本质。 如今,随着美方政策对经济秩序的干扰加剧,市场规律终将反噬施压者。对于那些既想获利又想施压的企业而言,任何双重标准都难以为继。美国股市的所 谓七朵金花,在经贸博弈中没起到什么好作用,现在该我们一朵一朵地掐了。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股市中一批所谓"明星企业",在经贸互动中非但未发挥建设性作用,反而成为单边主义工具。它们一边从市场获取巨额利润,一边配 合官方对特定领域进行技术封锁,这种"吃饭砸锅"的行为早已引发不满。 ...